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mple Plot Change in the Seventh Review of Continuous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in Zigui County
1
作者 Zhongmei DENG Jiaxuan XIANG +3 位作者 Jun SONG Xueyong QIN Dongwei WANG Lei ZHO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2期61-63,共3页
The following qualitative conclusion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Zigui can be drawn by the research on 73 plots and 5 vegetation plots:forest area is increasing; forest growing stock is increasing; the adjustment of fores... The following qualitative conclusion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Zigui can be drawn by the research on 73 plots and 5 vegetation plots:forest area is increasing; forest growing stock is increasing; the adjustment of forest category structure is constantly improved; forest quality has been improving; stand structure is optimized continuously; biodiversity has initially appe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The seventh review in zigui SAMPLE PLOT CHA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venance of the Lower Jurassic pyroclastic sediments in the Zigui Basin:Implication for crustal thickening in the eastern Qinling orogenic belt
2
作者 Rong CHAI Jianghai YANG +1 位作者 Yuansheng DU Chengshan W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6-207,共12页
The Late Triassic witnessed significant collisional orogenic events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accompanied by magma underplating and tectonic deformation.These processes potentially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crustal t... The Late Triassic witnessed significant collisional orogenic events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accompanied by magma underplating and tectonic deformation.These processes potentially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crustal thickening and uplift of the Qinling orogen.However,due to the absence of igneous rock records from this period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Qinling orogen,the changes in crustal thickness during this orogenic process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A series of foreland basins emerged during the Early Mesozoic to the south of the East Qinling orogenic belt.These basins have preserved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derived from the uplift and erosion of the orogenic belt.These sedimentary records serve as crucial records to reconstruct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Qinling orogen.To further clarify the collisional orogenic process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this study conducted in situ volcanic lithic fragment geochemistry,detrital zircon U-Pb chronology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analysis on the sandstones of the Lower Jurassic Tongzhuyuan Formation in the Zigui Basi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andstones,which exhibit a significant abundance of volcanic lithic fragments,has a characteristic detrital zircon age group of 250–200 Ma,indicating a major provenance from the Triassic volcanic rocks.Combined with regional correlation and paleocurrent analysis,the detrital zircon U-Pb age data show that the source area of volcanic rocks should be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to the north of the basin.This interpretation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the Triassic granitic rocks expos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orogenic belt,representing the magmatism during the Triassic collisional orogenesis in the Qinling orogen.Based on the co-vary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esent-day crust thickness wit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granite rocks and zircons,the La/Yb ratio of volcanic lithic fragments in the Tongzhuyuan Formation and the Eu/Eu*ratio of detrital zircons with Triassic ages indicate that the Qinling orogen experienced crustal thickening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reaching its maximum thickness of 60–70 km at ca.220–210 Ma.This crustal thickening in the eastern Qinling orogen is tempor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in the western orogen as recorded by the Triassic granitic rocks and may be related to large-scale crustal shortening and magmatism during the collisional oroge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ling orogenic belt zigui Basin Late Triassic Detrital zircons Crustal thickening
