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桐城派与《史记·货殖列传》评论传统 |
刘金杰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近三百年文化嬗变中的桐城学术精神——以方苞、曾国藩、严复为中心 |
萧晓阳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3
|
关于姚鼐与桐城派的世纪断想 |
章澄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1
|
|
4
|
论莲池书院与桐城文派在河北的兴起 |
陈春华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5
|
试论曾国藩对桐城派之变革与超越 |
张静
雷新明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6
|
通城塘湖方言的“东冬有别” |
栗华益
|
《甘肃高师学报》
|
2011 |
1
|
|
7
|
曾国藩“中兴桐城”的历史语境及其作用 |
汪德宁
|
《皖西学院学报》
|
2008 |
0 |
|
8
|
真与俗之间——章太炎对桐城派的评价 |
何荣誉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9
|
区域保护视野下的历史城镇群体发展特征研究——以安徽省桐城市为例 |
汤芳菲
|
《小城镇建设》
|
2016 |
2
|
|
10
|
由“庙堂”走向“讲堂”——“新思潮派”与北京大学的近代化 |
吴民祥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1
|
试析湖北通城方言的入声韵尾 |
栗华益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