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Reasons That Wang Guowei Got a Bias against the TZ’u in Southern Sung Dynasty
1
作者 王帅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4期206-208,共3页
Wang Guowei's bias against the TZ'u in Southern Sung Dynasty is a meaningful topic in literature. This paper aims to find the reasons of this bias based on Jen-Chien TZ'u-hua. We analyze the factors from t... Wang Guowei's bias against the TZ'u in Southern Sung Dynasty is a meaningful topic in literature. This paper aims to find the reasons of this bias based on Jen-Chien TZ'u-hua. We analyze the factors from two respects, the external influence and his internal preference, wishing to be able to find out real reas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g guowei Jen-Chien TZ’u-hua BIAS REAS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咏史二十首》文本生成考
2
作者 王增宝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庚子年三至六月,王国维为出洋考验事四至杭州,其中波折,《王乃誉日记》载之甚细。此间,他得以拜见高凤岐并以《咏史二十首》录呈。阅读史分析可见,桑原陟藏《中等东洋史》、林乐知《四裔编年表》等东西洋书籍的阅读,为组诗提供了“系统... 庚子年三至六月,王国维为出洋考验事四至杭州,其中波折,《王乃誉日记》载之甚细。此间,他得以拜见高凤岐并以《咏史二十首》录呈。阅读史分析可见,桑原陟藏《中等东洋史》、林乐知《四裔编年表》等东西洋书籍的阅读,为组诗提供了“系统”史观和内容借鉴。王国维的史书阅读经验为组诗提供了重要的修辞参照。“《学衡》本”对“上图本”的文字改动,见出王国维文学对其史学知识的形式征服。而对“黑海”“西头”等诗歌笺注问题进行辨析,则可由文本生成问题达于对作者本意及历史语境的揣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咏史二十首》 《中等东洋史》 高凤岐(啸桐) 王乃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况周颐词的沉痛书写
3
作者 杨柏岭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25,共16页
遵循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紧扣王国维关于况周颐“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论断以及况周颐词主题“沉痛”评点,着重分析况氏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等层次的需求状态及其沉痛书写。况周颐词呈现出疾呼物质贫瘠的“吃饭主义”... 遵循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紧扣王国维关于况周颐“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论断以及况周颐词主题“沉痛”评点,着重分析况氏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等层次的需求状态及其沉痛书写。况周颐词呈现出疾呼物质贫瘠的“吃饭主义”、哀叹无生人之乐的“鲜民之生”、深感人际环境恶劣的“燠凉风雅”、寒士沦为逐臣的“蕙风摇落”、自表独葆清气的“顽而不艳”等鲜明主题特征。王国维对况周颐的认知则是两人双向奔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况周颐 需求层次理论 天以百凶 沉痛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作为方法:中国美学发展的继承、吸收与超越进路
4
作者 阎恺祺 《美育学刊》 2025年第2期47-55,共9页
王国维美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于近代民族危机深重、中西方理论对话交流甚至话语对抗的大背景下,因此其美学探索具有中西交流以及解决中国问题的指向性。王国维美学通过对西方审美无功利思想的吸收,唤起并融合了中国文化传统中超越利害的思... 王国维美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于近代民族危机深重、中西方理论对话交流甚至话语对抗的大背景下,因此其美学探索具有中西交流以及解决中国问题的指向性。王国维美学通过对西方审美无功利思想的吸收,唤起并融合了中国文化传统中超越利害的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纯文学的发展和文学、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构;其对境界说的强调倡导了追求人生境界、追寻高尚人格、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生观;其美学和美育思想发扬文学艺术对人生的价值,促进了近代中国国民人生观、科学观、审美观的发展。王国维的美学研究为中国美学提供了一种发展进路,以王国维作为方法就是吸收世界先进理论资源,唤醒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立足中国问题的基础上兼容与超越,使中国美学成为联结传统与现代、面向自身与世界的美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审美无功利 作为方法的中国 理论旅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但有心印无雷同”——王国维“人间”“境界”观念再辨析
