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肾虚肝郁型干眼症疗效及对早期眼表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李晴 张远龙 杨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究益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肾虚肝郁型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早期眼表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肾虚肝郁型干眼症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 目的研究益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肾虚肝郁型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早期眼表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肾虚肝郁型干眼症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基于玻璃酸钠滴眼液给予益肾调肝方(生地黄15 g,白芍12 g,香附12 g,龟板10 g,山萸肉10 g,丹皮10 g,青皮10 g,泽泻10 g,枸杞子9 g,菊花5 g,沙参5 g,川楝子5 g)治疗,两组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眼表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评分],疗效,泪液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IL)-6、IL-33]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为(4.89±0.74)分,研究组为(1.60±0.35)分,两组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BUT为(5.64±1.15)s、SIT为(7.76±1.35)mm/5 min、FL评分为(2.38±0.49)分,研究组分别为(10.08±1.29)s、(11.25±2.26)mm/5 min、(0.85±0.14)分,两组眼表功能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BUT、SIT高于对照组,FL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24例、无效21例,研究组分别为35例、22例、3例,两组疗效等级分布有统计学意义(Z=-5.044,P<0.05),研究组有效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65.00%,39/60)(P<0.05)。治疗后对照组泪液IL-6水平为(17.26±3.71)pg/mL、IL-33为(11.49±2.18)pg/mL,研究组分别为(15.13±3.30)pg/mL、(10.30±1.85)pg/mL,两组泪液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1例腹泻,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5)。结论益肾调肝方能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女性肾虚肝郁型干眼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眼表功能,提高疗效,减轻泪液炎症水平,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围绝经期女性 肾虚肝郁 益肾调肝方 疗效 早期眼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调肝活血稳压颗粒提取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
2
作者 李凡 张国松 +4 位作者 魏鑫华 贾超 夏明艳 李东勲 张文锍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优化调肝活血稳压颗粒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浸膏得率及丹酚酸B的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调肝活血稳压颗粒的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药材进行鉴... 目的优化调肝活血稳压颗粒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浸膏得率及丹酚酸B的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调肝活血稳压颗粒的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药材进行鉴别。结果确定最终提取工艺为: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90 min,第二次加入6倍量水煎煮60 min。测定方法结果准确可靠。薄层色谱法检测出天麻、栀子、丹参等三味中药的特征性斑点。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操作简单,提取效果良好,结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活血稳压颗粒 丹酚酸B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调肝中药促进细胞自噬保护关节软骨
3
作者 徐兆辉 韩芳苗 +3 位作者 张万标 陈瑞锋 范帅 谢平金 《现代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中药对软骨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21年9月—2022年2月于深圳市罗湖医疗集团精准医学研究院实验室培养软骨细胞,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无血清、无血清+自噬激动剂、无血清+自噬抑...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中药对软骨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21年9月—2022年2月于深圳市罗湖医疗集团精准医学研究院实验室培养软骨细胞,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无血清、无血清+自噬激动剂、无血清+自噬抑制剂、无血清+补肾调肝中药水提液+自噬抑制剂处理软骨细胞24 h。单丹磺酰尸胺染色法检测软骨细胞自噬小体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C3和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PRMT5)、p-PI3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补肾调肝中药水提液能够提高自噬活动抑制状态下的软骨细胞的自噬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无血清组比较,自噬抑制剂组中软骨细胞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 mRNA和LC3-Ⅱ/Ⅰ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而p-Akt和p-mTOR、p-PRMT5、p-PI3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之相反,自噬激动剂组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1),而对应抗体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自噬抑制剂组相比,自噬抑制剂+补肾调肝中药水提取物组中软骨细胞自噬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1)。结论提示补肾调肝中药可能调节PRMT5调控PI3K/Akt/mTOR通路介导软骨细自噬,进而保护关节软骨,延缓关节软骨退变,起到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关节软骨 补肾调肝中药 PRMT5 PI3K/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调肝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淑君 赵欣 +2 位作者 贾艳清 李晓瑜 潘龙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加味调肝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患者共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2例采用戊酸雌二醇(E2)、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62例... 目的:研究加味调肝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患者共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2例采用戊酸雌二醇(E2)、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62例采用加味调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血流阻力指数(RI)和卵泡期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5.81%高(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上述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更厚;RI较之于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卵泡期E2、FSH、L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卵泡期性激素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9%,与对照组的24.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调肝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临床疗效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佳,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降低RI值,调节卵泡期性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过少 子宫内膜厚度 肝郁肾虚型 加味调肝汤 性激素 子宫血流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汤加味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肾虚肝郁证临床观察
