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成藏序列与勘探领域 被引量:2
1
作者 文龙 张本健 +6 位作者 金值民 吴长江 王小娟 邱玉超 王自剑 李勇 陈冬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7-1007,共11页
基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发育多套含气层... 基于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结合地震、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全油气系统基本地质条件、油气类型、油气分布特征、源储关系及成藏聚集模式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发育多套含气层系,形成了以三叠系须家河组烃源岩为中心的全油气系统。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的厚层、优质烃源岩为四川盆地陆相全油气系统提供充足的气源基础;常规-非常规储层的发育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有利储集空间;断-砂耦合发育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优质输导体系。②烃源岩和储层在垂向上交互叠置,沉积环境、储层岩性和物性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上三叠统—侏罗系自下而上有序发育源内页岩气-近源致密气和远源致密-常规气。③不同区带之间,埋藏深度、储层物性、地层压力以及生烃强度等地质条件的有序变化,控制平面上依次形成了冲断带构造气藏、坳陷带页岩气-致密气藏、斜坡带致密气藏和隆起带致密气-常规气藏的全序列成藏体系。④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和思路,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致密气资源潜力巨大,尤其是四川盆地中—西部(简称川中—川西)地区具备较大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陆相地层 全油气系统 三叠系须家河组 侏罗系沙溪庙组 常规—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嗷唠山地区三叠系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王波 吴志雄 +3 位作者 胡俊杰 马立成 马寅生 施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柴达木盆地三叠纪有无沉积过程及其后期演化等关键地质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文章针对柴北缘西段嗷唠山三叠系沉积岩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合岩石组合分析和区域地层对比,尝试为理清柴北缘三叠纪地层框架提供依据。根据嗷唠山T... 柴达木盆地三叠纪有无沉积过程及其后期演化等关键地质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文章针对柴北缘西段嗷唠山三叠系沉积岩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合岩石组合分析和区域地层对比,尝试为理清柴北缘三叠纪地层框架提供依据。根据嗷唠山Tb段下部碎屑锆石中获得年轻锆石年龄平均值248 Ma,结合前人从下伏Ta段中获得的古生物资料,可以将嗷唠山三叠系的形成时代限定在早—中三叠世。文章所采集的嗷唠山样品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可分为5组,分布在(243~260 Ma)、(414~538 Ma)、(678~857 Ma)、(1064~1642 Ma)和(1700~2836 Ma),其主要物源分别对应于柴北缘地区分布的印支期岩浆岩、上泥盆统再旋回物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柳河群以及达肯达坂群。研究区与柴北缘东段怀头他拉地区三叠系具有相同的沉积特征,并且在岩性组合及碎屑锆石年龄谱系上明显区别于周缘祁连和西秦岭三叠纪地层分区,暗示柴北缘地区在三叠纪曾经发育一系列连续或断续分布的沉积地层。早三叠世,受宗务隆洋向南俯冲影响,柴北缘地区开始快速隆升,先期的多套沉积地层与结晶基底被迅速剥蚀,在近源断陷处形成了冲/洪积相为主的沉积地层。中三叠世,周缘构造带的活动强度总体趋于稳定,柴北缘地区处于浅海陆棚-台地相沉积体系,发育厚层灰岩为主的沉积。至晚三叠世,伴随东昆仑—柴达木地体强烈的陆陆碰撞,柴达木盆地整体被迅速抬升,盆地内弱固结的三叠系被大面积剥蚀,部分向东搬运至共和盆地,仅在部分洼陷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嗷唠山 三叠系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分布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登宽 易珍丽 +6 位作者 王铸坤 胡忠贵 石放 刘柳 李斌 杨孔航 李建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0,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在三叠系碎屑岩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缺乏系统性认识,存在砂体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的深化勘探,特别是对潜在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展系统的沉积相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资料等,对该...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在三叠系碎屑岩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缺乏系统性认识,存在砂体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的深化勘探,特别是对潜在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展系统的沉积相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资料等,对该区的层序地层重新进行了厘定,落实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分布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三叠系划分为SQ1、SQ2、SQ3和SQ4共4个三级层序;在沉积相识别标志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该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曲流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SQ1沉积时期发育以泥岩为主的滨浅湖亚相,SQ2沉积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SQ3沉积时期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SQ4‑TST(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SQ4‑RST(湖退体系域)沉积时期发育以泥岩为主的滨浅湖亚相。SQ1—SQ4沉积相演化依次经历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的演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以为轮南地区下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塔里木盆地 轮南地区 三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台断隆带中新生代陆相原油成因及其源岩潜力评价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水昌 邓攀 +4 位作者 彭燕 徐志明 李梅 肖中尧 阎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7-311,共5页
