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脉络膜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变化
1
作者 祁媛媛 许致玉 +3 位作者 李春实 张智健 李胜 张立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急性期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57例157眼,其中视网...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急性期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57例157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66例66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91例91眼,均采用雷珠单抗3+pro re nata(PRN)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注射前及每次注射后1个月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使用OCT加强深度扫描模式获得清晰的脉络膜图像,并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鼻侧1500μm处脉络膜厚度(CT N1.5 mm)、黄斑中心凹颞侧1500μm处脉络膜厚度(CT T1.5 mm),计算黄斑中心区域平均脉络膜厚度(CT Mean);使用ImageJ软件对脉络膜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定量分析脉络膜血管管腔面积(LA)、脉络膜基质面积(SA)、脉络膜总面积(TCA)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结果RVO患眼基线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LA、SA、TCA、CVI均较对侧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VO组患眼基线CT Mean为(326.99±64.92)μm,大于BRVO组的(299.80±73.0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CRVO组和BRVO组基线CVI值分别为(72.50±5.62)%和(72.33±5.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7,P=0.85)。在RVO、CRVO或BRVO患者中,每次注射后SFCT、CT T1.5 mm、CT N 1.5 mm、CT Mean、LA、SA、TCA、CVI均较基线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VO患眼第2次注射后LA和CVI与第1次注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SA、TCA均低于第1次注射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RVO患眼第2次注射后SA和CVI与第1次注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LA、TCA均低于第1次注射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类型RVO患眼第2次注射与第3次注射后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SA、TCA、C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RVO继发黄斑水肿患眼脉络膜厚度变薄、CVI减小,并在第2次注射后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流指数 雷珠单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甲氨蝶呤联合索拉非尼对小鼠骨肉瘤移植瘤的影响及其机制
2
作者 王凤娇 顾超 +4 位作者 胡沙 冯琴 郑儒娟 朱增燕 王文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甲氨蝶呤(MTX)联合索拉非尼(SFN)对人骨肉瘤(OS)的抗肿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4种人OS细胞(143B细胞、HOS细胞、U2OS细胞和MG6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种细胞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目的:探讨低剂量甲氨蝶呤(MTX)联合索拉非尼(SFN)对人骨肉瘤(OS)的抗肿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4种人OS细胞(143B细胞、HOS细胞、U2OS细胞和MG6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种细胞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建立人OS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将建模成功的20只BABL/C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2%二甲基亚砜+98%玉米油)、低剂量MTX组(给予2 mg·kg^(-1)MTX)、SFN组(给予15 mg·kg^(-1)SFN)和联合用药组(给予2 mg·kg^(-1)MTX+15 mg·kg^(-1)SFN),每组5只,测量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4组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R2、细胞增殖抗原Ki-67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蛋白阳性表达率;人OS 143B细胞分别给予0、0.125、0.250、0.500、1.000、2.000和4.000μmol·L^(-1)MTX处理,CCK-8法检测各组143B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选取对143B细胞存活无影响的MTX浓度作为低剂量MTX;人OS 143B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低剂量MTX组(给予0和0.250μmol·L^(-1)MTX处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143B细胞中VEGF水平。结果:与143B细胞比较,HOS细胞、U2OS细胞和MG63细胞中VEGF及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SFN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减少(P<0.001),与低剂量MTX组和SFN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小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减少(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小鼠肿瘤组织中Ki-67、VEGFR2和HI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CCK-8法,0.250μmol·L^(-1)MTX对143B细胞增殖无明显改变。ELISA法,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MTX组143B细胞中VEGF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结论论:低剂量MTX促进了SFN对人OS的抗肿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OS细胞分泌VEGF进而增强SFN对人OS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索拉非尼 甲氨蝶呤 抗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程度中青年PDR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石蕊 秦静 +2 位作者 龚小羽 李卓明 刘丹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中青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的糖尿病视...