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brication of porous TiZrNbTa high-entropy alloys/Ti composite with high strength and low Young’s modulus using a novel MgO space holder
1
作者 Tao Xiang Jie Chen +3 位作者 Weizong Bao Shuyan Zhong Peng Du Guoqiang Xi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6期59-73,共15页
Stress shielding is caused by the mismatch of stiffness between bone and implant materials,which may give rise to bone resorption and loosening,thereby causing implantation failure.There is a huge gap between Young’s... Stress shielding is caused by the mismatch of stiffness between bone and implant materials,which may give rise to bone resorption and loosening,thereby causing implantation failure.There is a huge gap between Young’s modulus of human bone and low Young’s modulusβTi alloys.A porous structure design can achieve the target of low Young’s modulus,and thus achieve the matching between human bone and implant materials.However,a suitable space holder(SH)that can be applied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sintering pressure has not been reported.In this study,the TiZrNbTa/Ti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TMC)with high strength and large ductility was used as scaffold materials and combined the SH technique with the 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technique to obtain a porous structure.A novel space holder,i.e.,MgO particles was adopted,which can withstand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accompanied by a sintering pressure.The porous TiZrNbTa/Ti with 40 vol.%MgO added exhibits a maximum strength of 345.9±10.4 MPa and Young’s modulus of 24.72±0.20 GPa,respectively.It possesses higher strength compared with human bone and matches Young’s modulus of human bone,which exhibits great potential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NbTa/Ti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 MgO space holder Low Young’s modulus high strength
原文传递
氰酸酯树脂与高强高模型碳纤维的界面相容和性能匹配研究
2
作者 张月义 唐小惠 +2 位作者 高尚兵 李刚 杨小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8,共8页
自行制备了两种增刚氰酸酯树脂(7180M和7180S),比较了与纯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和力学性能,在氰酸酯树脂主链中引入高刚性链段和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提高了交联密度和刚性,其拉伸模量分别达到3 450 MPa(7180M)和3 400 MPa(7180S)。研究... 自行制备了两种增刚氰酸酯树脂(7180M和7180S),比较了与纯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和力学性能,在氰酸酯树脂主链中引入高刚性链段和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提高了交联密度和刚性,其拉伸模量分别达到3 450 MPa(7180M)和3 400 MPa(7180S)。研究了CCM55J/氰酸酯单丝、束丝和单向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与界面相增强机理,与CCM55J/CE复合材料相比,CCM55J/7180M和CCM55J/7180S复合材料单丝界面剪切强度、束丝横向拉伸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42.5%和30.6%、152.2%和91.6%、18.1%和15.5%,提出了拓宽的界面相厚度和平缓的界面相模量过渡容易传递外加载荷,提高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增强机理。考察了单向复合材料的耐湿热性能和空间性能,与CCM55J/CE复合材料相比,CCM55J/7180M和CCM55J/7180S复合材料360 h的沸水吸湿率降低至0.67%、0.83%;质量损失和可凝挥发物分别降低至0.11%、0.095%和0.04%、0.006%。树脂基体完善的交联网络结构导致复合材料界面相应力集中减少,有效阻止水分子进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湿热和空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模型碳纤维 氰酸酯树脂 界面相 界面性能 耐湿热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碳纤维双马树脂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伟东 杨焕志 +3 位作者 段子琦 申鹏飞 钟翔屿 包建文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6期27-34,共8页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因其高强度、轻质、耐疲劳等优异性能,被用于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成为先进复合材料的主要增强纤维材料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领域。高强中模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当前及未来长期内主要的航空结...