原文传递
创新视野下野外地质实习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3
作者 赵素涛 陈丽霞 +2 位作者 李智勇 袁晏明 马彦周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地质实践是培养地学相关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地球科学相关学科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针对提升地球科学相关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及用所学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选择师生互动最为频繁的秭归野外地质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 地质实践是培养地学相关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地球科学相关学科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针对提升地球科学相关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及用所学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选择师生互动最为频繁的秭归野外地质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从组建思政教师团队、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七版块)、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四空间、六环节)及思政教学效果反馈四方面开展了教学思政工作,探索出一套适合本专业野外地质实践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四空间、六环节、七版块),构建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更多类似的地质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提供了新思路与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创新 实践教学 地球科学 秭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fossil communities in the Middl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in Zigui County, Hubei Province,South 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Ke-Yu Zhu Tan Wang +1 位作者 Zhi-Xing Yi Yong-Biao Wang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48-57,共10页
A geological event that happened at the end of the Middle Permian resulted in different levels of erosion in a shallow-water platform of South China, which led to diverse geological records in different sections. The ... A geological event that happened at the end of the Middle Permian resulted in different levels of erosion in a shallow-water platform of South China, which led to diverse geological records in different sections. The Lianziya section in western Hubei Province of South China has a well-exposed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the late Middle Permian rocks with abundant fossils and sedimentary facies types, providing new evidenc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marine biota and environment in the late Middle Permian. Our study shows that four fossil communities can be recognized with the change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late Middle Permian: Foraminiferal-algal community, phylloid algal community, bryozoan community and Ungdarella community. The foraminiferal-algal community is dominated by fusulinids and calcareous algae, but was soon replaced by the phylloid algal community. With an increase of terrestrial input, the phylloid algal community was again replaced by the bryozoan community. Near the end of the Middle Permian, with a decrease of terrestrial input, the bryozoan fossil community disappeared while the Ungdarella community became dominant. A 10 cm-thick weathered crust occurred at the top of the Middle Permian limestone, marking a large amplitude fall in sea-level and the beginning of a terrestrial erosion stage.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fossil community changes in the Lianziya se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Middle Permian crisis was a gradual process while the sea-level fall mainly occurred in the latest Middle Perm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sil community Sedimentary facies Middle Permian GUADALUPIAN Capitanian-Wuchiapingian zigui County Hubei Province
原文传递
滋癸还青汤治疗脾肾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临床观察
5
作者 姜雅婷 刘丽敏 《山西中医》 2025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滋癸还青汤治疗脾肾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予雌二醇片或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组予滋癸还青汤治疗。在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 目的:观察滋癸还青汤治疗脾肾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予雌二醇片或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组予滋癸还青汤治疗。在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促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促黄体生成素(LH)以及卵巢窦卵泡数(AF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SH数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MH数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MH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FC数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AFC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癸还青汤可有效改善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提高行经质量,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脾肾两虚 滋癸还青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紫归方最佳提取工艺
