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seismic tests of composite shear walls with CFST columns and steel plate deep beams 被引量:1
1
作者 Dong Hongying Cao Wanlin +2 位作者 Wu Haipeng Zhang Jianwei Xu Fangfa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609-624,共16页
A composite shear wall concept based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ST) columns and steel plate (SP) deep beams is proposed and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new wall is composed of three different energy dissipat... A composite shear wall concept based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ST) columns and steel plate (SP) deep beams is proposed and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new wall is composed of three different energy dissipation elements: CFST columns; SP deep beams;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ips. The RC strips are intended to allow the core structural elements - the CFST columns and SP deep beams - to work as a single structure to consume energy. Six specimens of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were tested under cyclic loading. The resulting data are analyzed herein. In addi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stress and damage processes for each specimen were carried out, and simulations were completed for a range of location and span-height ratio variations for the SP beams. The simulation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The core structure exhibits a ductile yielding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 of strong column-weak beam structures, hysteretic curves are plump and the composite shear wall exhibits several seismic defense line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hear wall specimens with encased CFST column and SP deep beam design appears to be closer to that of entire shear walls. Establishing optimal design parameters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SP deep beams is pivotal to the best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wall. The new composite shear wall is therefore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ST) column steel plate (SP) deep beam composite shear wall seismic test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and analysis on fatigue stiffness of RC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FRP and steel plate 被引量:13
2
作者 卢亦焱 胡玲 +1 位作者 李杉 王康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701-707,共7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externally bonde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 and steel plat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fatigu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externally bonde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 and steel plat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made on the law of deflection development and stiffness degrada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fatigue load ranges.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w of three-stage change under fatigue loading is followed by both midspan deflection and permanent deflection, which also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atigue load amplitude. Fatigue stiffness of composite strengthened beams degrad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umber of cycle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theoretical model by effective moment of inertia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calculating the sectional stiffness of such composite strengthened beams under fatigue loading,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steel plate composite strengthening techniqu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fatigue stiff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steel-concrete multienergy dissipation composite shear walls 被引量:5
3
作者 Dong Hongying Cao Wanlin +2 位作者 Wu Haipeng Qiao Qiyun Yu Chuanpe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125-139,共15页
