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E COAL AND THREE PRODUCT DRY BENEFICIATION WITH VIBRATION AND DOUBLE-DENSITY FLUIDIZED BEDS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Lubin (Department of Mineral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China) Chen Qingru Luo Zhenfu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8年第2期31-34,共4页
Thedrybeneficiationtechnologywithairdensemediumfluidizedbedcaneficientlybenefici-atethecoarsecoalofsize50~6m... Thedrybeneficiationtechnologywithairdensemediumfluidizedbedcaneficientlybenefici-atethecoarsecoalofsize50~6mm.However,this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BENEFICIATION VIBRATION fluidized bed three PRODUCT SEPAR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ed Removal of Surface Moisture and Dust from Feed Coal for Coal Dry Cleaning with an Air-solid Fluidized Bed
2
作者 YANG Guo-hua ZHAO Yue-min CHEN Qing-ru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4期283-287,共5页
A demonstration plant and a commercial plant employing coal dry cleaning technology with an air-solid fluidized bed were built in China. The operation practice of these two plants shows that the surface moisture and t... A demonstration plant and a commercial plant employing coal dry cleaning technology with an air-solid fluidized bed were built in China. The operation practice of these two plants shows that the surface moisture and the fines or dust of feed coal must be well controlled as low as possible. For this purpose, a new process of combined removal of surface moisture and dust from feed coal using a vibrated fluidized bed dryer was investigated in a batch test apparatus and a pilot test system. A mathematical model on drying kinetics of coal surface moisture was developed and three empirical formulas of the model coefficient involving the main operating variable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from the batch test apparatu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shows that the surface moisture retained in coal during drying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drying time.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a new divisional heat supply mode, in which the inlet gas of higher temperatur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fore part of the dryer and the inlet gas of lower temperature into the rear part of the dryer, was employed in the pilot test system. The pilot tests show that 1) the new divisional heat supply mode is effective for lowering dow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reducing the total heat loss of the outlet gas off the dryer, 2) the moist coal of about 60 g/kg surface moisture contentcan be dried to about 10 g/kg, and simultaneously the fines (〈1mm in diameter) adhering to the surface of coarse coal particles are completely washed off by the gas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dry cleaning dryING DUST vibrated fluidized b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in developments of dry coal beneficia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Yuemin Zhao Xuliang Yang +2 位作者 Zhenfu Luo Chenlong Duan Shulei S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201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China’s energy supply heavily relies on coal and China’s coal resource and water resource has a reverse distribution.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s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s of wet coal beneficiation technologies i... China’s energy supply heavily relies on coal and China’s coal resource and water resource has a reverse distribution.