6
作者 陈晓文 廖明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目的建立紫归方中紫草及当归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选其提取工艺。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联合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紫归方中阿魏酸和左旋紫草素的含量。以液料比、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分别以左旋紫草素和阿魏酸含量为评价指... 目的建立紫归方中紫草及当归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选其提取工艺。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联合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紫归方中阿魏酸和左旋紫草素的含量。以液料比、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分别以左旋紫草素和阿魏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选紫草和当归的提取工艺并验证。结果左旋紫草素在5.15~206 ng(R^(2)=0.9997)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10.5%,RSD为1.1%。阿魏酸在5.13~205.2 ng(R^(2)=0.9999)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10.5%,RSD为1.1%。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35,7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40分钟,出膏率约为36.5%。结论优选的工艺和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紫归方中紫草及当归的质量控制和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交实验 紫归方 左旋紫草素 阿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秭归鱼泉洞泉域系统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分布、来源与迁移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秀雯 魏志莹 +8 位作者 易佳佩 李雯星 景一鸣 秦超杰 熊俊武 刘伟 周宏 祁士华 陈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22,共12页
岩溶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地表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很容易进入地下环境,对地下水的安全构成威胁。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湖北秭归鱼泉洞泉域系统中的典型OCPs——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进行了检测,探究了其... 岩溶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地表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很容易进入地下环境,对地下水的安全构成威胁。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湖北秭归鱼泉洞泉域系统中的典型OCPs——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进行了检测,探究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潜在污染来源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水体中HCHs质量浓度范围为0.09~5.17 ng/L,土壤和泉沉积物中HCHs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36~3.67,0.11~2.53 ng/g;水体中DDTs质量浓度范围为0.13~7.16 ng/L,土壤和泉沉积物中DDTs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22~19.13,0.73~11.53 ng/g,呈现出以DDTs为主的污染特征。水体中HCHs和DDTs质量浓度在冬季最高;土壤中HCHs和DDTs质量分数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达到最高;泉沉积物中HCHs和DDTs质量分数分别在夏季和春季达到峰值。特征比值结果显示,水体、土壤和泉沉积物中HCHs主要源于林丹的使用;水体中DDTs主要源于历史残留,而土壤和泉沉积物中DDTs主要来源于近期使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CHs和DDTs可从补给区地表水和补给区土壤分别向排泄区泉水和泉沉积物中迁移。HCHs和DDTs在介质中的快速迁移证实了岩溶区地下水的脆弱性。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岩溶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六六六(HCHs) 滴滴涕(DDTs) 来源 迁移 有机氯农药(OCPs) 鱼泉洞泉域 湖北秭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法的湖北省秭归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振 卢书强 梅军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本文以湖北省秭归县为研究区,选取高程、水系距离、道路距离、岩土体类型、坡向、坡度、土地覆盖类型、年降雨量等8个评价因子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工作,依据ArcGIS软件数据分析工具完成各评价因子相关性分析。对评价因子相关性值|r|>... 本文以湖北省秭归县为研究区,选取高程、水系距离、道路距离、岩土体类型、坡向、坡度、土地覆盖类型、年降雨量等8个评价因子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工作,依据ArcGIS软件数据分析工具完成各评价因子相关性分析。对评价因子相关性值|r|>0.1的高程、坡向因子剔除,计算各因子信息量值。利用信息量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区域:(1)极高易发区,面积140.086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6.18%,主要分布在长江及支流沿岸;(2)高易发区,面积1002.44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44.23%,主要呈带状分布在极高易发区两侧,部分位于两河口镇、磨坪乡周边区域;(3)中易发区,面积833.871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36.79%,呈带状分布在极高易发区两侧,零散分布;(4)低易发区,面积290.256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12.80%,多分布在高山人稀区域。本文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滑坡灾害分布规律,可为秭归县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级 信息量模型 评价因子 秭归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
9
