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H_2O_2和UV/TiO_2降解磺胺甲噁唑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海燕 贾九敏 +1 位作者 郭金鹏 林丽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77,81,共7页
采用UV/H_2O_2和UV/TiO_2两种工艺降解磺胺甲噁唑(SMX),确定了H_2O_2和TiO_2的最佳投加量,在保持最佳投加量的条件下研究了SMX初始浓度、反应溶液初始pH、叔丁醇投加量对两种方法降解SMX效果的影响,为研究两种方法在降解SMX过程中的矿... 采用UV/H_2O_2和UV/TiO_2两种工艺降解磺胺甲噁唑(SMX),确定了H_2O_2和TiO_2的最佳投加量,在保持最佳投加量的条件下研究了SMX初始浓度、反应溶液初始pH、叔丁醇投加量对两种方法降解SMX效果的影响,为研究两种方法在降解SMX过程中的矿化程度测定了TOC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对SMX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整体而言UV/H_2O_2对SMX的降解速率高于UV/TiO_2;UV/H_2O_2的降解速率更易受到SMX初始浓度、反应溶液初始pH的影响;UV/H_2O_2对SMX的降解过程中·OH的氧化作用和UV直接降解都是去除SMX的主要作用,而UV/TiO_2中UV直接降解和空穴直接氧化是去除SMX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 uv/Tio_2 磺胺甲噁唑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海勇 刘建广 +2 位作者 宋武昌 孙韶华 贾瑞宝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8期20-25,共6页
富营养化水源供水系统存在的藻毒素污染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微囊藻毒素严重威胁着水生动植物的生命安全,而UV/H_2O_2高级氧化降解MCs的技术日趋成熟。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UV/H_2O_2处理微囊藻毒素机理及影响... 富营养化水源供水系统存在的藻毒素污染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微囊藻毒素严重威胁着水生动植物的生命安全,而UV/H_2O_2高级氧化降解MCs的技术日趋成熟。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UV/H_2O_2处理微囊藻毒素机理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每个反应条件对系统的影响,并对其降解途径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阐明了UV/H_2O_2技术在饮用水领域处理微囊藻毒素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uv/h_2o_2工艺 微囊藻毒素 高级氧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催化氧化去除微囊藻毒素-LR 被引量:14
3
作者 乔瑞平 李楠 +2 位作者 漆新华 王启山 庄源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6-49,共4页
研究了UV/H2 O2 氧化降解微污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效果,探讨了各种因素如H2 O2 浓度、p H值、光强、MC-LR浓度及反应时间对降解的影响。UV和H2 O2 氧化去除MC-LR具有协同作用,H2 O2 在UV照射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对MC-LR有很强的氧... 研究了UV/H2 O2 氧化降解微污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效果,探讨了各种因素如H2 O2 浓度、p H值、光强、MC-LR浓度及反应时间对降解的影响。UV和H2 O2 氧化去除MC-LR具有协同作用,H2 O2 在UV照射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对MC-LR有很强的氧化能力。MC-LR的降解过程可用准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和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反应速率常数随MC-L R的起始浓度增加而减少,反应半衰期随MC-LR的起始浓度增加而延长。在H2 O2 浓度为1.0 mmol/L、反应温度为(2 5 .5±1)℃、p H值为6.8、光强2 .5×10 4 lux及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质量浓度为0 .2 0 3 mg/L的MC-L R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 .8%。结果表明,UV/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微囊藻毒素-LR 降解 动力学 uv/h2o2催化氧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光氧化降解水中邻二氯苯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涛 肖贤明 刘红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6-640,共5页
