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Approach for Improved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Biodiesel Soot in Liquid Paraffin 被引量:3
1
作者 Li Chuan Song Hui +4 位作者 Zhang Jun Wu Bo Zhang Qiangqiang Zhuang Yuan Hu Xianguo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1期101-109,共9页
To improve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biodiesel soot(BDS) in liquid paraffin(LP), the order of biodiesel soot was increased through thermally oxidized treatment at 500 ℃, and the oil solubility was then improved th... To improve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biodiesel soot(BDS) in liquid paraffin(LP), the order of biodiesel soot was increased through thermally oxidized treatment at 500 ℃, and the oil solubility was then improved through a modification using oleylamine(OLA). The BDS and thermally oxidized oleylamine-modified BDS(T-BDS-OLA)we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various methods including the use of TG, FETEM, Raman spectroscopy, FTIR, and a zeta potentiometer.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BDS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mally oxidized treatment modifica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ball-on-disc reciprocating tribometer, FESEM, 3 D laser-scanning mic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BDS-OLA has a higher degree of order than the BDS, with an onion-like microstructure. BDS and T-BDS-OLA can both improve the antifriction and antiwear properties of LP at a soot content of 0.1%-0.4%, while T-BDS-OLA in LP shows better antifriction and antiwear properties than BDS. The tribological mechanisms can be attributed to both types of soot acting as spacing and roll bearing between the friction surfaces. In addition, the exfoliated graphitic sheets from T-BDS-OLA can form a carbon lubrication layer providing easy sli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esel soot liquid PARAFFIN ANTIFRICTION and ANTIWEAR carbon ON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下柴油机燃用不同比例生物柴油的碳烟形成历程
2
作者 郭祥池 王俊 +1 位作者 申立中 张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57,共8页
基于不同海拔下某农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数据,建立柴油机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时缸内燃烧的三维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不同海拔下柴油机燃用不同比例生物柴油时缸内碳烟的生成与氧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柴油... 基于不同海拔下某农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数据,建立柴油机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时缸内燃烧的三维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不同海拔下柴油机燃用不同比例生物柴油时缸内碳烟的生成与氧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柴油机燃用不同比例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时,随着海拔的升高,碳烟的开始生成始点和峰值对应的时刻有所推后,碳烟的峰值和趋于稳定的终值均随之升高,碳烟从开始生成到趋于稳定所对应的区间延长;随着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大,碳烟生成的始点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碳烟生成速率、缸内峰值以及趋于稳定的终值均随之降低,碳烟从开始生成到趋于稳定所对应的区间缩短。本研究可为高原地区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实现高效清洁燃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海拔 生物柴油 碳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常温常压下燃烧碳烟微粒的理化及团聚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川 吴波 +2 位作者 刘天霞 刘一鸣 胡献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90-96,共7页
