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oped electrode for vanadium flow battery with high-rate capability and all-climate adaptability 被引量:1
1
作者 Lihong Yu Feng Lin +1 位作者 Lin Xu Jingyu X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55-59,I0003,共6页
A phosphorous-doped graphite felt(PGF) is fabricated and examined as electrode for vanadium flow battery(VFB). P doping improves the electrolyte wettability of GF and induces more defect sites on its surface, resultin... A phosphorous-doped graphite felt(PGF) is fabricated and examined as electrode for vanadium flow battery(VFB). P doping improves the electrolyte wettability of GF and induces more defect sites on its surface,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ctivity and reversibility towards VO2^+/VO2^+ and V^2+/V3^+couples. VFB with PGF electrode demonstrate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such as high-rate capability under 50–400 mA cm^-2, wide-temperature tolerance at-20 °C–60 °C, and excellent durability over 1000 charge–discharge cycles. These merits enable PGF a promising electrode for the next-generation VFB,which can operate at high-power and all-climat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ADIUM flow battery GRAPHITE FELT P doping high-power electrode All-clim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isiting the electrode manufacturing: A look into electrode rheology and active material microenvironment
2
作者 Yan He Lei Jing +4 位作者 Yuan Ji Zhiwei Zhu Lanxiang Feng Xuewei Fu Yu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41-55,I0002,共16页
The microstructures on electrode level are crucial for battery performance, but the ambiguous understanding of both electrode microstructures and their structuring process causes critical challenges in controlling and... The microstructures on electrode level are crucial for battery performance, but the ambiguous understanding of both electrode microstructures and their structuring process causes critical challenges in controlling and evaluating the electrode quality during fabrication. In this review, analogous to the cell microenvironment well-known in biology,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active material microenvironment”(ME@AM)that is built by the ion/electron transport structures surrounding the AM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lectrode microstructures. Further, th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electrode processing for electrode quality control is highlighted by its strong links to the structur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ME@AM. Meanwhile, the roles of electrode rheology in both electrode structuring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s involved in the entire electrode manufacturing process(i.e., slurry preparation, coating/printing/extrusion, drying and calendering) are specifically detailed. The advantages of electrode rheology testing on in-situ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electrode qualities/structures are emphasized. This review provides a glimpse of the electrode rheology engaged in electrod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new insights in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electrode microstructures for future high-performance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material microenvironment electrode microstructures and rheology Battery manufacturing 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y Fast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刘通 杨瑰婷 +4 位作者 毕辉 梅悦旎 刘硕 宫勇吉 罗文雷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76,共23页
