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Plutonism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recambrian North China Craton: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of Diorites and Granites from the Yunmengshan Geopark,Beijing 被引量:17
1
作者 SHI Yuruo ZHAO Xitao +5 位作者 MA Yinsheng HU Daogong LIU Qisheng WU Zhenhan ZHAO Yuanyi LIU Duny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The Yunmengshan Geopark in northern Beijing is located within the Yanshan range. It contains the Yunmengshan batholith, which is dominated by two plutons: the Yunmengshan gneissic granite and the Shicheng gneissic di... The Yunmengshan Geopark in northern Beijing is located within the Yanshan range. It contains the Yunmengshan batholith, which is dominated by two plutons: the Yunmengshan gneissic granite and the Shicheng gneissic diorite. Four samples of the Yunmengshan gneissic granite give SHRIMP zircon U-Pb ages from 145 to 141 Ma, whereas four samples of the Shicheng gneissic diorite have ages from 159 Ma to 151 Ma. Dikes that cut the Yunmengshan diorite record SHRIMP zircon U-Pb age of 162±2 and 156±4 Ma. The cumulative plots of zircons from the diorites show a peak age of 155 Ma, without inherited zircon cores, and the peak age of 142 Ma for granite is interpreted as the emplacement age of the Yunmengshan granitic pluton, whose igneous zircons contain inherited zircon cores. The data presented here show that there were two pulses of magmatism: early diorites, followed c13 Ma later by true granites, which incorporated material from an older continental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zircon U-Pb age yunmengshan Geopark North China Cra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云蒙山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翠 邓晋福 +4 位作者 苏尚国 肖庆辉 罗照华 王启航 许立权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应用锆石SHRIMP定年方法对云蒙山片麻状花岗岩进行年代学研究 ,得到 4组年龄 :14 4± 4Ma、16 0~ 16 3Ma、193~ 2 18Ma和 2 4 16Ma。其中 14 4± 4Ma代表了云蒙山岩体的侵位时间 ,16 0~ 16 3Ma和 193~ 2 18Ma两组年龄可能... 应用锆石SHRIMP定年方法对云蒙山片麻状花岗岩进行年代学研究 ,得到 4组年龄 :14 4± 4Ma、16 0~ 16 3Ma、193~ 2 18Ma和 2 4 16Ma。其中 14 4± 4Ma代表了云蒙山岩体的侵位时间 ,16 0~ 16 3Ma和 193~ 2 18Ma两组年龄可能是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虏锆石的年龄。 2 4 16Ma与Davis等的锆石U_Pb法上交点年龄 (190 0~ 2 4 0 0Ma)一致 ,可能反映了原岩的时代 ,说明该花岗岩来源于晚太古代片麻岩的局部熔融或者是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了晚太古代的锆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蒙山 片麻状花岗岩 锆石SHRIMP定年 侵位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观角度认识微生物席在中元古代的繁盛——以豫西云梦山组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邢智峰 齐永安 +1 位作者 郑伟 袁余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7-865,共9页
豫西云梦山组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在地层纵剖面上,毫米级的深色沉积物层和浅色的石英颗粒层交替出现,形成典型的微生物席纹层,代表着微生物席在沉积表面的多次生长和埋藏。深色层包含有泥质物和细砂—粉砂颗粒,被认... 豫西云梦山组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在地层纵剖面上,毫米级的深色沉积物层和浅色的石英颗粒层交替出现,形成典型的微生物席纹层,代表着微生物席在沉积表面的多次生长和埋藏。深色层包含有泥质物和细砂—粉砂颗粒,被认为是先前微生物席的残留区;浅色层则是较纯净的石英颗粒,由物理沉积作用形成。进一步对纹层区的薄片观察揭示了5种明显的MISS微结构类型,分别是:波曲层(wavy crinkled laminae)、网状结构(network fabrics)、定向颗粒层(oriented grains)、细小颗粒层(mat layer bound small grains)和重矿物层(heavy mineralsmat layer bound)。这些微结构代表了微生物席在沉积物表面殖居、生长、代谢以及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一些特征,同时也指示了当时的水动力状况和古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云梦山组 微生物席 微生物席纹层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云蒙山地区挤压-伸展体系构造特征及其岩石组构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朱大岗 崔盛芹 +2 位作者 吴珍汉 马寅生 冯向阳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7-344,共8页