通过油—油、油—岩地球化学性质对比后认为,轮台断隆带中西段原油来自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湖相泥岩地层,东段原油来自同一坳陷侏罗系湖沼相煤系地层。该两套岩系均具有相当高的生油潜力。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台断隆带 生油潜力 原油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南部三叠纪地层分布 被引量:11
5
作者 龚建明 李刚 +5 位作者 杨长清 杨传胜 王文娟 蒋玉波 徐立明 邓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为了探讨东海南部三叠纪地层的可能分布,在充分利用东海中生代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东海邻近陆域和琉球岛弧晚三叠世地层的分布特征,结合海域最新处理的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果,综合研究认为,东海南部可能存在三叠纪地层,且可能... 为了探讨东海南部三叠纪地层的可能分布,在充分利用东海中生代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东海邻近陆域和琉球岛弧晚三叠世地层的分布特征,结合海域最新处理的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结果,综合研究认为,东海南部可能存在三叠纪地层,且可能与上覆地层之间具有"南整合北分离"的特征。由于陆域南部晚三叠世为海湾相深水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油气潜力,因此,推测海域南部三叠纪地层很可能是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地层 油气潜力 中生代 东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南巴地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莹 黎平 +2 位作者 杨宇 吴亚军 唐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6,148,共5页
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覆盖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根据层序界面组成、特征、识别标志及形成机理等因素,将四川盆地通南巴地区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划分为8个Ⅲ级层序、2个Ⅱ级... 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覆盖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根据层序界面组成、特征、识别标志及形成机理等因素,将四川盆地通南巴地区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地层划分为8个Ⅲ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该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台盆的沉积充填结构和有利储层发育层位进行了刻划,还指出了本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的有利方向为马路背—黑池梁地区的T1f1—P2ch、T1f3、T1j2储层及元坝地区的T1f1—P2ch、T1f3、T1j2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通南巴地区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地层 层序划分 层序格架 储集层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三叠纪地层之下角度不整合面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赵仁夫 朱迎堂 +3 位作者 周庆华 王满仓 李建新 孙南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6-619,共4页
在2003年1∶25万玉树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玉树地区三叠纪地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之上,从而为确定西金乌兰-金沙江洋的封闭时代提供了确切的地层学依据,进一步证明了西金乌兰-金沙江带是华力西造山带。这一发现对... 在2003年1∶25万玉树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玉树地区三叠纪地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之上,从而为确定西金乌兰-金沙江洋的封闭时代提供了确切的地层学依据,进一步证明了西金乌兰-金沙江带是华力西造山带。这一发现对认识古特提斯洋-陆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玉树 三叠纪地层 角度不整合 西金乌兰-金沙江结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树旺 郑月娟 +6 位作者 张健 张海华 张德军 苏飞 黄欣 公繁浩 甄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1-838,共18页