In this paper, a steel-concrete multi-energy dissipation composite shear wall, comprised of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SRC) columns, steel plate (SP) deep beams, a concrete wall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ips, is p... In this paper, a steel-concrete multi-energy dissipation composite shear wall, comprised of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SRC) columns, steel plate (SP) deep beams, a concrete wall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ips,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multi-energy dissipation behavior and restorability after an earthquake, two stages of low cyclic loading tests were carded out on ten test specimens. In the first stage, test on five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number of SP deep beam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test lasted until the displacement drift reached 2%. In the second stage, thin SPs were welded to both sides of the five specimens tested in the first stage, and the same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epaired specimens (designated as new specimens).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stiffness, ductility, hysteretic behavior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for both stages and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herein. Extrapolating from these results, strength calculation models and formulas are proposed herein and simulations using ABAQUS carried out, they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SRC columns, SP deep beams, concrete wall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ips cooperate well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ergy dissipation. In addit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shear wall has good recoverability after an earthquake, and that the welding of thin SP's to repair a deformed wall is a practicable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eel plate deep beam multi energy dissipation composite shear wall seismic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包钢板组合槽形梁的剪切挠度求解及修正分析
4
作者 田林杰 王自法 +1 位作者 袁炎 徐向春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7,22,共7页
外包钢板组合槽形梁结合了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和波形钢腹板组合槽形梁的优点,表现出良好的弯曲工作性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分析外包钢板组合槽形梁的挠度计算方法,首先推导出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梁体剪切挠度和总挠度的计算公... 外包钢板组合槽形梁结合了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和波形钢腹板组合槽形梁的优点,表现出良好的弯曲工作性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分析外包钢板组合槽形梁的挠度计算方法,首先推导出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梁体剪切挠度和总挠度的计算公式;然后将理论值与试验测试值和ABAQUS模拟值进行对比,证明推导的挠度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精确性;最后以梁体腹板高度、腹板厚度和腹板形状为分析指标,研究不同参数对剪切挠度和总挠度的影响,并基于影响分析对推导的剪切挠度公式进行修正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板组合槽形梁 剪切挠度 弯曲挠度 缩尺试验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工字钢板组合梁结构冲击系数
5
作者 王子浩 杨洋 《科技和产业》 2025年第5期100-107,共8页
以寿春淮河特大桥堤外引桥中跨径为4×35 m的双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为例,采用动力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钢梁的冲击系数随车速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60 km/h达到最大值;而桥面板的冲击系数则随车速增加而持续上升,在120... 以寿春淮河特大桥堤外引桥中跨径为4×35 m的双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为例,采用动力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钢梁的冲击系数随车速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60 km/h达到最大值;而桥面板的冲击系数则随车速增加而持续上升,在120 km/h时超过规范局部冲击系数设计值的91.67%;钢主梁和桥面板的冲击系数都会随着车辆重量的增加而降低。明确了冲击系数随车速和车重变化的具体趋势,揭示了现有桥梁设计规范在准确描述车辆荷载实际动力响应方面的局限性,强调了在桥梁设计和评估中考虑局部动力效应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组合梁桥 有限元模拟 动载试验 冲击系数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桥梁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
6
作者 郑永星 牛宗胜 +3 位作者 潘可明 耿联法 陈翼军 朱雪光 《市政技术》 2025年第2期53-62,共10页
新时代,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绿色公路的设计理念,坚持绿色交通发展与建设交通强国和美丽中国相结合。京蔚高速公路(北京段)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区高速公路,山区桥梁众多,工程桥隧比高达88%。从山区常规桥梁设计方法到典型... 新时代,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绿色公路的设计理念,坚持绿色交通发展与建设交通强国和美丽中国相结合。京蔚高速公路(北京段)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区高速公路,山区桥梁众多,工程桥隧比高达88%。从山区常规桥梁设计方法到典型桥梁工程举例,系统介绍了桥梁从方案比选到施工图设计全过程中践行绿色设计理念的工程实践。其中,安家庄高架桥从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施工因素、景观及运维因素等多个维度对桥梁方案进行了深入比选,最终推荐50 m跨钢板组合梁方案,该方案减少了对山区环境的影响。安家庄高架桥的上部钢梁采用免涂装耐候钢,桥面板负弯矩区的接缝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从而降低了桥梁全寿命周期的养护成本,并增强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十八潭桥通过方案比选,最终推荐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该方案减少了对山体的开挖,同时兼顾环保和景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 方案比选 钢板组合梁 耐候钢 UHPC 钢管混凝土拱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eudo-dynamic testing of a fabricated composite frame with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被引量:3
