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引导下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培培 段诗苗 +5 位作者 江浩 吴云来 张雷 徐全敬 申建 赵家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634-1636,1642,共4页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模拟CT的图像进行配准,记录X(左右)、Y(头脚)、Z(腹背)和ROLL(沿横截面旋转)四个方向的误差并对其分析。结果:≥70岁病人在X、Z和ROLL三个方位的摆位误差均大于<70岁病人(P<0.01),在Y方向上两年龄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显示,X轴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3 mm,Z轴方向的主要集中在3.1~6 mm;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分别为537(88.2%)、62(10.2%)和10(1.6%)。体膜固定与颈胸膜固定病人的摆位误差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方向和ROLL轴方向上采用体膜固定方式病人的摆位误差大于颈胸膜(P<0.01)。在Y轴方向上女性摆位误差大于男性(P<0.05),X、Z和ROLL方向不同性别间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食管各有优点与缺点,临床医生在勾画靶区外放距离时应考虑病人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线高能x线计算体层摄影术 食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颈部包块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红丽 廖承德 +2 位作者 张渝华 石浩 张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诊断颈部包块发生于颈前区7例、颈外侧区13例、其他部位及不能明确者6例。低密度者8例,等密度、高密度者各2例,混杂密度14例;炎症性包块13例,先天性包块11例;甲状腺炎性包块1例;口咽部纤维、脂肪组织瘤样增生1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小儿颈部包块的较佳方法,结合病史及体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包块 x线计算体层摄影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分析
3
作者 于晋辉 张士伟 +1 位作者 马天宇 王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0-171,175,共3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的X线摄影和CT检查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证实确诊的断指再植术后并发骨髓炎40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检查,分析其特征表现。结果X线摄影、CT检查显示骨膜反应分别为15例、12例;骨皮质增厚分别为14例、11例;脓肿样囊腔分别为2例、2例;窦道分别为1例、2例。同时在死骨方面,X线摄影、CT检查分别显示4例、10例;软组织肿胀CT显示28例(Ⅰ度12例、Ⅱ度10例、Ⅲ度6例)。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在术后发生骨髓炎方面,X线检查只能作为基本检查,而CT检查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后 骨髓炎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与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禹智波 张云泉 李锦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ROC曲线特性,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显示胸部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床旁胸片各120例和106例,以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 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显示病灶能力的ROC曲线特性,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显示胸部病灶能力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床旁胸片各120例和106例,以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病灶清晰程度分为清晰、可见、模糊、隐约可见、未见5类,统计两组的例数,绘制ROC曲线。结果:120例计算机X线摄影胸片中,102例行CT检查,64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计算机X线摄影能显示62例,2例未见病灶。106例屏片系统胸片中,92例行CT检查,48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屏片系统能显示44例,4例未见病灶。计算机X线摄影和屏-片系统胸部床旁摄影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95%CI:0.849~0.974)和0.777(95%CI:0.681~0.874)。结论:相同摄影条件下,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显示病灶能力高于屏-片系统,计算机X线摄影床旁胸片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x线摄影 床旁胸片 ROC曲线 线下面积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老年人胸部体检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志华 翟应华 解丽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9期1124-1125,共2页
目的比较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和计算机X线摄影(CR)成像系统在老年人胸部体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离退休职工胸部体检资料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图像质量、摄片时间等方面比较2种成像系统应用结果。结果 DR图像... 目的比较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和计算机X线摄影(CR)成像系统在老年人胸部体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离退休职工胸部体检资料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图像质量、摄片时间等方面比较2种成像系统应用结果。结果 DR图像质量优于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曝光条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摄片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和CR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图像质量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胸部 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摄影诊断肠梗阻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章学文 张江 +2 位作者 王红星 李兴奎 胡综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摄影对肠梗阻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肠梗阻患者155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扫描,并以手术结果为最终标准,评估其检出率、梗阻程度、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检出情况。结果CT扫描肠梗阻检出率为97.42%,高于X线摄影的7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摄影对肠梗阻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肠梗阻患者155例,均行X线摄影和CT扫描,并以手术结果为最终标准,评估其检出率、梗阻程度、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检出情况。结果CT扫描肠梗阻检出率为97.42%,高于X线摄影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不完全梗阻和完全梗阻检出率分别为98.53%和97.70%,均高于X线摄影的77.94%和7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高位、低位小肠和结肠梗阻检出率分别为100%、98.84%和98.11%,均高于X线摄影的62.50%、77.91%和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肠粘连、肿瘤、肠套叠、结肠梗阻检出率分别为95.35%、100%、97.37%、96.30%,均高于X线摄影的70.09%、74.47%、76.32%和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扫描对肠梗阻患者进行诊断,能判断梗阻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述亮 张立明 王绍云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5期1182-1182,共1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与X线摄影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结果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朱晓炜 蒋中信 +3 位作者 吴光星 毛水伟 周翔 吴梅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应用X线摄影与三维CT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粗隆间骨折患者458例,均行X线摄影与三维CT扫描,评估其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和分型状况。结果 X线摄影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应用X线摄影与三维CT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粗隆间骨折患者458例,均行X线摄影与三维CT扫描,评估其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和分型状况。结果 X线摄影骨折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摄影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检出率与CT扫描、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检出率与手术探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三维CT重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准确评估骨折断端稳定性和骨皮质连续性情况,并进行骨折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胸片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毓瑾 李学胜 +3 位作者 李军 郭应坤 李开明 曲海波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6期359-362,共4页