北方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是界线地层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组二段建组剖面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255.5±1.1)Ma,火山岩上部多个层位粉砂质泥岩中发现孢粉化石,... 北方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是界线地层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组二段建组剖面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255.5±1.1)Ma,火山岩上部多个层位粉砂质泥岩中发现孢粉化石,计17属20种,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推断幸福之路组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兴安岭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在幸福之路组内部,二者为整合接触。幸福之路组以红层做为划分标志,岩性为正常沉积碎屑岩夹火山岩,见大量泥灰岩夹层、钙质结核及干裂现象,反映了炎热、干燥及强氧化条件的气候环境,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晚期(幸福之路组二段下部)就已出现反映干旱气候的红层沉积,与相邻的华北及新疆准噶尔盆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 锆石U-PB年龄 火山岩 界线 连续沉积 沉积环境演化 地质调查工程 大兴安岭南部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东部华蓥山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评估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2 位作者 黄可可 孙伟 龚业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74-1382,共9页
海相碳酸盐成岩蚀变及其对海水信息保存程度的认识与评估在古海洋学和沉积地质学等学科领域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沉积地球化学和化学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笔者通过对四川东部华蓥山仰天窝剖面三叠系海相碳... 海相碳酸盐成岩蚀变及其对海水信息保存程度的认识与评估在古海洋学和沉积地质学等学科领域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沉积地球化学和化学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笔者通过对四川东部华蓥山仰天窝剖面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微观组构观察、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等分析表明,大多数的样品保留了较好的原始沉积组构,具有极弱和弱的阴极发光强度、较低的Mn含量和较高的Sr含量,同时也具有较小的Mn/Sr值。只有6个样品被认为遭受了较大的成岩蚀变而对海水信息的保存程度较差,需要被剔除,而大多数的样品只遭受了较小的成岩蚀变作用,较好地保留了当时海水的信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海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蚀变 碳酸盐 海相地层 三叠系 四川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地层格架的建立——来自岩性、地震、测井及地化方面的证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苗 李廷栋 +4 位作者 张利伟 姚建新 游国庆 耿树方 吴小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油气攻关层位,然而其地层发育情况却长期存在争议,尤其是精细层位划分以及内部是否存在不整合界面的问题。本次研究结合了前人研究成果、岩性、测井、地震资料,并以野外露头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深...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油气攻关层位,然而其地层发育情况却长期存在争议,尤其是精细层位划分以及内部是否存在不整合界面的问题。本次研究结合了前人研究成果、岩性、测井、地震资料,并以野外露头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深底沟—大侏罗沟、花园沟、黑油山沟、吐孜沟、水库沟5条野外剖面的考察,识别出各类标志层以及J/T、T/C、T3/T2、T2k2/T2k1、S6/S7界线,认为三叠系内部并不缺失S2、S3(砂组,位于T2k2),并可区分出此二层位,随即建立起多个野外剖面的时空对应关系;此外,本次研究还通过不同岩性岩石测井响应特征将下三叠统划分为3段6砂组,将上三叠统划分为3段7砂组,将中三叠统则更细划分为2段7砂组14小层,并通过元素地层学方法对层位进行了局部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 克拉玛依 三叠系 地层 界线 测井 地震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埋藏演化史恢复 被引量:88
11
作者 陈瑞银 罗晓容 +2 位作者 陈占坤 喻健 杨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47,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背景和勘探资料表明,盆地西部地区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用泥岩压实趋势法估算三叠系及其以上地层剥蚀厚度缺乏普遍适用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及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对三...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背景和勘探资料表明,盆地西部地区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用泥岩压实趋势法估算三叠系及其以上地层剥蚀厚度缺乏普遍适用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及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对三叠纪以来4期地层抬升并遭受剥蚀的剥蚀量进行了恢复,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恢复结果表明,白垩纪末期为三叠纪以来最强烈的一期全盆抬升剥蚀事件,三叠纪末期、中侏罗世和侏罗纪末期这3期剥蚀事件相对较弱。自三叠纪以来,盆地表现出掀斜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纪 埋藏史 地层对比 剥蚀厚度 掀斜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东部中生界构造-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9
12
作者 魏国齐 张荣虎 +3 位作者 智凤琴 王珂 余朝丰 董才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3-1125,共13页