在常温常压下分别燃烧生物柴油和0#柴油获得生物柴油碳烟微粒(biodiesel soot,BDS)和0#柴油碳烟微粒(diesel soot,DS)。采用旋转黏度计考察了BDS和DS在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LP)中的团聚特性,借助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 在常温常压下分别燃烧生物柴油和0#柴油获得生物柴油碳烟微粒(biodiesel soot,BDS)和0#柴油碳烟微粒(diesel soot,DS)。采用旋转黏度计考察了BDS和DS在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LP)中的团聚特性,借助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仪、Zeta电位仪和光学法接触角/界面张力仪等分析了BDS和DS的形貌、成分、结构及团聚机理。结果表明,BDS和DS均是由大量的近球形一次颗粒组成的链状团聚体,BDS一次颗粒的直径小于DS,BDS的石墨化程度高于DS;和DS相比,BDS的C元素含量高,O、H、N、S元素含量低,2种碳烟均含C-C、C-O-C和C-OH等官能团。此外,DS还含有C=O官能团。BDS和DS在LP中均会发生团聚,但BDS对LP黏度的影响大于DS。其团聚机理为,与DS相比,BDS表面能高、亲油性弱,致使BDS在LP中容易团聚。研究结果为生物柴油在内燃机中广泛使用提供试验依据,为解决BDS在润滑油中的分散问题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碳烟 形貌 团聚特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率对生物柴油颗粒纳米结构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忠 杨芳玲 +2 位作者 张健 赵洋 瞿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73-1979,共7页
为研究同时运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和燃用生物柴油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纳米结构的影响,分别采集0%,15%,30%EGR率下186F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的排气颗粒,并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测得颗粒光谱,使用五带法对一阶拉曼光谱进行拟合,分析拟合曲线参... 为研究同时运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和燃用生物柴油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纳米结构的影响,分别采集0%,15%,30%EGR率下186F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的排气颗粒,并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测得颗粒光谱,使用五带法对一阶拉曼光谱进行拟合,分析拟合曲线参数,计算颗粒微晶尺寸和碳碳键长度。结果表明:EGR率为30%时,生物柴油颗粒光谱的半高宽(FWHM)最大,代表化学异相性最强并且颗粒中的物质种类最多,随着EGR率降低,半高宽逐渐减小;当EGR率从0%升高到30%,ID/IG逐渐增大,代表石墨化程度降低,颗粒中的石墨结构减少;同时,ID1/ID2从0%EGR率的8左右降低到15%和30%EGR率的4左右,代表EGR率升高,颗粒内部缺陷由空位缺陷向石墨烯边缘缺陷发展;随着EGR率升高,微晶尺寸逐渐减小,碳碳键长度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EGR 颗粒 拉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诊断的生物柴油碳烟生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旭 马骁 +1 位作者 吴复甲 王建昕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制作了1个以液体为燃料可以产生层流扩散火焰的燃烧器,应用双色激光诱导炽光法(LII)技术来测量火焰中的绝对碳烟体积分数。基于在2个波长上获取的火焰中某1点的LII信号,获得被激光加热的碳烟粒子温度,同时得到此点的碳烟浓度,通过映射... 制作了1个以液体为燃料可以产生层流扩散火焰的燃烧器,应用双色激光诱导炽光法(LII)技术来测量火焰中的绝对碳烟体积分数。基于在2个波长上获取的火焰中某1点的LII信号,获得被激光加热的碳烟粒子温度,同时得到此点的碳烟浓度,通过映射得到火焰的二维碳烟浓度分布。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法可获得碳烟前驱物多环芳香烃在火焰中的二维分布,将激光诱导荧光和激光诱导炽光相结合,在柴油和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层流扩散火焰上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碳烟和多环芳香烃的最大浓度都随之降低,浓区分布面积也进一步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激光诱导荧光 激光诱导炽光 碳烟 生物柴油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碳烟排放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鹏 孙平 +2 位作者 王伟 刘义克 张振兴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9-1135,共7页
