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敏 王媛 +1 位作者 李震 郑芝欣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2期218-222,226,共6页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水平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09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水平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09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18例)和非转移组(91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分析HIF-1α、PD-L1、VEGF-C、VEGFR-3与NSCLC临床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HIF-1α、PD-L1、VEGF-C、VEGFR-3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分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直径、TMN分期差异显著,P<0.05。转移组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显著(P<0.05)。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分叶无关,与肿瘤直径、TMN分期可能有关,肿瘤直径≥2 cm、TMN分期为Ⅲ+Ⅳ期患者的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均高于肿瘤直径<2 cm、TMN分期为Ⅰ+Ⅱ期患者,差异显著(P<0.05)。HIF-1α、PD-L1、VEGF-C、VEGFR-3的预测阈值分别为:68.960 ng/L、361.070 pg/ml、507.730 ng/L、1202.645 ng/L。HIF-1α、PD-L1、VEGF-C、VEGFR-3联合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AUC最高,为0.843,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 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均在NSCLC淋巴结转移下异常增加,四者联合对NSCLC淋巴结转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上的NSCLC淋巴结转移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HIF-1Α PD-L1 vegf-C vegfR-3 淋巴结转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宋辉 黄晓俏 +4 位作者 孙向明 胡扬 单文猜 汤静 李文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364,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TT、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研究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内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菟丝子...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TT、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研究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内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菟丝子醇提物灌胃给药14 d后,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浓度。同时将模型组、菟丝子醇提物高剂量组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对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菟丝子醇提物(400、800、1200μg/mL)能够显著抑制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P<0.05,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菟丝子醇提物(6.24、12.48 g/kg)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TNF-α、IL-2、IL-10(P<0.05,P<0.01)的含量;转录组筛选出差异基因512个,其中上调154个,下调358个;GO富集分析共富集到1870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富集到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HIF-1 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菟丝子醇提物能够降低瘤组织中p-mTOR、HIF-1α、pRPS6K、p-P70S6K、VEGF、VEGFR2蛋白表达(P<0.05,P<0.01),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菟丝子醇提物可抑制4T1乳腺癌细胞增殖,升高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其机制与调控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乳腺癌 转录组 mTOR/HIF-1α/vegf 信号通路 本文网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与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刘文娟 许云 +5 位作者 王宁 王雅平 张何锐 杜娟 王海龙 李琦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与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与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176例作为结直肠癌组,良性结直肠疾病117例作为肠良性病变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VEGF、CA50、CA24-2;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EA、CA19-9、CA72-4的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VEGF在性别和疾病部位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VEGF阳性率和VEGF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肠良性病变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中VEGF阳性率为52.3%,CEA阳性率为54%,两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CA50、CA242、CA19-9、CA72-4;VEGF与CA50、CA242、CEA、CA19-9、CA72-4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804、0.703、0.713、0.766、0.713、0.694,对结直肠癌均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其中6联合检测的AUC最大为0.953。结论 血清VEGF在结直肠癌中无年龄及部位差异,独立诊断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VEGF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肿瘤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糖类抗原50(CA50) 糖类抗原242(CA242) 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19-9(CA19-9) 糖类抗原72-4(CA72-4)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D、NSE、Cyfra21-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4
