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Y in an XX male does not influence random chromosome X inactivation: Cytogenetic evidence. Definition of the boundaries of the translocated Y segment through FISH and PCR-RT i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
作者 Mariano Stabile Vincenzo Altieri +4 位作者 Rosa Salzillo Panfilo Marrollo Guglielmo Stabile Tina Iuorio Bianca Moscato 《Open Journal of Genetics》 2013年第2期27-32,共6页
We report a case of an SRY positive XX male. The phenotype was completely masculinised except for the reduced facial hair;testes were small, and azoospermia was present. The patient’s metaphases, coloured with acridi... We report a case of an SRY positive XX male. The phenotype was completely masculinised except for the reduced facial hair;testes were small, and azoospermia was present. The patient’s metaphases, coloured with acridine-orange to reveal the late replicating X chromosome, were sequentially hybridised with SRY and X centromeric probes: a random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pattern (XCIP) was present, with SRY present about half the time on both the active X and the inactive X. The most likely hypothesis is that the translocated SRY gene escaped inactivation as part of the entire X Pseudo Autosomal telomeric Region 1 (PAR 1). This hypothesis can explain the masculine phenotype, which would be incompatible with a halved expression of SRY.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association of 46, XX males with a specific XCI pattern is made. The analysis of region AZF and QF-PCR for Y polymorphic loci allowed us to define the boundaries of the translocated Y segment as restricted to the region around the SRY locus. Chromosomal fragility analysis, using SCE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 ruled out chromosomal fragility as a predisposing factor in the proband’s father;in addition, no chromosome Y polymorphic variant (inversion, Y qh +/﹣), was present in the proband’s father. However, like the AZF region c microdeletions and PRKX/PRKY translocation XX males, a particular Y haplotype could be also in this case a predisposing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x MALE SRY Translocation x-Y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Y chromos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2
作者 Ghazi Chabchoub 《World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013年第3期12-15,共4页
The pathogene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s(AIDs) is characterized by a female preponderance. The causes for this sex imbalance are based on several hypotheses.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hypotheses is related to an X chr... The pathogene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s(AIDs) is characterized by a female preponderance. The causes for this sex imbalance are based on several hypotheses.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hypotheses is related to an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XCI) process. Females are mosaics for two cell populations, one with the maternal and one with the paternal X as the active chromosome. Skewed XCI is often defined as a pattern where 80% or more of the cells show a preferential inactivation of one X chromosome. The role of skewed XCI has been question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al AIDs, such as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chromosome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AUTOIMMUNE DISEA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 correlation between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pattern and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in an Italian cohort of patients
3
