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的TiN纳米流体性能
1
作者 韩新月 王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了研究TiN纳米流体在直接吸收式集热器(DASC)内的光热转换性能,首先使用聚丙烯酸(PAA)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乙二醇基TiN-PAA纳米流体,将该纳米流体在室温下静置观察其长期稳定性,发现100 mg/L TiN-PAA纳米流体静置310 d后,平均光谱透过率... 为了研究TiN纳米流体在直接吸收式集热器(DASC)内的光热转换性能,首先使用聚丙烯酸(PAA)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乙二醇基TiN-PAA纳米流体,将该纳米流体在室温下静置观察其长期稳定性,发现100 mg/L TiN-PAA纳米流体静置310 d后,平均光谱透过率仅上升1.908%.然后研究了TiN-PAA纳米流体在DASC内的光热转换性能,分别讨论了纳米颗粒质量浓度、体积流量和光强对其光热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2.0 h后,相比基液,纳米流体的最终温度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100 mg/L TiN-PAA纳米流体的最终温度为80.12℃;纳米流体的效率随着体积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体积流量从1 mL/min增加到3 mL/min时,75 mg/L TiN-PAA纳米流体的效率增加了32.69%;随着光强的增加,TiN-PAA纳米流体的效率逐渐降低,当光强为800 W/m^(2)时,75 mg/L TiN-PAA纳米流体的效率达到了6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热转换 太阳能集热器 tin纳米颗粒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微合金钢冶炼过程中TiN生成与控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睿 李阳 +3 位作者 孙萌 马帅 毛昀惬 姜周华 《特殊钢》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钛微合金钢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向钢中加入Ti元素进行微合金化,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并且改善材料的性能,但会在钢中形成TiN夹杂。TiN析出温度较高,细小的TiN夹杂可以抑制高温下晶粒的长大,同时... 钛微合金钢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向钢中加入Ti元素进行微合金化,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并且改善材料的性能,但会在钢中形成TiN夹杂。TiN析出温度较高,细小的TiN夹杂可以抑制高温下晶粒的长大,同时诱导晶内针状铁素体(IAF)的形成;而粗大的TiN夹杂对材料的性能不利。本文从TiN的生成与控制两个方面讨论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含钛微合金钢中TiN生成的最新进展。在TiN的生成上,主要总结了TiN的生成方式、形貌特征、热力学及动力学因素对TiN生成的影响,以及钢中TiN对钢材性能的危害。在TiN的控制上,主要总结了Al、B元素与Ti元素的协同作用对TiN生成的影响、Mg处理、Ca处理,以及稀土(Ce、La、Y)处理对钢中TiN生成的影响。钢中其他元素和Ti元素间的协同效应可以影响TiN的数量、尺寸及形貌。Mg处理、Ca处理以及稀土处理可以为TiN的生成提供有效形核质点,同时减少了大尺寸TiN夹杂的生成。经过Mg、Ca处理及稀土处理能生成纳米级的TiN复合夹杂,能有效诱导IAF的形成,强化钢材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微合金钢 tin生成行为 tin控制 稀土处理 氧化物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MnTi钢马氏体多层次结构及TiN夹杂对断裂韧度的影响
3
作者 龙绍檑 朱单单 +4 位作者 罗相兰 易艳良 杨明 卢叶茂 梁益龙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1,共9页
采用三点弯曲试样测试了20CrMnTi钢的断裂韧度(K_(IC)),发现K_(IC)值随晶粒粗化而降低,这与其他低碳板条马氏体钢K_(IC)和晶粒尺寸的关系相矛盾。基于此,通过OM、EBSD、SEM等方式及热力学模型、断裂力学模型对20CrMnTi钢的断裂行为进行... 采用三点弯曲试样测试了20CrMnTi钢的断裂韧度(K_(IC)),发现K_(IC)值随晶粒粗化而降低,这与其他低碳板条马氏体钢K_(IC)和晶粒尺寸的关系相矛盾。基于此,通过OM、EBSD、SEM等方式及热力学模型、断裂力学模型对20CrMnTi钢的断裂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Hall-Petch方程建立的20CrMnTi钢多层次组织与K_(IC)的关系发现,马氏体板条块(Block)是其断裂韧度的有效晶粒,但断裂形貌分析显示,20CrMnTi钢粗晶和细晶状态的有效晶粒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断口上存在一定数量的不规则TiN夹杂,热力学计算显示TiN夹杂形成于液相区,尺寸较粗大,很容易导致裂纹萌生。借助SEM和断裂力学计算对裂纹扩展进行分析,发现20CrMnTi钢细晶状态下裂纹扩展曲折进行,且横切板条马氏体束,导致其获得较好断裂韧度,而粗晶状态下裂纹路径平直,展现出较差的韧性。因此,TiN夹杂的形成是导致20CrMnTi钢的断裂韧度发生突变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对高性能20CrMnTi钢的制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20CrMnTi钢 板条马氏体 多层次结构 tin 断裂韧度
原文传递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制备TiN和TiAlSiN纳米涂层的腐蚀磨损性能
4
