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降出入合剂治疗虚寒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廖迪思 刘海旭 卢昉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8期90-94,共5页
目的探究升降出入合剂治疗虚寒型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90例虚寒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1组(30例)、治疗2组(30例)和对照组(3... 目的探究升降出入合剂治疗虚寒型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90例虚寒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1组(30例)、治疗2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连续治疗10 d。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限制其饮食进水;治疗1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升降出入合剂口服治疗;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进食白粥。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生化指标、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1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低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治疗2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组的血淀粉酶(SAMY)、胰脂肪酶(LPS)、尿淀粉酶(UAMY)均低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治疗2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的胰岛素及C肽均高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治疗2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治疗2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出入合剂治疗虚寒型AP可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胰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虚寒型 升降出入合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清华从“一气周流”辨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经验
2
作者 崔宏达 李江伟 +1 位作者 彭俊 彭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538-542,共5页
总结彭清华教授基于“一气周流”理论辨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经验。认为人身之气机是以脾土位居中轴,斡旋中气为主,“火、水、木、金”四维之轮并驱的动态周流活动,阐述了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基本模型。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根据原发... 总结彭清华教授基于“一气周流”理论辨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经验。认为人身之气机是以脾土位居中轴,斡旋中气为主,“火、水、木、金”四维之轮并驱的动态周流活动,阐述了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基本模型。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根据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同阶段的病机变化,提出“虚-火-闭-衰四段病程”的中医辨证体系。基于“一气周流”理论论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治疗上以利中气升降协调为核心,把握心、肾、肝、肺四脏气机的整体变化,提出补益脾土、斡旋中轴,畅发肝木、升调气机,调木敛金、协调气机,清心滋肾、水火互济等治法,促使一身之气循环周流,进而治愈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一气周流 气机升降 名医经验 彭清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从健脾通腑论治急性胰腺炎
3
作者 闵星 田锋亮 +3 位作者 黄学宽 秦百君 罗杨 聂丹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3期435-438,446,共5页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渗出、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可继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综合征。本研究团队认为,多种原因导致腑气不通、气机升降失常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发作,气机升降失常可继发津血代谢异常,引起三焦改变出现多脏...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渗出、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可继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综合征。本研究团队认为,多种原因导致腑气不通、气机升降失常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发作,气机升降失常可继发津血代谢异常,引起三焦改变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而腑气不通、气机升降失常的始动因素与脾胃虚弱有关。故笔者提出,急性胰腺炎以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气机升降不利为发病枢纽,腑气不通为首要发病环节,三焦气化失司为疾病发展的重要病机,需动态分析其病机演变,治则上以恢复气机升降为主,治法以健脾益气、恢复升降,通腑行气、祛除湿邪,疏利三焦、兼顾变证为主,从而为其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气机升降 健脾通腑 疏利三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药类法象”探讨妇科疾病诊治思路