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因其高强度、轻质、耐疲劳等优异性能,被用于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成为先进复合材料的主要增强纤维材料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领域。高强中模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当前及未来长期内主要的航空结构复合材料。综述了国内外高强中模碳纤维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基于高强中模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我国高强中模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高强中模碳纤维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复合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磁铆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曹增强 盛熙 +2 位作者 夏力农 彭雅明 梁鸿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研究了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电磁铆接工艺。通过实验确定了铆钉外伸量、钉孔间隙等工艺参数,给出了复合材料结构铆接用垫圈的几何尺寸,提出了合理的镦头尺寸。强度实验和损伤检测表明电磁铆接可以代替螺栓连接,成功地铆接高模量... 研究了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电磁铆接工艺。通过实验确定了铆钉外伸量、钉孔间隙等工艺参数,给出了复合材料结构铆接用垫圈的几何尺寸,提出了合理的镦头尺寸。强度实验和损伤检测表明电磁铆接可以代替螺栓连接,成功地铆接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 电磁铆接 加工工艺 航空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梦颖 牛鸿庆 +1 位作者 韩恩林 武德珍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6,共5页
聚酰亚胺(PI)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具有耐高低温、高强高模、耐辐照、阻燃、绝缘、低的吸水率和优异的介电性能等。以PI的预聚体—聚酰胺酸溶液为纺丝液,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连续纺丝技术,通过化学结构设计和纺丝工艺控制... 聚酰亚胺(PI)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具有耐高低温、高强高模、耐辐照、阻燃、绝缘、低的吸水率和优异的介电性能等。以PI的预聚体—聚酰胺酸溶液为纺丝液,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连续纺丝技术,通过化学结构设计和纺丝工艺控制,开发出耐高温、高强中模、高强高模等系列高性能PI纤维产品,最高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4.0 GPa和160 GPa。与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相比,PI纤维显示出优异的耐高温、耐紫外、耐酸性能和较低的吸水率。以高强高模PI纤维为增强体,制备了热固性环氧树脂基体及热塑性尼龙基体复合材料,分析其性能,结果表明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性能。针对热塑性复合材料,PI纤维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均得到大幅提高,PI纤维将在航空航天、电力、防护、环保、核工业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模 聚酰亚胺 纤维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结构参数对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解惠贞 崔红 +3 位作者 李瑞珍 秦淑颖 孙建涛 李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0,129,共5页
采用不同间距、不同根数的纤维束穿刺成型炭纤维预制体,经进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沥青浸渍-高压炭化致密制备穿刺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穿刺间距2.1mm、穿刺束纤维根数为12K的C/C复合材料获得高的拉伸强度,Z向拉伸强度131.4M... 采用不同间距、不同根数的纤维束穿刺成型炭纤维预制体,经进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沥青浸渍-高压炭化致密制备穿刺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穿刺间距2.1mm、穿刺束纤维根数为12K的C/C复合材料获得高的拉伸强度,Z向拉伸强度131.4MPa,XY向拉伸强度111.3MPa;随着穿刺间距减小、穿刺丝束纤维根数增加,Z向纤维含量增加,Z向拉伸强度明显提高。穿刺C/C复合材料1800℃真空条件下的拉伸强度与室温相当,拉伸模量低于室温,延伸率高于室温;常温拉伸断口较平整,且纤维/基体间的裂纹明显,而高温拉伸断口参差不齐,纤维及基体断面粗糙,呈现出假塑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穿刺间距 穿刺束纤维根数 拉伸强度 拉伸模量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封闭碳纤维与高强钢丝复合拉索的弹性模量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云钢 郭正兴 +1 位作者 刘家彬 常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6-1272,共7页
探讨了全封闭复合拉索的协调工作机理,即要求芯部高强钢丝束与碳纤维筋弹性模量接近或相等;研究了高强钢丝束捻距与弹性模量间的关系;推导了37股高强钢丝束弹性模量的计算表达式,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试验表明,碳纤维筋... 探讨了全封闭复合拉索的协调工作机理,即要求芯部高强钢丝束与碳纤维筋弹性模量接近或相等;研究了高强钢丝束捻距与弹性模量间的关系;推导了37股高强钢丝束弹性模量的计算表达式,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试验表明,碳纤维筋弹性模量可以达到与高强钢丝束的弹性模量相近的要求.结论表明:复合拉索中的索力按照碳纤维筋与高强钢丝束的轴向刚度进行分配,全封闭复合拉索中碳纤维筋与高强钢丝束的弹性模量相等.在整体锚具的张拉下,复合拉索中碳纤维筋与高强钢丝束的变形一致,弹性模量相等决定了索力按照复合拉索中碳纤维筋与高强钢丝束的截面比例进行分配,能够确保复合拉索索体的协同作用.高强钢丝束的弹性模量与其捻距及扭转角相关,随着捻距的减小,扭转角的增大,高强钢丝束的弹性模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封闭复合拉索 高强钢丝束 碳纤维筋 协调工作机理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抗老化土工布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龙啸云 张琰 葛明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0,共5页
