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忠奎 锁六军 +1 位作者 王永辉 夏元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静脉溶栓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0.00%(36/40)和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外周阻力、特性阻抗均较治疗前下降,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颈动脉外周阻力、特性阻抗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增加缺血病灶部位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降低颈动脉外周阻力和特性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取栓术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术后桥接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吕祖艳 曹敦宇 昝宏翔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20-01—2023-01宣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6例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且发病4.5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术后患者为...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20-01—2023-01宣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6例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且发病4.5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术后患者为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动脉平均流速(M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6.97%比75.76%,χ^(2)=6.339,P<0.05)。治疗后观察组Vm高于对照组[(19.53±0.65)cm/s比(18.97±0.78)cm/s],PI、RI低于对照组[(14.39±4.67)kPa·s·m^(-1)比(21.43±6.58)kPa·s·m^(-1),(50.53±5.92)kPa·s·m^(-1)比(58.72±7.89)kPa·s·m^(-1)](分别为t=3.168、5.012、4.770,P<0.05)。治疗后观察组C-IMT、Crouse积分低于对照组[(1.28±0.13)mm比(1.37±0.15)mm,(3.09±0.43)分比(3.58±0.51)分](分别为t=2.605、4.220,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高于对照组[(478.62±39.43)ng/L比(425.84±43.92)ng/L],MMP-9、AngⅡ低于对照组[(129.57±23.76)μg/L比(153.46±25.98)μg/L,(51.62±10.63)ng/L比(59.72±12.38)ng/L](分别为t=5.137、3.898、2.852,P<0.05)。结论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提高效果,促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降低C-IMT、Crouse积分,调节血管活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介入取栓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替罗非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血管活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源性眩晕中医证型与全脑血管造影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廖德志 魏丹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2期4524-452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源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型与全脑血管造影血管病变结果相关性。方法纳入武汉市第一医院2023年8月—2023年11月接受脑血管造影的血管源性眩晕患者共134例,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和全脑血管造影血管病变结果。... 目的探讨血管源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型与全脑血管造影血管病变结果相关性。方法纳入武汉市第一医院2023年8月—2023年11月接受脑血管造影的血管源性眩晕患者共134例,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和全脑血管造影血管病变结果。结果血管源性眩晕患者的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P<0.05),痰浊内蕴证和瘀血阻络证患者更常见严重的血管狭窄,痰浊内蕴证和肝阳上亢证常见较多的病变血管支数。结论血管源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型与全脑血管造影血管病变结果存在相关性,中医辨证对血管源性眩晕患者的诊疗及预防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血管源性眩晕 全脑血管造影 中医证型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青伟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神经介入取栓术干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价值。方法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经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神经介入取栓术干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价值。方法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静脉溶栓,观察组静脉溶栓配合经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脑血管外周阻力(peripheral 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RV)、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神经功能(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血管再通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P=0.023)。治疗后,观察组RV、PWV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观察组ET(44.25±4.51)pg/mL低于对照组,NO(65.52±6.62)mmol/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应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对ACI患者的血管再通效果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取栓术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特征的可逆性脑血管综合征一例
5
作者 管风云 管勤朝 +5 位作者 杨雪 陈玉佩 李智 沈文娟 刘成奇 晏增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4期130-134,共5页
可逆性脑血管综合征(RCVS)是一种少见的临床-放射学综合征,其特征是伴或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严重霹雳样头痛和脑动脉多灶性收缩,通常可在1~3个月内自行缓解。血管活性物质是RCVS最常见的触发因素,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高达10%的... 可逆性脑血管综合征(RCVS)是一种少见的临床-放射学综合征,其特征是伴或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严重霹雳样头痛和脑动脉多灶性收缩,通常可在1~3个月内自行缓解。血管活性物质是RCVS最常见的触发因素,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高达10%的患者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有些甚至死亡。脑血管张力功能障碍和血脑屏障损害可能在RCVS的病理生理中起关键作用,其他潜在的重要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内皮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等。影像学多表现为颅内动脉的节段性收缩、颅内出血、硬膜下出血、脑水肿、缺血性脑卒中等,并呈现“串珠状”外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被认为是诊断RCVS的金标准,其治疗多推荐去除可疑诱发因素、重症监护、缓解症状、控制血压和预防癫痫发作,药物多选择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维拉帕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窃血的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佳楠 侯备 +4 位作者 张雄伟 杜彬 黄艾华 尹世敏 王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闭塞后颈内动脉窃血的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一侧颈总动脉闭塞患者15例,通过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综合评估颈内动脉窃血的侧...