5
作者 韩振华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76-89,I0003,共15页
探究王国维词学观念的形成与西方思想之间的关系,既需要细致地比照两边文本中相关思想、理论和观点的同与异,也需要超越文本细部层面,从治学宗旨、思维调适等层面来作整体宏观把握。王国维《人间词》标题中的“人间”主要表现出对“天... 探究王国维词学观念的形成与西方思想之间的关系,既需要细致地比照两边文本中相关思想、理论和观点的同与异,也需要超越文本细部层面,从治学宗旨、思维调适等层面来作整体宏观把握。王国维《人间词》标题中的“人间”主要表现出对“天眼”所观的悲吟,既包含了王国维此时哲学、文学思考的诸多信息,也折射出王国维经历诸多人生变故之后的生命体验。从《人间词》到《人间词话》,从“有生气”地“写之”(创作)到“有高致”地“观之”(赏析),由生命体验到自我超越,直至达到对人生理念的认识,这些都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寻求内心亲证和超越的意味。《人间词话》所倡“境界”说之内涵亦中亦西(中西之间互为体用),但亦可说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示其“取镕”多元;“不中不西”,明其“自铸伟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 境界 叔本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造就学术大师——王国维个人阅读史述略
6
作者 蒋永福 江楠 《图书馆》 CSSCI 2024年第7期1-6,21,共7页
王国维是著名的学术大师。他的学术声望令人仰慕,他的生命结局令人叹惋。王国维的一生是阅读的一生,他是一个以读书为志业、以学问为生命的人。王国维终生恪守“阅读以求真理”的阅读旨趣,他终生“跟着书走”,以书为生命伴侣。王国维的... 王国维是著名的学术大师。他的学术声望令人仰慕,他的生命结局令人叹惋。王国维的一生是阅读的一生,他是一个以读书为志业、以学问为生命的人。王国维终生恪守“阅读以求真理”的阅读旨趣,他终生“跟着书走”,以书为生命伴侣。王国维的学问行程,大体表现为“读书→思考→成果”这样的程式逻辑。勤读与精思并重,由此获得自得性的独特论断,这是王国维阅读史的优异之处。王国维的阅读史,对于今人铸就自己的阅读人生具有独特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大师 个人阅读史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是复杂感情的产物——关于王国维《人间词》的解读
7
作者 谢桃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4-83,共10页
王国维的《人间词》今存104首。作者伪造词序以自高词品,删除浮艳之词和不标词题致使情感经历线索模糊和词意难解。解读其词者往往因作者是备受学界尊崇的国学大师,遂离开作品本意而努力寻求哲理与政治之寓意,从而进入误区。《人间词》... 王国维的《人间词》今存104首。作者伪造词序以自高词品,删除浮艳之词和不标词题致使情感经历线索模糊和词意难解。解读其词者往往因作者是备受学界尊崇的国学大师,遂离开作品本意而努力寻求哲理与政治之寓意,从而进入误区。《人间词》作于辛亥革命前数年,主要抒写两次情感经历,并非凿空而道,而是复杂感情的产物。它体现了作者提倡自然真实之境界并反对深文罗织的词体观念。因此《人间词》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尚待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 真文学 情感经历 寄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弃与整合: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史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在王国维美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其理论建构的意图、方式,理论结构、层次的设置,学理的介入等,都与其对康德、叔本华等西方哲学、美学的研习有着密切的、直接的关系。从《红楼梦评论》《文学小言》到《〈人间词〉乙稿序》再到《人间词话... 在王国维美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其理论建构的意图、方式,理论结构、层次的设置,学理的介入等,都与其对康德、叔本华等西方哲学、美学的研习有着密切的、直接的关系。从《红楼梦评论》《文学小言》到《〈人间词〉乙稿序》再到《人间词话》,王国维美学经历了从立足于叔本华而糅合席勒美学,到立足叔本华糅合康德美学,再到立足于康德兼容叔本华美学的复杂过程。这是一个同时包含了扬弃与整合的过程。但至《宋元戏曲史》,王国维却开始逐渐抹去西学影响的痕迹。王国维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西方理论观念、中国文学和理论自身特点,以及两者合洽性的反思和认识,此种反思包含的知识认知、选择的复杂性和创新性,理应成为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美学 演变 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致沈曾植信札研究补正
9
