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改善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疗效和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春晖 王进义 +2 位作者 房超青 陈韶光 林艺如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在为期4周的治疗期间,研究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采用伪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1、2、3、4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MAD-24)评估临床疗效,使用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NS-IV)、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并记录治疗中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总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第1、2周末的HMAD-2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早期优势(P<0.05)。然而,治疗4周后,两组在认知功能测试(如理解记忆、再认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尽管联合疗法在早期表现出较好疗效,但长期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并不明显,且安全性相当。结论与单纯仅使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高频rTMS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在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在治疗前期可较快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在治疗4周后对于提升临床疗效及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未能显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喹硫平 双相障碍型抑郁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I型与双相Ⅱ型障碍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晓东 李洁 +1 位作者 苏敬华 林昭宇 《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对双相I型与双相II型障碍患者人口学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为更好地识别与治疗双相障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对广州医学院附属精神病医院、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56例临床诊断为情... 目的对双相I型与双相II型障碍患者人口学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为更好地识别与治疗双相障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对广州医学院附属精神病医院、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56例临床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DSM-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再诊断,对符合DSM-IV双相I型与双相II型障碍标准的患者分别进行自编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问卷、大体功能评定量表、杨氏躁狂量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完成的151例再诊断中,发现双相I型72例、双相II型39例。原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中有35.5%符合双相II型诊断,4.8%符合双相I型诊断。双相I型精神病性症状出现率(62.5%vs25.6%,χ2=13.75,P<0.001)、情感稳定剂使用率(95.8%vs64.1%,χ2=19.64,P<0.001)、超重/肥胖率(38.4%vs17.9%,χ2=5.14,P=0.023)、杨氏躁狂量表评分(15vs2,Z=-5.68,P<0.001)高于双相II型;而后者轻躁狂相(Z=-2.85,P=0.004)、抑郁相次数(3vs1,Z=-4.42,P<0.001)明显多于双相I型。双相II型以抑郁首发为常见(76.9%vs55.6%,χ2=4.96,P=0.026),且抑郁的非典型特征(23.1%vs5.6%,χ2=5.91,P=0.015)、既往自杀未遂率(41.0%vs13.9%,χ2=10.39,P=0.001)、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13vs5,Z=-3.64,P<0.001)均高于双相I型。两亚型在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职业等人口学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I型与双相II型临床特征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将它们视为不同障碍更符合疾病本身的特点。双相II型易误诊为单相抑郁,其自杀未遂率高,临床上迫切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I型障碍 双相型障碍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治疗前后双相Ⅱ型抑郁发作患者多导睡眠脑电图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强 佘琴 +3 位作者 刘建琴 张欣 孟冬梅 渠旭升 《中国医药》 2013年第4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片治疗前后双相Ⅱ型抑郁发作患者多导睡眠脑电图的特点。方法选取从未接受过药物治疗的双相Ⅱ型抑郁发作患者34例,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睡眠脑电图情况,并与34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①睡眠进程:研究... 目的探讨喹硫平片治疗前后双相Ⅱ型抑郁发作患者多导睡眠脑电图的特点。方法选取从未接受过药物治疗的双相Ⅱ型抑郁发作患者34例,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睡眠脑电图情况,并与34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①睡眠进程:研究组治疗前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潜伏期、醒起时间、清醒次数、清醒时间、〉5min清醒次数、觉睡比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研究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分别为(429±29)min、(99.5±0.4)%,高于治疗前(P〈0.01);睡眠潜伏期、醒起时间、清醒次数、清醒时间、〉5min清醒次数、觉睡比分别为(18±4)min、(6±3)min、(0.9±0.5)次、(2.3±2.2)min、(0.0±0.0)次、(0.5±0.4)%,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②睡眠结构:研究组治疗前后快动眼睡眠所占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非快动眼睡眠3期所占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快动眼睡眠指标:研究组治疗前快动眼睡眠活跃度、快动眼睡眠强度、快动眼睡眠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快动眼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快动眼睡眠时间高于治疗前,快动眼睡眠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快动眼睡眠活跃度、强度、密度低于治疗前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相Ⅱ型抑郁发作患者睡眠脑电图有普遍明显异常表现,经治疗后指标明显改善。但快动眼睡眠百分比、非快动眼睡眠3期所占百分比及快动眼睡眠潜伏期、睡眠活跃度、睡眠强度、睡眠密度治疗后仍然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喹硫平 双相 睡眠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栾融融 邹韶红 +2 位作者 贾丽娜 佟钙玉 戴立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伴攻击行为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具有攻击行为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 目的:通过研究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伴攻击行为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具有攻击行为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及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愿意接受研究的78例汉族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攻击组(MOAS≥4分,38例)积极应对分[(12.31±7.28),P<0.05]低于非攻击组(MOAS<4分,40例)(16.15±6.95);攻击组消极应对分[(13.29±5.28),P<0.05]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0.68±4.07)。