通过UV/H2O2氧化法,对水中邻二氯苯的降解动力学、降解反应的影响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V/H2O2氧化法能有效降解邻二氯苯,其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弱酸性或中性环境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H2O2的投入量在特定条件下具有一个最... 通过UV/H2O2氧化法,对水中邻二氯苯的降解动力学、降解反应的影响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V/H2O2氧化法能有效降解邻二氯苯,其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弱酸性或中性环境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H2O2的投入量在特定条件下具有一个最佳值通过IC,GC/MS鉴定出降解中间产物主要为2,3二氯苯酚、3,4二氯苯酚、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氧化法 邻二氯苯 水处理工艺 2 3-二氯苯酚 甲酸 乙二酸 微生物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降解酚类物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绍峰 孙连鹏 黄君礼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2,共4页
利用UV H2O2系统对苯酚进行氧化降解,不同的苯酚初始浓度,浓度自然对数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苯酚与UV H2O2系统中羟自由基反应可以按假一级动力学进行处理,其表观反应速率为0 00219s-1;pH值由3 2升高至10 95时,苯酚的反应速率由0 0... 利用UV H2O2系统对苯酚进行氧化降解,不同的苯酚初始浓度,浓度自然对数与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苯酚与UV H2O2系统中羟自由基反应可以按假一级动力学进行处理,其表观反应速率为0 00219s-1;pH值由3 2升高至10 95时,苯酚的反应速率由0 00241s-1下降至0 00110s-1,说明pH对反应的速率有一定的影响。当反应体系温度由20℃上升至40℃时,间甲酚、苯酚和4-氯酚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 00419s-1和0 00582s-1、0 00219s-1和0 00473s-1、0 00160s-1和0 00459s-1,表明反应速率均有较大提高,反应自由能分别为29 341、12 521和40 158kJ mol,说明在常规水处理过程中,羟自由基与酚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在室温下就可以很快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 动力学 假一级反应 表观速率常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GAC去除自来水中有机物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绍峰 邓爱华 黄君礼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32-435,共4页
利用UV/H2O2系统去除自来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质,所需H2O2投量高,水力停留时间长;与GAC单元连用,H2O2投量3mg/L,HRT为8~15min,处理效果与O3/GAC系统相当;研究还表明UV/H2O2系统促进GAC去除自来水中有机微污染物质中起主要的是羟自由基... 利用UV/H2O2系统去除自来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质,所需H2O2投量高,水力停留时间长;与GAC单元连用,H2O2投量3mg/L,HRT为8~15min,处理效果与O3/GAC系统相当;研究还表明UV/H2O2系统促进GAC去除自来水中有机微污染物质中起主要的是羟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 有机物 饮用水处理 深度处理 uv/h2o2/GAC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降解水中2,4-二氯酚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海涛 朱琨 魏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28,共2页
研究溶液浊度、pH值及不同光源等因素对 2 ,4 二氯酚降解的影响 ,确定了UV/H2 O2 光氧化降解 2 ,4 二氯酚反应器的水质适用范围 (浊度小于 6NTU)。在 30W的紫外光照射下 ,2 0mg/L 2 ,4 二氯酚 ,H2 O2 的投加剂量为 1 .2 8mg/L时 ,90min... 研究溶液浊度、pH值及不同光源等因素对 2 ,4 二氯酚降解的影响 ,确定了UV/H2 O2 光氧化降解 2 ,4 二氯酚反应器的水质适用范围 (浊度小于 6NTU)。在 30W的紫外光照射下 ,2 0mg/L 2 ,4 二氯酚 ,H2 O2 的投加剂量为 1 .2 8mg/L时 ,90min内 2 ,4 二氯酚去除率可达到 95 % .实验证明UV/H2 O2 光氧化技术是低浊度水深度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2o2 降解 2 4-二氯酚 影响因素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降解水中2,4-二氯酚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海涛 朱琨 +3 位作者 魏翔 Zhang Linus 杨建涛 马娟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用UV/H2O2光氧化反应器,以2,4 二氯酚为指代物,研究了不同2,4 二氯酚起始浓度、H2O2浓度、pH值及温度对2,4 二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V/H2O2是对2,4 二氯酚脱毒的一种有效方法,75min内2,4 二氯酚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有机污染物 二氯酚 降解处理 浓度 双氧水 Ph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氧化微囊藻毒素-LR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乔瑞平 漆新华 +2 位作者 李楠 庄源益 王启山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36,共4页