作者 车智强 闫旺 +2 位作者 酆毅 张越 宗鹏安 《材料保护》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为了探究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制备TiN和TiAlSiN纳米涂层的腐蚀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AISI 304不锈钢基体表面沉积了TiN及TiAlSiN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相结构进行分析;采用纳米压痕仪测试涂层的纳米硬... 为了探究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制备TiN和TiAlSiN纳米涂层的腐蚀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AISI 304不锈钢基体表面沉积了TiN及TiAlSiN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相结构进行分析;采用纳米压痕仪测试涂层的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采用微米划痕仪测试2种涂层的结合力;采用电化学原位腐蚀磨损仪研究了涂层在空气介质和在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2种涂层具有相似的面心立方结构特征,表面结构光滑致密。TiN涂层硬度为19.3 GPa,TiAlSiN涂层硬度增至38.1 GPa。TiAlSiN涂层的划痕结合强度失效临界载荷为27 N,是TiN涂层的2倍多,划痕形貌光滑,并且未发生剥落失效。在相同的磨损条件下,TiN涂层发生严重剥落并导致摩擦系数波动,磨损机制为严重的磨粒磨损。TiAlSiN涂层磨痕呈现细小犁沟,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的复合机制。此外,TiAlSiN涂层表现出比TiN涂层更强的水润滑性能,摩擦系数为0.1,开路电位为-0.088 V。综上,TiAlSiN涂层相较于TiN涂层显示出更高的硬度和韧性,提高了对抗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能力,同时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纳米涂层 tin TiAlSiN 腐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TiN-TiB增强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微观结构和耐磨性能研究
5
作者 赵义阳 詹凤琪 +2 位作者 张传舰 夏子程 丁林 《铸造工程》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TiN-TiB增强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TiN-TiB增强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TiN-TiB增强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主要是由FCC固溶体、TiN和TiB相组成。弥散分布的...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TiN-TiB增强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TiN-TiB增强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TiN-TiB增强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主要是由FCC固溶体、TiN和TiB相组成。弥散分布的TiB和TiN促使高熵合金涂层中粗大的树枝晶脆断为短棒状树枝晶和等轴晶,组织更加均匀细小。与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相比,TiN-TiB增强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显微硬度提高了17.70%,磨损失重量降低了4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FeCoCrNiMn高熵合金 TIB tin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approach for recycling arsenic and tin from low-grade tin middlings using a self-sulfurization roasting
6
作者 LI Lei XU Zhi-peng +4 位作者 HE Jun-li XIAO Yang SUN Yi-xuan LEI Yun ZHOU J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050-3067,共18页
Massive amounts of low-grade tin middlings have been produced from tin tailings,in which arsenic and tin are worthy to be recycled.Owing to high sulfur content in these tin middlings,a novel self-sulfurization roastin... Massive amounts of low-grade tin middlings have been produced from tin tailings,in which arsenic and tin are worthy to be recycled.Owing to high sulfur content in these tin middlings,a novel self-sulfurization roasting was proposed to transform,separate and recover arsenic and tin in this research.There was no extra curing agent to be added,which decreased the formation of pollutant S-containing gas.The self-sulfurization process involved a two-stage roasting of reduction followed by sulfurization.First in reduction roasting,FeAsS decomposed to FeS and As and the As then transformed to As_(4)(g)and As_(4)S_(4)(g),via which the arsenic was separated and recovered.The arsenic content in the first residue could be decreased to 0.72 wt.