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Yang Xiong from a Calligraphic Perspective
1
作者 Tang Li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3期117-131,共15页
Yang Xiong,a cultural celebrity in ancient China,is a well-known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ith abundant research on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However,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presentatio... Yang Xiong,a cultural celebrity in ancient China,is a well-known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ith abundant research on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However,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presentation of his name,former residence,and prose poems in Chinese calligraphy from an iconographic perspective.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how“Yang Xiong,”“Yang Ziyun,”“Ziyun Pavilion in Xishu Prefecture,”and“Yang Xiong’s prose poems”are presented in the Chinese calligraphy,especially in calligraphies by Wang Xizhi,Su Dongpo,Huang Tingjian,Mi Fu,and other famous calligraphers in the previous dynasties.Research shows that Yang Xiong influenced not only Chinese literature but also Chinese calligraphy to a certain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vious dynasties CALLIGRAPHY PRESENTATION yang xio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雄的“圣”与“非圣”--以东汉初期桓谭、王充、班固的评价为考察中心
2
作者 杨胜宽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80-92,共13页
关于扬雄的评价问题历来分歧很大,特别是围绕其“圣”与“非圣”的争议,自西汉末期以来就一直存在,且迄今未止。基于对史料的考释,重点考察东汉初期桓谭、王充、班固三位颇具代表性历史人物对扬雄的评价背景和具体内容,揭示这些分歧和... 关于扬雄的评价问题历来分歧很大,特别是围绕其“圣”与“非圣”的争议,自西汉末期以来就一直存在,且迄今未止。基于对史料的考释,重点考察东汉初期桓谭、王充、班固三位颇具代表性历史人物对扬雄的评价背景和具体内容,揭示这些分歧和争议源于扬雄形象本身的多面性与论者评价尺度的差异性。其中王充从地位属性和身份特征实事求是地还原扬雄“文人”的本来面目,较为客观地看待其一生追求与成就,评价较为公允。后世对扬雄的形象与贡献的批评,亦当在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桓谭 王充 班固 “圣”与“非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本自然:扬雄人性论的定性
3
作者 赵卫东 伦凯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9,199,共8页
对于扬雄人性论的性质,目前学界有性善论、性恶论和性善恶混论三种主要的观点。这三种观点皆是就扬雄某一方面的言论而作出的判断,而非对其整体哲学进行考察后所得出的结论。通过对扬雄人性的来源、善恶论的来源和教化理论的形式三个方... 对于扬雄人性论的性质,目前学界有性善论、性恶论和性善恶混论三种主要的观点。这三种观点皆是就扬雄某一方面的言论而作出的判断,而非对其整体哲学进行考察后所得出的结论。通过对扬雄人性的来源、善恶论的来源和教化理论的形式三个方面的深入探析,可以发现,扬雄的人性论乃是自然的人性论,除与荀子特别强调人性中恶的倾向这一点不同外,其与荀子的人性论性质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人性论 《太玄》 《法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何以雄:论扬雄的创作与其读书、校书之关系
4
作者 沈相辉 《长江学术》 2025年第2期46-55,共10页
