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anded Forehead Stepped Flaps for Delayed Three-Stage Repair of Midface Skin Lesions
1
作者 Shengwu ZHENG Xiongmei HUANG +3 位作者 Jing ZHUANG Ling ZHANG Genhui LIN Yu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0年第4期212-216,256,共6页
Background The forehead flap is the best flap for nasal defect repair and nasal reconstruction.It is also an ideal option for repairing skin lesions in the midface(including the nasal area,inner area of the cheek,and ... Background The forehead flap is the best flap for nasal defect repair and nasal reconstruction.It is also an ideal option for repairing skin lesions in the midface(including the nasal area,inner area of the cheek,and upper lip of the perioral area).However,the traditional frontal myocutaneous flap is relatively bulky for repairing pure skin lesions.In addition,the original forehead flap is generally not sufficient to cover a large wound area.If a large forehead flap is removed,the donor site cannot be sutured in one stage.In this study,an expanded forehead stepped flap was used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frontal myocutaneous flap.Methods In stage one surgery,a rectangular expander(80–100 mL)was implanted on the side of the forehead.The expansion pot was built-in,and the excess expansion amount was 160–200 mL.After 4 weeks of rest,stage two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to remove the skin lesions in the midface.The pulsation point of the supratrochlear artery on one side was used as the pedicle,and the flap was designed diagonally to the upper region of the opposite side.The flap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wound.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flap was separated in the superficial layer of the frontalis muscle,approximately 1.7 cm above the superior orbital edge,and cut into the submuscle.The flap pedicle was cut from the superficial layer of the periosteum to form a stepped flap.Then,the flap was rotated downward to repair the wound in the midface.Five weeks later,stage three of the operation which involved flap pedicle division,was performed.Results Expanded forehead stepped flaps were used in 12 cases with 6–36 months of follow-up.In all cases,the blood supply to the flaps was good,and their color,texture,and thickness matched well with those of the surrounding skin.All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outcome of the repair.Conclusion Expanded forehead stepped flaps present an ideal option for repairing wounds after large skin lesion resections in the midface since they have multiple edges from a reliable blood supply,easiness to transfer,and well-matched color,texture,and thickness to those of the surrounding skin of the face to no need for many auxiliary inc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tissue expansion Forehead flap Supratrochlear artery facial reconstr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摄影技术评估上颌扩弓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王勤花 张宇欣 +1 位作者 刘洋 王云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术对上颌扩弓患者面部软组织进行分析。方法:对11例需要进行上颌扩弓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拍摄患者三维面部照片,对面中部及嘴唇的宽度,脸颊、八字纹处及嘴唇的面积和体积进行测量,分析正畸患者上颌扩弓后面... 目的:通过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术对上颌扩弓患者面部软组织进行分析。方法:对11例需要进行上颌扩弓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拍摄患者三维面部照片,对面中部及嘴唇的宽度,脸颊、八字纹处及嘴唇的面积和体积进行测量,分析正畸患者上颌扩弓后面部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面中部曲线宽度在正畸治疗前为(269.24±49.60) mm,在上颌扩弓治疗后为(322.54±28.94) mm,对比术前明显增大(P=0.005),脸颊面积及体积无明显变化(P>0.05)。面下部软组织在上颌扩弓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部位的左右面部测量对比显示上颌扩弓对于左右面部软组织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扩弓会造成面中部宽度增大,而对脸颊面积和体积、面下部软组织无显著改变,左右面部软组织的变化不具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术 上颌扩弓 面部软组织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例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面部变化的软组织三维研究
3