%.Accompanied with it,the FeS was firstly oxidized to Fe_(1−x)S and then to SO_(2)(g)by the coexisted Fe_(2)O_(3),and finally reduc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independent Fe_(2)O_(3)to form Fe_(1−x)S.In the followed sulfurization roasting,the Fe_(1−x)S sulfurized SnO_(2)to SnS(g),due to which tin could be recovered and its content in the second residue decreased to 0.01 wt.%.This study provided an efficient method to separate and recover arsenic and tin from low-grade tin midd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grade tin middlings continuous sulfur transformation self-sulfurization separation of arsenic and tin RECYC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100)/Al(100)界面性质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7
作者 孙士阳 钱远近 +2 位作者 黄胜保 徐平平 谭心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54-266,共13页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TiN和Al的电子性质和弹性性能,分析了TiN(100)/Al(100)界面的粘附功(W_(ad))、电子结构以及键合特性。计算结果表明,TiN表现出一定的金属特性,主要由Ti-3d轨道上的电子贡献,而Al则呈现出显著的导体特性。此...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TiN和Al的电子性质和弹性性能,分析了TiN(100)/Al(100)界面的粘附功(W_(ad))、电子结构以及键合特性。计算结果表明,TiN表现出一定的金属特性,主要由Ti-3d轨道上的电子贡献,而Al则呈现出显著的导体特性。此外,TiN和Al均具有各向异性,TiN的抗变形能力显著高于Al,而Al的横向变形能力则强于TiN。本文考虑了Al-on-N联结和Al-on-Ti联结两种界面模型。结果显示,Al-on-N联结界面的粘附功为1267 mJ/m^(2),明显高于Al-on-Ti联结界面的粘附功(952 mJ/m^(2)),表明Al-on-N联结界面的粘附强度更强。其原因在于Al-on-N联结界面的键合机制主要依赖于强Al3sp-N2sp极性共价键的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解释TiN和Al界面的粘附强度和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Al界面 弹性性能 粘附强度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计算
原文传递
基于双辉技术的气门盘锥面TiN涂层制备和高温摩擦行为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长增 曾笑笑 +4 位作者 魏东博 李旭聪 陈月春 林慕尧 张平则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5-199,共5页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NCF3015气门合金钢上制备TiN涂层,通过SEM、EDS、XRD、显微硬度计和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涂层的微观结构形貌、硬度和高温耐磨性。结果表明:TiN涂层以岛状方式均匀生长,表面结构致密;涂层表面平均硬...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NCF3015气门合金钢上制备TiN涂层,通过SEM、EDS、XRD、显微硬度计和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涂层的微观结构形貌、硬度和高温耐磨性。结果表明:TiN涂层以岛状方式均匀生长,表面结构致密;涂层表面平均硬度可达1265.2 HV0.05;在5 N与10 N载荷下,涂层的比磨损率较气门基体分别降低79.3%、79.7%,是高温苛刻条件下气门表面防护的理想材料,可显著提高气门在发动机中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tin涂层 硬度 高温耐磨性 表面防护
原文传递
IN718镍基高温合金熔体脱氮和TiN析出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罗小雨 郭靖 +1 位作者 郭汉杰 李泽友 《特殊钢》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低氮含量可控制TiN夹杂物生成,从而提高镍基高温合金冶金质量和综合性能。通过比较镍基和铁基金属液中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和合金元素对N、Ti活度相互作用系数的差别,指出镍基和铁基中两套不同的热力学数据,二者不能混用。以目前已有的镍... 低氮含量可控制TiN夹杂物生成,从而提高镍基高温合金冶金质量和综合性能。通过比较镍基和铁基金属液中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和合金元素对N、Ti活度相互作用系数的差别,指出镍基和铁基中两套不同的热力学数据,二者不能混用。以目前已有的镍基高温合金的热力学参数建立了IN718合金脱氮热力学模型,得出在满足其他冶炼条件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温度和提高真空度以降低氮气分压是降低合金液中氮含量的直接手段,以及不同合金元素加入对脱氮的不同影响。同时,建立TiN析出的热力学模型以及偏析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在IN718的生产温度1450℃条件下,控制合金液中的w[N]在43.69×10^(-6)以下,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N、Ti在液相中富集TiN析出,计算析出温度为1468 K,此时固相分率fs为0.829。若要控制固相分率fs分别在90%或95%以上才会析出TiN夹杂物,w[N]需分别控制在25.00×10^(-6)和15.00×10^(-6)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脱氮 tin析出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Al-Si合金表面气相沉积TiN薄膜的耐磨性能