扬雄的读书、校书活动是其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此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可深化学界对其人生形态转变的理解。扬雄居蜀期间,正是司马相如被奉为乡贤之时,这使他对辞赋十分喜爱,从而开启了由模仿司马相如... 扬雄的读书、校书活动是其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此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可深化学界对其人生形态转变的理解。扬雄居蜀期间,正是司马相如被奉为乡贤之时,这使他对辞赋十分喜爱,从而开启了由模仿司马相如到推崇屈原的创作之路;而师从严遵、林闾,不仅培养了他的古学兴趣,更为其日后由赋家向学者的转变奠定了初步基础。离蜀入京之后,观书石室、校书天禄等经历,不仅使其辞赋创作更进一步,更为其创作《法言》《太玄》积累了深厚的学问。因此,扬雄后来由好赋转向拟经,就学问进阶过程而言,实属自然的内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司马相如 辞赋 校书 汉代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言》:语录“家数”,设辞“本领”——兼论古代文章辨体的原则和方法
5
作者 赵德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9,共9页
《法言》是扬雄模仿《论语》而作,但是从典籍的名称、文本的外部结构、内部形态以及文风语体来看,《法言》在文体上与《论语》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文体方面的差异,乃是扬雄在模仿中的独创,是对标准语录体的改造和超越。从《法言》的文... 《法言》是扬雄模仿《论语》而作,但是从典籍的名称、文本的外部结构、内部形态以及文风语体来看,《法言》在文体上与《论语》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文体方面的差异,乃是扬雄在模仿中的独创,是对标准语录体的改造和超越。从《法言》的文体形态、结构考察,《乾·文言》的中间板块联翩排列的六轮虚拟问对才是《法言》的文体之祖。《法言》中的问答,与当时流行的设辞极为相似,文体属性更为接近。《法言》在汉代诸子著作中卓尔不群,是一部袖珍型设辞分门别类的连珠集锦。扬雄之所以选择以连珠集锦形式来结撰《法言》,与他对问答型和集锦型的书写方式的情有独钟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章辨体应注意到文章写作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对文体的考辨应遵照循名责实的基本原则进行,同时还应兼顾中国古代文体界限的模糊性、文体溯源的精准性和文本生成的渐进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法言》 设辞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雄礼乐美学论要
6
作者 祁海文 Peng Ping 《孔学堂》 CSSCI 2024年第3期20-30,131-143,共24页
在西汉晚期儒家学说神秘化背景下,扬雄以弘扬先秦儒学理性精神为己任,在“尚智”精神的主导下,全面探讨了礼乐制度的政治教化功能与建构理想政治的积极意义;以“修性”为中心,以“全德”为目标,论述了礼乐制度通过“正其视听言行”从而... 在西汉晚期儒家学说神秘化背景下,扬雄以弘扬先秦儒学理性精神为己任,在“尚智”精神的主导下,全面探讨了礼乐制度的政治教化功能与建构理想政治的积极意义;以“修性”为中心,以“全德”为目标,论述了礼乐制度通过“正其视听言行”从而导人之“善”的教化特征。扬雄的礼乐美学以儒家传统的“文质”论为枢纽,延伸到对文艺问题的美学思考,其辞赋论呈现出平衡文艺的审美功能与政治教化作用之矛盾的美学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尚智 礼乐美学 礼乐教化 全德 文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扬雄儒者身份认同下的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
7
作者 李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2-56,共5页
特定的时代背景、思想环境和个人经历造成了扬雄对儒家思想的接受,他推崇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认同儒家观念和儒家经典,同时捍卫孔子儒学思想纯洁性,以一名儒者的身份自居。在儒者身份的自我认同下,赋家扬雄在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方面表现... 特定的时代背景、思想环境和个人经历造成了扬雄对儒家思想的接受,他推崇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认同儒家观念和儒家经典,同时捍卫孔子儒学思想纯洁性,以一名儒者的身份自居。在儒者身份的自我认同下,赋家扬雄在辞赋书写与赋论成就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儒家色彩。赋作方面,在儒家经世思想影响下,扬雄辞赋创作体现出以赋入仕、以赋纳谏的目的;同时继承儒家美刺传统,采用修饰文辞、婉转达意的创作方法;将儒家明哲保身、重视民生的观念纳入创作内容;晚年又因赋不能“用”而“悔赋”。赋论方面,在儒家重文观、中庸观、诗怨观的影响下,扬雄最早认识到了赋文体“丽”的审美本质,率先将“则”作为辞赋的分类标准,创新建构了赋文体“讽谏”的实际功能,在中国赋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儒者身份 辞赋书写 赋论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献赋纪事的书写模式与后世拟效
8
