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及其在湖泊沉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成艾颖 余俊清 +1 位作者 张丽莎 高春亮 《盐湖研究》 CSCD 2010年第2期7-13,共7页
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在海洋和湖泊沉积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国内尚未见到研究成果的报道。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具有快速、无破坏性、连续测试元素和对样品制备要求不高等特点,在获取高分辨环境记录方面更具... 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在海洋和湖泊沉积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国内尚未见到研究成果的报道。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具有快速、无破坏性、连续测试元素和对样品制备要求不高等特点,在获取高分辨环境记录方面更具独特的优势。因此,这一分析方法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它能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加强高分辨率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的整体性研究,促进环境指标的综合运用与定量化研究。从介绍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的校正入手,进而分析该测试方法的应用现状与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岩芯扫描分析 湖泊沉积物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平原湖沼沉积物XRF岩芯扫描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锐 李珍 +3 位作者 宋兵 谢昕 李贞 陆岸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704,共8页
对长江三角洲顶部湖沼相沉积为主的XJ02孔(32°19′57″N,119°16′22″E)进行XRF全岩芯扫描(XRF-cps)分析,同时选取70个样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ppm)进行元素含量测定。通过对两种测试方法所获结果的对比及相关性分析,探... 对长江三角洲顶部湖沼相沉积为主的XJ02孔(32°19′57″N,119°16′22″E)进行XRF全岩芯扫描(XRF-cps)分析,同时选取70个样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ppm)进行元素含量测定。通过对两种测试方法所获结果的对比及相关性分析,探讨了XRF岩芯扫描方法测定元素含量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测得的6种元素Ti,Zn,Rb,Sr,Fe和Ca的相关系数很高,XRF扫描强度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其含量的变化;XRF扫描强度受含水量的影响,尤其对原子量较小的元素Si等影响比较明显;对于含量较低的元素P和Pb,XRF扫描强度不能真实的反映沉积物中的元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xrf岩芯扫描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含水量
原文传递
哈拉湖岩芯XRF扫描元素统计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雪洋 陈豆 +2 位作者 阳亚平 张玉枝 张家武 《盐湖研究》 CSCD 2014年第4期1-10,共10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山湖泊哈拉湖是位于季风与西风影响的交汇带的封闭深水湖泊,是区域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良好记录载体。目前对该湖的研究还较少,缺乏对沉积物中元素环境意义的系统认识。通过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用相关、聚类和因子分析的... 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山湖泊哈拉湖是位于季风与西风影响的交汇带的封闭深水湖泊,是区域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良好记录载体。目前对该湖的研究还较少,缺乏对沉积物中元素环境意义的系统认识。通过高分辨率XRF岩芯扫描,用相关、聚类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哈拉湖沉积岩芯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i、K、Si、Al、Fe、Mn等元素变化一致,相关性高,归为同一类,即径流输入的陆源碎屑组分,反映了流域水文状况如径流量的变化。Sr、Zr元素相关性高,为赋存在粗颗粒沉积物中的元素,根据哈拉湖实际,应为冬季湖泊冰面风力搬运,反映了湖区冬季风力强度的变化。Ca元素既与径流输入元素总体变化一致,也与Sr、Zr元素显著相关,且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径流和风力)上的载荷相当,表明哈拉湖沉积物中的碳酸盐既有粗颗粒的外源碎屑,也有湖泊自生的组分,这在利用碳酸盐进行地球化学研究时应重视,注意去除外源碎屑碳酸盐的影响。可溶元素S和Cl可能反映了入湖水量与蒸发对比情况,与湖泊盐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拉湖 xrf岩芯扫描分析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意义
原文传递
腾格里沙漠昂格尔图湖记录的988 AD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志宏 安成邦 +3 位作者 尹丽颖 段阜涛 郝盛吞 周爱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1259,共9页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部昂格尔图湖岩芯AGE15A的粒度、碳酸盐的百分含量和主要化学元素等多项沉积学气候代用指标及精确定年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区域988 AD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988 AD以来的研究区的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与我...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部昂格尔图湖岩芯AGE15A的粒度、碳酸盐的百分含量和主要化学元素等多项沉积学气候代用指标及精确定年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区域988 AD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988 AD以来的研究区的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与我国西北西风区古气候变化基本一致,呈现"冷湿—暖干"交替变化的特征,但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延迟。具体表现为:988~1383 AD,昂格尔图湖由洼地发育成小型湖泊,化学风化作用弱,湖区气候环境整体偏冷湿,期间出现几次暖波动; 1383~1560 AD,研究区处在中世纪暖期,为温暖、干旱的气候特征,此时湖泊扩张,湖中水生植物生长茂盛,呼吸作用增强,造成大量的碳酸盐沉淀,最高值达到8. 16%; 1560~1700AD,致使气候在昂格尔图湖形成之后出现最寒冷的时期,降水增加,气候湿冷,此时段与小冰期最盛期相对应; 1700 AD之后,温度开始上升,气候回暖,在1900 AD左右达到最甚,此时沉积物中碳酸盐的百分含量也达到最大值,为10. 15%,此期间湖泊继续扩张,出现几次气候冷波动。基于我国古代文献重建的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基本不包括沙漠地区,所以本文利用湖相沉积记录来反演腾格里沙漠昂格尔图湖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演变,对中国沙漠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中国西北历史时期的气候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 粒度特征 xrf岩芯扫描分析 气候变化 腾格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