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mina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Jackets of Triangular Flow Channels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翠华 刘胜举 +1 位作者 吴剑华 李雅侠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224-1231,共8页
Lamina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jacketed vessel with triangular flow channels were numerically studied under hydrodynamically and thermally fully developed conditions. Constant heat flux at theheated... Lamina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jacketed vessel with triangular flow channels were numerically studied under hydrodynamically and thermally fully developed conditions. Constant heat flux at theheated wall was assumed. The numerical program code interms of vorticity, stream function, axial velocity com ponent and energy equations was written based on a finite volume method. Based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the flow and temperature field were given, and the effects of Dean and Prandtl numbers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were ex amined, and the correlations of flow resistance and mean Nusselt number were developed for the jack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of secondary flow is steady two vortices in the investigated range of dimensionless curvatureratio and Reynolds number. Two peaks of local Nusselt number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Prandtl and Dean num ber increasing, but the local Nusselt numbers near two ends and at the center of the heated wall increase only slightly. The center and two ends of heated wall are the poor positions for heat transfer in the jacket. Compared with the outer half coil jacket at the same area of heated wall, curvature radius, Reynolds number and Prandtl number, e jacket of triangular flow chmnel has lower flow resistance and less mean Nusselt nu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cketed vessel triangular flow channel secondary flow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xplicit finite volume element method for solving characteristic level set equation on triangular grids 被引量:1
2
作者 Sutthisak Phongthanapanich Pramote Dechaumphai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911-921,共11页
Level set methods are widely used for predicting evolutions of complex free surface topologies,such as the crystal and crack growth,bubbles and droplets deformation,spilling and breaking waves,and two-phase flow pheno... Level set methods are widely used for predicting evolutions of complex free surface topologies,such as the crystal and crack growth,bubbles and droplets deformation,spilling and breaking waves,and two-phase flow phenomena.This paper presents a characteristic level set equation which is derived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level set equation by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based scheme.An explicit finite volume element method is developed to discretize the equation on triangular grids.Sever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interface evolutions in time.The proposed level set method is also coupled with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for