开展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的碳烟生成量的研究,基于广安碳烟模型提出了一种计算燃用生物柴油的碳烟排放公式。以实测示功图作为输入数据,结合喷雾与空气卷吸子模型、油滴蒸发燃烧子模型、传热子模型以及广安博之碳烟子模型,建立柴油机... 开展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的碳烟生成量的研究,基于广安碳烟模型提出了一种计算燃用生物柴油的碳烟排放公式。以实测示功图作为输入数据,结合喷雾与空气卷吸子模型、油滴蒸发燃烧子模型、传热子模型以及广安博之碳烟子模型,建立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碳烟排放的准维预测模型,计算碳烟生成量。结果表明,十三工况的计算值与试验实测碳烟排放量吻合,该模型适用于工程上模拟含氧燃料的碳烟排放。与柴油相比,由于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着火时刻提前,较早地达到碳烟生成的触发温度,燃烧开始阶段生成碳烟增加;但是由于生物柴油属于含氧燃料,其碳烟生成峰值和最终排出量均比柴油的低大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碳烟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碳烟分散特性对液体石蜡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川 张强强 +3 位作者 李中洋 凤维民 刘天霞 胡献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12-2620,共9页
生物柴油碳烟(BDS)在润滑油中团聚会引起润滑油黏度增加和磨损加剧。为了提高BDS的分散性从而改善其在润滑油中的润滑性能,采用旋转黏度计和高频往复试验机分别考察分散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PIBSI)和钙盐清净剂(高碱值合成磺酸钙HACS... 生物柴油碳烟(BDS)在润滑油中团聚会引起润滑油黏度增加和磨损加剧。为了提高BDS的分散性从而改善其在润滑油中的润滑性能,采用旋转黏度计和高频往复试验机分别考察分散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PIBSI)和钙盐清净剂(高碱值合成磺酸钙HACS、烷基水杨酸钙ACS、硫化烷基酚钙SCA)对含BDS的液体石蜡(LP)的分散特性和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Zeta电位仪、3D激光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附带能谱探究BDS分散和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与单一添加相比,PIBSI与HACS复合添加于含BDS的LP中,BDS表面的—OH含量最高,在LP中团聚态BDS的平均粒径最小,对BDS的分散效果最好;添加9%(PIBSI+HACS)于含5%BDS的LP时,磨损体积从7.73×10~5μm^3降低到5.42×105μm^3,降幅为29.9%;机理分析显示(PIBSI+HACS)通过氢键吸附在BDS表面,阻碍LP中BDS团聚;(PIBSI+HACS)对BDS的分散和抑制BDS在摩擦表面吸附作用,起到提升含BDS的LP的抗磨性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碳烟 分散 黏度 摩擦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DMF混合燃料对柴油机低温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尊清 钟小凡 +2 位作者 刘海峰 王小峰 胡斌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在生物柴油中分别掺入体积分数20%和50%,的2,5-二甲基呋喃(DMF)组成DMF20和DMF50混合燃料,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对柴油、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DMF混合燃料开展低温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和柴油燃烧特性相近,生物柴油含氧特性在一... 在生物柴油中分别掺入体积分数20%和50%,的2,5-二甲基呋喃(DMF)组成DMF20和DMF50混合燃料,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对柴油、生物柴油和生物柴油/DMF混合燃料开展低温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和柴油燃烧特性相近,生物柴油含氧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低温燃烧的碳烟排放;增大生物柴油中DMF掺混比例,混合燃料十六烷值降低,滞燃期延长,燃烧速率加快,预混放热峰值升高,最大压力升高率增大,DMF50即使在高负荷下也呈现典型的预混单峰放热.在低负荷时,掺混燃料热效率并没有优势,随负荷增大,掺混燃料在热效率方面逐渐表现出优势,特别是DMF50在高负荷时优势明显,指示热效率提高到46.5%(此时柴油和生物柴油分别为43%和43.3%).掺混DMF对碳烟改善明显,在高负荷、低温燃烧、低氧浓度条件下DMF50仍可基本实现无碳烟排放,同时提高DMF掺混比例对改善高负荷低温燃烧的CO和HC排放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燃烧 生物柴油 DMF 掺混比例 负荷 碳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理化及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林才 刘大学 +1 位作者 周志国 季永青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0-605,共6页