介绍了一种UV/H2O2光氧化体系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的动力学模型。根据UV光分解、H2O2和·OH氧化MC-LR的反应以及稳态近似法,导出了MC-LR降解的动力学方程。解释了体系中H2O2、HO-2、CO2-3、HCO-3等对降解MC-LR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 介绍了一种UV/H2O2光氧化体系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的动力学模型。根据UV光分解、H2O2和·OH氧化MC-LR的反应以及稳态近似法,导出了MC-LR降解的动力学方程。解释了体系中H2O2、HO-2、CO2-3、HCO-3等对降解MC-LR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光强和H2O2浓度情况下,由于反应产生的CO2-3、HCO-3和HO-2等离子的影响,UV/H2O2光氧化MC-LR的过程只能近似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微囊藻毒素 动力学模型 降解 uv/h2o2氧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UV/H_(2)O_(2)去除对乙酰氨基酚工艺中Br^(-)的影响及其转化规律
10
作者 汪伟 颉亚玮 刘宏远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Br^(-)是水和废水中常见的卤素离子,在高级氧化过程(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中通过形成不同种类的Br相关物种来发挥多种作用。在Br^(-)存在条件下,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AP)模拟废水进行UV/H_(2)O_(2)对其降... Br^(-)是水和废水中常见的卤素离子,在高级氧化过程(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中通过形成不同种类的Br相关物种来发挥多种作用。在Br^(-)存在条件下,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AP)模拟废水进行UV/H_(2)O_(2)对其降解效能、机理以及Br^(-)转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UV/H_(2)O_(2)降解AAP过程中,最佳去除率达到99.1%,但Br^(-)的加入抑制了AAP的降解和矿化,O~·_(2)和OH~·是UV/H_(2)O_(2)降解含Br^(-)的AAP模拟废水中主要活性物质,贡献率分别为45.5%和34.0%。当Br^(-)存在时,中性条件下,AAP降解速率最快,其一级动力学常数为0.048 4 min~(-1);其中活性溴物种(reactive bromide species, RBSs)对AAP降解的贡献率为14.1%。自由基浓度模拟结果表明,Br^(·-)_(2)可能在有机溴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_(2)O_(2)的直接还原作用导致Br^(-)转化率仅为18.0%。此外,由于溴自由基的加成,容易生成一些具有生态毒性的副产物,并通过分析溴代产物推测了AAP的降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 降解效能 影响因素 Br^(-)转化 动力学模拟 自由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PMS和UV/H_(2)O_(2)降解偶氮染料橙黄G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李星豪 黄旭 +1 位作者 李爱民 代露溪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282-286,共5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需求,染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与皮革加工等工业生产当中,因而产生了大量富含染料的印染废水。其中,偶氮染料在染料生产与使用市场中占比最高,亟需高效的技术来消除此类毒害污染物。本文以橙黄G为例,深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需求,染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与皮革加工等工业生产当中,因而产生了大量富含染料的印染废水。其中,偶氮染料在染料生产与使用市场中占比最高,亟需高效的技术来消除此类毒害污染物。本文以橙黄G为例,深入对比分析了UV/PMS和UV/H_(2)O_(2)两种紫外高级氧化工艺对偶氮染料废水的降解与矿化效能。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UV/PMS工艺更具优势,当氧化剂浓度为5 mmol/L,OG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在20 min内能去除100%的橙黄G与46.4%的T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PMS uv/h_(2)o_(2) 偶氮染料 污染物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和UV/PDS体系对磷霉素降解效果的对比
12
作者 刘炳辉 陈建秋 +1 位作者 廖书贤 史静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28-139,共12页
