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nzac Thermal Spring Water Reinforces Skin Barrier Function of Human Skin and Presents a Soothing and Regenerating Effect
1
作者 Valérie Cauche Coralie Martineau +3 位作者 Giuseppe Percoco Marie Reynier Stéphanie Scalvino Laurent Peno-Mazzarino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3年第4期247-268,共22页
The skin is a formidabl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barrier which communicates continuously with the outside of the body. And the stratum corneum, the outermost layer of human epidermis,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inter... The skin is a formidabl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barrier which communicates continuously with the outside of the body. And the stratum corneum, the outermost layer of human epidermis,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utaneous tissue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horny layer, and more generally the whole skin layers, avoid the penetration of harmful exogenous agents, produce molecules named anti-microbial peptides which impac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utaneous microbiota, regulate the internal corporal temperature, avoid the water loss from the inside of the body and constitute an incredible efficient anti-oxidant network. Nevertheless, nowadays, the skin is more and more solicited by the different elements of the cutaneous exposome, including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solar radiations, which can cause a dramatic acceleration of the skin ageing process. As a consequence, due to the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ve role of the skin, during the recent decade the cosmetic industry invested massive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aw materials and end-products (dermo-cosmetics) able to preserve an optimal state of the skin regard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ir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thermal spring waters, which are extremely rich in inorganics ions, are interesting and powerful candidates to be part, as integral component, of new efficient dermo-cosmetic formulations dedicated to protect the skin from the external stimuli.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activity of Jonzac thermal spring water on the skin. Using different models, we pro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Jonzac thermal spring water reinforces the barrier function of the skin by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key markers including filaggrin and human beta defensin 2 on ex vivo human skin. The ex vivo and in vivo hydration activity, b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corneometry respectively, has been also demonstrated. We have also shown that Jonzac thermal spring water ameliorates significantly the cutaneous microrelief in vivo. To conclude, we characterize the soothing effect of Jonzac thermal spring water by the analysis of histamine release in Substance P treated skin explants and by measuring the redness of the skin following UV exposure of the skin in vivo. We observed that both parameters decreased following a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the skin with Jonzac thermal spring water.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Jonzac thermal spring water is a promising and powerful dermo-cosmetic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serve an optimal state of the cutaneous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nzac thermal spring water Skin Barrier Function Soothing Effect Regenerating Effect Skin Hydration Isotonicity Dermo-Cosmetics Ex Vivo Expla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neficial Effect of a Thermal Spring Water on the Skin Barrier Recovery after Injury: Evidence for Claudin-6 Expression in Human Skin
