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2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Wingspan支架置入前后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影像的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鹏 杨旗 +4 位作者 王亚冰 谌燕飞 马妍 赵国光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6-362,共7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MRI(HR-MRI)技术,评价Wingspan支架置入前后,颅内大动脉病变部位管壁和管腔影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诊断治疗科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MRI(HR-MRI)技术,评价Wingspan支架置入前后,颅内大动脉病变部位管壁和管腔影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诊断治疗科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9例,病变位置包括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采用头部三维HR-MRI成像技术,通过影像注册和匹配,分析和比较Wingspan支架释放前后,病变部位管壁强化面积变化;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Bland-Altman统计图,比较HR-MRI与DSA测量狭窄率的一致性。结果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无相关并发症。(1)Wingspan支架置入术后狭窄部位管壁钆剂强化较术前明显减弱,置入术后比术前强化面积下降了(8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P=0.049)。(2)支架置入术前,HR-MRI和DSA测量的平均狭窄率分别为(82±6)%和(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1,P=0.961);术后HR-MRI和DSA的平均狭窄率分别为(16±12)%和(2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5,P=0.216)。(3)支架置入术前与术后,HR-MRI和DSA测量狭窄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47(P=0.361)和0.545(P=0.129)。Bland-Altman统计图显示,大多数据点位于一致性界限内(x-±1.96 s)。结论 HR-MRI作为一种体内无创性成像手段,可用于评估颅内支架释放后病变部位管壁、管腔和原有斑块的变化,可用于评价颅内动脉管壁影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wingspan支架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颅内血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志刚 田春鸥 +7 位作者 张磊 张永巍 贾泽军 黄清海 许奕 赵文元 刘建民 洪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42-347,364,共7页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2月,因药物治疗无效而选择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的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40例(共42处狭窄)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短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3年2月,因药物治疗无效而选择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的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患者40例(共42处狭窄)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椎动脉狭窄形态、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结果①本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狭窄率[中位数(M),范围]从75.4(54.3~99.0)%下降至10.0(0~40.0)%。②所有患者获得[中位数(M),范围]30.5(2~72)个月的临床随访,其中19例获得平均9个月(0.5~47)个月的DSA造影随访,14例获得平均8(2~35)个月的CT血管造影或MR血管造影随访。3例(7.5%)患者于30 d内发生了卒中,其中1例为术后24 h内发生的非致残性小卒中,1例为24 h内的栓塞事件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为术后1周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所致的致残性卒中。1例(2.5%)患者发生30 d后非致残性的小卒中。随访中4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2.9%,4/31),其中3例位于入颅段,1例为症状性再狭窄。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技术成功率高,治疗相对安全,中短期疗效较好。但支架置于入颅段椎动脉狭窄处,再狭窄率较高,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wingspan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例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置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玥 周瑜 +3 位作者 张建容 周中淑 王礼 杨清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9期2865-2867,共3页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Wingspan支架置入前后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CTA)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证实为...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Wingspan支架置入前后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CTA)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证实为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70%),行择期大脑中动脉血管内Wingspan支架置入术。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的CT灌注最大峰值时间(TTP)、狭窄程度及术前与术后1周的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86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3例轻度脑血管痉挛,术后出现5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于术后3d出血性死亡。86例患者术前患侧TTP为(14.69±3.25)s,术后1d的TTP为(9.32±3.76)s,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大脑中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为(81.27±10.43)%,术后即刻平均狭窄程度为(4.53±1.31)%,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85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术前(11.71±4.53)分,术后为(8.39±3.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为29.45%。结论支架置入治疗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wingspan支架置入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伍健伟 何伟文 +1 位作者 梁建峰 江顺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疗效。分析前、后循环狭窄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药物治疗无效、采用Wingspan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7例(前循环组63例,后循环组24例)。观察治疗近期及中期... 目的探讨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疗效。分析前、后循环狭窄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药物治疗无效、采用Wingspan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7例(前循环组63例,后循环组24例)。观察治疗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结果①87例共置入86个Wingspan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8.8%。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5例(5.7%)。前循环组3例(3/63,4.8%),后循环组2例(2/2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75例通过DSA或电话获得随访(86.2%;前循环组58例,后循环组17例),平均15(12~48)个月。随访期6例(6/75,8%)发生缺血事件,卒中、TIA各3例,其中前循环组卒中和TIA各2例,后循环组各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62例(71.3%;前循环组48例,后循环组14例)术后1年行DSA检查。