作者 肖刚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23,36,共12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批王国维致沈曾植信札,计10通12张,另有他人跋文1张,附于《壬癸集》中。因罕有人知而研究不多,现将其整理誊录,补正此前研究之误,并对信札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 王国维 沈曾植 信札 补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与王国维生命意识之关系考论
10
作者 彭玉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9,213,共12页
王国维在生命的最后四个月不仅心事沉重心情寂寥,而且曾罹咯血之症,这或许也是其决定放弃生命的原因之一。检视文献,王国维一生可谓天生弱质而多病,这使他较早产生了生命忧虑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尽管他深谙摄生之道,却因沉潜于... 王国维在生命的最后四个月不仅心事沉重心情寂寥,而且曾罹咯血之症,这或许也是其决定放弃生命的原因之一。检视文献,王国维一生可谓天生弱质而多病,这使他较早产生了生命忧虑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尽管他深谙摄生之道,却因沉潜于学术而难以自拔,由于不暇养生、无意锻炼,故其羸弱之况终身未能改变,这也导致他免疫力低下,缺乏对常规疾病的充足抵抗力。从青年时代起,王国维即因三度足疾严重到必须中断工作和学业的地步,此外还频发肠胃疾病、痢疾,感冒发烧咳嗽更接近生活常态,并不时伴有眼疾、疥疮等,在他身上疾病发生的类型多、频率高、程度深而恢复慢,动辄需一周甚至二十多天才能康复。由于他早年一度嗜酒,中年以后嗜烟,晚年烟瘾更是惊人,长期而大量的吸烟可能影响到肺部健康并最终造成一再咯血的现象。尽管如此,王国维一生努力在有限的生命中焕发更多的光彩,这促使他在疾病不断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理念。也因此,考察王国维的身体状况,为进一步探究其生命精神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生命意识 疾病 治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之家境与前期生计考论
11
作者 彭玉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按照生计与学术之疏密关系,王国维一生大致以丙辰(1916)年初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学术为主,生计为次;后期则须综合兼顾学术与生计两端,无法过于轻重其间。王国维家境一般。据王国维自述及其尊人王乃誉之日记可知,其一年收入略... 按照生计与学术之疏密关系,王国维一生大致以丙辰(1916)年初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学术为主,生计为次;后期则须综合兼顾学术与生计两端,无法过于轻重其间。王国维家境一般。据王国维自述及其尊人王乃誉之日记可知,其一年收入略副衣食之需而已。田租与房租是支撑其早年家用的基本来源,然收租诚然不易。王国维因许家惺之荐任上海《时务报》书记,月薪微薄,令王国维颇为失落,后兼译东文,始觉生计稍安。此后任教通州与苏州两所师范学堂,又赴任清学部总务司行走,此数职事所取薪也只是应付日常生活而已。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寓居京都四年余,大体以理书、编刊、撰述等为生,生活安定而俭朴,学问则日见其大。先有生存,才有学术,梳理王国维早年家庭经济以及其早期生计情况,对于了解王国维如何权衡学术与生计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罗振玉 《时务报》 《观堂集林》 通州师范学堂 京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美术”观的多维考察
12
作者 高羽鹤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在文学艺术研究中,王国维借鉴日本近代观念,将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批评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美术”观。他的“美术”观以文学和金石书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重“直观”与“无功利”的角度,阐释“美术”与美学、文学的关系,关注文... 在文学艺术研究中,王国维借鉴日本近代观念,将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批评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美术”观。他的“美术”观以文学和金石书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重“直观”与“无功利”的角度,阐释“美术”与美学、文学的关系,关注文学“纯粹美术上之价值”。在讨论“美术”与金石书画艺术的关系时,主张金石书画作品传递真感情真见识,在鉴赏批评中蕴含独具匠心的思考。针对中国文学、书画重经验和“修养之力”的特点,他提出彰显古雅的“第二形式”之美加以完善,其会通古今中西之学的努力颇具启发性,为中国近现代的文艺美学批评开辟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美术 金石 形式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唐五代二十家词》稿本考论
13
作者 梁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7,共14页