作者 Natalia Cannelli Elisabetta Tabolacci +2 位作者 Claudia Rendeli Giovanni Neri Fiorella Gurrieri 《Open Journal of Genetics》 2011年第3期34-37,共4页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 occur more frequently in males, suggesting a major pathogenic role for genes located on the X-chromosome. The analysis of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XCI) pattern may help to identify ...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ASD) occur more frequently in males, suggesting a major pathogenic role for genes located on the X-chromosome. The analysis of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XCI) pattern may help to identify XCI skewing in those families in which such genes are involved, even without identifying the specific genetic mutation. In order to identify such families, we determined the XCI pattern in 40 females with ASD and 58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SD, as well as in 80 matched control females. The X inactivation assay was carried out on genomic DNA extrac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XCI was calculated for informative heterozygous individuals as the ratio of the peak area of two alleles of the highly polymorphic CAG repeat of the androgen receptor (AR) gene (Xq11-12).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XCI pattern both in ASD females and in the mothers of ASD patient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appropriate control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X-linked genes to the etiology of ASD is still likely but it is not supported by X-inactivation patterns o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SM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STAT3,LncRNA XIST水平表达与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许凤婷 杜佳繁 蒋颖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3-77,89,共6页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3,STAT3)、长链非编码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long non-coding RNA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specific transcript,LncRNA XIST)在带状疱疹...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3,STAT3)、长链非编码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long non-coding RNA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specific transcript,LncRNA XIST)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PHN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179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HN的发生与否分为PHN组(n=43)和非PHN组(n=136),并根据疼痛程度将43例PHN患者分为轻度组(n=20)、中度组(n=16)和重度组(n=7);另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血清STAT3水平采用ELISA进行检测;LncRNA XIST水平采用RT-qPCR进行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PHN发生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AT3和LncRNA XIST水平对PHN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PHN组、PHN组血清STAT3(1.44±0.38 ng/L,2.13±0.51 ng/L vs 0.86±0.20 ng/L),LncRNA XIST(1.79±0.47,2.82±0.66 vs 1.05±0.24)水平均明显升高(t=14.986,15.549;22.894,25.197),且PHN组高于非PHN组(t=9.514,11.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STAT3(2.21±0.53ng/L,3.04±0.59 ng/L vs 1.72±0.42 ng/L)和LncRNA XIST(2.96±0.68,4.15±0.76 vs 2.24±0.51)水平显著升高(t=3.097,3.632;6.443,7.500),且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t=3.343,3.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PHN组比较,PHN组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0.60±0.12 vs 0.54±0.08)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29.69±4.58 pg/ml vs 23.57±3.62 pg/m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3.765,9.04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AT3,LncRNA XIST,Th17/Treg,IL-10均为影响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7,1.149,1.153,1.125,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TAT3,LncRNA XIST水平单独预测PHN发生的AUC(95%CI)分别为0.807(0.741~0.862),0.787(0.720~0.845),血清STAT3和LncRNA XIST联合预测PHN发生的AUC(95%CI)为0.881(0.824~0.924),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94,2.175,P=0.046,0.03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2%,84.56%。结论 STAT3和LncRNA XIST在PHN患者血清中升高,PHN患者疼痛程度越高STAT3和LncRNA XIST水平越高,二者联合检测对PHN的预测价值较高,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长链非编码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Xq22.3q27.3缺失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5
作者 王连 惠玲 +2 位作者 马盼盼 程世斌 王兴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59-962,共4页