本文将云蒙山地区挤压 伸展体系的构造要素划分为 :①四合堂推覆体 ;②大水峪韧性剪切带 ;③云蒙山背形构造 ;④崎峰茶滑脱带 ;⑤河防口低角正断层 ;并简述了它们的地质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云蒙山花岗岩及周围不同时代岩石的不同... 本文将云蒙山地区挤压 伸展体系的构造要素划分为 :①四合堂推覆体 ;②大水峪韧性剪切带 ;③云蒙山背形构造 ;④崎峰茶滑脱带 ;⑤河防口低角正断层 ;并简述了它们的地质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云蒙山花岗岩及周围不同时代岩石的不同层次变形构造开展了岩石组构特征研究 ,确定了韧 脆性构造变形时的力学性质和主应力方位 ,对挤压 伸展体系变形构造的形成演化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要素 岩石组构 动力学分析 挤压构造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鲁山中元古界云梦山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邢智峰 刘云龙 +2 位作者 付玉鑫 齐永安 郑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4,共9页
前寒武纪的生物界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物沉积构造的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家重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以发育在碎屑岩地层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也成为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豫西鲁山地区云... 前寒武纪的生物界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物沉积构造的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家重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以发育在碎屑岩地层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也成为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豫西鲁山地区云梦山组隶属于中元古界汝阳群,在构造古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台南缘,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岩沉积,其层面发育了大量的MISS,且类型多样。MISS类型的分布特征对精细环境有良好的指示作用;MISS的大量发育表明了当时微生物群落的繁盛,揭示了当时的微生物群落对古环境具有的强大改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 鲁山地区 云梦山组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梦山组波痕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伟 齐永安 +1 位作者 刘顺喜 张洲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99-403,共5页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红石峡的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云梦山组,在该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原生波痕.云梦山组发现的波痕以小水流波痕和浪成波痕为主,少量存在有干涉波痕、削顶波痕和双脊波痕.从云梦山组下部往上,波痕类型逐渐由直线...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红石峡的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云梦山组,在该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原生波痕.云梦山组发现的波痕以小水流波痕和浪成波痕为主,少量存在有干涉波痕、削顶波痕和双脊波痕.从云梦山组下部往上,波痕类型逐渐由直线型不对称小水流波痕变化为波曲型对称浪成波痕,说明沉积环境由极浅水的前滨过渡为浅水的临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云梦山组 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云蒙山花岗岩基的岩石变形及其成因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继峰 王人镜 杨淑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06-814,共9页
云蒙山花岗岩基由12个侵入体组成,岩基中的片麻状花岗岩是在126±21Ma时侵入的Ⅰ型花岗岩。根据岩基中花岗岩与围岩的变形特征,确定岩基的侵位机制为底辟定位型。花岗岩中的变形组构与环绕岩基的糜棱岩带在岩基定位晚期、花岗岩浆... 云蒙山花岗岩基由12个侵入体组成,岩基中的片麻状花岗岩是在126±21Ma时侵入的Ⅰ型花岗岩。根据岩基中花岗岩与围岩的变形特征,确定岩基的侵位机制为底辟定位型。花岗岩中的变形组构与环绕岩基的糜棱岩带在岩基定位晚期、花岗岩浆完全结晶之前形成。由于云蒙山花岗岩基的强力定位,导致密怀变质核杂岩在燕山晚期再次发生伸展构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基 韧性变形 岩石变形 成固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台山中元古界云梦山组红色砂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郑德顺 郑伟 +6 位作者 王娟 吴林 任振华 苏振宽 蒙发强 王艳伟 阎纪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34-538,共5页