光绪三十四年夏,王国维以藏书为基础编纂了《唐五代二十家词》。手稿于其生前并未付梓,至编纂《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时,赵万里才在王氏遗稿中检得。在校勘中,王国维对汲古阁所刻词多有效仿,欲求全帙的想法十分明显。由于王国维仅预备作... 光绪三十四年夏,王国维以藏书为基础编纂了《唐五代二十家词》。手稿于其生前并未付梓,至编纂《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时,赵万里才在王氏遗稿中检得。在校勘中,王国维对汲古阁所刻词多有效仿,欲求全帙的想法十分明显。由于王国维仅预备作研读之需而无出版之意,书中不仅多有不合校勘体例的现象,且出现了大量传世文本的异文。赵万里对手稿重加校理,然屡有违背王氏原意处。吴昌绶也对自辑录词十分关注,得其支持,王国维重新辑录《南唐二主词》。《唐五代二十家词》早于《词录》《人间词话》。《词录》不仅与《唐五代二十家词》编纂呈现出联动关系,书中所录书册的版本、叙录亦与之有关。《唐五代二十家词》为《人间词话》提供了重要理论支点与论说背景,并影响到后者的撰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唐五代二十家词》手稿 《南唐二主词》 《词录》 《人间词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悲剧美学视域下的戊戌变法
14
作者 贾小壮 栾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06-111,共6页
19世纪末期的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一次历史尝试,以维新派六君子被害的结局宣告失败,至此,戊戌变法的悲剧色彩奠定。钻研西方美学的王国维提出了“壮美”的审美范畴。维新派与守旧派的对抗、变法的失败,印证了王国维悲剧美学在... 19世纪末期的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一次历史尝试,以维新派六君子被害的结局宣告失败,至此,戊戌变法的悲剧色彩奠定。钻研西方美学的王国维提出了“壮美”的审美范畴。维新派与守旧派的对抗、变法的失败,印证了王国维悲剧美学在历史中的时代反映。在发掘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悲剧倾向的基础上,探究戊戌变法的悲剧含义,旨在展现一种富有时代情绪的历史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王国维 美学 “壮美”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国维“境界”说的四个层次及其关系
15
作者 张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王国维的“境界”并非是对文学作品的某个特征的界定,而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意象、意义、形上四个层次的全方位评价。所谓境界,即表现为语言层次的天然性、意象层次的直观性、意义层次的世界性、形上层次的生命性。所谓有境界的文学作... 王国维的“境界”并非是对文学作品的某个特征的界定,而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意象、意义、形上四个层次的全方位评价。所谓境界,即表现为语言层次的天然性、意象层次的直观性、意义层次的世界性、形上层次的生命性。所谓有境界的文学作品,就是用天然之语言、真切之意象,直观地创造出一个艺术的世界,由此传达出作者对于世界、人生之深刻而独特的生命体验,进而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境界”说是一个语言、意象、意义、形上的四重有机整体,不可以拆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境界”说 语言 意象 意义 生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音乐教育观对“乐教”思想的继承与新解
16
作者 高羽鹤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8-103,共6页
王国维重视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观体现了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时代思潮。他继承了儒家以乐教立人的传统,并结合叔本华哲学对纯粹“美术”价值的关注,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属性,提倡音乐的天然之美,对“乐教”作出新解。针对教育界新兴... 王国维重视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观体现了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时代思潮。他继承了儒家以乐教立人的传统,并结合叔本华哲学对纯粹“美术”价值的关注,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属性,提倡音乐的天然之美,对“乐教”作出新解。针对教育界新兴的“学堂乐歌”课程,他以小学校“唱歌科”为例,指出音乐教育具有增进知识、调和情感、提振道德的作用。王国维的音乐教育观,为传统“乐教”思想赋予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音乐教育 乐教 学堂乐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悲剧观研究综述
17
作者 胡蒙蒙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44-50,共7页