目的:对1例无相关特异表型的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为临床医生识别女性X染色体偏倚失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1例原发不孕3年的女性及其丈夫和父母的外周静脉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女方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检测,并进行遗传... 目的:对1例无相关特异表型的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为临床医生识别女性X染色体偏倚失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1例原发不孕3年的女性及其丈夫和父母的外周静脉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女方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检测,并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原发不孕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6,X,del(X)(q22.3),其父母及丈夫染色体核型结果均正常。患者CNVs结果提示X染色体q22.3-q27.3缺失40.62Mb,为致病性改变。患者缺失的X染色体失活偏倚比例为98:2,为X染色体极度失活偏倚。结论:临床医生应考虑到女性患者存在X染色体偏倚失活的可能,尽早发现染色体异常患者,以避免生育风险及出生缺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ER综合征 x染色体部分缺失 偏倚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lncRNA MIAT和lncRNA XIS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玉萍 马会 禹航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lnc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XIST)的水平,并探究二者与子宫肌瘤的关系以及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就... 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lnc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XIST)的水平,并探究二者与子宫肌瘤的关系以及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子宫肌瘤组,选择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与lncRNA XIST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肌瘤患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 MIAT、lncRNA XIST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肌瘤最大径、肌瘤数目、有无乳腺增生、流产次数、有无妇科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子宫肌瘤组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最大径≥5 cm、肌瘤数目≥2个、有乳腺增生、流产次数≥2次、有妇科疾病的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肌瘤最大径<5 cm、肌瘤数目<2个、无乳腺增生、流产次数<2次、无妇科疾病的子宫肌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IAT≥1.45(OR=1.678,95%CI:1.342~2.098)、lncRNA XIST≥1.35(OR=1.315,95%CI:1.033~1.673)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lncRNA MIAT、lncRNA XIST诊断子宫肌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0.776,特异度分别为91.7%、86.7%,灵敏度分别为62.5%、71.7%,截断值分别为1.45、1.35,两者联合诊断子宫肌瘤的AUC为0.846,特异度为97.5%,灵敏度为61.2%。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lncRNA MIAT、lncRNA XIST表达水平升高,二者与子宫肌瘤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长链非编码RNA 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染色体失活偏移与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meta分析
7
作者 王璐 杨梦怡 +2 位作者 赵璐璐 霍正浩 王永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30-737,共8页
目的:探讨X染色体失活偏移(SXCI)与反复自然流产(RSA)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ene、CNKI、CBM及万方等数据库,搜集自建库至2023年6月有关SXCI与RSA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6.0软... 目的:探讨X染色体失活偏移(SXCI)与反复自然流产(RSA)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ene、CNKI、CBM及万方等数据库,搜集自建库至2023年6月有关SXCI与RSA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6.0软件对严格筛选后纳入的15项研究中3706例女性(病例组1673例,对照组2033例)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体分析中,病例组SXCI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OR=1.68,95%CI 1.29~2.18);不同程度分层分析中,中度SXCI比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1,95%CI 0.56~2.18),高度(OR=2.32,95%CI 1.31~4.11)和极端(OR=4.71,95%CI 1.77~12.52)SXCI比例在病例组均显著增高;不同流产次数分层分析中,流产≥2次(OR=5.06,95%CI 2.46~10.40)和流产≥3次(OR=2.48,95%CI 1.66~3.68)时,病例组高度和极端SXCI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SXCI,尤其是高度和极端SXCI与RSA的发生风险增大显著关联,且流产次数越多,这种关联性可能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 x染色体失活偏移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在相分离调控中的作用
8
作者 杨新玲 张栋栋 常晓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92,共9页
相分离是细胞内生物分子由单一均相混合物形成2种不相溶的液滴凝聚体过程,是细胞内分子凝聚体和无膜细胞器形成的主要驱动力。相分离不仅在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动态调控作用,而且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分离是细胞内生物分子由单一均相混合物形成2种不相溶的液滴凝聚体过程,是细胞内分子凝聚体和无膜细胞器形成的主要驱动力。相分离不仅在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动态调控作用,而且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有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与相分离密切相关,这为理解lncRNA的作用机制打开了新的视角,成为近年来非编码RNA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LncRNA SLERT作为分子伴侣与DDX21蛋白相互作用,影响核仁纤维中心区/高密度纤维区(FC/DFCs)的相分离;LINC00657(NORAD)与PUM蛋白形成NP小体,驱动PUM蛋白的相分离而抑制其活性,促进基因组的稳定性;dilncRNA调控DNA损伤应答小RNAs(DDRNA)、p53结合蛋白1(53BP1)的相分离,lncRNA LINP1相分离液滴与Ku蛋白结合促进DNA损伤修复;LncRNA SNHG9、MELTF-AS1、MALR分别驱动LATS1、YBX1、ILF3蛋白质的相分离发挥促癌lncRNAs作用,GIRGL、LncFASA分别调控CAPRIN1、PRDX1的相分离在癌症发展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lncRNA XIST通过相分离驱动X染色体失活的研究。总之,本文综述了lncRNAs通过调节相分离在细胞核无膜细胞器的形成、基因组稳定性与DNA损伤修复、肿瘤发生发展和X染色体失活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表明长非编码RNA可通过调节相分离,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望为相分离介导的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分离 长非编码RNA 无膜细胞器 DNA损伤修复 癌症 x染色体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基因逃避X染色体失活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高超 王怀立 +3 位作者 罗强 盛光耀 周建华 高铁铮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09-1010,共2页
