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戴薇薇 金国琴 +2 位作者 张学礼 邱宏 赵伟康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 (GR)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海马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HPA)轴的调节作用 ,以及左归丸、右归丸延缓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调控退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自然衰老大鼠为动物模型 ,... 目的 :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 (GR)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海马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HPA)轴的调节作用 ,以及左归丸、右归丸延缓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调控退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自然衰老大鼠为动物模型 ,采用原位杂交法 ,观察药物对大鼠海马各分区 (DG、CA1、CA2、CA3 )GRmRNA表达变化。结果 :老年大鼠海马各分区GRmRNA表达均明显减弱 ,而左归丸、右归丸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老年大鼠海马DG、CA1和CA3分区低下的GRmRNA的表达。结论 :左归丸、右归丸通过提高GRmRNA表达 ,进而改善海马对HPA轴的抑制性调控作用 ,以延缓机体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海马 左归丸 右归丸 糖皮质激素受体 中药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右归丸对衰老大鼠海马学习记忆相关基因BDNF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戴薇薇 金国琴 +2 位作者 张学礼 王亚娟 徐品初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衰老大鼠海马学习记忆相关基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部分分子机理,以及左归丸、右归丸的改善作用。方法:以自然衰老S... 目的: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衰老大鼠海马学习记忆相关基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部分分子机理,以及左归丸、右归丸的改善作用。方法:以自然衰老SD大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分设4组: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老年左归丸组、老年右归丸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大脑切片海马各分区(DG、CA1、CA2、CA3)BDNF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衰老大鼠海马各分区的BDNF mRNA表达均明显减弱,而左归丸、右归丸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老年大鼠海马DG、CA1、和CA3分区低下的BDNF mRNA的表达。结论: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退化,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基因BDNF表达异常有关。而滋补肾阴方药左归丸、温补肾阳方药右归丸能通过提高BDNF基因的表达,进而改善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左归丸 右归丸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海马、杏仁核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戴薇薇 金国琴 +2 位作者 张学礼 姚领爱 徐品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海马、杏仁核氨基酸类神经递质Asp、G lu、G ly、GABA和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老年机体神经元的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左归丸、右归丸延缓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调控退化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海马、杏仁核氨基酸类神经递质Asp、G lu、G ly、GABA和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老年机体神经元的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左归丸、右归丸延缓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调控退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自然衰老大鼠为动物模型,分设4组: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老年左归丸组、老年右归丸组。采用HPLC-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杏仁核Asp、G lu、G ly、GABA含量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5-HT、NE含量变化。结果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大鼠海马、杏仁核Asp、G lu、G ly、GABA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而与老年对照组相比,两用药组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同时,老年对照组大鼠海马NE含量减少,左归丸组能提高老年大鼠海马NE含量。而各组大鼠5-HT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左归丸、右归丸通过不同程度地纠正老年大鼠海马和杏仁核脑区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紊乱状态,使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趋向平衡,从而有助于改善大脑边缘系统,延缓机体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杏仁核 左归丸 右归丸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海马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睿 金明顺 +5 位作者 徐天娇 何宁 朱玉 王伟 刘树民 刘吉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和神经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雌激素组、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和神经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雌激素组、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小鼠模型,评价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左归丸低、中、高剂量治疗后,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表现为提高自发活动及探索活动能力、减少行为绝望程度、增加体质量;可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海马组织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P <0. 05)。结论:左归丸通过减轻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减少神经元凋亡而发挥抗围绝经期抑郁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围绝经期抑郁 神经元 凋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左旋谷氨酸单钠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及体重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彦芳 蔡定芳 +1 位作者 陈晓红 沈自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肾阴虚与下丘脑弓状核毁坏后中枢单胺类递质代谢的关系。