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运动黏度、抗磨性、氧化稳定性以及碳烟排放等特性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随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并随温度升高呈幂函数曲线下降。生物柴油的... 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运动黏度、抗磨性、氧化稳定性以及碳烟排放等特性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表面张力随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并随温度升高呈幂函数曲线下降。生物柴油的磨斑直径小于柴油,最大卡咬极限压力大于柴油。生物柴油的质量分数为40%~70%,混合燃料的氧化稳定性明显提高。混合燃料的黏度随生物柴油质量分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碳烟排放则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混合燃料 理化性质 碳烟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碳烟特性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旭 马骁 +1 位作者 吴复甲 王建昕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在1台光学可视化发动机上,采用高速摄影法,对不同掺混比例的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进行研究,获取缸内燃烧火焰图像,通过双色法得到表征缸内碳烟总体分布的KL因子,分析了生物柴油对缸内燃烧过程和碳烟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 在1台光学可视化发动机上,采用高速摄影法,对不同掺混比例的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进行研究,获取缸内燃烧火焰图像,通过双色法得到表征缸内碳烟总体分布的KL因子,分析了生物柴油对缸内燃烧过程和碳烟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掺入比例的增加,最高燃烧压力逐渐降低,滞燃期相对延长,燃烧持续期缩短,火焰的亮度和分布面积都随之下降。KL因子的最高浓度降低,碳烟较浓的分布区域减小,碳烟的氧化进程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双色法 碳烟 柴油机 生物柴油 高速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不同配比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金凤 沈颖刚 +3 位作者 张孝武 潘明章 刘灵 梁友才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1,共4页
本文在高原环境(81kpa)下,对4100QBZL柴油机燃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后NOx与碳烟的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纯生物柴油的NOx排放上升了0%~0.22%,而掺混比为30%以内的混合燃料的NOx排放则下降了2.9%~4.5%;... 本文在高原环境(81kpa)下,对4100QBZL柴油机燃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后NOx与碳烟的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纯生物柴油的NOx排放上升了0%~0.22%,而掺混比为30%以内的混合燃料的NOx排放则下降了2.9%~4.5%;碳烟的排放明显降低,且随掺混比的增加而降低,纯生物柴油的碳烟排放下降了33%~53%,掺混比为30%以内的混合燃料的碳烟排放下降了10%~31%。综合考虑,燃用掺混比为30%以内的生物柴油混合燃料,能同时有效地降低NOx与碳烟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NOx 碳烟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研究生物柴油缸内燃烧温度和碳烟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曾威霖 刘福水 +4 位作者 何旭 刘海 靳森嘉 田国弘 李向荣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6-301,共6页
在一台电控共轨光学发动机上,采用高速摄影法对相同喷油策略下生物柴油和柴油的缸内燃烧过程进行研究,获取燃烧火焰图像,通过双色法得到缸内火焰温度和表征碳烟体积分数分布的KL因子,分析了生物柴油缸内燃烧温度和碳烟特性.研究表明,柴... 在一台电控共轨光学发动机上,采用高速摄影法对相同喷油策略下生物柴油和柴油的缸内燃烧过程进行研究,获取燃烧火焰图像,通过双色法得到缸内火焰温度和表征碳烟体积分数分布的KL因子,分析了生物柴油缸内燃烧温度和碳烟特性.研究表明,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在分段喷射条件下,火焰亮度降低,火焰分布面积减小,火焰中高温(2,000,K以上)辐射面积和平均温度也低于柴油,同时,缸内碳烟总量在整个燃烧过程中均有所下降.生物柴油和柴油缸内碳烟体积分数分布与燃烧温度的关系大体一致:在1,650~2,050,K温度内,燃烧温度越高,碳烟体积分数越大,并在1,850~2,050,K内达到最大值;而当燃烧温度达到2,050~2,150,K时,碳烟体积分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光学发动机 双色法 温度 碳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氧燃料对重型车用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宪成 孙志新 +1 位作者 和穆 何星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9-234,共6页