目的探讨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EDL)基因逃避X染色体失活(XCI)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从SEDL基因剪接受体突变(IVS2-2A→C)所致SEDL患者、女性致病基因携带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提取总RNA,进行RT-PCR.对扩增产物应用非变... 目的探讨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EDL)基因逃避X染色体失活(XCI)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从SEDL基因剪接受体突变(IVS2-2A→C)所致SEDL患者、女性致病基因携带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提取总RNA,进行RT-PCR.对扩增产物应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分析。结果SEDL患者和对照者分别存在2种RT-PCR产物,女性携带者扩增出上述4种转录物。家系凋查未发现该家族女性携带者有任何临床表现。结论首次从人体细胞证实SEDL基因逃避XCI。女性致病基因携带者不发病可能与该基因逃避XC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骺发育不全 基因 x染色体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世永 刘红林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9-393,共5页
哺乳动物X染色体连锁基因的剂量平衡,是通过雌性胚胎发育早期随机或印记失活一条X染色体来实现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启动、计数、选择、维持等一系列的步骤。X染色体失活中心是X染色体失活的主控开关座位,调节X失活的早期事件,... 哺乳动物X染色体连锁基因的剂量平衡,是通过雌性胚胎发育早期随机或印记失活一条X染色体来实现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启动、计数、选择、维持等一系列的步骤。X染色体失活中心是X染色体失活的主控开关座位,调节X失活的早期事件,失活发生后,X染色体的失活状态可稳定地存在并传递给后代,这一过程涉及基因组印记的形成。此外,在雄性动物,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早期也存在着短暂的X染色体失活现象。现对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x染色体 基因组印记 减数分裂性染色体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染色体的DNA序列结构不同于6、7、8、10、11、12号染色体(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占军 翟羽 +1 位作者 王秀芳 宋淑霞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51-1060,共10页
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上的大部分基因均因X染色体失活作用而失去表达能力 ,X染色体长臂表现失活更明显。虽然对X染色体失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所了解 ,但是仍然不清楚失活信号沿着X染色体全长扩散的机制。为了了解X染色体是否有不同于其他染... 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上的大部分基因均因X染色体失活作用而失去表达能力 ,X染色体长臂表现失活更明显。虽然对X染色体失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所了解 ,但是仍然不清楚失活信号沿着X染色体全长扩散的机制。为了了解X染色体是否有不同于其他染色体的基因组学特征 ,这些特征是否关系到X染色体的失活扩散和维持 ,分析 6、7、8、1 0、1 1、1 2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DNA序列 7碱基 (7nt)组合水平的结构是否显示差异。从NCBI基因库(http :∥www .ncbi.nlm .nih .gov genome guide)下载 7条染色体长臂各 6 0Mb区域。将这 6 0Mb区域分为 0 5Mb (或 5 0kb)一段 ,对每一段DNA做 7nt字符串组合分析 ,如 1~ 7,2~ 8,3~ 9…… ,记录每种 7nt字符串的频率 ,A、C、G和T4个硷基的 7nt字符串共有 4 7=1 6 384种组合。根据数字差异显示的结果 (http :∥www .ncbi.nlm .nih .gov genome guide) ,选择在扁桃腺生发中心B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 70个 ,用以计算所有内含子 (有义链 )的 7nt频率值。每个内含子被记录为一组 7nt频率值 ,求和相同基因中的所有内含子相同 7nt字符串的频率值 ,再用该和乘以该基因的表达频率得该基因 7nt字符串的频率值 ,求和 70个基因的 7nt字符串的频率值称做intron 7nt,该值试图模拟细胞中RNA小片段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失活 内含子RNA DNA序列分析 核苷酸字符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血细胞X染色体失活偏移与年龄相关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刚 苏勤 +5 位作者 张伟 刘贵秋 巩丽 朱少君 张贺龙 冯英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 了解健康中国女性个体X染色体失活偏移(SXCI)的发生状况,明确年龄因素是否与之关联。方法 采集401例健康中国女性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HpaⅡ消化后,PCR扩增雄激素受体(AR)基因,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目的 了解健康中国女性个体X染色体失活偏移(SXCI)的发生状况,明确年龄因素是否与之关联。方法 采集401例健康中国女性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HpaⅡ消化后,PCR扩增雄激素受体(AR)基因,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结果,比较HpaⅡ消化前后等位基因扩增产物的强度差异,计算其校正比值(CR)。结果 无论采用CR≥3抑或≥10作为标准,老年组(50岁~96岁)SXCI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新生儿组(出生后4周以内)或青年组(16岁~50岁),而新生儿组与青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采用标准CR≥3时,新生儿组为4.3%(P=0.532vs青年组),青年组为7.8%(P=0vs老年组),老年组为25.7%(P=0.001vs新生儿组)。采用CR≥10标准时,新生儿组为2.2%(P=1vs青年组),青年组为1.2%(P=0vs老年组),老年组为11.1%(P=0vs新生儿组)。结论 健康中国女性SXCI发生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动的,年龄与女性个体SXCI的发生相关。