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中青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将患者分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增生早期PDR组(E-PDR组)和纤维增生期DR组(F-PDR组),共纳入DR患者53例94眼,年龄(41.66±10.24)岁;其中,NPDR组17例31眼,E-PDR组18例33眼,F-PDR组18例3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0.5 mg)玻璃体内注射,注射部位统一为颞下方角膜缘后3.5 mm,每月1次,连续3次,第1次注射后1周常规行PRP治疗,分别于第一次注射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监测以及裂隙灯检查、裂隙灯下眼底检查、欧堡照相及OCT检查,分别记录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平均厚度(AMT),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前膜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与NPDR组和E-PDR组相比,F-PDR组患者年龄更小(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眼BCVA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与NPDR组及E-PDR组相比,F-PDR组患眼的视力预后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眼CMT及A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但三组患眼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与NPDR组和E-PDR组相比,F-PDR组发生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前膜的风险更高(均为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PDR患者而言,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联合PRP是早期控制病情进展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伴有纤维增殖的PDR患者进行抗VEGF药物注射联合PRP治疗时发生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前膜的风险更高,需要严密随访,必要时需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解除视网膜牵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蛋白质代谢、抗应激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刘显军 李玟 +7 位作者 陈静 马旭东 陈畅 刘宏宇 苏晴 张家硕 乔富博 贾展鹏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藿香、紫苏、白芷、厚朴)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蛋白质代谢、抗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化设计,将100头健康状况良好、初重[(7.0±0.2)kg]相近的(28±2)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个...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藿香、紫苏、白芷、厚朴)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蛋白质代谢、抗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化设计,将100头健康状况良好、初重[(7.0±0.2)kg]相近的(28±2)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中草药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0.10%、0.15%的复方中草药,硫酸黏菌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03%的硫酸黏菌素。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试验第1~14天、第15~28天和第1~28天,0.10%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试验第15~28天和第1~28天,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2)试验第14天,0.05%、0.10%和0.15%中草药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10(IL-10)、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补体4(C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试验第28天,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IgA、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C4、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3)试验第14天,0.10%、0.15%中草药组的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试验第28天,0.10%、0.15%中草药组的血清总蛋白(TP)、ALB、GL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中草药组(P<0.05),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U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第14、28天,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28天,0.05%、0.10%、0.15%中草药组和硫酸黏菌素组的血清生长抑素(S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蛋白质代谢及抗应激能力。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复方中草药适宜添加水平为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免疫 抗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5
作者 张宁晖 解孝锋 +1 位作者 田庆梅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是导致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涉及机械牵拉、缺氧和炎症等诸多因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是治疗PM-CNV的有效方法,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是导致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涉及机械牵拉、缺氧和炎症等诸多因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是治疗PM-CNV的有效方法,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经临床试验证实均能改善PM-CNV患者视力,但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综述了PM-CNV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疗效比较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菜籽粕在生长育肥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谭昌宏 徐金柱 +6 位作者 沈国富 戴晋军 桂金凯 王学东 龚阿琼 陈玲 胡先勤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204,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菌酶协同固态发酵对菜籽粕营养价值的影响,并以发酵菜籽粕代替37.5%的豆粕,评估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可提高菜籽粕的营养价值、降低其抗营养因子,发酵菜籽粕的粗蛋白质和小肽含量增... 