目的评价新生儿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胸片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床旁胸片103例,由2位医师分别在PACS工作站上进行图像质量评级,并且分析影响摄片质量的因素。结果在参评的胸部床旁摄影... 目的评价新生儿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胸片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床旁胸片103例,由2位医师分别在PACS工作站上进行图像质量评级,并且分析影响摄片质量的因素。结果在参评的胸部床旁摄影片中,曝光条件合适的,即lgM值在1.8~2.2区间的有73份(占70.9%),两位观察者之间的评级一致性为优(Kappa值=0.93),其间两医师所评甲片率分别为36.9%和32.0%,废片率均为0。其中,影像噪声、体位不正、对比度差及异物伪影等因素为影响摄片质量的主要因素,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为优(Kappa值=0.87)。结论新生儿床旁CR胸片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可控的,通过仔细的操作及后处理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新生儿学 胸部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X线摄影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起日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5期574-576,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疑似为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R和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疑似为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R和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DR联合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检查,本组106例患者中有90例确诊为周围型肺癌,正常者16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DR阳性检出率为42.2%,CT阳性检出率为84.4%,DR联合CT的阳性检出率为95.6%;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DR联合CT检查的准确度94.4%、灵敏度95.6%和特异度87.5%高于DR单独检查45.3%、42.2%、62.5%和CT单独检查83.0%、84.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测出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气象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聚集征的占比高于DR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联合CT检查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且影像学特征明显,可作为筛查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成像测量青少年四肢长骨推算身高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涛 黄云 +4 位作者 张建波 赵欢 王玉卓 舒永康 邓振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78-181,185,共5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测量活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片上相关指标,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身高的数学模型。方法对194例14~18岁四川汉族健康青少年进行左侧肢体上肢... 目的应用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测量活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片上相关指标,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身高的数学模型。方法对194例14~18岁四川汉族健康青少年进行左侧肢体上肢骨及胫腓骨正位摄片,测量特定标志点间距离,同时准确测量其身高。通过各项测量指标与身高的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运用上肢骨及胫腓骨推算青少年身高的回归方程。结果共建立有统计学意义的一元回归方程42个,多元回归方程4个,r为0.689~0.917,身高估计值标准误(SE)为3.075~5.485cm。所有方程均经统计学检验和诊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论建立的回归方程适用于中国四川地区汉族14~18岁人群的身高推算,应用CR测量上肢骨及胫腓骨长度推算身高,可以为青少年身高推算、法医学个人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身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长骨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钼靶X线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4
13
作者 德杰 李彩英 +3 位作者 冯平勇 朱青峰 刘怀军 全冠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评价数字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性病变中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73例乳腺肿块性病变,其中良性24例,恶性49例。所有病例均行数字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者单独及联合诊断并与病理结... 目的:评价数字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性病变中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73例乳腺肿块性病变,其中良性24例,恶性49例。所有病例均行数字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者单独及联合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数字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9.80%、75.00%及84.93%,彩色多普勒超声为85.71%、83.33%及84.93%,二者联合检查为95.92%、91.67%及94.52%。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Ⅰ型及Ⅳ型乳腺病变上较钼靶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钼靶在诊断Ⅱ、Ⅲ型的乳腺病变时准确度(62.50%)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45.0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乳腺数字钼靶X线摄影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可提高乳腺肿块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部位心脏黏液瘤的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和超声心动图诊断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炜 夏娟 +5 位作者 孙庆军 马小静 王黎 陈鑫 熊青峰 彭志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4-84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多发或少见部位黏液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超声心动图对其联合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3-02至2015-12经手术证实的14例多发和非起源于左心房卵圆窝的心脏黏液瘤,分析其MSCT征象...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多发或少见部位黏液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超声心动图对其联合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3-02至2015-12经手术证实的14例多发和非起源于左心房卵圆窝的心脏黏液瘤,分析其MSCT征象,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14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12例,准确率约85.7%;MSCT诊断11例,准确率约84.6%。术前超声心动图和MSCT对此类多发或非常规位置起源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准确率基本相当且优势互补,超声心动图对于瘤体的运动、瘤蒂的位置、形态和附着点判断优于MSCT。而MSCT可同时排除有无肺动脉栓塞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结论:多发或起源少见部位的心脏黏液瘤既有着与常规单发左心房黏液瘤相似的影像学表现,又有其特殊征象,两种检查方法密切结合,可对此类疾病及其并发症诊断达到较高的水平,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多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疑似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遇春 鲁锦国 +4 位作者 尚健慧 陈鑫 陈燕 刘会霖 苏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心内科疑似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血栓分布特点,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CA)扫描在诊断冠心病的同时能否同时排除肺栓塞。