云梦山组红色石英砂岩形成的峡谷地貌是河南省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景观之一.以云台山地区云梦山组红色石英砂岩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石英砂岩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云梦山组中上... 云梦山组红色石英砂岩形成的峡谷地貌是河南省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景观之一.以云台山地区云梦山组红色石英砂岩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石英砂岩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云梦山组中上部的暗紫色和肉红色石英砂岩进行了元素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揭示的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云梦山组石英砂岩形成于滨海海滩-潮坪环境,具有较高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暗紫色石英砂岩胶结物中Fe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肉红色石英砂岩中的含量,该现象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对于云梦山组沉积时期的环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红色砂岩 云梦山组 云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云蒙山浅色花岗岩脉及韧性剪切变形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曾令森 张建新 +1 位作者 许志琴 邱小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3-209,共7页
对云蒙山地区的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及周围太古宙花岗片麻岩中的浅色花岗岩脉的主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相比,浅色花岗岩脉具有较低的LREE和P2O5含量及(La/Gd)N比值,Sm/Nd比值较高,而剪切应变岩石的LRE... 对云蒙山地区的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及周围太古宙花岗片麻岩中的浅色花岗岩脉的主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相比,浅色花岗岩脉具有较低的LREE和P2O5含量及(La/Gd)N比值,Sm/Nd比值较高,而剪切应变岩石的LREE相对富集;糜棱岩化花岗岩具有近平行于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浅色花岗岩脉BH-2-5和BH-2-6具有和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相似的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浅色花岗岩脉BH-2-3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所有分析的样品都不一样,推断BH-2-3有可能是古老变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在部分熔融过程中,诸如独居石这样的富含轻稀土元素的副矿物以残留体的形式出现,不参与部分熔融,导致BH-2-3具有很低的LREE和P2O5含量及高达0.4122的Sm/Nd比值。而其他两条浅色花岗岩脉有可能是云蒙山花岗岩后期岩浆分异的产物,随分异程度的增强和富含轻稀土元素的副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最后岩浆的SiO2增高、LREE含量减少及Sm/Nd比值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蒙山花岗岩 部分熔融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韧性剪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东攀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头足类动物群与地质时代讨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卜建军 吴顺宝 +3 位作者 张宏亮 蒙有言 张凡 张立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1,共5页
在广西东攀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发现了Domatacerasguangxiensis,LopingocerasguangdeensisZhao,LiangetZheng,Schizolobocerasfusuiensis,Agathicerassp.,Stacheocerassp.,PernodocerasrobustumChaoetLiang,Dushanocerascf.ro-tolari... 在广西东攀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发现了Domatacerasguangxiensis,LopingocerasguangdeensisZhao,LiangetZheng,Schizolobocerasfusuiensis,Agathicerassp.,Stacheocerassp.,PernodocerasrobustumChaoetLiang,Dushanocerascf.ro-tolariumZhao,LiangetZheng,Huananocerascf.perornatumChaoetLiang,Qianjiangocerassp.,Laibinocerascf.compressumYang,Glyptophicerassp.,Lytophicerascf.chamunda(Diener),OphicerastingiTien,Ophicerassp.化石。