作者 王占礼 韩爽 +2 位作者 魏小娇 耿荣光 张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4-166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正畸治疗后面部软组织变化差异。方法选取137例18~30岁女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其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下颌平面角(FH-MP)角度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在矫治前(T0)以及矫... 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正畸治疗后面部软组织变化差异。方法选取137例18~30岁女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其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下颌平面角(FH-MP)角度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在矫治前(T0)以及矫治中第6个月(T1)、治疗后(T2)采用EinScan Pro 2X 2020手持高精度三维扫描仪捕捉患者面部软组织图像。使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Wrap 2021对患者面像进行重叠,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组内及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后,高角组面部整体变化量平均为(-3.25±0.22)mm,均角组平均为(-3.28±0.30)mm,低角组平均为(-3.69±0.36)mm,低角组相较于另外两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患者的下颌角区、颞区下降最多,分别为(-2.78±0.18)mm、(-2.27±0.35)mm,相较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分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患者面部整体及各面部分区均发生一定负向变化,但低角组在下颌角区、颞肌区较其他两组塌陷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面部美学 三维 Ⅱ类错牙合 垂直骨面型 软组织 成年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软组织预测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许丽琦 林军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三维软组织预测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成为正畸正颌方案设计、医患沟通及术前术后效果评估过程中的主流工具。本文旨在综述三维软组织预测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技术原理、应用方法、准确性评价以及当前... 三维软组织预测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成为正畸正颌方案设计、医患沟通及术前术后效果评估过程中的主流工具。本文旨在综述三维软组织预测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技术原理、应用方法、准确性评价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美学 三维软组织预测 正畸治疗 正颌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诊断不同下颌髁突骨折类型、骨骼移位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的效能分析
5
作者 赵梓杨 张玲娟 +2 位作者 王云肖 代福月 董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对不同下颌髁突骨折类型、骨骼移位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下颌髁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5.54岁;损伤...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对不同下颌髁突骨折类型、骨骼移位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下颌髁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5.54岁;损伤原因,意外摔伤23例,交通事故致伤35例,打击致伤22例。全部患者均完善CT联合三维重建和MRI检查。以术中诊断作为评定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下颌髁突骨折类型、骨骼移位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的检出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和MRI检查对髁突头骨折、髁突颈部骨折、髁突下骨折和Ⅰ型、Ⅱ型、Ⅲ型骨折及关节腔积液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MRI对韧带撕裂和髁突表面软组织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81.25%vs 56.25%、78.75%vs 52.50%。均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RI和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对髁突骨折类型、关节腔积液和髁突骨折移位情况的诊断效能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MRI对韧带撕裂和髁突表面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能优于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结论 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和MRI检查对髁突骨折类型、骨折移位情况和关节腔积液的诊断效能相当,其中MRI对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三维重建 下颌髁突骨折 骨骼移位类型 软组织损伤 效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定位下股前外侧皮瓣的修复重建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雅楠 刘林林 +1 位作者 郭凯杰 周云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746-1750,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CT血管造影(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定位下股前外侧皮瓣的修复重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口腔癌术后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面部缺损软组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 目的分析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CT血管造影(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定位下股前外侧皮瓣的修复重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口腔癌术后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面部缺损软组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定位技术辅助设计制备皮瓣的32例患者作为A组,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定位辅助制备皮瓣的28例患者作为B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皮瓣存活情况、移植区感觉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不同影像标记穿支血管皮肤浅出点、起始点至髌骨上缘和至外侧缘直线距离以及动脉血管内径与术中实际测量值差值。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缩短(P<0.05);A组与B组皮瓣存活率比较无差异(P>0.05)。A组移植区皮瓣感觉功能优于B组(P<0.05)。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9.38%vs 21.43%)(P<0.05)。A组穿支血管浅出点、起始点至髌骨上缘直线距离和起始点至大腿外侧缘直线距离以及血管内径术前测量值与术中测量值差值均小于B组(P<0.05)。结论CT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可辅助临床医师定位穿支血管,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软组织缺损 CT血管造影 血管三维重建 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MI指数的吉林省长春地区汉族青年面部软组织厚度超声测量及性别差异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郭莹 宋军学 +2 位作者 姚霁航 田勇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0-985,I0004,共7页