7
作者 Zheng-gang CAO Peng DU +1 位作者 Feng FAN Zhe-ming CH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4-466,共13页
A pseudo-dynamic testing program was generated on a fabricated composite frame with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SPSWs) to study its seismic perlbrmance. The specimen was a three-storey single-bay frame, which was compo... A pseudo-dynamic testing program was generated on a fabricated composite frame with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SPSWs) to study its seismic perlbrmance. The specimen was a three-storey single-bay frame, which was composed of H- section steel columns and composite beams, and was assembled by bolted height-adjustable steel beam-to-column connections (BHA connections). Beam-only-connected SPSWs were selected as lateral load resisting members. The specimen was subjected to four ground motions of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inten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beam-only-connected S PSWs provided sufficient lateral load resistance, lateral stiffnes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to the fabricated frame via the tension ficld action developed in their infill panels; (2) the fabricated frame, assembled by BHA connections, exhibited substantial redundancy and good ductility; (3) an undesirable failure mode of the fabricated frame, in huge earthquakes, included severe cracking in composite beams and block shear failure in SPSWs' connections; (4) the inter-storey shear force distribution determined by ASCE/SE1 7-10 was verifi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ricated frame composite beam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Pseudo-dynamic test
原文传递
局部半包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亚明 刘宏欣 +3 位作者 贾水钟 杨宇焜 李杰 徐瑜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区域后浇筑混凝土不易密实的问题,研究了受拉侧混凝土对局部半包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局部半包裹PE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2根不同构造的局部半包裹PEC梁的四点弯曲试验,模拟局部半包裹PEC... 针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区域后浇筑混凝土不易密实的问题,研究了受拉侧混凝土对局部半包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局部半包裹PE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2根不同构造的局部半包裹PEC梁的四点弯曲试验,模拟局部半包裹PEC梁负弯矩区受力状态,对其受弯性能、延性、破坏形式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半包裹PEC梁表现出良好的延性,挠度达到l_(0)/50时截面抗弯承载力并未下降。型钢主钢件、混凝土的应变沿截面高度方向大致呈线性变化,可引用平截面假定计算受弯承载力及刚度。局部半包裹PEC梁受拉侧混凝土对其极限承载力与破坏模式影响不大,在计算局部半包裹PEC梁柱节点受力时可不考虑受拉侧混凝土作用,节点后浇筑区域可采用半包裹填充,以加快施工进度。此外,对局部半包裹PEC梁进行建模,进行梁受弯过程的有限元分析,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二者荷载-挠度曲线吻合较好,误差均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半包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 破坏模式 受弯承载力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UHPC组合加固损伤RC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阳 王豪 +2 位作者 黄松龄 刘颖峰 秦筵越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0-96,共7页
为研究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对1根RC梁及2根加固梁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对其承载力、挠度、应变、裂缝发展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加固RC梁,加固梁在抗裂性能、刚度及极限承载力方面有了... 为研究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对1根RC梁及2根加固梁开展了试验研究,并对其承载力、挠度、应变、裂缝发展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加固RC梁,加固梁在抗裂性能、刚度及极限承载力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其中开裂荷载分别提高2.71倍、3.19倍,承载力分别提高了54%、65%,刚度提升近1倍。由于破坏模式均为新老混凝土界面剥离破坏,极限状态下钢板及钢筋均未达到屈服强度,未能充分发挥材料性能,在加固设计中应避免此类破坏的发生。此外,基于桁架模型理论对钢板-UHPC组合加固梁剥离承载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建立了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基于桁架模型理论建立的剥离承载力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相对差值在10%以内,此理论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UHPC组合加固梁 界面剥离 桁架模型 剥离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钢筋桁架楼承板的PRC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建勃 赵勇 +3 位作者 陈黄健 吕权 李柏林 穆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60,共13页