5
作者 郭瀚洲 吴献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调肝汤加味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肾虚肝郁证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1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 目的探讨调肝汤加味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肾虚肝郁证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1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3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POF肾虚肝郁证患者共计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纳入患者采取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治疗组纳入患者给予的雌孕激素序贯的方法与时间同对照组,并采取调肝汤加味治疗。两组患者观察6周,经期停药。比较两组POF患者症状评分、肾虚肝郁证单项症状评分、治疗效果、血清性激素水平、血清TGF-β1和IL-21水平。结果3、6周后,两组POF患者Kupperman评分明显减少,同时治疗组分别减少更明显(P<0.05);6周后,两组患者肾虚肝郁证单项症状评分明显减少,同时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6周后,治疗组病例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显著高于对照组68.29%(28/41)(P<0.05);6周后,两组病例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明显减少及雌二醇(estradiol,E_(2))水平明显增加,同时治疗组患者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6周后,两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增加及IL-21水平明显减少,同时治疗组患者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结论调肝汤加味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POF肾虚肝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有利于临床症状、肾虚肝郁证症状以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善,以及调节血清TGF-β1和IL-2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汤 卵巢早衰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21 肾虚肝郁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王晓燕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用药规律
6
作者 李晶 杨亚峰 +2 位作者 王晓燕 孔令霞 陈茁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1期4233-4237,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并总结王晓燕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王教授门诊治疗的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患儿,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中处方予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并总结王晓燕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王教授门诊治疗的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患儿,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中处方予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分析。结果共收集122首方,涉及中药64味,用药频次前11位分别为麸炒白术、麸炒苍术、炙甘草、炒白芍、蝉蜕、柴胡、陈皮、炒莱菔子、炒酸枣仁、炒僵蚕、珍珠母。药物四气以温寒药居多,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脾肺居多。药物组合频次超过115次的共30组。得到潜在核心组合6组,潜在新方3首。结论王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用药以寒温并举,辛苦兼施为主,主张肝脾同调,土木并举,选用自拟方柴术调肝理脾汤为基础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脾虚肝亢证 柴术调肝理脾汤 中医儿科学 名医经验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晞星基于阴火理论辨治癌性发热经验 被引量:2
7
作者 石智尧 房致永 +3 位作者 郭雨西 杨丽莉 郭智 王晞星(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169-2174,共6页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与肿瘤直接相关或因肿瘤治疗而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国医大师王晞星教授从“阴火理论”出发,认为脾胃气虚、阴火上冲为癌性发热之关键病机,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三脏,当以甘温益气、健脾升阳、...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与肿瘤直接相关或因肿瘤治疗而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国医大师王晞星教授从“阴火理论”出发,认为脾胃气虚、阴火上冲为癌性发热之关键病机,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三脏,当以甘温益气、健脾升阳、清泻阴火为首要治则;同时应重视“土木关系”,通过养血解郁、疏肝散火之法以调和肝脾;并通过滋阴清热、引火归元之法阻断阴火的传变。王晞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化裁创制补中调肝汤(药物组成包括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白芍、麦冬、五味子、陈皮、蜈蚣、石见穿、八月札、炙甘草等),通过益中气、补肝血、调肝气、消癥散结,以调和人体寒热阴阳,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癌性发热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阴火理论 脾胃气虚 阴火上冲 补中调肝汤 国医大师 王晞星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加味调肝汤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肝郁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早慧 刘淑君 +2 位作者 褚琦 刘美超 徐丁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调肝汤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肝郁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郁肾虚型DOR患者60例,随机分配至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 目的观察加味调肝汤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肝郁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郁肾虚型DOR患者60例,随机分配至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调肝汤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FSH/促黄体生成素(LH)、抗缪勒氏管激素(AMH)、雌二醇(E2)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FSH、E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MH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调肝汤联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能有效调节肝郁肾虚型DOR患者的月经状态、缓解临床伴随症状、改善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升高A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加味调肝汤 肝郁肾虚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阳健脾调肝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40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金斗 夏建东 +1 位作者 梁邦杰 李怡萱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10期9-11,38,共4页