本试验旨在探讨菌酶协同固态发酵对菜籽粕营养价值的影响,并以发酵菜籽粕代替37.5%的豆粕,评估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可提高菜籽粕的营养价值、降低其抗营养因子,发酵菜籽粕的粗蛋白质和小肽含量增加,粗纤维、单宁、硫苷和芥酸含量降低。生长试验选取3组育肥猪进行,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头猪,其中对照组Ⅰ为普通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Ⅱ为普通菜籽粕替代37.5%豆粕的日粮,试验组为用发酵菜籽粕替代37.5%豆粕的日粮。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试验组采食量和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料肉比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Ⅰ相比肉色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Ⅱ肉色评分较高(4.36),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和试验组(P<0.05);试验组系水力显著高于对照组Ⅱ(P<0.05),与对照组Ⅰ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前胛肉脂肪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5);后腿肉脂肪显著高于对照组Ⅱ(P<0.05),而与对照组Ⅰ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Ⅱ(P<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Ⅰ(P<0.05)。综上所述,菜籽粕经菌酶协同固态发酵后,可以降低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其营养价值。在育肥猪饲料中使用发酵菜籽粕替代37.5%的豆粕,相比直接使用普通菜籽粕替代,其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和改善,而与豆粕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菜籽粕 育肥猪 抗营养因子 生长性能 猪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对家蚕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7
作者 夏忠洁 吴梦佳 +1 位作者 雷锋杰 张爱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明确次生代谢物质芦丁对鳞翅目昆虫家蚕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开发新型生物防治药剂提供基础,并推进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在鳞翅目害虫防治领域的实际应用。【方法】采用叶碟法,以蒸馏水处理的桑叶为对照,用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目的】明确次生代谢物质芦丁对鳞翅目昆虫家蚕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开发新型生物防治药剂提供基础,并推进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在鳞翅目害虫防治领域的实际应用。【方法】采用叶碟法,以蒸馏水处理的桑叶为对照,用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mL)芦丁处理的桑叶对家蚕进行拒食与产卵趋避试验,同时在室内对二龄和三龄家蚕分别饲喂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mL)芦丁处理的桑叶,喂食一定时间后,测定家蚕存活率、体质量、发育历期,探究芦丁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对二龄及三龄家蚕幼虫均具有拒食活性,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芦丁对家蚕幼虫的拒食活性也随之增强;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芦丁对家蚕幼虫的拒食活性逐渐降低,拒食率一般在刚取食时最高;芦丁对二龄与三龄家蚕幼虫拒食活性的影响差异不大。取食芦丁的家蚕幼虫均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但随着芦丁质量浓度的增加,二龄和三龄家蚕幼虫的发育历期逐步延长,表明芦丁对家蚕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以20 mg/mL芦丁处理对家蚕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最强。取食不同质量浓度芦丁处理的桑叶,家蚕产卵趋避率均大于50%,表明芦丁对家蚕成虫有较强的产卵趋避作用。【结论】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在高质量浓度下对鳞翅目家蚕有一定的震慑和驱赶作用,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家蚕 拒食活性 生长发育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副产物对颗粒饲料的保护作用及其对鲫生长和缺氧应激的影响
8
作者 黄晓兰 王苗苗 +7 位作者 刘海静 杨奇慧 张会兰 陈厚宏 黎杰 徐静 陈岗富 李华涛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3-118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以当归副产物(AP)作为鱼饲料的功能性原料,探讨其对颗粒饲料的保护作用,以及添加到饲料后对鲫生长和缺氧应激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0%、2.0%、4.0%、8.0%、16.0%和32.0%的AP,配制7种试验饲料,并制成1.5 mm... 本试验旨在以当归副产物(AP)作为鱼饲料的功能性原料,探讨其对颗粒饲料的保护作用,以及添加到饲料后对鲫生长和缺氧应激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0%、2.0%、4.0%、8.0%、16.0%和32.0%的AP,配制7种试验饲料,并制成1.5 mm的颗粒饲料。试验选择体重为(5.67±0.07)g的鲫420尾,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7种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6.0%的AP显著提高了颗粒饲料的水分含量(P<0.05);当AP的添加水平分别为4.0%~16.0%、1.0%~8.0%和8.0%~32.0%时,其硬度、粉化率和霉菌生长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当AP的添加水平分别为2.0%~8.0%、2.0%~8.0%、8.0%~16.0%、8.0%~32.0%、8.0%、2.0%~16.0%、1.0%~16.0%、8.0%~32.0%、2.0%~32.0%、4.0%~32.0%、2.0%~8.0%、8.0%、1.0%~32.0%和2.0%~32.0%时,鲫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缺氧持续时间(DT)、血液中的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鳃的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以及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当AP的添加水平分别为8.0%~32.0%、1.0%~16.0%、8.0%、4.0%~8.0%、2.0%~32.0%、4.0%~16.0%、2.0%~32.0%和4.0%~32.0%时,鲫氧消耗率(OCR)、血液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和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以及鳃O-2、羟自由基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结果说明,AP能提高颗粒饲料的坚实度,对颗粒饲料具有防霉和保水的效果。饲料中添加AP提高了鲫的生长性能、耐缺氧能力以及鳃和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基于WGR的折线回归分析显示,AP在鲫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8.08%,最高添加水平为23.07%。基于DT和OCR的折线回归分析显示,AP提高鲫耐缺氧能力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7.62%和7.85%。综上所述,AP对颗粒饲料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鲫的生长和耐缺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副产物 颗粒饲料 生长 耐缺氧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伞状系统评价