为提高土工合成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制备了一种抗老化聚丙烯/高模高强聚乙烯醇短纤维混合土工布,讨论了聚乙烯醇纤维含量对土工布力学和反滤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内部微观结构,通过相关测试表征了其... 为提高土工合成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制备了一种抗老化聚丙烯/高模高强聚乙烯醇短纤维混合土工布,讨论了聚乙烯醇纤维含量对土工布力学和反滤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内部微观结构,通过相关测试表征了其耐候性以及耐金属离子性能。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纤维均匀分散在土工布内部,使得纤维间缠结更加紧密;高模高强聚乙烯醇纤维含量为60%时,土工布的力学和反滤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干、湿态断裂强度分别为29.7、34.8 k N/m;等效孔径为0.109 3 mm;同时,耐候性及耐金属离子性能均得到提高,经过90 d光氧老化和18 d热氧老化(硝酸铜溶液浸泡后)实验后,强度保持率分别为73.7%和6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土工布 耐候性 耐金属离子性能 抗老化聚丙烯纤维 高模高强聚乙烯醇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PFRCC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娟 李秀领 罗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58-62,77,共6页
绿色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GHPFRCC(Green High-performance Fiber-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Column)以工业废料粉煤灰代替水泥、PVA(Polyvinyl Alcohol)纤维等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能够大大改善结构耗能能力和耐久性... 绿色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GHPFRCC(Green High-performance Fiber-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Column)以工业废料粉煤灰代替水泥、PVA(Polyvinyl Alcohol)纤维等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能够大大改善结构耗能能力和耐久性。对16组GHPFRCC试件(尺寸为70.7mm×70.7mm×213.8mm)进行静力受压试验,研究分析GHPFRCC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及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水灰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要提高GHPFRCC抗压强度需减小水灰比;②对GHPFRCC弹性模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水灰比,砂胶比影响最小;③GHPFRCC抗压强度大小与普通混凝土相似,说明粉煤灰替代水泥没有明显降低其抗压强度;④由于含有PVA纤维和不含粗骨料,GHPFRCC弹性模量略低于普通混凝土;⑤给出了GHPFRCC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之间的数值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GHPFRCC) 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丁苯胶乳/废聚酯纤维高强高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勇 张新星 +1 位作者 田东 卢灿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9-101,共3页
采用液相高剪切混合、共沉预处理技术改善纤维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及其界面结合,制备了废丁苯胶乳/废聚酯纤维高强高模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纤维的质量分数为60%... 采用液相高剪切混合、共沉预处理技术改善纤维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及其界面结合,制备了废丁苯胶乳/废聚酯纤维高强高模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纤维的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为23.2 MPa,而未填充纤维的硫化胶强度仅为9.3MPa;同时,室温下材料的储能模量提高了约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丁苯胶乳 废聚酯纤维 复合材料 高强高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中和高温后LVL木纤维复合材的抗弯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永 周海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59-63,共5页
为研究LVL木纤维复合材在高温中和高温后的抗弯性能,对104个试样进行了温度在20~225℃下的三点静态抗弯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温中和高温后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延性系数均明显减小;相对于高温中的试样,高... 为研究LVL木纤维复合材在高温中和高温后的抗弯性能,对104个试样进行了温度在20~225℃下的三点静态抗弯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温中和高温后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延性系数均明显减小;相对于高温中的试样,高温后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明显较高,而延性系数则较低。根据回归分析,提出了LVL在高温中和高温后的抗弯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模型,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L木纤维复合材 高温 抗弯强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模维纶纤维的表面修饰及其在水泥中的分散性
12
作者 郑帼 苗同梦 +1 位作者 吴波 周存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0-256,共7页