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s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s of wet coal beneficiation technologies in drought regions.The present situation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and urgency of developing dry beneficiation technologies of coal.Besides,other countries that produce large amounts of coal also encounter serious problem of lack of water for coal beneficiation,such as American,Australia,Canada,South Africa,Turkey and India.Thus,dry coal beneficiation becomes the research hot-points in the field of coal cleaning worldwide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promising research efforts on dry coal beneficiation reported in literature in last 5 years and discussed the progress in developments of dry coal beneficiation worldwide.Finally,we also elaborated the prospects and the challen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ry coal benefi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coal beneficiation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Density segregation Vibrated fluidized b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ling of Granules in Vibrating, Suspended Bed: Engineering Simulation
4
作者 Valery Katz Slava Katz 《Moder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6年第2期76-90,共15页
Here we suggest an algorithm for calculation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nd design of a vertical cooler with inclined, gas-permeable blades and with a vibrating, suspended layer of granules on them (Vibrating Fluidized... Here we suggest an algorithm for calculation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nd design of a vertical cooler with inclined, gas-permeable blades and with a vibrating, suspended layer of granules on them (Vibrating Fluidized Bed—VFB). The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equations of heat and material balan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lux of moisture into the layer with cold air and dust—as a carryover. Mode entrainment of dust particles and moisture from the VFB is described by using empirical formulas and Π-theorem. To calculate the cooling time of granules a model of the dynamics of a variable mass VFB was built, which linked the geometrical and physical process parameters to a single dependency. An example showed that mass flow of granules of 248 kg/h and a volume flow of air of 646 m<sup>3</sup>/h with temperature of 30℃ to cool the zeolite granules from 110℃ to 42℃ for 49 s required a vertical apparatus of rectangular shape with four chambers and with volume of 0.2 m<sup>3</sup>.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projected cooler with the parameters of typical industrial apparatuses showed that for all indicators: the cooling time of granules, the flow rate of gas (air) and the heat flow, a 4-chambered, vertical apparatus of rectangular shape with VFB was the most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ling of Granules Vibrating fluidized bed Mathematical Model calculation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统一热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鸿波 钟崴 童水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94-99,共6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尚缺少成熟的热力计算理论,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基于经验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用经验性的参数取值依据来弥补循环流化床理论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差距。采用分区段的计算方法,有效地解决炉膛中固体颗粒浓度和受热面不均匀分... 循环流化床锅炉尚缺少成熟的热力计算理论,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基于经验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用经验性的参数取值依据来弥补循环流化床理论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差距。采用分区段的计算方法,有效地解决炉膛中固体颗粒浓度和受热面不均匀分布的问题;筛选出传热系数、烟气中的固体颗粒浓度、燃料的燃烧份额等需要凭经验取值的热力参数,推导了区段热量衡算的通用计算公式。以此计算模型开发的热力计算系统不受锅炉结构、分离器类型、燃料、容量等级和几何参数的限制,不仅能进行石灰石脱硫计算,而且能计算带再热蒸汽、炉膛内布置受热面和带外置式换热器等特殊结构。已在多家锅炉制造企业中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参数的计算误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循环流化床锅炉 锅炉设计 热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内胆式双热型生物质热解反应器的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三平 王述洋 +1 位作者 孙雪 曹有为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了解决目前生物质制生物燃油清洁燃料装置造价高、需要外源燃料供热、寿命低及生物质制生物燃油清洁燃料能耗高等问题,结合各类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经验公式,提出一种流化式生物质热解主反应器设计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并设计了... 