方法;用谷氨酸单钠(MSG,出生后2、4、6、8、10天,4mg/g皮下注射)造成大鼠弓状核毁坏后继发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模型,... 目的:探讨中医肾阴虚与下丘脑弓状核毁坏后中枢单胺类递质代谢的关系。方法;用谷氨酸单钠(MSG,出生后2、4、6、8、10天,4mg/g皮下注射)造成大鼠弓状核毁坏后继发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模型,观察其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和体重增长的变化。结果:新生期大鼠给予MSG,成年后下丘脑单胺类递质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还表现体重减轻、肥胖、鼻-肛长度缩短等生长受抑现象。滋补肾阴名方左归丸能不同程度改善上述异常指标。结论:MSG大鼠中枢单胺类递质的代谢异常与中医肾阴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阴虚 左旋谷氨酸单钠 单胺类递质 左归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惊恐伤肾MCAO大鼠BDNF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宏 贾彦 +6 位作者 仲丽丽 孙世晓 张雨薇 郝迪 刘爽 叶阳 黄树明 《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4期10-14,共5页
目的:观察左归丸对惊恐伤肾脑缺血大鼠缺血后BDNF、Trk B表达的影响及补肾名方左归丸的治疗作用,探讨左归丸的作用机制及"肾通于脑"中医理论的生物学实质。方法:Wistar大鼠56只,雌性,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猫吓鼠&... 目的:观察左归丸对惊恐伤肾脑缺血大鼠缺血后BDNF、Trk B表达的影响及补肾名方左归丸的治疗作用,探讨左归丸的作用机制及"肾通于脑"中医理论的生物学实质。方法:Wistar大鼠56只,雌性,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猫吓鼠"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4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并于MCAO术后2h实施再灌注。"猫吓鼠"模型组、治疗组于MCAO手术前10天开始用"猫吓鼠"法恐吓大鼠,制备"恐伤肾"肾虚模型,左归丸组于MCAO手术前3天开始给予左归丸汤剂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10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Trk B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DNF表达及p-Trk B/Trk B比值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猫吓鼠"组BDNF表达及p-Trk B/Trk B比值下调。与"猫吓鼠"组比较,治疗组BDNF表达及pTrk B/Trk B比值增加。结论:脑缺血后BDNF及其受体表达增加可能是机体损伤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惊恐伤肾可削弱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左归丸可以改善惊恐伤肾大鼠抗脑缺血损伤能力的低下,并且这种作用可能通过上调BDNF表达及活化Trk B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脑相关 脑缺血 恐伤肾 左归丸 BDNF TRK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上调雷公藤多苷诱导卵巢功能低下大鼠卵巢PLGF及Flt-1水平 被引量:9
7
作者 吴笛 段恒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观察左归丸对雷公藤多苷致卵巢功能低下(diminished ovarianresev,DOR)大鼠卵巢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及其受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l,FLT-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左归丸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观察左归丸对雷公藤多苷致卵巢功能低下(diminished ovarianresev,DOR)大鼠卵巢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及其受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l,FLT-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左归丸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雷公藤多苷灌胃造成大鼠卵巢功能低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蒸馏水20g/kg、左归丸11g/kg、左归丸33g/kg、结合雌激素65μg/kg灌胃治疗后,观察各组动情周期变化,计算卵巢、子宫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PLGF及其受体Flt-1水平。结果造模后大鼠动情周期延长,治疗后大鼠动情周期逐渐恢复至正常。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的卵巢、子宫指数增高;各治疗组PLGF、Flt-1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左归丸可以通过上调雷公藤多苷模型大鼠卵巢组织PLGF,FLT-1水平,促进卵巢血管的生成,从而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雷公藤多苷 卵巢功能低下 胎盘生长因子 胎盘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年的应时治疗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鸿泓 潘贵春 曹玉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60-162,共3页
目的:观察左归丸应时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应时治疗组25例采用立冬至大寒服用左归丸3个月,非应时治疗组21例于非冬季时段服用左归丸3个月,... 目的:观察左归丸应时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3组,应时治疗组25例采用立冬至大寒服用左归丸3个月,非应时治疗组21例于非冬季时段服用左归丸3个月,对照组22例(C组)在确诊后即采用福善美(阿仑磷酸钠)连续治疗3个月;第2年各组维持原方案治疗3个月。计算每年疗程结束后的证候积分,并测定腰椎L2~L4、髋部的骨密度,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当年治疗3个月后证候积分下降差异显著,应时治疗组优于非应时治疗组(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骨密度改善方面仍以对照组为优(P〈0.05);第2年维持原方案治疗3个月后,应时治疗组证候积分下降最显著(P〈0.05);平均骨密度增长情况与非应时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冬三月服用左归丸应时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维持2年以上,不仅服用方便,综合疗效也优于非应时治疗组与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原发骨质疏松症 应时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抑郁症模型大鼠HPA轴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马书娟 姚建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19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变化及左归丸对其的作用,探索左归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根据Open-field法筛选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左归丸组,每组20只动物。应用慢性...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变化及左归丸对其的作用,探索左归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根据Open-field法筛选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左归丸组,每组20只动物。应用慢性应激法制作抑郁症大鼠模型。左归丸组大鼠按生药量7.5g·kg-1·d-1灌胃,相当成人(60kg)临床用量的15倍。从应激刺激开始灌胃至应激结束止,共用药21d;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ACTH和血浆CORT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CTH和血浆CORT的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大鼠血清ACTH和血浆CORT的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HPA轴功能亢进,左归丸通过改善HPA轴功能降低大鼠血清ACTH和血浆CORT的浓度,是其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抑郁症 大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滋阴补肾法干预去势大鼠破骨通路的机制
