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REPORT ON THE TREATMENT OF 806 CASES OF STIFF NECK WITH TUINA (CHINESE MASSAGE)
1
作者 张玉根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5年第3期51-53,共3页
The author treated 806 cases of acute stiff neck with Tuina. Among all the treated pa-tients,804 were cured with one session, the cure rate was 99. 75 %; and the other 2 were improved,the improvement rate was 0. 25%. ... The author treated 806 cases of acute stiff neck with Tuina. Among all the treated pa-tients,804 were cured with one session, the cure rate was 99. 75 %; and the other 2 were improved,the improvement rate was 0. 25%. So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STIFF neck MASSAGE Digital ACUPOINT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项部穴位深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2
作者 孙晓东 陈涛 +1 位作者 杜振峰 张士金 《新中医》 2025年第4期73-77,共5页
目的:观察颈项部穴位深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3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颈项部穴位深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3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1组采用推拿治疗,对照2组采用颈项部穴位深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颈项部穴位深刺联合推拿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3组临床疗效、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舌骨活动度、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28/30),均高于对照1组70.00%(21/30)和对照2组73.33%(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SSA、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SSA、SWAL-QOL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舌骨向上移位、向前移位值均较治疗前增大,观察组舌骨向上移位、向前移位值均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项部穴位深刺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颈项部穴位深刺 推拿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中药塌渍联合耳穴埋籽在气滞血瘀型项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
作者 潘新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5期131-133,共3页
目的:分析中药塌渍联合耳穴埋籽在气滞血瘀型项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项痹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实施中药塌渍,观... 目的:分析中药塌渍联合耳穴埋籽在气滞血瘀型项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项痹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实施中药塌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埋籽。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后,两组疼痛、颈椎功能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舌质暗红、上肢麻木、颈项疼痛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6)。结论:中药塌渍联合耳穴埋籽在气滞血瘀型项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痹 气滞血瘀 中药塌渍 耳穴埋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枕三穴”至骨法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的筋膜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亚倩 胡国强 邹德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从选穴依据、至骨特色、筋膜效应3个方面入手,探讨“项枕三穴”至骨法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的筋膜学机制。风池、风府、完骨穴区神经血管及筋膜解剖特点与头痛发生、诊疗密切相关,具有优异的针效解剖基础;同时三穴区与枕项部肌筋膜“附着性... 从选穴依据、至骨特色、筋膜效应3个方面入手,探讨“项枕三穴”至骨法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的筋膜学机制。风池、风府、完骨穴区神经血管及筋膜解剖特点与头痛发生、诊疗密切相关,具有优异的针效解剖基础;同时三穴区与枕项部肌筋膜“附着性激痛点”位置相近,刺之效宏。至骨针法以触至病所(探查筋膜病态变化)为操作先导,以阳性反应为取穴特色,以深层骨膜为刺激靶点,结合动至病所、导引功法,治疗疼痛疗效显著。“项枕三穴”至骨法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的筋膜学机制主要归纳为痛点灭活消除筋膜敏化、筋膜牵拉刺激神经重塑、筋膜传导加速气至病所、骨膜特性增强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枕三穴 至骨针法 脑卒中后头痛 筋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落枕取穴规律分析
5
作者 虞兵兵 方俊霖 +3 位作者 郭云 郑凯 王婷婷 黄英如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62-68,共7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落枕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收录的自建库起至2023年1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落枕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收录的自建库起至2023年10月13日有关针刺治疗落枕的临床文献。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分析符合纳排标准文献的治疗方法及腧穴选取、腧穴归经、所属部位和特定穴位等方面的应用规律。结果:针刺治疗落枕的临床应用中后溪为最高频次腧穴,紧随其后的是落枕、悬钟和外关等腧穴;腧穴归经主要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所属部位应用最多的为上肢,其次为下肢、颈项部;特定穴以八脉交会穴最为常用,之后是输穴与络穴。聚类分析得到3大类腧穴配伍聚类处方,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腧穴配伍单元公因子。结论:针刺治疗落枕取穴以远端取穴为主,主要是后溪、落枕与外关等上肢穴位,同时重视近端取穴、循经取穴和特定穴的联合使用,常配合辨经、辨证及辨症理念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枕 失枕 数据挖掘 针刺 取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刘婷 李明波 +1 位作者 余泽芸 付高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观察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以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B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C组采用仰卧角度牵引。各... 目的观察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以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B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C组采用仰卧角度牵引。各组治疗2周后将治疗前后疼痛调查量表(McGill)、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2周后各组McGill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治疗2周后A组McGill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改善均优于B组和C组(P<0.0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治疗方法精准、安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内热针 牵引 针刺 颈夹脊穴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痛为腧”理论探讨体外冲击波阿是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熊清丽 肖永焕 +3 位作者 文武 张菁 侯静 敖梅英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0期1876-187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以痛为腧”理论体外冲击波(ESW)阿是穴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NTCS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基于“以痛为腧”理论体外冲击波(ESW)阿是穴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NTCS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实施基于“以痛为腧”理论ESW阿是穴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疼痛程度、颈肩部软组织肌张力及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第1次、第3次、第5次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治疗第5次平均肌电值(AEMG)较对照组低,中位频率(MF)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NTCS病人基于“以痛为腧”理论ESW阿是穴治疗效果较好,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颈肩部软组织肌张力,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以痛为腧 体外冲击波 阿是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数据分析针刺治疗颈肩综合征用穴规律
