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大儒黄道周的《诗经》观论析
1
作者 许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明末大儒黄道周在《诗经》方面造诣深厚。他以“诚正”来定位《诗经》,认为其蕴有精理奥义、旨趣可绎。同时他对《诗经》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如“孔子删诗”“《诗》亡,《春秋》作”“二南之义”“郑声淫”等都提出了独特的认知。黄... 明末大儒黄道周在《诗经》方面造诣深厚。他以“诚正”来定位《诗经》,认为其蕴有精理奥义、旨趣可绎。同时他对《诗经》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如“孔子删诗”“《诗》亡,《春秋》作”“二南之义”“郑声淫”等都提出了独特的认知。黄道周在诠释《诗经》上,汉宋交融、四家兼采,同时注重《诗经》的文学性,体现了晚明《诗经》学发展既综摄又创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诗经》 孔子删诗 郑声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教论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天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8,F0002,共14页
乐教是中国官方熏陶官员的音乐教育活动,旨在培养端正持中的正人君子,使之务除偏狭,养成公道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治国富民,无关治国的民间俗乐均被排除。五帝三代乐教与诗教书教礼教混在一起,周末春秋之交开始细分为诗、... 乐教是中国官方熏陶官员的音乐教育活动,旨在培养端正持中的正人君子,使之务除偏狭,养成公道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治国富民,无关治国的民间俗乐均被排除。五帝三代乐教与诗教书教礼教混在一起,周末春秋之交开始细分为诗、书、礼、乐四教,春秋末期增加易、春秋为六教,延续至清朝,最近几十年诗书礼乐四教重新混合。五帝夏商周春秋九代人神混杂,故九代“古乐”实行政教合一。春秋时代郑卫宋齐四国出现背弃“古乐”传统的“新乐”,与战国至今“新乐”相似,故春秋至今为后九代“新乐”阶段,春秋时代既属于九代,也属于后九代。九代乐教理论,《舜典》《大司乐》为乐教治国的“工具论”,孔子发展了“工具论”并创造了反对“郑声淫”的“风格论”,三者均只适合九代“古乐”,而与后九代“新乐”脱节。“新乐”虽缺乏经典理论,但总结其音乐实践,无非是官乐民乐交融、乐教愉情并重、抒情风格多样、剔除宗教色彩等,与九代乐教理论迥异。后九代经师学者不明中国历史发展大势,以九代“古乐”的乐教理论反复证成孔子批评春秋“新乐”的“郑声淫说”,故均徒劳无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舜典》 《大司乐》 郑声淫 九代“古乐” 后九代“新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音乐嗜好消磨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志
3
作者 付开镜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10,共6页
曹操对文学与音乐的极度嗜好,在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中堪称少有。曹操夺取邺城后,腾出大量时间以享受歌舞声色生活。这种极度追求歌舞声色的嗜好,耗费了曹操大量的宝贵时间,消磨了他统一中国的雄志,使其不能全心全意为统一中国而思考。... 曹操对文学与音乐的极度嗜好,在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中堪称少有。曹操夺取邺城后,腾出大量时间以享受歌舞声色生活。这种极度追求歌舞声色的嗜好,耗费了曹操大量的宝贵时间,消磨了他统一中国的雄志,使其不能全心全意为统一中国而思考。中国历史上能够统一天下的开国帝王,多不具备曹操这种特有的文学才能和极度的音乐嗜好。曹操至死也只能以周文王自居而不能统一中国,成为英雄人物们不能超越自己缺点的历史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文学嗜好 音乐嗜好 三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戒“逞侈心而穷人欲”的悲歌——洪昇《长生殿》探微
4
作者 徐振贵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7-167,共11页
洪昇《长生殿》的初稿《沉香亭》不等于"李白之遇";二稿《舞霓裳》已经尽删太真秽事;三稿《长生殿》专写钗盒情缘,乃一部闹热《牡丹亭》,是指《长生殿》就是一部热衷情缘的《牡丹亭》,或者就像《牡丹亭》一样热衷情缘;其创作... 洪昇《长生殿》的初稿《沉香亭》不等于"李白之遇";二稿《舞霓裳》已经尽删太真秽事;三稿《长生殿》专写钗盒情缘,乃一部闹热《牡丹亭》,是指《长生殿》就是一部热衷情缘的《牡丹亭》,或者就像《牡丹亭》一样热衷情缘;其创作主旨在于使世人汲取李杨悲剧的历史教训,明确"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的前车之鉴,悔恨改过。《长生殿》乃是一曲垂戒"逞侈心而穷人欲"的悲歌,其现实和历史意义不可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艺术作品 洪昇 沉香亭 舞霓裳 长生殿 逞侈心 穷人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