作者 刘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与受诏被动作赋不同,献赋是赋家主动向君主投献赋作。献赋纪事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赋家作赋、进呈赋作、帝王读赋、赋家为郎。其中赋家主动进献是核心,而帝王反馈则是此类纪事着重介绍的内容。汉代献赋故事广泛流布,引起历代文士、帝王仪... 与受诏被动作赋不同,献赋是赋家主动向君主投献赋作。献赋纪事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赋家作赋、进呈赋作、帝王读赋、赋家为郎。其中赋家主动进献是核心,而帝王反馈则是此类纪事着重介绍的内容。汉代献赋故事广泛流布,引起历代文士、帝王仪式化的行为模拟以及史家模式化的历史表述。除复现献赋活动外,唐代诗人通过自比相如、扬雄献赋,为参加科举考试赋予自荐于天子的能动意味。而一旦科举失利,“献赋不售”又成为常见的诗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纪事 献赋 司马相如 扬雄 枚皋 科举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嘲》中的“阳”与“阴”——扬雄对西汉末年士人困境的思考与突围
9
作者 沈相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扬雄《解嘲》前半部分重在比较“上世”与“当今”,指出世异事变之下士人遭遇之变迁;后半部分则聚焦于自身,解释其作《玄》的原因,为其拟经提供合法性。扬雄表面上是在歌颂汉王朝的文治武功,实际却对时政提出了严厉批评。扬雄在古今对比... 扬雄《解嘲》前半部分重在比较“上世”与“当今”,指出世异事变之下士人遭遇之变迁;后半部分则聚焦于自身,解释其作《玄》的原因,为其拟经提供合法性。扬雄表面上是在歌颂汉王朝的文治武功,实际却对时政提出了严厉批评。扬雄在古今对比中,传递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所以《太玄》被定位为“俟后世”之书。就消极层面而言,守《玄》是扬雄对现实的被动逃避;从积极角度来说,则是其对天人合一创作环境的主动追求。因此,《解嘲》一方面固然反映了扬雄遭遇现实困境时的失望和怯懦,但同时也体现出其触底反弹式的精神突围与超越。较之东方朔《答客难》,《解嘲》不仅揭示了士不遇的深刻原因,也为士人安顿身心提供了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解嘲》 《太玄》 《答客难》 士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大赋发展与皇权变迁
10
作者 张艺馨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文景时期赋的创作者主要集中在诸侯身边,显示了诸侯王本身的强大实力。武帝收回诸侯的权力之后将赋家招揽到了自己身边,要求他们用大赋彰显皇帝的权威,并以赋家作为安抚各地的代言人,以此达到通过文化渗透集中皇权的目的。宣帝时期大赋... 文景时期赋的创作者主要集中在诸侯身边,显示了诸侯王本身的强大实力。武帝收回诸侯的权力之后将赋家招揽到了自己身边,要求他们用大赋彰显皇帝的权威,并以赋家作为安抚各地的代言人,以此达到通过文化渗透集中皇权的目的。宣帝时期大赋已成皇帝专用的颂赞式文章。成帝则因后宫乱序、频繁扰民而逐渐失去皇室在民间的威望,皇权开始衰落,故而此时大赋以讽谏为主题。西汉末王氏篡权,大赋也失去了政治功用,转而成为个人创作。可见西汉大赋的发展与当时皇权的变迁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大赋 皇权 贾谊 司马相如 扬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方志中的扬雄书写与接受
11
作者 王欣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7-92,共6页
扬雄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成都地区方志有不少关于扬雄的记载,这些记载展现了扬雄在当地的接受情况,对于研究扬雄文化传播有一定价值。有关扬雄的遗迹在地方得到保护,虽然有些记载难以证实,但更多是体现当地对扬雄价值的认可。地方... 扬雄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成都地区方志有不少关于扬雄的记载,这些记载展现了扬雄在当地的接受情况,对于研究扬雄文化传播有一定价值。有关扬雄的遗迹在地方得到保护,虽然有些记载难以证实,但更多是体现当地对扬雄价值的认可。地方的文化接受,是通过实体建置的修缮与文学作品的歌咏共同完成的,这些内容可以借助方志的书写展现。扬雄其人与其著述的历史评价曾存在争议,甚至曾受到官方评价的打压,但是从方志的记载与收录的诗文中可以看出乡人努力为扬雄辩诬,不惜否定史实,普遍对扬雄著述作高度评价。地方的接纳也是重要的声音,在历史名人的文化传播上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方志 文化传播与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揚雄《法言》音樂思想研究
12
作者 向姝蒙 陳昊 《人文与社科亚太学刊》 2024年第4期204-210,共7页
