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武术生存困境的历史归因与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雪燕 崔怀猛 《武术研究》 2024年第6期33-36,共4页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与背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导致困境的历史因素做详细探讨。结果表明:民间武术一直没有摆脱生存危机的困扰,但从未出现过类似于古希腊奥林匹克那种断代传承的现象。
关键词 民间武术 困境 策略 艺术暴力 尚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精神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东辉 《武术研究》 2024年第7期23-24,87,共3页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武术精神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健康体魄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武术精神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健康体魄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探讨武术精神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以进一步通过发挥武术的作用,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精神 高校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学道德义利观视角下传统武术侠义精神研究
3
作者 宋博文 隋东旭 《武术研究》 2024年第6期16-20,共5页
墨学道德义利观的主要内涵有:“兼爱”“贵义”“非攻”等思想。墨学道德义利观对传统武术侠义精神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兼爱”思想,助力习武者修炼“侠”人格;“贵义”思想,将“义”提升为习武者的最高行为准则;“非攻”思想,助力习武... 墨学道德义利观的主要内涵有:“兼爱”“贵义”“非攻”等思想。墨学道德义利观对传统武术侠义精神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兼爱”思想,助力习武者修炼“侠”人格;“贵义”思想,将“义”提升为习武者的最高行为准则;“非攻”思想,助力习武者明悟攻守之道。传统武术侠义精神引入墨学道德义利观后,其内涵主要表现为:言行信果、贵义重诺;尚武非攻、仗义行侠;心怀天下、利国利民。墨学道德义利观视野下传统武术侠义精神的当代价值主要为:传统武术侠义精神“贵义重诺”的内涵,助力构建崇尚公义和诚信的社会氛围;传统武术侠义精神“尚武非攻”的内涵,助力弘扬民族尚武精神;传统武术侠义精神“心怀天下”的内涵,助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学 道德义利观 传统武术 侠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视野下传统武术育人观论绎
4
作者 吴宣廷 吉灿忠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8-74,共7页
传统武术“育人观”是一种传统武术对习练者产生的简朴凝练又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育人观念,它揭示了传统武术的育人之道与方法模式,深层呈现了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核与文化思维。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内省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传统... 传统武术“育人观”是一种传统武术对习练者产生的简朴凝练又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育人观念,它揭示了传统武术的育人之道与方法模式,深层呈现了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核与文化思维。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内省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传统哲学为理论视野,诠释传统武术在“育人”过程中遵循的独具中国文化特性的育人观。研究认为,传统武术育人观主要包含5个方面,一是传统武术对“身心培育”突出“整体观”:“打练一体”练养整体思想、“身心完整”培育生命精神;二是传统武术对“思维练养”遵循“辩证观”:“阴阳交融”练养辩证思维、“武风化育”锻造稳定心智;三是传统武术对“美育塑造”依照“审美观”:“肢体锤炼”塑造形神之美、“技理赋能”练养审美智慧;四是传统武术对“处世磨炼”强调“和合观”:“刚柔并济”体悟和合智慧、“动态把握”铸牢宏大格局;五是传统武术对“精神化育”推崇“德性观”:“德艺兼修”化育高尚品性、“练悟神会”超拔精神境界。以此育人观为思想主线和价值引领,传统武术架构起独特的育人体系,在新时代凸显出育人优势,为“以武育人”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武术理念与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育人观 武术教育 武术精神 武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武”成“功”:中国武术的生成理路
5
作者 裴姣姣 王柏利 《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58-62,共5页
“中国武术”和“中国功夫”是当今世界对中国武术的两种称呼,二者常被混为一谈,导致人们对中国武术的看法有失偏颇,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对外传播。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和“中国功夫”之间的联... “中国武术”和“中国功夫”是当今世界对中国武术的两种称呼,二者常被混为一谈,导致人们对中国武术的看法有失偏颇,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对外传播。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和“中国功夫”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功”比“武”更注重技术的精湛;中国武术的“功”比“武”更强调意志的磨练;中国武术的“功”比“武”更追求德性的修炼。由此认为:(1)中国武术从“武”到“功”的修行方式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中国武术从“武”到“功”的修行过程体现出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3)中国武术从“武”到“功”的修行境界体现出术以载道的工匠精神。因此,从“武”到“功”体现了中国武术蕴含的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中国功夫” 工匠精神 生成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1
6
作者 杨建营 邱丕相 杨建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3-76,共4页
为使学校武术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途径,首先对以浙江省为主的全国中小学进行了广泛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1)学校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定位是培养"在具备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的... 为使学校武术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途径,首先对以浙江省为主的全国中小学进行了广泛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1)学校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定位是培养"在具备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的竞争精神的基础上,追求和谐相处"的精神;2)学校武术在价值功能上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追求增强防卫能力的目标,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3)学校武术的技术体系可采用如下方案:小学以简单实用的基本功、基本技术、基本组合为主;初中以基本技术、基本组合的对抗性练习为主;高中以一些由实用的组合连接而成的简短套路为主;大学以不同风格的拳种、不同类型的武术选项为主。武术操、搏击操可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的课间操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武术 民族精神 价值功能 技术体系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精神的历史演变及21世纪发展的新趋势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建营 邱丕相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2-95,共4页