在筛选女性肿瘤易感个体时,应注意用作对照的健康女性的SXCI的发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失活 偏移 雄激素受体基因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XXYY综合征合并糖尿病1例的X染色体来源和失活偏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清蓉 茅江峰 +2 位作者 范慧 姚志 徐援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4-81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48,XXYY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该疾病的X染色体来源和失活偏移。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抽提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结合HpaⅡ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分析X染色体来源和失活偏移。结果患者临... 目的初步探讨48,XXYY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该疾病的X染色体来源和失活偏移。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抽提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结合HpaⅡ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分析X染色体来源和失活偏移。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完全符合48,XXYY综合征,使用二甲双胍和睾酮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平稳。患者X染色体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两条X染色体均为部分失活,偏移度为0.52。结论 48,XXYY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睾酮水平低下、胰岛素抵抗有关。48,XXYY综合征多余X染色体来源于父亲,X染色体不一定存在失活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8 xxYY综合征 糖尿病 x染色体失活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X染色体失活的甲基化修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艳 梁前进 陶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7-1311,共5页
X染色体失活(XCI)是哺乳动物X染色体基因剂量补偿作用的实现方式,是由失活的关键调节因子Xist RNA结合到X染色体上引发的。失活的X染色体(Xi)伴随有一系列的表观遗传修饰,包括组蛋白H3的甲基化、组蛋白H3和H4的去乙酰化、macroH2A的积聚... X染色体失活(XCI)是哺乳动物X染色体基因剂量补偿作用的实现方式,是由失活的关键调节因子Xist RNA结合到X染色体上引发的。失活的X染色体(Xi)伴随有一系列的表观遗传修饰,包括组蛋白H3的甲基化、组蛋白H3和H4的去乙酰化、macroH2A的积聚和DNA甲基化。其中,组蛋白H3 Lys-9和27位点的甲基化修饰是两个独特的抑制型标记,在失活的起始和维持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在失活状态的维持中也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本文详细描述了X染色体失活过程中所伴随的甲基化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失活 xIST RNA 组蛋白甲基化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及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导致的女性血友病A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晔玲 丁秋兰 +3 位作者 戴菁 王鸿利 奚晓东 王学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对1例女性血友病A(HA)患者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并对其表姐进行携带者诊断。方法:测定1例女性HA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并进... 目的:对1例女性血友病A(HA)患者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并对其表姐进行携带者诊断。方法:测定1例女性HA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并进行HA表型诊断;采用长距离PCR及序列特异PCR检测其FⅧ基因内含子22及内含子1倒位,并对FⅧ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对FⅧ基因内外的8个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应用凝胶电泳法检测PCR产物分析DXS 52(ST14)位点多态性,采用多重荧光PCR法检测7个STR位点(F8Civs13、CA22、DXS15、DXS9901、G6PD、DXS1073及DXS1108)的多态性。应用甲基化敏感的HpaⅡ内切酶,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荧光PCR法对HpaⅡ酶切前后的基因组DNA进行人雄激素受体基因(HUMARA)CAG重复序列扩增;荧光扫捕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并根据酶切前后PCR产物的峰值变化,分析判断X染色体的随机灭活模式。结果:表型检测先证者APTT延长(128.5s),FⅧ:C活性明显下降(<1%),家系另2例患者FⅧ:C活性亦明显下降(<1%)。该家系成员FⅧ内禽子22倒位检测均为阴性;1倒位检测则显示该女性HA患者为阳性携带者,该家系另2例男性患者均显示为该倒位阳性;该女性HA患者FⅧ基因测序未发现突变。遗传连锁分析发现,该女性患者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遗传自其母亲;其X染色体为非随机灭活,遗传自父亲的X染色体被大部分灭活,而遗传自母亲的X染色体保留3大部分活性。结论:该女性HA患者存在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且在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中保留了活性。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及X染色体非随机灭活导致了女性HA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女性患者 x染色体随机灭活模式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染色体失活、失活逃逸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杨 王贵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年第1期26-27,31,共3页