10
作者 谭银元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2-24,28,共4页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对铸造Al-Si合金表面气相沉积TiN薄膜的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有TiN薄膜的铸造Al-Si合金具有比未镀膜铸造Al-Si合金更优异的耐磨性。在相同的磨损条件下,未镀膜试样表面由于发生磨粒磨损,在磨损过程中出...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对铸造Al-Si合金表面气相沉积TiN薄膜的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有TiN薄膜的铸造Al-Si合金具有比未镀膜铸造Al-Si合金更优异的耐磨性。在相同的磨损条件下,未镀膜试样表面由于发生磨粒磨损,在磨损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微观切削现象;TiN涂层表面以粘着磨损为主,其磨痕存在剥落,并且随着磨损时间的延长,磨损机制由粘着磨损转为磨粒磨损,未镀膜试样的磨痕宽度几乎是TiN磨痕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Al-Si合金 表面 气相沉积 tin薄膜 耐磨性能 tin Coating 粘着磨损 磨粒磨损 磨痕 镀膜 离子镀技术 微观切削 试样 磨损时间 磨损机制 磨损过程 tin涂层 现象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干态颗粒涂层技术制备cBN@TiN粉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展鹏 刘润平 +4 位作者 郭伟明 谭大旺 罗嗣春 林华泰 内藤牧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采用机械干态颗粒涂层技术分别制备了cBN@TiO_(2)(TiO_(2)包覆立方氮化硼)粉体和cBN@(TiO_(2)+C)(TiO_(2)+碳包覆立方氮化硼)粉体,然后在1600℃、N_(2)气氛下进行高温热处理制备cBN@TiN(TiN包覆立方氮化硼)粉体,研究了高温热处理前后粉... 采用机械干态颗粒涂层技术分别制备了cBN@TiO_(2)(TiO_(2)包覆立方氮化硼)粉体和cBN@(TiO_(2)+C)(TiO_(2)+碳包覆立方氮化硼)粉体,然后在1600℃、N_(2)气氛下进行高温热处理制备cBN@TiN(TiN包覆立方氮化硼)粉体,研究了高温热处理前后粉体的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以及高温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机械干态颗粒涂层技术可以使纳米TiO_(2)和纳米TiO_(2)+C颗粒均匀包裹在cBN颗粒表面。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TiO_(2)与cBN反应生成液相B_(2)O_(3),促进了cBN相变成六方氮化硼(hBN),cBN的高温稳定性差,以cBN@TiO_(2)为原料制备的cBN@TiN粉体颗粒表面形成由TiN相和hBN相组成的片状结构层;当存在碳时,TiO_(2)会优先与碳发生还原反应生成TiN,抑制B_(2)O_(3)的生成,从而降低cBN相变量,此时cBN的高温稳定性好,以cBN@(TiO_(2)+C)为原料制备的cBN@TiN粉体颗粒表面形成主要为TiN相的颗粒结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包覆cBN粉体 高温热处理 机械干态颗粒涂层技术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N-GTP算法的煤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辉 刘再斌 +5 位作者 张东亮 马良 陈宝辉 雷晓荣 白宝军 晏俊生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48,共8页
【背景】煤矿三维地质模型是指导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对实现煤炭精准开采和地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质模型若不能准确描述构造和地层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到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采区规划、采掘工艺及生产... 【背景】煤矿三维地质模型是指导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对实现煤炭精准开采和地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质模型若不能准确描述构造和地层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到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采区规划、采掘工艺及生产效率等方面。【方法】以内蒙古桌子山煤田棋盘井煤矿为例,结合现场的地质资料、断层成果和验证结果,开展高精度的煤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首先,通过空间配准、交叉验证和联合反演等手段对地质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取更为精确的建模数据;其次,通过沉积构造规律研究,掌握沉积演化特征和构造发育规律;然后,通过不规则三角网-广义三棱柱(TIN-GTP)算法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建模技术能够有效、准确且快速地模拟任意复杂地质体,为处理地层不整合、地层尖灭、煤层分叉和断层切割等问题提供了便利。