揚雄,西漢時期傑出的文學家與思想家,其著作以儒家思想為基礎,融合個人獨到的解讀,形成了獨特的思想體系。在《法言》等作品中,揚雄對音樂及其表現的雅正觀和禮樂觀兩方面提出了深刻的見解。通過搜集整理《法言》中與音樂相關的文獻,並... 揚雄,西漢時期傑出的文學家與思想家,其著作以儒家思想為基礎,融合個人獨到的解讀,形成了獨特的思想體系。在《法言》等作品中,揚雄對音樂及其表現的雅正觀和禮樂觀兩方面提出了深刻的見解。通過搜集整理《法言》中與音樂相關的文獻,並從音樂學、美學角度進行分析,挖掘其雅正觀主要是對音樂社會功能的認識,認為音樂應具有道德和美學雙重作用,以達到教化民眾、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方式;禮樂觀主要是從國家和個人角度出發,希望禮樂成為統治者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於個人而言,揚雄認為禮樂乃聖人君子紋飾和修身的外在表現。揚雄在《法言》中的觀點不僅反映其個人的音樂理念,也為研究《太玄》《琴清英》等作品中的音樂思想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揚雄 《法言》 音樂思想 雅正觀 禮樂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魏六朝连珠体的演变与文学发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国荣 杨艳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3,共7页
古代文学中的连珠体肇兴于汉,陆机则完善了连珠体的体式,发展为连珠体“理要”的正格;南朝时由于当时文学风尚的影响,连珠体的写作呈现个性化与抒情化的特征,形成了多样化的“别格”。也就是说,连珠体的发展正好与汉魏六朝时期整个文学... 古代文学中的连珠体肇兴于汉,陆机则完善了连珠体的体式,发展为连珠体“理要”的正格;南朝时由于当时文学风尚的影响,连珠体的写作呈现个性化与抒情化的特征,形成了多样化的“别格”。也就是说,连珠体的发展正好与汉魏六朝时期整个文学与文化的演变发展密切相关,故由连珠而论汉魏六朝文学,可以见微知著。隋唐及其后的连珠体无论在体制还是成就上都并没有超出六朝时期,又可见连珠体在汉魏六朝时期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文学 连珠体 正格 别格 扬雄 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硕与王充的人性论思想研究——兼论《孟子·告子上》公都子所述告子及两“或曰”的人性论问题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丁四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54,共12页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第一种人性主张,属于“性一”之论;最后一种,则非。因此主张“性一”的竹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篇,不属于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和世硕这帮儒者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子 世硕 扬雄 王充 人性论 《孟子》 《论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楚辞·远游》文本的组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树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71,共12页
围绕《楚辞·远游》作者是否为屈原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近年来出土大量楚地竹书,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材料。竹书篇卷体例中的"附益"现象对《远游》文本的解释具有启发意义。《楚辞·远游》... 围绕《楚辞·远游》作者是否为屈原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近年来出土大量楚地竹书,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材料。竹书篇卷体例中的"附益"现象对《远游》文本的解释具有启发意义。《楚辞·远游》以文中"重曰"二字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淮南王刘安原作《远游》,下部为扬雄《广骚》,为扬雄早年模拟《离骚》《大人赋》而成的集句式的"百衲体",不是很成功的作品,但因为被附益在《远游》之下,因而使《远游》充满了争议。这些史料线索原本在"扬雄自序"(即《汉书·扬雄传》)中有明确说明,但后人囿于《远游》为屈原所作的成见,往往意气用事,对既有史料视而不见并曲为之说。《远游》与《广骚》分别对中国诗歌的游仙诗与玄言诗产生很大影响,占有很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远游》 《广骚》 屈原 扬雄 刘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雄、左思《蜀都赋》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明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7,共7页
扬雄《蜀都赋》作于出蜀前的汉成帝永始二三年间,左思《蜀都赋》作于晋惠帝初(292年)左右。两赋皆以描绘蜀都为题材内容,铺陈夸张,未出汉人樊篱。但前者重在模仿相如,展示才华,为都城赋的先声;而后者重在讽谏,旨在表明主张统一,反对分裂... 扬雄《蜀都赋》作于出蜀前的汉成帝永始二三年间,左思《蜀都赋》作于晋惠帝初(292年)左右。两赋皆以描绘蜀都为题材内容,铺陈夸张,未出汉人樊篱。但前者重在模仿相如,展示才华,为都城赋的先声;而后者重在讽谏,旨在表明主张统一,反对分裂,为都市赋的绝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左思 《蜀都赋》 《三都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志·诗赋略》“扬雄赋”绎释 被引量:5
