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ubility of ion and trace metals from stabilized sewage sludge by fly ash and alkaline mine tailing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Hongling SUN Lina SUN Tiehe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10-716,共7页
Stabilized sewage sludge (SS) by fly ash (FA) and alkaline mine tailing as artificial soil, to be applied on the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at mining junkyards, offers a potentially viable utilization of the indust... Stabilized sewage sludge (SS) by fly ash (FA) and alkaline mine tailing as artificial soil, to be applied on the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at mining junkyards, offers a potentially viable uti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by-product, as well as solves the shortage of soil resource in the mine area.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SS and FA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solubility of ions and trace elements from stabilized sewage sludge. Results showed that fly ash offset a decrease in pH value of sewage sludge. The pH of (C) treatment (FA:SS = 1:1) was stable and tended to neutrality. The SO4^2- and Cl^- concentrations of the solution in the mixtur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stabilized sewage sludge by alkaline fly ash and mine tailing, compared to the single SS treatment. Stabilized sewage sludge by FA weakened the nitrification of total nitrogen from SS when the proportion of FA in the mixture was more than 50%. The Cr, Ni, and Cu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lution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achieved a stable level after 22 days, for all treatments over the duration of the incubation. Moreover stabilized sewage sludge by fly ash and/or mine tailing notably decreased the trace metal solubility. The final Cr, Cu, and Ni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lution for all mixtures of treatments were lower than 2.5, 15, and 50 μg/L,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zed sewage sludge fly ash mine tailing artificial soil trace element solu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浮选尾煤灰分检测
2
作者 刘航涛 吕振福 +3 位作者 丁国峰 李作敏 张博冉 周脉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针对基于浮选尾煤图像的灰分检测特征提取种类单一、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多特征融合的尾煤灰分预测方法。在浮选现场获取工业尾煤图像数据集,采用RGB(红、绿、蓝)颜色、灰度、灰度共生矩阵等常规特征和颜色共生矩阵特... 针对基于浮选尾煤图像的灰分检测特征提取种类单一、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多特征融合的尾煤灰分预测方法。在浮选现场获取工业尾煤图像数据集,采用RGB(红、绿、蓝)颜色、灰度、灰度共生矩阵等常规特征和颜色共生矩阵特征对尾煤图像进行描述;通过相关性矩阵研究图像特征与尾煤灰分之间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降低原始特征维数,以不同主成分个数作为输入,尾煤灰分作为输出,构建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进行尾煤灰分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多特征融合显著提高了尾煤灰分预测模型精度,更加全面地描述了尾煤特征,并且模型性能优于以单一类型特征作为输入的模型,此方法可为浮选智能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煤灰分 颜色共生矩阵 特征融合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制备免烧砖的研究
3