攻击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低于非攻击组(P<0.05或P<0.01)。结论:具有攻击行为的双相障碍患者消极应对方式更多,积极应付方式较少,其社会支持度也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型抑郁障碍 攻击行为 横断面调查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在双相Ⅱ型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海晨 苑成梅 +3 位作者 Jules Angst 刘铁榜 廖春平 荣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研究中文版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32-item hypomania checklist,HCL-32)在双相Ⅱ型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度、信度。方法:对69例双相II型障碍患者应用HCL-32进行测评,其中有26例(37.7%)患者在8~14d后重测。结果:经相关分析及Kruskal-Wa... 目的:研究中文版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32-item hypomania checklist,HCL-32)在双相Ⅱ型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度、信度。方法:对69例双相II型障碍患者应用HCL-32进行测评,其中有26例(37.7%)患者在8~14d后重测。结果:经相关分析及Kruskal-Wallis检验,双相II型障碍患者在接受测评时的心境状态对HCL-32得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48、0.23)。因子分析显示前2个因子的特征值较佳,分别为6.19和3.57,前2个因子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30.5%。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HCL-32全量表Cronbach'salpha值为0.84,因子I和因子II分别为0.85和0.66。全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51(P=0.007)。前后两次测评中,32项条目重测一致率为53.8%~96.2%。患者的HCL-32得分范围为3~26分,HCL-32总分≥14的患者有46例(66.7%)。量表分均值为(15.26±5.91)分。32项条目阳性回答率为7.2%~82.6%。结论:HCL-32中文版在双相II型障碍患者中初步试用,其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尚满意,但重测信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型障碍 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Ⅰ型与双相Ⅱ型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敬华 陈晓东 +2 位作者 卢慧贤 李洁 林昭宇 《精神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在双相Ⅰ型(BDⅠ型)、双相Ⅱ型(BDⅡ型)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的差异。方法对广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临床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使用SCID-I/P再诊断,符合BDⅠ型和BDⅡ型诊断标准的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在双相Ⅰ型(BDⅠ型)、双相Ⅱ型(BDⅡ型)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的差异。方法对广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临床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使用SCID-I/P再诊断,符合BDⅠ型和BDⅡ型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组,并进行YMRS及MADRS评定。对照组为经SCID-I/P排除符合DSM-IV轴I障碍的人员。用ELISA方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17.60±11.24)ng/ml vs(26.04±12.85)ng/ml,t=-3.953,P<0.001)];未发现BDⅠ型与BDⅡ型患者间血清BDNF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未发现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YMRS、MADRS评分间存在相关关系;合用与未合用情感稳定剂患者间血清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DNF可能作为BD的生物学标记,在BDⅠ型与BDⅡ型障碍的病理生理学上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Ⅰ型 双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的认知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汤义平 陈倩倩 +5 位作者 陆强 姜义彬 许学明 曹敏敏 蔡志杰 王筱芳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061-1064,1067,共5页
目的比较青少年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症之间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对54例青少年双相障碍Ⅱ型和83例青少年单相抑郁症患者在抑郁发作时作认知功能测验,包括: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连线测验(TMT)、持续操作测验(CPT)、韦氏记... 目的比较青少年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症之间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对54例青少年双相障碍Ⅱ型和83例青少年单相抑郁症患者在抑郁发作时作认知功能测验,包括: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连线测验(TMT)、持续操作测验(CPT)、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词语流畅性测验(VF)、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WCST),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经过6周治疗后,对抑郁症状缓解(HAMD≤7分)患者重复上述认知功能测验。结果入组时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两组在认知功能方面广泛受损,表现为TMT-A、WAIS-RC数字符号、CPT、WAIS-RC数字广-倒背、WAIS-RC视觉再生、VF、WCST和TMT-B项目上与健康人群相比明显成绩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对两组临床痊愈的患者重复测验,发现两者在WAIS-RC数字符号和WAIS-RC视觉再生方面存在持续性损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在CPT项目上存在损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相抑郁症患者表现为VF和TMT-B项目上存在损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障碍Ⅱ型和单相抑郁在抑郁状态时,认知功能广泛受损,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抑郁症状缓解后,双相障碍Ⅱ型表现为持续性注意功能障碍,而单相抑郁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单相抑郁症 认知功能 持续性注意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1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廖予妹 乔福元 +1 位作者 马少平 卢爱妮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797-179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1受体(DRD1)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FLP-PCR)检测102例患者及108例正常孕妇的DRD1-48A/G和AT1RA1166→C变异多态性,对两... 