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载悬挂结构体分阶段主被动抑振
1
作者 蔡赫 王燕波 +3 位作者 邓松波 李科 陈志鸿 楼云江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196,共9页
针对机载重型悬臂体的瞬态和稳态抑振问题,提出了基于机械手的主被动分阶段抑振方法。由于机械手动态能力有限,在瞬态阶段,振动时间短振幅大,故采用机械手固定抱夹的被动减振方式;在稳态阶段,振动为周期性小振幅,故采用机械手多臂协同... 针对机载重型悬臂体的瞬态和稳态抑振问题,提出了基于机械手的主被动分阶段抑振方法。由于机械手动态能力有限,在瞬态阶段,振动时间短振幅大,故采用机械手固定抱夹的被动减振方式;在稳态阶段,振动为周期性小振幅,故采用机械手多臂协同的主动抑振方式。首先,将机械手被动抱夹状态下的悬臂体等效为弹性支撑悬臂梁模型,通过分段构建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以脉冲激励的形式引入弹性力,获得被动减振模型;其次,在模态空间的基础上得到柔性基础下的振动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减振因子的主动抑振算法;最后,搭建了小机械手实验平台,将弯矩作为评价减振率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将主动抑振算法应用到实验平台中,理论与实验的抑振效果仅相差3.4%,验证了主动抑振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手 被动减振 主动抑振 瞬态和稳态 弹性支撑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悬臂体结构的主被动联合抑振
2
作者 蔡赫 李科 +2 位作者 王燕波 邓松波 陈志鸿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5-1026,共12页
为解决机载悬臂体结构在长悬臂梁挂载状态下的全频域减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级联的主被动联合抑振模型及控制优化方法。通过在远端头体连接处加装机械手进行抑振。机械手采用主动抑振减小低频正弦振动,其上串联的被动减振器降低高... 为解决机载悬臂体结构在长悬臂梁挂载状态下的全频域减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级联的主被动联合抑振模型及控制优化方法。通过在远端头体连接处加装机械手进行抑振。机械手采用主动抑振减小低频正弦振动,其上串联的被动减振器降低高频随机振动。在对头体连接处进行负载振动等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减振因子和总均方根加速度的主被动综合减振率的计算方法,并根据高低频切换频率(10 Hz)和综合减振率(40%)等指标得到机械手主被动减振参数。通过耦合级联的方法解决了机械手在主动抑振过程中悬臂体、机械手及其被动减振器的串联耦合问题,从而构建串联耦合作用下的机械手全伺服系统模型。最后采用伺服优化、抑振前馈和极点配置等综合优化算法提升机械手的动态性能。根据仿真结果,机械手的主动抑振带宽和综合减振率均满足抑振需求,为全频域环境载荷作用下机载挂载的减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等效 主被动联合抑振 机械手系统抑振模型 控制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平台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技术
3
作者 梅远燃 尹彦东 +4 位作者 代辉 杨光海 吴晔 戴凌冉 陈炯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2,123,共9页
针对制导跟踪系统中的机载光电平台在工作时受载机振动和气流扰动引起的宽频随机振动干扰,导致稳定精度下降、图像模糊、跟踪脱靶等问题,提出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控制技术。分别采用三环伺服控制和自抗扰位置控制策略,搭建基于音圈电机... 针对制导跟踪系统中的机载光电平台在工作时受载机振动和气流扰动引起的宽频随机振动干扰,导致稳定精度下降、图像模糊、跟踪脱靶等问题,提出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控制技术。分别采用三环伺服控制和自抗扰位置控制策略,搭建基于音圈电机的单自由度机载光电平台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主被动复合减振系统可有效降低振动信号对光电平台的影响,并且加入主动减振控制后的系统可以拓宽减振频宽,抑制低频振动信号且信号幅值可在被动减振基础上再次被有效衰减2个量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电平台 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 三环伺服控制 自抗扰位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飘浮体系斜拉桥减震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亓兴军 李小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2,共4页
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实例,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飘浮体系斜拉桥的减震效果,并分析了地震行波效应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频谱成分的地震动输入显著影响三种控制方法的减震效果;半... 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实例,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飘浮体系斜拉桥的减震效果,并分析了地震行波效应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频谱成分的地震动输入显著影响三种控制方法的减震效果;半主动控制对于该斜拉桥整体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优于始终提供最大阻尼力的被动控制;行波效应对该斜拉桥无控制和有控制地震反应的影响基本相同,并且行波效应对三种控制方法减震效果的不利影响很小。这为漂浮体系斜拉桥的减震控制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飘浮体系斜拉桥 行波效应 减震效果 半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联合模态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波 王荣秀 +3 位作者 殷学纲 陈伟民 廖昌荣 余淼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18,共6页