作者 陈明叶 刘玉峰 +3 位作者 刘晓光 徐兆翮 曾立雄 肖文发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为探究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机制,确定优先恢复区域与适宜恢复措施,以秭归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分别从景观和立地尺度开展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在景观尺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森林景观恢复的... 为探究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机制,确定优先恢复区域与适宜恢复措施,以秭归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分别从景观和立地尺度开展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在景观尺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森林景观恢复的优先恢复地块,制定重点恢复策略;在立地尺度,构建以提升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生物量、生产力为核心的恢复措施,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达到最优配置。结果表明,秭归县适宜森林景观恢复地块总面积18674.06 hm^(2)。在3643.74 hm^(2)适宜新造林地块中,41.74%适宜恢复为针叶林,29.93%适宜恢复为针阔混交林,24.53%适宜恢复为阔叶林,3.80%适宜恢复为灌木林。15030.32 hm^(2)地块适宜提升森林质量,根据其林地类型,提出补植补造、促进林下植被生长、被动恢复、森林经营管理、单一树种改造、栽植混交林、封山育林等具体干预措施及其组合。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定量评估,结合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等基础数据,可有效确定优先恢复地块和恢复策略,为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提供定量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恢复 物元模型 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 秭归县 森林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品牌建设研究——以湖北秭归脐橙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赟腾 吴英 《北方经贸》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加强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品牌建设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区域特色农产品秭归脐橙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其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秭归脐橙跨境电商的品牌建设,... 加强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品牌建设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区域特色农产品秭归脐橙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其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秭归脐橙跨境电商的品牌建设,并通过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助力我国乡村振兴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秭归脐橙 跨境电商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秭归核桃优株选择分析
11
作者 吴文丰 王怡 +4 位作者 周明玥 王安 别兆荣 刘乐平 陈春芳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为选取秭归本地最佳核桃优株,以秭归野外调查36个株系核桃初选优株为基础,采用单项外形理化性质比较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果实品质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G08的单果重最大,达到21.62 g;ZG35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到90.22 mg·g^(... 为选取秭归本地最佳核桃优株,以秭归野外调查36个株系核桃初选优株为基础,采用单项外形理化性质比较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果实品质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G08的单果重最大,达到21.62 g;ZG35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到90.22 mg·g^(-1);ZG10和ZG03出仁率高达58.47%和57.81%;ZG09和ZG12粗脂肪含量高达82.83%和80.17%;经由36个初选优株主成分分析评价得分排名前十的优株为:ZG33、ZG09、ZG04、ZG05、ZG36、ZG31、ZG08、ZG10、ZG35、ZG18。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核桃油加工为主的优株为ZG09,核桃种仁加工为主的优株为ZG10,食用干果优株为ZG08,综合用途优株为ZG33。研究结论为综合评判核桃坚果品质的优劣,为核桃定向育种和分类经营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品种选育 主成分分析 秭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果酱制作工艺优化
12
作者 黄丽萍 饶刚刚 +4 位作者 梁依 吴坤 张潇予 陶桢 祝方清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0期66-71,共6页
以秭归脐橙为原料,将橙皮经打浆脱苦处理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响应面试验探究橙皮果酱的最优配方组成,并对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复配糖浆用量30 g/100 mL,柠檬酸用量0.4 g/100 mL,果胶用量0.3 g/100 mL为最佳工艺。试验结... 以秭归脐橙为原料,将橙皮经打浆脱苦处理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响应面试验探究橙皮果酱的最优配方组成,并对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复配糖浆用量30 g/100 mL,柠檬酸用量0.4 g/100 mL,果胶用量0.3 g/100 mL为最佳工艺。试验结果可为未来的橙皮果酱加工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秭归脐橙 橙皮果酱 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速冻温度对秭归脐橙果实组织品质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王留言 任婧楠 +5 位作者 秦雨晴 范刚 潘思轶 李正伦 胡兆兴 何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22-330,共9页
为了提高速冻秭归脐橙的品质,分别在不同速冻温度下(-20、-30、-40、-50、-60、-70、-80℃)对秭归脐橙果肉和果皮进行加工,以评估对食用品质、维生素C、生物活性化合物、抗氧化特性、水分状态和分布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60℃... 为了提高速冻秭归脐橙的品质,分别在不同速冻温度下(-20、-30、-40、-50、-60、-70、-80℃)对秭归脐橙果肉和果皮进行加工,以评估对食用品质、维生素C、生物活性化合物、抗氧化特性、水分状态和分布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60℃到-80℃速冻果肉具有较好的质地、生物活性和抗氧化活性,-80℃速冻果肉通过相变阶段的时间最短,水分状态和分布与新鲜果肉最接近。-40℃和-50℃速冻能够很好地保留果肉的维生素C含量、色泽和滋味。-70℃和-80℃速冻果皮的维生素C含量、色泽、质地、生物活性化合物和抗氧化活性均较高。此外,-80℃速冻果皮的冻结时间最短,微观结构最接近对照组。综上,秭归脐橙果肉的最适速冻温度范围为-40~-80℃;果皮的最适速冻温度范围为-70~80℃,这些发现对速冻脐橙类水果的综合评价和进一步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秭归脐橙 果肉和果皮 速冻 品质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癸益冲方通过糖酵解代谢途径对小鼠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影响