目的:探讨多巴胺D1受体(DRD1)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FLP-PCR)检测102例患者及108例正常孕妇的DRD1-48A/G和AT1RA1166→C变异多态性,对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DRD1G的分布频率在HDCP组和正常孕妇组分别为27·9%、9·3%,两组间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CP组DRD1基因AG/GG型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AT1RC等位基因在HDCP组和正常孕妇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6·2%和5·6%,两组间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CP组AT1R基因AC/CC型较正常孕妇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多巴胺D1受体基因多态性-48A/G和AT1RA1166位点突变为C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多巴胺受体 血管紧张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桂芳 郑九生 +3 位作者 刘淮 蔡庆华 欧阳吁 黄淑晖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局部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3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10例妊娠期高血压、10例轻度子前期、12例重度子前期)和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局部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3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10例妊娠期高血压、10例轻度子前期、12例重度子前期)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胎盘组织AT1R的水平表达。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AT1R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重度子前期AT1R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但妊娠期高血压组与轻度子前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重度子前期组胎盘AT1R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AT1R的表达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局部的AT1R的表达上升可能与该病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盘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蛋白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Ⅱ型患者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史、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栾融融 邹韶红 贾丽娜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双相Ⅱ型患者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情况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根据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8例汉族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47例)及非攻击组(51例);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父... 目的:探讨双相Ⅱ型患者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情况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根据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8例汉族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47例)及非攻击组(51例);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比较。结果:攻击组PRCA中儿童期受躯体虐待分明显高于非攻击组;EMBU中父亲"惩罚、严厉"(21.28±8.70)评分及母亲"拒绝、否认"(16.79±8.14)、"惩罚、严厉"(15.43±7.79)评分明显高于非攻击组[(17.63±6.05)、(13.08±4.86)、(12.67±4.80)](P均<0.05)。结论:双相Ⅱ型患者的攻击行为可能与其童年遭受躯体虐待和父母不良教育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型障碍 攻击行为 儿童期受虐史 父母养育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Ⅱ型障碍重性抑郁发作患者自杀行为相关的脑自发神经活动改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荣鑫 田水 +3 位作者 王欢 陈志璐 卢青 姚志剑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伴自杀未遂行为的双相Ⅱ型障碍(BD-Ⅱ)重性抑郁发作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及其与目前自杀风险的关联。方法:入组116例BD-Ⅱ重性抑郁发作患者(伴自杀未遂组50例,不伴自杀未遂组66例)及62名人口资料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所有受... 目的:探讨伴自杀未遂行为的双相Ⅱ型障碍(BD-Ⅱ)重性抑郁发作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及其与目前自杀风险的关联。方法:入组116例BD-Ⅱ重性抑郁发作患者(伴自杀未遂组50例,不伴自杀未遂组66例)及62名人口资料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者完成临床资料采集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基于全脑体素水平比较受试者脑区低频振幅(ALFF)值,分别检测伴自杀未遂患者的自杀风险、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严重程度与显著差异的脑区ALFF值的相关性。结果:与不伴自杀未遂组相比,伴自杀未遂组左侧前扣带回(ACC)ALFF值显著增高,且与自杀风险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目前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无关联(P>0.05)。结论:ACC功能异常可能是BD-Ⅱ重性抑郁发作患者自杀行为特征性生物风险标记,是潜在的自杀防治生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型障碍 自杀未遂 前扣带回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骨水泥型双极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旭 李波 李宽新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0期51-52,58,共3页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骨科方便选取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行PFNA-Ⅱ治疗,另30例行骨水泥型双极头置换。观测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骨科方便选取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行PFNA-Ⅱ治疗,另30例行骨水泥型双极头置换。观测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疗效。结果 PFNA-II组手术时间(29.3±5.2)min、出血量(14.7±4.2)m L、负重时间(2.3±1.2)周显著低于置换组(34.8±8.9)min、(18.2±4.9)m L、(3.1±1.9)周;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Ⅱ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更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骨水泥型双极头置换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Ⅱ型情感障碍与单相抑郁症血浆蛋白差异性测定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顺来 魏鑫 白勇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Ⅱ型情感障碍与单相抑郁症患者血浆蛋白的差异性.方法将72例双相Ⅱ型情感障碍患者设为A组、72例重性抑郁症患者设为B组,72名健康志愿者设为C组,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进行血浆标本处理,对血浆蛋白处理后进行双向凝胶... 