2
作者 Francine Joly Cécile Gardille +1 位作者 Eric Barbieux Luc Lefeuvre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2年第4期273-276,共4页
Aim: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rmo-cosmetic products formulated with thermal spring water instead of deionized water.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a dermo-cosmetic product on skin barrier recovery after inj... Aim: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rmo-cosmetic products formulated with thermal spring water instead of deionized water.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a dermo-cosmetic product on skin barrier recovery after injury. In one test the product was formulated with de-ionized water and again using the identical product formulated with thermal spring water. Study Design/Methods: Stratum corneum of human skin explants was removed (and not removed for the control) with an ether/acetone mixture. A cosmetic product, either formulated with de-ionized or thermal spring water, was then topically applied on the explants. After a 5-day incubation period, epidermal expression of aquaporine-3, filaggrin, claudin-4 and claudin-6 was studi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Results: The formulation containing de-ionized water seemed to act on the epidermal expression of filaggrin and claudin-4. When thermal spring water was used to make the formulation, we noted that this expression was greatly enhanced. The formulation containing thermal spring water also acted to increase aquaporin-3 and claudin-6 expression. Conclusion: The use of thermal spring water in cosmetic formulations would appear to contribute to the cosmetic product’s efficacy. It was also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this study revealed claudin-6 expression in human skin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ATINOCYTE Differentiation thermal spring water Barrier Repair CLAUDIN-4 Claudin-6 Aquaporine 3 FILAGG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ellowstone's acid waters: A plethora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3
作者 D. Kirk Nordstrom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黄石国家公园 酸性水 化学活性 生物活性 微生物学 水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温泉特征与地下热水成因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芳蕾 杨小强 +2 位作者 吴国爱 傅杨荣 陈育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1-287,共7页
通过对海南岛区域地质构造、岩浆岩与温泉分布的关系,以及温泉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总结该区温泉的属性特征,阐明地下热水的成因。温泉在地势较低的琼西北和琼东南呈对称性条带状分布。水质类型大多为低矿化的重碳酸盐型,呈碱性,含... 通过对海南岛区域地质构造、岩浆岩与温泉分布的关系,以及温泉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总结该区温泉的属性特征,阐明地下热水的成因。温泉在地势较低的琼西北和琼东南呈对称性条带状分布。水质类型大多为低矿化的重碳酸盐型,呈碱性,含较高的氟和硅;第四系滨海区受海水影响则表现为氯化钠型。温泉的氢、氧、氦同位素及气体组分揭示地下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在地壳浅部循环过程中被围岩加热成地下热水。地热资源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热储温度为59.5~161.2℃,平均128.5℃,是由偏高的区域热流在深部供热的,与岩浆作用无关。地下热水的出露受区内NE、EW向深大断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地下热水 断裂 水化学 同位素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喜德热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4
5
作者 袁建飞 邓国仕 +2 位作者 徐芬 唐业旗 李鹏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0-208,共9页
地下热水的形成和化学组分特征常受断裂构造和热储地层岩性的影响。川西南喜德地热田内出露的冷泉水和地热水严格受断裂控制,前者为主断裂控制的浅循环型碎屑岩或岩溶裂隙孔隙水;后者则为次级断裂所控制的深循环型裂隙水,其热储层为碳... 地下热水的形成和化学组分特征常受断裂构造和热储地层岩性的影响。川西南喜德地热田内出露的冷泉水和地热水严格受断裂控制,前者为主断裂控制的浅循环型碎屑岩或岩溶裂隙孔隙水;后者则为次级断裂所控制的深循环型裂隙水,其热储层为碳酸盐岩。基于喜德热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开展热田内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及水岩相互作用模拟,对该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喜德热田地热水和冷泉水水源均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分别为2 874~3 092 m和2 584~2 818 m。受温度、含水层矿物类型、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类型和各组分差别较大,前者为HCO_3·SO_4-Ca·Mg型水,后者为HCO_3-Ca·Mg型水。水岩相互作用模拟表明碳酸盐岩矿物、石膏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及阳离子交换过程是导致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组分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此外,采用二氧化硅类温标计算喜德热田热储温度为56~90℃,循环深度为1 422~2 558 m。研究结果对阐明喜德热田的成因模式,地热水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冷泉水 化学组分 氢氧同位素 喜德热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西藏温泉水的修护霜对敏感性皮肤辅助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汪倩 李咏 +2 位作者 鲜燕 王英 文翔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49-52,共4页
