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pplication of Bilayer Artificial Dermis Combined with VSD Technology in Chronic Wounds 被引量:1
1
作者 Xianjin Dong Huasong Luo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3期238-244,共7页
Background: Bilayer artificial dermis promotes wound healing and offer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chronic wounds. Aim: Exami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ilayer artificial dermis combined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Background: Bilayer artificial dermis promotes wound healing and offer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chronic wounds. Aim: Exami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ilayer artificial dermis combined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 Method: From June 2021 to December 2023, our hospital treated 24 patients with chronic skin tissue wounds on their limbs using a novel tissue engineering product, the bilayer artificial dermis, in combination with VSD technology to repair the wounds. The bilayer artificial dermis protects subcutaneous tissue, blood vessels, nerves, muscles, and tendons, and also promotes the growth of granulation tissue and blood vessels to aid in wound healing wh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VSD technology for wound dressing changes in chronic wounds. Results: In this study, 24 cases of chronic wounds with exposed bone or tendon larger than 1.0 cm2 were treated with a bilayer artificial skin combined with VSD dressing after wound debridement. The wounds were not suitable for immediate skin grafting. At 2 - 3 weeks post-treatment, good granulation tissue growth was observed. Subsequent procedures included thick skin grafting or wound dressing changes until complete wound healing.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on average for 3 months (range: 1 - 12 months) post-surger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ppearance, function, skin color, elasticity, and sensation of the healed chronic wounds revealed superior outcome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skin fl repairs,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satisfaction levels among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ilayer artificial dermis combined with VSD technology for the repair of chronic wounds proves to be a viable method, yielding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skin flap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yer Artificial Dermi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Chronic Wounds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in skin graft of calf pedicle island flap donor-site
2
作者 Chang Su Xiao-Huan Zhan +1 位作者 Ying-Qiong Wang Xi W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8年第17期31-34,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on free dermatoplasty in the donor-site of calf pedicled island flap. Method: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a total of 70 patients undergoing r...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on free dermatoplasty in the donor-site of calf pedicled island flap. Method: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a total of 70 patients undergoing reconstruction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in ankles and legs with calf pedicle island flap in Fo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into our research. Select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VSD group and pressure dressing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surgery. The VS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ree skin grafting and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after separation of donor-site flap. The pressure dress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ree skin grafting and traditional pressure dressing technology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donor-site flap. Visual acuity simulation scores (VA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on the 1st, 7th, and 14th day after surgery. The unpacking time, skin graft healing time, skin graft survival rate, infection rate and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VAS scores on the 7th and 14th day after surgery in the VSD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pressure dressing group. The unpacking time and skin graft healing time of the VSD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pressure dressing group. The survival rate of skin graft in VS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ressure dressing group. The infection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in the VSD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pressure dressing group. Conclusion: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healing of free skin grafts in the donor site of the calf pedicle island flap, relieve pain,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Traditional pressure DRESSING CALF PEDICLE island FLAP Free skin GRAF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功能训练联合VSD对四肢开放创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杨 何丁丁 王会结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386-390,共5页
目的 研究渐进性功能训练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对四肢开放创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四肢开放创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SD组、联合组,各40例。VSD组给予VSD干预,联合组在VSD组的基础... 目的 研究渐进性功能训练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对四肢开放创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四肢开放创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SD组、联合组,各40例。VSD组给予VSD干预,联合组在VSD组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性功能训练。干预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四肢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Ⅱ、Ⅲ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联合组四肢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VSD组,VAS评分、UPDRSⅡ、Ⅲ评分明显低于VSD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而满意度升高(P<0.05)。结论 渐进性功能训练联合VSD在四肢开放创伤患者干预中的效果理想,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功能训练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四肢开放创伤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促炎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周云龙 胡江 《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促炎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切开引流,研究组进...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促炎及创面愈合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切开引流,研究组进行VSD负压引流,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创面疼痛程度、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创面愈合相关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临床指标(脓肿最大径、张口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 d、3 d、7 d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PCT及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DGF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EGF、TGF-β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脓肿最大径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张口度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VSD负压引流治疗可有效减轻创面疼痛程度,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改善创面愈合相关因子水平,促进创面修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vsd负压引流 促炎因子 创面愈合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5