为适应超高层建筑以及现代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迅速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带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新型钢板-混凝土组合(plate-reinforced composite,PRC)连梁。通过拟静力试验,分析了不考虑楼板作用、带普通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为适应超高层建筑以及现代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迅速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带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新型钢板-混凝土组合(plate-reinforced composite,PRC)连梁。通过拟静力试验,分析了不考虑楼板作用、带普通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楼板及带钢筋桁架楼承板PRC连梁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等。在此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分析在不同峰值荷载作用下钢筋桁架楼承板PRC连梁的混凝土、钢板和钢筋骨架的应力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设置能显著提高小跨高比PRC连梁的受剪承载力、耗能能力和延性,设置楼板能显著提高连梁的峰值荷载,且带钢筋桁架楼承板对PRC连梁承载力的提升比带普通RC楼板更强,其连梁试件PRC-S3的正向峰值荷载比不带楼板连梁PRC-NS1和带普通RC楼板连梁PRC-S2分别提升了31%和18%,但带楼板连梁在梁板交界处产生通缝之后连梁的刚度退化较为严重;带钢筋桁架楼承板的PRC连梁具有优越的耗能能力,在连梁跨度范围内均出现了显著的对角压杆,主压杆及其衍生压杆共同构成桁架作用来承受剪力;楼承板桁架上下弦钢筋以及连梁纵筋均在连梁根部位置出现应力集中,且连梁试件PRC-S3破坏点对应的累积耗能是不带楼板试件PRC-NS1的1.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 钢筋桁架楼承板 带板连梁 抗震性能 耗能能力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钢龙骨防火组合楼板梁板节点连接试验研究
11
作者 赵更歧 贺黎博 +3 位作者 赵会丽 闫海峰 倪克 李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轻钢龙骨防火组合楼板是一种新型的装配式楼板,因为自重较小,同时具有较大的承载力,板底板顶附层为防火楼板,具有较好的防火能力,该种楼板作为简支板直接放置于工字钢梁上,支座处无法传递负弯矩,因此在梁顶支座处会出现一条通缝,严重影... 轻钢龙骨防火组合楼板是一种新型的装配式楼板,因为自重较小,同时具有较大的承载力,板底板顶附层为防火楼板,具有较好的防火能力,该种楼板作为简支板直接放置于工字钢梁上,支座处无法传递负弯矩,因此在梁顶支座处会出现一条通缝,严重影响使用效果,同时简支板体系也不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支座处梁板节点连接方式,目的是通过合理连接,实现支座处能够传递负弯矩,由简支变为固结。试验采用液压千斤顶对试件施加静荷载,对11个全比例节点连接试件进行研究,考虑连接件搭接长度、连接件厚度、连接所用的自攻螺钉(螺栓)的数量,以及连接件尺寸对梁板连接节点承载力和挠度的影响,并对节点连接件与C型轻钢龙骨之间的变形协调能力做出了分析。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以Z型钢为连接件的梁板节点连接方法安全可靠,可实现该新型楼板的双跨以及多跨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龙骨 防火楼板 梁板节点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槽钢组合梁中开孔钢板连接件力学性能
12
作者 周凌宇 范进凯 +5 位作者 方蛟鹏 李分规 戴超虎 曾波 徐增武 刘晓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双拼槽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开孔钢板剪力连接件(PSP剪力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设计7组标准试件并开展推出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参数PSP剪力连接件的受剪承载力和破坏模式。利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PSP剪力连接件的破坏模...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双拼槽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开孔钢板剪力连接件(PSP剪力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设计7组标准试件并开展推出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参数PSP剪力连接件的受剪承载力和破坏模式。利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PSP剪力连接件的破坏模式和受力机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开孔钢板厚度、开孔直径、混凝土强度、穿孔钢筋及连接件间距对PSP剪力连接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10 mm厚度的PSP剪力连接件外,所有4 mm与6 mm厚度的PSP剪力连接件均发生明显弯曲变形,试件破坏时连接件周围混凝土均出现斜向裂缝;开孔直径和穿孔钢筋对受剪承载力和抗剪刚度影响较小,而增加开孔钢板厚度、混凝土强度能提高剪力连接件受剪承载力和抗剪刚度;对于双排PSP剪力连接件,增大连接件间距能够显著提高单排PSP剪力连接件平均承载力,当间距为250 mm时,单排平均承载力达到单个PSP剪力连接件的91.2%。根据试验及有限元荷载滑移曲线提出装配式双拼槽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单个PSP连接件荷载滑移曲线计算公式,为装配式双拼槽钢混组合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组合梁 开孔钢板剪力连接件 受剪承载力 推出试验 有限元 荷载-滑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槽型钢-混组合梁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祯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4期41-45,共5页
槽型钢-混组合梁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桥结构形式。该研究以提升槽型钢-混组合梁设计效率为目标,采用创新的人工智能遗传算法,通过Python平台编译。该文针对钢-混组合梁进行全面优化,专注于13个关键截面设计参数,如钢板宽度与厚度... 槽型钢-混组合梁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桥结构形式。该研究以提升槽型钢-混组合梁设计效率为目标,采用创新的人工智能遗传算法,通过Python平台编译。该文针对钢-混组合梁进行全面优化,专注于13个关键截面设计参数,如钢板宽度与厚度、加劲肋个数、梁高等。通过合理选择遗传算法参数,实现快速、规范且经济的设计。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桥梁设计,为设计工程师提供高效可靠的工具,显著提升设计效益。通过关键参数的优化,该文为槽型钢-混组合梁设计领域作出有益贡献,同时展示遗传算法在解决多目标、多参数工程优化问题中的显著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型钢-混组合梁 遗传算法 截面优化 遗传算法参数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桥面板钢板组合梁桥合理结构体系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海芳 杨乐 +1 位作者 陈强 刘朵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1期143-155,共13页