作者 张增光 李峰 +6 位作者 崔孝炜 刘璇 刘明宝 乔成芳 王亚强 狄燕清 刘萍 《非金属矿》 2025年第1期93-95,共3页
为解决尾矿固废大量堆积问题,以商洛大西沟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粉煤灰、石膏为辅助原料,水泥为胶凝剂,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免烧砖。研究了水泥用量、粉煤灰用量、拌和水用量和成型压力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尾矿、水泥、粉煤灰、... 为解决尾矿固废大量堆积问题,以商洛大西沟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粉煤灰、石膏为辅助原料,水泥为胶凝剂,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免烧砖。研究了水泥用量、粉煤灰用量、拌和水用量和成型压力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尾矿、水泥、粉煤灰、石膏的质量比为57∶14∶23∶6,拌和水用量为10%,成型压力为20 MPa时,经自然养护28 d后,免烧砖样品抗压强度为33.4 MPa,满足JC/T 422—2007中MU25等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粉煤灰 免烧砖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渣和粉煤灰等胶凝材料水化反应诱导机制实验与机理分析
4
作者 延齐伟 许洁 +3 位作者 苏基 左家海 孙志国 马宵颖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以铁尾矿渣、粉煤灰、氧化钙和水泥为原料制备胶凝材料,对胶凝材料水化反应的诱导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化产物随着水化反应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且在水化反应的不同阶段产物不同:铁尾矿作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为水化硅酸钙、钙矾石和... 以铁尾矿渣、粉煤灰、氧化钙和水泥为原料制备胶凝材料,对胶凝材料水化反应的诱导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化产物随着水化反应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且在水化反应的不同阶段产物不同:铁尾矿作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为水化硅酸钙、钙矾石和氢氧化钙;白云石作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为碳酸钙;石英石作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为碳酸钙、氢氧化钙和斜方钙沸石;蛇纹石作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为碳酸钙、氢氧化钙和单硅酸铝盐。水化产物的粘结、填充作用使材料的强度不断提高。其中蛇纹石胶凝材料的强度最高,铁尾矿胶凝材料的强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粉煤灰 水化反应 水化产物 胶凝材料 诱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硅粉基碱性激发剂制备地质聚合物及其性能研究
5
作者 赵恒 王新富 +4 位作者 吴求刚 李艳杰 贾亚琪 王彦君 胡荣华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9-277,共9页
为厘清不同配比条件下微硅粉基激发剂的激发效果和控制机理,以河道沉积粉煤灰和磷尾矿为原料、新型微硅粉为激发剂制备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试件,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能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的物理... 为厘清不同配比条件下微硅粉基激发剂的激发效果和控制机理,以河道沉积粉煤灰和磷尾矿为原料、新型微硅粉为激发剂制备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试件,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能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元素矿物组成和微观组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微硅粉基激发剂制备的地质聚合物注浆材料试件胶结紧密、结石率高、抗压强度高,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微区分析表明,微硅粉基激发剂促进了粉煤灰/磷尾矿中的低聚合度硅铝质反应单体的溶出,促进了Ca^(2+)在地聚物胶体中的富集,微硅粉的微集料效应还优化了地聚物注浆材料的收缩性和宏观力学性能,对地质聚合物反应起到显著的激发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微硅粉基激发剂 粉煤灰 磷尾矿 Ca^(2+)富集 微集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灰尾煤高效洗选的研究与生产实践
6