4
作者 郑玮琳 刘浩 曹立幸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768-773,共6页
“药类法象”为中药传统理论之一。“药类法象”发端于《黄帝内经》,元代的张元素将药物的四气五味与运气相结合,提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的“药物顺应天地四时”的理论,创立了“药类法象”之说;李东垣发展了“... “药类法象”为中药传统理论之一。“药类法象”发端于《黄帝内经》,元代的张元素将药物的四气五味与运气相结合,提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的“药物顺应天地四时”的理论,创立了“药类法象”之说;李东垣发展了“药类法象”观,临证时顺应四时与机体的气机之升降浮沉而用药。该文通过分析张元素与李东垣有关“药类法象”的观点,探讨了“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等“药类法象”理论在妇科疾病辨识与治疗中的应用。“药类法象”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将药物进行分类,体现天人相合观;基于“药类法象”用药是传统中医思维的表现,顺应“四时升降”,体现了人体的生物节律。从气机升降失常认识妇科疾病,运用“药类法象”指导中医妇科疾病用药,可为中医妇科异病同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类法象 四气五味 四时 气机 升降浮沉 中医妇科疾病 诊治思路
原文传递
从气机升降失调谈单纯性肥胖治疗
5
作者 李虹霖 宋行行 +3 位作者 宋君瑶 张金朋 李雪 徐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44,共4页
肥胖病是当今医学界的一大疑难问题,95%以上的病人为单纯性肥胖症。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变化多端。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收效甚微,且不良反应较大。依据古老的东方哲学智慧,从中医学的气机升降理论中得到启发,提出以“腹四针”穴位埋线法治... 肥胖病是当今医学界的一大疑难问题,95%以上的病人为单纯性肥胖症。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变化多端。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收效甚微,且不良反应较大。依据古老的东方哲学智慧,从中医学的气机升降理论中得到启发,提出以“腹四针”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该文主要介绍以气机升降为理论基础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体会,以期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提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 单纯性肥胖 腹四针 穴位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中医三联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马湘玉 鲁铭 胡亚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9期2850-2853,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中医三联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该院收治确诊的68例心肾不交型不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头部循经刮痧+引阳入阴气息... 目的评价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中医三联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该院收治确诊的68例心肾不交型不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头部循经刮痧+引阳入阴气息引导推拿的中医三联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5-H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SQI总评分、中医症候积分、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三联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递质水平,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 心肾不交型不寐 中药 刮痧 推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机升降理论视域下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更年期抑郁失眠回顾研究
7
作者 周培培 李拓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4期2835-2838,共4页
目的探讨气机升降理论视域下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于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治疗的更年期抑郁性失眠女性患者61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30例,帕罗西汀)和B组(31例,帕罗西汀+柴... 目的探讨气机升降理论视域下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于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治疗的更年期抑郁性失眠女性患者61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30例,帕罗西汀)和B组(31例,帕罗西汀+柴桂温胆定志汤),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觉醒时间、入睡潜伏期短于A组,觉醒次数及PSQI、ISI、HAMD、PHQ-9得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机升降理论视域下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更年期抑郁性失眠患者可进一步优化临床疗效,改善睡眠状况,减轻抑郁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不寐 更年期 抑郁 失眠 柴桂温胆定志汤 气机升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万里教授从气机失调论治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经验采撷
8
