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序列测定法与实时荧光PCR法检测YMDD突变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许彪 徐东平 +6 位作者 成军 李晓东 毛远丽 王海滨 马洪滨 胡瑾华 王业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0-733,共4页
目的比较DNA序列测定法与实时荧光法检测YMDD突变的结果,并对除YMDD突变之外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及其意义进行讨论。方法收集89例慢性乙肝患者的92份血清样本,均用实时荧光PCR法做YMDD突变检测。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反转录酶(RT)基因,对... 目的比较DNA序列测定法与实时荧光法检测YMDD突变的结果,并对除YMDD突变之外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及其意义进行讨论。方法收集89例慢性乙肝患者的92份血清样本,均用实时荧光PCR法做YMDD突变检测。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反转录酶(RT)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采用NTI软件比对结果,并对RT基因上其他11个已知耐药相关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在37份YMDD突变阴性的样本中,DNA测序法检测结果为33份M204M(未突变)、1份M204I、3份M204V;4份YMDD突变阳性样本均为突变/未突变序列共存;另检出7份样本存在ADV耐药相关突变,占18.9%(7/37)。在55份YMDD突变阳性样本中,DNA测序法检测到52份,阳性结果符合率为94.5%(52/55);另检出5例存在ADV或ETV耐药相关突变,占9.1%(5/55)。结论DNA序列测定法检测HBVRT基因耐药相关突变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同时检出YMDD突变以外的各种耐药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全面了解患者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情况,合理地制订抗HBV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ymdd突变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中YMDD突变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岳进 郑金莉 +4 位作者 谢庆荣 肖扬 朱冰星 卢成鸿 潘华将 《肝脏》 2005年第3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药物治疗 ymdd突变 阿德福韦 人工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活动阳性的HBeAg阴性乙肝患者免疫学标志物、病毒感染基因型以及YMDD突变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明红 殷娟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分析病毒活动阳性的HBe Ag阴性乙肝患者免疫学标志物、病毒感染基因型以及YMDD突变,探讨HBe Ag血清学转换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拉米夫定持续12个月治疗患者,比较病毒活动阳性HBe Ag阴性和阳性患者的病免疫标志物表达、感染病毒基因... 目的分析病毒活动阳性的HBe Ag阴性乙肝患者免疫学标志物、病毒感染基因型以及YMDD突变,探讨HBe Ag血清学转换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拉米夫定持续12个月治疗患者,比较病毒活动阳性HBe Ag阴性和阳性患者的病免疫标志物表达、感染病毒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的差异。结果 1HBe Ag阴性乙肝患者中病毒活动率约54.10%,明显高于HBe 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表达模式和病毒基因型分布在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YMDD相关病毒突变体检测发现,HBe Ag阴性患者YMDD突变率达到26.6%,明显高于HBe Ag阳性患者;其中YVDD突变型在HBe Ag阴性患者中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HBe Ag转阴对于乙肝治疗疗效判断的不准确性,其不准确性原因可能涉反应机体免疫状态的血清标志物、HBV感染的基因型以及药物相关病毒突变型别。另外,HBe Ag转阴的乙肝患者低的持续病毒应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拉米夫定治疗耐药性几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血清学转换 ymdd突变 HBV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管巢式PCR结合测序技术检测HBV YMDD突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HBV低载量标本YMDD突变检测灵敏度,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单管巢式PCR、双管巢式PCR和单管PCR对临床选择的35例标本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单管巢式...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HBV低载量标本YMDD突变检测灵敏度,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单管巢式PCR、双管巢式PCR和单管PCR对临床选择的35例标本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单管巢式PCR和双管巢式PCR的吻合度一致,阳性率均为[91.4%(32/35)],而单管PCR的阳性率[54.3%(19/35)]显著低于单管巢式PCR和双管巢式P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管巢式PCR不仅能够显著提高HBV YMDD突变检测灵敏度,而且相比于双管巢式PCR,具有显著降低污染、缩短实验时间的优点,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管巢式PCR ymdd突变 肝炎病毒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YMDD突变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郭平 黄杰 +1 位作者 李健红 曾屏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7期19-20,共2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突变,为临床治疗乙型肝炎联合用药或单一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BocheLightCycler^TM荧光PCR定量分析仪,应用FQ—PCR技术进行乙肝病毒基因突变(YMDD)及HBV—DNA的检测。结果:经半年以上的临床...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突变,为临床治疗乙型肝炎联合用药或单一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BocheLightCycler^TM荧光PCR定量分析仪,应用FQ—PCR技术进行乙肝病毒基因突变(YMDD)及HBV—DNA的检测。结果:经半年以上的临床治疗观察,拉米夫定加胸腺肽联合用药组20例乙肝患者未检测出YMDD变异株,用药后HBV-DNA和ALT检测指标分别随治疗的进展拷贝数降低和恢复正常;而单一服用拉米夫定药物治疗组37例乙肝患者,检测出发生YMDD变异有8例,阳性率5.4%和8.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YMDD)突变的检测有助于临床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ymdd突变 检测 分析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岳进 郑金莉 +2 位作者 肖扬 朱冰星 孙晓彩 《东南国防医药》 2006年第5期330-331,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治疗YM DD突变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78例YM DD突变的CHB分为A、B两组:A组32例服用美国G ilead Se ience公司阿德福韦酯(ADV)10m g每天1次,52周;B组46例服用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10m g每天1次,5... 