14
作者 张新苗 刘雪平 +4 位作者 郗红燕 唐思玲 李荣霞 吴忠玉 段彦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60-2465,共6页
目的研究资癸益冲方调控糖酵解代谢途径对小鼠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影响。方法将80只SPF级C57BL/6N雌性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资癸益冲方组(14.175 g/kg)、资癸益冲方+2-脱氧-D-葡萄糖(2-DG)组(资癸益冲方14.175 g/kg+糖酵解抑... 目的研究资癸益冲方调控糖酵解代谢途径对小鼠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影响。方法将80只SPF级C57BL/6N雌性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资癸益冲方组(14.175 g/kg)、资癸益冲方+2-脱氧-D-葡萄糖(2-DG)组(资癸益冲方14.175 g/kg+糖酵解抑制剂2-DG 100 mg/kg),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POI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各级卵泡数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雌二醇(E2)、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TUNEL法检测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小鼠卵巢组织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Western blot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小鼠卵巢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HK2、M2型PK(PKM2)、乳酸脱氢酶A(LDH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资癸益冲方组小鼠卵巢组织中原始卵泡、生长卵泡、窦卵泡数和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均显著增加(P<0.05),卵巢颗粒细胞排列整齐,闭锁卵泡数量、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E2、AMH水平,卵巢组织中HK、PK、LDH活性,Bcl-2、HK2、PKM2、LDHA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FSH水平,卵巢组织中Bax、caspase-3蛋白及m RNA表达量和Bax/Bcl-2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2-DG可逆转资癸益冲方对POI模型小鼠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结论资癸益冲方可通过促进糖酵解来减少POI模型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和卵泡闭锁,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资癸益冲方 糖酵解 卵巢颗粒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癸益冲方通过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对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
15
作者 刘雪平 唐思玲 +5 位作者 宿滋 李荣霞 郗红燕 张新苗 吴忠玉 段彦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71-3277,共7页
目的探讨资癸益冲方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体外模型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丙烯醛(ACR)干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构建POI体外模型,给予资癸益冲方含药血清干预,设置对照组、ACR组、资癸益冲方组、EX527(SIRT1抑制剂)组、EX527... 目的探讨资癸益冲方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体外模型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丙烯醛(ACR)干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构建POI体外模型,给予资癸益冲方含药血清干预,设置对照组、ACR组、资癸益冲方组、EX527(SIRT1抑制剂)组、EX527+资癸益冲方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法检测细胞ROS水平,Mito-Trakine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数量,Seahorse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ATP水平,RT-qPCR法检测细胞mtDNA拷贝数和SIRT1、PGC-1α、Nrf1、TFAM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SIRT1、PGC-1α、Ac-PGC-1α、Nrf1、TFAM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R组KGN细胞凋亡率和ROS水平升高(P<0.05,P<0.01),线粒体数量和mtDNA拷贝数减少(P<0.01),线粒体有氧呼吸基础值、呼吸最大值、储备值和ATP水平降低(P<0.05,P<0.01),SIRT1、PGC-1α、Nrf1、TFAM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Ac-PGC-1α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ACR组比较,资癸益冲方组以上指标均改善(P<0.05,P<0.01)。资癸益冲方与EX527联用后,逆转了前者对KGN细胞的上述作用(P<0.05,P<0.01)。结论资癸益冲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ACR诱导的KGN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癸益冲方 含药血清 卵巢颗粒细胞 线粒体生物合成 线粒体能量代谢 SIRT1/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归润唇膏体内外抗炎功效评价
16
作者 朱聪聪 罗楹 +1 位作者 黄梽楠 朱全刚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3-6,22,共5页
目的:体内外评价紫归润唇膏的抗炎功效。方法:建立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紫归醇提物对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建立卡泊三醇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研究紫归润唇膏对小鼠耳皮肤厚度、耳皮肤炎症的严重程度、组织病... 目的:体内外评价紫归润唇膏的抗炎功效。方法:建立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紫归醇提物对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建立卡泊三醇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模型,研究紫归润唇膏对小鼠耳皮肤厚度、耳皮肤炎症的严重程度、组织病理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25~200μg/mL紫归醇提物能够促进RAW 264.7细胞生长且显著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同时紫归润唇膏能够显著降低特应性皮炎样小鼠耳部厚度,降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减少炎症细胞浸润,降低棘层增厚,改善小鼠耳廓皮损炎症情况,且对卡泊三醇诱导的特应性皮炎样小鼠肝脾肾无影响。结论:紫归润唇膏具有显著抗炎功效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归润唇膏 抗炎 功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归熏洗方治疗2期压疮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寿忆君 刘丽萍 +3 位作者 张明明 王慧 徐婷 杨美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33,48,共5页