提出了带有4个磁流变可控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的7+k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及其闭环控制方程,基于此模型,用2个可控阻尼器对系统的两个最大的模态实施独立模态控制,而另外两个可控阻尼器则对其余的模态实施耦合模态控制,并实时地根据传感... 提出了带有4个磁流变可控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的7+k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及其闭环控制方程,基于此模型,用2个可控阻尼器对系统的两个最大的模态实施独立模态控制,而另外两个可控阻尼器则对其余的模态实施耦合模态控制,并实时地根据传感器所获得的相关信息提取系统的模态坐标,实时跟踪最大模态,切换主控模态,并对其实施独立模态控制。这种独立/耦合模态联合控制方法,可以较好地发挥独立与耦合模态控制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仿真实例证实了独立/耦合模态联合控制具有比单独采用独立模态控制及耦合模态控制时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半主动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 联合模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斜拉桥减震控制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董胜利 亓兴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51,共5页
研究目的:对设置阻尼器的斜拉桥进行地震反应数值模拟,为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在大跨斜拉桥减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实例,通过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飘浮体系斜拉桥... 研究目的:对设置阻尼器的斜拉桥进行地震反应数值模拟,为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在大跨斜拉桥减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实例,通过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飘浮体系斜拉桥的减震效果,并分析地震行波效应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论: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该斜拉桥的大部分地震反应均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但是使得桥梁塔底剪力等部分地震反应增大;不同频谱成分的地震动输入显著影响斜拉桥的地震反应和控制方法的减震效果;行波效应对斜拉桥主梁具有不利影响,但对桥塔抗震有利,并且对3种控制方法减震效果的不利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行波效应 减震效果 半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jke管热声不稳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亚晶 王万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26,共6页
针对推进系统常发生的具有破坏性的热声振荡现象,为了获得热声振荡的共振频率信息并提供一种有效的抑制途径,自行搭建了Rijke管热声振荡实验测试平台,在不同热源位置、不同热源功率及不同空气流速等条件下测量了热声振荡的频率及声压。... 针对推进系统常发生的具有破坏性的热声振荡现象,为了获得热声振荡的共振频率信息并提供一种有效的抑制途径,自行搭建了Rijke管热声振荡实验测试平台,在不同热源位置、不同热源功率及不同空气流速等条件下测量了热声振荡的频率及声压。实验测得的热声振荡频率均在110~117Hz之间,属低频振荡,且热声振荡的频率和声压随热源功率和空气流量的增加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相反,随着热源的后移,共振频率下降,当热源在Rijke管的1/4处时,热声振荡的发声强度达到最大。此外,随着热源功率和空气流速的增加,热声不稳定的区域随之增大。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从而可为推进系统热声振荡的主被动联合控制方法提供丰富、可靠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系统 RIJKE管 热声振荡 主被动联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UPU-3PUU型组合并联机构的主动振动抑制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槐创锋 刘平安 程贤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24,5,共5页
并联机构的组成与串联机构不同,其支链运动副的顺序会发生改变,机构运动输出型式也会完全不同。利用部分支链重合及驱动运动副的锁死和放开,设计用于遥控操作精密手术及微创手术等医疗用途的新型组合并联机构,实现三微动和三平动运动输... 并联机构的组成与串联机构不同,其支链运动副的顺序会发生改变,机构运动输出型式也会完全不同。利用部分支链重合及驱动运动副的锁死和放开,设计用于遥控操作精密手术及微创手术等医疗用途的新型组合并联机构,实现三微动和三平动运动输出以及机构操作过程的误差补偿和主动振动抑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并联机构 3UPU-3PUU 误差补偿 主动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镗杆抑制振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洪强 苏国胜 +2 位作者 夏岩 王宝林 沈学会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5,共13页