目的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治疗YM DD突变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78例YM DD突变的CHB分为A、B两组:A组32例服用美国G ilead Se ience公司阿德福韦酯(ADV)10m g每天1次,52周;B组46例服用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10m g每天1次,52周。服药后第4、8、12、24、52周,检测ALT、HBVDNA定量、HB eA g、血常规、肾功能以及观察副反应。结果两组HBV DNA第4周开始下降,第52周ALT复常,HBVDNA<1×102拷贝/m l,HB eA g阴转率分别为53.1%、78.1%、12.5%和52.4%、76.9%、10.8%。有少数病例出现轻微乏力、头晕、腹痛、腹泻、脱发、腓肠肌痛、尿酸升高、性功能障碍,但可耐受。A组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贺普丁(LAM)联用ADV 12周后肾衰加重中断治疗,B组1例全身皮疹中断治疗。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治疗YM DD突变的CHB与进口阿德福韦酯疗效相仿、价廉、副反应轻、安全。远期疗效,耐药性,停药后有无反跳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ymdd突变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期间YMDD突变株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石铭 张勇 +2 位作者 祝英华 花艳艳 韩博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56-95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期间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突变株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法分别对11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期间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突变株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法分别对11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YMDD突变株及基因型检测。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时间〈12个月、12~24个月及〉24个月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5%、35%、16%,YMDD变异率分别为22%、54%、100%。对11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发现,B型占17%,C型占75%,B、C混合型占8%;其中,B型、C型患者中YMDD变异率分别为21%、19.5%,B、C混合型患者中未发现YMDD变异。HBV DNA与HBV的YMDD变异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期间,HBV的YMDD变异不受病毒基因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拉米夫定 ymdd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检测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尚丽红 武小桐 +3 位作者 李娟 付蓉 董新华 丁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568-1570,共3页
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近年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属于脱氧嘧啶核苷类药物,其与乙肝多聚酶结合后竞争抑制该酶活性,使HBV-DNA链合成终止,从而抑制病毒复制[1]。但长期用药可引起HBV多聚酶活性区核苷酸序列的... 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近年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属于脱氧嘧啶核苷类药物,其与乙肝多聚酶结合后竞争抑制该酶活性,使HBV-DNA链合成终止,从而抑制病毒复制[1]。但长期用药可引起HBV多聚酶活性区核苷酸序列的变异,称为YMDD变异。变异后的病毒对拉米夫定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导致治疗失败。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时,发生YMDD变异的比率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乙型肝炎病毒 ymdd突变 多聚酶活性区核苷酸序列 检测方法学 ymdd变异 核苷类药物 拉米夫定 抑制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区焦磷酸测序方法的建立及其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家武 王文栋 +4 位作者 游风云 边壮 唐健熹 姚蓝 李本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57-960,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高通量的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临床检测方法。方法应用专用的YMDD突变区域的扩增引物,经PCR扩增及磁珠分离,制备YMDD区焦磷酸测序单链模板,并在PSQ96A焦磷酸测序仪上进行焦磷酸测序,应用标准的YMDD区突变... 目的建立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高通量的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临床检测方法。方法应用专用的YMDD突变区域的扩增引物,经PCR扩增及磁珠分离,制备YMDD区焦磷酸测序单链模板,并在PSQ96A焦磷酸测序仪上进行焦磷酸测序,应用标准的YMDD区突变质粒作为阳性对照模板和标准品,观察批量分析的可靠性并初步批量检定90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建立了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YMDD突变检测平台,实现了临床血清标本的高通量检测。能一次获得90人份的YMDD突变临床检测结果。经标准的YMDD突变质粒及血清标本的重复性及可靠性检测,质粒标准品的突变检出率及重复率均达100%,而血清标本达98.8%。结论本方法可准确.高通量、快速检测YMDD区突变,特别适宜临床批量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突变分析 序列分析 DNA 磷酸类 ymdd突变 焦磷酸测序 乙型肝炎病毒 可靠性研究 高通量 测序方法
原文传递
海南地区乙型肝炎基因型与YMDD自然突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洁 覃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14-716,共3页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突变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未使用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PCR-反向点杂...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突变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未使用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PCR-反向点杂交方法测定HBV突变及基因型。结果:49例患者中,检出B型8例(16.33%),其中发生YMDD自然突变1例(12.5%);C型34例(69.39%),其中发生YMDD自然突变6例(17.65%),YMDD自然突变的发生率C基因型与B基因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基因型之间乙肝标志物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优势基因型为C型。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YMDD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ymdd突变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聚合酶链反应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YMDD突变及阿德福韦耐药突变的动态变化