作者 连励烨 《新疆钢铁》 2025年第1期159-161,共3页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选煤厂大型化建设以及重介质旋流器的广泛应用,高灰尾煤的比例显著增加。伴随着煤泥可浮性恶化的增加趋势,导致煤泥灰分高、可浮性差、煤含量大的分选矛盾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煤炭储量不断减...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选煤厂大型化建设以及重介质旋流器的广泛应用,高灰尾煤的比例显著增加。伴随着煤泥可浮性恶化的增加趋势,导致煤泥灰分高、可浮性差、煤含量大的分选矛盾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煤炭储量不断减少,煤泥分选过程中暴露出的回收率以及生产效率低的缺陷也越发明显,已成为制约煤炭资源利用率以及洗煤效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重点研究高灰尾煤的高效洗选方法,加大资源回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新疆区域内炼焦煤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灰尾煤 高效洗选 重介洗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柏君 张国防 +2 位作者 郑薇 应灵慧 陆小培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60,共9页
开展了粉煤灰(FA)、矿渣微粉(GBFS)、提钛尾渣(TS)等3种矿物掺合料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掺合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泡沫混凝土的体积密度,其中TS的影响尤为明显;GBFS会降低泡沫混凝土的流动度,但TS和低掺量FA能提... 开展了粉煤灰(FA)、矿渣微粉(GBFS)、提钛尾渣(TS)等3种矿物掺合料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掺合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泡沫混凝土的体积密度,其中TS的影响尤为明显;GBFS会降低泡沫混凝土的流动度,但TS和低掺量FA能提高其流动度;3种矿物掺合料在低掺量时均能提高泡沫混凝土的体积吸水率和毛细吸水率,但在较高掺量时,又降低了其体积吸水率和毛细吸水率,其中TS和GBFS的降低作用尤为明显;3种矿物掺合料在高掺量时均能明显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中TS的提升效果最好;FA和GBFS提高了泡沫混凝土的28 d干燥收缩率,TS则显著降低其28 d干燥收缩率;综合而言,FA和GBFS最佳掺量范围均为10%~15%,TS为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粉煤灰 矿渣微粉 提钛尾渣 性能 最佳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厂浮选系统工艺改造方案探讨
8
作者 褚向武 《山西化工》 2025年第2期161-163,共3页
针对某煤矿井下煤层赋存变化及采煤工艺的调整,原煤进入选煤厂洗选后所产生的浮选尾煤灰分过低的问题,探讨改造原有的选煤厂浮选工艺,拟再增加一段浮选设施,采用二段浮选代替现有一段浮选。根据试验结果,证明采用二段浮选工艺后粗煤泥... 针对某煤矿井下煤层赋存变化及采煤工艺的调整,原煤进入选煤厂洗选后所产生的浮选尾煤灰分过低的问题,探讨改造原有的选煤厂浮选工艺,拟再增加一段浮选设施,采用二段浮选代替现有一段浮选。根据试验结果,证明采用二段浮选工艺后粗煤泥浮选精煤的产率提高了1.2%,尾煤灰分质量分数达到73.24%、提高了27.54%,同时产生了中间产品中煤,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选煤厂 浮选系统改造 尾煤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条件制备粉煤灰-尾矿地聚物的强度与微观结构研究
9
作者 贡嘎顿珠 江述虹 张欢春 《砖瓦》 2025年第3期16-19,共4页
为提高尾矿资源化利用效率,研究了在常温条件下以粉煤灰和尾矿为原料制备地聚物的方法,并测试了不同配比地聚物的抗压强度。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地聚物的微观结构,并探讨了地... 为提高尾矿资源化利用效率,研究了在常温条件下以粉煤灰和尾矿为原料制备地聚物的方法,并测试了不同配比地聚物的抗压强度。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地聚物的微观结构,并探讨了地聚物强度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地聚物的抗压强度与液固比、碱灰比和尾矿掺入量呈反比。在液固比为0.3、碱灰比为0.25、灰砂比为1的条件下,28d抗压强度达到2.88MPa,通过优化配合比可进一步提高强度,可用于低强度建筑材料。此外,尾矿并不参与地质聚合反应,但尾矿会损耗碱激发剂并发生物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尾矿 粉煤灰 常温条件 强度 微观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检测的煤泥浮选尾矿灰分预测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李小乐 张天野 《选煤技术》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浮选尾矿灰分是煤泥浮选重要产品指标之一,其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是浮选过程实现智能闭环控制的重要基础。为克服传统γ射线或X射线,以及当前基于机器视觉的尾矿灰分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漫反射的煤浆灰度检... 浮选尾矿灰分是煤泥浮选重要产品指标之一,其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是浮选过程实现智能闭环控制的重要基础。为克服传统γ射线或X射线,以及当前基于机器视觉的尾矿灰分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漫反射的煤浆灰度检测装置以及相对应的基于灰度检测及多段线性插值的煤泥浮选尾矿灰分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灰度检测装置选用波长为850nm的近红外环形光源进行补光,补光效果好,相机焦距、光圈等可调,从而可获得清晰的图像,且相机拍摄时仅选取液面以下的图像进行分析,可避免煤浆表面漂浮泡沫的影响;灰度检测结果与不同灰分试样煤浆的灰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且同一灰分试样多次检测得到的灰度值重复性高、稳定性好;试样灰分与煤浆图像灰度值间建立的多段线性插值函数模型,可在试验范围内较准确地预测不同的灰分,表现为95%以上的预测误差均低于±1%,最大误差算数平均值仅为0.51%。研究结果可为浮选过程实现智能闭环控制提供一定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浮选智能化 浮选尾矿灰分 机器视觉 灰度检测 预测误差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尾矿基多固废协同制备发泡陶瓷
