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and Benefit Assessment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Mountains in Xixiu District of Anshun City
1
作者 Li LAI Ying PENG +1 位作者 Yujie LIU Hongwei XI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4期40-45,共6页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fers to the containment of soil erosion,restora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climate regulation,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biodiversity,and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fers to the containment of soil erosion,restora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climate regulation,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biodiversity,and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self-repairing capacity of the nature and combined with appropriate artificial measures. Since the natural restoration process of karst desertification mountain is very long,it needs to be supplemented by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implemented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mountains in Xixiu District,Anshun City of Guizhou Province,and also introduced the afforestation te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It assessed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from five aspects: mountai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vegetation coverage,species diversity,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and landscap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MOUNTAIN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Benefit assessment xixiu DISTRICT of ANHUI CITY in Guizhou Provi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屯—行政区”复合单元的乡村“三生空间”功能协调评价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
2
作者 赵梦龙 耿虹 乔晶 《小城镇建设》 202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统筹乡村区域“三生空间”协调有序发展,是破解乡村之间不平衡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统筹的背景下,乡村基层单元的空间冲突与适配矛盾仍普遍存在,但与之对应促进区域协调的单元调整方案却十分匮乏。研究以贵州省安顺... 统筹乡村区域“三生空间”协调有序发展,是破解乡村之间不平衡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统筹的背景下,乡村基层单元的空间冲突与适配矛盾仍普遍存在,但与之对应促进区域协调的单元调整方案却十分匮乏。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在“自然屯—行政区”单元的基础上构建满足乡村“三生空间”协调统筹需求的新评价单元。为探究地理单元、行政单元、复合单元对功能协调评价的差异适配性,构建“三生空间”功能评价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空间相关性模型比较3类单元下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程度,识别“三生空间”相互冲突的典型区域。结果表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协调度在3类单元中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相关性,在复合单元中表现最为显著,这表明“自然屯—行政区”复合单元更适合作为促进乡村区域整体协调的基本载体。同时,西秀区“三生空间”相互冲突的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聚集特点,研究结合复合单元的划定结果,进一步提出“三生空间”功能互补的针对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屯—行政区”复合单元 乡村区域协调发展 “三生空间”功能 耦合协调度 安顺市西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顺市西秀区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3
作者 胡欣平 黄兴江 +1 位作者 徐旭东 杨大勇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1期90-92,共3页
为促进安顺市西秀区油菜产业发展,针对西秀区油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西秀区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油安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油菜 发展现状 建议 对策 西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4
作者 代杰 张斌 《北京测绘》 2024年第9期1323-1329,共7页
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发展划定生态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政策。以安顺市西秀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主要选取坡度、高程、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区这5个因子对西秀区土... 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发展划定生态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政策。以安顺市西秀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主要选取坡度、高程、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区这5个因子对西秀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西秀区的生态敏感性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极敏感区与高敏感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4.37%,且多数分布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山地区域,研究表明西秀区的土地呈现高敏感性。该研究旨在为西秀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西秀区 土地 生态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悠久的安顺文笔峰
5
作者 颜建华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0-22,共3页
位于今安顺城中心地带的西秀山文笔峰,是安顺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这座文峰建自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前的文笔峰,据《杨珍林年谱》所言,塔上有门有窗,是一座砖砌的七级楼阁式塔。咸丰元年重修改用石... 位于今安顺城中心地带的西秀山文笔峰,是安顺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这座文峰建自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前的文笔峰,据《杨珍林年谱》所言,塔上有门有窗,是一座砖砌的七级楼阁式塔。咸丰元年重修改用石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密檐式石塔。无论古代还是现今,文笔峰在安顺始终具有极高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顺 西秀山 文笔峰 悠久 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西秀区木本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锋 叶超 +4 位作者 安明态 崔兴勇 施金竹 张央 汪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1年第3期75-80,84,共7页