10
作者 黄小彬 葛继荣 +4 位作者 李生强 谢丽华 黄景文 何艳艳 薛立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4-1219,共6页
背景:六味地黄丸以“三补三泻”为配伍特点,补泻兼施以滋阴补肾;左归丸以“阳中求阴”为配伍特点,以阳促阴补肾。二者同属于滋阴补肾法,其在证候和细胞分子水平等都发挥较好的疗效。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和左归丸在骨代谢中的作用,探讨... 背景:六味地黄丸以“三补三泻”为配伍特点,补泻兼施以滋阴补肾;左归丸以“阳中求阴”为配伍特点,以阳促阴补肾。二者同属于滋阴补肾法,其在证候和细胞分子水平等都发挥较好的疗效。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和左归丸在骨代谢中的作用,探讨其在破骨通路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随机大鼠分为模型组、六味地黄丸组、左归丸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术后30 d开始六味地黄丸组大鼠灌胃六味地黄丸1.125 g/(kg·d);左归丸组大鼠灌胃左归丸2.25 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12周后,取大鼠胫骨检测骨密度,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雌激素E2、骨碱性磷酸酶、cAMP/cGMP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股骨中OPG/RANKL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骨密度及雌激素E2、骨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P<0.05),cAMP/cGMP水平升高(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丸组和左归丸组骨密度显著提高(P<0.05);骨碱性磷酸酶均显著提高(P<0.05);左归丸组cAMP/cGMP水平明显降低(P<0.05)和上调OPG蛋白表达(P<0.05),六味地黄丸组上调OPG蛋白表达和下调RANKL蛋白表达均有作用(P<0.05);两组均不能显著提高雌激素E2水平(P>0.05)。③结果显示,“阳中求阴”的左归丸能够有效提高OPG表达,不能下调RANKL蛋白,而“三补三泻”的六味地黄丸能双向调节OPG和RANKL蛋白的表达,提示了六味地黄丸对抑制破骨功能方面可能比左归丸显著,此结论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阴虚证 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 骨保护 OPG RANKL 蛋白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洛新联合左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伴性功能障碍临床疗效分析
11
作者 吴剑华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11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坦洛新联合左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 年2 月到2014 年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 例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坦洛新,观察组患者在口服... 目的研究坦洛新联合左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 年2 月到2014 年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 例前列腺炎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坦洛新,观察组患者在口服坦洛新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归丸,比较两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7 名(12.50%)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8 名(14.29%)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经过调整坦洛新用量后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评分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CPSI 和IIEF-5 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2.50%(35/56),观察组92.86%(52/56),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洛坦新联合左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性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明显,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洛新 左归丸 慢性前列腺炎 性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multicomponent synergy mechanism of Zuogui Wan(左归丸) o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by a systems pharmacology strategy
12
作者 FENG Yanchen LIU Yali +7 位作者 DANG Xue LIN Zixuan ZHANG Yunke CHE Zhiying LI Xiang PAN Xiaolong LIU Feixiang ZHENG P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489-495,共7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ulti-component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Zuogui Wan(左归丸, ZGW) in treating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 METHODS: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target genes of ZGW were screened via the Trad...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ulti-component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Zuogui Wan(左归丸, ZGW) in treating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 METHODS: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target genes of ZGW were screened via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 In addition, the target gene sets of PMOP were derived from the Gene Cards and 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databases. The search tool for recurring instances of neighbouring genes(STRING) 11.0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among intersecting genes. Cytoscape 3.6.1 software and the Matthew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MCC) algorithm were used to screen the core genes. Fifty Sprague-Dawley fe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ham-operated(Sham) group and the four ovariectomized(OVX) subgroups. Rats subjected to Sham or OVX were administered with the