8
作者 甘浚鸿 张玉珊 +3 位作者 陈俊昌 韦英才 吕计宝 梁树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09-113,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颈肩综合征针灸的取穴规律。方法对CNKI、万方、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2000年1月至2023年5月针灸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建立颈肩综合征处方用穴数据库。依托数据挖掘技术,计算腧穴、经络...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颈肩综合征针灸的取穴规律。方法对CNKI、万方、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2000年1月至2023年5月针灸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建立颈肩综合征处方用穴数据库。依托数据挖掘技术,计算腧穴、经络和特定穴的使用频数以及频率,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72篇文献,涉及穴位108个,总频次938次。其中使用频数和频率最高的为颈夹脊、肩井、阿是穴、风池、天宗等,常用经脉为手太阳小肠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以交会穴为主,其次是五腧穴。核心穴组为“阿是穴-颈夹脊-风池-肩井-天宗”,并得到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通过该研究,可以得出针灸治疗颈肩综合征的取穴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颈肩综合征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七线法穴位埋线调衡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邓越 洪秋阳 +5 位作者 王桂玲 姚金 刘音 毛雪文 袁芳 白鹏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1期1938-1942,共5页
目的 评估颈部七线法穴位埋线调衡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入组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颈部七线法穴位埋线,对照组予以对症止痛、营养神经药物口服治疗,两组均... 目的 评估颈部七线法穴位埋线调衡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入组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颈部七线法穴位埋线,对照组予以对症止痛、营养神经药物口服治疗,两组均给予用颈健康指导。两组在治疗前后应用NDI、SF-MPQ、中医证候量表进行评价,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各时间点及随访时NDI、SF-MPQ总分及各成分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组间各时间点NDI、SF-MPQ总分、PRI(S+A)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1周、2周、3周及8周随访时,VAS评分组间差异明显(P <0.05),治疗1周、2周时,PPI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VAS及PPI评分在余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痊愈率为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11%(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颈部七线法埋线治疗在CSR疼痛管理、功能障碍修复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对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改善疾病相关心理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部七线法 穴位埋线 筋骨失衡 疼痛 筋结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陈鸿 陆巧妮 叶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5期79-83,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3年7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编号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行手术...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3年7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编号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穴位按摩+耳穴贴压。比较两组谵妄发生情况[意识混乱评估量表(CAM)]、认知功能[简易智能量表(MMSE)]、意识状态(Glasgow昏迷量表,GCS)、疲劳程度(Christensen疲劳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情况、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睡眠中医症候评分。结果:干预7、14 d后,两组MMSE、GC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14 d后,两组总睡眠时间、快速动眼睡眠时间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PSQI评分、入眠时间、觉醒次数均明显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4 d后,两组睡眠中医症候评分和NLR、MLR、PLR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改善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及意识状态,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和疲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穴位按摩 耳穴贴压 谵妄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透刺联合经络灸治疗急性期颈源性头痛的效果
11
作者 李灵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4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透刺联合经络灸治疗急性期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80例急性期颈源性头痛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穴位透刺联合经络灸治疗急性期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80例急性期颈源性头痛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透刺联合经络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痛程度、颈部活动度及炎症因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关节活动度(CRO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透刺联合经络灸对急性期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头痛,促进颈部活动度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经络灸 穴位透刺 颈部活动度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12
作者 谭王琪 田苗芳 +3 位作者 王兴丽 屈一平 李云基 田岳凤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观察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唑沙宗片,10d为1个疗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目的观察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唑沙宗片,10d为1个疗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反馈表(NDI)、中医证候评分表、颈部关节活动度观察表(ROM)和定期随访进行评估,并对临床效应进行观察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下降(P<0.05),ROM活动度较治疗前增高(P<0.05),除中医证候评分,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第4、6个月两组患者N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与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均可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针药结合疗法效应持续时间长,远期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桂枝葛根汤 针刺 颈夹脊穴 风寒痹阻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痰方联合颈项部腧穴深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痰瘀互结证的效果
13
作者 刘永前 白会丽 李晓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972-3975,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痰方联合颈项部腧穴深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郑天佑医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痰瘀互结证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活血化痰方联合颈项部腧穴深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郑天佑医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痰瘀互结证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颈项部腧穴深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痰方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能力[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血流变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4周后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及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SA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痰方联合颈项部腧穴深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痰瘀互结证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改善血液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痰瘀互结证 活血化痰方 颈项部腧穴深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颈夹脊穴联合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廖成敏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8期81-83,91,共4页