9
作者 令娟 关婧楠 +2 位作者 罗向霞 谢卓霖 罗旭飞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VEGF)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进行伞状系统评价,并以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2及PRISMA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图表结合的形式展示证据质量的分布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 目的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VEGF)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进行伞状系统评价,并以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2及PRISMA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图表结合的形式展示证据质量的分布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万方及CNKI数据库,获取基于抗VEGF药物治疗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3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阅读文献并提取资料后,采用AMSTAR 2量表和PRISMA声明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伞状评价。结果最终纳入研究27篇,抗VEGF药物治疗DR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学质量为中等偏低质量。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对前期研究方案预先制定及纳入研究的资助来源等内容的阐述亟待提高;PRISMA结果显示,影响报告质量的条目内容主要为方案与注册、文献检索、补充分析与资助来源等。结论抗VEGF药物治疗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学质量有待提高,在撰写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章时研究者应当注意遵照AMSTAR 2量表和PRISMA声明要求以提升其方法学的质量和报告规范,从而提供更高质量证据等级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伞状评价 AMSTAR 2 PRI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超疏水表面防覆冰试验及机理研究
10
作者 王力 胡琴 +2 位作者 舒立春 杨航 蒋兴良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5-863,共9页
覆冰现象严重影响输电线路、风力发电机等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荷叶超疏水仿生表面作为潜在的、无需外界能量的防冰方法备受关注,但是正常情况下,荷叶植株与覆冰环境难以同时存在,导致对完整荷叶植株的防冰效果的研究较少。为验证荷叶... 覆冰现象严重影响输电线路、风力发电机等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荷叶超疏水仿生表面作为潜在的、无需外界能量的防冰方法备受关注,但是正常情况下,荷叶植株与覆冰环境难以同时存在,导致对完整荷叶植株的防冰效果的研究较少。为验证荷叶表面防覆冰效果,分析其防冰机理,该文分别选择整株荷叶和荷叶切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低气压人工气候室模拟雨凇覆冰环境,研究荷叶防覆冰性能,并通过拍摄荷叶表面微观结构以及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研究荷叶表面防覆冰机理。结果表明:荷叶超疏水表面可以起到防覆冰的作用,且防覆冰能力的强弱与荷叶生长程度有关。长链烷烃为荷叶表面提供了低表面能,降低了水滴附着力;微纳米二元粗糙结构不仅阻碍水滴凝结过程中的热传递,延缓成核时间,也抑制非均相成核的成核点位,降低了成核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覆冰 天然超疏水 凝结过程 生长程度 荷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补充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在新生血管性眼底病中的应用
11
作者 秦勋 刘张愉 +1 位作者 黄嘉钰 姚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7,共5页
新生血管性眼底病包括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病理性新生血管渗漏及其继发的视网膜脱离等是导致患者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是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存... 新生血管性眼底病包括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病理性新生血管渗漏及其继发的视网膜脱离等是导致患者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是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存在需要频繁眼内注射、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目前nAMD、DR等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迫切需要找到更安全长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基因治疗领域迅速发展,其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基因补充和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纠正缺陷基因导致的病理改变,如引入外源性正常基因或直接在基因组水平上修饰异常基因。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基因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目前,数十项视网膜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除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外,新生血管性眼底病也是热门研究领域。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基因补充、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及CRISPR相关蛋白9 (Cas9)系统在nAMD和DR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眼底病 基因补充 CRISPR/Cas9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调控及其他栽培措施在小麦抗倒伏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慧敏 邢志鹏 +3 位作者 张海鹏 魏海燕 张洪程 李光彦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7-862,共16页