作者 方全华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1期41-44,共4页
分析对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ge,VSD)治疗的效果.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0例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 分析对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ge,VSD)治疗的效果.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0例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清创引流治疗,观察组实施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P<0.05).研究发现,对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开展VSD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控制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周期,达到预期的康复目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应用于胸部手术后感染防治体会 被引量:21
6
作者 马继龙 柏启州 +3 位作者 贺生亮 于珺 苟云久 赵静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3-347,共5页
背景与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危害与感染程度、部位等相关,轻者致局部疼痛、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重者可导致严重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因此,妥善处理切口感染,有利于促进恢复、降低疾病负担、奠... 背景与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危害与感染程度、部位等相关,轻者致局部疼痛、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重者可导致严重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因此,妥善处理切口感染,有利于促进恢复、降低疾病负担、奠定进一步治疗良好基础。切口感染传统外科处理措施包括彻底引流、加强换药、使用抗生素等,存在治疗过程长、治疗效果不确切等不足。本研究对我科6例胸部手术术后发生感染患者尝试性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改进传统应对患者胸部手术术后感染的处理模式。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来出现胸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或手术切口瘘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和总结,选择了其中6例使用VSD材料治疗术后感染的患者,对其使用VSD处理的过程和最终临床结果进行总结讨论。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使用VSD后6 h-10 h内发热、伤口渗出症状消失。7天-10天后拔除引流装置,5例患者创面感染情况明显改善,伤口分泌物消失,手术切缘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二期手术关闭胸腔和皮肤。1例患者感染严重,去除VSD后分泌物仍较多,效果不明显,再次放置VSD装置,7天后去除VSD装置,患者手术切口无渗出,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二期手术关闭胸腔和皮肤。所有6例患者最终感染症状缓解,症状改善,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出院。2例食管癌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427.5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0天,术后平均换药次数8.5次,住院期间平均总花费111,893.47元;4例慢性脓胸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192.5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7.75天,术后平均换药次数5.5次,住院期间平均总花费48,237.71元。结论 VSD在处理胸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效果良好,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保证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引流 术后 伤口感染 胸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在5·12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丹 刘敏 +4 位作者 马兵 许雪峰 李晨阳 张萍 彭杨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评价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5.12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张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术后,分别采用创面VSD治疗6例,常规外科换药10例。结果创面VS... 目的评价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5.12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张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术后,分别采用创面VSD治疗6例,常规外科换药10例。结果创面VSD治疗组无感染发生,且肢体肿胀消退快,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VSD是一种适合在地震、战争、恐怖袭击等灾害性事件中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间隙综合征 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VSD治疗12例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9
8
作者 胡国东 赵福龙 +3 位作者 张学东 王雪飞 张亚奎 于振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404-3406,3409,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骨科大面积皮肤剥脱伤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疗效观察及优点。方法对12例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病人行清创皮下置入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辅料)行负压封闭引流,7~10 d后行皮肤切孔后表面放置聚乙烯酒...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骨科大面积皮肤剥脱伤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疗效观察及优点。方法对12例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病人行清创皮下置入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辅料)行负压封闭引流,7~10 d后行皮肤切孔后表面放置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辅料)行负压封闭引流或清创反取皮植皮后使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10例创面I期愈合,2例出现小面积皮肤坏死后经植皮和缝合后愈合,创面平均愈合时间30 d。结论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骨科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很好的保证皮肤成活,保护创面,利于护理,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剥脱伤 大面积 负压封闭引流 创面愈合 v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外固定支架在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谢春雷 陈孜 +2 位作者 姚爱明 刘凯 冯斌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837-839,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3年来收治17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清创后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或创腔用VSD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5-9天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3年来收治17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清创后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或创腔用VSD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5-9天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本组17例创面均愈合,骨折一期临床愈合14例(82.4%),延迟愈合3例(17.6%),无骨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浅表感染2例(11.6%),针道感染3例(17.6%)。结论VSD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在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的同时,能安全有效地封闭创面,缩短二期创面修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外固定 骨折 开放性 下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伴发感染创面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绍光 刘智 +2 位作者 刘树清 孙天胜 李京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8年第Z1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伴发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四肢皮肤缺损伴发感染创面25例患者,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应用VSD技术5~7d,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中厚皮...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伴发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四肢皮肤缺损伴发感染创面25例患者,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应用VSD技术5~7d,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中厚皮片植皮治疗。结果平均应用VSD技术1.4次,伤口感染控制,创面缩小,肉芽新鲜,给予植皮治疗后创口愈合,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5 d。结论VSD技术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伴发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皮肤缺损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11