同时,构建了棋盘井煤矿矿井、采区、工作面及其顶底板等不同尺度地质模型,为实现矿井地质透明化智能开采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经验证,模型误差值均处于0.2 m以下,且0~0.1 m范围内占整体95%,表明该建模技术具有先进性与合理性。研究成果对于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tin-GTP算法 特殊地质现象 棋盘井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面取向对TiN涂层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赵蒙 周晖 +4 位作者 何延春 张凯锋 贵宾华 汪科良 蒋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97-205,共9页
目的TiN涂层的晶面择优生长取向对其性能有显著影响,当前TiN涂层晶面取向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机理尚未明确。因此,将模拟计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开展晶面取向对涂层导电性能影响的研究。方法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晶面取向对TiN表面能... 目的TiN涂层的晶面择优生长取向对其性能有显著影响,当前TiN涂层晶面取向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机理尚未明确。因此,将模拟计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开展晶面取向对涂层导电性能影响的研究。方法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晶面取向对TiN表面能、能带结构、态密度、电荷布居及自由电子相对浓度的影响。同时,利用HiPIMS技术实现了不同晶面取向TiN涂层的制备。结果经过理论计算,TiN(200)晶面模型具有更高的自由电子相对浓度,主要是因为(200)晶面模型中,Ti—N键对电子的“束缚”更小。接触电阻测试证明,涂层中的(200)晶面生长取向越明显,涂层的ICR值越低。结论经过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表明,TiN涂层中的(200)晶面生长取向有利于提升TiN涂层的导电性能,该取向越明显,涂层的ICR值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双极板 tin涂层 HIPIMS 晶面取向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处理对TiN液析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张永余 马崑 +1 位作者 闵义 刘承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7-973,共7页
为研究镁处理对钛微合金钢在凝固过程中TiN液析行为的影响,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试验钢.利用SEM-EDS结合图像处理软件,分析铸坯径向不同位置处镁处理钢对比非镁处理钢中夹杂物的成分和尺寸变化,并用FactSage软件对夹杂物的形成和析出进... 为研究镁处理对钛微合金钢在凝固过程中TiN液析行为的影响,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试验钢.利用SEM-EDS结合图像处理软件,分析铸坯径向不同位置处镁处理钢对比非镁处理钢中夹杂物的成分和尺寸变化,并用FactSage软件对夹杂物的形成和析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钢中TiN夹杂均在凝固前沿的液相中生成.氮含量增加,凝固过程中TiN的析出温度升高和析出量增加,并对后续Ti4C2S2和MnS的析出产生影响.非镁处理条件下,铸坯1/4处和中心处TiN夹杂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48和2.11μm,镁处理后,尺寸分别降为1.50,1.45μm和1.48,1.38μm,数密度也有所增大.添加微量Mg,MgO·Al_(2)O_(3)即可稳定存在于钢中并在钢液降温过程中成为TiN的凝固核心,促使TiN夹杂分布弥散,减少了大尺寸TiN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处理 钛微合金钢 tin 析出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度合成油下CrN/TiN多层薄膜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15
作者 张全德 陈庆春 +3 位作者 苏桐 赵勤 郭峰 王晓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1-180,共10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黏度合成酯润滑油的作用下,CrN/TiN多层薄膜的摩擦学性能及协同润滑机制。方法选用聚α烯烃(PAO)与三羟甲基丙烷辛癸酸酯(TME)复配,得到不同黏度梯度的合成油。利用全自动黏度测定仪、倾点测试仪、开口闪点测定器和傅里... 目的探究在不同黏度合成酯润滑油的作用下,CrN/TiN多层薄膜的摩擦学性能及协同润滑机制。方法选用聚α烯烃(PAO)与三羟甲基丙烷辛癸酸酯(TME)复配,得到不同黏度梯度的合成油。利用全自动黏度测定仪、倾点测试仪、开口闪点测定器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对合成油的运动黏度(40、100℃)、倾点、闪点和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316不锈钢和单晶硅片基底表面制备CrN/TiN多层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FIB-TEM表征手段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用纳米压痕仪和划痕仪测试了薄膜的力学性能。利用球-盘式摩擦试验机表征薄膜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XPS对摩擦实验后的磨痕元素价态进行表征。