目前高强高模维纶纤维由于缺乏合理的分散方案且分散性不佳,极大地限制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聚乙烯醇磷酸酯(TFOPVA)分散剂对高强高模维纶纤维进行表面涂层改性处理,并以此为基础制备维纶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利... 目前高强高模维纶纤维由于缺乏合理的分散方案且分散性不佳,极大地限制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聚乙烯醇磷酸酯(TFOPVA)分散剂对高强高模维纶纤维进行表面涂层改性处理,并以此为基础制备维纶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材料试验机、纤维强伸度仪(XQ-1A)等对改性前后的维纶纤维的分散性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当TFOPVA上浆质量分数和吸附量分别为1%和5mg/g时纤维分散效果最佳;维纶纤维短丝在水泥基体中的分散系数提高33.3%;TFOPVA处理后的维纶纤维单丝断裂强度增加4.5%,与维纶纤维之间能牢固结合;TFOPVA改性后的维纶纤维/水泥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相比改性前分别提高了27.9%和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纶纤维 高强度 高模量 分散性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防弹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郑震 杨年慈 +1 位作者 施楣梧 黄可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5-909,914,共6页
本文分三个方面,即高性能纤维的选材、纤维和树脂对防弹性能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的整体防弹机理,对硬质防弹复合材料研究中涉及的选材、成型条件和复合方式等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述评,尤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防弹复合材料的研究给... 本文分三个方面,即高性能纤维的选材、纤维和树脂对防弹性能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的整体防弹机理,对硬质防弹复合材料研究中涉及的选材、成型条件和复合方式等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述评,尤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防弹复合材料的研究给予特别关注,并指出了当前防弹复合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模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纤维复合材料 防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复合纤维与聚丙烯纤维的抗裂效果对比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勇明 李建江 +2 位作者 赵伟 沙慧慧 朱瑾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144,共2页
通过聚丙烯复合纤维和传统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塑性及硬化阶段的抗裂效果试验及现场浇筑结果比较。聚丙烯复合纤维因其形成的低强低模-高强高模复合体系可在混凝土凝结硬化的不同时期协同作用,不仅能够阻止混凝土的塑性开裂,而且可推迟... 通过聚丙烯复合纤维和传统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塑性及硬化阶段的抗裂效果试验及现场浇筑结果比较。聚丙烯复合纤维因其形成的低强低模-高强高模复合体系可在混凝土凝结硬化的不同时期协同作用,不仅能够阻止混凝土的塑性开裂,而且可推迟硬化阶段裂缝的形成、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硬化阶段的裂缝,达到阶段抗裂、层次抗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复合纤维 混凝土 低强低模-高强高模复合体系 层次抗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卓航 陈卫娜 +2 位作者 李炎 田国峰 刘少飞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8,共6页
本文综述了当前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I)纤维增强环氧(E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较全面地介绍了PI/EP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性能、界面性能、力学性能及破坏机制、电性能、耐损伤性能、防弹性能等,对其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强高模 聚酰亚胺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成型工艺 基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支建海 钱鑫 +4 位作者 张永刚 王雪飞 陈礼群 李德宏 宋书林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18年第4期14-17,共4页
研究了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T800、高模碳纤维M50J及M55J的力学性能及其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ILSS),并与日本东丽公司同级别碳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国产M55J碳纤维的拉伸模量为568 GPa,拉伸强度为4.50 GPa,日本东丽公司M... 研究了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T800、高模碳纤维M50J及M55J的力学性能及其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ILSS),并与日本东丽公司同级别碳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国产M55J碳纤维的拉伸模量为568 GPa,拉伸强度为4.50 GPa,日本东丽公司M55J的拉伸模量为561 GPa,拉伸强度为4.10 GPa,国产高模碳纤维表面石墨化程度高于日本东丽碳纤维,表面呈现更高惰性,其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ILSS略低于日本东丽碳纤维复合材料;将高强中模碳纤维与高模碳纤维混合后对树脂基体进行增强,混合碳纤维中随着高强中模碳纤维含量提高,其复合材料的ILSS提高幅度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高模量 高强中模 界面结合强度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及其增强高韧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7
作者 包建文 钟翔屿 +6 位作者 张代军 彭公秋 李伟东 石峰晖 李晔 姚锋 常海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48,共16页