two-phase immiscible incompressible flow analysis with surface tension.The Rayleigh-Taylor instability problem is used to test an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level set equation - Finite volume element method Explicit method triangular grid Twophase incompressible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箭头型阻流体无阀压电泵的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严天祥 王俊贤 +2 位作者 屈俊辰 陈虎城 秦建华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针对三棱柱阻流体无阀压电泵输出流量小的问题,基于箭头结构流阻小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箭头型阻流体无阀压电泵,介绍了该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仿真了箭头型阻流体无阀压电泵的泵腔速度流线图,并将该泵与三棱柱阻流体无... 针对三棱柱阻流体无阀压电泵输出流量小的问题,基于箭头结构流阻小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箭头型阻流体无阀压电泵,介绍了该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仿真了箭头型阻流体无阀压电泵的泵腔速度流线图,并将该泵与三棱柱阻流体无阀压电泵的阻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箭头型阻流体无阀压电泵能单向运输流体,且其效率较三棱柱阻流体无阀压电泵提升了19.51%。利用3D打印机制作了2种泵的样机,进行了流量和压差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300 V的驱动电压下,箭头型阻流体无阀压电泵的最大流量和压差分别为17.40 g/min和470 Pa,较三棱柱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分别提升了22.71%和3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头 无阀压电泵 三棱柱 流量 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排列波浪锥柱绕流流动特性数值分析
4
作者 邹琳 吴伟男 +2 位作者 王家辉 郑云龙 徐汉斌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1,共8页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分析了亚临界雷诺数为3 900时三角形排列波浪锥柱的横流向间距比和顺流向间距比对其升阻力特性、尾流干涉效应及三维流动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游2个波浪锥柱的升阻力特性受下游波浪锥柱影响较小,下游波浪锥柱处于...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分析了亚临界雷诺数为3 900时三角形排列波浪锥柱的横流向间距比和顺流向间距比对其升阻力特性、尾流干涉效应及三维流动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游2个波浪锥柱的升阻力特性受下游波浪锥柱影响较小,下游波浪锥柱处于上游双波浪锥柱尾流中,其升阻力特性受横流向间距比和顺流向间距比影响更为显著.3个波浪锥柱间的流动状态可分为邻近干扰、漩涡撞击和涡相互作用状态.在漩涡撞击状态下,上游波浪锥柱尾涡得以发展充分,周期性撞击在下游波浪锥柱表面,从而产生较大的脉动升力.横流向间距比、顺流向间距比分别为3和6时,下游波浪锥柱脉动升力系数较单直圆柱提升了20.9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锥柱 三角形排列 大涡模拟 流动结构 振动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底坡影响的U形渠道量水槽流量公式研究
5
作者 戚玉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396,共10页
渠道底坡是影响输水能力的重要因素,但量水槽流量公式往往忽略渠道底坡。为了探究渠道底坡对流量公式的影响,以三角形量水槽为研究对象,在6种底坡的U形渠道上开展田间试验。应用能量方程式推求了流量的理论公式,基于量纲分析法分别建立... 渠道底坡是影响输水能力的重要因素,但量水槽流量公式往往忽略渠道底坡。为了探究渠道底坡对流量公式的影响,以三角形量水槽为研究对象,在6种底坡的U形渠道上开展田间试验。应用能量方程式推求了流量的理论公式,基于量纲分析法分别建立不包含和包含渠道底坡的流量公式,探讨渠道底坡影响流量公式的范围。流量的理论公式表明渠道底坡是影响量水槽流量公式的因素之一。与不包含渠道底坡的流量公式相比,包含渠道底坡的流量公式测流精度显著提高,平均相对误差从2.92%降低至1.65%,最大相对误差从12.22%减小至7.37%,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5%的比例从80.94%提升至95.89%。渠道底坡影响三角形量水槽流量公式的范围界定为1100~1/1200,当渠道底坡小于11200时可以忽略。量水槽流量公式应考虑渠道底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公式 渠道底坡 流量测量 三角形量水槽 能量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great triangular seismic region in eastern Asia:Thoughts on its dynamic context
6
作者 Xianglin Gao Xiaojing Ma Xiaoli L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1年第1期57-65,共9页