11
作者 陈金军 王战会 +2 位作者 马世武 孙剑 侯金林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91-592,共2页
患者男,32岁,HBsAg阳性4年余。应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近3年时出现YMDD突变;直接转换到阿德福韦10mg/d治疗,之后ALT、HBVDNA水平逐渐下降,但在阿德福韦治疗80周后出现病毒突破。不定期随访病人,采集的血清分别是拉米夫定转换... 患者男,32岁,HBsAg阳性4年余。应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近3年时出现YMDD突变;直接转换到阿德福韦10mg/d治疗,之后ALT、HBVDNA水平逐渐下降,但在阿德福韦治疗80周后出现病毒突破。不定期随访病人,采集的血清分别是拉米夫定转换为阿德福韦治疗的前2周,后12、24、60、80和84周。HBVDNA定量检测仪器为Roche公司Lightcycler;采用Qiagen公司的全血抽提核酸试剂盒抽提HBVDNA。第一轮PCR扩增引物为BSl和POL2;利用引物SS2和POL2进行第二轮扩增,产物用来直接测序或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dd突变 阿德福韦 动态变化 耐药突变 肝炎病人 HBVDNA定量 Roche公司 HBSAG阳性 乙型 慢性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核酸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12
作者 黄宏君 刘波 +1 位作者 周燕玲 吴白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1期275-276,共2页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核酸检测试剂(采用磁珠法处理样本)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用磁珠法试剂与煮沸法试剂平行检测204例临床HBV阳性血清样本,从检测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度等方面,比较两种试剂的结果-致性与差异.结果磁珠法试...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核酸检测试剂(采用磁珠法处理样本)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用磁珠法试剂与煮沸法试剂平行检测204例临床HBV阳性血清样本,从检测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度等方面,比较两种试剂的结果-致性与差异.结果磁珠法试剂与煮沸法试剂检测YMDD突变的阳性-致性百分比100%(95%CI:93.6%~100%),阴性-致性百分比95.96%(95%CI:90.0%~98.9%),总-致性百分比98.04%(95%CI:95.1%~99.5%).对4例不符样本进行测序复核,并对复核后的结果进行Kappa检验-致性分析:结果Kappa值=0.961,表明磁珠法试剂与煮沸法试剂及复核检测的结果具有很好的-致性.结论磁珠法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核酸检测试剂与已上市的煮沸法试剂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致性,并且具有内标监控假阴性,有更高的灵敏度,符合临床检测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ymdd突变 荧光定量PCR 磁珠法 煮沸法
原文传递
LDR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定量检测慢性乙肝患者YMDD突变的比较
13
作者 聂咏鹏 陈伟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583-1585,共3页
拉米夫定对于慢性乙肝和一些更为严重的肝病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然而,长期的拉米夫定单一疗法导致在一些慢性乙肝患者出现了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突变发生率从第一年的16%-32%往第2年的38%,第3年的57%,第4年的67%的逐渐增长。这... 拉米夫定对于慢性乙肝和一些更为严重的肝病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然而,长期的拉米夫定单一疗法导致在一些慢性乙肝患者出现了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突变发生率从第一年的16%-32%往第2年的38%,第3年的57%,第4年的67%的逐渐增长。这种耐药性突变与反转录酶的高度保守的YMDD序列相关,该序列是HBV聚合酶催化位点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dd突变 乙型肝炎病毒 实时PCR LDR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伟 邓少丽 陈迎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617-1618,共2页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情况。方法  87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两组 ,一组 5 1例接受拉米夫定及保肝治疗 ,另一组 36例做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 ,治疗 1年后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进行定性检测 ,观察是否有...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发生YMDD变异情况。方法  87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两组 ,一组 5 1例接受拉米夫定及保肝治疗 ,另一组 36例做为对照组只给予保肝治疗 ,治疗 1年后对患者HBV多聚酶基因YMDD基序进行定性检测 ,观察是否有突变。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组在用药 1年后有 8例发生YMDD突变 ,其中YIDD变异有 5例 ,YVDD变异 3例 ,变异株中有 5例伴HBVDNA、ALT水平升高 ,而对照组无变异株产生。结论 拉米夫定可诱导HBV多聚酶基因 (P基因 )YMDD基序发生基因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ymdd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转阴与HBV基因型分布和YMDD变异位点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艾霖 熊怡淞 +3 位作者 王艳艳 曲远青 段小刚 吴丽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0期2854-2855,2857,共3页
目的研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与长期应用拉米夫定诱发的YMDD变异和病毒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 200例,其中HBeAg血清学转阴患者577例,未转阴患者623例,检测患者HBeAg、乙... 目的研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与长期应用拉米夫定诱发的YMDD变异和病毒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 200例,其中HBeAg血清学转阴患者577例,未转阴患者623例,检测患者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HBV基因型,并比较和探讨3者的关系。结果 577例HBeAg阴性患者中有233例(40.38%)存在病毒复制(HBV-DNA≥103);对233例基因分型显示,A、B、C、D基因型分别为163例(69.96%)、57例(24.46%)、11例(4.72%)、2例(0.86%);YMDD突变检测发现,233例患者中106例(45.49%)发生YMDD突变,其中Ⅴ突变68.87%,Ⅰ突变22.64%,Ⅰ/Ⅴ共生突变8.49%。在106例YMDD突变患者中A、B、C、D基因型分别为0例(0.00%)、72例(67.92%),27例(25.47%),7例(6.60%)。结论本院所在地区HBeAg血清转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仍保持一定的活力,持续监测病毒拷贝数、YMDD突变和基因型对于此类患者治疗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抗原阴性 乙型肝炎病毒 ymdd突变 HBV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探针FQ-PCR法检测HBV YMDD变异
16