目的:评价含有西藏温泉水的修护霜(商品名:珀芙研舒缓保湿修护霜)对于敏感性皮肤的辅助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患者使用珀芙研舒缓保湿修护霜,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28d。入组前和试验结束时进行乳酸刺痛值评分。同时在入组前和入组第1d、... 目的:评价含有西藏温泉水的修护霜(商品名:珀芙研舒缓保湿修护霜)对于敏感性皮肤的辅助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患者使用珀芙研舒缓保湿修护霜,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28d。入组前和试验结束时进行乳酸刺痛值评分。同时在入组前和入组第1d、第7d、第28d进行皮肤图像摄取(VISIA)、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TWEL)无创性客观定量检测,以及同一医生与患者对于皮损疗效的主观评价,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入组34例敏感性皮肤患者,1例失访,3例因刺激反应退出,完成30例。30例患者入组时与出组时乳酸刺痛值在2.5min、5min以及两个时间段之和的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医师主观皮损评分与患者主观皮损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有3例出现红斑、瘙痒及刺痛等刺激反应,发生率为8.82%,停止使用后缓解。结论:珀芙研舒缓保湿修护霜对于敏感性皮肤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温泉水 乳酸刺痛值 无创性定量检测 主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漾活泉水对部分炎症性皮肤病的辅助治疗作用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利 张大维 黄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了解雅漾活泉水对部分面部炎症性皮肤病的辅助疗效。方法:临床上选取年龄为18~50岁的30名女性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轻者单独使用雅漾活泉水,重者联合药物治疗。分别在使用雅漾活泉水前、首次使用后5min、14天进行临床症状及... 目的:了解雅漾活泉水对部分面部炎症性皮肤病的辅助疗效。方法:临床上选取年龄为18~50岁的30名女性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轻者单独使用雅漾活泉水,重者联合药物治疗。分别在使用雅漾活泉水前、首次使用后5min、14天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同时对皮肤红斑及角质层水含量进行无创性客观定量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自觉红斑、肿胀、灼热、刺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使用后5min、第14天角质层水分明显增加(P<0.05);第14天皮肤红斑值降低(P<0.05)。结论:雅漾活泉水作为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辅助治疗手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漾活泉水 无创性 皮肤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漾活泉水用于499例中国人激光光子术后皮肤护理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徐阳 杨蓉娅 +20 位作者 赵小忠 涂平 孙秋宁 赵俊英 卢忠 陈向东 王秀丽 周展超 许爱娥 杨森 高天文 郝飞 李利 何黎 杨慧兰 高兴华 刘晓明 王玮蓁 沈新 朱晓丹 Sophie Mery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1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雅漾活泉水对中国人激光光子术后皮肤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式研究,收集中国13个城市、19所医院、499名有美容需求的病例,采用点阵激光、IPL等进行治疗。激光光子术后即刻开始使用雅漾活泉水,每天使用至少4次,连续7... 目的观察雅漾活泉水对中国人激光光子术后皮肤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式研究,收集中国13个城市、19所医院、499名有美容需求的病例,采用点阵激光、IPL等进行治疗。激光光子术后即刻开始使用雅漾活泉水,每天使用至少4次,连续7天,医生和患者分别进行5次和7次记录。通过填写10cm视觉模拟尺和有效性及耐受性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后不适感的改善情况。结果首次使用雅漾活泉水15分钟后所有激光术后不适感的临床症状都有显著改善(P<0.001)。术后第7天评价总有效率达100%,患者刺痛、疼痛、红斑的改善高于80%;84%的患者认为有效和非常有效;99%的患者认为耐受性好。结论雅漾活泉水能减轻中国人激光光子术后皮肤的不适感,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护理 激光术后 雅漾活泉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朗久地热田及其温泉水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伍坤宇 沈立成 +2 位作者 王香桂 肖琼 王鹏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西藏朗久地热田位于喜马拉雅——冈底斯微板块北西缘,区内构造、岩浆与变质作用强烈,在构造活动与河流的共同作用下其热储盖层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冷、热水发生混合。区内碳酸盐岩广布,未完全冷却的花岗岩为地热田的热源,热储平衡温度在19... 西藏朗久地热田位于喜马拉雅——冈底斯微板块北西缘,区内构造、岩浆与变质作用强烈,在构造活动与河流的共同作用下其热储盖层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冷、热水发生混合。区内碳酸盐岩广布,未完全冷却的花岗岩为地热田的热源,热储平衡温度在191.11~213.85℃之间。区内地表水为HCO3-Ca型,温泉水阴离子为Cl-HCO3型,阳离子为K-Na型。温泉水TDS为2 000~2 300mg/L,Na+/Cl-〉1,其演化程度介于部分成熟水与未成熟水之间,水岩反应尚未达到平衡。几种典型热液矿物饱和度指数均大于零,区内热液蚀变作用对温泉水化学组成贡献较大;温泉水PCO2〉2 000Pa,与背景值形成较大的梯度差,会发生强烈的CO2脱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温泉 水化学 水岩作用 西藏朗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温泉与地热(水)异常的普查标志和方向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雪球 刘志平 +1 位作者 季克其 周宜吉 《地质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209-213,共5页