术后1年血管狭窄率为(23±10)%,与术后即刻的(29±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1例(11/62,17.7%)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前、后循环组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8.8%(9/48)、14.3%(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循环发生再狭窄的患者中,术后残余狭窄率>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7/9,2/2)。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再狭窄率相对较高;前、后循环部位病变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疾病 狭窄 血管成形术 治疗结果 并发症 wingspan支架 再狭窄 前循环 后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殷志锋 翟宝进 +2 位作者 焦德让 薛德友 李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90例(92处狭窄部位,93枚支架),观察其手术成功率、症状改善、狭窄率改善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行...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90例(92处狭窄部位,93枚支架),观察其手术成功率、症状改善、狭窄率改善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行脑血管造影术或CTA观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98.9%(92/93),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83.4±9.5)%,Wingspan支架置入后平均残余狭窄率(21.8±9.8)%。围手术期总并发症6.5%(6/90),病死率3.3(3/90),临床随访1~40(16.7±10.3)个月,30d内任何脑卒中和31d~1年内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11.1%(10/90)。30例患者接受了血管造影复查,6个月再狭窄率为16.7%(3/18),平均随访(9.3±6.3)个月的再狭窄率为26.7%(8/30)。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围手术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wingspan支架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健 高国栋 +9 位作者 赵振伟 衡立君 邓剑平 马剑 李小龙 马廉亭 刘竞辉 梁俊茹 贾云峰 赵海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337-340,共4页
目的总结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椎一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共31处重度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Wingspan治疗,通过改良Rankin评分(modifledrankingscale,MRS)和美国国家卫生... 目的总结Wingspan支架治疗重度症状性颅内椎一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共31处重度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Wingspan治疗,通过改良Rankin评分(modifledrankingscale,MRS)和美国国家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n-ISS)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手术成功率100%,血管平均狭窄度由术前(82.3±8.O)%降至(11.2±7.3)%,手术前后狭窄度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脑桥梗死2例和支架叠加导致一过性血流灌注不足1例。临床随访27例。时间5-40个月。影像学随访19例,时间5-20个月。1例发生症状性再狭窄,其他无再狭窄和缺血事件。结论Wingspan支架植入是药物治疗无效的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安全的方法,但需注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对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wingspan支架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梁建峰 何伟文 伍健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87-2788,共2页
目的分析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30例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定治疗前后狭窄的部位狭... 目的分析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30例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定治疗前后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改善情况,观察术后症状及并发症情况。记录随访期间的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动脉狭窄程度由(74.6±13.6)%降为(14.8±4.5)%(t=13.469,P<0.01),术后并发症比例为10%,随访期间共计出现5例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6.67%,均为无症状性再狭窄,无患者死亡。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神经功能与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wingspan支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8
作者 秦伟 杨磊 +1 位作者 李海英 胡文立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0期80-83,共4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1,2].在北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的发生率为8% ~ 10%;而在亚洲,这一数据为30% ~ 50%[3].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卒中不仅发生率高,且复发率亦高[4,5],重度狭窄的短暂性脑...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1,2].在北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的发生率为8% ~ 10%;而在亚洲,这一数据为30% ~ 50%[3].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卒中不仅发生率高,且复发率亦高[4,5],重度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的患者尤其如此,其脑卒中1年复发率高达23%[5,6].目前,对该人群的二级预防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架治疗[7,8],近年来,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在国内外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及[9-12].指南指出,对由主要颅内动脉狭窄50% ~99%所致脑卒中或TIA患者,血管成形术和(或)放置支架值得研究[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颅内动脉 血管狭窄 介入治疗 wingspan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合金材料自膨胀式Wingspan支架置入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13例1年随访 被引量:3
9
作者 娄萍 录海斌 李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8期7213-7216,共4页
背景: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是2005年通过美国FDA认证,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镍钛合金自膨胀式支架,2007年在中国获得批准正式应用。目的:进一步验证镍钛合金材料自膨胀式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 背景: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是2005年通过美国FDA认证,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镍钛合金自膨胀式支架,2007年在中国获得批准正式应用。目的:进一步验证镍钛合金材料自膨胀式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在Gateway球囊预扩下行Wingspan支架置入,狭窄病变18处,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4处,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11处,椎动脉末段狭窄2处,基底动脉下段狭窄1处。狭窄长度5~15mm,平均狭窄(85.3±10.0)%。结果与结论:支架置入成功率100%,置入后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在(30.5±12.0)%;随访12个月,未发生新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无再狭窄发生。13例均未出现与支架有关的动脉夹层、动脉内膜撕裂及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均无支架的移位、断裂。支架置入后3d内出现低血压1例,皮下血肿1例,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果显示镍钛合金材料自膨胀式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wingspan支架 镍钛合金 安全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症状性载瘤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旭 李志清 +4 位作者 王晓刚 于春泳 陈军 李靖远 梁国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症状性载瘤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Wingspan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5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合并症状性载瘤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技术成功率、操作相关...