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坑免降水开挖的组合式冻结法支护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松 岳祖润 +5 位作者 卢相忠 张庆武 孙铁成 胡田飞 亓源水 张俊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大,对基坑工程进行免降水开挖的需求愈加紧迫。为解决富水地层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免降水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方法:传统悬挂式止水帷幕与水平冻土止水帷幕相结合的“组合式冻结法”。根据以往... 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大,对基坑工程进行免降水开挖的需求愈加紧迫。为解决富水地层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免降水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方法:传统悬挂式止水帷幕与水平冻土止水帷幕相结合的“组合式冻结法”。根据以往市政工程中的冻结法施工经验,总结组合式冻结法的施工流程,提出泄压孔、温度限位孔和局部冻结技术相结合的冻胀控制措施,以及利用冻结管嵌入地连墙的界面区强化措施。通过模型试验对组合式冻结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冻结法可以有效实现基底的支护,在冻结薄弱环节临时竖井、地连墙附近冻结壁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观测发现地层冻结对地连墙强度和变形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冻结法 基坑工程 免降水开挖 模型试验 冻土止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M水位遥测系统的大型放水与示踪联合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潘国营 轩吉善 +4 位作者 岳保祥 刘朝侠 李新郑 陈万胜 张庆庆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鹤壁矿区寺湾煤矿主采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群下夹煤岩,顶板为太原群第2层薄层灰岩岩溶水(二灰水)承压含水层.为安全采煤,须提前疏放.为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了解二灰水和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奥灰水)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大型放水与示踪联合试验... 鹤壁矿区寺湾煤矿主采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群下夹煤岩,顶板为太原群第2层薄层灰岩岩溶水(二灰水)承压含水层.为安全采煤,须提前疏放.为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了解二灰水和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奥灰水)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大型放水与示踪联合试验,水位的观测采用了煤科院西安分院研制的水位自动遥测系统,试验数据丰富且可靠.试验证实:二灰水单位降深涌水量为12.29 m3/(h.m),F8断层是导水断层,断层东翼的奥陶系灰岩溶水侧向补给西翼的二灰水.采用相关曲线外推法、漏斗均衡法、解析法和数值法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 400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水位遥测系统 放水试验 示踪试验 矿井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放水试验中示踪剂的运移规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皓 杜剑卿 李竞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33,共6页
以地下水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应用溶质运移模型对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中获取的水量、水位及示踪剂浓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裂隙介质溶质运移的基本规律、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比各种解法的优... 以地下水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应用溶质运移模型对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中获取的水量、水位及示踪剂浓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裂隙介质溶质运移的基本规律、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比各种解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并给出了联合试验溶质运移规律模拟分析的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水示踪试验 溶质运移 数值模型 矿井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国营 林云 武亚遵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55,共6页
为改善地下水示踪连通试验中示踪剂投放量大、迁移缓慢、试验周期长和效果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以碘化钾为示踪剂的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方法。为检验这种方法的效果,先后在鹤壁矿区寺湾矿进行了多点投放-单点接收的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 为改善地下水示踪连通试验中示踪剂投放量大、迁移缓慢、试验周期长和效果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以碘化钾为示踪剂的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方法。为检验这种方法的效果,先后在鹤壁矿区寺湾矿进行了多点投放-单点接收的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在灵宝市银家沟硫铁矿进行了单点投放-多点接收的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在汝州矿区的朝川矿进行了单点投放-单点接收的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试验不仅查明了这些富水矿井地下水补给来源、径流通道和断层导水性,还证实了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较天然地下水径流条件下示踪试验,更能促进示踪剂在裂隙岩溶含水层中的迁移,缩短了试验周期,并可确保试验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 碘化钾示踪剂 导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电渗联合振动碾压加固超软黏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柳江 刘斯宏 +1 位作者 樊科伟 胡天瀚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0-156,共7页
对于含水率高、强度低、压缩性大以及渗透性低的超软黏土地基,常规的真空电渗联合动力挤密加固技术(低能量强夯+电渗降水)容易产生"橡皮土"现象,以振动碾压代替强夯开展真空电渗联合振动碾压加固超软黏土试验,并同步开展单独... 对于含水率高、强度低、压缩性大以及渗透性低的超软黏土地基,常规的真空电渗联合动力挤密加固技术(低能量强夯+电渗降水)容易产生"橡皮土"现象,以振动碾压代替强夯开展真空电渗联合振动碾压加固超软黏土试验,并同步开展单独真空电渗降水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动碾压在挤密土体的同时增大渗流路径的压差,提高真空电渗排水速率;闭合电渗产生的裂缝,从而增强土体中的电流,并维持土体内的真空度;加快固结速度,减小单位排水量的电渗能耗。有必要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渗降水 振动碾压 超软黏土 软基加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S的移动终端销售追踪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磊 陈华宝 +1 位作者 王安义 王蓓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13期73-75,78,共4页