作者 王铮 胡述提 李冰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VEGF-D、NSE、Cyfra21-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21例)和未转移组(81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VEGF-D、NSE、Cyfra21-1水平... 目的分析血清VEGF-D、NSE、Cyfra21-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21例)和未转移组(81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VEGF-D、NSE、Cyfra21-1水平,分析VEGF-D、NSE、Cyfra21-1水平与NSCLC纵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VEGF-D、NSE、Cyfra21-1水平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性别、年龄、肿瘤家族史、病理类型、肿瘤直径、TMN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VEGF-D、NSE、Cyfra21-1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D、NSE、Cyfra21-1联合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良好,灵敏度相对单一指标较好,AUC为0.805。三者预测阈值分别为411.775 ng/L、25.135μg/L、7.985μg/L。结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VEGF-D、NSE、Cyfra21-1水平显著升高,VEGF-D、NSE、Cyfra21-1水平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D NSE CYFRA21-1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节外泌体miR-210对脑缺血后HIF-1α/VEGF/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5
作者 袁之鹏 吕鹤群 +2 位作者 曾春利 冯瑶婷 彭拥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4,I0031-I0035,共12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分泌外泌体miR-210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前期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后期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分泌外泌体miR-210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前期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后期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外泌体组(造模后注射电针治疗后提取的血浆外泌体组),miR-210siRNA组(造模后注射电针治疗后提取的血浆外泌体和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造模后注射电针治疗后提取的血浆外泌体和HIF-1α抑制剂组),每组20只。前期实验建立改良后改良后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大鼠模型,缺血1h后进行再灌注,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取穴“水沟”“百会”,电针30 min,共治疗3 d,提取电针组大鼠血浆外泌体用于后期实验外泌体组、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注射。完成实验后进行取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大鼠实验前后神经功能,二辛可酸(BCA)法测定外泌体浓度及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大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63、CD9、CD81表达,四氮唑比色法(TTC)显示脑梗死灶分布并检查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缺血侧纹状体区超微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前期实验大鼠各组外泌体中miR-210mRNA表达和后期实验大鼠各组纹状体脑组织miR-210mRNA、CD34、HIF-1α、VEGF、Notch mRNA表达。结果前期实验中电针组大鼠在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01)。在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外泌体浓度升高(P<0.001),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63、CD9、CD81存在属实,即前期实验中提取电针血浆中存在外泌体。后期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较,外泌体组、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P<0.001),外泌体组神经元肿胀、胞核萎缩、染色质红染情况均得到改善,外泌体组、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miR-210mRNA、CD34、HIF-1α、VEGF、Notch 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与外泌体组相比较,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01),miR-210siRNA组和HIF-1α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都有所加重,HIF-1α抑制剂组相比miR-210siRNA组,其神经细胞排列更加紊乱,致密质块数量更多且胞核皱缩情况也更加严重,miR-210siRNA组、HIF-1α抑制剂组miR-210mRNA、CD34、HIF-1α、VEGF、Notch 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以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同时促进外泌体miR-210的生成并调控HIF-1α/VEGF/Notch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继而减轻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外泌体 MIR-210 HIF-1Α vegf No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解毒化痰方对重症肺炎小鼠肺血管内皮屏障及VEGF/P38通路的影响
6
作者 程思远 白云苹 +4 位作者 程俞梦 万冉 邢小香 赵鹏 李建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3,共10页
目的:探讨清肺解毒化痰方(Qingfei-Jiedu-Huatan formula,QJHF)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诱导的重症肺炎小鼠肺血管内皮屏障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1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15)、QJHF组(n=15)和头孢曲松钠(ceftriax... 目的:探讨清肺解毒化痰方(Qingfei-Jiedu-Huatan formula,QJHF)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诱导的重症肺炎小鼠肺血管内皮屏障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1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15)、QJHF组(n=15)和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CRO)组(n=15)。第0天一次性气管插管注入50μL浓度为1×10^(11)CFU/mL肺炎克雷伯杆菌制备重症肺炎小鼠模型。造模6 h后,QJHF组和CRO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其余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第3天灌胃结束后处死小鼠。