倒伏一直是限制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化学调控是一种有效降低倒伏风险的策略。喷施化控防倒剂(Chemical anti-lodging regulators,CARs)能够控制小麦生长,提高茎秆强度,预防倒伏。然而针对小麦高产栽培中化控抗倒伏的研究及应用还未... 倒伏一直是限制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化学调控是一种有效降低倒伏风险的策略。喷施化控防倒剂(Chemical anti-lodging regulators,CARs)能够控制小麦生长,提高茎秆强度,预防倒伏。然而针对小麦高产栽培中化控抗倒伏的研究及应用还未有较全面的综述。因此本文收集整理了我国现有登记的小麦抗倒伏CARs,总结了不同CARs的特点、功效及其对小麦茎秆结构与组成、根系、冠层结构、作物生产力及品质的影响,并以高产抗倒为目标,总结了不同CARs在实现小麦高产抗倒协同提升的适宜施用时期。此外,本文全方面汇总了与CARs配套的小麦抗倒伏栽培管理措施(耕作方式、适宜密度、营养水平与水分管理),小麦抗倒伏评价方法及CARs对关键指标的影响,并展望了CARs在小麦抗倒伏高产栽培中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促进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精准调控措施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抗倒伏 化控防倒剂 生长发育 栽培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水对牙周炎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福双 卫晓萱 +1 位作者 周剑鹏 王骏 《口腔疾病防治》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富氢水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抗氧化及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在脑损伤、肾损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效应。在牙周炎的治疗中,富氢水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目前研究认为,富氢水可抑制牙周致病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口腔结缔组织及... 富氢水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抗氧化及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在脑损伤、肾损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效应。在牙周炎的治疗中,富氢水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目前研究认为,富氢水可抑制牙周致病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口腔结缔组织及骨组织破坏,对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的牙周炎具有潜在治疗作用。富氢水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上调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表达,减轻牙周炎环境下的牙周组织损伤。调节与炎症密切相关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防御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的表达,是富氢水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机制。在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中,富氢水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增殖,并下调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GTFs)和葡聚糖结合蛋白(glucan-binding protein,GBP)以抑制细菌黏附,预防牙周炎发生。此外,富氢水对多种细胞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I型胶原表达也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目前临床研究中尚未发现富氢水使用的不良反应,其生物安全性能够得到一定保证,但有关富氢水在牙周炎中的研究多为体内外临床前研究,且对于富氢水在治疗中的有效浓度和剂量的选择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富氢水在牙周炎中的治疗意义,并探究富氢水的最佳使用方案。本文旨在对目前富氢水在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氢 富氢水 牙周炎 菌斑生物膜 伤口愈合 氧化性应激 炎症 细胞生长因子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角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祁媛媛 闫春晓 +3 位作者 金翠华 袁琳慧 李胜 张立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角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眼内科注射中心治疗的患者共64例... 目的 探讨多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角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眼内科注射中心治疗的患者共64例(64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nAMD患者19例,DME患者20例,RVO患者25例。阿柏西普(40 g·L^(-1))治疗29例,雷珠单抗(10 g·L^(-1))治疗35例。所有入组病例均选取单眼注射,采取3+PRN的随访治疗方法。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行角膜神经检查,使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进行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检查。比较nAMD、DME、RVO患者多次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平均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神经纤维长度、神经纤维密度,比较每次注射不同药物后1个月与基线时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术前,DME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低于nAMD组和RVO组,DME组患者内皮细胞平均面积高于nAMD组和R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种不同疾病患者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抗VEGF药物3次后,DME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低于nAMD组和RVO组,内皮细胞平均面积高于nAMD组和R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E组患者神经纤维长度短于nAMD组和R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从第2次注射阿柏西普后,nAMD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每次注射后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指标注射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从第2次注射雷珠单抗后,RVO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多次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会一定程度降低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内皮细胞密度,注射药物后DME组的神经纤维长度显著低于nAMD组和RVO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神经 阿柏西普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基乙酸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肝脏抗氧化和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海罗 肖调义 +4 位作者 骆艺文 王红权 任为 叶利海 章燕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3,共11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肝脏抗氧化以及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本实验共设计4个实验组,分别投喂含0(对照组)、300、600和900 mg/kg GAA(GAA0、GAA300、GAA600和GAA900)的等能等氮饲料,实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各...