王国维在文史哲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近百年来学界对其思想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其中既有以钱钟书、夏中义、佛雏、叶嘉莹为代表的学术大师,又有一众年轻学者。由于学术研究的推动,王国维的“悲剧观”同其“境界说”“古雅说”一样,成为20... 王国维在文史哲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近百年来学界对其思想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其中既有以钱钟书、夏中义、佛雏、叶嘉莹为代表的学术大师,又有一众年轻学者。由于学术研究的推动,王国维的“悲剧观”同其“境界说”“古雅说”一样,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中具有独立价值的理论范畴。但学界关于“悲剧观”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争论。对“悲剧观”问世以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旨在为学术史提供一份较详实的研究史料,以期对“悲剧观”研究的深化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 悲剧观 美学价值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尊体、辨体思想及其成因
18
作者 周宗凯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8-66,共9页
1908年,王国维选取《人间词话》手稿中64则发表于《国粹学报》,《国粹学报》本涉及“尊体”的词话以诗为参照标准,强调诗与词的共通性。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人间词话》删稿中涉及诗词之别的词话有着强烈的“辨体”色彩。在对《人间词... 1908年,王国维选取《人间词话》手稿中64则发表于《国粹学报》,《国粹学报》本涉及“尊体”的词话以诗为参照标准,强调诗与词的共通性。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人间词话》删稿中涉及诗词之别的词话有着强烈的“辨体”色彩。在对《人间词话》手稿、《国粹学报》本和《人间词话》删稿比较后,可发现王国维继承常州词派的“尊体”观念的同时,有意消解“辨体”观念,将“尊体”作为提升词体地位的首要方法。对比参阅《人间词话》手稿本、《国粹学报》本和《人间词话》删稿,结合词体的音乐性特征以及古代词论家对“诗人之词”和“学人之词”的论述,有助于探源和解读这一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常州词派 《人间词话》 辨体 尊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江顺诒到王国维:近代“以境论词”审美批评趋向
19
作者 戴倩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境界”说是近代词学研究的焦点,但从江顺诒到王国维“以境论词”的审美批评变化及价值,在词学史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寻绎“以境论词”这一近代词学审美批评的趋向,一方面是审美思维发生转变。江氏首次明确提出“词境”,把“以境论词... “境界”说是近代词学研究的焦点,但从江顺诒到王国维“以境论词”的审美批评变化及价值,在词学史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寻绎“以境论词”这一近代词学审美批评的趋向,一方面是审美思维发生转变。江氏首次明确提出“词境”,把“以境论词”从传统词学风格审美,上升至统摄词学的审美批评;而王氏受西方哲学影响,又超越传统词学的审美义界。另一方面,“以境论词”的确立,促使词学审美形态的变化。从江氏词学体例的首次明确,到王氏的批评之学,超越了传统词学的审美形态。究其根源,在近代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以境论词”审美价值的多元,隐含了对外来文化冲击的不同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境论词 近代词学审美 江顺诒 王国维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的“南”“北”与诗人的自我树立
20
作者 仲浩文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中对屈原所作的阐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暗含了作者的政治观点与立场。基于此,从王国维在1907年前后的事业和学术变化出发,对《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一个不同于前人的阐释视角:此... 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中对屈原所作的阐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暗含了作者的政治观点与立场。基于此,从王国维在1907年前后的事业和学术变化出发,对《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一个不同于前人的阐释视角:此文写作的动机根植于王国维在这一时期经历的由南入北、进京任职这一人生转折的现实之中,同时也与他因填词而产生的文学抱负有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王国维对屈原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屈原 《屈子文学之精神》 文学地理学 南北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