目的探讨双相Ⅱ型情感障碍与单相抑郁症患者血浆蛋白的差异性.方法将72例双相Ⅱ型情感障碍患者设为A组、72例重性抑郁症患者设为B组,72名健康志愿者设为C组,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进行血浆标本处理,对血浆蛋白处理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使用PD-Qusest软件进行差异蛋白分析,挖点、酶解后,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经双向电泳试验分析,3组共有31个差异蛋白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检索后,发现31个差异蛋白点中有16个差异蛋白点差异>2倍;经Western-blot单个样本验证,3组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L1、碳酸酐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结论双相Ⅱ型情感障碍与单项抑郁症患者血浆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L1、碳酸酐酶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可作为双相Ⅱ型情感障碍与单项抑郁症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型情感障碍 抑郁症 血浆蛋白 双向电泳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
14
作者 王文 汤旭磊 +2 位作者 贾秋月 陈学彬 贾彩云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2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患者心理和行为特征,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对285例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选取52人健康被试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MMPI临床检...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患者心理和行为特征,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对285例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选取52人健康被试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MMPI临床检测,T分≥60或70比例最高的为疑病(Hs)、癔病(Hy)和偏执(Pa);男女在临床量表疑病(Hs)、精神病态(Pd)、男性-女性化(Mf)、偏执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轻躁狂(Ma)得分差异显著(P<0.05或0.01);病例组疑病(Hs)、抑郁(D)、癔病(Hy)、精神病态(Pd)、偏执(Pa)、精神分裂(Sc)和社会内向(Si)等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组的MMPI各分量表T分除Mf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同理焦虑组也显著高于非焦虑组(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格特征在性别、病例对照,不同情绪障碍组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中应加强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视,同时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糖尿病 人格特征 情绪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性情感气质问卷在鉴别单相抑郁和双相Ⅱ型抑郁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玮聪 李小岳 +1 位作者 徐贵云 林康广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评估环性情感气质问卷临床检查版(CT-CQ)及环性气质情感自评问卷(CT-SQ)在鉴别单相及双相Ⅱ型抑郁的价值。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为诊断标准、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研究版(SCID-I/P)为诊... 目的:评估环性情感气质问卷临床检查版(CT-CQ)及环性气质情感自评问卷(CT-SQ)在鉴别单相及双相Ⅱ型抑郁的价值。方法: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为诊断标准、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研究版(SCID-I/P)为诊断方法,将就诊的急性期抑郁发作患者分为抑郁障碍(MDD)组及双相障碍Ⅱ型(BDⅡ)组;使用CT-CQ及CT-SQ评估两组的环性情感气质,分析CT-CQ及CT-SQ筛查BDⅡ抑郁发作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MDD组纳入208例,BDⅡ组纳入150例;CT-CQ筛查BDⅡ抑郁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28.7%及85.1%;以9分为CT-SQ最佳临界值,筛查BDⅡ抑郁的准确率为61.5%(95%CI:56.2%~66.5%),敏感度为64.4%(95%CI:58.3%~71.2%),特异度为57.3%(95%CI:49.6%~65.1%)。结论:对CT-CQ及CT-SQ的综合判断可作为鉴别单相及BDⅡ抑郁的补充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性情感气质问卷 重性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Ⅰ型与双相Ⅱ型患者情感气质特点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亚亚 王中刚 +4 位作者 李盼盼 魏辰 张旭 靳士立 陈景清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与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在情感气质特征的差异性。方法选取100例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双相Ⅰ型组),98例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双相Ⅱ型组)和120名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情感气质自评量表(TEMPS-A)进行评定。结果三组TEMPS-A总分...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与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在情感气质特征的差异性。方法选取100例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双相Ⅰ型组),98例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双相Ⅱ型组)和120名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情感气质自评量表(TEMPS-A)进行评定。结果三组TEMPS-A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双相Ⅰ型组和双相Ⅱ型组TEMPS-A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相Ⅰ型组TEMPS-A抑郁气质因子分低于双相Ⅱ型组,双相Ⅰ型组的旺盛气质因子分高于双相Ⅱ型组(P<0.0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存在特殊的情感气质,不同亚型之间情感气质类型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临床分型 情感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双相障碍Ⅱ型患者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流芳 唐素园 张程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9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认知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双相障碍Ⅱ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双相障碍Ⅱ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和认知护理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心境稳定剂、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及新型抗抑郁药... 