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CD11b+Ly6g+细胞数;蛋白质组学及网络药理学分析药物作用机制;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闭合蛋白(occlud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磷酸化P38(phosphorylated P38,p-P38)蛋白水平。结果:QJHF可显著改善重症肺炎模型小鼠的精神状态,缓解呼吸促动等症状,降低死亡率,减轻肺组织病变,降低肺组织IL-6、TNF-α和IL-1β水平,减少BALF总蛋白、总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含量,增加肺组织VE-cadherin、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P<0.05或P<0.01)。蛋白质组学显示QJHF可逆转重症肺炎小鼠肺组织中129个蛋白的表达;网络药理学显示QJHF的14种主要入血成分的328个潜在靶点与1665个重症肺炎疾病基因共有125个交集基因。将逆转蛋白与交集基因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QJHF主要调控PI3K-Akt、MAPK和Rap1信号通路及VEGFR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QJHF可显著抑制肺组织中VEGF和P38表达(P<0.05或P<0.01)。结论:QJHF减轻重症肺炎模型小鼠肺病理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P38信号通路、保护小鼠血管内皮屏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解毒化痰方 重症肺炎 血管内皮屏障 vegf/P38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消痞汤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及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7
作者 郭崇元 魏娜 +5 位作者 安耀荣 白敏 刘自由 公艳霞 李卫强 段永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化瘀消痞汤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剩余50只采用MNNG+雷尼替丁+氨水+乙醇配合饥饱失常的五因素复合造模法复制PLG... 目的探讨化瘀消痞汤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剩余50只采用MNNG+雷尼替丁+氨水+乙醇配合饥饱失常的五因素复合造模法复制PLG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叶酸组(0.002 g/kg)和化瘀消痞汤低、中、高剂量组(6.2、12.4、24.8 g/kg),每组10只,连续给药3个月后取材。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测定大鼠体质量及3 h摄食量,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荧光免疫组化(FIHC)法检测胃组织CD31、PCN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胃黏膜组织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倦怠,体质量及3 h摄食量降低(P<0.05);胃黏膜明显变薄,腺体减少且萎缩,出现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CD31、PCNA蛋白表达及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瘀消痞汤中、高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好转,体质量及3 h摄食量增加(P<0.05);胃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腺体数量增多,胃上皮细胞的肠化及异型增生有所改善;胃黏膜组织CD31、PCNA蛋白表达及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化瘀消痞汤具有抑制胃黏膜细胞异常增殖、修复胃黏膜损伤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消痞汤 胃癌前病变 胃黏膜损伤 异型增生 HIF-1α/veg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EGFA/VEGFR2-PI3K/AKT信号轴探讨化瘀明目方含药血清抑制高糖及VEGF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
8
作者 马孝秋 左韬 +2 位作者 马贤德 赵磊 李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5,共9页
目的基于VEGFA/VEGFR2-PI3K/AKT信号轴探讨化瘀明目方含药血清抑制高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化瘀明目方含药血清;采用CCK-8法筛选VEGF诱导HRMECs的最佳浓度及干预... 目的基于VEGFA/VEGFR2-PI3K/AKT信号轴探讨化瘀明目方含药血清抑制高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化瘀明目方含药血清;采用CCK-8法筛选VEGF诱导HRMECs的最佳浓度及干预时间。分别复制高糖、VEGF诱导的HRMECs功能紊乱模型,分组及干预:(1)空白组:ECM完全培养基+10%空白血清;(2)高糖模型组:含糖25 mmol·L^(-1)的ECM完全培养基+10%空白血清;(3)高糖干预组:含糖25 mmol·L^(-1)的ECM完全培养基+10%含药血清;(4)VEGF模型组:ECM完全培养基+10 ng·mL^(-1)VEGF+10%空白血清;(5)VEGF干预组:ECM完全培养基+10 ng·mL^(-1)VEGF+10%含药血清。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胱天蛋白酶9(Caspase-9)、Bcl-2相关死亡促进因子(Bad)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采用10 ng·mL^(-1)VEGF干预24 h为条件复制HRMECs功能紊乱模型。与空白组比较,高糖模型组与VEGF模型组HRMECs细胞迁移距离、血管形成数均显著增加(P<0.01),VEGFA、VEGFR2、PI3K、AKT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Caspase-9、Bad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高糖模型组和VEGF模型组比较,化瘀明目方含药血清干预后,HRMECs细胞迁移距离显著缩短(P<0.01),血管形成数显著减少(P<0.05,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P<0.01),VEGFA、VEGFR2、PI3K、AKT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Caspase-9、Bad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化瘀明目方可能通过抑制VEGFA/VEGFR2-PI3K/AKT信号轴,上调促凋亡基因Caspase-9、Bad表达,发挥抗高糖及VEGF诱导的促视网膜血管新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明目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vegfA/vegfR2-PI3K/AKT信号轴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聚乙烯亚胺介导Bmk CT基因抑制C6胶质瘤细胞VEGF、MMP-9、AQP-1表达
9
作者 张亚涛 胡文涛 +3 位作者 蓝金星 蔡玲 徐东刚 刘嘉霖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12-16,共5页