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器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是评价其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然而,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存在矛盾,有着“此消彼长”的现象。发展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简称双高型锂离子电池)对于... 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器件,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是评价其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然而,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存在矛盾,有着“此消彼长”的现象。发展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兼顾型锂离子电池(简称双高型锂离子电池)对于进一步满足高效能、现代化装备(如特种装备、电动无人机等)具有重要意义。关键新材料是决定双高型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基本和核心因素,电池性能的跃升需要从储能机制、新材料制备技术出发。本文首先介绍了双高型锂离子电池的定义及关键性能指标,随后综述了双高型锂离子电池关键正极、负极材料及其改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类型的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并对双高型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研发进行了讨论,总结了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下一代双高型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型锂离子电池 高能量密度 高功率密度 高容量高倍率电极材料 高电压高导电电解质 电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润怡 黄艳忠 +4 位作者 祁义恒 张传志 周美琪 杨化超 薄拯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6-417,共12页
功率型储能器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和充放电速度快等显著优点,适用于需要大功率输出和短时间内快速响应的应用场景,如电网调频、军用装甲车辆应急启动和港口起重装备能量回收等。围绕主流的功率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功率型金属离子电... 功率型储能器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和充放电速度快等显著优点,适用于需要大功率输出和短时间内快速响应的应用场景,如电网调频、军用装甲车辆应急启动和港口起重装备能量回收等。围绕主流的功率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功率型金属离子电池、金属离子混合电容,介绍了各类功率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性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功率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方面的改性策略和研究进展,最后对功率型电化学储能技术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趋势进行了合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密度 超级电容 金属离子电池 金属离子混合电容 电极材料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端面特性改善的研究
5
作者 闫博昭 崔碧峰 +5 位作者 陈芬 陈中标 郑翔瑞 杨春鹏 王晴 高欣雨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3-627,共5页
针对大电流下前腔面不稳定导致出现灾变性光学损伤(COMD)的问题,提出一种双区电极的半导体激光器,并对该结构激光器的COMD阈值、峰值功率、阈值电流、光谱稳定性及翘曲效应进行研究。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测试了单一电极结构和双区电极结构... 针对大电流下前腔面不稳定导致出现灾变性光学损伤(COMD)的问题,提出一种双区电极的半导体激光器,并对该结构激光器的COMD阈值、峰值功率、阈值电流、光谱稳定性及翘曲效应进行研究。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测试了单一电极结构和双区电极结构半导体激光器的COMD阈值、峰值功率、阈值电流、波长红移速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在同等工艺条件下,主增益区阈值电流为80 mA,阈值电流降低20%,在窗口区15 mA电流的驱动下,双区电极的半导体激光器对比单电极半导体激光器COMD阈值能够提高13%、峰值功率能够提高12%,同时减少了波长红移并改善了翘曲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半导体激光器 大功率 腔面灾变性光学损伤 双区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空气下外露电极结构的电气体发电实验研究
6
作者 柯明辉 赖林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180-188,共9页
为了探究电气体发电基本过程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基于电气体发电的基本理论设计了一套简易外露电极结构的电气体高压发电试验装置。基于该装置,以高压空气为工作介质,通过音速喷嘴产生高速气流,利用外露的针尖电极电晕放电产生荷电粒子,... 为了探究电气体发电基本过程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基于电气体发电的基本理论设计了一套简易外露电极结构的电气体高压发电试验装置。基于该装置,以高压空气为工作介质,通过音速喷嘴产生高速气流,利用外露的针尖电极电晕放电产生荷电粒子,研究了气体总压、转换段长度、负载阻值、电晕电压以及电路接法等结构和电气参数对电气体发电电压和功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合理配置发电装置参数,获得了相较于电晕电压4.41倍的收集电压或者相较于电晕功率3.53倍的收集功率。研究表明:电势沿着转换段呈抛物线分布;负载阻值越大,收集电压越高;随电晕电压增高,收集功率越大,收集功率和电晕功率之比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体发电 常温空气 电晕放电 高电压 外露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效应分离弥散颗粒技术的专利申请态势和技术分析
7
作者 马雪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5期129-133,共5页