结果CrN/TiN薄膜具有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FCC)、异质多层结构,且其硬度可达32.2 GPa。在干摩擦条件下,与裸316基体相比,经表面镀制CrN/TiN薄膜后平均摩擦因数由0.95降至0.71,磨损深度由25.0μm降至16.8μm。在合成油作用下,316不锈钢-GCr15钢球(钢-钢摩擦副)、CrN/TiN多层薄膜-GCr15钢球(CrN/TiN多层薄膜-钢摩擦副)2种摩擦配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随着合成油黏度的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且在同一黏度条件下薄膜试样的磨损率更低。结论CrN/TiN多层薄膜在PAO与TME复配获得的一系列不同黏度合成油的作用下,随着合成油黏度的增加,薄膜的磨损率和磨损深度逐渐下降,其减摩抗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磨痕表面的XPS分析可知,合成油中极性的酯基吸附在滑动界面,增强了油膜的承载性能,从而减缓了对偶间的摩擦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tin多层薄膜 聚α烯烃 多元醇酯 摩擦学性能 固-液复合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对不锈钢表面TiN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琳琳 刘晨曦 +3 位作者 曹航玮 徐洁 刘禹松 范重庆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为提高不锈钢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腐蚀能力,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沉积TiN薄膜,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真空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温度对TiN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真空热处理可提高304不锈钢表面TiN薄膜的结晶... 为提高不锈钢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腐蚀能力,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沉积TiN薄膜,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真空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温度对TiN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真空热处理可提高304不锈钢表面TiN薄膜的结晶度及致密性,缓解其残余应力。与未处理薄膜相比,500℃真空热处理后薄膜内部应力可降低87%,与基底的结合强度提高78%,其腐蚀电流密度由2.42×10^(-6)A/cm^(2)降低到4.43×10^(-7)A/cm^(2),腐蚀电位由-0.247 V提高到-0.044 V,耐腐蚀性能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处理 tin薄膜 不锈钢 残余应力 结合强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less Plating Lead and Lead-Tin on Copper Using an Eco-Friendly Plating Bath
17
作者 A. B. Abdel-Aziz M. M. B. El-Sabbah +1 位作者 I. M. Ghayad Adham A. El-Zomrawy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0年第12期867-879,共13页
Copper serpentines used in gas heaters are currently coated with lead-tin alloy using hot-dip technology where copper is immersed in molten lead (98%)-Tin at about 400&deg;C. The major drawback of this technique i... Copper serpentines used in gas heaters are currently coated with lead-tin alloy using hot-dip technology where copper is immersed in molten lead (98%)-Tin at about 400&deg;C. The major drawback of this technique is the pollution resulted from lead vapors which cause much harm to the labors in the unit. The present work investigates an eco-friendly plating technique to replace the currently used technology. Electroless plating of copper samples with lead or Lead (98%)-Tin alloy is carried out from a plating bath contained lead salt, tin salt, reducing agent and stabilizing agent.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coating quality such as the plating time, temperature and bath composition were optimized. The chemical analysis and coating morphology of the formed coatings are examined by XRD, SEM and EDS to reach the best bath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 best conditions to coat copper with lead or lead-tin electrolessly.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 and copper coated samples are also examined using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Serpentine Hot Dip Coating Lead-tin Electro Plating Electroless Pl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BT700L钢中TiN夹杂物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18