11
作者 刘婷 段旭晨 +1 位作者 成智文 卢庆阳 《非金属矿》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了提高固废在制备发泡陶瓷中的利用率,利用不同固废的特性协同制备发泡陶瓷。以钼尾矿为主要原料,粉煤灰、废玻璃粉和白云石为辅料,SiC为发泡剂制备发泡陶瓷。研究了粉煤灰、废玻璃粉和白云石的添加量对样品外观形貌、孔径、气孔率、... 为了提高固废在制备发泡陶瓷中的利用率,利用不同固废的特性协同制备发泡陶瓷。以钼尾矿为主要原料,粉煤灰、废玻璃粉和白云石为辅料,SiC为发泡剂制备发泡陶瓷。研究了粉煤灰、废玻璃粉和白云石的添加量对样品外观形貌、孔径、气孔率、体积密度、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组分为52.5%钼尾矿,25%粉煤灰,15%废玻璃粉,7.5%白云石,此条件下发泡陶瓷体积密度为0.519 g/cm^(3),气孔率为62.96%,抗压强度为9.666 MPa。加入粉煤灰可促使长石类矿物的生成,其与石英交织,制备出的发泡陶瓷质轻高强,可用作建筑中的轻质隔墙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废玻璃粉 钼尾矿 多固废协同 高掺量 发泡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充填新型胶凝材料添加量与充填体抗压强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志荣 蓝国龙 张亭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期181-184,共4页
工业废渣粉煤灰具有胶凝特性,基于此成功研制出一种用于矿山井下充填的新型胶凝材料。为能够在不同抗压强度要求下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胶凝材料的添加量,通过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拟合出不同养护龄期下充填试块抗压强度... 工业废渣粉煤灰具有胶凝特性,基于此成功研制出一种用于矿山井下充填的新型胶凝材料。为能够在不同抗压强度要求下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胶凝材料的添加量,通过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拟合出不同养护龄期下充填试块抗压强度与胶凝材料添加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的新型胶凝材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粉煤灰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由于以粉煤灰为主要成分的胶凝材料成本相对低廉,降低了充填成本,使充填采矿法在矿山开采中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粉煤灰 抗压强度 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矿渣基地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13
作者 孙双月 武鸿 《矿冶》 CAS 2024年第3期431-437,共7页
我国铁尾矿产生量较高,但利用率仍较低,为了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铁尾矿,将铁尾矿、高炉矿渣与粉煤灰混合后作为硅铝原料,通过机械粉磨和碱性激发剂来激发其反应活性,制备地聚合物胶凝材料。探讨了高炉矿渣与铁尾矿的配比、碱激发剂水玻... 我国铁尾矿产生量较高,但利用率仍较低,为了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铁尾矿,将铁尾矿、高炉矿渣与粉煤灰混合后作为硅铝原料,通过机械粉磨和碱性激发剂来激发其反应活性,制备地聚合物胶凝材料。探讨了高炉矿渣与铁尾矿的配比、碱激发剂水玻璃的掺量对地聚合物试样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地聚合物胶凝材料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将铁尾矿和高炉矿渣采用机械粉磨活化时,粉磨时间超过60 min后其比表面积提高幅度变小,综合考虑原料活性和成本,机械粉磨时间定为60 min。当粉煤灰掺量为10%、高炉矿渣与铁尾矿的配比为5∶3、碱性激发剂水玻璃掺量为10%时,所制得的地聚合物试样3、7、28 d龄期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0.7、18.9、32.9 MPa。地聚合物试样在养护过程中,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试样的结构越来越致密,尤其是28 d龄期的试样结构更加致密,生成的凝胶产物填充在原料颗粒之间的空隙,并将未反应的原料颗粒包裹,与相邻的凝胶产物相互胶结,形成一整体,从而有利于试样抗压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高炉矿渣 粉煤灰 地聚合物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浮选尾矿绿色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学武 周金恋 +1 位作者 吕少兵 朱正杰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28-32,共5页