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症状性载瘤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Wingspan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5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合并症状性载瘤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技术成功率、操作相关并发症、造影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3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载瘤动脉平均残余狭窄率为17.4%;操作相关致残率为5.7%(2/35);动脉瘤完全栓塞25例(71.4%),次全栓塞7例(20.0%),不全栓塞3例(8.6%)。35例患者临床随访1 d^37月,平均18.3个月;终点事件(病变血管供血区域发生的卒中或死亡)发生率为11.4%(4/35)。31例患者脑血管造影平均随访10.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为12.9%(4/31),动脉瘤再通率为6.5%(2/31)。结论 Wingspan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症状性载瘤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载瘤动脉狭窄 弹簧圈 wingspan支架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预扩张技术置入Wingspan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健 高国栋 +5 位作者 赵振伟 衡立君 邓剑平 马剑 李小龙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预扩张技术置入Wingspan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10年7月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经药治疗无效的大脑中动脉狭窄(>50%)患者48例(其中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根据不同预扩... 目的探讨改良的预扩张技术置入Wingspan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10年7月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经药治疗无效的大脑中动脉狭窄(>50%)患者48例(其中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根据不同预扩张技术,将其分成两组:A组(标准预扩张技术)和B组(改良的预扩张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复发卒中和再狭窄发生率,并对其风险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成功率98%(48/49),最初终止事件包括1例小卒中和2例短暂脑缺血发作。A组狭窄度由(77.11±10.09)%降至(27.50±6.91)%,B组由(72.56±10.46)%降至(8.20±5.41)%。43例患者术后随访5~26个月,平均(12.92±5.08);A组和B组再狭窄率分别是44.4%(8/18)和12.0%(3/25),两组差异显著(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再狭窄与残留狭窄和糖尿病有关。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成功率较高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改良预扩张技术可降低残留狭窄程度和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大脑中动脉 卒中 wingspan支架 预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学 佟小光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Wingspan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血管内Gateway球囊扩张成功后,再行Wingspan支架置入术,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形态、Mori分型、狭窄程度手术... 目的观察Wingspan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血管内Gateway球囊扩张成功后,再行Wingspan支架置入术,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形态、Mori分型、狭窄程度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管腔狭窄率从术前84.7%±6.9%降至术后21.2%±14.4%(P<0.05);术中出现并发症者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9例,M1段形态为S型、Mori C型及极重度狭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疗效差。结论 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wingspan支架 Gateway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36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彦彬 郝东宁 +1 位作者 刘琦 李乔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情况,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6例,观察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观察支架置入的手术成功率、狭窄率的改变、围手术期并发症、临...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情况,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6例,观察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观察支架置入的手术成功率、狭窄率的改变、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本组36例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术后30d)并发症发生率为5.6%(2例)。28例患者接受了影像学(DSA或CTA)随访,在1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1例患者出现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0.7%,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结论:对药物难治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Wingspan支架成形术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疾病/治疗 支架/治疗应用 手术中并发症 随访研究 @wingspan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刁士元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Wingspan颅内动脉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Wingspan颅内动脉支架系统治疗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11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及... 目的探讨Wingspan颅内动脉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Wingspan颅内动脉支架系统治疗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11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处共置入12枚Wingspan支架,观察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狭窄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手术安全性,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 10例患者支架置入顺利,一次性成功,支架定位准确;1例术中出现支架前移,未覆盖斑块,再置入Wingspan支架1枚。术后1例出现TIA发作,其余病例未出现相应供血区域新发缺血事件,无颅内出血并发症。随访12个月,发现2例出现再狭窄,狭窄率>50%。结论 Wingspan颅内动脉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gspan支架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5
作者 毛振敏 胡列计 廖国民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2141-2142,共2页