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闭塞后颈内动脉窃血的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一侧颈总动脉闭塞患者15例,通过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综合评估颈内动脉窃血的侧支循环途径。结果 TCD检查显示,颈内动脉窃血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病变侧颈外动脉主干血流方向逆转(正向血流频谱)、血流频谱颅内化,病变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呈低钝血流频谱。DSA显示,颈内动脉窃血途径主要包括:侧支血流从病变侧椎动脉经枕动脉和颈外动脉窃至颈内动脉;侧支血流从病变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经枕动脉和颈外动脉窃至颈内动脉;侧支血流从病变对侧颈外动脉经甲状腺上动脉吻合和病变侧颈外动脉窃至颈内动脉。MRA和CTA可显示颈总动脉闭塞情况;颈内动脉窃血时,可完整显示由于颈内动脉窃血代偿后正常显影的颈动脉分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参与侧支代偿的椎动脉和甲状颈干可正常显影。结论临床需结合TCD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定颈内动脉窃血的建立情况和具体窃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SA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桂森 霍彬 +2 位作者 李斌 冯慧贤 张计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6-588,共3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etion angiography,DSA)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DM组),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etion angiography,DSA)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DM组),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NDM组),均行DSA检查,根据NASCET法对DSA结果测量,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结果 (1)糖尿病组的血管狭窄发生处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且均以颈内动脉狭窄最多见,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同血管部位(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血管狭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脑梗死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比较,糖尿病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以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较常见,同时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与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附1例报道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军红 牛小媛 +1 位作者 吴晓巍 张美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2期1120-1123,F0003,共5页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常常发生于年轻产妇正常妊娠和产后的1周内,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脑血管收缩可逆性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就1例经反复DSA检查证实的RCVS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其可能的病理...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常常发生于年轻产妇正常妊娠和产后的1周内,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脑血管收缩可逆性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就1例经反复DSA检查证实的RCVS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临床表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DSA评估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志安 孙静 +1 位作者 胡莹 齐凡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DSA评估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21-06-2022-06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ACI患者,均于入院时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及颅脑数字减...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DSA评估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21-06-2022-06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ACI患者,均于入院时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及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给予静脉溶栓及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DAPT治疗。比较不同疗效及预后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因素对DAPT疗效及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疗效ACI患者在年龄、发病时间、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YP2C19基因型及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t=2.786,P=0.008;t=4.680;P<0.001;t=3.942,P<0.001;χ^(2)=10.304,P=0.006;t=10.304,P=0.006);不同预后ACI患者在年龄、发病时间、入院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CYP2C19基因型及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t=3.266,P=0.002;t=3.208,P=0.002;t=2.129,P=0.041;χ^(2)=9.974,P=0.002;χ^(2)=14.752,P=0.001;t=2.074,P=0.043)。发病时间长、入院NIHSS评分高、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及责任血管狭窄程度高均是DAPT临床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NIHSS评分高、合并糖尿病、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及责任血管狭窄程度高均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责任血管狭窄程度预测DAPT临床疗效及ACI患者预后的AUC均>0.7。结论ACI患者疗效及预后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入院DSA检测结果密切相关,可联合CYP2C19基因型与DSA检测预估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基因多态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有效灌注压的无创检测及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兵 袁芳 +4 位作者 梁云云 傅贤 解龙昌 殷建瑞 高庆春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8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索脑血流有效灌注压(eff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e)的无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CPPe与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 目的探索脑血流有效灌注压(eff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e)的无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CPPe与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1例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评估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大脑中动脉无创血压、有创血压及血流速度,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计算CPPe,比较TCD、DSA评价CPPe的有效性。