作者 张瑞 苏坤涵 刘万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6期82-85,共4页
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其病情复杂且迁延难愈,增加了临床的诊疗难度。刘万里教授指出气机升降失调是其重叠的重要病机。对于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的治疗,刘万里教授倡导以疏理脏腑气机立法,顺应脏腑气机特性,以“通降... 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其病情复杂且迁延难愈,增加了临床的诊疗难度。刘万里教授指出气机升降失调是其重叠的重要病机。对于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的治疗,刘万里教授倡导以疏理脏腑气机立法,顺应脏腑气机特性,以“通降胃气”为先,以“调脾”“疏肝”“宣肺”为要,立足整体,临证分别施以消食化滞,和胃降气、健脾化湿,复运益气、疏肝调脾,和中理气,宣肺肃肠,通腑行气之法。脏腑气机升降秩序得复,则诸症皆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疾病 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 气机升降 通降胃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病致郁”与“因郁致病”探讨胃癌伴抑郁状态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4
9
作者 秦逸杨 张海航 +2 位作者 徐晓楠 陈滨海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从中医“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角度论述胃癌伴抑郁状态的产生和加重,以期为其中医治疗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搜集部分医家关于胃癌“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理论的学术观点,并结合临床实践... [目的]从中医“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角度论述胃癌伴抑郁状态的产生和加重,以期为其中医治疗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搜集部分医家关于胃癌“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理论的学术观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探讨胃癌伴抑郁状态的诊疗。[结果]胃癌伴抑郁状态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方面:中气失运,升降乖戾为其根;瘀毒胶结,七情失常为其本;瘤结局部,毒溢血脉,病郁交夹为其标,据此胃癌伴抑郁状态的治疗应斡旋中气,畅脾胃之气化;调气开郁,调人体之升降出入;化瘀解毒,通人体之气血津液;形神同调,复人体五脏之元真。[结论]瘀、毒、郁均是影响胃癌伴抑郁状态发生、发展与转归的重要病理因素,这三个因素常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从“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的角度对胃癌伴抑郁状态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完善胃癌伴抑郁状态的病因病机理论,也有助于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伴抑郁状态 因病致郁 因郁致病 气机升降 瘀毒胶结 形神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治疫古今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国 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13-716,共4页
中医治疫主要包括外防邪气和内养正气两个方面,外防邪气旨在避免疫戾之邪侵袭,内养正气可培补正气以抗邪。白术善调脾胃,既可补气健脾,辅助人体正气以防疫;又可调畅脾胃气机,升清降浊而治疫;还可祛湿化浊,防止疫戾之邪羁留深入。白术药... 中医治疫主要包括外防邪气和内养正气两个方面,外防邪气旨在避免疫戾之邪侵袭,内养正气可培补正气以抗邪。白术善调脾胃,既可补气健脾,辅助人体正气以防疫;又可调畅脾胃气机,升清降浊而治疫;还可祛湿化浊,防止疫戾之邪羁留深入。白术药性平和兼能调和五脏,补益脾胃兼能祛湿化浊,主入中焦使机体气机升降有序,具有良好的防疫、治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疫病 气机 升清降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水福采用益气升提法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柯曼 汤水福(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64-768,共5页
汤水福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肾性蛋白尿的出现乃因脾肾亏虚而致机体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浊毒内蕴。早期以脾肾气虚为主,中后期因脾肾亏虚日久,浊毒蕴结,正虚与邪实互为因果。基于肾性蛋白尿的气机升降失调的关键病机,汤水福教授以健脾补肾... 汤水福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肾性蛋白尿的出现乃因脾肾亏虚而致机体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浊毒内蕴。早期以脾肾气虚为主,中后期因脾肾亏虚日久,浊毒蕴结,正虚与邪实互为因果。基于肾性蛋白尿的气机升降失调的关键病机,汤水福教授以健脾补肾法为基础,结合湿浊瘀毒弥漫三焦的邪实特点,针对性地使用祛湿、泻浊、化瘀之法,同时重视采用益气升提法以调节脾肾气机。早期在健脾益肾基础上加用升麻、柴胡等助清阳之气上升的药物,使精微得固,蛋白尿得解;中后期,病程日久,诸邪内扰,清浊逆乱,则以降浊为基础,佐以益气升提药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升麻、柴胡等,使气机升降协调,清升浊降,保护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蛋白尿 慢性肾脏病 脾肾亏虚 气机升降失调 健脾补肾 益气升提法 升麻 柴胡 汤水福
原文传递
从“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论夹脊穴治疗功能性腹胀
12
作者 黄钰惠 杨超 +3 位作者 张佳佳 王子辰 陈晟 谭程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5-9,共5页