目的研究认知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双相障碍Ⅱ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双相障碍Ⅱ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和认知护理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心境稳定剂、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及新型抗抑郁药氟伏沙明治疗,在此基础上认知护理组采用常规认知护理干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采用认知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对疾病治疗知识、对药物态度的认知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两组HAMD、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重复经颅磁刺激组低于认知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经颅磁刺激组总有效率为91.67%,认知护理组总有效率为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疾病治疗知识、对药物态度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认知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双相障碍Ⅱ型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和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护理干预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双相障碍 氟伏沙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冰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7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78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电切术,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传统电...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78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电切术,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传统电切除术)与实验组(39例:双极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均少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明显少于对照组(17.45%)(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诊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vs.46.15%)(P<0.O5)。结论对于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双极电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电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 传统电切除术 双极电切除术 型子宫黏膜下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双相Ⅱ型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柯素梅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16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双相Ⅱ型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双相Ⅱ型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心境稳定剂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研究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双相Ⅱ型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双相Ⅱ型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心境稳定剂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转躁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转躁率相当(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可有效改善双相Ⅱ型障碍患者抑郁状态,且不易转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型障碍 疏肝解郁药 心境稳定剂 安慰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l-type-specific genes associated with cortical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in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20
作者 Wenkun Lei Qian Xiao +6 位作者 Chun Wang Weijia Gao Yiwen Xiao Yingliang Dai Guangming Lu Linyan Su Yuan Zhong 《Psychoradiology》 2022年第2期56-65,共10页
Background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has been proven to be related to abnormal brain structural connectivity,but how the abnormalities in PBD correlate with gene expression is debated.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at... Background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has been proven to be related to abnormal brain structural connectivity,but how the abnormalities in PBD correlate with gene expression is debated.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at identification of cell-type-specific gene modules based on cortical structural differences in PBD.Methods Morphometric similarity networks(MSN)were computed as a marker of interareal cortical connectivity based on MRI data from 102 participants(59 patients and 43 controls).Partial least squares(PLS)regression was used to calculate MSN differences related to transcriptomic data in AHBA.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cortical cell types associated with this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were determined by gene enrichment tools.Results MSN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d differences of cortical structure between individuals diagnosed with PBD and healthy control participants.MSN differences were spatially correlated with the PBD-related weighted genes.The weighted genes were enriched for“trans-synaptic signaling”and“regulation of ion transport”,and showed significant specific expression in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neurons.Conclusions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genes that contributed to structural network aberrations in PBD.It was found that transcriptional changes of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neuron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brain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in P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ometric similarity Allen Human Brain Atlas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cell typ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