A huge triangle-shaped tectonic region in eastern Asia plays host to numerous major earth- quakes. The three boundaries of this region, which contains plateaus, mountains, and intermountain basins, are roughly the Him... A huge triangle-shaped tectonic region in eastern Asia plays host to numerous major earth- quakes. The three boundaries of this region, which contains plateaus, mountains, and intermountain basins, are roughly the Himalayan arc, the Tianshan-Baikal, and longitude line -105°E. Within this trian- gular region, tectonism is intense and major deformation occurs both between crustal blocks and within most of them. Outside of this region, rigid blocks move as a whole with relatively few major earthquakes and relatively weak Cenozoic deformation. On a large tectonic scale, the presence of this broad region of intraplate deformation results from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Indian, Philippine Sea-West Pacific, and Eurasian plate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deep-level mantle flow.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which continues to move northwards at -40 mm/a since its collision with Eurasia, has plunged beneath Tibet, resulting in various movements and deformations along the Himalayan arc that diffuse over a long distance into the hinterland of Asia. The northward crustal escape of Asia from the Himalayan collisional zone turns eastwards and southeastwards along 95°-100°E longitude and defines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At the we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the Pamirs continue to move into central Asia, leading to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earthquakes that are largely accommodated by old EW or NW trending faults in the bordering areas between China, Mongolia, and Russia, and are restricted by the stable landmass northwest of the Tianshan-Altai-Baikal region. The subduction of the Philippine and Pacific plates under the Eurasian continent has generated a very long and narrow seismic zone along trenches and island arcs in the marginal seas while imposing only slight horizontal compression on the Asian continent that does not impede the eastward motion of eastern Asia. In the third dimension, there may be southeastward deep mantle flow beneath most of Eurasia that reaches the marginal seas and may contribute to extension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Eur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Asian tectonics Huge triangular seismicregion India plate Philippine Sea-WestPacific region Eurasian mantle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构化网格下海洋流场的特征提取与种子点选取算法
7
作者 李忠伟 宫凯旋 +1 位作者 李永 刘格格 《计算机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0-328,共9页
对于非结构化网格流场数据,现有研究存在不能定位流场中临界点的具体位置、无法对临界点精细分类以及缺乏适用于非结构化网格的种子点选取算法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非结构化网格流场数据,分别在临界点提取和种子点选取方法上进行... 对于非结构化网格流场数据,现有研究存在不能定位流场中临界点的具体位置、无法对临界点精细分类以及缺乏适用于非结构化网格的种子点选取算法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非结构化网格流场数据,分别在临界点提取和种子点选取方法上进行改进创新。提出非结构化网格中临界点的定位及分类方法,通过庞加莱指数法判断存在临界点的三角网格。构造质心迭代法定位临界点在网格中的准确位置,并设计三角网格内雅克比矩阵的构造方法,将临界点精细分类。基于非结构化网格提出基于最大得分和网格密度的种子点选取算法,先比较相邻格点的标量值大小来计算每个格点的得分,形成“最大得分”标量场,再按照网格密度动态设置阈值,将得分大于阈值的格点选为种子点,接着以种子点为起始点生成流线,生成的流线可以表达出流场的关键特征与全局信息。基于多个海域流场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临界点分类的准确率可达99%以上,证明了临界点提取算法的准确性以及种子点选取算法对提升流场可视化效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化三角网格 临界点提取 种子点选取 最大得分 流场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柱塞泵非定常空化流激振动特性