目的:调查研究黔中西秀区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状况,弄清该地区木本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摸清贵州省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查询的研究方法,以西秀区木本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 目的:调查研究黔中西秀区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状况,弄清该地区木本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摸清贵州省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查询的研究方法,以西秀区木本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组成、受危状况以及空间分布等特征。结果:该地区木本药用植物共563种,隶属103科280属。药用部位以根类和叶类为主体,包含该地区90.94%的木本药用植物;生活型以乔木类群为主体,占总种数的50.62%;药用功效主要是清热类、止痛类及活血化瘀类,共占总种数的65.18%,其中以清热类(24.51%)最多。有12种木本药用植物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4种。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在水平分布上总体表现为西北部与东南部多样性较高于中部;垂直分布上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单峰型特点。结论:该地区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但其空间分布差异大,珍稀濒危的种类较多,建议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药用植物 空间分布 资源多样性特征 珍稀濒危植物 西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西秀区耕地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沈云飞 《贵州地质》 2020年第4期526-531,共6页
为促进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以西秀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用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分析西秀区耕地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探讨土壤硒元素来源、富集成因及特色农业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中硒元素平均... 为促进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以西秀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用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分析西秀区耕地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探讨土壤硒元素来源、富集成因及特色农业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中硒元素平均含量为0.56 mg/kg,高于全国土壤(A层)平均值,总体较丰富,土壤硒元素含量在0.4~3.0 mg/kg的富硒耕地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9.40%。研究区土壤硒含量明显受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而且与Mo、Cd、As、Zn等重金属均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低于0.50,也进一步说明硒对成土母质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同时也受外源的补给。富硒耕地分布区产出有富硒水稻、富硒茶叶、富硒油菜,富硒率分别为62.5%、62.5%和100%,显示了富硒产业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分析 西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以安顺西秀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邹静 李熙全 +4 位作者 代飞 昝建朋 黄莺 王光琴 王坡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了明确喀斯特山区植烟土壤速效养分分布特点和土壤综合肥力,以安顺市西秀区为研究区域,采集100个植烟土壤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土壤养分指标的权重,通过土壤肥力综合指标(IFI)法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普通克里金法对土壤pH值... 为了明确喀斯特山区植烟土壤速效养分分布特点和土壤综合肥力,以安顺市西秀区为研究区域,采集100个植烟土壤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土壤养分指标的权重,通过土壤肥力综合指标(IFI)法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普通克里金法对土壤pH值、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IFI值的空间分布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安顺市西秀区植烟土壤pH值、有效氮、碱解磷、速效钾的含量范围、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4.13~7.64、4.97 mg/kg、10.39%,62.52~249.17 mg/kg、158.40 mg/kg、22.14%,4.44~56.08 mg/kg、19.17 mg/kg、54.93%,35.53~593.35 mg/kg、165.61 mg/kg、56.93%。适宜烤烟生长的土壤pH值面积占总面积的85.89%,呈连续分布;碱解氮高及较高区域占60.01%,适宜区域占15.92%,低及较低区域占24.07%,交替分布,多呈岛状零星分布;土壤有效磷西低东高,适宜区域占64.22%,低及较低区域占35.78%,分布较连续;速效钾含量也呈西低东高,适宜区域占20.01%,低及较低区域占79.99%,分布零星。评价显示土壤综合肥力西高东低,低肥力(IFI<0.2)区域分布占31.84%,限制因素是碱解氮含量过高、磷钾含量过低;较低肥力(0.2≤IFI<0.4)区域面积占26.54%,限制因素是钾含量低下;肥力中等及较高(0.4≤IFI<0.8)区域面积占36.56%,氮含量是主要限制因素,磷钾适宜;高肥力(IFI≥0.8)区域面积占5.06%,氮磷钾养分含量及比例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秀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配置与利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刚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7期43-45,共3页
针对西秀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水资源配置和利用,在概括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需水预测与供需情况入手,着重探讨水资源配置与利用,提出相应的配置利用方案,为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西秀区 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资源配置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建筑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安顺市西秀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红 梁坤 张琦 《贵州科学》 2019年第1期60-66,共7页
基于GIS对安顺市西秀区建筑密度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通过应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多层面的复合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以及统计法等定量计算安顺市西秀区建筑密度,揭示研究区建筑密度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基本特征。建筑密度空... 基于GIS对安顺市西秀区建筑密度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通过应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多层面的复合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以及统计法等定量计算安顺市西秀区建筑密度,揭示研究区建筑密度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基本特征。建筑密度空间分布受高程、坡度、水库,距公路距离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理位置优越的西北部和西部地区建筑密度较高,而南部和西南部受地形和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建筑密度较低;随着离水库、道路距离的增大,建筑密度逐渐降低;建筑物主要分布在坡度小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建筑密度空间 分布特征西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