目的:对中国长春地区青年的面部软组织厚度进行测量,为法医学中的颅面部重构技术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选取长春地区113名青年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体质指数(BMI)、不同性别分组,测量研究对象左侧面部19个点软组织厚度。采用超声仪... 目的:对中国长春地区青年的面部软组织厚度进行测量,为法医学中的颅面部重构技术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选取长春地区113名青年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体质指数(BMI)、不同性别分组,测量研究对象左侧面部19个点软组织厚度。采用超声仪(频率11.4MHz,接触面积为8.5mm×45.5mm)探测面部相应目的部位软组织厚度。分别分析各分组人群的面部软组织厚度差异。结果:男性和女性颊部各点的软组织均较薄,且以supra-M2和Infra-M2 2点为最薄;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4和11个点的软组织厚度与BMI相关,主要分布于嘴、颊、下颌和额;男性和女性面部12个点软组织厚度有显著不同,Rhinion、Alare curvature和Mid-philtrum3点与BMI无相关性(r=-0.152,r=0.195,r=0.157),且女性面部软组织厚于男性(P<0.05)。结论:中国长春地区汉族青年面部软组织厚度受BMI、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可为颅面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个别不受BMI影响的部位可作为初步定位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厚度 超声 长春地区 汉族 青年 颅面部重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头面部软组织厚度的MRI测量 被引量:9
8
作者 陈腾 刘明俊 杨广夫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28-32,共5页
用磁共振成像(MRI)方法对498例(男274,女224)中国汉族人头面部31个标志点(正中线16,侧面15)的软组织厚度分7个年龄组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国人(汉族)头面部软组织厚度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厚,大约在45~59岁最厚,60岁以后... 用磁共振成像(MRI)方法对498例(男274,女224)中国汉族人头面部31个标志点(正中线16,侧面15)的软组织厚度分7个年龄组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国人(汉族)头面部软组织厚度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厚,大约在45~59岁最厚,60岁以后又开始变薄;男女性头面部软组织厚度有性别差异,在大多数测量点男厚于女,在19个测量点中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个体因素对颜面上下部软组织厚度有不同影响,下面部软组织厚度受个体因素影响较上面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貌复原 成像 头面部 软组织厚度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软组织激光扫描三维自动测量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龙丽华 周洪 +1 位作者 潘俊君 张艳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701-704,共4页
目的:建立能够准确、快速获得面部软组织三维信息的测量分析系统。方法:本研究选取28名个别正常者,分别用激光扫描三维自动测量系统和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将两种方法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①在56项点距测量项目中,差值绝对值小于... 目的:建立能够准确、快速获得面部软组织三维信息的测量分析系统。方法:本研究选取28名个别正常者,分别用激光扫描三维自动测量系统和直接测量法进行测量,将两种方法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①在56项点距测量项目中,差值绝对值小于1mm的有26项,1~2mm的14项,2~3mm的9项,大于3mm的7项。②鼻部和口唇部点距差值比较小,全部小于2mm,其中鼻部10项中有8项差值小于1mm,口唇部10项中有7项小于1mm。③配对t检验:56项测量项目中两种方法有统计学差异的有12项。其中,鼻部只有1项测量项目有统计学差异,而口唇部的所有项目都不能认为两种测量方法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激光三维扫描仪获取图像来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是一种良好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 激光三维扫描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成人男性头面部软组织的厚度及其与颅骨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尔玉 李春彪 +7 位作者 林子清 孙雁 孙国生 刘振春 周锡顺 宫福臣 马长富 唐忠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5期360-364,共5页
本文对61例中国北方汉族成人男性头面部正、侧位X线片上的软组织厚度及其与颅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对中国北方汉族成人男性进行面貌复原的基础数据,试图提高国人面貌复原的客观性、仿真性。
关键词 汉族 体质人类学 面貌复原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正常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宏铭 白玉兴 +1 位作者 周立新 王邦康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应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正常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获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方法选择40例正常成人进行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计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结果男性组和... 目的应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正常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获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方法选择40例正常成人进行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计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结果男性组和女性组都是右侧面部较大,但男女无显著性差异;面部不对称量都是在x轴上分布最多;面部越靠面下部的点和越靠外侧面的点,其不对称量越大。