目的:探究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从进行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均进行Winspan支架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率以及术后日常生活量表评分(ADL评分)情况。... 目的:探究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从进行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均进行Winspan支架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率以及术后日常生活量表评分(ADL评分)情况。结果:进行支架治疗的所有患者均无意外发生,手术成功率为100.00%;术后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死亡率为0.00%。术后两周患者的平均ADL评分为(50±1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5±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可以有效地降低动脉的狭窄率,并且术后的并发症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gspan支架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有效性与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史毅 邓剑平 +1 位作者 李江 赵振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Wingspan支架治疗。结果 116例患者均支架置入顺利,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前狭窄率为(72.1±9.4)%...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Wingspan支架治疗。结果 116例患者均支架置入顺利,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前狭窄率为(72.1±9.4)%,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为(21.4±14.8)%;围手术期发生脑血管相关并发症5例(4.3%),死亡1例(0.9%);临床随访6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43.9(19~88)个月,再发缺血性并发症4例(6.0%);影像学随访5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9.1(2~36)个月,发现支架内再狭窄7例(13.7%),其中症状性再狭窄2例(3.9%)。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wingspan支架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联合血管内Wingspan支架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彦阔 焦淑洁 +1 位作者 孙丽萍 王志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评价药物联合血管内Wingspan支架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如拜阿司匹林、波立维、立普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 目的评价药物联合血管内Wingspan支架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如拜阿司匹林、波立维、立普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管内Wingspan支架手术,比较2组患者随访中各时期卒中复发率、狭窄加重或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中总卒中发生率、狭窄加重或复发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第1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神经功能均于第4月后改善明显(P<0.01);观察组第4、7、10、13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联合血管内Wingspan支架手术能有效改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神经功能,防止卒中复发及狭窄加重或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gspan支架手术 颅内动脉狭窄 拜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 波立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治疗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9
18
作者 高峰 杜彬 +3 位作者 姜卫剑 董可辉 马宁 徐晓彤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7期569-573,共5页
目的研究颅内专用自膨式支架系统(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1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处病变)接受了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前瞻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临床随... 目的研究颅内专用自膨式支架系统(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1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处病变)接受了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前瞻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临床随访观察30d。结果12处靶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n=6)、颅内颈内动脉(n=4)、颅内椎基底动脉(n=2),支架成功率91.7%(11/12),手术成功率90.0%(9/10),治疗前平均狭窄率为71.4%,球囊扩张后改善为33.3%,支架成形术后改善为20.0%。所有病变均使用了Gateway球囊扩张,1例基底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到达靶病变部位后未能成功释放;围手术期30d内,1例患者术后发生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Wingspan支架联合Gateway球囊治疗国人颅内动脉狭窄技术上是可行的,长期疗效还需要更大量病例样本及更长时间的病例随访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颅内 狭窄 支架 wings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Wingspan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钊硕 李天晓 +4 位作者 翟水亭 薛绛宇 王子亮 白卫星 史帅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55-559,共5页
目的评价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1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支架置入前后症状、狭窄率改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 目的评价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1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支架置入前后症状、狭窄率改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结果17处病变,其中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5处,大脑中动脉5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基底动脉3处。16处病变经Gateway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成功准确释放。1例因Gateway球囊无法到达靶病变,支架直接定位后释放。支架成功率100%。治疗前平均狭窄率为82%,治疗后残余平均狭窄率为43%。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4例一过性缺血发作(TIA)患者未再次发作;12例卒中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1例发生并发症,考虑为对侧半球梗死。未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结论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良好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gspan支架与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斌 任毅 马福坤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3061-306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支架(Wingspan支架与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术后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Wingspan支架与Apollo支架,对年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支... 目的探讨不同支架(Wingspan支架与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术后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Wingspan支架与Apollo支架,对年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支架材料与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等情况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分析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采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术后ISR的发生在两种支架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ISR的发生与术前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P <0. 05)。结论采用Wingspan支架与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术后ISR的发生与支架的种类、年龄及狭窄血管的位置无关,但和术前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wingspan支架 Apollo支架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