vehicle(OVX, 1 m L water/100 g weight), 17β-estradiol(E2, 50 μg·kg-1·d-1), and lyophilized powder of ZGW at a low dose of 2.3(ZGW-L) and high dose of 4.6(ZGW-H) g·kg-1·d-1 for three months. The bone density and bone strength were assessed using dual-energy X-ray and three-point bending test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ZGW in PMOP. RESULTS: A total of 117 active compounds of ZGW were screened from the TCMSP. Furthermore, 108 intersecting genes of drugs and diseas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STRING software and the MCC algorithm, ten core genes, including C-X-C chemokine living 8(CXCL8), 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CCR2), alpha-2a active receptor(ADRA2A), melatonin receptor type 1B(MTNR1B), and amyloid-beta A4 protein(APP), were identified. The anti-osteoporosis regulation network of ZGW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Cytoscape software. The anim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ZGW group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serum levels of 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 and increased serum levels of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P < 0.05, P < 0.01). The OVX group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strength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P < 0.01). Moreover, treatment with ZGW resulted in increased trabecular thickness, improved arrangement of trabecular structure, and reduced empty bone lacunae. Furthermore, treatment with ZGW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CXCL8, ADRA2A, and CCR2(P < 0.05, P < 0.01),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Runx2(P < 0.01). Furthermore, the ZGW and E2 group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MD(P < 0.05, P < 0.01), improved bone strength(P < 0.05, P < 0.01), reduced expression of CXCL8, ADRA2A, and CCR2, and increased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 levels in bone tissue(P < 0.05, P < 0.01) compared with the OVX group.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TNR1B and APP expression among the groups. CONCLUSION: ZGW shows synergistic mechanisms in PMOP through multiple components, targets, and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porosis POSTMENOPAUSAL network pharmacology zuogui wan
原文传递
左归丸干预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形态发生蛋白2信号通路的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微 朱汉民 +4 位作者 王鑫 高雪 崔婧 刘雨昕 黄树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73-1179,共7页
背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中老年女性中属于高发疾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发现并探索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中医可通过“肾主骨”理论选用补肾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左归丸对骨形态发生蛋... 背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中老年女性中属于高发疾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发现并探索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中医可通过“肾主骨”理论选用补肾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左归丸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x-2/Osterix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卵巢摘除的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84只小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雌二醇组、左归丸高、中、低(0.936,0.468,0.234 g/L)剂量组、阻断剂组,每组12只。左归丸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相应质量浓度的左归丸水煎液;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雌二醇组给予雌二醇水溶液;阻断剂组给予ICI182780+左归丸高剂量水煎液,持续灌胃8周。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左归丸干预后卵巢摘除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胫骨和股骨中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x-2和Osterix的表达;通过ICI182780阻断雌激素受体后,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通路中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左归丸高、中剂量均可以明显提高模型组小鼠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水平(P<0.01,P<0.05);左归丸高、中、低剂量组Runx-2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左归丸高、中剂量均可以明显提高模型组小鼠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水平(P<0.05);左归丸高、中、低剂量组Runx-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0.05,P<0.05);左归丸高、中剂量组Osterix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0.05);③ICI182780干预后,与左归丸高剂量组相比,阻断剂组小鼠胫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阻断剂组小鼠股骨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x-2和Osterix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④提示左归丸可以通过雌激素受体激活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x-2/Osterix信号通路进而参与骨代谢过程,实现骨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骨质疏松症 卵巢摘除 骨形态发生蛋白2 Runx-2 