同时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研究(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标准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间的血管狭窄危险因素、CPPe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CPPe和NIHSS评分与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创和无创CPPe比较,结果发现有创CPPe的中位数为56.6 mmHg,无创CPPe的中位数为57.8 mmHg,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3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创CPPe的中位数分别为60.6 mmHg、42.5 mmHg和1.6 mmHg;无创CPPe的中位数分别为62.2 mmHg、42.7 mmHg和0.27 mmHg;NIHSS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4、3和8;比较CPPe、NIHSS评分在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H值分别为26.906、26.906及11.233(P<0.01)。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CPPe与DSA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和-0.814,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NIHSS评分与DSA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22,差异无显著性(P>0.05)。〈br〉 结论通过TCD无创检测并计算CPPe的新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CPPe,而且CPPe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这使得CPPe可能可以为脑血管病患者无创脑血流检测、指导个体化血压调控提供可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有效灌注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磁共振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慧 谭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684-686,共3页
目的 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MRI及DSA表现。结果 42例患者中,MRI检查... 目的 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MRI及DSA表现。结果 42例患者中,MRI检查显示均为多发性脑梗死,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10例、丘脑17例、中脑12例,桥脑32例,小脑32例,桥小脑脚2例,枕叶15例,颞叶内侧面12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显示,病灶呈不同程度高信号改变;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尖端血管形态、血流信号异常改变。DS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或未显影。结论 头颅MRI联合DSA可为TOBS诊断提供较全面信息,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磁共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淞文 陶芳 +3 位作者 周杰 汝小双 牟肖霖 宋扬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9期121-123,16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实施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参照标...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实施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参照标准,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证实,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14例、完全闭塞8例,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94.74%、92.86%、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95.00%、特异度100.00%、准确率95.71%,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工作中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可收获理想的评估结果,值得于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发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维章 马隆佰 +4 位作者 李吕力 王小燕 李晓峰 陈渊 梁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血管检查(uhrasonography,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一致性。方法32例疑似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条颈动脉...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血管检查(uhrasonography,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一致性。方法32例疑似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条颈动脉行US和DSA检查,根据NASCET法对DSA结果测量,分别根据NASCET法和截面积法对US结果测量,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2例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超声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根据NASCET法US检查结果的敏感性88.33%、特异性94.59%及准确性89.84%;根据截面积法US检查结果的敏感性为81.48%、特异性93.24%及准确性88.28%。根据NASCET法血管分级中颈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8.62%、89.90%及82.81%;Kappa=0.63。结论超声血管检查评价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DSA一致性较好,适用于人群初选检查,必要时尚需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结合DSA造影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志安 孙静 +1 位作者 胡莹 康丽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造影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造影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将仅采取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30),比较两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DSA造影结果及其与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Fugl-Meyer评测法(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关性,同时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DSA造影检测对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观察组共检测330支血管,发现完全闭塞血管8支,狭窄率70%~99%血管30支,狭窄率50%~69%血管15支,狭窄率<50%血管27支;对照组共检测330支血管,发现完全闭塞血管18支,狭窄率70%~99%血管52支,狭窄率50%~69%血管33支,狭窄率<50%血管46支;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YP2C19基因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管再通率较高,NHISS评分较低,FMA及FIM评分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DSA造影结果与血管再通率,NIHSS,FMA,FIM,并发症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且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DSA造影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结合DSA造影检查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可用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多态性 DSA造影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同型半胱氨酸与伴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萍 霍会永 +2 位作者 曹凌 刘冰 李军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8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伴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侧支循环代偿以及患者恢复情况的的关系。方法检测116例伴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患者血Hcy,根据表达水平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和正... 目的探讨伴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侧支循环代偿以及患者恢复情况的的关系。