作者 袁建芬 喻海忠 +1 位作者 张小洁 陈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15期1827-1828,183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乙型肝炎YMDD变异株的方法。方法应用单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对46例HBV-DNA阳性的标本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同时对这46例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在46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采用单探针FQ-PCR法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乙型肝炎YMDD变异株的方法。方法应用单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对46例HBV-DNA阳性的标本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同时对这46例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在46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采用单探针FQ-PCR法检测出YMDD变异株16例占35%,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出17例占37%,2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探针FQ-PCR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经济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临床对YMDD变异株的检测,为临床用药提供及时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ymdd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探针FQ—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人的YMDD变异
17
作者 喻海忠 袁建芬 +1 位作者 张小洁 陈莹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11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人的YMDD变并情况。方法:采用双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46例HBV—DNA阳性的标本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其中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20例样本,进行抗病毒治疗26例。结果:在26例抗病毒治疗的标本...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人的YMDD变并情况。方法:采用双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46例HBV—DNA阳性的标本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其中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20例样本,进行抗病毒治疗26例。结果:在26例抗病毒治疗的标本中检测出YMDD16例,在未经抗病毒治疗20例标本中检测出YMDD2例。这两组患者之间YMDD变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已经存在YMDD变异株,而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中变异株明显增加,因此对乙肝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进行YMDD变异株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ymdd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MDD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untreated with antiviral medicines 被引量:9
18
作者 Zhong-MinHuang Qi-WenHuang Ya-QinQin Yan-ZhuanHe Hou-JiQin Yiao-NanZhou XiangXu Mei-JinHu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67-870,共4页
AIM: To polymerase P region (YMDD) mutations of hepatitis B virus gene (HBV DN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untreated with antiviral medicines and to explore its correlation with pre-c-zone mutations, ... AIM: To polymerase P region (YMDD) mutations of hepatitis B virus gene (HBV DN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untreated with antiviral medicines and to explore its correlation with pre-c-zone mutations, HBV genotypes and HBV DNA level, and to observe its curative effect.METHODS: A total of 104 cases (38 cases in group of familial aggregation and 66 cases in group of non-familial aggregation) were randomly chosen from 226 patients with CHB who did not receive the treatment of lamivudine (LAM)and any other antivirus drugs within the last one year.Their serum YMDD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by microcosmic nucleic acid and cross-nucleic acid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HBV genotypes by PCR-microcosmic nucleic acid crossELISA, HBV DNA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and fluorescence ration PCR analysis, 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HBVM) by ELISA. LAM was taken by 10 patients with YMDD mutations and its cu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RESULTS: Twenty-eight cases (26.9%) had YMDD mutations, of them 11 cases (28.9%) were in familial aggregation group (38 cases) and 17 cases (25.8%) in nonfamilial aggregation group (66 case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wenty-seven point one percent (16/59) cases were positive for HBeAg YMDD mutations, and 26.7% (12/45) cases were negative for HBeAg and positive for anti-HBe. 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ifferent YMDD incidence rate existed in different HBV genotypes.HBV DNA level did not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cidence of YMDD mutations. LAM was effective for all patients with mutations.CONCLUSION: Wild mutant strains in HBV and their incidence rate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amilial aggregation and non-familial aggregation. It may have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YMDD mutations and pre-c-zone mutations. HBV DNA level may not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YMDD mutations. LAM is clinically effective for CHB patients with YMDD mu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Chronic hepatitis GENOTYPES ymdd mutation LAMIVUD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in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YMDD mutation after lamivudine therapy 被引量:13