结论用三维摄影测量的分析方法显示面部中下部的不对称性更为明显;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是较好的研究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 面部不对称性 正常[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宏铭 白玉兴 +1 位作者 周立新 王邦康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 :应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正常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方法 :应用数码相机和我们研制的一套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硬件和软件系统 ,按照一定纳入标准选择 30例正常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 ,并分男性组与女性组进行对照。结... 目的 :应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正常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方法 :应用数码相机和我们研制的一套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硬件和软件系统 ,按照一定纳入标准选择 30例正常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 ,并分男性组与女性组进行对照。结果 :分别建立了正常男性组与女性组的正常值 ,并得到男性组与女性组对照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本研究应用了一种新的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系统对正常面部软组织进行三维测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He 面部软组织 三维测量 立体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软组织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原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立新 郭宏铭 +1 位作者 白玉兴 王邦康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 :阐述应用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的原理。方法 :应用数码相机和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的方法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结果 :面部软组织立体摄影测量系统可以达到足够高的面部三维测量精度。结论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 面部三维测量 立体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摄影颌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与测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洪波 沈国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88-290,共3页
颌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测量,在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整形外科学、法医学、人类学及美学等领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面部软组织重建与测量方面,出现了激光扫描、立体摄影、莫尔云纹、结构光技术、CT、MRI等方... 颌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测量,在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整形外科学、法医学、人类学及美学等领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面部软组织重建与测量方面,出现了激光扫描、立体摄影、莫尔云纹、结构光技术、CT、MRI等方法,但各有利弊。面部软组织三维立体摄影测量(stereopho-togrammetry)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摄影测量 软组织 三维重建 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骨性II类面型青年颅面部三维测量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菲 周洪 +1 位作者 司新芹 任敏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598-600,共3页
目的:对西安地区汉族骨性II类面型青年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将该年龄组的骨性II类面型颅面部各器官之间的三维测量值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Farkas的颅面部软组织表面测量方法,对西安地区面... 目的:对西安地区汉族骨性II类面型青年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将该年龄组的骨性II类面型颅面部各器官之间的三维测量值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Farkas的颅面部软组织表面测量方法,对西安地区面部形态为凸面型的60名汉族青年进行54项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司新芹用同法测量的正常面型青年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值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西安地区西安籍骨性II类面型青年相对正常面型青年在三维方向的特点是:上颌相对下颌前突,颏下点相对后缩(中面1/3弧>t-gn-t下面1/3弧,P<0.01);面下1/3较窄(下颌宽:骨性II类面型<正常面型,P<0.01)。结论:西安地区西安籍骨性II类面型青年相对正常面型青年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部软组织 骨性Ⅱ类面型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骨性II类长短面型青年的三维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菲 周洪 +1 位作者 任敏宁 司新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对西安地区部分汉族骨性II类长短面型青年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将该年龄组的颅面部各器官之间的三维测量值及比例指数在长短面型之间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Farkas的颅面部软组... 目的:对西安地区部分汉族骨性II类长短面型青年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将该年龄组的颅面部各器官之间的三维测量值及比例指数在长短面型之间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Farkas的颅面部软组织表面测量方法,对西安地区骨性II类长短面型青年进行54项测量。结果:通过对西安地区部分汉族骨性II类长短面型患者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发现:1.从三维测量值中可见骨性II类长面型相对于短面型患者下颌角大(150.4°>120.8°,P<0.01)。2.从三维测量比例指数中可见骨性II类长面型相对于短面型较窄、长,前全面高较大,前上面高及前下面高均较大(P<0.01)。结论:西安地区骨性II类长短面型之间不仅面高比不同,颅面部软组织的其他三维测量值及比例指数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部软组织 长短面型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骨性III类长短面型患者的三维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湘琳 周洪 +1 位作者 司新芹 王晓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68-170,i0007,共4页