方法检测116例伴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患者血Hcy,根据表达水平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和正Hcy组;采用DSA评估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根据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分成代偿差组,代偿中等组和代偿好组;根据入院及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组(分值减少≥4)和恢复不良组(分值减少<4)。结果Willis动脉环开放组Hcy水平低于未开放组;侧支循环代偿好组Hcy水平低于代偿差组;恢复良好组Hcy水平低于恢复不良组。结论Hhcy水平不利于侧支循环的代偿,Hhcy是伴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患者卒中恢复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重度狭窄 同型半胱氨酸 侧支循环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桂森 张计旺 +2 位作者 李斌 冯慧贤 霍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对经颅多普勒或CT血管成像检查出颈内动脉狭窄的54例伴2型糖尿病的ACI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4例患者DSA检查均发现... 目的探讨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对经颅多普勒或CT血管成像检查出颈内动脉狭窄的54例伴2型糖尿病的ACI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4例患者DSA检查均发现颈内动脉狭窄。单支血管狭窄发生率为42.6%(23/54),明显低于多支血管狭窄(57.4%,31/54)(P〈0.05)。颈内动脉重、中度狭窄的比例(20.3%,18.8%)明显低于轻度狭窄(53.9%),明显高于血管闭塞(7.0%)(均P〈0.05)。颈内动脉C4处狭窄的比例(18.8%)明显低于C1处(60.9%),明显高于C2、C3、C5、C6和C7处(1.6%~6.2%)(均P〈0.05)。结论伴2型糖尿病的ACI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多为多支血管狭窄,狭窄程度以轻度为主,狭窄部位以C1狭窄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2型糖尿病 颈内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价值 被引量:21
17
作者 秦敏 侯丹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4-16,20,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CTA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ACI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情况的诊断一致性、评估价...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CTA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ACI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情况的诊断一致性、评估价值,计算诊断效能指标。结果CTA评估颈动脉正常、闭塞的结果与金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评估价值较高[(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CTA评估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结果与金标准具有中度一致性,评估价值中等(Kappa>0.6~0.8,AUC>0.7~0.9,P<0.01);CTA评估侧支循环的结果与金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评估价值较高(Kappa>0.8~1.0,AUC>0.9,P<0.01)。结论CTA对于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状态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评估价值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CTA联合MR影像评估AIS患者脑支循环及预后性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传珍 杨少春 +3 位作者 刘明 欧阳奕安 易仁辉 华顺德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197,共6页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磁共振(MR)影像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脑支循环及预后性关系。选取60例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所致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SA、CTA与MR影像对其脑侧支循环评估,比较...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磁共振(MR)影像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脑支循环及预后性关系。选取60例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所致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SA、CTA与MR影像对其脑侧支循环评估,比较患者基线资料、结局指标等,并分析预后性。结果发现:基于DSA、CTA与MR影像对AIS患者脑侧支循环评估结果一致性良好;3种影像模式下脑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不良组结局资料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VH-ASPECTS评分、rLMC评分、ASITN/SIR分级量表均为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总之,DSA、CTA、MR影像对AIS患者脑侧支循环评估具有一致性,且FVH-ASPECTS评分、rLMC评分、ASITN/SIR分级量表均为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支循环 神经功能预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在急性眩晕综合征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虎传 刘磊 +4 位作者 田洪 宋川 张玉波 张云泉 范汝雄 《西南军医》 2011年第4期588-590,共3页
目的对急性眩晕综合征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全脑血管造影在急性眩晕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7例急性眩晕综合征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病变血管数目、血管狭窄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及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28... 目的对急性眩晕综合征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全脑血管造影在急性眩晕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7例急性眩晕综合征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病变血管数目、血管狭窄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及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287例患者中有病变血管194例(67.6%),单纯颈内动脉系统病变18例(6.3%),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78例(27.2%),颈内动脉系统、基底动脉系统同时病变15例(5.2%),单纯椎动脉先天性细小、迂曲延长68例(23.7%),颈椎骨质增生致椎动脉在椎内段形成环形狭窄15例(5.2%),未见血管病变108例(37.6%)。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对急性眩晕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急性眩晕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眩晕患者2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莫英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571-1572,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眩晕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2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行全脑DSA术,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DSA阳性率为82%,其中椎基底... 目的:分析老年眩晕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2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行全脑DSA术,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DSA阳性率为82%,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11例(50%),颈内动脉系统病变7例(31.8%),血管正常4例(18.2%)。结论:眩晕与前、后循环缺血均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血管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