高强中模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主要的航空结构复合材料。借鉴国外高强中模碳纤维及其高韧性复合材料发展经验,在国内高强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高强中模T800级碳纤维规模化生产,系统分析了与... 高强中模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主要的航空结构复合材料。借鉴国外高强中模碳纤维及其高韧性复合材料发展经验,在国内高强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高强中模T800级碳纤维规模化生产,系统分析了与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匹配的树脂基体、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技术现状。国产T800H级碳纤维增强高韧性环氧树脂基和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达到国外同类复合材料的水平,高韧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湿热性能优于国外同等韧性的复合材料。国产T800H级碳纤维增强高韧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可同时满足手工铺贴、自动铺带和自动铺丝3种铺放工艺要求。在T800级复合材料成熟应用的基础上,未来主要发展高压缩强度、高模量和基于BVID的高冲击韧性高强中模碳纤维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中模碳纤维 高韧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冲击后压缩强度 自动铺带工艺 自动铺丝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工艺参数对国产T800增强高韧性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伟 张晨乾 +1 位作者 叶宏军 包建文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4,共7页
针对AC531/CCF800H高韧性复合材料在0.2 MPa+真空(-0.07 MPa)条件下出现的固化缺陷问题,采用流变仪表征法分析了AC531树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黏度变化及其流动特性。AC531/CCF800H预成型体固化过程中,AC531树脂在纤维层间的流动可以用Da... 针对AC531/CCF800H高韧性复合材料在0.2 MPa+真空(-0.07 MPa)条件下出现的固化缺陷问题,采用流变仪表征法分析了AC531树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黏度变化及其流动特性。AC531/CCF800H预成型体固化过程中,AC531树脂在纤维层间的流动可以用Darcy定理来描述。利用Darcy定理可知AC531/CCF800H复合材料内部的孔隙率随着固化压力的增加而减小,浸渍实验结果表明两者近似呈线性关系。织物和单向带替代铺层的A扫检测结果表明AC531/CCF800H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以面内流动为主。根据不同固化压力条件下AC531/CCF800H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可知,有效固化压力是影响AC531/CCF800H复合材料内部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其有效固化压力应至少为0.3 MPa,继续提高压力对其常温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可以降低制件内部的孔隙率,减小制件的单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韧性复合材料 高强中模碳纤维 固化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模量早强型高延性混凝土的力学行为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志刚 尹志伟 秦凤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7-713,共7页
基于路面工程中超薄白色罩面的应用背景,研发了1种低模量早强型高延性混凝土(LMES-ECC),并通过试验研究了LMES-ECC在不同龄期时的抗压、单轴拉伸和四点弯曲行为,测量了其干燥收缩值,讨论了其早期开裂潜能与约束收缩开裂行为.结果表明:3... 基于路面工程中超薄白色罩面的应用背景,研发了1种低模量早强型高延性混凝土(LMES-ECC),并通过试验研究了LMES-ECC在不同龄期时的抗压、单轴拉伸和四点弯曲行为,测量了其干燥收缩值,讨论了其早期开裂潜能与约束收缩开裂行为.结果表明:3d龄期时,LMES-ECC的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31MPa和7MPa,满足开放交通的需求;在受拉伸和弯曲作用时,LMES-ECC表现出较大的变形能力,且表现出多缝开裂现象,裂缝宽度可控制在60μm以下,其弹性模量约为14GPa,远小于普通混凝土;尽管LMES-ECC的干燥收缩值大于普通混凝土,但是在约束条件下表现出极好的抗开裂能力.LMES-ECC所表现出来的材料特性可大大延长混凝土路面超薄罩面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 材料力学行为 低模量 早强 高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度对RTM成型国产T800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晔 张连旺 +2 位作者 张尧州 钟翔屿 包建文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20年第4期27-32,共6页
以国产T800单向帘子布U-8190为纤维增强体,AC520RTM液态成环氧树脂为树脂基体,采用RTM工艺制备了AC520RTM/U-8190复合材料。通过对AC520RTM/U-8190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拉伸、压缩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TM工艺成型的AC520RTM/U-819... 以国产T800单向帘子布U-8190为纤维增强体,AC520RTM液态成环氧树脂为树脂基体,采用RTM工艺制备了AC520RTM/U-8190复合材料。通过对AC520RTM/U-8190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拉伸、压缩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TM工艺成型的AC520RTM/U-8190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含量上限为68%,达到纤维体积分数上限后,内部会出现分层、密集孔隙或孔洞等缺陷。对于0°拉伸及开孔拉伸强度,随着纤维体积含量的上升,拉伸强度提高;对于0°压缩强度,将测试结果正则化处理,厚度对压缩强度基本没有影响;90°拉伸强度主要由树脂基体控制,受厚度影响较小,对于90°压缩及开孔压缩性能,厚度较大时,抗屈曲能力较好,承受压缩载荷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中模碳纤维 复合材料 RTM工艺 力学性能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