作者 林泽鹏 杨荣华 +4 位作者 阮树斌 林颜 张凤刚 熊想莲 陈晓东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4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VSD治疗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慢性压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4例,予传统的清创、抗感染、改善微循环、银离子敷料换药治疗,创面未愈者行植皮或皮瓣修复术;研究组24例,早期清创手术后应用VSD治疗创面,待其肉... 目的探讨VSD治疗压疮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慢性压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4例,予传统的清创、抗感染、改善微循环、银离子敷料换药治疗,创面未愈者行植皮或皮瓣修复术;研究组24例,早期清创手术后应用VSD治疗创面,待其肉芽生长满意后行植皮术。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58.6±16.7)d,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43.8±10.7)d,创面治愈后外观满意,疤痕增生轻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愈合质量也好,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1.95,P=0.016)。结论 VSD可以有效的促进慢性压疮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压疮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辅助手术治疗在修复难治性瘢痕溃疡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彩虹 贺立新 +4 位作者 李冬海 曹玉珏 屠海霞 刘谧 侯玉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辅助手术治疗在修复难治性瘢痕溃疡中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3月-2014年10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VSD辅助手术治疗难治性瘢痕溃疡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3例一...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辅助手术治疗在修复难治性瘢痕溃疡中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3月-2014年10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VSD辅助手术治疗难治性瘢痕溃疡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3例一期植皮术后,VSD辅助固定。29例行一期扩创后直接VSD覆盖创面,二期手术行皮瓣或植皮手术。皮片、皮瓣均成活良好,下地行走无充血、肿胀感,外观基本满意。结论:VSD辅助手术治疗是难治性瘢痕溃疡临床修复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手术治疗 瘢痕 溃疡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冲洗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管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维俊 贾静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025-2026,共2页
目的通过对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管不同方法的比较,观察应用冲洗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管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94例应用VSD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方法)、观察组(1)(0.9%生理盐水500ml用输液器连接引流管冲洗,每2~4h冲洗1次,5... 目的通过对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管不同方法的比较,观察应用冲洗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管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94例应用VSD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方法)、观察组(1)(0.9%生理盐水500ml用输液器连接引流管冲洗,每2~4h冲洗1次,5~10min/次)、观察组(2)(用20ml空针抽0.9%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3次/d)。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管的预防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冲洗防止VSD负压引流管堵管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负压引流 堵管 冲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在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路 孙廓 +2 位作者 廖琦 龚玉琴 蔡风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517-519,522,共4页
目的评价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应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全部病例均早期进行清创,术中安装VSD装置进行闭式... 目的评价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应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全部病例均早期进行清创,术中安装VSD装置进行闭式冲洗引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7d后拆除VSD装置,根据伤口情况及引流液细菌培养情况,决定是否直接闭合伤口或更换VSD继续冲洗引流,直至伤口可以闭合为止。结果 15例患者冲洗7-21d(平均13.5d)后二期关闭伤口,全部获得愈合,C反应蛋白、血沉降至正常水平,随访5-48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结论 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内固定 感染 vsd 冲洗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兆弢 王悦 张风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6-308,共3页
收集17例采用传统切开引流和19例采用VSD治疗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通过分析间隙感染来源、细菌感染类型、对比炎症指标、住院天数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采用VSD技术治疗颌面多间隙感染能快速控制炎症、稳定病情。
关键词 负压引流封闭引流(vsd) 多间隙感染 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急诊治疗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患者1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蒲志超 谢伟勇 +1 位作者 黄富荣 何灿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53-54,58,共3页
目的报道下肢皮肤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全厚皮片原位回植加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下肢皮肤脱套伤。结果术后回植皮片成活率98%,伤肢的色泽、外形、功能恢复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全厚皮片原位回植加封闭式负... 目的报道下肢皮肤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全厚皮片原位回植加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下肢皮肤脱套伤。结果术后回植皮片成活率98%,伤肢的色泽、外形、功能恢复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全厚皮片原位回植加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皮肤脱套伤 全厚皮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黄液联合VSD治疗肢体开放性损伤伴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洪 闫颍 +3 位作者 黄晓蓉 孙路强 陈岚 袁雨来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8期1345-1347,1351,共4页
目的观察五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肢体开放性损伤伴皮肤缺损的疗效及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开放性损伤伴皮肤缺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五黄液联合VSD治疗,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VSD治... 目的观察五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肢体开放性损伤伴皮肤缺损的疗效及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开放性损伤伴皮肤缺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五黄液联合VSD治疗,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均恢复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上皮组织生长时间)、感染率、VSD使用次数、二期植皮平均时间、平均住院费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等。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组使用VSD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感染率,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平均恢复时间、二期植皮平均时间两项均短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组创缘组织中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黄液联合VSD治疗较单纯0.9%氯化钠注射液联合VSD对肢体开放性损伤皮肤缺损创面具有更强的修复作用,刺激创面肉芽组织VEGF表达加速可能是该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损伤 皮肤缺损 五黄液 负压封闭引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程化护理措施对VSD修复创伤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创面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刘思婷 张志忠 陈琼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763-1766,共4页
目的探究流程化护理措施对负压封闭引流(VSD)修复创伤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创面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一病区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创伤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 目的探究流程化护理措施对负压封闭引流(VSD)修复创伤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创面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一病区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创伤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流程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恢复情况、预后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二期植皮时间为(17.25±0.8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64±5.74)d,换药次数为(3.20±1.4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5.86±2.7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二期植皮手术后的皮瓣成活方面,观察组的成活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满意程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化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VSD修复创伤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创面恢复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化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负压封闭引流系统 软组织缺损 骨科创伤 护理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