针对火烧铺煤矿煤矸石堆放量已超过设计量的问题,通过中煤筛分试验、煤泥筛分试验、选矿试验以及充填材料强度测定试验,进行了煤矿浮选尾矿绿色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并在火烧铺煤矿现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磨矿细度、水玻璃用量、捕收剂... 针对火烧铺煤矿煤矸石堆放量已超过设计量的问题,通过中煤筛分试验、煤泥筛分试验、选矿试验以及充填材料强度测定试验,进行了煤矿浮选尾矿绿色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并在火烧铺煤矿现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磨矿细度、水玻璃用量、捕收剂种类和用量对尾矿产率和灰分含量的影响较大,确定最佳的磨矿细度为≤200目产物占比为85%,水玻璃用量为800 g/t,捕收剂选用LM-1,用量为200 g/t。另外,开路浮选试验和闭路浮选试验所得产品灰分指标均能满足标准要求。浮选尾矿绿色充填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表明:230708充填工作面共计消耗煤矸石124000 m^(3),有效缓解了矿山煤矸石堆存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尾矿 煤矸石 充填开采 尾矿产率 尾矿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泥微粉-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永清 倪勇军 +3 位作者 李芳芳 郭伟龙 曹轩豪 关博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5,共10页
为了探究尾泥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可行性,提高提锂尾渣资源利用率,利用提锂过程中产生的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复掺后部分替代水泥,对尾泥微粉-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掺适量提锂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对复合胶... 为了探究尾泥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可行性,提高提锂尾渣资源利用率,利用提锂过程中产生的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复掺后部分替代水泥,对尾泥微粉-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掺适量提锂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对复合胶凝体系流动性能有一定改善作用;复掺提锂尾泥微粉与适量粉煤灰部分替代水泥使得复合胶凝体系早期抗压强度略有降低,后期强度有明显增长。复掺5%(质量分数)提锂尾泥微粉与10%(质量分数)粉煤灰试验组的90 d抗压强度达到55.15 MPa,相比对照组提高了9.75%;复掺提锂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在水化后期能够有效发挥复合活性效应与填充效应,促进水化产物生成并使其填充到大孔中,增加水泥浆体中毛细微孔(<10 nm)的比例,从而细化水泥浆体孔隙结构,提高体系致密度,宏观上表现为抗压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泥微粉 粉煤灰 流动度 抗压强度 孔结构 水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及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玥琪 王亚琴 +3 位作者 张晨 陈洲 高翔鹏 李明阳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67-7077,共11页
为提高制备的粉煤灰/铁尾矿基地质聚合物(IGF)抗压强度,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了n(Na_(2)O)/n(Al_(2)O_(3))、激发剂模数、液固比、固化温度、铁尾矿掺量对IGF抗压强度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 为提高制备的粉煤灰/铁尾矿基地质聚合物(IGF)抗压强度,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了n(Na_(2)O)/n(Al_(2)O_(3))、激发剂模数、液固比、固化温度、铁尾矿掺量对IGF抗压强度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IGF物相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IGF的抗压强度随激发剂模数、n(Na_(2)O)/n(Al_(2)O_(3))、液固比和铁尾矿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与固化温度呈正相关,影响顺序为固化温度>模数>液固比>n(Na_(2)O)/n(Al_(2)O_(3))。SEM和XRD结果显示IGF中含有丰富的SiO_(2)和Al_(2)O_(3),两者结合生成的水化硅酸钙(C-A-H凝胶和C-S-H凝胶)可使材料结构更加致密,提高其耐久性和强度。此外,在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中添加铁尾矿可以填充IGF的孔隙结构,减少微观结构的破坏,使其致密性增加,从而满足建筑材料的应用标准,并为寻求水泥替代品、提高行业效率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粉煤灰 地质聚合物 抗压强度 无定形凝胶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粉煤灰基铜尾砂充填膏体试块性能与环境效应研究
17
作者 宋宝峰 李和玉 王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68,共7页