【目的】对静电效应分离弥散颗粒技术的专利申请态势和技术进行分析,明确技术热点和研发方向,提高专利申请质量。【方法】通过分类号和关键词进行检索,从专利申请量、主要专利申请人、有效专利全球分布国别这三方面直观展现目前的专利... 【目的】对静电效应分离弥散颗粒技术的专利申请态势和技术进行分析,明确技术热点和研发方向,提高专利申请质量。【方法】通过分类号和关键词进行检索,从专利申请量、主要专利申请人、有效专利全球分布国别这三方面直观展现目前的专利申请态势,以静电效应分离弥散颗粒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切入点,通过典型专利申请案例分析研究技术组成。【结果】该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进入平稳成熟期,申请人以中国、韩国、日本、美国企业为主,亚洲国家正不断推进该技术的发展,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致力于技术改进。【结论】专利申请主要以高压电源、放电极、集尘极为研究方向,并逐渐通过推进复合式技术、新型材料、控制流程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除尘 专利申请 高压电源 放电极 集尘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库仑量大电流两电极气体火花开关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郭良福 周圣 +5 位作者 李志鹏 何孟兵 力一峥 赖贵友 陈德怀 周丕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7-880,共4页
设计了一个两电极气体火花开关,开关的主体部分仅包括阴极、阳极两个主电极,以及金属外壳和绝缘支撑外壳,两电极结构取消了触发极,消除了由于触发极烧蚀影响开关寿命的问题。开关设计工作电压23 kV,单脉冲能量1.2 MJ,峰值电流300 kA,单... 设计了一个两电极气体火花开关,开关的主体部分仅包括阴极、阳极两个主电极,以及金属外壳和绝缘支撑外壳,两电极结构取消了触发极,消除了由于触发极烧蚀影响开关寿命的问题。开关设计工作电压23 kV,单脉冲能量1.2 MJ,峰值电流300 kA,单次脉冲电荷转移量110 C。初步试验阶段开关工作电压达到15 kV,开关的通流180 kA,电荷转移量为47.85 C。开关触发性能可靠,电极烧蚀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固体激光器 高库仑量 大电流 气体火花开关 两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晕放电的大功率LED散热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小华 包伟伟 +2 位作者 王静 蔡忆昔 李慧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5-1200,共6页
针对大功率LED芯片的散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晕放电原理的离子风散热方案。通过试验,研究了电晕放电的电学性能,同时探寻了放电电压对制冷效果的影响以及温降随电晕放电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放电间距相同时,对发生器施加负电晕... 针对大功率LED芯片的散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晕放电原理的离子风散热方案。通过试验,研究了电晕放电的电学性能,同时探寻了放电电压对制冷效果的影响以及温降随电晕放电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放电间距相同时,对发生器施加负电晕能够在较低的电压下产生离子风,降温效果显著。电晕电流平方根与放电电压呈线性关系。电晕放电功率为1.5 W、放电间距为10 mm时,散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LED 电晕放电 离子风 针-网电极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导电剂对镍电极高温/高功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庆 谢守韫 +3 位作者 成艳 简旭宇 蒋利军 朱磊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研究了210H型超细镍粉和纳米氧化亚钴的添加对镍电极高温高功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10H型超细镍粉对镍电极的高温有一定的改善,对镍电极的高功率性能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对比发现0.5%(质量分数)是一个合适的添加量;添加纳米氧化亚... 研究了210H型超细镍粉和纳米氧化亚钴的添加对镍电极高温高功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10H型超细镍粉对镍电极的高温有一定的改善,对镍电极的高功率性能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对比发现0.5%(质量分数)是一个合适的添加量;添加纳米氧化亚钴对镍电极的高温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对高倍率性能的提高较明显,其中添加1.0%(质量分数)纳米氧化亚钴的电极的放电效率也高于其他电极,与无添加的镍电极相比,1C~5C时均提高4%左右,10C时提高12.5%。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研究表明导电剂的加入提高了镍电极的可逆性,减小了镍电极的界面双层电容(Cdl),电化学反应电阻(Rt)和Warburg阻抗(Z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镍粉 纳米氧化亚钴 高温高功率性能 镍电极 镍氢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多极供电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胡雄武 张平松 +2 位作者 吴荣新 郭立全 肖玉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09-1715,共7页
矿井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技术在坑道安全掘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概述了矿井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技术的提出与发展,着重分析"多极供电观测"数据处理、成果表达及其应用效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矿井安全高效开采的... 矿井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技术在坑道安全掘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概述了矿井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技术的提出与发展,着重分析"多极供电观测"数据处理、成果表达及其应用效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矿井安全高效开采的需求,论文认为高分辨率超前预测预报是矿井电阻率法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直流电阻率法 超前探测 多极供电观测 数据处理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kV XLPE电缆GIS内锥插拔式快速中间接头的设计 被引量:14