目的东亚钳蝎氯离子通道毒素(Bmk CT)基因与非病毒载体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结合转染C6胶质瘤细胞,观察其对C6细胞中VEGF、MMP-9、AQP-1、p-ERK、p-AKT、p-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VEGF、MMP-9、AQP-1与胶... 目的东亚钳蝎氯离子通道毒素(Bmk CT)基因与非病毒载体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结合转染C6胶质瘤细胞,观察其对C6细胞中VEGF、MMP-9、AQP-1、p-ERK、p-AKT、p-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VEGF、MMP-9、AQP-1与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关系。将PEI与空质粒pEGFP-N1和基因质粒pEGFP-N1-Bmk CT分别混合。将C6细胞分别转染PEI/pEGFP-N1和PEI/pEGFP-N1-BMKCT两种复合体。24 h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48 h后,用Western-blot检测VEGF、MMP-9、AQP-1、p-ERK、p-AKT、p-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VEGF、MMP-9、AQP-1与胶质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24 h后观察转染成功。与PEI/pEGFP-N1组相比,PEI/pEGFP-N1-Bmk CT组在转染48 h后VEGF、MMP-9、AQP-1、p-ERK、p-AKT、p-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使用PEI/pEGFP-N1-Bmk CT复合物转染C6细胞能抑制VEGF、MMP-9、AQP-1表达,减轻肿瘤相关性水肿,这可能与ERK、AKT/NF-κB通路受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k CT 胶质瘤 vegf MMP-9 AQP-1 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炎症因子和VEGF的影响
10
作者 刘姗 白雪 +4 位作者 陆亮亮 易兴阳 谢娟 卿婷 蹇睿 《四川中医》 2025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和协作单位发病24小时内的ACI住院患者,数字化随机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相...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本院和协作单位发病24小时内的ACI住院患者,数字化随机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于发病24小时内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照组于发病72小时后介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I指数(Barthel Index)、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和BI指数较入院时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4天时血清TNF-α和IL-6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随访观察组mRS评分0~1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4小时内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ACI患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少3月残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急性脑梗死 炎症因子 vegf
原文传递
SPARC、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和复发的关系分析
11
作者 王虔 贾廷印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SPARC、VEGF蛋白表达对其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200例,手术切除病灶组织,将距离肿瘤>2 cm的组织作为癌旁组织。取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复发情况,并分析胃癌组织中SPARC、VEG... 目的探讨胃癌中SPARC、VEGF蛋白表达对其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200例,手术切除病灶组织,将距离肿瘤>2 cm的组织作为癌旁组织。取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复发情况,并分析胃癌组织中SPARC、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SPARC、VEGF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SPARC、VEGF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患者癌组织中SPARC、VEGF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随访结束后,10例因失访剔除(6例为SPARC蛋白阳性,4例为SPARC蛋白阴性;7例为VEGF蛋白阳性,3例为VEGF蛋白阴性)。190例患者中59例术后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化、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病理分化、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胃癌患者SPARC、VEGF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癌组织中SPARC、VEGF蛋白表达与预后复发有关,且SPARC、VEGF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更高,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PARC vegf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痰瘀证与Glut1、VEGF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12
作者 唐艳 陈霞波 杜含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539-545,共7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痰瘀证病性病位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目标区域重测序,...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痰瘀证病性病位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目标区域重测序,使用生物学信息方法,获得所需位点的突变信息,对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宁波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接受住院治疗的224例DKD患者进行Glut1 rs710218、VEGF rs833061基因分型。并按照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素提取,分离出痰证组78例和血瘀证组82例,并从剩余的病例中随机抽取非痰证组79例和非血瘀证组89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1)痰证组患者的Glut1基因rs710218位点上,AT基因型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非痰证组患者群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痰证组病位证素表现为肾病位的病例中,Glut1 rs710218位点上的AT基因型出现频率显著高于非肾病位群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瘀证组患者的VEGF基因rs833061位点上,TT基因型的出现频率显著升高,与非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瘀证组病位证素表现为肝、肾病位的病例中,VEGF rs833061位点上的TT基因型出现频率显著高于非肝、非肾病位组群体,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Glut基因rs710218位点上的AT基因型与DKD痰证具有相关性,可能是DKD痰证患者影响肾的遗传学基础之一;VEGF基因rs833061位点上的TT基因型与DKD血瘀证具有相关性,TT基因型的病位大多表现于肝、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证素 痰瘀证 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VEGF、IGF-1、IL-6、IL-18在复发性流产中的意义
13