OSTE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养阴固精方对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TGF-β1、S1P、NLRP3炎症小体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秦刚新 苏衍进 +3 位作者 刘金响 赵莉 王惠铃 杨锦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探讨益肾养阴固精方(左归丸化裁)在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62例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 【目的】探讨益肾养阴固精方(左归丸化裁)在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62例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降压、护肾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肾养阴固精方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24hUTP)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3%(76/81),对照组为83.95%(68/81),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163,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的升高幅度及对中医证候总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HbA1c、FINS、FBG、SCr、BUN及24hUT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HbA1c、FINS、FBG、SCr、BUN及24hUTP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GF-β1、IL-6、NLRP3炎症小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S1P、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TGF-β1、IL-6、NLRP3炎症小体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S1P、SOD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而言,联合益肾养阴固精方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养阴固精方 左归丸 2型糖尿病肾病 气阴两虚证 1-磷酸鞘氨醇 转化生长因子β1 NLRP3炎症小体 胰岛Β细胞功能 肾功能
原文传递
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过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博文 韩静 魏艳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5期10-16,共7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旨在探讨左归丸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过程中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得左归丸组方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其预测靶蛋白;借助疾病数据库收集...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旨在探讨左归丸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过程中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得左归丸组方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其预测靶蛋白;借助疾病数据库收集骨质疏松症的疾病相关作用靶点,将映射取得的关键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完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和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完成关键靶点的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等软件完成药物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左归丸组方化学有效成分68个、药物预测靶点367个及药物与骨质疏松症共同靶点106个;获得了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 JU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 PTGS2)、IL-1B、FOS原癌基因(Fos Proto-Oncogene,FO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G)、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MAPK14)等关键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其通过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信号传导,调控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参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有效成分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揭示了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自然衰老小鼠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新永 孙岩 +1 位作者 赵鸿森 周飞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4-929,共6页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自然衰老小鼠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只2月龄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将30只11月龄小鼠随机分为衰老空白组、左归丸低剂量组(1.2 g·kg-1,相当于临床用量)和左归丸高剂量组(12.0 g·kg-1),每组10...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自然衰老小鼠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只2月龄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将30只11月龄小鼠随机分为衰老空白组、左归丸低剂量组(1.2 g·kg-1,相当于临床用量)和左归丸高剂量组(12.0 g·kg-1),每组10只。小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60 d。末次给药后,小鼠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5 IU),48 h后再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8~10 IU)诱导。16 h后解剖并分离卵母细胞。采用生物发光法测定卵母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电镜观察线粒体的数目、形态和结构;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卵母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CG-1α)、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和PTEN诱导蛋白激酶1(PINK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对照组比较,衰老空白组小鼠的卵母细胞ATP含量明显降低(P<0.01),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P<0.01),空泡增多,膜电位降低(P<0.01),PCG-1α、OPA1及PIN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与衰老空白组比较,左归丸高、低剂量组小鼠的卵母细胞ATP含量明显提高(P<0.01),线粒体结构得到改善且数目明显提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P<0.01),PCG-1α、OPA1及PINK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降低可能是小鼠卵母细胞衰老的机制之一,而左归丸能够改善自然衰老的线粒体功能,可能与其通过促进线粒体自我更新的动力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衰老 小鼠 卵母细胞 线粒体 自我更新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研究左归丸对化疗损伤性颗粒细胞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欣怡 曾文卓 +1 位作者 徐数理 孙晓峰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3期23-29,共7页