12
作者 樊友平 武利会 +2 位作者 康李一 别睿 陈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495,共11页
故障快速修复目前高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迫切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为缩短电缆故障时的抢修时间以及节约硬件成本,将电缆终端气体绝缘开关(GIS)技术创新化地运用到电缆中间接头上,开发出了一种用于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或电缆接头在发... 故障快速修复目前高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迫切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为缩短电缆故障时的抢修时间以及节约硬件成本,将电缆终端气体绝缘开关(GIS)技术创新化地运用到电缆中间接头上,开发出了一种用于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或电缆接头在发生主绝缘故障后临时连接用的GIS内锥插拔式快速接头。利用有限元分析对接头的应力锥、高压屏蔽电极、附件材料电性参数的配合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了最优配合,完成了接头样机的研制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应力锥的轴向长度及端部半径最优值分别为135 mm和25 mm;应力锥与半导体屏蔽层的介电系数比值以及应力锥与主绝缘的电导率比值越小越好;高压屏蔽电极的倒角半径及电极长度最优值分别为10 mm及40 mm。使用设计的接头,可在4 h内完成电缆附件的安装。该接头可以实现异径电缆对接,通用性强,主体部分可以重复使用,满足系统的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应力锥 高压屏蔽电极 GIS 快速抢修 中间接头附件 电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军 朱建新 +2 位作者 李庆彪 黄际伟 陶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6,36,共3页
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活性材料是提高电芯能量密度的关键。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途径主要包括开发高比容量正负极材料和高放电电压平台正极材料。本研究综述了几种典型的具有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多电... 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活性材料是提高电芯能量密度的关键。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途径主要包括开发高比容量正负极材料和高放电电压平台正极材料。本研究综述了几种典型的具有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多电子反应、富锂、聚阴离子和镍锰酸锂正极材料以及硬碳、硅基和锡基负极材料,介绍了各种材料的特点和电化学性能,重点阐述了制备这些材料的典型方法和进展,并展望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能量密度 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高压直流电源输出短路故障的暂态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志刚 张健 +3 位作者 黄懿赟 郝旭 孙浩章 郭斐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介绍了高压直流电源输出发生短路故障时的暂态情况,并详细分析和计算了速调管负载发生极间打火时,在三电极气体开关保护动作过程中电源向速调管注入的能量。计算和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当高压电源输出发生短路故障时,开关能在μs级关... 介绍了高压直流电源输出发生短路故障时的暂态情况,并详细分析和计算了速调管负载发生极间打火时,在三电极气体开关保护动作过程中电源向速调管注入的能量。计算和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当高压电源输出发生短路故障时,开关能在μs级关断,并且能将短路电流能控制在200A。验证了三电极气体开关保护的快速性与可靠性,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电源 低杂波电流驱动 短路故障 三电极气体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电弧加热器关键技术概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隆永胜 袁竭 +2 位作者 姚峰 赵顺洪 杨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6-785,共10页
电弧加热设备在各类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地面试验考核验证、高马赫数超燃发动机热结构及燃烧室性能模拟试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大功率电弧加热器发展需求以及大功率、高压、高焓、大电流电极烧蚀等关键技术,提出了相... 电弧加热设备在各类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地面试验考核验证、高马赫数超燃发动机热结构及燃烧室性能模拟试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大功率电弧加热器发展需求以及大功率、高压、高焓、大电流电极烧蚀等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探索方法,为我国超大功率电弧加热器的研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电弧加热器 高超声速飞行器 热防护系统 电极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空气中尖-尖间隙60kHz高压放电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家雨 章程 +3 位作者 邵涛 段立伟 任成燕 严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03-1808,共6页