在剖面的第2~12-2层产Pernodoceras,Dushanoceras,Huananoceras和Qianjiangoceras化石,均为长兴期菊石带Pseudotirolites-Rotodiscoceras的共生化石。第12-3层产长兴期菊石Laibinocerascf.compressumYang。第13-1A^16层产Lytophiceras和Ophiceras,为早三叠世菊石带Ophiceras-Lytophiceras的带化石。东攀剖面菊石的分布及其与华南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表明,广西东攀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位于第12-3层(厚55cm)内部或者位于第13-1A层的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动物群 二叠一三叠系界线 广西东攀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南缘高山河组和云梦山组中解体的次火山岩: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校锋 李德威 +2 位作者 杜远生 马瑞申 杜凤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932,共14页
华北南缘中元古代熊耳群之上中–新元古代官道口群高山河组和汝阳群云梦山组中发育疑似火山岩的"夹层",前人试图确定这套地层的年代,但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文研究发现这套"火山岩"与围岩并非沉积接触,而是... 华北南缘中元古代熊耳群之上中–新元古代官道口群高山河组和汝阳群云梦山组中发育疑似火山岩的"夹层",前人试图确定这套地层的年代,但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文研究发现这套"火山岩"与围岩并非沉积接触,而是侵入基底变质岩系的次火山岩。运用LA-ICP-MS法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首次获得了栾川地区侵入高山河组的次粗安岩的206Pb/238U年龄为162±1 Ma,舞钢地区侵入云梦山组的次玄武安山岩的206Pb/238U年龄为165±2 Ma。这些结果表明这些中–晚侏罗世次火山岩应从官道口群高山河组和汝阳群云梦山组地层中解体出来,为华北南缘中–晚侏罗世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而非古老的中–新元古代官道口群和汝阳群的沉积地层。同时为确立华北南缘存在燕山早期的火山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陆内伸展构造事件提供了关键的年代学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南缘 高山河组 云梦山组 次火山岩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北云蒙山地区四合堂韧性逆冲型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及早期变形时限约束 被引量:5
12
作者 裴磊 刘俊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23-2738,共16页
云蒙山杂岩是华北克拉通内记载了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构造单元之一。云蒙山地区区域构造格架主要由四合堂背斜推覆体、四合堂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云蒙山背形、河防口正断层及水峪伸展型韧性剪切带等组成。对于四合堂逆冲型剪切带的活... 云蒙山杂岩是华北克拉通内记载了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构造单元之一。云蒙山地区区域构造格架主要由四合堂背斜推覆体、四合堂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云蒙山背形、河防口正断层及水峪伸展型韧性剪切带等组成。对于四合堂逆冲型剪切带的活动时限及其与水峪剪切带之间的关系,是长期争论的课题之一。在四合堂韧性剪切带中广泛发育有剪切演化各个阶段就位的花岗质岩脉。本文研究云蒙山四合堂地区剪切变形特征及广泛发育的岩脉与构造变形之间关系,将岩脉厘定为构造期前(剪切前)岩脉、同构造期(同剪切)岩脉和构造期后(剪切后)岩脉等6期。不同类型的同构造岩脉锆石U-Pb定年获得了岩脉结晶年龄为170~150Ma。从构造-岩浆关系分析角度考虑,本文认为四合堂剪切带韧性逆冲作用早期的活动始于约170Ma,并持续到约15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堂韧性剪切带 构造-岩浆关系 锆石U-PB年龄 云蒙山变质核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鲁山汝阳群云梦山组遗迹化石 被引量:16
13
作者 齐永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河南鲁山中元古界汝阳群云梦山组发育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包括沿层面分布的进食型水平潜穴Planolites,水平移迹Dydimaulichnus和倾斜分布的滤食型居住潜穴Palaeophycus.Palaeophycus是目前元古代所报道的最古老的居住潜穴,这些垂向潜穴的... 河南鲁山中元古界汝阳群云梦山组发育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包括沿层面分布的进食型水平潜穴Planolites,水平移迹Dydimaulichnus和倾斜分布的滤食型居住潜穴Palaeophycus.Palaeophycus是目前元古代所报道的最古老的居住潜穴,这些垂向潜穴的出现,为后生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汝阳群 鲁山 河南 中元古界 适应环境 后生动物 面分布 元古代 居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部旅游解说系统的改善 被引量:17
14
作者 于曦颖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5年第6期554-556,共3页