前陆盆地以蕴藏构造油气藏为主,岩性地层油气藏在以往被认为难以形成规模资源量。以库车坳陷东部中生界为例,在大量露头、钻井、地震和测井资料叠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出吐格尔明大型背斜构造为古新世和上新世继承性基底冲断作用的产物,... 前陆盆地以蕴藏构造油气藏为主,岩性地层油气藏在以往被认为难以形成规模资源量。以库车坳陷东部中生界为例,在大量露头、钻井、地震和测井资料叠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出吐格尔明大型背斜构造为古新世和上新世继承性基底冲断作用的产物,其变形主压应力场的方位为NNE—SSW向;依奇克里克背斜构造为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其褶皱南翼相对简单,为迪北斜坡带,北翼呈低角度北倾,变形主压应力场的方位为NNW—SSE向。库车坳陷东部中—下侏罗统和上三叠统发育巨厚层煤系腐殖型和暗色泥岩腐泥型烃源岩,沉积中心分布在库车河地区、迪北地区和吐东地区,TOC含量为2.1%~3.3%,Ro为1.0%~2.0%,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烃潜力大;广泛发育中层—薄层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砂体,累计厚度为200~280 m,砂体在垂向上不连续加积,在横向上呈透镜状,延伸距离最大可达4 km。油气藏主要发育在3个有利区带: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在大型背斜围斜部位,大面积致密砂岩构造-岩性型油气藏发育在阳霞凹陷和深部背斜平缓带,构造-地层超覆油气藏发育在阳霞凹陷南斜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中—下侏罗统 上三叠统 构造-岩性地层 油气藏
原文传递
安徽铜陵志留系—三叠系地层层序地层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沉积环境的约束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轶伦 曹毅 +1 位作者 李大鹏 高志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在安徽铜陵地区广泛分布有志留系—三叠系沉积地层,它们与区内的层控矽卡岩矿床关系密切。作者对这些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铜陵地区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学研究显示,铜陵地区... 在安徽铜陵地区广泛分布有志留系—三叠系沉积地层,它们与区内的层控矽卡岩矿床关系密切。作者对这些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铜陵地区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学研究显示,铜陵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期间发生了3次海平面变化事件,形成了3个沉积序列:(1)早志留世—晚泥盆世海退序列;(2)晚泥盆世—早二叠世海侵序列;(3)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退序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陵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沉积过程中底层海水的物理化学条件(氧化还原条件)发生过3次明显的波动,并与3次海平面变化事件相对应。有意义的是,铜陵地区的大部分层控矽卡岩矿床都产在与后两次海平面变化事件相对应的地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系-三叠系沉积地层 层序地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安徽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部晚三叠世地层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汤朝阳 姚华舟 +1 位作者 段其发 赵小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5,共10页
羌塘盆地中部以土门格拉断裂带为界,其西南部出露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其东北部出露上三叠统结扎群和鄂尔陇巴组,研究认为岩石基本特征大体一致,双壳类化石组合反映地质时代都为诺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土门格拉群为古盐度较低、氧... 羌塘盆地中部以土门格拉断裂带为界,其西南部出露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其东北部出露上三叠统结扎群和鄂尔陇巴组,研究认为岩石基本特征大体一致,双壳类化石组合反映地质时代都为诺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土门格拉群为古盐度较低、氧化、干热、弱碱性浅水环境,结扎群和鄂尔陇巴组为古盐度稍高、弱还原、温暖潮湿的较深水环境;旋回地层研究表明区内经历了一次完整的二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由四个三级旋回组成),海水进退规程南北一致。区内古地理格局具有西高东低、南浅北深(水深)的特点,沉积自北东向南西超覆,层位逐渐抬高穿时;岩性、厚度、颜色和沉积相类型上的差异是统一沉积背景下沉积物相变、穿时的结果。前人以土门格拉断裂带为界,将土门格拉群和结扎群分置于两个地层大区(藏滇地层大区,华南地层大区)的认识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沉积特征 地层对比 羌塘盆地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通南巴地区三叠系膏盐岩盖层预测 被引量:17
15
作者 魏水建 冯琼 +1 位作者 冯寅 袁书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6,共6页
在精细地层对比、膏盐岩岩石物理分析以及模型正演的基础上,确定了川东北通南巴地区膏盐岩盖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利用神经网络地震相分析技术刻画了盖层发育相带展布;采用三维地震属性分析、小波分频解释和密度反演等技术预测了膏盐... 在精细地层对比、膏盐岩岩石物理分析以及模型正演的基础上,确定了川东北通南巴地区膏盐岩盖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利用神经网络地震相分析技术刻画了盖层发育相带展布;采用三维地震属性分析、小波分频解释和密度反演等技术预测了膏盐岩盖层分布,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膏盐岩盖层的预测技术方法,并对研究区盖层与油气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3套膏盐岩盖层,而嘉四五段—雷一段膏盐岩厚度大、蠕动性好,对断层具自封闭效应,是最有利的区域盖层,但封盖条件受断层活动规模影响。该区南部断裂活动弱,往北活动增强,北部断裂封盖条件存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 盖层 海相地层 三叠系 通南巴地区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动水饱和度预测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井产水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丽影 杨洪志 +2 位作者 叶礼友 熊伟 胡志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7-50,117-118,共4页