预制桥面板钢板组合梁桥的结构形式简单,构件适合工厂化、预制化批量生产。因此,为了适应组合梁桥快速施工的要求,构件制作必须做到标准化。但是,当前关于预制桥面板、钢板梁、横隔梁制作的标准化研究并不多,故针对该问题,通过比较不同... 预制桥面板钢板组合梁桥的结构形式简单,构件适合工厂化、预制化批量生产。因此,为了适应组合梁桥快速施工的要求,构件制作必须做到标准化。但是,当前关于预制桥面板、钢板梁、横隔梁制作的标准化研究并不多,故针对该问题,通过比较不同主梁间距和根数的钢板组合梁桥结构性能差异,对适应桥梁快速施工要求的钢板组合梁桥的合理桥宽、跨径、主梁根数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并认为采用单跨跨径为30 m的4车道(桥宽16.25 m)、少主梁(3根主梁)体系是各钢板组合梁桥中力学性能最优的结构形式;另外,为适应标准化制作预制桥面板钢板组合梁桥各结构构件还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钢板组合梁桥 合理结构体系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薄壁C型钢组合桁架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超 张佳琪 +2 位作者 韩建强 付秀艳 唐江明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不断推进,轻钢结构开始展露头角。冷弯薄壁型钢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在轻钢建筑中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冷弯薄壁型钢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程度的工程价值。首先开展C型钢组合桁架梁承载力和变形实验,在...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不断推进,轻钢结构开始展露头角。冷弯薄壁型钢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在轻钢建筑中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冷弯薄壁型钢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程度的工程价值。首先开展C型钢组合桁架梁承载力和变形实验,在此基础之上利用ABAQUS建立C型钢组合桁架梁有限元模型,分析有无缀板、自攻螺钉等因素对于组合桁架梁承载力的影响。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裸露的骨架梁由于自攻螺钉的剪切而损坏,最终的承载能力取决于螺钉的抗剪能力;缀板的加固对提高梁的承载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组合桁架梁 承载力 缀板 自攻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组合梁结构比选及受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雪媛 刘文 纪春晓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对于50 m跨径的钢混组合桥梁,比较了不同结构形式的经济性指标,推荐采用装配式π形组合梁。同时,以工程为依托,介绍了50 m跨钢混组合梁桥的设计。
关键词 中小跨径 π形组合梁 钢板梁 组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箱型桥梁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百建 杨勇华 丁洪涛 《广州建筑》 2024年第2期26-30,共5页
为了探索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箱型结构设计思路,本文依托于某工程实例,系统地论述了波纹钢板-混凝土加劲肋的概念、应用技术和设计步骤。首先根据刚度等效原则将波纹钢板-混凝土加劲肋统一换算成钢板拱,然后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求解结... 为了探索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箱型结构设计思路,本文依托于某工程实例,系统地论述了波纹钢板-混凝土加劲肋的概念、应用技术和设计步骤。首先根据刚度等效原则将波纹钢板-混凝土加劲肋统一换算成钢板拱,然后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求解结构内力,依据规范中的验算条件进行判别结构是否可靠,基础设计过程可参考相关公路桥梁规范。该结构的首次应用为桥梁工程提供一种新的结构方式,其工程经验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钢结构 钢合梁 设计方法 工程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楼盖竖向受力性能分析
18
作者 王霄 杜德润 +2 位作者 邱天朔 毛新元 姚世杰 《特种结构》 2024年第6期6-11,共6页
本文构建了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楼盖体系,通过有限元分析整浇式和装配式组合楼盖竖向受力性能区别,探究装配式组合楼盖的可行性。对装配式双向组合楼盖的破坏模式进行分析,运用塑性铰线法和比拟板法计算楼盖“板式破坏”和“梁式... 本文构建了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楼盖体系,通过有限元分析整浇式和装配式组合楼盖竖向受力性能区别,探究装配式组合楼盖的可行性。对装配式双向组合楼盖的破坏模式进行分析,运用塑性铰线法和比拟板法计算楼盖“板式破坏”和“梁式破坏”两种基本破坏模式的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装配式组合楼盖与整浇式组合楼盖在极限承载力方面没有较大区别,刚度有所下降,但仍有较好使用性能;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可较为准确判断结构的破坏模式,可为此类结构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 装配式组合楼盖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交叉节点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19
作者 杨明波 刘畅 +3 位作者 李晓阁 张权 冯树国 常熤存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8,共10页
针对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交叉节点处U型钢腹板传力路径中断、节点受力复杂、现有钢筋过渡节点现场焊接量大的难题,提出了L形连接板传递钢腹板内力的新型节点(LLTC),对节点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LLTC由套筒、L形连接板和套丝钢筋组成,... 针对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交叉节点处U型钢腹板传力路径中断、节点受力复杂、现有钢筋过渡节点现场焊接量大的难题,提出了L形连接板传递钢腹板内力的新型节点(LLTC),对节点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LLTC由套筒、L形连接板和套丝钢筋组成,与焊接钢筋型纵向过渡钢筋(WLTR)传递钢腹板内力的传统梁交叉节点(WLTR-UCJs)相比,LLTC能够有效传递钢腹板内力,且实现了节点的装配式连接。通过四端简支静力试验,研究了WLTR-UCJs和装配连接型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交叉节点(LLTC-UCJs)的抗弯性能,明晰了纵向传力构件形式、WLTR直径、LLTC套丝钢数量和LLTC套丝钢强度等对节点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WLTR-UCJs的破坏模式为钢腹板屈曲和顶部纵向钢筋屈曲,LLTC-UCJs的破坏模式为U型钢翼缘屈服。与WLTR-UCJs相比,LLTC-UCJs的受压区材料屈曲程度较低,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和更强的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交叉连接 螺纹套筒 L形连接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钢板组合梁静载力学试验研究
20
作者 杨世捷 贺耀北 《公路工程》 2024年第3期22-28,共7页
为了解预制钢板组合梁结构的基本受力性能,以长益高速扩容工程30 m跨的预制钢板组合梁为工程背景,开展多级静载力学试验,通过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评价结构在标准设计荷载作用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跨中... 为了解预制钢板组合梁结构的基本受力性能,以长益高速扩容工程30 m跨的预制钢板组合梁为工程背景,开展多级静载力学试验,通过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评价结构在标准设计荷载作用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实测值为16.15 mm,应变实测值为190×10^(-6),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结构实际工作状况比理论状况要好;π形组合梁的各测点挠度和应变的校验系数均小于2.0,相对残余变形均小于0.2,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与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可作为桥梁上部主体结构使用。结论可为同类型桥梁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组合梁 静载试验 承载能力 弹性工作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