作者 史超 刘锦文 《包钢科技》 2024年第4期60-66,共7页
汽车大梁钢主要用作重卡汽车底盘上的纵梁、衬梁、横梁等结构件,钢的综合性能对整车的行驶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大尺寸的TiN夹杂物严重危害BT700L钢的加工和使用性能,而稀土能够改善钢中夹杂物数量、形态,提高钢的低温冲击、耐腐蚀... 汽车大梁钢主要用作重卡汽车底盘上的纵梁、衬梁、横梁等结构件,钢的综合性能对整车的行驶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大尺寸的TiN夹杂物严重危害BT700L钢的加工和使用性能,而稀土能够改善钢中夹杂物数量、形态,提高钢的低温冲击、耐腐蚀性能等。文章基于工业试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稀土Ce对BT700L钢中TiN夹杂物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加Ce的BT700L钢中形成的主要是纯TiN夹杂物和复合Al-O+TiN夹杂物,而加Ce后BT700L钢中形成的主要是纯TiN夹杂物和复合Ce-Al-O(-S-Ca)+TiN夹杂物。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BT700L钢中随Ce含量增加,TiN夹杂物的析出温度会降低,从而抑制了TiN夹杂物的析出。可采取降低钢中氮和钛含量、增大凝固速率等方式降低TiN夹杂物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700L钢 稀土Ce tin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纳米陶瓷对ZGMn13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
19
作者 张磊磊 程艳艳 +2 位作者 徐浩博 郭庆福 王文焱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为细化ZGMn13的组织,并提升其使用效果。采用TiN纳米陶瓷作为添加剂,以ZGMn13为基体材料,采用吹氩法制备了添加TiN纳米陶瓷的ZGMn13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固溶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iN纳米陶瓷对ZGMn13试样微观组织的影响;使用... 为细化ZGMn13的组织,并提升其使用效果。采用TiN纳米陶瓷作为添加剂,以ZGMn13为基体材料,采用吹氩法制备了添加TiN纳米陶瓷的ZGMn13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固溶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iN纳米陶瓷对ZGMn13试样微观组织的影响;使用布氏硬度、冲击和磨粒磨损等试验设备,对试样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吹氩法加入的TiN纳米陶瓷对ZGMn13的晶粒起到了明显的细化作用,同时组织中的连续网状碳化物也被明显地分散和隔断。添加TiN纳米陶瓷的ZGMn13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和硬度均有所提升。在试验条件下,添加TiN纳米陶瓷的ZGMn13试样的磨损量降低21.1%,耐磨性明显提高,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纳米陶瓷 高锰钢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表面TiN/Ti涂层的热腐蚀行为研究及第一性原理计算
20
作者 孙志平 郭红星 +3 位作者 唐昌伟 何光宇 李玉琴 陈永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166,共11页
目的综合评估涂层性能、延长压气机叶片的使用寿命,进行TiN/Ti涂层及冲蚀后TiN/Ti涂层的热腐蚀行为机制研究。方法进行了完整TiN/Ti涂层及冲蚀后TiN/Ti涂层300℃/120h的热腐蚀实验,腐蚀介质为95%(质量分数)Na_(2)SO_(4)+5%(质量分数)NaC... 目的综合评估涂层性能、延长压气机叶片的使用寿命,进行TiN/Ti涂层及冲蚀后TiN/Ti涂层的热腐蚀行为机制研究。方法进行了完整TiN/Ti涂层及冲蚀后TiN/Ti涂层300℃/120h的热腐蚀实验,腐蚀介质为95%(质量分数)Na_(2)SO_(4)+5%(质量分数)NaCl。冲蚀实验采用形状不规则的SiO_(2)颗粒,冲蚀角为45°,冲蚀速度为130 m/s,供砂速率为6.4 g/min。建立了完整TiN涂层、表面具有孔洞的TiN涂层及表面具有Ti液滴的TiN涂层3种第一性原理腐蚀计算模型。结果TiN/Ti涂层热腐蚀后,液滴处发生氧化并且变得疏松;样品切割边缘产生腐蚀锈迹,最终出现鼓包和裂纹;冲蚀后,涂层表面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相较于未冲蚀区域,冲蚀坑周围更容易出现腐蚀。在热腐蚀过程中,SO_(4)^(2-)中的O和完整TiN涂层中的Ti以及液滴中的Ti电子云团接触,存在电荷转移及成键倾向,具体为Ti失电子、O得电子,腐蚀主要发生在SO_(4)^(2-)中的O与Ti之间。结论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与热腐蚀的实验结果相一致,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可以从微观上反映液滴和孔洞等缺陷对涂层热腐蚀行为的影响,能够为分析涂层的热腐蚀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钛涂层 热腐蚀行为 冲蚀 第一性原理 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