为了准确预测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不同储层的产水特征,应用核磁共振结合离心的方法测试了大量岩样的可动水饱和度,并将测试结果引入到常规测井数据解释中,形成了可动水饱和度的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在分析储层可动水饱和度... 为了准确预测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不同储层的产水特征,应用核磁共振结合离心的方法测试了大量岩样的可动水饱和度,并将测试结果引入到常规测井数据解释中,形成了可动水饱和度的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在分析储层可动水饱和度与气井产水特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绘制出了目标区块可动水饱和度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广安须家河组四段和合川须二段储层比广安须六段储层可动水饱和度高;储层可动水饱和度与气井产水特征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可动水饱和度越高,储层产水越严重,应用可动水饱和度能有效预测储层产水特征;广安2井区须六段储层中南部可动水饱和度较低,为低产水风险区;广安106井区须四段中部储层可动水饱和度较低,为8%~10%,属较低产水区,西南和东南两翼可动水饱和度高,产水风险较大。该研究成果对于井位优选、降低气井产水风险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 晚三叠世 低渗透砂岩气藏 储集层 核磁共振 可动水饱和度 测井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安西口地区二叠纪—三叠纪地层格架与地层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斌 周立发 曹建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49,共6页
笔者运用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陕西镇安西口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的主要不整合面和地质体的岩相岩石组合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并依据前人研究资料,将区内二叠系—三叠系划分为4个层序单位,进而对单位内的体系... 笔者运用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陕西镇安西口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的主要不整合面和地质体的岩相岩石组合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并依据前人研究资料,将区内二叠系—三叠系划分为4个层序单位,进而对单位内的体系域系统进行了划分和研究,建立了该地区地层格架与地层模型。通过研究认为,4次大幅度海平面变化及区域构造沉降作用是形成4个Ⅱ型不整合面的根本原因。该地区自晚二叠世,在不同阶段的盆地演化过程中,皆继承了西浅东深的古地理格局。此项研究成果为在构造活动地带相对稳定地区进行地层格架与地层模型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 地层格架 地层模型 陕西 岩相古地理 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冶铁山矿床钠化蚀变与成矿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峰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0-24,共5页
对于大冶铁矿内接触带钠化蚀变的岩石特征、钠质来源、动力机制、形成机理等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 湖北 热液交代蚀变 三叠系 膏盐层 铁矿床 形成机理 钠化蚀变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初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洋 胡云中 邓晋福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0-204,共5页
根据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 30 0余件岩石样品分析结果 ,我们对该地区三叠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明显富集As,Sb和 Ca元素 ,亏损碱金属元素 K,Na,L IL元素 Ba,Th以及相容元素 Co,Cr,Mn,Ni,... 根据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 30 0余件岩石样品分析结果 ,我们对该地区三叠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明显富集As,Sb和 Ca元素 ,亏损碱金属元素 K,Na,L IL元素 Ba,Th以及相容元素 Co,Cr,Mn,Ni,V ,且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高。在成矿元素方面 ,研究区三叠系地层富集 Pb,Sb,且Cu,Au,Zn的丰度值明显高于华北地台表壳 (出露地壳 )。根据微量元素比值推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丰度 三叠系 三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陆相地层与建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亚 姚建新 +1 位作者 王思恩 庞其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中生代以来,陆相沉积是中国地层发育特色。海相地层与陆相地层发育特征不同,难以进行对比。三叠纪是中生代第一个纪,在中国发育有众多陆相湖盆。对这些三叠纪湖相沉积开展研究,有助于建立陆相年代地层序列,完成陆相地层划分,赋予可与海... 中生代以来,陆相沉积是中国地层发育特色。海相地层与陆相地层发育特征不同,难以进行对比。三叠纪是中生代第一个纪,在中国发育有众多陆相湖盆。对这些三叠纪湖相沉积开展研究,有助于建立陆相年代地层序列,完成陆相地层划分,赋予可与海相地层对比的年代。我们选择中国北方鄂尔多斯盆地漆水河剖面和窟野河剖面,开展中—上三叠统陆相地层建阶研究。我们在理顺岩石地层划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生物发生、发展以及繁盛的演变历程,划分出生物带及生物界线,并建立了中三叠统印台阶和金锁关阶以及上三叠统杨家坪阶和焦坪阶。印台阶以介形类Tungchuania quadratiformis和Lutkevichinella ansulca的首现层位为底界;金锁关阶以植物Danaeopsis magnifolia,Danaeopsis cf.marantacea和Tongchuanophyllum shensiense的首现层位为底界;杨家坪阶以植物Asterotheca szeiana和Danaeopsis fecunda的首现层位为底界;焦坪阶以植物组合Danaeopsis fecunda-Asterotheca szeiana-Cladophlebis kaoiana首现层位为底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陆相地层 中一晚三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