深孔加工过程中的振动问题是当前加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镗削振动会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学者们对此设计开发了大量减振镗杆用于抑制镗削振动。根据减振方式的不同,镗杆主要分为被动减振、主动减振和半主动减振。本文对三种减振方... 深孔加工过程中的振动问题是当前加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镗削振动会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学者们对此设计开发了大量减振镗杆用于抑制镗削振动。根据减振方式的不同,镗杆主要分为被动减振、主动减振和半主动减振。本文对三种减振方式的减振机理、镗杆结构、特点、不足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并讨论了振动抑制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抑制镗削振动的研究重点仍然侧重于减振镗杆的结构、材料和控制方法等方面。随着新型材料的发现、结构设计的提高、减振机理的深入研究、控制技术的提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减振镗杆的研究趋向于多元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镗削加工 振动抑制 被动减振 主动减振 半主动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输入下大跨斜拉桥减震控制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春永 亓兴军 宋国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年第6期89-94,共6页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对斜拉桥减震控制效果的影响,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例,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飘浮体系斜拉桥的减震效果,并计算了行波输入下斜拉桥的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该斜拉桥的...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对斜拉桥减震控制效果的影响,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例,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飘浮体系斜拉桥的减震效果,并计算了行波输入下斜拉桥的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该斜拉桥的大部分地震反应均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但是使得桥梁塔底剪力等部分地震反应增大;不同频谱成分的地震动输入显著影响斜拉桥的地震反应和控制方法的减震效果。考虑行波效应后,半主动控制对于该斜拉桥整体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优于始终提供最大阻尼力的被动控制;行波效应对斜拉桥主梁具有不利影响,但对桥塔抗震有利,并且对三种控制方法的减震效果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行波效应 减震效果 半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路-运动耦合模型的超导电动悬浮系统垂向振动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道宇 冯馨月 +2 位作者 马逊 沈胜兵 张志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72-3985,共14页
超导电动悬浮具有大悬浮间隙、节能、环保等优点,是未来高速磁悬浮列车系统的技术路线之一。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超导电动悬浮系统会受线路不平顺、气动扰动等因素影响而产生振动,振动会降低乘坐舒适性甚至导致列车悬浮失稳撞轨。因此,... 超导电动悬浮具有大悬浮间隙、节能、环保等优点,是未来高速磁悬浮列车系统的技术路线之一。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超导电动悬浮系统会受线路不平顺、气动扰动等因素影响而产生振动,振动会降低乘坐舒适性甚至导致列车悬浮失稳撞轨。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抑制超导电动悬浮系统振动的方法。以铰链零磁通线圈超导电动悬浮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发超导电动悬浮系统“场–路–运动”耦合的阻尼性能分析模型,比较被动阻尼与主动阻尼的垂向振动抑制效果,揭示被动阻尼与主动阻尼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加速度比例控制的主动阻尼具有更优的振动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电动悬浮 零磁通线圈 振动抑制 被动阻尼 主动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效应对大跨斜拉桥减震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亓兴军 李小军 王京卫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6,共7页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对斜拉桥减震控制地震反应的影响,推导了多点地震动输入下的大跨桥梁减震控制计算方法,以一座大跨飘浮体系斜拉桥为实例,在桥塔和桥墩处设置阻尼器,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行波输入下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斜拉...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对斜拉桥减震控制地震反应的影响,推导了多点地震动输入下的大跨桥梁减震控制计算方法,以一座大跨飘浮体系斜拉桥为实例,在桥塔和桥墩处设置阻尼器,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行波输入下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对斜拉桥的减震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比较缓和地控制桥梁的地震反应,而被动控制则急剧地控制桥梁的地震反应,因此,要慎用被动控制;行波效应对无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斜拉桥的桥塔均具有很小的不利影响,仅使桥塔内力增大约10%,对主梁均具有显著不利影响,使主梁内力增大近8倍;行波效应对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减震效果的不利影响很小,没有出现明显的控制效果变差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斜拉桥 行波效应 减震效果 半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原文传递