作者 张云涛 金力荣 +1 位作者 陈丽倩 杨麦青 《贵州医药》 2025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RSA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确诊为RSA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名同期正常孕妇为对照... 目的观察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RSA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确诊为RSA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名同期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ELISA实验观察血清VEGF、IGF-1、IL-6、IL-18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及VEGF的表达与IGF-1、IL-6、IL-18的关系。结果VEGF、IGF-1、IL-6、IL-18在RSA患者血清中明显降低,与年龄、孕周、孕次均无明显差异(P>0.05);VEGF的低表达与IGF-1、IL-6、IL-18的表达水平相关(P<0.05),VEGF的低表达水平与IGF-1(r=0.307,P=0.027)、IL-6(r=0.464,P=0.001)、IL-18(r=0.344,P=0.015)的低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RSA患者血清中VEGF、IGF-1、IL-6、IL-18明显降低,VEGF的低表达参与了RSA的发生,且与IGF-1、IL-6、IL-18的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vegf IGF-1 IL-6 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SMAD和VEGF通路探讨益气解毒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徐文轩 马雷雷 +7 位作者 申明宇 喇孝瑾 张碧溦 王硕 李超 崔鹏 陈震 李继安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1-429,共9页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微血管内皮功能及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联合单次腹腔注射STZ建立T2DM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格列净组(9 mg/kg)和益...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微血管内皮功能及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联合单次腹腔注射STZ建立T2DM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格列净组(9 mg/kg)和益气解毒通络方低、高剂量组(4.77、9.45 g/kg),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共给药12周。给药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血糖变化;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肾脏指数、24 h UP及血清SCr、BUN、TC、TG、HDL-C、LDL-C、ET-1、NOS水平;HE染色、Masson染色、PAS染色和PASM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微血管变化及肾脏纤维化程度;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小球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TGF-β、SMAD2、SMAD3、Col-1、VEGFA、PKC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肾组织VEGFA、TGF-β、SMAD 2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解毒通络方高剂量组大鼠肾脏指数、血糖、TG、TC、HDL、24 h UP、BUN、SCr、ET-1水平降低(P<0.05,P<0.01),LDL、NOS水平升高(P<0.05,P<0.01);肾组织炎性浸润及纤维化程度减轻,足突融合及基底膜增厚现象得到抑制;肾组织TGF-β、SMAD2、SMAD3、VEGFA、PKC、Col-1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VEGFA、TGF-β、SMAD 2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益气解毒通络方能降低T2DM大鼠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肾脏指数及肾脏微血管内皮功能指数,抑制肾脏微血管病变及肾脏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SMAD、VEGF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通络方 2型糖尿病 肾脏损伤 血管内皮功能 肾脏纤维化 TGF-β/SMAD通路 vegf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红散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VEGF、TXB2、sICAM-1及CT-1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张纯 张然然 +1 位作者 刘明娜 葛林 《陕西中医》 CAS 202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芪红散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B2(TXB2)、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及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芪红散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B2(TXB2)、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及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芪红散治疗,疗程均2个月。统计治疗后两组疗效、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及VEGF、TXB2、sICAM-1及CT-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胸痛或胸闷、疲乏无力、面色晦滞、心悸、疼痛如刺、夜间或午后发热、身倦懒言评分,炎症因子,VEGF、TXB2、sICAM-1及C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或胸闷、疲乏无力、面色晦滞、心悸、疼痛如刺、夜间或午后发热、身倦懒言评分,炎症因子水平,VEGF、TXB2、sICAM-1及CT-1水平均优于治疗前,试验组疗效、胸痛或胸闷、疲乏无力、面色晦滞、心悸、疼痛如刺、夜间或午后发热、身倦懒言评分,炎症因子水平,VEGF、TXB2、sICAM-1及CT-1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红散能够有效缓解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调节VEGF、TXB2、sICAM-1及CT-1水平,发挥抗炎作用,恢复受损的心肌组织,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红散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vegf TXB2 SICAM-1 C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涛 李红兵 慕玉东 《辽宁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心血管疾病 生物活性 vegf-A vegf-B vegf-C vegf-D vegf家族 基因结构 信号肽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OS、VEGF及EGFR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王羚 魏淑飞 汪亮亮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INOS、VEGF及EGFR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124例,以肿瘤组织为实验组,收集同期诊断为腺病的病变1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查INOS、VEGF及EGFR蛋白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INOS、VEGF及EGFR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病例124例,以肿瘤组织为实验组,收集同期诊断为腺病的病变1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查INOS、VEGF及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53岁。