目的:观察升阳健脾调肝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升阳健脾调肝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双歧三... 目的:观察升阳健脾调肝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升阳健脾调肝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 d随访,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34/40),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14 d、28 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升阳健脾调肝汤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和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且有良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升阳健脾调肝汤
原文传递
基于肝窦毛细血管化探讨清毒调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孙婉卿 黄勇 +1 位作者 韩涛 曾斌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93-1300,共8页
目的探讨清毒调肝方通过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雄性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通过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A)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索拉非尼组和清... 目的探讨清毒调肝方通过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雄性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通过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A)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索拉非尼组和清毒调肝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不予干预,其余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索拉非尼或不同剂量的清毒调肝方,每天灌胃1次,连续5周。通过光镜观察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肝组织中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表达,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肝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损伤严重,表现为肝细胞坏死、空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少及基底膜增加,血清ALT、AST、IgG水平和LN、Col-Ⅳ、CD31、vWF、VEGF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毒调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减轻肝组织损伤,干预肝窦内皮细胞去窗孔化,显著降低ALT、AST、IgG水平和LN、Col-Ⅳ、CD31、vWF、VEGFmRNA表达(P<0.05)。结论清毒调肝方可以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提升免疫水平,干预肝窦内皮细胞去窗孔化和内皮下基底膜沉积,下调LN、Col-Ⅳ、CD31、vWF和VEGFmRNA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减少肝纤维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毒调肝方 肝纤维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 血管生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调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脂质过氧化、巨噬细胞极化及CCL22/CCR4的影响
11
作者 刘玉凤 张金丽 +2 位作者 张焕婷 白东东 张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266-3272,共7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调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大鼠...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调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给予化浊解毒调肝方水煎剂灌胃,西药组给予秋水仙碱灌胃。给药28 d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马松(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M2型分化抗原簇163(CD163)、M1型分化抗原簇68(CD68)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C基序趋化因子22(CCL22)、CC趋化因子受体4(CCR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及ALP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升高,肝组织SOD、GSH-Px、CAT水平降低及MDA水平升高,肝组织CD163阳性表达水平降低及CD68阳性表达水平升高,肝组织CCL22、CC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血清ALT、AST及ALP水平降低,SOD、GSH-Px、CAT水平升高及MDA水平降低,CD163阳性表达水平升高及CD68阳性表达水平降低,CCL22、CCR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上述各指标(除ALT、AL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调肝方抗肝纤维化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加快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变,及抑制CCL22/CCR4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解毒调肝方 肝纤维化 脂质过氧化 巨噬细胞极化 趋化因子 大鼠
原文传递
董明国从湿热稽留、阴虚血瘀论治早期肝硬化经验
12
作者 刘婉敏 董明国 房志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316-3320,共5页
肝硬化是指由各种病因长期损害肝脏,致肝脏进展成为肝炎、肝纤维化、假小叶形成的病理阶段。中医认为,无论隐源性抑或是继发性肝硬化,均存在明确的病理因素。董明国教授继承以往各名老中医辨治肝硬化的思路,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 肝硬化是指由各种病因长期损害肝脏,致肝脏进展成为肝炎、肝纤维化、假小叶形成的病理阶段。中医认为,无论隐源性抑或是继发性肝硬化,均存在明确的病理因素。董明国教授继承以往各名老中医辨治肝硬化的思路,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早期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病机为湿热稽留、阴虚血瘀,病位主要涉及脾胃与肝胆;对于湿热的治疗,主张采用“轻可去实”之法,运用轻清芳香之品,轻开宣达,醒脾祛湿,分消其势;对于阴虚血瘀,宜施“四面合围”之策,合用养阴益气、活血消癥、清热诸法,常选用新订之何炎燊的二甲调肝汤。通过“轻可去实”“四面合围”方法将病因尽除,分消其病势,以达祛除病因、稳定肝硬化进程的目的,为肝硬化的巩固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湿热稽留 阴虚血瘀 轻开宣达 醒脾祛湿 养阴益气 活血消癥 二甲调肝汤 董明国