为了解决目前生物质制生物燃油清洁燃料装置造价高、需要外源燃料供热、寿命低及生物质制生物燃油清洁燃料能耗高等问题,结合各类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经验公式,提出一种流化式生物质热解主反应器设计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内胆式双热型生物质热解主反应器;利用VB对主反应器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其主要设计参数为床径为0.221 m,床高为1.445 m,并通过冷态实验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热解 流化床反应器 设计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系统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鸿波 钟崴 +1 位作者 刘岩 童水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76-2080,共5页
为克服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系统开发的难点,从过程系统的角度认识循环流化床锅炉,建立了由部件单元和流体节点组成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程系统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部件单元库,能在不改变系统结构的条件下对部件单元库进行扩... 为克服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系统开发的难点,从过程系统的角度认识循环流化床锅炉,建立了由部件单元和流体节点组成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程系统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部件单元库,能在不改变系统结构的条件下对部件单元库进行扩充。通过动态可视化搭建烟气和工质流程的方式构造锅炉模型,使系统能够不受锅炉结构、分离器类型、燃料、容量等级和几何参数的限制。最后,采用过程系统理论中的序贯模块迭代算法对热力计算模型进行求解。该热力计算系统已在多家锅炉制造企业中应用,主要参数的计算误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锅炉 产品设计 热力计算 过程系统 部件单元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流化床的设计计算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浩勤 李应选 《化工设计》 CAS 1997年第3期20-22,15,共4页
对振动流化床的基础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合实际选型经验,提出振动流化床的设计计算方法。
关键词 振动流化床 干燥设备 VFB 设计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增免强力颗粒制粒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宗耀 任非 +2 位作者 张兰桐 孙莉 倪旭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99-700,共2页
目的:优选增免强力颗粒的最佳制粒工艺。方法:以喷雾制粒后颗粒的含水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法优选流化床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结果:流化床喷雾制粒的影响因素程度依次为:A(浸膏相对密度)>B(进风温度)>C(进风量)>D(喷浆... 目的:优选增免强力颗粒的最佳制粒工艺。方法:以喷雾制粒后颗粒的含水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法优选流化床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结果:流化床喷雾制粒的影响因素程度依次为:A(浸膏相对密度)>B(进风温度)>C(进风量)>D(喷浆速度);最佳流化床喷雾制粒方案为:清浸膏相对密度1.25、进风温度80℃、进风量1 500 m3/h、喷浆速度40 mL/min。结论:确定了增免强力颗粒合理的制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免强力颗粒 流化床喷雾干燥制粒 正交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机的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宗华 翟晓宁 +7 位作者 秦云龙 李秀峰 张亚丁 董绍平 徐耀邦 金强 王峰 余良俭 《化工机械》 CAS 2007年第2期80-84,共5页
通过对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一次风机结构、材质及特点等的研究,确定了CFB锅炉一次风机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与分析计算。现场应用表明,该风机的设计是可行的。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风机 设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污泥颗粒在振动流化床中的流体力学和水平管的传热特性
11
作者 范辞冬 王锐思 +4 位作者 叶世超 齐亚兵 蔡婧菁 谢(王争) 吴振元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在240mm×80mm振动流化床中以干污泥颗粒为实验物料,研究了振动对临界流化速率和床层空隙率等流态化特征参数的影响,并考察了气速、振动频率、振幅和水平管加热功率对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的引进大大降低了颗粒的流化... 在240mm×80mm振动流化床中以干污泥颗粒为实验物料,研究了振动对临界流化速率和床层空隙率等流态化特征参数的影响,并考察了气速、振动频率、振幅和水平管加热功率对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的引进大大降低了颗粒的流化速率,同时提高了污泥床层空隙率。水平管的平均传热系数随气速和振动频率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振幅的增加而增加,而随水平管加热功率增加而减小。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平均传热系数的关联式,其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可控制在±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污泥颗粒 振动流化床 临界流化速率 空隙率 平均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流化床裂解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12
作者 苏晓宇 王述洋 王妍玮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9年第5期32-33,共2页
介绍了利用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气—固鼓泡流化床的设计,并形成数学计算模型。
关键词 生物质 流化床 设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试验台的设计计算