简要总结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武术精神的历史演进,论证20世纪武术精神的发展,最后立足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展开论证,指出21世纪武术精神的新趋向是在继续体现... 简要总结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武术精神的历史演进,论证20世纪武术精神的发展,最后立足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展开论证,指出21世纪武术精神的新趋向是在继续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更加重视"厚德载物"的武德,注重将"和谐"的文化特色摆在突出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精神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和人文精神看武术的生存与发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马剑 邱丕相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68,共4页
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遵循的必然规律,然而武术界诸多人士紧抱"嫡传"、"正宗",使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数字化时代,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视角对武术的生存发展进行新的... 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遵循的必然规律,然而武术界诸多人士紧抱"嫡传"、"正宗",使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数字化时代,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视角对武术的生存发展进行新的诠释与构建,应是武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武术当前面临尴尬的处境:武术具有健身益寿价值,但适合人群较窄,且缺乏理论支撑;武术具有娱乐欣赏价值,但在套路竞技比赛中,观众廖若晨星;武术具有技击价值,但在套路竞赛场中缺乏"章法",在实际搏斗中缺乏应用性。建构武术发展之路是:体现东方文化的人文精神是武术生存发展的思想内核;皈依"纯朴",打造数字化时代的武术"儒雅"之身是武术生存发展的操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人文精神 传统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武德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探析当代武术教育改革 被引量:59
9
作者 杨建营 邱丕相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4,共3页
武德的实质和核心是对习武者的一种内在的制约机制,升华了的武德是习武者经过"内外兼修"的习武过程锤炼而达到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当今的学校武术改革必须把武德置于首要位置,既是出于保证武术教育沿正确的方向前行的考虑... 武德的实质和核心是对习武者的一种内在的制约机制,升华了的武德是习武者经过"内外兼修"的习武过程锤炼而达到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当今的学校武术改革必须把武德置于首要位置,既是出于保证武术教育沿正确的方向前行的考虑,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德 制约机制 精神境界 武术教育 改革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复兴视角下中国武术的主体责任 被引量:22
10
作者 袁金宝 王岗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6-132,共7页
运用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对文化复兴视角下中国武术的主体责任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主体责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即提振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深化中华武术的育人价值,激活中华武术的武德能量,凸显中华武术的健康功能。... 运用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对文化复兴视角下中国武术的主体责任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主体责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即提振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深化中华武术的育人价值,激活中华武术的武德能量,凸显中华武术的健康功能。要想有效践行以上四大责任,则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形成当代中国社会的尚武之风:将"尚武精神"从国防教育引入社会大众教育当中;2)确立攻防技击价值在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充实学校武术课堂中的尚武教育内容;3)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目标从"普及到提高"的转变:搭建学校武术竞赛实践体验平台;4)强调中华武德率先垂范的实践引领性意义:以自知自觉理念塑造习武之人良好武德形象;5)争当"健康中国"体育助力阵营中的排头兵:深挖武术健康促进功能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复兴 武术 责任 精神 教育 武德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被引量:32
11
作者 蔡仲林 施鲜丽 葛耀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07-109,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而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而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行武术文化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大学生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精神的新时代阐释——基于“坚定文化自信”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8
12
作者 陆小黑 时磊 朱大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精神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十九大报告的相关理论,从坚定文化自信的研究视角,对中国武术精神的研究意义、概念、内涵和功能进行全新...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精神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十九大报告的相关理论,从坚定文化自信的研究视角,对中国武术精神的研究意义、概念、内涵和功能进行全新的理论阐释。在研究中,对中国武术精神的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表述,提出中国武术精神是中国武术所蕴含的独特核心价值观集合;从哲学、道德、审美三个维度将中国武术精神的内涵划分为中国武术哲学精神、中国武术的道德精神、中国武术的审美精神;从个体、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将中国武术精神的功能归纳为:实现个人之修身、促进社会之和谐、推动国家之兴旺。旨在以“文化自信”作为中国武术在新时代发展的本位,重新确立中国武术符合时代特征的发展方向,探寻顺应时代主流的发展道路,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精神 新时代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流程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亚奎 王维月 杨建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4,共7页
以"培育民族精神"为立足点,以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为例,阐释了具体改革思想和教学流程。研究认为:根据"以武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际需要,学校武术应采用以对抗类技术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应尽可... 以"培育民族精神"为立足点,以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为例,阐释了具体改革思想和教学流程。研究认为:根据"以武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际需要,学校武术应采用以对抗类技术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反映武术概貌,而非仅选取其中一个片段;从能力培养角度,学校武术的全息影像包括个人技术能力、对节奏距离的控制能力、限制对方技术发挥的能力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武术 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的内涵、逻辑与启示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宏 夏虹 《体育教育学刊》 2022年第1期64-66,共3页
