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储气库与天然气驱油协同建设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4
1
作者 江同文 王锦芳 +1 位作者 王正茂 周代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74,共9页
油藏型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协同天然气驱油一体化建设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储气库建库模式。为了进一步明确协同型储气库的优劣及应用前景,在分析储气库建设、天然气驱油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协同型储气库建库的技术原理、阶... 油藏型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协同天然气驱油一体化建设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储气库建库模式。为了进一步明确协同型储气库的优劣及应用前景,在分析储气库建设、天然气驱油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协同型储气库建库的技术原理、阶段划分和关键技术,从建库周期、工作模式、运行方式和风险评估4个方面与气藏型、盐穴型和含水层型储气库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一体化建库的优势和实施效果,并展望了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驱油具有重力分异、混相驱替、压力扰动和纳米驱油机理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油藏的原油采收率;②协同型储气库建设包括驱油、协同和储气库3个阶段,其关键技术包括气窜防控、干预混相、井筒安全和地面集输与流体分离等;③协同型储气库具有建库周期短、油气双效益、周期应力弱等优势;④在试验区开展的一系列储气库协同天然气重力驱油建设试验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原油产量提高了3倍,中心井组采收率提高了30%,已累计注气7.6×10^(8)m^(3),累计产油114×10^(4)t,累计储气5.1×^10(8)m^(3),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超过100×10^(4)m^(3)/d。结论认为,协同型储气库具有驱油和储气双重功能,能够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是油气上游业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值得大规模工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型地下储气库 天然气驱油 原油采收率 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 储气驱油协同建设 协同型地下储气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流-温度双场耦合的油藏型储气库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海燕 刘先山 +3 位作者 耿少阳 孙军昌 孙彦春 贾倩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6期819-826,共8页
调峰保供是储气库的职能,建库指标的精确预测,事关新钻井数量和投资。复杂断块油藏改建储气库后,多周期高速注采过程均为油气水三相流动,油、气高压物性参数受温度影响极大,在进行复杂断块油藏型储气库数值模拟时,若忽略冷气注入温度场... 调峰保供是储气库的职能,建库指标的精确预测,事关新钻井数量和投资。复杂断块油藏改建储气库后,多周期高速注采过程均为油气水三相流动,油、气高压物性参数受温度影响极大,在进行复杂断块油藏型储气库数值模拟时,若忽略冷气注入温度场扰动和高速非达西附加压力损失,可能会导致储气库数值模拟指标预测精度降低。为提高指标预测精度,以复杂断块油藏型储气库为例,结合流体黏温及高速非达西实验,建立了渗流-温度双场耦合数学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FVM),在空间上采用两点通量近似方案(TPFA),在时间上采用后向(隐式)欧拉格式对模型进行离散求解。高精度拟合了衰竭开发阶段区块、单井物质平衡及压力,实例开展了储气库运行指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冷气注入温度场扰动、高速非达西效应分别是累产油、气量误差的主控因素;井控温度范围随注气速度增加呈对数上升,油气相渗流能力大幅下降时水相渗流能力反而上升,使得采出液量增多、地层压力下降;高速非达西附加压降造成天然气注入后部分采不出,随着储气库多周期运行,天然气储量及压力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型储气库 高速非达西效应 温度场扰动 渗流-温度双场耦合 数值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储转费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祝青宇 冯垄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年第3期74-78,共5页
2020年,国家新版《中央定价目录》将地下储气库购销气价格放开由市场定价,在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分离的背景下地下储气库也开始推行独立运营,加快构建地下储气库储转费价格机制势在必行。基于此,在研究建立我国储气库储转费计算方法必要... 2020年,国家新版《中央定价目录》将地下储气库购销气价格放开由市场定价,在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分离的背景下地下储气库也开始推行独立运营,加快构建地下储气库储转费价格机制势在必行。基于此,在研究建立我国储气库储转费计算方法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当前可用于计算储转费的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和选择。研究结果表明:①地下储气库是调节天然气供需和优化管网运行的重要手段,储转费未单独定价,会造成储气库的经济价值不能直观反映,不利于分析盈利能力,影响储气库项目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国家出台相关办法要求储气设施费由市场或双方协商定价,但因天然气体制改革滞后,至今未能全面落地实施;②经比对分析,选定净现值法、附加垫底气核算方式,确定储气库投资及成本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净现值法储转费计算模型,用于融资前和融资后的储转费计算;③可优先通过提高工作气量,实现储气库盈利能力最大化,在实际工作气量未达到盈亏平衡工作气量时,可通过改进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步改善注采气量,以实现储气库项目经济效益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 储转费 净现值 敏感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