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末大儒黄道周的《诗经》观论析
1
作者
许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明末大儒黄道周在《诗经》方面造诣深厚。他以“诚正”来定位《诗经》,认为其蕴有精理奥义、旨趣可绎。同时他对《诗经》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如“孔子删诗”“《诗》亡,《春秋》作”“二南之义”“郑声淫”等都提出了独特的认知。黄...
明末大儒黄道周在《诗经》方面造诣深厚。他以“诚正”来定位《诗经》,认为其蕴有精理奥义、旨趣可绎。同时他对《诗经》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如“孔子删诗”“《诗》亡,《春秋》作”“二南之义”“郑声淫”等都提出了独特的认知。黄道周在诠释《诗经》上,汉宋交融、四家兼采,同时注重《诗经》的文学性,体现了晚明《诗经》学发展既综摄又创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诗经》
孔子删诗
郑声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乐教论
被引量:
10
2
作者
吴天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8,F0002,共14页
乐教是中国官方熏陶官员的音乐教育活动,旨在培养端正持中的正人君子,使之务除偏狭,养成公道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治国富民,无关治国的民间俗乐均被排除。五帝三代乐教与诗教书教礼教混在一起,周末春秋之交开始细分为诗、...
乐教是中国官方熏陶官员的音乐教育活动,旨在培养端正持中的正人君子,使之务除偏狭,养成公道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治国富民,无关治国的民间俗乐均被排除。五帝三代乐教与诗教书教礼教混在一起,周末春秋之交开始细分为诗、书、礼、乐四教,春秋末期增加易、春秋为六教,延续至清朝,最近几十年诗书礼乐四教重新混合。五帝夏商周春秋九代人神混杂,故九代“古乐”实行政教合一。春秋时代郑卫宋齐四国出现背弃“古乐”传统的“新乐”,与战国至今“新乐”相似,故春秋至今为后九代“新乐”阶段,春秋时代既属于九代,也属于后九代。九代乐教理论,《舜典》《大司乐》为乐教治国的“工具论”,孔子发展了“工具论”并创造了反对“郑声淫”的“风格论”,三者均只适合九代“古乐”,而与后九代“新乐”脱节。“新乐”虽缺乏经典理论,但总结其音乐实践,无非是官乐民乐交融、乐教愉情并重、抒情风格多样、剔除宗教色彩等,与九代乐教理论迥异。后九代经师学者不明中国历史发展大势,以九代“古乐”的乐教理论反复证成孔子批评春秋“新乐”的“郑声淫说”,故均徒劳无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舜典》
《大司乐》
郑声淫
九代“古乐”
后九代“新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济慈《秋颂》的郑敏译本评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利华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3-46,共4页
《秋颂》被认为是济慈抒情诗的代表作,中国许多优秀的诗人、作家与翻译家都对该诗进行过翻译。郑敏教授的译文力图保留原诗强烈的音乐感,传达原诗生动的意象;但译文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主要是由于不合适的增译、省略...
《秋颂》被认为是济慈抒情诗的代表作,中国许多优秀的诗人、作家与翻译家都对该诗进行过翻译。郑敏教授的译文力图保留原诗强烈的音乐感,传达原诗生动的意象;但译文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主要是由于不合适的增译、省略以及误译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秋颂
郑敏译本
音乐感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重证据法与先秦诗乐学研究举隅
被引量:
6
4
作者
徐正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分别以"不可不畏""其绝"肯定被宋儒列为"淫诗"的"郑风"《将仲子》和《褰裳》两诗,坐实了传世文献《论语》中孔子对全部《诗经》作品所作"思无邪"的肯定性评价,说...