13
作者 孔德浩 程世庆 +1 位作者 赵学旺 冯玉滨 《山东电力技术》 2004年第5期14-16,共3页
为更好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性,因此我们自行设计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试验台用于研究。本文利用前人商业流化床锅炉的计算,探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试验台的初步设计估算,利用此试验台可以进行循环流化床模拟燃烧试验、脱硫试验等,另外还... 为更好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性,因此我们自行设计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试验台用于研究。本文利用前人商业流化床锅炉的计算,探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试验台的初步设计估算,利用此试验台可以进行循环流化床模拟燃烧试验、脱硫试验等,另外还可以用来做教学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设计计算 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DOWS 系统下流化床通用热力计算软件开发
14
作者 马增益 严建华 +3 位作者 尚娜 潘国清 相纪宏 岑可法 《电站系统工程》 1997年第5期48-51,共4页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利用BorlandC++4.0及Foxbase语言开发了流化床通用热力计算软件。该软件人机界面友好,可自由选择受热面结构组合形式,能根据受热面结构动态修改输入输出界面,适用于受热面布置复杂...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利用BorlandC++4.0及Foxbase语言开发了流化床通用热力计算软件。该软件人机界面友好,可自由选择受热面结构组合形式,能根据受热面结构动态修改输入输出界面,适用于受热面布置复杂多变的流化床锅炉的热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OWS 热力计算 软件 流化床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粉厂二次干燥的设计计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秋成 李成 吴冷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26,共5页
介绍了由振动流化床实现的乳粉厂二次干燥的设计计算方法。本法与非振动流态化干燥的设计计算有一定差别。
关键词 振动流化床 干燥 设计 计算 乳品加工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MW超临界空冷机组异常振动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海涛 《河北电力技术》 2013年第2期49-51,共3页
针对某电厂4号机组在启动过程中发生的汽轮机轴承振动异常增大的问题,分析故障情况,认为轴承振动测量支架与联轴器护罩发生共振是轴承振动异常增大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超临界空冷机组 汽轮机 轴承 共振 测振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振动流化床干燥谷物的设计计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秋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23,共8页
本文介绍了干燥谷物的振动流化床的设计计算方法。此法是在“桐荣”法的基础上。
关键词 振动流化床 干燥 谷物 设计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流化床选型设计及装置模态分析
18
作者 赵韩非 仪垂杰 +2 位作者 刘松 孙启栋 张浩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8期1889-1892,1897,共5页
为了实现高炉渣高效率余热回收,避免普通流化床出现的渣粒黏结、床层流化不均匀、死床沟流等现象,根据实际工况要求,结合设计需要,基于实验平台选型设计并研制出了一种振动流化床换热装置。详细介绍了振动流化床关键零部件的选型设计方... 为了实现高炉渣高效率余热回收,避免普通流化床出现的渣粒黏结、床层流化不均匀、死床沟流等现象,根据实际工况要求,结合设计需要,基于实验平台选型设计并研制出了一种振动流化床换热装置。详细介绍了振动流化床关键零部件的选型设计方法以及具体计算过程;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疲劳共振损害装置,对振动流化床装置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了前15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以及实验操作的安全工作频率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流化床 隔振弹簧 振动电机 选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工业振动流化床干燥装置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志锋 黄煌 +3 位作者 方堃 席舸 乐建波 吴南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46-2649,共4页
振动流化床干燥是陶瓷干法造粒过程的一个重要操作单元。针对卧式多室振动流化床干燥装置能量利用率不高、耗能较大等问题,基于陶瓷原料在振动流化床干燥中的动力学模型、传热方程及热平衡方程,建立了陶瓷原料干燥所需热量在振动流化床... 振动流化床干燥是陶瓷干法造粒过程的一个重要操作单元。针对卧式多室振动流化床干燥装置能量利用率不高、耗能较大等问题,基于陶瓷原料在振动流化床干燥中的动力学模型、传热方程及热平衡方程,建立了陶瓷原料干燥所需热量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长度方向上变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表明,干燥过程所需热量沿多孔板长度方向减少。因此讨论了在多孔板长度方向底部用隔板隔开不同区域进行不等温进气,实验结果表明符合数学模型,分区供热方式可降低陶瓷原料干燥过程能耗,成品质量符合陶瓷工业干粉造粒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流化床干燥 陶瓷工业 陶瓷原料干燥 分区供热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铵镁流化床结晶反应器的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强 张莉 +2 位作者 田凌霄 周晓华 韦斌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反应器是合成磷酸铵镁的核心装置,而反应器类型的选择与设计将直接影响到磷酸铵镁的纯度与品质。本文根据磷酸铵镁的结晶原理及其物料的参数,选择以流化床反应器作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理论计算,计算出了反应器主体部分反应区、配水区、... 反应器是合成磷酸铵镁的核心装置,而反应器类型的选择与设计将直接影响到磷酸铵镁的纯度与品质。本文根据磷酸铵镁的结晶原理及其物料的参数,选择以流化床反应器作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理论计算,计算出了反应器主体部分反应区、配水区、沉淀区的直径与高度等,设计了实验室中试所用的磷酸铵镁流化床诱导结晶反应器,经该反应器合成的磷酸铵镁产品具有纯度高和粒径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铵镁 流化床反应器 设计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