17
作者 俞纪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5-123,共9页
对扬雄赋的评价 ,在两汉之交经历了不小的变化。扬雄赋在扬雄生前及卒后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人所看重 ;元、成时期经学的兴盛、辞赋家地位的卑下、扬雄创作自身存在的问题等 ,是影响扬雄赋在当时评价的主要因素。《七略》品评优劣 ,将扬... 对扬雄赋的评价 ,在两汉之交经历了不小的变化。扬雄赋在扬雄生前及卒后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人所看重 ;元、成时期经学的兴盛、辞赋家地位的卑下、扬雄创作自身存在的问题等 ,是影响扬雄赋在当时评价的主要因素。《七略》品评优劣 ,将扬雄赋归入第二等 ,自有其理由。班固著《汉书》 ,始高度肯定扬雄的创作与理论。班固在《七略》著录的基础上 ,增补了扬雄的赋篇总数 ,同时还继承了扬雄的辞赋观 ,采用扬雄的见解来评论汉赋创作、续成《诗赋略》末尾的总括性评语。这不仅使扬雄赋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扬雄由此成为西汉赋坛上与司马相如齐名的大家 ,而且也使扬雄的赋论发扬光大 ,开始确立起独步西汉、沾溉后世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扬雄赋 篇目 类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雄至京、待诏、奏赋、除郎的年代问题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福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17-21,共5页
扬雄长安初期的生平事迹 ,如至京、待诏、奏赋、除郎的年代问题 ,众说纷纭。本文论证扬雄写奏《甘泉》、《河东》二赋的时间应在汉成帝永始四年 ,并由此推断 :扬雄至京的年龄 ,今传《汉书》本传“赞”文说“四十余”确实错了 ,应是“三... 扬雄长安初期的生平事迹 ,如至京、待诏、奏赋、除郎的年代问题 ,众说纷纭。本文论证扬雄写奏《甘泉》、《河东》二赋的时间应在汉成帝永始四年 ,并由此推断 :扬雄至京的年龄 ,今传《汉书》本传“赞”文说“四十余”确实错了 ,应是“三十余” ;先为王音门下史 ,后得王音和杨庄举荐 ,于永始二年或三年待诏 ;由于受到日蚀影响 ,永始元年即复的甘泉、河东郊祠 ,迟至永始四年方始实行。扬雄除为黄门侍郎 ,应在此年末奏《羽猎赋》和元延二年上《长杨赋》之间的元延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至京 待诏 奏赋 除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目汉庭中”:陶渊明与扬雄之关系发微——以《饮酒》其五为中心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子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陶渊明《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句前人多有误读。本诗的"君"字乃是对汉代之新圣扬雄的尊称,全诗乃是借扬雄以自况。这首诗集文化的深厚、哲理的凝重、思想的深淳和情韵的生动等种种艺术特色于一身,以短短五十字的... 陶渊明《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句前人多有误读。本诗的"君"字乃是对汉代之新圣扬雄的尊称,全诗乃是借扬雄以自况。这首诗集文化的深厚、哲理的凝重、思想的深淳和情韵的生动等种种艺术特色于一身,以短短五十字的篇幅而成为中国古典诗史中的绝唱。如果我们确定一个包含语言艺术的创造力、思想旨趣的丰富性、远离实际政治或置身于当代行政体制之外的纯粹个体的独立自由精神、对后人文学创作和审美趣味的影响力等四方面要素的综合性的评估标准的话,那么,在华夏古国辉煌灿烂的文学史上是没有另外一首诗能够与之匹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扬雄 《饮酒》其五 “问君” “心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玄释中——试论《太玄》所本的宇宙说 被引量:5
20
作者 问永宁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7-73,共7页
本文认为《太玄》不仅拟卦气说之易 ,亦拟《易传》所传之易 ,由准《文言》之《玄文》 ,认定《中》首在《太玄》中 ,地位最为重要。《中》首兼具水、土二行 ,是扬雄的有意安排 ,这是由其所本的宇宙思想决定的。本文认为《太玄》浑盖兼采... 本文认为《太玄》不仅拟卦气说之易 ,亦拟《易传》所传之易 ,由准《文言》之《玄文》 ,认定《中》首在《太玄》中 ,地位最为重要。《中》首兼具水、土二行 ,是扬雄的有意安排 ,这是由其所本的宇宙思想决定的。本文认为《太玄》浑盖兼采。在对几种盖天说与浑天说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只有一种盖天说及一种浑天说为《太玄》所本。以此为基础 ,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太玄 盖天说 浑天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