上博简《孔子诗论》分别以"不可不畏""其绝"肯定被宋儒列为"淫诗"的"郑风"《将仲子》和《褰裳》两诗,坐实了传世文献《论语》中孔子对全部《诗经》作品所作"思无邪"的肯定性评价,说明其"放郑声"应该不包括郑国诗歌。《孔子诗论》中孔子提出"诗亡隐志(诗言志),乐亡隐情(乐抒情),文亡隐意(文表意)"系统文艺本质论,与传世文献《诗经》"作诗言志"观念、《左传》"(赋)诗以言志"说法相印证,说明《尚书·尧典》提出我国诗歌理论开山纲领"诗言志"说的时间,当在孔子六岁至孔子提出如上诗、乐、文系统文艺本质理论时间段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证据法
“放郑声”不含郑诗
“诗言志”说产生于孔子时代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末大儒黄道周的《诗经》观论析
1
作者
许卉
机构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文摘
明末大儒黄道周在《诗经》方面造诣深厚。他以“诚正”来定位《诗经》,认为其蕴有精理奥义、旨趣可绎。同时他对《诗经》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如“孔子删诗”“《诗》亡,《春秋》作”“二南之义”“郑声淫”等都提出了独特的认知。黄道周在诠释《诗经》上,汉宋交融、四家兼采,同时注重《诗经》的文学性,体现了晚明《诗经》学发展既综摄又创新的特点。
关键词
黄道周
《诗经》
孔子删诗
郑声淫
Keywords
Huang Daozhou
the Book of
s
ong
s
confuciu
s
'deleted
s
ong
zheng
'
s
music
i
s
indulgent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乐教论
被引量:
10
2
作者
吴天明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8,F0002,共14页
文摘
乐教是中国官方熏陶官员的音乐教育活动,旨在培养端正持中的正人君子,使之务除偏狭,养成公道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治国富民,无关治国的民间俗乐均被排除。五帝三代乐教与诗教书教礼教混在一起,周末春秋之交开始细分为诗、书、礼、乐四教,春秋末期增加易、春秋为六教,延续至清朝,最近几十年诗书礼乐四教重新混合。五帝夏商周春秋九代人神混杂,故九代“古乐”实行政教合一。春秋时代郑卫宋齐四国出现背弃“古乐”传统的“新乐”,与战国至今“新乐”相似,故春秋至今为后九代“新乐”阶段,春秋时代既属于九代,也属于后九代。九代乐教理论,《舜典》《大司乐》为乐教治国的“工具论”,孔子发展了“工具论”并创造了反对“郑声淫”的“风格论”,三者均只适合九代“古乐”,而与后九代“新乐”脱节。“新乐”虽缺乏经典理论,但总结其音乐实践,无非是官乐民乐交融、乐教愉情并重、抒情风格多样、剔除宗教色彩等,与九代乐教理论迥异。后九代经师学者不明中国历史发展大势,以九代“古乐”的乐教理论反复证成孔子批评春秋“新乐”的“郑声淫说”,故均徒劳无功。
关键词
《舜典》
《大司乐》
郑声淫
九代“古乐”
后九代“新乐”
Keywords
s
hun
’s
cla
s
s
ic
s
Head of
music
official
zheng’s music is indulgent
“ancient
music
”of the Nine Dyna
s
tie
s
“new
music
”of the later Nine Dyna
s
tie
s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济慈《秋颂》的郑敏译本评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利华
机构
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出处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3-46,共4页
文摘
《秋颂》被认为是济慈抒情诗的代表作,中国许多优秀的诗人、作家与翻译家都对该诗进行过翻译。郑敏教授的译文力图保留原诗强烈的音乐感,传达原诗生动的意象;但译文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主要是由于不合适的增译、省略以及误译所造成的。
关键词
济慈
秋颂
郑敏译本
音乐感
意象
Keywords
John Keat
s
Ode to Autumn
zheng
Min'
s
Tran
s
lation
music
ality
Image
s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重证据法与先秦诗乐学研究举隅
被引量:
6
4
作者
徐正英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艺思想研究"(编号:07BZW019)
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上博简《孔子诗论》分别以"不可不畏""其绝"肯定被宋儒列为"淫诗"的"郑风"《将仲子》和《褰裳》两诗,坐实了传世文献《论语》中孔子对全部《诗经》作品所作"思无邪"的肯定性评价,说明其"放郑声"应该不包括郑国诗歌。《孔子诗论》中孔子提出"诗亡隐志(诗言志),乐亡隐情(乐抒情),文亡隐意(文表意)"系统文艺本质论,与传世文献《诗经》"作诗言志"观念、《左传》"(赋)诗以言志"说法相印证,说明《尚书·尧典》提出我国诗歌理论开山纲领"诗言志"说的时间,当在孔子六岁至孔子提出如上诗、乐、文系统文艺本质理论时间段之内。
关键词
二重证据法
“放郑声”不含郑诗
“诗言志”说产生于孔子时代
Keywords
double-evidence method, The negation of
zheng
-
music
doe
s
not mean the negation of the poem
s
from the
zheng
s
tate, The
s
tatement that a poem expre
s
s
e
s
one'
s
will appeared in Confuciu
s
' time
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末大儒黄道周的《诗经》观论析
许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乐教论
吴天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济慈《秋颂》的郑敏译本评析
黄利华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二重证据法与先秦诗乐学研究举隅
徐正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