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发光二极管背光源上极具应用前景的Beta-sialon(Si_(6-z)Al_zO_zN_(8-z))∶Eu^(2+)窄带绿色荧光粉(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解荣军 周天亮 +1 位作者 高桥向星 广崎尚登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5-866,共12页
基于氮化镓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是目前一项崭新的背光源技术,广泛应用于宽色域、高光效的液晶显示屏。在此项技术中,作为关键材料的荧光粉决定着背光单元的色域范围、发光效率和可靠性,因而要求它应具合适的发射波长和窄带发射。β-si... 基于氮化镓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是目前一项崭新的背光源技术,广泛应用于宽色域、高光效的液晶显示屏。在此项技术中,作为关键材料的荧光粉决定着背光单元的色域范围、发光效率和可靠性,因而要求它应具合适的发射波长和窄带发射。β-sialon∶Eu^(2+)(sialon:silicon aluminum oxynitride(赛龙))就是一款非常适合背光应用的绿色荧光粉,这得益于其位于525~545 nm发射峰和只有55 nm狭窄的峰宽。此文回顾和综述了β-sialon∶Eu^(2+)的合成方法、光谱特性、电子结构、晶体结构、可靠性和它的具体应用。计算模拟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Eu^(2+)位于沿c轴方向的大孔道之中,并与6个最紧邻的(O,N)原子等距离配位。因而,Eu^(2+)的狭窄发射峰源自于Eu^(2+)局域结构的高度对称性。β-sialon∶Eu^(2+)的发射波长和带宽都能通过组成裁剪,即z值,进行调控;低z值组成能够实现更短波长发射和更窄带宽。与传统的基于钇铝石榴石(YAG)荧光粉的背光源相比,β-sialon∶Eu^(2+)再搭配红色荧光粉制备的背光源具有更宽的色域,色域范围可提高15%以上。其优异的发光性能和高可靠性使得β-sialon∶Eu^(2+)成为应用于先进显示屏的极其重要的绿色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氮化物 beta.sialon:eu2+ 荧光粉 电子结构 发光二极管 背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