紫外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文章以磷霉素钠作为污染物,研究了UV/H_(2)O_(2)和UV/过硫酸盐(PDS)两种高级氧化技术对有机磷的降解特性,并对比了两种体系下有机磷的降解动... 紫外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文章以磷霉素钠作为污染物,研究了UV/H_(2)O_(2)和UV/过硫酸盐(PDS)两种高级氧化技术对有机磷的降解特性,并对比了两种体系下有机磷的降解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UV/H_(2)O_(2)和UV/PDS体系中,UV激活氧化剂产生的活性基团可有效降解有机磷,有机磷降解率分别为97.3%和95.0%,初始pH、氧化剂投加量、反应温度均会对有机磷降解产生影响,相比于UV/H_(2)O_(2)体系,UV/PDS体系在降解有机磷时,具有pH适用范围较宽、反应温度低、氧化剂投加量小、反应速率快的优势。在最优条件下,两种体系都具有环境适应性。通过自由基捕获试验与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可知,UV/H_(2)O_(2)体系中存在·OH,UV/PDS体系中存在SO_(4)^(·-)和·OH。通过气-质联用(CG/MS)技术,测得两种体系降解磷霉素钠后均含有乙酸和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uv/h_(2)o_(2) uv/过硫酸盐(PDS) 有机磷 降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降解罗丹明B综合实验设计
13
作者 岳琳 王嘉新 +2 位作者 杨智程 童嘉鹏 廉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该文设计了利用UV/H_(2)O_(2)工艺降解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综合实验,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UV/H_(2)O_(2)工艺降解RhB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方程,H_(2)O_(2)投加量和紫外... 该文设计了利用UV/H_(2)O_(2)工艺降解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综合实验,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UV/H_(2)O_(2)工艺降解RhB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方程,H_(2)O_(2)投加量和紫外光强度的交互作用是降解RhB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当H_(2)O_(2)的投加量为47.45 mL/L、水体初始pH值为8.11、紫外光强度为730μW/cm^(2)时,反应120 min后,RhB的理论去除率为92.44%,与验证实验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89%。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扫描结果可知,RhB在反应过程中被有效降解。该实验利用两种实验方法优化工艺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科研训练中对反应影响因素、动力学拟合及实验条件优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 罗丹明B 单因素实验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氧化降解克拉霉素的反应动力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秀娟 吕宝玲 +3 位作者 许婷婷 王潇晓 李威 张银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19-3426,共8页
克拉霉素用量大、检出频率高、生态风险大,已被欧盟列为优先监测污染物.针对传统污水处理厂难以完全去除克拉霉素的问题,主要研究了UV/H_2O_2降解克拉霉素的效果和反应动力学,探讨了pH、天然有机质(NOM)和水中共存阴、阳离子对UV/H_2O_... 克拉霉素用量大、检出频率高、生态风险大,已被欧盟列为优先监测污染物.针对传统污水处理厂难以完全去除克拉霉素的问题,主要研究了UV/H_2O_2降解克拉霉素的效果和反应动力学,探讨了pH、天然有机质(NOM)和水中共存阴、阳离子对UV/H_2O_2降解克拉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UV对克拉霉素的光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016 min^(-1).UV/H_2O_2对克拉霉素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克拉霉素的降解速率随H_2O_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H_2O_2浓度为40 mmol·L^(-1)时,克拉霉素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为0.0284min^(-1).克拉霉素与·OH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2.36±0.20)×10^(10)L·mol^(-1)·s^(-1).碱性条件有利于克拉霉素的降解;NOM(2~10 mg·L^(-1))会抑制克拉霉素的降解,且随NOM浓度增大而增大;共存阴离子CO_3^(2-)对克拉霉素降解无影响,HCO_3^-、NO_3^-、Cl^-会抑制克拉霉素的降解,抑制程度的大小顺序为NO_3^->HCO_3^->Cl^-;共存阳离子Ca^(2+)、Mg2+、Cu^(2+)、Fe^(3+)会抑制克拉霉素的降解,抑制程度的大小顺序为Fe^(3+)>Cu^(2+)>Mg2+>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克拉霉素 uv/h_2o_2 反应动力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UV/H_(2)O_(2)对盐酸林可霉素的光催化降解及生物毒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婷婷 任刚 +1 位作者 关健聪 余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03-2410,共8页