为及时、准确地获得移动终端市场销售信息,合理安排研发、生产,同时减少在市场调研花费的人力、物力,降低移动终端成本,依据短消息实时、准确、方便的特点,提出了销售追踪的设计方案,通过VC++编程在移动终端平台上实现功能,软件调试及... 为及时、准确地获得移动终端市场销售信息,合理安排研发、生产,同时减少在市场调研花费的人力、物力,降低移动终端成本,依据短消息实时、准确、方便的特点,提出了销售追踪的设计方案,通过VC++编程在移动终端平台上实现功能,软件调试及矩阵测试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且系统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终端 短消息 销售追踪 组合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联合强夯加固吹填粉土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高杰 万忠刚 邓雷飞 《水道港口》 2018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结合潍坊港某吹填土地基处理工程,分析了降水联合强夯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及沉降变化特点,并结合加固前后标准贯入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对降水强夯加固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每遍点夯均能产生较大的沉降,且最大累计沉降量与夯击... 结合潍坊港某吹填土地基处理工程,分析了降水联合强夯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及沉降变化特点,并结合加固前后标准贯入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对降水强夯加固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每遍点夯均能产生较大的沉降,且最大累计沉降量与夯击能大小成正比;每遍点夯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且超静孔隙水压力均在1~2 d内消散90%以上。通过现场检测表明:加固后地面下7. 0 m深度范围的标密实度显著增大,地基承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加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土 降水联合强夯 孔隙水压力 标准贯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底板突水的目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研究──鲁中煤田下组煤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方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培智 《中国煤田地质》 2005年第5期61-64,74,共5页
针对淄博、济东、肥城等华北型石炭二叠系煤田大水矿区原有煤田水文地质勘探阶段资料程度难以满足下组煤带压开采防治水的情况下,选择了预防底板突水中间指示含水层——处于下组煤层与奥灰之间的徐家庄灰岩进行了的采掘前矿井水文地质... 针对淄博、济东、肥城等华北型石炭二叠系煤田大水矿区原有煤田水文地质勘探阶段资料程度难以满足下组煤带压开采防治水的情况下,选择了预防底板突水中间指示含水层——处于下组煤层与奥灰之间的徐家庄灰岩进行了的采掘前矿井水文地质勘探。充分利用井下巷道,以井下放水试验(包括示踪试验)为主,井上、下结合同步观测,分块(分片、分区)、分层、分阶段及局部、联合放水试验分步骤逐渐暴露水文地质条件,肥城和济东等矿区的实际勘探效果证明针对中间指示含水层进行综合水文地质勘探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联合放水试验 下组煤充水含水层 徐家庄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降水联合强夯法加固粉土路基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彭中浩 陈永辉 +2 位作者 陈庚 高世虎 张婉璐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47-51,共5页
结合绍兴滨海新城新东线道路的软基处理工程,进行了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对每遍处理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施工沉降进行了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对加固后的路基进行静力触探检测和地基承载力检测。结... 结合绍兴滨海新城新东线道路的软基处理工程,进行了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对每遍处理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施工沉降进行了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对加固后的路基进行静力触探检测和地基承载力检测。结果表明: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可有效加固深厚饱和粉土路基,能加快孔隙水压力消散,缩短工期;并使加固后土体的Ps值和地基承载力显著提高,有效加固深度达8 m,处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 饱和粉土 现场试验 加固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TIR和p-XRF测试组合的大汶口文化蛇纹石质玉器无损检测及产地溯源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炯 丘志力 +5 位作者 孙波 谷娴子 张跃峰 高明奎 白洞洲 陈铭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6-453,共8页
出土玉器溯源是探索华夏玉器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关键所在,无损测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术界对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研究,但至今为止,无损技术仍然是制约出土玉器溯源研究的瓶颈所在。利用便携红外光谱(portabl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 出土玉器溯源是探索华夏玉器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关键所在,无损测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术界对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研究,但至今为止,无损技术仍然是制约出土玉器溯源研究的瓶颈所在。利用便携红外光谱(portabl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p-FTIR,带漫反射附件)+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portable X-ray flourescence,p-XRF)技术组合对山东省文物与考古研究院发掘的大汶口文化出土蛇纹石质玉器的物相和化学组成进行了无损测试以及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探索。测试结果显示,大汶口文化的蛇纹石玉存在两种成因类型,其中7件玉器(M1005:3,M1006:4,M1013:12,M20:30,M11,T333:2B①:2,M49:04)属于超基性岩型,Fe,Cr和Ni含量较高,含较多磁铁矿包体,磁性较强,Cr/Ni值小于1且多数小于0.7,与现代泰山玉的产地特征基本一致,最大可能就地取材于附近的泰山山麓,为泰山玉的使用时间提前到5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另外4件玉器(M2004:1、B型环、M25:26、M26)具有低Fe,Cr和Ni含量,为富镁碳酸盐接触交代变质类型,其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上述研究结果确认p-FTIR和p-XRF结合能够实现对考古现场及馆藏多数未知玉器材料的快速鉴定,具有无需制样、矿物类型和元素组成可相互验证、无荧光干扰等优点,对部分特定类型的蛇纹石质出土玉器/材料可进行产地来源分析,是一种有优势的出土玉器无损测试技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红外光谱(p-FTIR 带漫反射附件) 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p-XRF) 无损测试技术组合 大汶口文化出土玉器 产地溯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降深对真空降水联合强夯处理公路地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宏伟 钱志华 唐绍明 《土工基础》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结合上虞地区某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选取两块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场区,采用真空降水的方式将两试验场区水位降至不同深度处,进行现场对比试验研究水位降深对地基联合加固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水位降深下,夯后土体的沉降及孔压增... 结合上虞地区某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选取两块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场区,采用真空降水的方式将两试验场区水位降至不同深度处,进行现场对比试验研究水位降深对地基联合加固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水位降深下,夯后土体的沉降及孔压增长、消散规律;同时对不同水位降深场地进行现场原位试验,对比研究其加固效果。得出结论:水位越高,夯后超静孔隙水越难排出,单位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越小,且有效夯击次数减小,孔压消散时间增长;随水位降深提高,6m径向范围内加固效果显著提升,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增大。因此,增大水位降深可有效提升加固效果,减小夯后时间间隙,可为类似深厚饱和粉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降水联合强夯法 不同水位 对比试验 孔压消散 加固深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