改进旅游解说系统是全面改善旅游景区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对游客的问卷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在简要阐明旅游解说系统概念、原则与目标以及与游客特征的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公园内部旅游解说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改进旅游解说系统是全面改善旅游景区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对游客的问卷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在简要阐明旅游解说系统概念、原则与目标以及与游客特征的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公园内部旅游解说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公园游客相关特征的分析,对公园内部旅游解说系统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旅游解说系统 游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云蒙山岩浆杂岩体的岩石学和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24
15
作者 姬广义 汪洋 孙永华 《北京地质》 2004年第3期1-11,共11页
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云蒙山岩浆杂岩体由十余个侵入体组成 ,它们普遍遭受了强烈韧性变形改造 ,与太古宇杂岩和变形变质的中 上元古代沉积岩共同卷入了云蒙山背形的构造系统中。野外调查和对岩石薄片的观察表明 ,岩浆杂岩体中各侵入体均... 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云蒙山岩浆杂岩体由十余个侵入体组成 ,它们普遍遭受了强烈韧性变形改造 ,与太古宇杂岩和变形变质的中 上元古代沉积岩共同卷入了云蒙山背形的构造系统中。野外调查和对岩石薄片的观察表明 ,岩浆杂岩体中各侵入体均具有变形变质特征 ,主要造岩矿物间具有明显的交代关系。虽然各侵入体在形成时代上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 ,但它们具有的片麻状构造是共同的 ,并且与围岩的变形是统一而协调的。这表明云蒙山岩浆杂岩体的片麻理不是岩体侵位时形成的 ,而是在岩体冷凝固结后受到构造变形作用改造的结果。即杂岩体侵位与其发育的片麻理构造所反映的变形事件在时间上存在明显差距。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岩浆侵位发生在燕山中期 ;但其与围岩一起卷入云蒙山背形构造系统的变形事件发生得较晚 ,可能形成于燕山晚期。云蒙山杂岩体中长英质侵入体的矿物学特征表明其在侵位后曾经历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 ,而在燕山晚期随变质核杂岩下盘的抬升又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位 构造变形 区域变质作用 燕山晚期 岩浆杂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安县云梦山陶粒泥岩矿床特征及开发前景
16
作者 周红升 刘明华 张国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6,51,共6页
对河南省新安县云梦山泥岩矿床进行了勘查研究,查明了矿区的构造和地层、泥岩矿床的矿石储量和赋存状况,并运用化学分析、岩矿鉴定、焙烧试验和可塑性试验等方法,对矿石的物化特征及工艺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矿区泥岩的储量约为1.73亿t,... 对河南省新安县云梦山泥岩矿床进行了勘查研究,查明了矿区的构造和地层、泥岩矿床的矿石储量和赋存状况,并运用化学分析、岩矿鉴定、焙烧试验和可塑性试验等方法,对矿石的物化特征及工艺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矿区泥岩的储量约为1.73亿t,矿床可利用量约为1.21亿t;矿石化学成分中w(SiO2)为51.04%~69.80%,w(Al2O3)为11.72%~19.92%;w(Fe2O3)为5.02%~11.20%,溶剂成分w(CaO+MgO+K2O+Na2O)为4.73%~12.15%;矿石中黏土矿物占50%~70%,以高岭石为主,蒙脱石次之,伊利石最少;矿石膨胀系数为1.85~2.20,可塑性指数为13.5~16.9;陶粒的堆积密度为365~471kg/m3。综合研究显示,云梦山泥岩具有陶粒原料的主要特征,矿石加工适合采用干法和半干法相结合的加工工艺,矿石质量较好,矿床规模巨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县云梦山 陶粒泥岩 矿床特征 开发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耳裂陷槽云梦山组LA-ICP-MS碎屑岩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耿军阳 刘丽萍 +3 位作者 罗顺社 张严 吕奇奇 王铜山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1,I0005,共10页
熊耳裂陷槽是华北克拉通开展中—新元古界地质研究的焦点。利用LA-ICP-MS方法,对河南新安黛眉山地区中元古界汝阳群云梦山组进行碎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80颗锆石的谐和—近谐和年龄。结果表明:云梦山组锆石年龄分布于1700~... 熊耳裂陷槽是华北克拉通开展中—新元古界地质研究的焦点。利用LA-ICP-MS方法,对河南新安黛眉山地区中元古界汝阳群云梦山组进行碎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80颗锆石的谐和—近谐和年龄。结果表明:云梦山组锆石年龄分布于1700~2724 Ma,最年轻的碎屑岩锆石年龄为(1700±55)Ma,主峰值年龄为2083 Ma,次峰值年龄为1771、2512 Ma;云梦山组的时代下限约为1700 Ma;物源主要来自中元古代早期或古元古代的岩石,其中来自2.40~1.95 Ga的物源较多;云梦山组样品的碎屑岩锆石年龄峰值与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事件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分别对应华北克拉通盆地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期的重要地质事件。该结果为研究区的地层对比和年代地层格架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测年 碎屑岩 云梦山组 长城系 熊耳裂陷槽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南缘中元古代地层归属及大地构造演化: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的证据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淼 周洪瑞 张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7-1045,共19页