本文以盐酸林可霉素(LCM)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UV/H_(2)O_(2)降解作用下的降解情况,探讨了H_(2)O_(2)浓度、初始pH值和有机物等影响因素对LCM的影响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H_(2)O_(2)浓度为50 mg·L^(−1),pH=7.3,LCM浓度为10 mg·... 本文以盐酸林可霉素(LCM)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UV/H_(2)O_(2)降解作用下的降解情况,探讨了H_(2)O_(2)浓度、初始pH值和有机物等影响因素对LCM的影响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H_(2)O_(2)浓度为50 mg·L^(−1),pH=7.3,LCM浓度为10 mg·L^(−1),反应30 min后,LCM去除率达到98%,且反应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LCMS-TOF 5600+)鉴别出其在UV/H_(2)O_(2)降解过程中主要产物的分子结构式,进而推导出可能的降解路径.利用TEST对降解过程中的产物进行毒性预测,结果表明,中间产物的毒性高于母体,对水质安全保障造成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h_(2)o_(2) 生物毒性分析 盐酸林可霉素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TiO_2/H_2O_2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冬梅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4,共2页
用UV TiO2 H2 O2 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的实验表明 ,当TiO2 、H2 O2 的投加量分别为 2 0g与 1% ,反应时间为3h时 ,CODCr、Oil、Ar OH、NH3 N、S2 -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 73 %、83 %、86%、5 0 %、10 0 %。此处理工艺具有除臭、除色... 用UV TiO2 H2 O2 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的实验表明 ,当TiO2 、H2 O2 的投加量分别为 2 0g与 1% ,反应时间为3h时 ,CODCr、Oil、Ar OH、NH3 N、S2 -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 73 %、83 %、86%、5 0 %、10 0 %。此处理工艺具有除臭、除色、快速高效、不产生污泥等优势。实验过程探索了TiO2 、H2 O2 的用量对各污染物降解率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Tio2/h2o2 有机废水 降解 废水处理 反应塔 炼油废水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工艺降解饮用水中的亚硝基二苯胺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春生 李元丰 +1 位作者 周丽君 邹兆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34-39,共6页
采用紫外光/双氧水工艺(UV/H_(2)O_(2))降解亚硝基二苯胺(NDPhA),研究了各试验条件对NDPhA去除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反应动力学.试验表明:UV/H_(2)O_(2)能够有效降解水中的NDPhA,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将H_(2)O_(2)投加量控制在30... 采用紫外光/双氧水工艺(UV/H_(2)O_(2))降解亚硝基二苯胺(NDPhA),研究了各试验条件对NDPhA去除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反应动力学.试验表明:UV/H_(2)O_(2)能够有效降解水中的NDPhA,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将H_(2)O_(2)投加量控制在30μmol·L^(-1),经过光强为420μW·cm^(-2)的紫外光照射40 min后,NDPhA去除率达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 NDPhA uv/h_(2)o_(2)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O_(3)高级氧化技术降解藻源NDMA前体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武昌 杜振齐 +4 位作者 李桂芳 姚振兴 孙韶华 王永磊 贾瑞宝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3,共7页