目的:通过RNA-seq技术检测左归丸含药血清治疗磷酰胺氮芥(PM)损伤颗粒细胞(GCs)的基因表达变化,探究左归丸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PM损伤后的GCs给予左归丸含药血清干预,采用RNA-seq技术对正常组、模型组、10%左归丸含药血清组进行测... 目的:通过RNA-seq技术检测左归丸含药血清治疗磷酰胺氮芥(PM)损伤颗粒细胞(GCs)的基因表达变化,探究左归丸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PM损伤后的GCs给予左归丸含药血清干预,采用RNA-seq技术对正常组、模型组、10%左归丸含药血清组进行测序。对获取的基因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符合标准的差异基因后通过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最后对测序结果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Cs总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10%左归丸含药血清组GCs总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共筛选得到1 261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显示,差异基因在生物过程注释中与染色体分离等相关,细胞组分注释中与浓缩染色体等相关,分子功能注释中与催化活性等相关;KEGG富集显示,差异基因涉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细胞周期、IL-17通路等。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含药血清组共筛选得到734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显示,差异基因在生物过程注释中与染色体分离等相关,细胞组分注释中与染色体区域等相关,分子功能注释中与DNA催化活性等相关;KEGG富集显示,差异基因涉及细胞周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卵母细胞减数分裂、p53信号通路等。结论:左归丸含药血清对PM损伤后的GCs具有一定挽救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卵母细胞减数分裂、p53信号通路等生物学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颗粒细胞 磷酰胺氮芥 转录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联合雌孕激素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经验总结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洁颖 赵粉琴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5期102-105,共4页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由于当今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健康。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因病机多以脾肾两虚为主,兼有肝郁。左归丸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功,随证加...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由于当今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健康。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病因病机多以脾肾两虚为主,兼有肝郁。左归丸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功,随证加减健脾疏肝药物,联合雌孕激素治疗以肾阴虚型为主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左归丸 雌孕激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治疗顽固型失眠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琼 钟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左归丸治疗顽固型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2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唑吡坦,10mg/次,1次/d。治疗组46例(熟地、山药各20g,枸杞子30g,山茱萸15g,菟丝子30g,鹿角霜5g,龟板20g,牛膝... [目的]观察左归丸治疗顽固型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2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唑吡坦,10mg/次,1次/d。治疗组46例(熟地、山药各20g,枸杞子30g,山茱萸15g,菟丝子30g,鹿角霜5g,龟板20g,牛膝10g;汗多、气虚加浮小麦、黄芪;阴虚内热、夜热骨蒸加胡黄连、银柴胡、地骨皮;真阴不足、虚火上炎加麦冬、女贞子;干咳少痰加知母、百合;大便燥结加肉丛蓉、麻子仁),磨粉,纯净水调和成丸,9g/次,2次/d。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睡眠时间、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8.2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归丸治疗顽固型失眠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型失眠 左归丸 唑吡坦 睡眠时间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及神经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睿 吴睦霖 +2 位作者 王伟 邢宇双 常金龙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制备小鼠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雌激素组(3mg/kg+0.15mg/kg...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制备小鼠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雌激素组(3mg/kg+0.15mg/kg)、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11.5mg/kg、23.0mg/kg、46.0mg/kg),每组10只。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连续治疗21天后取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 2)及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含量,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观察海马组织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主要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小鼠表现抑郁样行为,主要为自主活动及探索活动减少,行为绝望时间增加,血清E 2含量减少,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及DA含量减少,海马组织CREB-1、p-CREB-1、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蛋白表达减少;给予左归丸低、中、高剂量治疗后,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表现为提高自主活动及探索活动能力,减少行为绝望程度,增加血清E 2含量,增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及DA含量,增加海马组织CREB-1、p-CREB-1、BDNF、TrkB蛋白表达;各剂量组组间比较,以中剂量较为明显(P<0.05)。结论左归丸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其神经保护机制与增加血清E 2含量、增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上调CREB-BDNF信号通路主要蛋白CREB-1、p-CREB-1、BDNF、Trk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围绝经期抑郁症 雌激素 单胺递质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