8
作者 张佳晨 王佳伦 +2 位作者 汤何胜 任燕 赵申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3,共10页
针对轴向柱塞泵吸排油过程发生空化带来流体激振力大,甚至造成严重的局部气蚀破坏问题,使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和动网格法对柱塞泵的动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柱塞泵空化流激振动特性实验,对比分析柱塞泵空化流激振动响应特征,获取轴向柱... 针对轴向柱塞泵吸排油过程发生空化带来流体激振力大,甚至造成严重的局部气蚀破坏问题,使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和动网格法对柱塞泵的动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柱塞泵空化流激振动特性实验,对比分析柱塞泵空化流激振动响应特征,获取轴向柱塞泵空化流动及其诱导振动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柱塞腔内气体体积分数随缸体转角变化呈周期性振荡,空化现象主要集中在泵的吸油区;当缸体转角处于吸排油交替区时,柱塞腔内压力场出现负压现象,气泡在流体射流的方向上扩散,形成明显的局部空化云;柱塞泵空化流激振动频谱与流体脉动载荷频谱重合,直接影响柱塞泵壳体振动的幅值,成为柱塞泵壳体振动响应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 配流盘 三角槽 空化 流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三棱柱振子流致振动运动特性分析
9
作者 练继建 姚帅 +3 位作者 吴志川 邵楠 燕翔 王孝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423-6430,共8页
以流致振动能量转换系统(flow induced motion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FIMECS)为基础,以截面形式和刚度为变量针对组合三棱柱振子进行试验,评估振幅、频率等指标。试验选取了组合三棱柱振子进行了模型试验,通过改变截面排布形式以及... 以流致振动能量转换系统(flow induced motion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FIMECS)为基础,以截面形式和刚度为变量针对组合三棱柱振子进行试验,评估振幅、频率等指标。试验选取了组合三棱柱振子进行了模型试验,通过改变截面排布形式以及系统刚度来研究截面布局、刚度对组合三棱柱振子的影响。该研究旨在探究组合振子流致振动的最佳振动条件,为后续多振子流致振动研究扩展思路。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排布形式的组合振子,在不同刚度工况下都有较好的振动效果,Ⅰ型和Ⅲ型振子振动随流速变化表现为典型的涡激振动,Ⅰ型排布振子具有最好的振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能利用 流致振动 组合三棱柱 涡激振动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拟合法的三角形薄壁堰明渠流量测量不确定度优化
10
作者 高明 郭辉 贾志卓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8-1352,共5页
针对三角形薄壁堰明渠流量计非定点使用时测量准确度水平较低的问题,基于不确定度预评估结果,提出了以曲线拟合替代线性插值计算流量系数,采用了数字输出磁致伸缩水位传感器测量水头,显著降低了原方法中贡献较大的不确定度分项。基于弗... 针对三角形薄壁堰明渠流量计非定点使用时测量准确度水平较低的问题,基于不确定度预评估结果,提出了以曲线拟合替代线性插值计算流量系数,采用了数字输出磁致伸缩水位传感器测量水头,显著降低了原方法中贡献较大的不确定度分项。基于弗劳德相似准则改进了频率采样方法,提升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水平。测量方法改进后不确定度由1.6%提高到0.56%。通过标准表法明渠流量流速标准装置对三角形薄壁堰明渠流量计进行了标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测量方法改进后标定误差(偏差)由2%降低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计量 三角形薄壁堰 明渠流量计 拟合算法 采样频率 不确定度 磁致伸缩水位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联动三棱柱振子流致振动运动特性分析
11
作者 练继建 黄怀毅 +3 位作者 姚帅 邵楠 王孝群 王珂 《水道港口》 2024年第6期892-898,共7页
以流致振动能量转换系统为基础,以间距比和刚度为变量针对刚性联动三棱柱振子进行试验,评估振幅、频率等指标。试验改变间距比以及系统刚度来研究间距比、刚度对刚性联动三棱柱振子的影响。研究旨在探究刚性联动三棱柱振子流致振动的最... 以流致振动能量转换系统为基础,以间距比和刚度为变量针对刚性联动三棱柱振子进行试验,评估振幅、频率等指标。试验改变间距比以及系统刚度来研究间距比、刚度对刚性联动三棱柱振子的影响。研究旨在探究刚性联动三棱柱振子流致振动的最佳振动条件,为后续多振子流致振动研究扩展思路。试验结果表明:刚性联动三棱柱振子,在不同刚度工况下都有较好的振动效果,且振子振动随流速变化表现为典型的软驰振。间距比S/D=1的振子具有最好的振动表现,系统最大振幅比为A^(*)=1.25(K=1800 N/m,S/D=1,Ur=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能利用 流致振动 刚性联动三棱柱 涡激振动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截面微流道中粒子惯性聚焦分离特性
12
作者 顾乔 刘尧 +1 位作者 贺洋 张鑫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4-513,共10页