目的:观察紫归熏洗方治疗2期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期压疮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泡沫敷料进行疮面换药,治疗... 目的:观察紫归熏洗方治疗2期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期压疮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泡沫敷料进行疮面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紫归熏洗方进行疮面换药,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溃疡面细菌的转阴情况、疮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压疮面面积、溃疡面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P<0.05)。治疗1周、2周、4周、8周后,治疗组的PU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痛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压疮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溃疡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归熏洗方治疗2期压疮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溃疡面的修复,缓解痛感,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2期 紫归熏洗方 疮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赋权信息量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以三峡库区秭归至巴东段为例
18
作者 马敏 王江立 +1 位作者 陈琦 李景富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749-763,共15页
在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中,常规的信息量模型通常将不同评价指标的信息量进行简单累加,而没有重视各评价指标间的权重差异,导致易发性分区结果不精确。本文以三峡库区秭归至巴东段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赋权信息量的滑坡灾害易发性... 在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中,常规的信息量模型通常将不同评价指标的信息量进行简单累加,而没有重视各评价指标间的权重差异,导致易发性分区结果不精确。本文以三峡库区秭归至巴东段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赋权信息量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以求提高评价精度。首先利用因子特征分析方法确定滑坡评价因子,接着运用随机森林模型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将权重与信息量模型融合,通过将评价因子信息量加权叠加的方法得到更准确的易发性评价结果。通过统计指标和ROC曲线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传统信息量模型和基于随机森林赋权的信息量模型在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和0.855,确定随机森林赋权信息量的方法对传统信息量方法起到了优化作用,该方法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随机森林模型 信息量模型 易发性评价 三峡库区秭归至巴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提取秭归脐橙总黄酮及其降血糖研究
19
作者 王歆风 杨磊 +2 位作者 周婷钰 曹颖 翟淑红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4期1-4,12,共5页
利用酶-超声辅助法提取秭归脐橙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操作方便、节能高效的优点。以秭归脐橙皮为原料利用酶辅助超声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其提取方法,同时对黄酮降血糖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酶添加... 利用酶-超声辅助法提取秭归脐橙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操作方便、节能高效的优点。以秭归脐橙皮为原料利用酶辅助超声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其提取方法,同时对黄酮降血糖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酶添加量(与原料质量之比)为0.50%,乙醇体积分数为50%,料液比为1∶15(g∶mL),超声时间为10 min。在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中,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酶添加量。降血糖研究表明,当黄酮供试液质量浓度为4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溶液抑制率可达到50%以上;当黄酮供试液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抑制率可达到68.67%。当黄酮供试液质量浓度为4 mg/mL时,对α-淀粉酶溶液的抑制率可达到50%以上;当黄酮供试液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抑制率可达到74.81%。由此可知,秭归脐橙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秭归脐橙 黄酮 超声提取法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秭归盆地侏罗纪沉积充填过程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29
20
作者 渠洪杰 胡健民 +4 位作者 崔建军 武国利 田蜜 施炜 赵陕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55-1268,共14页
位于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秭归盆地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侏罗纪地层,其沉积和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两个不同阶段,即早侏罗世受西北缘断裂走滑控制的伸展阶段和中、晚侏罗世受东部黄陵地区抬升挤压消亡的阶段。下侏罗统香溪组底部砾岩表明侏罗纪盆... 位于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秭归盆地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侏罗纪地层,其沉积和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两个不同阶段,即早侏罗世受西北缘断裂走滑控制的伸展阶段和中、晚侏罗世受东部黄陵地区抬升挤压消亡的阶段。下侏罗统香溪组底部砾岩表明侏罗纪盆地开始形成。盆地北缘的砾岩较厚,主要形成于冲积扇和辫状河体系,并在其砾石中发现化石砾石,显示距离物源区较近。盆地东南部和南部砾岩较薄,形成于曲流河沉积环境。古水流和碎屑物源分析表明,盆地早期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盆地北部神农架地区。中侏罗统泄滩组和陈家湾组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上沙溪庙组和下沙溪庙组为较成熟的曲流河沉积,沉积砾岩中无灰岩和燧石,几乎全部为泥岩砾石。上侏罗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虽然也为曲流河沉积,但其河床砂岩底部再次出现了灰岩、燧石等砾石。另外,中侏罗统上部和上侏罗统古水流方向为自东向西,指示物源区变为盆地东部的黄陵背斜地区。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盆地西北缘具左行走滑运动的高桥断裂,以及北部南倾的多条逆断层表明断层对盆地形成的主控作用。黄陵背斜地区后期的不断抬升对秭归盆地有重大影响,持续的抬升可能导致盆地消亡。秭归盆地的沉积充填和演化过程,是对大巴山构造带东段"燕山运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沉积作用 物源分析 黄陵背斜 秭归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