方法:2013-01至2014-10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时疑诊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行64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动... 目的:研究心内科疑似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血栓分布特点,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CA)扫描在诊断冠心病的同时能否同时排除肺栓塞。方法:2013-01至2014-10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时疑诊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行64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动脉造影(CT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PA上血栓分布特点。将诊断肺栓塞者设为肺栓塞组(n=261),无肺栓塞者为非肺栓塞组(n=142)。结果:403例患者中,肺栓塞患者261例(64.8%)。所有疑似肺栓塞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胸痛及晕厥。肺栓塞组中,女性、心悸患者的比例高于非肺栓塞组,而胸痛的比例少于非肺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晕厥、胸闷患者比例高于非肺栓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5例(93.9%)肺栓塞患者于CTCA扫描区域均能发现血栓征象,余肺栓塞患者16例(6.1%)为小面积肺栓塞,其血栓仅位于两上肺动脉。结论 :由于就诊心内科的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似性,对心内科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晕厥的患者,需同时诊断有无冠心病及肺栓塞。CTCA扫描在诊断冠心病能同时基本明确诊断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与螺旋CT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全 黄东琼 +2 位作者 胡春明 谢平先 张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215-1217,共3页
关键词 乳腺癌 钼靶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健 陈克敏 +3 位作者 周庆华 王忠敏 刘琳 伍超贤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疾病的CT灌注和X线摄影影像学表现,评价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58例乳腺病变均行X线摄影和CT灌注检查,与病理结果做对照。结果:X线摄影诊断正确率75.86%(44/58),CT灌注诊断正确率89.66%(52/58)... 目的:分析乳腺疾病的CT灌注和X线摄影影像学表现,评价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58例乳腺病变均行X线摄影和CT灌注检查,与病理结果做对照。结果:X线摄影诊断正确率75.86%(44/58),CT灌注诊断正确率89.66%(52/58),综合X线摄影和CT定性诊断正确率96.55%(56/ 58)。三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T灌注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BF、BV、PS的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病变范围、乳腺癌坏死灶的判别,CT灌注优于摄影(P<0.05);对钙化灶的定性,摄影优于CT灌注(P<0.05),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CT灌注具有比X线摄影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一项可以选择使用的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X线摄影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广义 郑远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8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摄影在四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3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别采用X线摄影、CT薄层扫描及CT三维重建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图像阳性率。结果 423例患者经X线摄影、CT薄层扫描及CT三维重建检查后,CT...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摄影在四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3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别采用X线摄影、CT薄层扫描及CT三维重建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图像阳性率。结果 423例患者经X线摄影、CT薄层扫描及CT三维重建检查后,CT三维重建检查的总阳性率(97.48%)明显高于X线摄影(82.60%)或CT薄层扫描(91.1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采用VR和MPR的三维CT检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四肢骨折的诊断阳性率,尤其是对存在关节损伤或者胫骨平台骨折。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整体、直观地显示四肢骨关节骨折和脱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意外检出心外病变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俊青 卢晓娟 +2 位作者 司富雨 余红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 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 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 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 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龄≥60岁患者549例,<60岁481例。由三名医师在扩大扫描视野的图像采用相应窗宽和窗位对肺、纵隔、胸廓和上腹部等病变进行评价并记录病变检出结果。同时根据心外病变的临床意义进行评分:有意义病变组,包括1分为严重病变,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2分为病变有临床及预后相关性,要求临床重视,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变。无意义病变组,包括3分为轻微病变,不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结果:1 030例患者中意外检出心外病变197例(19.1%),共224处,其中27例(2.6%)患者有2处病变。90/1 030例(8.7%)患者共106处有意义病变。其中肺癌意外检出3例(0.3%),肺动脉栓塞意外检出8例(0.8%)。107例患者共118处无意义病变。住院患者检出114/589例(19.4%),门诊患者检出83/441例(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76/481例(15.8%),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121/549例(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增加额外有效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在扩大扫描视野的CCTA上心外病变检出率为19.1%,其中有意义病变检出率为8.7%。每一位影像诊断医师都应常规利用CCTA评价是否存在心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病变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红 徐俊青 +1 位作者 丁文静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方法:90例资料完整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分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30)和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n=29),31...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方法:90例资料完整者,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分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n=30)和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n=29),31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行128层双源CT全肾容积灌注扫描,测量肾皮质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参数。结果:97例检查者完成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其中90例(92.8%)成功行灌注后处理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BF增加,BV、MTT和TTP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较对照组显著减小[(214.6±36.1)ml/(min·100 ml)vs(262.1±26.6)ml/(min·100 ml),P<0.01],但两组BV、TTP和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比较,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BF显著减小[(268.9±33.1)ml/(min·100 ml)vs(214.6±36.1)ml/(min·100 ml),P<0.01],TTP和MTT亦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肾CT容积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皮质血流灌注变化情况;在所有灌注参数中,BF较其他参数更能敏感地反应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肾微循环灌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器官损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