分析武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的内涵,阐释两者相契的逻辑在于都具有服务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价值目标,以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育人宗旨。提出以下启示:在国家意识、民族情怀、社会责任、道德文明、精神修养的价值维度,武术... 分析武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的内涵,阐释两者相契的逻辑在于都具有服务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价值目标,以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育人宗旨。提出以下启示:在国家意识、民族情怀、社会责任、道德文明、精神修养的价值维度,武术教育肩负着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意识、传承社会民生福祉理念、落实学校立德树人任务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精神 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民俗民风中武术文化探微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尧峰 蔡仲林 倪东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100,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以及田野考察等方法,探讨土家族民俗民风中所蕴含的武术文化事象。研究认为:受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特质的影响,土家族的图腾崇拜、巫傩祭仪、丧葬习俗、神话传说以及民族舞蹈等民俗文化事象中都深深地纹刻着武术...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以及田野考察等方法,探讨土家族民俗民风中所蕴含的武术文化事象。研究认为:受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特质的影响,土家族的图腾崇拜、巫傩祭仪、丧葬习俗、神话传说以及民族舞蹈等民俗文化事象中都深深地纹刻着武术文化的印迹,土家族武术文化作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其民族尚武精神的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民俗民风 武术文化 尚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论略 被引量:29
16
作者 王岗 陈保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在哲学、美学、文化学的指导下,对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进行阐释。中国武术美学精神体现为:言"天人合一"的大美关怀之"志";寓"至善至美"的完美道德之"理";达"形神兼备"的审美修炼之"... 在哲学、美学、文化学的指导下,对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进行阐释。中国武术美学精神体现为:言"天人合一"的大美关怀之"志";寓"至善至美"的完美道德之"理";达"形神兼备"的审美修炼之"神";造"情景交融"的美学意象之"境";统"知情意行"的美育教化于"一"。指出:中国武术发展至今,正是美学精神的作用使然,美学精神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美学精神 国民精神 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 至善至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3
17
作者 温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10,共6页
梁启超于20世纪初撰写的《中国之武士道》,倡导尚武精神,提出恢复中国的武士道。分析认为,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健有为的精神。古代的"侠"正是缺少这种精神而为梁启超所不齿。中国古代"重文绌武"影响了... 梁启超于20世纪初撰写的《中国之武士道》,倡导尚武精神,提出恢复中国的武士道。分析认为,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健有为的精神。古代的"侠"正是缺少这种精神而为梁启超所不齿。中国古代"重文绌武"影响了国防建设和人的身体锻炼,但武术却得到了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中国武士道 尚武精神 武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现状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家勇 李朝旭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中原则上都认可武术的作用和价值,但具体在开设过程中却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情况,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对广东四所高校武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得出的结论是:主要还是学校主要领导对武术课重视程度不够,至少其态度是支持和...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中原则上都认可武术的作用和价值,但具体在开设过程中却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情况,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对广东四所高校武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得出的结论是:主要还是学校主要领导对武术课重视程度不够,至少其态度是支持和关心的力度不够;武术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按原有大纲"方面和"自选内容"方面;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要有所创新,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增加实用性和趣味性,来提高大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利用武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主要从电影、电视了解武术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小说,而体育老师发挥的作用还排在了这些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武术教育 民族精神 武德与行为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理念探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杨建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133,共6页
为使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实践更符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国家需要,主要研究了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理念。首先理清了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思路,其次剖析了3种典型的武术教育改革思想及其改革实践所做出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最后以... 为使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实践更符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国家需要,主要研究了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理念。首先理清了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思路,其次剖析了3种典型的武术教育改革思想及其改革实践所做出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最后以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依据,总结提炼了适合当前各级普通学校具体实际和普通学生具体实际的改革理念,即"立足单势、强调技击、突出对抗、培育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武术 教育 精神 改革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武术的文化精神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杨建营 王水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2,共5页
为促使武术的文化精神成为武术发展航向的引领者,重点以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它们各自的文化精神。指出: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西... 为促使武术的文化精神成为武术发展航向的引领者,重点以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它们各自的文化精神。指出: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西方文化精神的核心"竞争"。只有将两种精神结合,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导,以"竞争"精神为辅助,才能解决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使武术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文化精神 自强不息 竞争 传统武术 现代竞技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