地热资源,目前主要利用的是地下热水,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的综合资源,是既清洁又可再生的能源。在能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更加广阔和重要。通过对我国著名温泉形成与控制条件的分析,探讨深部地下热... 地热资源,目前主要利用的是地下热水,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的综合资源,是既清洁又可再生的能源。在能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更加广阔和重要。通过对我国著名温泉形成与控制条件的分析,探讨深部地下热水异常的形成机制,介绍了地下热水异常的普查标志和普查方向,为提高地热(水)资源勘查的准确性提供信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温泉 断裂 火山 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法在地下热水勘查中的应用——以资溪法水温泉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龚育龄 王良书 +2 位作者 汤洪志 郭令智 刘庆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9-85,共7页
法水温泉位于江西资溪县境内。构造上 ,它处在耳口 -石峡断裂带上的资溪背斜与嵩市向斜之间 ,产于隆起区山间盆地。热异常区面积不足 1km2 ,属小型“山间盆地”型温泉。采用直流电法 ,以近场源三极法为主要手段 ,圈定了法水温泉区热储... 法水温泉位于江西资溪县境内。构造上 ,它处在耳口 -石峡断裂带上的资溪背斜与嵩市向斜之间 ,产于隆起区山间盆地。热异常区面积不足 1km2 ,属小型“山间盆地”型温泉。采用直流电法 ,以近场源三极法为主要手段 ,圈定了法水温泉区热储水破碎带。在重点区段 ,还进行了电测深和联合剖面法测量 ,进一步查明了破碎带的倾向、埋深及含水性。从而确定了开发地下热水的钻孔位置 ,为当地政府开发利用地热能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法 地下热水 法水温泉 山间盆地 江西 资溪县 近场源三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盐井地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漆继红 许模 +3 位作者 张强 覃礼貌 江凯 钱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0-585,共6页
在对西藏盐井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盐井盐泉、曲孜卡泉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查清了两类泉水的形成和其补、径、排模式之间的差异。西藏盐井乡盐泉以深层卤水形式赋存于上三叠统波里拉组-夺盖拉组(T3b-T3d),出露于芒康... 在对西藏盐井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盐井盐泉、曲孜卡泉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查清了两类泉水的形成和其补、径、排模式之间的差异。西藏盐井乡盐泉以深层卤水形式赋存于上三叠统波里拉组-夺盖拉组(T3b-T3d),出露于芒康-盐井复式向斜次级背斜被澜沧江切割处,其元素离子系数具大气溶滤水特征;而其北面的曲孜卡泉出露处属于竹卡-起塘牛场断裂通过区,泉中稀碱金属含量异于盐井盐泉,且F-偏高,其形成具有花岗岩的元素特征。这些差异表明二者的补、径、排系统彼此独立,使其表现出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如此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大气溶滤水 化学特征系数 诺瓦克水化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法水温泉形成的基本特点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汤洪志 龚育龄 +2 位作者 周亚东 曾绍炳 杨文涛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1-23,30,共4页
通过在法水热异常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工作 ,分析了该区地下热水的分布规律和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法水温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热源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区内变质岩系与侵入岩体的接触界面是地下热水上升至地面的主... 通过在法水热异常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工作 ,分析了该区地下热水的分布规律和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法水温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热源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区内变质岩系与侵入岩体的接触界面是地下热水上升至地面的主要通道。建立了它的成因模型 ,这个模型不仅能够用于法水温泉的开发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法水温泉 地下热水 成因模式 山间盆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山温泉水中矿物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冬岩 刁全平 +2 位作者 吴寒 李铁纯 回瑞华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5-29,共5页
对千山温泉水中矿物元素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千山温泉水中钠、镁、钾、钙、铁、锌、锰、铜、硒、锗、钼、铬等12种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 对千山温泉水中矿物元素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千山温泉水中钠、镁、钾、钙、铁、锌、锰、铜、硒、锗、钼、铬等12种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 25~14.66μg/g,相对标准偏差为0.18%~5.58%,回收率为93.8%~108.2%.千山温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本研究为探讨千山温泉水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山温泉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泮汤温泉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国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通过对泮汤地区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地温测量、物探测量研究,对该区地下热水赋存的水文地质条件、控水构造等提出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 安徽 泮汤温泉 地温测量 控水构造 温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安县罗浮山温泉热储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克亮 赵斌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9-22,共4页