足式机器人主被动联合减振抗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军 钟华 +2 位作者 毛伟伟 周烽 梁青 《电子技术(上海)》 2015年第9期9-12,5,共5页
减振抗冲是足式机器人控制研究的重要难题,使用主被动联合减振抗冲的方法可以对足式机器人的振动冲击进行很好的抑制。文章首次将主被动联合抗冲减振控制方法应用到足式机器人的减振控制中,通过建模分析,设计了被动减振单元的刚度和阻尼... 减振抗冲是足式机器人控制研究的重要难题,使用主被动联合减振抗冲的方法可以对足式机器人的振动冲击进行很好的抑制。文章首次将主被动联合抗冲减振控制方法应用到足式机器人的减振控制中,通过建模分析,设计了被动减振单元的刚度和阻尼比,实现了对冲击振动中的高频信号的衰减,然后根据被动减振结果设计合理的主动控制方案,进一步减小了冲击振动中的低频振动。最后使用Sim Mechanics建模分析,验证主被动减振参数设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式机器人 主被动联合 减振抗冲 SIM MECHANICS
原文传递
液压系统流体脉动抑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永涛 杨波 木合塔尔·克力木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44-359,共16页
液压系统的流体脉动问题是影响液压系统工作性能与可靠性重要因素。根据流体脉动产生机理及抑制方式的不同,将液压系统流体脉动抑制方法分为了被动、主动及主被动联合抑制方法三类。以脉动衰减器、液压管路的改进、泵的优化设计对被动... 液压系统的流体脉动问题是影响液压系统工作性能与可靠性重要因素。根据流体脉动产生机理及抑制方式的不同,将液压系统流体脉动抑制方法分为了被动、主动及主被动联合抑制方法三类。以脉动衰减器、液压管路的改进、泵的优化设计对被动抑制方法分类,并对国内外流体脉动被动抑制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相较于其他被动抑制方法,脉动衰减器抑制方法由于成本较低且效果显著,目前应用最多,其中又以共振型脉动衰减器应用为主。从伺服作动器、液压阀和非浸入式结构三个方面对流体脉动主动抑制方法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基于液压阀的主动抑制方法相较于伺服作动器和非浸入式结构,由于在操作及设计方面相对简单、成熟,控制精度及难度等较低,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其中又以分流式主动抑制居多。通过总结和分析主被动联合脉动抑制方法的研究成果,此方法兼具主动和被动抑制的特点,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甚至消除脉动,但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很少。总结被动、主动以及主被动联合抑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脉动 脉动抑制 主动抑制方法 被动抑制方法 主被动联合抑制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TMD-HMD的海上浮式风力机主被动综合振动控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贺尓铭 熊波 杨佳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79,共7页
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随机风浪载荷使风机平台和塔顶产生较大的振动位移,严重威胁风机结构的安全性。为此提出TMD-HMD主被动综合控制方法对海上浮式风力机进行振动控制,在Spar式浮动风力机平台内放置多个调谐质量阻尼器,构成多重调谐质... 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随机风浪载荷使风机平台和塔顶产生较大的振动位移,严重威胁风机结构的安全性。为此提出TMD-HMD主被动综合控制方法对海上浮式风力机进行振动控制,在Spar式浮动风力机平台内放置多个调谐质量阻尼器,构成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MTMD),在机舱内放置一个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首先基于欧拉-拉格朗日能量方程建立了风机系统11自由度空间动力学简化模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估计平台的刚度和阻尼参数,并通过与美国可再生实验室开发的FAST全耦合模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采用Van-Nguyen Dinh的方法优化了TMD的参数;接着在机舱TMD上施加主动控制力形成混合质量阻尼器(Hybrid mass damper,HMD),与平台TMD共同构成TMD-HMD综合振动控制系统,其中主动控制力通过线性二次型控制(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获得,LQR中的权重系数Q和R采用穷举法优化;最后在风浪联合载荷下分别研究了TMD被动控制和TMD-HMD主被动综合控制对风机动态响应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独TMD被动控制相比,TMD-HMD主被动综合控制对风机平台纵摇角和塔顶纵向位移的抑制效果分别提高了约38%和20%,使其振动能量分别减少了72%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浮式风力机 MTMD HMD LQR 振动控制 动态响应 主被动综合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