目的:对部分西安地区汉族骨性III类长短面型青年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将该年龄组的颅面部各器官之间的三维测量值及比例指数在长短面型之间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Farkas的颅面部软... 目的:对部分西安地区汉族骨性III类长短面型青年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将该年龄组的颅面部各器官之间的三维测量值及比例指数在长短面型之间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Farkas的颅面部软组织表面测量方法,对西安地区骨性III类长短面型患者进行54项测量。结果:通过对部分西安地区汉族骨性III类长短面型患者进行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发现:①骨性III类长面型相对于短面型下颌角较大(137.9°>117.8°,P<0.01)。②骨性III类长面型相对于短面型下颌宽较窄,前全面高、前下面高均较大(P<0.01)。结论:西安地区骨性III类长短面型青年之间不仅面高比不同,颅面部软组织的其他三维测量值及比例指数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部软组织 长短面型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雨生 刘俊 +5 位作者 陈耀武 郭双飞 赵鑫 刘小仁 李承杰 王新平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11-515,共5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皮瓣设计并指...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皮瓣设计并指导手术操作,对照组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皮瓣后进行皮瓣移植。比较观察组穿支血管的术前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结果与术中实际测量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及移植皮瓣区的感觉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前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的穿支起始点直径、穿支起始点至髌骨上缘直线距离、穿支起始点至大腿外侧缘直线距离与术中实际测量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移植皮瓣区的感觉功能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和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了解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及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点,以此设计穿支皮瓣进行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可维持皮瓣良好血运,降低术后皮瓣并发症发生率,利于移植皮瓣区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 CT血管造影 数字化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形技术在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庆安 张茂红 宗逊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总结运用整形技术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6例头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直接拉拢缝合12例,分次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5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法术11例,植皮术14例,邻近皮瓣转移加植皮联合修复术6例,邻近皮瓣转移修... 目的总结运用整形技术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6例头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直接拉拢缝合12例,分次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5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法术11例,植皮术14例,邻近皮瓣转移加植皮联合修复术6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术37例,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游离皮片移植修复1例。结果扩张器外露1例;4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创面延期愈合;1例游离移植的大网膜坏死后重新植皮修复;移植的皮片小部分表皮坏死或水疱形成2例,换药后延期愈合,余均一期愈合。植皮成活率为85%-100%。24例随访3个月-10年:2例皮瓣蒂部“猫耳”再次手术矫正;3例植皮周边疤痕增生,经再次手术后平整;3例死亡(肺部转移2例,脑溢血1例);16例功能、外形均满意,头发生长良好。结论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尽量选用质地相配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损伤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三维重建的正常眼部与眼眶肿瘤的软组织测量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罗艳 张吉琛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三维重建的正常眼部与眼眶肿瘤的软组织测量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4年9月到2018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眼眶肿瘤72例(72只眼)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检查的正常眼部人群72例(72只眼)作为对... 目的探讨基于MRI三维重建的正常眼部与眼眶肿瘤的软组织测量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4年9月到2018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眼眶肿瘤72例(72只眼)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检查的正常眼部人群72例(72只眼)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MRI扫描、MRI DWI扫描与三维重建,测量眼眶软组织相关指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眼眶MRI特征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累及眶外结构、T_1WI与T_2WI等信号强度、T_1WI与T_2WI信号均匀。观察组中TICⅠ型2例,Ⅱ型30例,Ⅲ型40例;对照组分别为43例、20例与9例,对比有显著差异(P <0. 05)。在b值=500、1000 s/mm^2条件下,观察组眼眶软组织的ADC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眼眶软组织的Ktran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MRI三维重建的正常眼部与眼眶肿瘤的软组织测量可反映眼眶肿瘤的特征,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三维重建 眼眶肿瘤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