地热作为一种自然补给的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其开发和利用粗放型特征明显,资源和环境遭受着极大的破坏,我们必须在开发中注意技术条件的可行性,做好综合开发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侧重对安县罗浮山温... 地热作为一种自然补给的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其开发和利用粗放型特征明显,资源和环境遭受着极大的破坏,我们必须在开发中注意技术条件的可行性,做好综合开发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侧重对安县罗浮山温泉的热储层进行初步研究,估算热储层含水量,探索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为安县热水资源的绿色开发和循环经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县罗浮山 热储层 温泉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开采条件下地下热水资源的演变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训 周海燕 +3 位作者 方斌 樊友丽 李娟 王新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2-486,共5页
地下热水的分布可以分为埋藏型(或盆地型)和出露型(或温泉型)。埋藏型分布于沉积盆地深处,热储层规模大,有较大的储存资源,但补给资源极为有限或缺乏,开采地下热水主要是消耗储存资源,可导致热水系统水位持续下降。出露型多见于山区,地... 地下热水的分布可以分为埋藏型(或盆地型)和出露型(或温泉型)。埋藏型分布于沉积盆地深处,热储层规模大,有较大的储存资源,但补给资源极为有限或缺乏,开采地下热水主要是消耗储存资源,可导致热水系统水位持续下降。出露型多见于山区,地下热水以温泉的方式出露地表,其储存资源和补给资源均有限,在温泉附近开采热水可导致温泉流量减小直至干涸。热水系统水位、水温也会持续下降。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在温泉附近打成的自流孔可使地下热水资源量有所增加。温泉的自封闭作用可使其流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地下热水 地下水资源 水位持续下降 地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温泉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李学礼 杨忠耀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21-228,共8页
本文对江西温泉形成分布的地质构造条件、热源条件及蓄水构造作了全面分析,得出了本区温泉是由现代大气降水沿断裂构造深循环,并在减压区(泄水区)适当的地质地形条件下,上涌出露地表形成温泉的结论。为寻找地下热水提供了地质构造依据。
关键词 温泉 地质构造 水源 热源 蓄水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天氡泉地热矿水资源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海燕 《铜业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29-31,37,共4页
根据改造后的承天氡泉地热矿水水质测试资料和多年野外调查资料,依据《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13727-92和《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对地热流体质量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其成因模型,根据区内阻水构造大致划定了地热田范围;... 根据改造后的承天氡泉地热矿水水质测试资料和多年野外调查资料,依据《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13727-92和《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对地热流体质量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其成因模型,根据区内阻水构造大致划定了地热田范围;采用自然放热量推算法进行了地热资源量计算。结果表明:该温泉适宜作为旅游、医用浴疗用水,属深循环对流型地热资源类型,属小型地热田,允许开采量为600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天氡泉 地热矿水 流体质量 资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条件对高海拔地区旱地春小麦籽粒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兴祥 丁文魁 +5 位作者 魏育国 杨永龙 李万希 蒋菊芳 刘惠兰 刘海燕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337,共5页
为了探索气候条件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009-2010年采用分期播种研究了高海拔旱作区不同气候背景下春小麦籽粒增长对水、热条件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春小麦籽粒增长呈"S"型变化,最大增长量出现在乳熟期... 为了探索气候条件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009-2010年采用分期播种研究了高海拔旱作区不同气候背景下春小麦籽粒增长对水、热条件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春小麦籽粒增长呈"S"型变化,最大增长量出现在乳熟期前后。灌浆期间积温、降水量与累积生长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春小麦籽粒增长期间,积温每增加50℃.d,累积生长量增加2.3g.株-1.d-1,降水量每增加10mm,累积生长量增加1.4g.株-1.d-1。灌浆期间0~100cm土层有效水分贮存量与春小麦千粒重相关达显著水平,0~10cm土层有效水分贮存量每增加10mm,小麦千粒重增加3.6g。灌浆日数与最终千粒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灌浆日数每增加1d,最终千粒重增加0.01g,灌浆时间延长千粒重增加。不同播期最终千粒重与实测产量相关系数为0.916,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每增加1g,产量增加81.73kg.hm-2。根据籽粒增长特点和不同气候条件提出了种植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旱地春小麦 籽粒增长 水、热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