为实现不同尺寸微粒的高效分离,提出一种三角形截面微流道的惯性微流控芯片,研究了微粒在流道中的聚焦与分离特性。首先,设计一种直角三角形截面结构的螺旋流道,采用精密微铣削工艺加工了流道的铝材模具,利用倒模与等离子清洗键合工艺... 为实现不同尺寸微粒的高效分离,提出一种三角形截面微流道的惯性微流控芯片,研究了微粒在流道中的聚焦与分离特性。首先,设计一种直角三角形截面结构的螺旋流道,采用精密微铣削工艺加工了流道的铝材模具,利用倒模与等离子清洗键合工艺制备微流控芯片。接着,配制三种尺寸(6μm,10μm和15μm)的荧光微粒悬浮液,利用高速摄像机和荧光显微镜拍摄粒子在流道中的运动轨迹,观测不同悬浮液流量时微粒的聚焦效果。最后,对微粒聚焦轨迹图像进行堆叠分析,研究微粒的惯性聚焦与分离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悬浮液流量的增大,6μm粒子逐渐聚焦并向流道外壁面迁移,而10μm和15μm聚焦粒子束则向流道中心迁移。当悬浮液流量为1.5 mL/min时,6μm和15μm混合粒子实现了100%精确分离。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形截面螺旋流道可产生强偏置二次流,使不同尺寸微粒实现高效、精确分离,为细胞精准操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惯性操控 三角形流道 粒子聚焦与分离 偏置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流流速和布设间距下人工鱼礁组合的流场效应研究
13
作者 邵鹏飞 贾瑞 +1 位作者 万宇 张帅帅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2期97-104,110,共9页
人工鱼礁的投放可改善河流局部水域的生态环境,为鱼类等水生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长江上游三棱柱人工鱼礁组合的水动力特性,并以上升流和背涡流的几何特征为参数,分析不同来流流速(1.5、2.4和3.0 m/s... 人工鱼礁的投放可改善河流局部水域的生态环境,为鱼类等水生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长江上游三棱柱人工鱼礁组合的水动力特性,并以上升流和背涡流的几何特征为参数,分析不同来流流速(1.5、2.4和3.0 m/s)和布设间距(0.5、1.5和2.5 m)对流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来流流速的增加,在相同人工鱼礁组合工况下上升流和背涡流的几何特征值变化不大;随着布设间距的增加,相同人工鱼礁组合工况下上升流、背涡流最大高度和体积等几何特征值先增加后减小,1.5 m为最优布设间距;而在同一流速或布设间距下,随着人工鱼礁组合数量的增加,上升流、背涡流最大高度和体积逐渐增加,7个为1组的人工鱼礁为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三棱柱人工鱼礁组合 上升流 背涡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微槽中的气体滑移流动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恂 辛明道 廖强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针对三角形微槽利用正交函数法求解了带一阶滑移边界条件的 N-S方程 ,对不可压缩气体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微槽道内的充分发展层流滑移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获得了三角形微槽内的速度分布和阻力特性的分析解。计算结果表明 :正... 针对三角形微槽利用正交函数法求解了带一阶滑移边界条件的 N-S方程 ,对不可压缩气体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微槽道内的充分发展层流滑移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获得了三角形微槽内的速度分布和阻力特性的分析解。计算结果表明 :正交函数法适用于三角形微槽内滑移流动特性的分析计算 ;在滑移流区 ,三角形微槽边界上出现滑移流动 ,且随着 Knudsen数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与流道特征尺寸之比 )的增大 ,壁面上的滑移速度越大 ,流动阻力随之减小 ,但三角形微槽的三个角区边界上的滑移速度增加较小 ;三角形微槽的高宽比对无量纲阻力常数随 Kn的变化关系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 滑移 三角形微槽 流动特性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螺旋流道充分发展层流流体的流动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翠华 刘胜举 +1 位作者 吴剑华 李雅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基于角钢螺旋夹套,展开了对三角形螺旋流道层流流动性能的实验和数值研究。经对比,同一模型下的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吻合良好。采用数值方法得到了充分发展状态下流体的主流速度、二次流速度、流函数及涡量的分布特点,分析了三角形边... 基于角钢螺旋夹套,展开了对三角形螺旋流道层流流动性能的实验和数值研究。经对比,同一模型下的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吻合良好。采用数值方法得到了充分发展状态下流体的主流速度、二次流速度、流函数及涡量的分布特点,分析了三角形边界上局部阻力系数的分布规律,并与半圆管螺旋流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Dean数及量纲1曲率(k)内,流道横截面七的二次流为稳定的两涡结构,内、外壁面局部阻力系数的分布明显不同,外壁面局部阻力系数的平均值约为内壁面阻力系数平均值的1.54~2.72倍;随着Dean数及盯的增大,二次流动增强,内、外壁面阻力系数均增大;对于量纲1挠率及Dean数均较小的三角形螺旋流道,挠率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很小;通过对比,两种流道具有相同内壁面面积、曲率半径、螺距及Reynolds数时,三角形螺旋流道的流动阻力小于半圆管螺旋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流道 三角形截面 流动 模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结构化三角网格的海洋流场可视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忠伟 徐斌 +2 位作者 李永 宫凯旋 刘格格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6-495,共10页