本研究基于对《黄帝内经》“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分析阐释,认为功能性腹胀病机关键在于生理性浊气不归其位,日久生浊邪,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浊为阴邪,功能性腹胀属阴位疾病,与之相应,背部夹脊穴属阳位,具有借腹气街及任督循环多... 本研究基于对《黄帝内经》“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分析阐释,认为功能性腹胀病机关键在于生理性浊气不归其位,日久生浊邪,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浊为阴邪,功能性腹胀属阴位疾病,与之相应,背部夹脊穴属阳位,具有借腹气街及任督循环多维联络腹部的功能,为调节腹部诸脏腑经脉气机之枢纽。基于此,笔者提出可从阳治阴,用经络诊察的方式,着重取与腹气街相应的T11~L5夹脊穴区的病证反应点,以散局部有形浊邪;再基于督脉-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三者特殊的位置关系,取夹脊穴通调任督与脏腑之气,整体复升降以还浊气,调阴阳之失衡,解除机体因“浊气在上”而生腹胀的病理状态,以期对针灸临床治疗功能性腹胀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胀 夹脊穴 气机升降 经络诊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析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1
13
作者 裴创鑫 李明 《光明中医》 2024年第9期1757-1759,共3页
五脏六腑之间的气机升降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气机调达人即安和,气机不畅百病由生,脏腑气机升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脾与胃、心与肾、肝与肺气机发生紊乱,致气机运行不畅而易发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上以调节脏腑... 五脏六腑之间的气机升降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气机调达人即安和,气机不畅百病由生,脏腑气机升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脾与胃、心与肾、肝与肺气机发生紊乱,致气机运行不畅而易发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上以调节脏腑气机运行为主,遵循脏腑气机升降运行规律。文章从脏腑气机升降运动来探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及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辨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证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脏腑气机 升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胃转枢”理论探析2型糖尿病的辨证思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丹妮 刘绍维 +4 位作者 张蒙蒙 李嘉贺 李昕彤 高艺玲 包扬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1期83-87,共5页
2型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基于近代糖尿病的相关研究及众多医家的临床治疗思路发现,2型糖尿病脾虚痰湿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脾气虚弱,气化失常,水湿内生,气机失调,久而聚湿成痰,痰性凝滞,痰气互为影... 2型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基于近代糖尿病的相关研究及众多医家的临床治疗思路发现,2型糖尿病脾虚痰湿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脾气虚弱,气化失常,水湿内生,气机失调,久而聚湿成痰,痰性凝滞,痰气互为影响而致本病。针对脾虚痰湿证,各医家的治法或有不同,但大多数治疗从健脾化痰入手,并且取得了一定疗效。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近代治疗中忽略脾胃气机不利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样常见。通过大量阅读古医籍中对脾胃理论的研究发现,“脾胃转枢”不利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一方面会导致脾不散精,出现血糖等精微物质吸收、利用障碍,进展为2型糖尿病;另一方面会导致余脏气机失调,阴阳失衡,五脏生理功能失常,加重2型糖尿病病情。在治疗上,除针对基本病机对症治疗,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正常运转对防治本病有同样重要的意义。针对虚、痰、气机不利进行治疗,基于对“脾胃转枢”理论中治法“调枢五法”的学习,临床用药注重恢复脾胃枢机,取得一定疗效。本研究基于“脾胃转枢”理论探讨气机升降在2型糖尿病脾虚痰湿证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临床实现降糖维稳的目标提供较为新颖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脾虚痰湿证 脾胃转枢 气机升降 理论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耀平从气机升降理论辨治痿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玉连 李志情 +2 位作者 孙文昊 黄绮恩 唐耀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总结唐耀平主任医师治疗痿证的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分析唐师治疗痿证的临床医案,归纳总结其治疗痿证的辨证思路及遣方用药。结果基于对痿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师认为痿证的主要病机为全身气机升降失常,其中,又以中焦斡旋失司为根本,... 目的总结唐耀平主任医师治疗痿证的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分析唐师治疗痿证的临床医案,归纳总结其治疗痿证的辨证思路及遣方用药。结果基于对痿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师认为痿证的主要病机为全身气机升降失常,其中,又以中焦斡旋失司为根本,肝肺升降不调、心肾不交为关键,故治疗上以健运中焦为核心,肝肺心肾同治,用药攻补兼施、寒温并用,临床疗效颇好。结论健运脾胃,恢复中焦升降之枢纽是治疗痿证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证 气机升降 调畅气机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探析胃痞病的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欣然 刘玉辉 +2 位作者 裴晨越 贾艳如 张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64-167,共4页
