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板的可镀性与Wagner模型预测效果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华初 何燕霖 +2 位作者 王利 李麟 史文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0-43,共4页
先进的高强度钢板(AHSS)是汽车减重降耗的理想材料,但在连续热浸镀锌生产线上,这类钢容易因表面氧化而产生漏镀点,对防腐蚀不利。鉴于Wagner模型可用以预测钢的表面氧化情况,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结合钢的成分和退火工艺,探讨了影响AHSS... 先进的高强度钢板(AHSS)是汽车减重降耗的理想材料,但在连续热浸镀锌生产线上,这类钢容易因表面氧化而产生漏镀点,对防腐蚀不利。鉴于Wagner模型可用以预测钢的表面氧化情况,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结合钢的成分和退火工艺,探讨了影响AHSS可镀性的主要因素,并且指出完善Wagner模型可以指导AHSS合金化设计与镀锌工艺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热浸镀锌 wagner模型 可镀性 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7)Ca_(0.3)MnO_3薄膜庞磁电阻(CMR)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任世伟 王爱坤 +3 位作者 孙敬伟 赵慈 李志清 白海力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4,共4页
针对La0.7Ca0.3MnO3薄膜材料中磁团簇的特性及其对材料庞磁电阻(CMR)现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利用Wagner等提出的数学模型,对La0.7Ca0.3MnO3薄膜中的磁团簇随温度的变化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La0.7Ca0.3MnO3薄膜相关实... 针对La0.7Ca0.3MnO3薄膜材料中磁团簇的特性及其对材料庞磁电阻(CMR)现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利用Wagner等提出的数学模型,对La0.7Ca0.3MnO3薄膜中的磁团簇随温度的变化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La0.7Ca0.3MnO3薄膜相关实验数据的拟合,发现La0.7Ca0.3MnO3薄膜的居里温度范围应当在245~250K之间,从而进一步缩小了该材料居里温度的误差范围;还通过计算MR随磁团簇总角量子数J的变化,研究了制约和影响MR值的主要因素,发现磁团簇尺寸在La0.7Ca0.3MnO3薄膜的CMR现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态物理 磁性材料 庞磁电阻 wagner模型 磁团簇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_2-Al_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浓度的第一原理计算 被引量:8
3
作者 孙顺平 李小平 +4 位作者 于赟 卢雅琳 臧冰 易丹青 江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0-378,共9页
运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的形成焓,并结合Wagner–Schottky模型,研究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在523、673、823和1 000 K时点缺陷浓度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4个温度下,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 运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的形成焓,并结合Wagner–Schottky模型,研究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在523、673、823和1 000 K时点缺陷浓度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4个温度下,L12-Al3Li金属间化合物中Al空位浓度最小,Li空位浓度次之,Al反位和Li反位的缺陷浓度较大。Al反位和Li反位缺陷浓度在理想金属间化合物Al3Li化学计量比成分处基本相同,不过两种反位的缺陷浓度随着合金成分相对于化学计量比成分的偏离而变化显著,在富Al端Al反位缺陷浓度较大,在富Li端Li反位缺陷浓度较大。运用Arrhenius方程计算点缺陷的有效形成焓,结果显示Al反位和Li反位的有效形成焓较小且基本相同,Li空位次之,Al空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Li金属间化合物 第一原理计算 点缺陷浓度 形成焓 wagner–Schottk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modeling of Cr and Zn 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homogenization heat treatment of AA3xxx alloys 被引量:3
4
作者 杜强 李彦军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2145-2149,共5页
Both of chromium and zinc could appear as either minor impurities or alloying elements in recycled and commercial aluminum alloys, and they could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final product properties if not control... Both of chromium and zinc could appear as either minor impurities or alloying elements in recycled and commercial aluminum alloys, and they could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final product properties if not controlled in an appropriate way. A Kampmann-Wagner numerical modeling approach, built on the basis of computational thermodynamics and diffusion kinetics,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se two minor impurities on dispersoids precipitation during homogenization heat treatment of AA3xxx alloy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simulation set-ups were compared. The aim i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modeling approach has the potential to guide the design or optimization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heat treatment parameters of aluminum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ogenization heat treatment modeling CALPHAD DIFFUSION Kampmann-wagner numer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创新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敏感性、异质性及可接受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文洋 卢翠平 唐绅峰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0-134,M0004,共16页
文章将金融创新因素纳入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框架中,构建了一个剔出风险分散效应的Wagner两部门简化模型,试图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创新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的... 文章将金融创新因素纳入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框架中,构建了一个剔出风险分散效应的Wagner两部门简化模型,试图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创新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的“U型”影响关系,即适度的金融创新有利于减少银行系统性风险,而过度的金融创新反而会增加银行系统性风险。同时,较小规模的银行系统性风险对金融创新更加敏感,但较大规模的银行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时可接受的金融创新区间大于较小规模银行。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金融创新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满足资产配置效应假说,二者间的关系取决于金融创新资产与其他风险资产的相对规模效应。只有适度的相对规模效应才能有效减少系统性风险,一旦这种相对规模效应过高,金融创新就会成为一种新的风险源,从而增加系统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系统性风险 敏感性 创新区间 wagner模型
原文传递
15-5PH不锈钢大型锻件冶炼脱氧工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詹中华 张延玲 +1 位作者 成国光 张威风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2-758,共7页
以实际工艺流程50 t EBT-VOD-LF-VC冶炼15-5PH不锈钢为背景,通过FactSage 8.0和经典Wagner模型研究冶炼硅铝复合脱氧过程中钢液中的铝含量、炉渣组成以及冶炼温度等因素对钢液中氧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Al-Si复合脱氧为... 以实际工艺流程50 t EBT-VOD-LF-VC冶炼15-5PH不锈钢为背景,通过FactSage 8.0和经典Wagner模型研究冶炼硅铝复合脱氧过程中钢液中的铝含量、炉渣组成以及冶炼温度等因素对钢液中氧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Al-Si复合脱氧为15-5PH不锈钢冶炼过程中的最佳脱氧工艺,为了保证脱氧的冶炼效果,应控制钢液中的酸溶铝的质量分数在0.015%左右;降低冶炼温度有利于降低钢液平衡氧含量;考虑炉渣的物理性能和钢渣界面平衡反应得出脱氧工艺的最优炉渣成分,碱度为2.5~3.0,w((Cr_(2)O_(3)))=0.5%,w((Al_(2)O_(3)))=20%,w((MgO))=5%,w((CaF_(2)))=5%;经过工艺优化后生产的15-5PH不锈钢中氧含量明显降低,均满足产品要求,炉渣碱度对平衡氧含量和实际生产全氧含量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5PH不锈钢 FactSage 8.0 wagner模型 硅铝复合脱氧 全氧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