原文传递
补肾调肝汤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安全性及对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
13
作者 王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67-71,共5页
目的:评价补肾调肝汤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安全性及对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妇产科于2019年1月—2... 目的:评价补肾调肝汤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安全性及对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妇产科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306例EM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和联合组(补肾调肝汤+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各153例。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0%(P<0.05)。两组治疗后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性交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组治疗后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性交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各项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调肝汤联合GnRH-a治疗EMT的效果肯定,可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减少围绝经期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补肾调肝汤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安全性 围绝经期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熄风镇惊汤联合盐酸硫比利片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肝亢风动证临床观察
14
作者 李文艳 端木泮泮 林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450-453,共4页
目的:观察调肝熄风镇惊汤联合盐酸硫比利片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肝亢风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对照组和中医治疗组,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医治疗组加用调肝熄风镇惊汤治疗。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 目的:观察调肝熄风镇惊汤联合盐酸硫比利片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肝亢风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对照组和中医治疗组,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医治疗组加用调肝熄风镇惊汤治疗。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自主抽动、发声抽动、烦躁易怒、面红、头胀头晕、胁下胀满中医证候积分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P<0.05),中医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性抽动评分、发声性抽动评分和YGTSS评分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中医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DA、NE、GLU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医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治疗组血清DA、NE、GLU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ABA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中医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肝熄风镇惊汤联合盐酸硫比利片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肝亢风动证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 肝亢风动证 调肝熄风镇惊汤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调肝清心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何军琴 汤希伟 +1 位作者 岑幻仙 向祖琼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89-892,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补肾调肝清心方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 ,中药组 (采用补肾调肝清心方 ) 2 5例与激素替代疗法 (HRT)组 15例 ,治疗...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补肾调肝清心方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 ,中药组 (采用补肾调肝清心方 ) 2 5例与激素替代疗法 (HRT)组 15例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 ,检测血浆 5 羟色胺 ( 5 HT)、去甲肾上腺素 (NE) ,血清E2 、FSH、LH及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7 2 %,HRT组为 67 3%。两组治疗后HAMD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后中药组血浆 5 HT下降 (P <0 0 1) ,NE升高 (P <0 0 5 ) ,5 HT/NE比值下降 (P <0 0 1) ;两组血清E2 升高 (P <0 0 1) ;中药组FSH下降 (P <0 0 1)、LH下降 (P <0 0 5 ) ,FSH/LH比值下降 (P <0 0 1) ;HRT组FSH/LH比值下降 (P <0 0 5 )。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 ,HRT组治疗后升高 (P <0 0 5 )。结论补肾调肝清心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 ,其机制可能与以下作用有关 :( 1)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 2 )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 ;(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后 调肝 补肾 更年期抑郁症 药组 HRT HAMD 结论 下降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高文艳 王长洪 +5 位作者 林一帆 陆宇平 巩阳 季芳 刘杨 王立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肝脾肾同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80例IBS-D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西药治疗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调... 目的观察肝脾肾同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80例IBS-D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西药治疗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调肝温肾方,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排便急迫感情况并检测直肠敏感性。停药4周后对治愈和显效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排便急迫感记分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症状终点记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便的改善治疗后两组间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痊愈率为24.3%(9/37),总有效率为81.1%(30/37);对照组分别为19.4%(7/36),80.6%(29/36);金分析集(FAS):治疗组的痊愈率为22.5%(9/40),总有效率为80.0%(32/40);对照组分别为17.5%(7/40),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对两组痊愈和显效的病例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复发或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敏感性:治疗后两组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疼痛阈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IBS-D有效,且改善黏液便方面优于匹维溴铵,远期疗效也优于匹维溴铵。