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认为胃痞病核心病机为中轴枢机运转不利,中土气机升降失常,分别从误下伤阳、肺气不降、中气虚衰等角度阐述胃痞病发病机制,临证时以健运中土,行脾胃升降之机,复阴阳清浊之位为主要理念。并列举下气... 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认为胃痞病核心病机为中轴枢机运转不利,中土气机升降失常,分别从误下伤阳、肺气不降、中气虚衰等角度阐述胃痞病发病机制,临证时以健运中土,行脾胃升降之机,复阴阳清浊之位为主要理念。并列举下气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5首临床常用方剂阐释以“枢轴运动”理论为指导的胃痞病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枢轴运动 气机升降 胃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学理论与线粒体能量学关系探讨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病理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雪娇 贾越博 +3 位作者 杨珂鸣 叶丽亚·叶尔太 蒋凯林 凌江红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14-18,32,共6页
气学理论与线粒体能量学之间存在共性,气与能量同为万物之原,二者均以先后天之精(气)为生成原料,并以升降出入为运动形式。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发生与气虚脾胃运化不足、气滞脾胃运化不畅有关,基于气学理论与线粒体能量学的相关性,认为... 气学理论与线粒体能量学之间存在共性,气与能量同为万物之原,二者均以先后天之精(气)为生成原料,并以升降出入为运动形式。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发生与气虚脾胃运化不足、气滞脾胃运化不畅有关,基于气学理论与线粒体能量学的相关性,认为线粒体能量供应不足及流动异常均会导致胃肠动力障碍,其病理机制为与能量供应不足相关的缺氧、肠上皮细胞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和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异常,以及与能量流动异常相关的线粒体膜变化和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 气学理论 气机升降 线粒体 能量代谢 中医理论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中医杨骏从气机升降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勤 袁爱红 +3 位作者 解鸿宇 杨骏 叶敏 钱俊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541-544,共4页
名中医杨骏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胃与食管,病机重点在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引起胃气上逆而发为吐酸、呕逆诸症。临证时注重调和脏腑气机升降,首重和降胃气,同时肃降肺气、交通心肾,肝肺、心肾枢机通利,助脾胃枢机健运,共奏和胃降逆之功... 名中医杨骏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胃与食管,病机重点在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引起胃气上逆而发为吐酸、呕逆诸症。临证时注重调和脏腑气机升降,首重和降胃气,同时肃降肺气、交通心肾,肝肺、心肾枢机通利,助脾胃枢机健运,共奏和胃降逆之功,并配合中药以期标本兼顾。现将杨师诊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作如下总结,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 气机升降 针灸 名医经验 杨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珍玉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诊治胃脘痛的学术经验探析
19
作者 陈加新 郭光玲 +1 位作者 邱啸 魏凤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142-146,共5页
总结张珍玉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诊治胃脘痛的学术经验,认为胃脘痛病机是气机失调,复气机之关键应以调气为本,调气应主在脏腑脾胃但不离肝胆。胃脘痛之治以中土脾胃之气升降协调为用,或因乙木己土不升,肝脾左旋失职,虚证俱多,以疏肝健... 总结张珍玉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诊治胃脘痛的学术经验,认为胃脘痛病机是气机失调,复气机之关键应以调气为本,调气应主在脏腑脾胃但不离肝胆。胃脘痛之治以中土脾胃之气升降协调为用,或因乙木己土不升,肝脾左旋失职,虚证俱多,以疏肝健脾为主;或因甲木戊土不降,胆胃右转失司,多为实证,治以利胆降气和胃为先;或因肝脾不升胆胃不降,当肝脾胆胃同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气机失调 气机升降 调气 肝脾左旋 胆胃右转 张珍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脏腑-骨痿”理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20
作者 黎征鹏 章晓云 +1 位作者 曾浩 高振罡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15-3022,共8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属于高转换型的骨质疏松症(OP),好发于女性绝经后5~10年。由于绝经后女性卵巢衰退,雌性激素和相关激素水平紊乱,进而引起骨量减少和骨微观结构发生改变,骨脆弱增加,患者骨折风险增加。中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属于高转换型的骨质疏松症(OP),好发于女性绝经后5~10年。由于绝经后女性卵巢衰退,雌性激素和相关激素水平紊乱,进而引起骨量减少和骨微观结构发生改变,骨脆弱增加,患者骨折风险增加。中医学认为,肾虚是本病发生的关键,肾精充足对于骨髓充养和骨密度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行气,心血亏虚、胆气不足、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同样影响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脏腑 中医理论 发病机制 气血 津液 气机 气机升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