为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采用一定掺量的碱激发粉煤灰替代水泥制备铜尾砂充填体,通过开展系统的力学、渗透和重金属析出试验,评估了铜尾砂充填膏体试块的强度、抗渗性能和环境效应,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结果分... 为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采用一定掺量的碱激发粉煤灰替代水泥制备铜尾砂充填体,通过开展系统的力学、渗透和重金属析出试验,评估了铜尾砂充填膏体试块的强度、抗渗性能和环境效应,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结果分析了胶凝材料的矿物组成和充填膏体试块的微观结构特征,揭示了碱激发粉煤灰对充填膏体试块综合性能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碱激发可以显著提高粉煤灰的活性,在1 mol/L的Na OH碱激发剂作用下,掺量20%的粉煤灰基铜尾砂充填膏体试块经过28 d养护,其抗压强度较水泥胶凝试块提高了17.8%,渗透系数降低了68.0%,综合胶结效果显著;碱激发粉煤灰的掺入减少了铜尾砂充填膏体试块硬化过程中的重金属析出,有助于控制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利用粉煤灰的微细颗粒填充效应和复合胶凝效应,可有效降低铜尾砂的孔隙率,并形成新的水化产物,增强尾砂颗粒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粉煤灰 铜尾砂 强度特性 重金属析出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加入量对钼尾矿制备烧结砖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闻单 王想 +2 位作者 赵红星 文娅 胡航嘉 《矿业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59-61,共3页
以某钼尾矿为主要原料,外掺一定量的粉煤灰制备钼尾矿烧结砖,探究粉煤灰加入量对钼尾矿烧结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最佳外掺量为6%,此条件下制备的钼尾矿烧结砖的抗压强度为25.87 MPa,抗折强度为12.85 MPa,体积密度为1.83 g/cm... 以某钼尾矿为主要原料,外掺一定量的粉煤灰制备钼尾矿烧结砖,探究粉煤灰加入量对钼尾矿烧结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最佳外掺量为6%,此条件下制备的钼尾矿烧结砖的抗压强度为25.87 MPa,抗折强度为12.85 MPa,体积密度为1.83 g/cm^(3),吸水率为13.65%,烧失重为8.17%,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建筑用砖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尾矿 粉煤灰 烧结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实验因素对钒尾矿充填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黄少楠 李峰 +3 位作者 狄燕清 张地 杨博超 王昱博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52-54,共3页
以机械活化钒尾矿、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为原材料,制备矿山充填材料,研究了水泥用量、粉煤灰用量、料浆质量分数和养护时间等因素对样品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钒尾矿和粉煤灰和水泥质量比为60:10:30,料浆质量分数74%时,样品养护2... 以机械活化钒尾矿、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为原材料,制备矿山充填材料,研究了水泥用量、粉煤灰用量、料浆质量分数和养护时间等因素对样品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钒尾矿和粉煤灰和水泥质量比为60:10:30,料浆质量分数74%时,样品养护28 d后抗压强度可达9.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尾矿 粉煤灰 矿山充填材料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金尾砂-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20
作者 张守逊 郭永杰 +2 位作者 谢瑞琦 谢贤 吴雨瑶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10期53-60,共8页
尾矿长期堆存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可能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我国高度重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和指导企业持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本文利用铁尾矿、金尾砂和粉煤灰作为原料,制备了一种三元固... 尾矿长期堆存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可能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我国高度重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和指导企业持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本文利用铁尾矿、金尾砂和粉煤灰作为原料,制备了一种三元固废基地质聚合物。通过探索试验及条件试验,得到了最佳制备条件:铁尾矿与金尾砂的质量比为1∶1,粉煤灰掺量为40%,水玻璃模数为1.3,碱激发剂掺量为9%,水灰比为0.15,养护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地质聚合物3 d抗压强度达33.5 MPa。通过对养护初期地质聚合物试块进行XRD、FTIR、SEM-EDS表征分析,发现原料与碱激发剂反应生成了大量凝胶类物质及沸石晶体。新生成物质与未完全反应原料共同组成了N-A-S-H体系,形成了致密结构,为地质聚合物提供了早期强度。该研究实现了铝硅酸盐类二次资源的再利用,为高硅铝尾矿、尾砂的绿色高效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金尾砂 粉煤灰 地质聚合物 抗压强度 微观分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