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肠道敏感性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健脾调肝温肾方 疗效 直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理脾方制剂防治小鼠乙醇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秀兰 冯军安 +4 位作者 张晓晶 管斌斌 朱倩 蔡大勇 孙劲晖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的调肝理脾方制剂保护小鼠乙醇性肝损伤的程度及其主要作用环节。方法:采用乙醇肝损伤模型小鼠,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阳性对照,观察调肝理脾方三种不同工艺制剂对乙醇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保护效应,观察血液天门冬氨酸氨基...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的调肝理脾方制剂保护小鼠乙醇性肝损伤的程度及其主要作用环节。方法:采用乙醇肝损伤模型小鼠,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阳性对照,观察调肝理脾方三种不同工艺制剂对乙醇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保护效应,观察血液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水平,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调肝理脾方3种工艺制剂能显著降低ALT、AST、TG、MAD(P<0.01),显著缓解肝脏病理变化。结论:调肝理脾方制剂对乙醇性肝损伤模型小鼠有保护效应,总体疗效评分显示工艺2组为3种工艺制剂中疗效最好的,而该制剂能通过阻止自由基损伤产生与促进局部损伤修复防治乙醇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理脾方 制剂工艺 乙醇性肝损伤 小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汤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平 刘伟伟 +4 位作者 张亮 潘广辉 李星 黄婷 张法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5-987,共3页
目的:观察调肝汤对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予调肝汤每日1剂,每日分2次服用;对照组予尿毒清颗粒每次1袋,每日4次服用;两组均给予慢性肾衰竭一般治疗及肾性贫血常规治疗。总疗程... 目的:观察调肝汤对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予调肝汤每日1剂,每日分2次服用;对照组予尿毒清颗粒每次1袋,每日4次服用;两组均给予慢性肾衰竭一般治疗及肾性贫血常规治疗。总疗程8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血常规、铁代谢指标、肾功能、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总量及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常规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试验组治疗后RBC、Hb、H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均有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使用EPO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47.83%和15.2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调肝汤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并且能改善肾功能和临床证候,减少EPO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汤 肾性贫血 慢性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理脾方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洋 程海英 +5 位作者 王鹏 陈鹏 赵鲁卿 张天麒 赵静怡 张声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5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汤剂和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口服药物...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汤剂和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口服药物的疗程为4周,针刺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和随访中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症状疗效评价、证候疗效评价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结果在单项症状的疗效比较中发现,治疗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总积分等3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中,治疗组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两项指标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体证候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方面,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健康变化等7项指标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中治疗组对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情感职能、健康变化6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调肝理脾方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调肝理脾方 针刺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补肾调肝止颤汤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汝成 金远林 +4 位作者 赵贝贝 崔晓峰 周蔚华 孔杰 翟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调肝止颤汤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美多芭配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美多芭联合自拟补肾调肝止颤汤内服,观察2组治疗中左旋多巴的日...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调肝止颤汤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美多芭配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美多芭联合自拟补肾调肝止颤汤内服,观察2组治疗中左旋多巴的日均摄入量、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PD评定量表(UPDRS)、PD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PD生活质量量表(PDQ-39)、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2组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而1个疗程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疗程结束时变化不大,但对照组却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与同期观察组比较,其UPDRSⅠ-Ⅳ、HAMD、PDQ-39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较高而PDSS、MMSE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平均每日左旋多巴的摄入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而有效率85.7%则显著高于对照组57.1%(P均<0.05);但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调肝止颤汤联合美多芭能够改善肝肾不足型PD患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补肾调肝止颤汤 肝肾不足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