针对二维流场可视化均是基于结构化网格流场数据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非结构化三角网格的海洋流场可视化策略:使用流线表达流场,流线可视化的主要挑战是种子点放置问题,即流线的初始点,制定了非结构化三角网格下基于特征引导的种子点放... 针对二维流场可视化均是基于结构化网格流场数据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非结构化三角网格的海洋流场可视化策略:使用流线表达流场,流线可视化的主要挑战是种子点放置问题,即流线的初始点,制定了非结构化三角网格下基于特征引导的种子点放置策略,合理放置流线初始点以利于表达流场特征;设计了基于网格密度的层次聚类算法,引入网格密度属性对流线进行聚类并基于聚类质心进行流线放置,在保留了FVCOM模式数据的多密度性前提下提高了流线可视化效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保留流场特征,并且借助FVCOM模式的边界拟合性能在海湾、河道等地区取得良好的可视化效果;在此基础上,基于Cesium引擎开发了基于流线聚类数据的动态流场可视化应用,其是FVCOM模式数据首次应用于动态粒子流场的一次尝试,并且具有较好的可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化三角网格 流场可视化 聚类简化 种子点放置 FV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柱塞泵流量脉动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鑫 王少萍 黄伯超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64,共5页
针对某型号航空柱塞泵流体噪声过大的问题,分析柱塞泵脉动产生机理与理论抑制措施.建立柱塞泵一周期内分阶段的排油流量数学模型,利用几组配流盘三角槽结构参数进行流量脉动仿真.通过仿真分析三角槽结构与流量脉动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 针对某型号航空柱塞泵流体噪声过大的问题,分析柱塞泵脉动产生机理与理论抑制措施.建立柱塞泵一周期内分阶段的排油流量数学模型,利用几组配流盘三角槽结构参数进行流量脉动仿真.通过仿真分析三角槽结构与流量脉动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该型号柱塞泵的三角槽开口角最优值为13°-14°,截面顶角最优值为80°-85°,同时在三角槽前端加工阻尼孔,流量脉动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柱塞泵 三角阻尼槽 流量脉动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绕流柱体时的涡街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永光 林宗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7-40,共4页
本文以水空气两相流体为工质,研究了两相流体横向冲刷准三角形柱体时的涡街生成特性.试验段管子内径50mm,水流速度2.20m/s-3.74m/s截面含气率为0.02-0.3.得出了两相流体中涡街发生频率,水流量和截面含... 本文以水空气两相流体为工质,研究了两相流体横向冲刷准三角形柱体时的涡街生成特性.试验段管子内径50mm,水流速度2.20m/s-3.74m/s截面含气率为0.02-0.3.得出了两相流体中涡街发生频率,水流量和截面含气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街 湍流层流 气体 液体 二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棱柱阻流体无阀压电泵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蕊华 张建辉 +1 位作者 朱银法 胡笑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7-334,共8页
以三棱柱阻流体为无移动部件阀,结合3D打印技术的快速一体成型特点,设计并制作了以压电振子为动力源的三棱柱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分析了该无阀压电泵的工作原理、理论流量和振子振动特性,推导出了它的的流量表达式。利用有限元法对三棱... 以三棱柱阻流体为无移动部件阀,结合3D打印技术的快速一体成型特点,设计并制作了以压电振子为动力源的三棱柱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分析了该无阀压电泵的工作原理、理论流量和振子振动特性,推导出了它的的流量表达式。利用有限元法对三棱柱阻流体的流阻特性进行了仿真模拟,由其内部压强分布及进出口流速情况,定性分析了三棱柱阻流体的正反向流阻大小。最后,使用3D打印机制作了该无阀泵的试验样机,并进行了流阻和流量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棱柱阻流体具有正反向绕流流阻不等的特性,当驱动电压为550V,驱动频率为8 Hz时,该压电泵的输出流量达到最大,为29.8mL/min。结果证明了该三棱柱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具有良好的输送流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阀压电泵 三棱柱 阻流体 流阻测量 流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文键 杨辉著 +2 位作者 薛玉兰 童欣 王斯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5-801,共7页
目前普遍使用的螺旋平面折流板换热器在相邻两块折流板的直边对接处存在X形的内外两个三角漏流区,严重影响了换热器性能的提高。采用旋梯式折面折流板替代平面折流板后,由于旋梯式折面折流板两侧的折弯面能使相邻两块折流板密切接触... 目前普遍使用的螺旋平面折流板换热器在相邻两块折流板的直边对接处存在X形的内外两个三角漏流区,严重影响了换热器性能的提高。采用旋梯式折面折流板替代平面折流板后,由于旋梯式折面折流板两侧的折弯面能使相邻两块折流板密切接触,封闭了三角漏流区,改善了壳程流场。实验结果表明,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相比于螺旋平面折流板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平均增加21.4%,壳侧传热系数平均增加27.3%,而压降增加引起的泵耗功率增量为2~80W。换热器的热性能因子提高了14.8%~24.2%,平均增加19.5%。此外,旋梯式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具有定位和安装简单方便等优点。本研究结果对于换热器的节能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旋梯式折面折流板 三角漏流区:流场优化 换热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