大气压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在点火和辅助燃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基于60kHz的高频高压电源,利用尖-尖电极的极不均匀场结构,在空气中获得了稳定的大气压辉光放电,通过测量电压电流并拍摄放电图像,分析了放电过程,并计算得到了电... 大气压低温放电等离子体在点火和辅助燃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基于60kHz的高频高压电源,利用尖-尖电极的极不均匀场结构,在空气中获得了稳定的大气压辉光放电,通过测量电压电流并拍摄放电图像,分析了放电过程,并计算得到了电极压降和位移电流。间隙击穿前,间隙距离不变时位移电流随着施加电压而呈线性变化;间隙击穿后,电源输出电压不变时间隙放电电压随着间隙距离而呈线性变化。结果表明放电过程经历3种放电模式(电晕放电、火花放电、辉光放电),放电稳定性随着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气体体积流量<3L/min时,可以实现稳定辉光放电。相关结果可为等离子体点火和辅助燃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高压电源 低温等离子体 尖-尖电极 大气压辉光放电 大气压空气 气流 位移电流 传导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瓦级CO激光器电激励系统及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洪斌 刘中凡 +3 位作者 王艺 孙长森 徐勇 于清旭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67-277,共11页
讨论了国内第一台千瓦级低温低阶模横向放电循环流动式CO激光器的电激励系统的设计,并对一些主要的放电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了增益系数及其空间分布,研究了放电E/N值与激发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激光输出功率与时间的... 讨论了国内第一台千瓦级低温低阶模横向放电循环流动式CO激光器的电激励系统的设计,并对一些主要的放电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了增益系数及其空间分布,研究了放电E/N值与激发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激光输出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在电激励系统的设计方面,采用了不同于国外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比较.采用了管板式电极及独立的强电场预电离系统.实验表明,这种设计具有工艺成熟、可靠性高等特点,为千瓦级激光器的研制成功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激光器 功率 电激励 管板式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波段大功率发射机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建华 王旭明 +4 位作者 高仲辉 黄兴玉 苏涛 汪军 徐玉存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4年第5期551-556,共6页
毫米波雷达对云、雾、降水的形成与发展等微物理过程的探测具有明显的优势,是认识气象物理过程的重要手段。介绍了用于云雨探测雷达的W波段大功率发射机的设计方法与过程,该发射机采用分布作用速调管(EIK)作为末级放大器,介绍了EIK的工... 毫米波雷达对云、雾、降水的形成与发展等微物理过程的探测具有明显的优势,是认识气象物理过程的重要手段。介绍了用于云雨探测雷达的W波段大功率发射机的设计方法与过程,该发射机采用分布作用速调管(EIK)作为末级放大器,介绍了EIK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要求,重点对发射机的聚焦极脉冲调制器、高压电源的工程实现进行了分析,高压电源采用电容钳位移相逆变器,具有快速响应及良好的稳压性能,对控制电路的实现及其功能进行了介绍,最终给出了W波段发射机的样机研制及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W波段大功率发射机 分布作用速调管(EIK) 聚焦极脉冲调制器 高压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SA-508Ⅲ低合金钢在模拟核电高温水服役环境中的应力腐蚀破裂及力学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冠军 彭君 +1 位作者 李光福 杨武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3-676,680,共5页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和电化学控制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国产核电压力容器用钢SA-508Ⅲ(含S0.0025%)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290℃高温高压水质环境中的应力腐蚀破裂(SCC)及力学行为。电位范围从-720~+400 mV(SHE),模拟从低氧含氢的理...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和电化学控制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国产核电压力容器用钢SA-508Ⅲ(含S0.0025%)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290℃高温高压水质环境中的应力腐蚀破裂(SCC)及力学行为。电位范围从-720~+400 mV(SHE),模拟从低氧含氢的理想状态到溶解氧显著超标状态的一系列服役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极电位的升高,该材料发生SCC的敏感性升高。当电极电位处于-720~200mV(SHE)范围时,材料无SCC;电位在-50~+200mV时,发现有疑似轻微SCC迹象;而当电位升高到+300~+400 mV时,材料发生显著的SCC。扫描电镜断口观察表明,SCC裂纹通常在试样表面的夹杂物处萌生,并以准解理穿晶模式呈扇形扩展。结果显示出该材料抗SCC能力优秀,在良好水化学条件下应无明显的SCC,其SCC破裂机理应该属于阳极溶解机制。从试样拉伸曲线上可观察到锯齿状波形,显示出动态应变时效(DSA)的微观形变特征。探讨了材料DSA对SCC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核电厂 低合金钢 高温水 电极电位 应力腐蚀破裂(SCC) 动态应变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可充碱性锌锰电池的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成红 刘澧浦 《电池》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本文对新一代可充碱锰电池即高功率可充碱锰电池(H—R—LR6型)的制作作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电池结构、制造工艺,测试了产品性能,建立了产品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该电池标称电压1.5V,短路电流可达24.6A,1C率放电容量可放出约70%,循环... 本文对新一代可充碱锰电池即高功率可充碱锰电池(H—R—LR6型)的制作作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电池结构、制造工艺,测试了产品性能,建立了产品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该电池标称电压1.5V,短路电流可达24.6A,1C率放电容量可放出约70%,循环寿命可达200周,明显优于传统粉环式结构的可充碱锰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锰电池 锌锰电池 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