华北板块南缘中元古代沉积地层的时代归属以及区域古地理格局和构造演化等是近年来地质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豫西鲁山下汤地区的汝阳群云梦山组和黄连垛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研究,获得云梦山组年龄最小(年轻)... 华北板块南缘中元古代沉积地层的时代归属以及区域古地理格局和构造演化等是近年来地质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豫西鲁山下汤地区的汝阳群云梦山组和黄连垛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研究,获得云梦山组年龄最小(年轻)的一批碎屑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658±63Ma,从而限定了汝阳群最早沉积年龄不早于1700Ma。结合洛峪群(上覆于汝阳群)上部洛峪口组近年的年代学标定(1611~1638Ma),将汝阳群-洛峪群的形成年代限定为1700~1600Ma,即中元古代长城纪的中晚期,对应于国际地质年表的固结纪。云梦山组与黄连垛组中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1644~3179Ma,呈现1850Ma、2100Ma、2300Ma、2500Ma、2670Ma和2900Ma六个年龄峰值,对应于华北克拉通中太古代-古元古代重要的地质事件。云梦山组与黄连垛组分别以1850Ma峰值年龄段与2500Ma峰值年龄段的地质体为主要的物源区。根据云梦山组沉积组合性质及形成背景、熊耳群火山岩及其对应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熊耳群沉积岩夹层的沉积特征和盆地构造属性,综合分析认为熊耳群及其上覆的汝阳群形成于与"岛弧"共生的弧后盆地地区。并且根据云梦山组"同沉积锆石"具"岛弧"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云梦山组沉积时期附近的岛弧火山仍在持续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南缘 云梦山组 黄连垛组 熊耳群 碎屑锆石 物源分析 大地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旅行费用法评估云梦山的游憩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郝东 冯忠江 乔英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477-5479,共3页
在对93位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TCM法评估出云梦山风景区2008年的游憩价值为11326.45万元,平均每人每次旅游可以享有453.06元的游憩价值。并针对该研究,讨论了旅行费用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将旅行费用法与其他评价技术相... 在对93位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TCM法评估出云梦山风景区2008年的游憩价值为11326.45万元,平均每人每次旅游可以享有453.06元的游憩价值。并针对该研究,讨论了旅行费用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将旅行费用法与其他评价技术相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梦山风景区 游憩价值 旅行费用法 消费者剩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云蒙山地区侵入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月蓝 石玉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9-394,共16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类研究对认识该区域由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背景转换的时间和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云蒙山地区长园岩体、官山岩体和云蒙山岩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其与周围岩体的关系研究基础上,对这些花岗岩体进行了SH...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类研究对认识该区域由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背景转换的时间和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云蒙山地区长园岩体、官山岩体和云蒙山岩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其与周围岩体的关系研究基础上,对这些花岗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云蒙山地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主要有162~151 Ma和151~141 Ma两期岩浆活动,从早到晚岩浆酸性逐渐增加,反映岩浆源区从幔源物质到壳源物质的转变,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的挤压作用,地壳逐渐增厚,后期形成的岩浆更加具有壳源特征,甚至出现了中等分异的花岗岩。通过限定相关岩浆活动的时间,得出云蒙山地区从挤压到拉张的转换时间为141~129 Ma,本文研究的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背景是强挤压陆内造山环境,表明岩浆侵位于该区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之前。伴随中酸性岩浆上移侵位,残留相的密度越来越大,具备了后期下地壳发生拆沉的一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蒙山 花岗岩类 SHRIMP U-PB测年 地球化学 中生代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