为降低某型装甲车辆柴油机的碳烟排放,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掺混不同比例的两种含氧燃料—生物柴油和碳酸二甲酯(DMC)对某型装甲车辆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动力性和碳烟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燃料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的可吸入颗粒物(PM... 为降低某型装甲车辆柴油机的碳烟排放,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掺混不同比例的两种含氧燃料—生物柴油和碳酸二甲酯(DMC)对某型装甲车辆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动力性和碳烟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燃料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的可吸入颗粒物(PM)排放,且生物柴油和DMC的比例越大,降烟的效果越显著,但NOx排放增加;掺混生物柴油体积分数为20%、DMC为10%时,发动机外特性扭矩下降约5%。通过调整最大供油量,可使柴油机的功率恢复到原机状态;恢复功率后,发动机的碳烟排放比使用纯柴油的原机降低了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碳酸二甲酯(DMC) 碳烟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生物柴油的燃烧和排放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卫彬 刘迎春 +2 位作者 梅卫江 吴江 李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52-255,共4页
为测试棉籽生物柴油的燃烧和排放性能,本文在柴油机结构不作改动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喷油压力,在额定转速下燃用不同棉籽油调和比例的生物柴油与燃用0#柴油时的负荷特性和碳烟排放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喷油压力可有效改善生... 为测试棉籽生物柴油的燃烧和排放性能,本文在柴油机结构不作改动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喷油压力,在额定转速下燃用不同棉籽油调和比例的生物柴油与燃用0#柴油时的负荷特性和碳烟排放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喷油压力可有效改善生物柴油的雾化质量,同时负荷特性曲线平缓性变差,在较高负荷时出现凸峰现象;低棉籽油调和比例的生物柴油不需提高喷油压力,可直接在柴油机上燃用;生物柴油最小油耗率向低负荷偏移,碳烟排放随棉籽油调和比例增加而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生物柴油 柴油机 油耗率 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下不同配比生物柴油混合燃料排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明 沈颖刚 黄金凤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在高原环境(81 kPa)下,对4100QBZL柴油机燃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后的排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工况下,HC、CO和炭烟的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别平均下降4.5%-38.4%、15.4%-43.9%和12.5%-65.5%,高负荷低转速工况下... 在高原环境(81 kPa)下,对4100QBZL柴油机燃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后的排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工况下,HC、CO和炭烟的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别平均下降4.5%-38.4%、15.4%-43.9%和12.5%-65.5%,高负荷低转速工况下效果尤为明显;NOx的排放也得到明显改善,只有纯生物柴油的NOx排放较柴油上升了0%-2.1%,其他情况下均下降,平均下降4.4%-4.9%。综合考虑,燃用掺混比为30%以内的生物柴油混合燃料,能同时有效地降低HC、CO、NOx与炭烟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HC CO NOx 炭烟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对不同生物柴油/柴油掺混比下碳烟前驱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旭东 王忠 +2 位作者 刘帅 李瑞娜 瞿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9-205,共7页
以生物柴油和柴油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AVL-Fire和Chemkin软件耦合,简化正庚烷-癸酸甲酯-9-癸烯酸甲酯燃烧反应机理作为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构建了有3299个组分和10806个基元反应的生物柴油/柴油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EGR率... 以生物柴油和柴油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AVL-Fire和Chemkin软件耦合,简化正庚烷-癸酸甲酯-9-癸烯酸甲酯燃烧反应机理作为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构建了有3299个组分和10806个基元反应的生物柴油/柴油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EGR率和生物柴油/柴油掺混比对乙炔、苯、萘、菲和芘等碳烟前驱体生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烟前驱体主要生成于预混燃烧阶段;随着曲轴转角的增加,碳烟前驱体生成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生物柴油/柴油掺混比的增加,碳烟前驱体的初始生成时刻提前,生成量峰值和最终生成量都有所降低;随着EGR率的增加,生成量峰值时刻都有所滞后,乙炔生成量峰值降低,最终生成量逐渐升高,苯、萘、菲和芘最终生成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R 生物柴油 掺混比 碳烟前驱体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机车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继文 谭雪友 +2 位作者 李钟婷 胡杰 姜峰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将生物柴油与纯柴油以不同体积比进行掺合,对某大功率机车柴油机燃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进行台架试验,研究不同配比生物柴油对该大功率机车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等基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大功率机车柴油机燃用不同配... 