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胍基乙酸(GAA)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肝脏抗氧化以及肌肉能量代谢的影响。本实验共设计4个实验组,分别投喂含0(对照组)、300、600和900 mg/kg GAA(GAA0、GAA300、GAA600和GAA900)的等能等氮饲料,实验周期8周。结果显示,各添加GAA组末均重(FBW)和增重率(WGR)较对照组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添加GAA显著影响脏体比(VSI)和腹脂率(IPF),在GAA300组VSI和IPF最低;以IPF和VSI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函数分析获得GAA最适量分别为275和150mg/kg。添加GAA对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影响,对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均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羟脯氨酸(HYP)含量,改善肌肉品质。添加GAA可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其中GAA300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GAA可改善肌肉能量代谢,其中GAA300组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GAA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及饲料利用无显著促进作用,但添加150~300 mg/kg GAA能降低斑点叉尾鮰腹部脂肪含量和脏体比,并能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肌肉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胍基乙酸(GAA) 生长 肝脏抗氧化性能 肌肉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视力差的影响因素
16
作者 杨婷婷 刘家艳 +1 位作者 曾凤 卢亚梅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评估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差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诊断为RVO并接受抗VEGF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眼部及临床病例资料。根据... 目的评估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差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诊断为RVO并接受抗VEGF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眼部及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规范抗VEGF治疗后最终视力进行分组:最终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1为视力差组;最终视力logMAR BCVA≤1为对照组。比较视力差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特征,并分析RVO患者最终视力差的危险因素。结果177名符合纳入条件的RVO患者中,最终视力差者70例,对照组107例。视力差组的年龄、中央型RVO、合并视网膜内层紊乱、合并外界膜破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力差组的基线视力、红细胞比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病变(OR=3.40,95%CI:1.22~12.44,P<0.05)、基线视力(OR=0.01,95%CI:0.00~0.005,P<0.001)、视网膜内层紊乱(OR=7.80,95%CI:2.33~26.15,P<0.05)、外界膜破坏(OR=6.87,95%CI:2.05~23.00,P<0.05)和红细胞比积(OR=1415526,95%CI:21.69~9.24×10^(10),P<0.05)与RVO患者抗VEGF后视力差显著相关。结论合并颈动脉病变、基线视力差、视网膜内层紊乱、外界膜破坏和较低的红细胞比积是RVO患者抗VEGF治疗后视力差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抗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王习哲 刘大川 +3 位作者 张璐 王叶楠 李臻 方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394-399,共6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缺血性RVO-ME并接受初始抗VEGF治疗... 目的分析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缺血性RVO-ME并接受初始抗VEGF治疗的53例患者,其中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23例(CRVO组),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0例(BRVO组)。另选取该院同期30例行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行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检测、眼科常规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所有RVO-ME患者按照“3+按需治疗方案(pro re nata,PRN)”向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缺血性RVO-ME患者抗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CRVO组基线logMAR BCVA高于对照组和BRVO组,CRVO组和BRVO组基线CRT、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且CRVO组基线CRT、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高于BR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O-ME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随访6个月(r=0.377,P=0.005)、9个月(r=0.362,P=0.008)和12个月(r=0.465,P<0.001)时BCVA改善呈正相关,与随访12个月时中断EZ横向长度减少值(r=0.401,P=0.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ogMAR BCVA、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是缺血性RVO-ME患者抗VEGF治疗随访12个月时BCVA改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己糖激酶1抗体作为一种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RVO-ME患者抗VEGF治疗后的视力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己糖激酶1抗体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视力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