对比了UV、H_(2)O_(2)和O_(3)氧化技术及UV/H_(2)O_(2)/O_(3)高级氧化技术对藻源NDMA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并使用BBD响应曲面法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UV及H_(2)O_(2)氧化会增加NDMA前体物含量,O_(3)氧化仅在高投加量情况下对NDMA前体物... 对比了UV、H_(2)O_(2)和O_(3)氧化技术及UV/H_(2)O_(2)/O_(3)高级氧化技术对藻源NDMA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并使用BBD响应曲面法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UV及H_(2)O_(2)氧化会增加NDMA前体物含量,O_(3)氧化仅在高投加量情况下对NDMA前体物有一定去除效果,UV/H_(2)O_(2)/O_(3)技术可有效降解藻源NDMA前体物;响应曲面法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程度的顺序为:UV剂量>O_(3)投加量>H_(2)O_(2)投加量,UV/H_(2)O_(2)/O_(3)技术去除藻源NDMA前体物最佳工况参数为:UV剂量293mJ/cm^(2)、O_(3)投加量0.31mg/L、H_(2)O_(2)投加量1.21mg/L,经验证该模型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 uv/h_(2)o_(2)/o_(3)组合技术 亚硝基二甲胺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对海水养殖废水中磺胺甲恶唑去除条件优化与降解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钰博 马冬雪 +1 位作者 张亚男 赵阳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5-116,共12页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是海水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抗生素,其在养殖废水中频繁检出,因此废水排放前需要进行有效处理。本研究应用紫外/过氧化氢(UV/H_(2)O_(2))高级氧化工艺,以含SMX的海水养殖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探究工艺处理SM...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是海水养殖过程中常用的抗生素,其在养殖废水中频繁检出,因此废水排放前需要进行有效处理。本研究应用紫外/过氧化氢(UV/H_(2)O_(2))高级氧化工艺,以含SMX的海水养殖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探究工艺处理SMX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降解动力学,分析SMX降解规律和途径。结果表明,在SMX初始浓度为10 mg·L^(-1)时,UV强度为1.1 mW·cm、H_(2)O_(2)浓度为2 mmol·L^(-1)、pH为5时,20 min后SMX去除率可达99%以上。UV光解和·OH氧化在降解SMX过程占主导作用,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竞争·OH并导致pH变化,进而抑制SMX去除效率,硝酸根离子在UV照射下形成内滤膜,减弱光照从而抑制SMX去除速率。SMX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使得处理体系生物毒性上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生物毒性下降;工艺中的·OH可有效提高SMX的矿化度。SMX降解途径主要包含磺酰胺键断裂、羟基取代和氨基的氧化作用。可见,UV/H_(2)O_(2)工艺可有效去除和矿化海水养殖废水中的磺胺甲恶唑,降低扩散风险,在养殖污染控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废水 磺胺甲恶唑 uv/h_(2)o_(2) 矿化度 生物毒性 降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对UV/H_(2)O_(2)降解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柳情 刘佳 +2 位作者 陈一波 唐亮 景连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磷类阻燃剂.毒理学研究表明,TCEP可破坏内分泌系统,产生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本研究采用紫外/过氧化氢(UV/H_(2)O_(2))体系完成TCEP的去除反应,通过调控水体C... 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磷类阻燃剂.毒理学研究表明,TCEP可破坏内分泌系统,产生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本研究采用紫外/过氧化氢(UV/H_(2)O_(2))体系完成TCEP的去除反应,通过调控水体Cl^(–)浓度和反应水体,探究TCEP的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中Cl^(–)为0.1 mM时,TCEP获得最大的降解表观速率常数(k_(obs))2.10±0.30 h^(-1);当Cl^(–)小于或大于0.1 mM时,Cl^(–)均对TCEP的降解有抑制作用.此外,以四种实际水体(两种自来水、污水处理厂出水、海水)为反应介质参与的降解反应中,海水对于TCEP的降解具有明显抑制作用,k_(obs)仅为0.03±0.01 h^(-1).根据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两个主要因子PC1、PC2,贡献率分别为59.0%和35.0%.其中,k_(obs)与DO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电导率以及TOC呈现负相关关系.各样点在k_(obs)上的排序显示海水与其他三个样品(均为淡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暗示海水中相关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机理可能不同于淡水,今后研究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EP uv/h_(2)o_(2) 氯离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