将生物柴油与纯柴油以不同体积比进行掺合,对某大功率机车柴油机燃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进行台架试验,研究不同配比生物柴油对该大功率机车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等基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大功率机车柴油机燃用不同配比生物柴油时,其扭矩、燃油消耗率、NO_(x)排放量、碳烟排放量以及缸内最高燃烧压力的变化趋势与燃用纯柴油时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碳烟排放量随着生物柴油配比的增大而降低,当配比由B10提升到B20时,碳烟排放量平均降低了12.90%,由B20提升到B50时,碳烟排放量平均降低了8.90%,在手柄位5工况下,燃用B50碳烟排放量比B0降低了35.10%。该台架试验获得的基础性能指标数据,对后续大功率机车柴油机仿真模型的建立与性能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柴油机 生物柴油 基础性能 碳烟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排放及肺沉积表面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子阳 郑安文 向立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6,共6页
在柴油机上分别燃烧纯地沟油生物柴油和纯石化柴油在每一负荷工况下运用颗粒物测试系统NanoMet3研究碳烟微粒的排放及肺沉积表面积。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数量浓度及质量浓度均小于石化柴油。小负荷时两种燃料的差... 在柴油机上分别燃烧纯地沟油生物柴油和纯石化柴油在每一负荷工况下运用颗粒物测试系统NanoMet3研究碳烟微粒的排放及肺沉积表面积。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数量浓度及质量浓度均小于石化柴油。小负荷时两种燃料的差距不大;大负荷时,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数量浓度及质量浓度远小于石化柴油;但增幅高于石化柴油。地沟油生物柴油碳烟微粒的平均粒径比石化柴油小,其肺沉积表面积小于石化柴油,对人体的危害值低于石化柴油。碳烟微粒肺沉积表面积受到平均粒径和数量浓度的共同作用,其增幅与数量浓度的增幅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油生物柴油 碳烟微粒 排放特性 肺沉积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物柴油低温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毅峰 黄荣华 +1 位作者 李佳峰 王兆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
对纯大豆生物柴油(B100)、普通柴油(B0)及其混合燃料(B20和B50)的低温燃烧特性在定容燃烧室中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各燃油在800 K环境温度下的燃烧压力、放热率、贯穿距离和碳烟量特性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燃油内生物柴油量的增... 对纯大豆生物柴油(B100)、普通柴油(B0)及其混合燃料(B20和B50)的低温燃烧特性在定容燃烧室中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各燃油在800 K环境温度下的燃烧压力、放热率、贯穿距离和碳烟量特性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燃油内生物柴油量的增加,缸内最高燃烧压力有所下降,着火延迟时间变短。燃油贯穿距离随着燃油内生物柴油量的增加而变长,但B50和B100的贯穿距离没有明显差别。低温燃烧时碳烟量明显降低,且燃油燃烧过程中的最大碳烟量随着燃油中生物柴油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大豆生物柴油 低温燃烧 贯穿距离 碳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光法的加氢催化生物柴油的碳烟测试 被引量:2
20
作者 商伟伟 何志霞 +4 位作者 曹嘉伟 钟汶君 王谦 李贝 冷先银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5-540,共6页
在定容燃烧弹内,基于二维消光法对纯柴油和加氢催化生物柴油与柴油的混合燃料在不同环境氧浓度和喷油压力下,对碳烟的二维分布、碳烟的初始生成时刻和碳烟浮起长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氢催化生物柴油由于具有高的十六烷值可以改善着火... 在定容燃烧弹内,基于二维消光法对纯柴油和加氢催化生物柴油与柴油的混合燃料在不同环境氧浓度和喷油压力下,对碳烟的二维分布、碳烟的初始生成时刻和碳烟浮起长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氢催化生物柴油由于具有高的十六烷值可以改善着火性,缩短滞燃期,混合燃料的碳烟浮起长度较纯柴油短;喷射压力越高,碳烟初始出现时刻越早,碳烟浮起长度增大;随着氧浓度增大,碳烟初始生成时刻提前,碳烟浮起长度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光法 定容燃烧弹 碳烟 加氢催化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