观察电针颈夹脊穴联合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选取黔西南州中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电针治疗,研究组行电针... 观察电针颈夹脊穴联合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选取黔西南州中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电针治疗,研究组行电针颈夹脊穴联合关节错缝术治疗,治疗10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采用电针颈夹脊穴联合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病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改善颈椎小关节紊乱状态,提高混合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颈夹脊穴 推拿 关节错缝术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脉冲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护理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王春梅 崔改琴 +1 位作者 闫海花 经振兴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中频脉冲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护理对颈肩腰腿痛患者颈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4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 目的:探究中频脉冲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护理对颈肩腰腿痛患者颈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4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结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疼痛因子水平、颈肩腰腿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疼痛发作持续时间、血清疼痛因子水平、颈肩腰腿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疼痛发作持续时间,P物质(SP)、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水平、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脉冲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颈肩腰腿痛患者血清疼痛因子水平,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颈肩腰腿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腰腿痛 中频脉冲电治疗 穴位刺激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塌渍结合穴位温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观察
16
作者 丁海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00-90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结合穴位温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结合穴位温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塌渍及穴位温针灸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欧美肩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C-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塌渍结合穴位温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能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腰腿痛 穴位温针灸 中药塌渍 疗效 疼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颈部压痛点、痛性结节与紧张型头痛的诊治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立明 朱才兴 成忠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2期737-738,共2页
目的观察枕颈部压痛点和痛性结节在紧张型头痛 (TTH )患者中的分布 ,探讨枕颈肌障碍在TTH发病中的机理。方法对 3 80例TTH患者 ,触诊枕外隆凸下至颈棘突止中线及其旁开 ,记录每位患者的压痛点、痛性结节总数及部位 ,实施揉拿、弹拨、点... 目的观察枕颈部压痛点和痛性结节在紧张型头痛 (TTH )患者中的分布 ,探讨枕颈肌障碍在TTH发病中的机理。方法对 3 80例TTH患者 ,触诊枕外隆凸下至颈棘突止中线及其旁开 ,记录每位患者的压痛点、痛性结节总数及部位 ,实施揉拿、弹拨、点按颈部压痛点及痛性结节的手法治疗。结果经 1— 6次治疗 ,治愈 2 83例、显效 5 8例 ,总显效率 89.7%。结论枕颈部肌肉障碍在TTH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针对压痛点和痛性结节实施手法治疗可产生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痛点 痛性结节 枕颈肌 手法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新方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寿兰 刘方铭 +3 位作者 王轶 吴文庆 冯庆章 刘超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2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13例与对照组11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颈周特定腧穴配合颈曲灵治疗,对照组采用朱汉章氏针刀松解"痛点骨面&...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2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13例与对照组11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颈周特定腧穴配合颈曲灵治疗,对照组采用朱汉章氏针刀松解"痛点骨面"原则配合颈曲灵。两组均每7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特有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颈椎曲度值与之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特有症状评分及颈椎曲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两组特有症状评分及颈椎曲度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颈周特定腧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且大大降低了操作的风险和难度,易熟练掌握,安全性相对高,操作风险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针刀松解 颈周特定腧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评估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吴国英 陈华德 +1 位作者 申屠小良 洪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2-82,84,共2页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评估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设针刺百会穴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在TCD显示下,分别记录观察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针刺百会穴后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评估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设针刺百会穴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在TCD显示下,分别记录观察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针刺百会穴后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较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改善有较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穴 颈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 TCD评估 供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穴针刺治疗颈痛患者默认网络的ReHo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小燕 陈维翠 +3 位作者 陈俊 张得龙 刘岘 刘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索组穴针刺治疗对颈椎病颈痛(cervical spondylosis neck pain,CSNP)默认网络的影响,以期阐明其中枢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49名CSN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百劳穴(单穴)、百劳+合谷穴(组穴)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NPQ量表及... 目的探索组穴针刺治疗对颈椎病颈痛(cervical spondylosis neck pain,CSNP)默认网络的影响,以期阐明其中枢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49名CSN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百劳穴(单穴)、百劳+合谷穴(组穴)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NPQ量表及MPQ疼痛量评分、SF-36量表调查及静息态脑功能MRI,应用局部一致性(Re Ho)方法处理f MRI数据。结果单穴组治疗后默认网络中左侧小脑前叶Re Ho增高,右侧角回、顶下小叶、额中回及额上回Re Ho减低。组穴组右侧颞中回及楔叶Re Ho增高,左侧颞下回及顶下小叶Re Ho减低。结论单组穴在临床治疗慢性疼痛中均能起到镇痛效果,且疗效相当,但两组的中枢镇痛效应不同,这对进一步阐明针刺中枢机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痛 组穴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