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绕放牧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理论争论及其政策影响
1
作者 朱梦洵 黄竞欧 李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020-10030,共11页
国际学界围绕着放牧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展开了长期的争论,分化出古典放牧生态学派和新放牧生态学派。前者主张“按照承载力进行草畜平衡管理”,又称为平衡性放牧生态学理论;后者主张“承载力概念无效,草畜动态由气候决定,放牧生态系统在... 国际学界围绕着放牧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展开了长期的争论,分化出古典放牧生态学派和新放牧生态学派。前者主张“按照承载力进行草畜平衡管理”,又称为平衡性放牧生态学理论;后者主张“承载力概念无效,草畜动态由气候决定,放牧生态系统在本质上是不平衡的”,也称为非平衡性放牧生态学理论。为了实现放牧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前者主张草地私有化,减畜和禁牧,实现草畜平衡;而后者主张维持草地公共产权,进行社区合作,维持畜群移动性。文献计量分析表明新放牧生态学派占据了统治地位。然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放牧生态系统的非平衡性和平衡性是广泛共存的,而且二者的结合具有高度的时空异质性。因此,两个理论都有可取的和片面的要素,由此形成了“非平衡和平衡性共存”的新观点,可视为古典放牧生态学派的新发展。上述学术争论也波及我国的放牧地管理政策,但是按照上述理论进展,我国放牧管理政策不需要颠覆性重构,而是需要渐进调整。未来放牧生态系统管理需要重视该领域的最新理论进展,重视气候波动性,实现草畜的动态平衡,并维持畜群的移动性。同时,政策制定者要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的设计管理政策,避免“一刀切”推行单一的产权制度和管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地的悲剧 社区合作共管 草畜平衡 禁牧 草原畜牧业 超载过牧 游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枯草指数的冬季草畜平衡动态评估方法
2
作者 李航 徐维新 +7 位作者 黄坤琳 代娜 肖强智 祝存兄 王淇玉 司荆柯 李自翔 李利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9-1641,共13页
冬春季牧草在自然枯黄衰减与牲畜不断采食的双重压力下,地上生物量持续消耗减少,使这一时期成为生态破坏与畜牧业灾害的高发与重发期。因此,本研究利用若尔盖地区Landsat卫星影像,基于枯草植被指数(Dead grass vegetation index,DGVI),... 冬春季牧草在自然枯黄衰减与牲畜不断采食的双重压力下,地上生物量持续消耗减少,使这一时期成为生态破坏与畜牧业灾害的高发与重发期。因此,本研究利用若尔盖地区Landsat卫星影像,基于枯草植被指数(Dead grass vegetation index,DGVI),建立了冬季牧草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该模型的验证R 2达到0.7911,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冬季枯草的草畜平衡时空动态监测与评估方法,计算了若尔盖地区的冬季不同月份草地牧草存量及其超载状况。该区域超载率在冬季前期的11月—次年1月迅速增加,次年1月—2月,大部地区达到超载状态保持基本稳定。基于DGVI的冬季草畜平衡动态估算方法,具有比利用绿色植被指数估算的冬季草畜平衡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强的应用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冬季枯草期草畜平衡时空动态监测与评估提供一种可行的应用技术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草畜平衡 若尔盖地区 枯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高寒草甸放牧强度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6
3
作者 马青青 柴林荣 +2 位作者 马海玲 常生华 程云湘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41-948,共8页
为给玛曲县高寒草甸草-畜平衡和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遥感技术,结合2016年地面实测数据和同时期的MODIS影像资料,分别建立了研究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指数(NDVI)、相对放牧强度间的回归模型以及不同相对放牧... 为给玛曲县高寒草甸草-畜平衡和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遥感技术,结合2016年地面实测数据和同时期的MODIS影像资料,分别建立了研究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指数(NDVI)、相对放牧强度间的回归模型以及不同相对放牧强度和NDVI值之间的幂回归模型。结果表明,6-9月调查点NDVI和地上生物量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即随着NDVI值的增加生物量呈上升趋势,且9月份的拟合(R2=0.510 2)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实测地上生物量和相对放牧强度之间有很好的拟合关系(R2=0.965 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呈下降趋势;相对放牧强度和植被指数间相关性较好(R2=0.631),即随着NDVI值的变小,相对放牧强度逐渐增强,当相对放牧强度增强到一定程度时,NDVI对其响应不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地上生物量 植被指数 相对放牧强度 草-畜平衡 放牧强度阈值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轮牧对典型草原生产生态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茹雅倩 薛建国 +9 位作者 葛萍 李钰霖 李东旭 韩鹏 杨天润 储伟 陈章 张晓琳 李昂 黄建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9,共9页
中国草地管理从应急性的围封禁牧,逐步转向兼顾生产生态目标,按照草畜平衡原则对放牧草地进行管理和利用。在草畜平衡载畜量下,进一步通过科学精细的放牧管理,实现草地的持续恢复和合理保育,是当前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 中国草地管理从应急性的围封禁牧,逐步转向兼顾生产生态目标,按照草畜平衡原则对放牧草地进行管理和利用。在草畜平衡载畜量下,进一步通过科学精细的放牧管理,实现草地的持续恢复和合理保育,是当前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该研究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以连续放牧、传统轮牧、高频轮牧为处理组,围封不放牧为对照组,展开为期两年的放牧实验,以回答草畜平衡放牧强度下的高频轮牧是否更有利于维持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和生产生态的协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草畜平衡条件下的高频轮牧管理,通过延长草地的牧后恢复时间,限制牲畜对植物物种的选择性采食,能够提升羊草(Leymus chinensis)、针茅(Stipa spp.)等优质牧草的生物量及其在群落生物量中的占比,同时促进成年绵羊的个体增长。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草畜平衡载畜量条件下的高频轮牧管理,能够促进草地群落植物功能群的优化,也有利于草地生产和生态功能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管理 轮牧 草畜平衡 草地修复 典型草原
原文传递
祁连县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及草畜平衡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福平 王虎威 +2 位作者 朱艺文 张枝枝 李肖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83-1192,共10页
论文利用2013—2014年的MOD13Q1数据、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多年降水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建立了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牧草鲜重的遥感监测模型以及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分析了天然草地草产量年内动态变化与载畜... 论文利用2013—2014年的MOD13Q1数据、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多年降水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建立了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牧草鲜重的遥感监测模型以及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分析了天然草地草产量年内动态变化与载畜量平衡状况并对草畜调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指数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精度达到71%;年内牧草生长呈单峰曲线,7月草地可食产量达到峰值2 322.61 kg/hm^2,12月最低,为702.06 kg/hm^2;祁连县冷暖季平均可食鲜草产量分别为1 728.14和1 604.70 kg/hm^2,年可食鲜草总量分别达到7.74×10~8和7.82×10~8kg;暖季、冷季和全年的理论载畜量分别为1.517 8、0.637 0和0.931 4羊单位/hm^2,暖季、冷季和全年的超载率分别为101.70%、261.19%和149.22%;保持现有的家畜数量,需在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分别补饲牧草0.36×10~8和7.17×10~8kg;保持现有草场,则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分别需要减6.68×10~4和53.64×10~4羊单位;暖季不进行补饲,冷季草场家畜在减少40%的情况下,依旧需要补饲1.17×10~8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生物量 草畜平衡 祁连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