18
作者 杨娜 温晓英 张月玲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4年第5期19-29,共11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ME)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确诊为BRVO-ME且...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ME)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确诊为BRVO-ME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67例67只眼,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药组及联合组,其中单药组37例37只眼,联合组30例30只眼。所有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0.05 mL治疗,联合组于雷珠单抗治疗1周后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0.7 mg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变化,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分析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灌注密度(vessel perfusion density,VPD)及血管长度密度(vessel length density,VLD)变化。依据患者复诊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再次治疗,如果随访复查时OCT的黄斑区域出现视网膜内液或视网膜下液,CMT≥300μm或BCVA持续下降,需再次接受雷珠单抗注射者则终止观察。结果初诊时联合组和单药组BCVA、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CVA、CMT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BCVA、CMT低于单药组(P<0.05)。而2组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中心、内环、外环及完整的VLD及VPD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组间比较,VLD、VPD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BRVO-ME可降低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及黄斑区结构和功能,并且疗效可持续。但二者早期疗效相似,协同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地塞米松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老年退变性膝骨关节炎疼痛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玉红 张辉 +1 位作者 王兴博 台会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模型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抗体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疼痛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8周龄雄性SPF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其余20只行右膝关节单碘乙酸(monoiodoacetate,MIA)注射,制... 目的:探讨体外模型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抗体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疼痛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8周龄雄性SPF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其余20只行右膝关节单碘乙酸(monoiodoacetate,MIA)注射,制备骨性关节炎疼痛模型。造模成功后,再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抗NGF腹腔注射),每组10只。所有动物右膝关节进行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神经示踪剂注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使用猫道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步态。治疗后3周,从L3-L5水平切除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进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免疫染色,并计算DRG数量。结果:在使用猫道系统的步态分析中,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占空比、摆动速度和触地面积比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占空比、摆动速度明显改善(P<0.05),触地面积比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FG标记的DRG神经元数量高于治疗组和空白组(P<0.05);对照组CGRP表达上调,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抗NGF抗体抑制了步态损伤和DRG神经元中CGRP的上调。这些发现提示抗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能对治疗膝关节疼痛有价值。NGF可能是治疗KOA疼痛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退变 抗神经生长因子 膝骨关节炎 猫道步态分析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静 潘燕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由配体、受体、结合蛋白组成。其中,配体主要有IGF-1、IGF-2和胰岛素,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涉及受体主要有Ⅰ型IGF受体(IGF-1R)、Ⅱ型IGF受体(IGF-2R)、胰岛素受体(IR)和IGF-1R与IR的杂合受体;此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由配体、受体、结合蛋白组成。其中,配体主要有IGF-1、IGF-2和胰岛素,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涉及受体主要有Ⅰ型IGF受体(IGF-1R)、Ⅱ型IGF受体(IGF-2R)、胰岛素受体(IR)和IGF-1R与IR的杂合受体;此外,IGF系统还包括6种高亲和力IGF结合蛋白(IGFBP-1~6)。IGF系统不仅在调节人体重要生理过程(如细胞生长、分化以及新陈代谢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其各组分表达水平的变化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的研究显示,靶向IGF系统的各个组分或其相关信号通路有助于阻断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对后续肿瘤治疗产生有益作用。本文综述了IGF系统的各组分及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作用,以及目前靶向IGF系统各组分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情况,并分析了靶向IGF系统在肿瘤治疗中遇到的问题,以期为靶向IGF系统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靶向治疗 抗肿瘤药物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配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