剂量补偿效应是表观遗传的机制之一,它是指使X连锁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性间达到平衡的过程。不同的物种所实现剂量补偿的机制不同,人同其他哺乳动物的剂量补偿机制是雌性个体随即失活一条X染色体。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在人和小鼠的失活X染... 剂量补偿效应是表观遗传的机制之一,它是指使X连锁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性间达到平衡的过程。不同的物种所实现剂量补偿的机制不同,人同其他哺乳动物的剂量补偿机制是雌性个体随即失活一条X染色体。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在人和小鼠的失活X染色体上有些基因仍能表达,逃避了失活。目前,许多人类疾病尤其是具有女性发病优势病症的发生与治疗可能与这些逃逸基因密切相关。针对以上内容的最新进展作了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补偿 x染色体失活 失活逃逸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nkes病患儿ATP7A基因突变及X染色体失活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程峰 王静敏 +4 位作者 王菊莉 黄琼辉 邓艳华 吴晔 姜玉武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5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并确立1例Menkes病的ATP7A基因突变,并从X染色体失活角度探讨突变的亲源性和ATP7A的致病机制。方法:首先搜集该例临床典型Menkes病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分别对患儿及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PCR扩增,通过DNA测序和... 目的:分析并确立1例Menkes病的ATP7A基因突变,并从X染色体失活角度探讨突变的亲源性和ATP7A的致病机制。方法:首先搜集该例临床典型Menkes病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分别对患儿及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PCR扩增,通过DNA测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判定患儿突变的亲源性;用雄激素受体基因(AR)的三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分析判定X染色体失活是否发生偏斜。结果:基因诊断确诊1例Menkes病患儿,DNA直接测序检测结果为c.3045delT(p.T1016fsX1018)缺失突变,其母亲为携带者,其父亲无异常;对该例基因确诊的Menkes病患儿母亲行X染色体失活分析,发现ATP7A基因突变携带者的X染色体高度非随机失活(P1m,100:0)。结论:本研究通过分子遗传学分析发现该例患儿为缺失突变,可确诊为Menkes病。经X染色体失活分析对ATP7A基因致病机制做初步的探讨,证明了Menkes病患儿的母亲X染色体失活可能为非随机失活,表现为母亲优先失活有突变的X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NKES病 x染色体失活 基因 遗传 ATP7A
原文传递
血细胞X染色体失活偏移与女性体质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刚 梁红娟 +3 位作者 巩丽 朱燕波 苏勤 陈忠平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探索血细胞X染色体失活偏移(skewed X-chromosomal inactivation,SXCI)与女性体质的关联性。方法:对15岁以上、获知情同意的1 103例健康女性,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计算各亚量表分数,判定个体为平和质或偏颇体质。对上述个体的外... 目的:探索血细胞X染色体失活偏移(skewed X-chromosomal inactivation,SXCI)与女性体质的关联性。方法:对15岁以上、获知情同意的1 103例健康女性,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计算各亚量表分数,判定个体为平和质或偏颇体质。对上述个体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HpaⅡ消化后,PCR扩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结果,比较HpaⅡ消化前后AR基因扩增产物的强度差异,计算其校正比值(CR)。结果:以CR≥3为判断SXCI标准时,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组间SXCI的发生率分别为8.9%(33/370)、32.0%(48/150)、8.1%(5/62)、11.3%(6/53)、18.4%(16/87)、22.9%(19/83)、10.9%(5/46)、29.0%(29/100)和8.0%(4/50),发生率间有显著性差异(χ2=61.071,P<0.05)。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与气郁质SXCI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2.0%(48/150)、18.4%(16/87)、22.9%(19/83)和29.0%(29/100)。分型与SXCI关联系数为0.2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细胞SXCI与女性体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失活偏移 中医体质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Rett综合征家系MECP2基因突变分析及X染色体失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佳滨 朱金玲 +2 位作者 李颖杰 张玉萍 张春斌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R ett综合征(RTT)患者的M ECP 2基因突变,探讨X染色体失活在RTT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临床基因诊断R ett综合征的实验方法。方法:首先采集R ett综合征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RTT致病基因M ... 目的:研究R ett综合征(RTT)患者的M ECP 2基因突变,探讨X染色体失活在RTT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临床基因诊断R ett综合征的实验方法。方法:首先采集R ett综合征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RTT致病基因M ECP 2的3个外显子和3′UTR(3′端非翻译区),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目的片段,PCR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应用甲基化PCR(m ethy lation spec ific PCR,M SP)进行X染色体失活分析。结果:发现患儿M ECP 2基因的Exon3发生1个点突变C 473T(T 158M),该突变为新生突变。患儿与患儿母亲表现为非随机X染色体失活。结论: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在RTT的致病机制中发挥某种作用,C 473T(T 158M)点突变可作为典型R ett患者基因诊断的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T综合征 甲基CpG结合蛋白2 x染色体失活 基因型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脑梗死与X染色体倾斜性失活的相关性
20
作者 林永强 李斯颖 +2 位作者 许治强 梁燕玲 刘子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509-3511,共3页
目的:探讨X染色体倾斜性失活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及健康对照各30例外周血标本,对标本DNA进行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片段分析,判断纯合性。选择杂合子的DNA进行重亚硫酸盐处理,经过甲基化PCR反应,... 目的:探讨X染色体倾斜性失活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及健康对照各30例外周血标本,对标本DNA进行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片段分析,判断纯合性。选择杂合子的DNA进行重亚硫酸盐处理,经过甲基化PCR反应,对产物再次进行多态性片段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的纯合子比例与正常对照相近。根据卡方检验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X染色体倾斜性失活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X染色体倾斜性失活有高度相关性,在女性脑卒中病因学方面提供了表观遗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女性 x染色体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