19
作者 LIU Ke-zhou(刘克洲) +5 位作者 HOU Wei(侯伟) ZUMBIKA Edward, NI Qin(倪勤)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182-1187,共6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with tyrosine-methionine-aspartateaspartate (YMDD) mutation after lamivudine therapy. Methods: This investigation was a retrospective stu...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patients with tyrosine-methionine-aspartateaspartate (YMDD) mutation after lamivudine therapy. Methods: This investigation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63 CHB patients with YMDD mutation during lamivudine therapy.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period and types of YMDD mutation;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levels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YMDD mutation were measured. YMDD mutation in the HBV DNA polymerase gene was determin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direct sequencing. HBV DNA quantificat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real-time PCR. Relevant serum markers of HBV were measured.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12 months after YMDD mutation. Results: YMDD mutation occurred 7~44 months (median, 21.5 months) after the start of lamivudine therapy. The majority of the cases (42/63, 66.6%) had YMDD mutants detected between 12 and 24 months. Four types of YMDD mut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is study, rtL180M/M204V mutation was the predominant type (26/63, 41.3%). A proportion of patients (16/63, 25.4%; 12/63, 19.1%) had higher HBV DNA levels and ALT levels (after mutation vs before mutation),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YMDD mutants had similar or lower HBV DNA levels and ALT levels compared with baseline values. This subset of patients might have benefited from the continued lamivudine therapy. The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ALT and HBV DNA levels (breakthrough hepatitis) should benefit from the addition of a newer nucleotide analogue (e.g. adefov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Tyrosine-methionine-aspartate-aspartate ymdd mutation LAMIVUD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and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on of low abundant YMDD mutan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被引量:3
20
作者 Xiao-Ling Wang Song-Gang Xie +3 位作者 Ling Zhang Wei-Xia Yang Xing Wang Hong-Zhi J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0-124,共5页
AIM: To compare th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LDR) and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on of low abundant YMDD mutan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METHODS: Mixtures of plasmids and serum samples from 52 c... AIM: To compare th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LDR) and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on of low abundant YMDD mutan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METHODS: Mixtures of plasmids and serum samples from 52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low abundant lamivudine-resistant mutations were tested with LDR and real-time PCR. Time required and reagent cost for both assays were evaluated.RESULTS: Real-time PCR detected 100, 50, 10, 1 and 0.1% of YIDD plasmid, whereas LDR detected 100, 50, 10, 1, 0.1, and 0.01% of YIDD plasmid, in mixtures with YMDD plasmid of 106 copies/mL. Among the 52 clinical serum samples, completely concordant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all samples by both assays, and 39 YIDD, 9 YVDD, and 4 YIDD/YVDD were detected. Cost and time required for LDR and real-time PCR are 60/80 CNY (8/10.7 US dollars) and 4.5/2.5 h, respectively.CONCLUSION: LDR and real-time PCR are both sensitive and inexpensive methods for monitoring low abundant YMDD mutants during lamivud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LDR is more sensitive and less expensive, while real-time PCR is more rap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dd mutants Hepatitis B virus Real-time PCR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