124例中组织学分级Ⅰ级10例,Ⅱ级81例,Ⅲ级33例,VEGF蛋白的阳性率为38.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EGFR蛋白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INOS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在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6.5%)明显高于对照组(0%)。并且INOS与VEGF及EGFR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INOS与VEGF及EGFR蛋白的表达正相关,提示三者在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也许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INOS vegf EGFR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P-gp、EGFR、VEGF的表达对比
18
作者 唐道爱 李黎 +1 位作者 马彬丹 陈宝健 《智慧健康》 2025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比较结肠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P-糖蛋白(P-g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凋亡增殖比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本院病理科结肠腺癌标本41例,每例包括结肠腺癌原发灶和淋巴... 目的比较结肠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P-糖蛋白(P-gp)、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凋亡增殖比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本院病理科结肠腺癌标本41例,每例包括结肠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石蜡标本(共82个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gp、EGFR、VEGF的表达及Ki-67指数;用实时荧光PCR半定量法检测MDR1、EGFR、VEGF基因的相对mRNA含量;用TUNEL检测试剂盒检测凋亡指数。结果P-gp、EGFR、VEGF在结肠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内均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EGFR、VEGF基因的相对mRNA含量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组织增殖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指数和凋亡增殖比(AI/PI)在原发灶高于淋巴结转移灶(P<0.05)。结论(1)P-gp/MDR1、EGFR、VEGF在结肠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2)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gp/MDR1、EGFR、VEGF在结肠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对结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靶向用药没有指导意义;(3)结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灶较原发灶内癌细胞凋亡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癌 P-GP EGFR vegf TU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HIF-1ɑ、ET-1、VEGF的作用
19
作者 董学峰 孙祯 +1 位作者 殷知越 常乐 《北方药学》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肺小动脉损害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中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10只,治疗组30只。其中治疗组再分为三组,每组10只,每天腹腔注射红景天苷16mg/kg(小剂量治疗组...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肺小动脉损害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中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10只,治疗组30只。其中治疗组再分为三组,每组10只,每天腹腔注射红景天苷16mg/kg(小剂量治疗组,T1组)、32mg/kg(中剂量治疗组,T2组)和64mg/kg(大剂量治疗组,T3组);10只制作成缺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0天后取材。使用SABC/DAB法检测肺组织HIF-1ɑ、VEGF、ET-1免疫组化光密度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HIF-1ɑm RNA、VEGF mRNA及ET-1 mRNA表达水平,对比五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治疗组小鼠肺组织HIF-1ɑ、VEGF、ET-1免疫组化光密度值与缺氧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肺组织HIF-1ɑm RNA、VEGF mRNA、ET-1 mRNA的表达水平,治疗组肺组织HIF-1ɑmRNA、VEGF mRNA、ET-1 mRNA的表达水平与缺氧组比较都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红景天苷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小鼠肺小动脉损害有治疗效果,且大剂量治疗效果比小剂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慢性间歇性缺氧 HIF-1ɑ ET-1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20
作者 金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09-012,共4页
探讨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视力恢复、黄斑水肿减轻以及血清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成传统组及联合组,传统组通过激光单独治疗,联合组应用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对... 探讨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视力恢复、黄斑水肿减轻以及血清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成传统组及联合组,传统组通过激光单独治疗,联合组应用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联合组患者视力矫正效果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传统组,且黄斑厚度比传统度低,预后血清指标改善效果较好(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临床治疗方案中通过激光联合抗VEGF药物方式可获得理想效果,可帮助患者矫正视力,改善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治疗 vegf药物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