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性·逻辑·精神: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分析框架与战略定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德全 冯丹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23,共12页
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进建立在对其属性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基础上。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合概念,涵括“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三重子概念,分别对应治理对象、治理本体、治理样态三重内核,体现出三重属性,分别是“职普... 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进建立在对其属性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基础上。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合概念,涵括“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三重子概念,分别对应治理对象、治理本体、治理样态三重内核,体现出三重属性,分别是“职普比较”下的差异融通贯通属性、“国家中心”下的多元主体协作属性以及“时空交错”下的动静质量迭代属性。然而,在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当前仍普遍存在三大典型问题:一是趋同普通教育、脱离人本中心、纵向衔接薄弱的职教属性悬浮问题,二是转型目的不清、主体权责不定、合作体系不全的治理范式模糊问题,三是制度“规训”主导、技术“座架”支配、主体“私益”满足的现代化定位偏误问题。未来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应以扎根“三重”职教属性为理性根据,以贯通“五业”(即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学业)治理属性为逻辑理路,以追寻“中国式”现代化属性为精神旨归,从理性、逻辑、精神的综合视域出发,重新厘定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路向与战略定位,以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立足“职教”、回归“本业”、走向“善治”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职业教育治理 治理现代化 本质属性 战略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应有之义、内在要求与推进路径
2
作者 刘宏伟 王宁 《学术探索》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型政党,具有自觉而强烈的学习意识。学习型政党建设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全过程,成为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保证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续发展,也为其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强化...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型政党,具有自觉而强烈的学习意识。学习型政党建设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全过程,成为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保证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续发展,也为其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强化自身建设提供了空间。当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要坚持强化思想引领作用以把正方向之需;树立正确学习观念以厚植人才根基;完善长效机制以提供稳定引擎;秉持世界眼光以开拓崭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政党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逻辑:内在要求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3
作者 曲青山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5年第1期5-17,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谱写了党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谱写了党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 本质要求 重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探析
4
作者 唐颂歌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54-60,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课题,主要体现在由外部推动转向自我革新,由正向论证转向复合建构,由静态稳定转向动态平衡,由无序生产转向有序增长,由双向互动转向融合共生,并具有连续性与创新性相...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课题,主要体现在由外部推动转向自我革新,由正向论证转向复合建构,由静态稳定转向动态平衡,由无序生产转向有序增长,由双向互动转向融合共生,并具有连续性与创新性相统一,过程性与方向性相统一,外在性与内生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着重处理好多元思潮与主流价值,高势位供给与高自主需要,体系相对独立与普遍贯通,明经究理与实践探索,社会需要与个体需求的五对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内涵原则 基本特征 重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义、本质要求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6
5
作者 饶武元 黄欣鑫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现代化。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现代化。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为中心为鲜明底色、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要求。进一步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使命,加快实现人才自主培养与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协调融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为世界教育现代化提供新思路与新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内涵要义 本质要求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
6
作者 侯衍社 靳东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1-21,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科学内涵包括:以“第二个结合”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为表现的理论成果;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导向,贯通经济政治文化社...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科学内涵包括:以“第二个结合”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为表现的理论成果;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导向,贯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领域的文明范式;以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支撑,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观照的价值集合;数字智能时代下,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快速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集中体现;以人的现代化为追求,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指向的意义图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实践建构,应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赓续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统一、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相统一、独立自主与胸怀天下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科学内涵 实践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本质特征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孔令帅 王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63,共12页
高质量发展是教师教育领域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反映和具体方式,对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严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逻辑,表现为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 高质量发展是教师教育领域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反映和具体方式,对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严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逻辑,表现为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追求,以优秀文化为重要根基,以数字技术为新型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彰显了我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鲜明的人民性、实践性、全面性和开放性等本质特征。未来,需要从价值引领、制度保障、文化赋能、技术支撑及内外联动等维度入手,才可能消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师教育 高质量发展 内在逻辑 本质特征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象性本质力量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构建
8
作者 段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0,共10页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由感性活动建构的。作为前所未有的实践探索,要在历史实践中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对象性活动的意义及其创造力。把握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的实质,就是在实践中建构属于中国的人和世界的全新关系——感性的对象性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由感性活动建构的。作为前所未有的实践探索,要在历史实践中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对象性活动的意义及其创造力。把握马克思关于对象性活动的实质,就是在实践中建构属于中国的人和世界的全新关系——感性的对象性关系。因此,在实践中,基于特定文化哲学传统而产生的中华民族的伦理文化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相遇,形成了适合中国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伦理精神。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基础上,这一精神与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的结合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奠定基础。唯此,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终将自我诞生,适合中国实际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也必将坚定地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活动 本质力量 感性意识 文化伦理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义
9
作者 李金桥 刘苏醒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22,共9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旨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旨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通过“四个坚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义,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实践要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北京大学现代化研究中心课题组 王浦劬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3期5-29,共2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分析为逻辑起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历史方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分析为逻辑起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历史方位和理论涵义,阐发了新时代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和重要意义,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成逻辑 理论体系 实践要求 哲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共9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发展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在新形势...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发展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在新形势下,要全面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深刻把握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着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形成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新特征 战略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性、理论意蕴与根本遵循 被引量:1
12
作者 冉津宇 张思军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7,135,共10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旨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文化担当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其必然性,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必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化解世界...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旨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文化担当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其必然性,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必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化解世界性挑战的时代必然,是“两个结合”的理论必然,是重建与挺立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逻辑必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论意蕴,具体可以解析为建设具有民族性的中华文明、建设具有人民性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世界性的人类文明、建设具有创新性的发展型文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文化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形成并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定方向、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传承文化血脉、在交流互鉴中博采众长、在扎根实践中开拓创新等方法论原则,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必然性 理论意蕴 根本遵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呈才 刘静瑶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2期1-8,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从理论维度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从实践维度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习近平...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从理论维度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从实践维度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政治方向、揭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回应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之问。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必须要坚持“七个着力”的实践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始终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精神共同富裕;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价值意蕴实践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戏剧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理与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英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5期37-40,共4页
红色戏剧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内涵,能够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提供重要的红色资源。红色戏剧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推动课程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两者之间的意识形态... 红色戏剧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内涵,能够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提供重要的红色资源。红色戏剧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推动课程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两者之间的意识形态统一性、内容补充性和价值目标契合性为红色戏剧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红色戏剧的特殊性,红色戏剧可以从学术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载体创设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入,两者的有效深度融合对提升该课程的教学吸引力、教学实效性、教学影响力等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戏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理逻辑 融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智慧教育路径探索
15
作者 陈芸 刘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7,53,共5页
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和智慧教育发展的新机遇,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智慧化、信息化和技术化愈发紧迫。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依托马扎诺人类学习行为模式和OBE教育理念,凸显学生中心,在智慧教育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了解课情、学情... 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和智慧教育发展的新机遇,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智慧化、信息化和技术化愈发紧迫。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依托马扎诺人类学习行为模式和OBE教育理念,凸显学生中心,在智慧教育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了解课情、学情和校情,重构系统化、梯次化、前沿化和实践化的内容体系,辅之以多类型服务的教学资源库支撑;在信息化背景教学与课堂研讨到课后衍生交互中,激发学习热情,增进深度学习,提升拓展能力,探索信息化交互式教学创新模式;在数据赋能理念下全程监测学习主客体的动态变化,以评价主体、策略、方式和量规的多元化,建构智慧教学评价体系,助力师生共同成长。新文科内涵式发展下智慧教育与思政课程建设的有机融合,将全面助力思政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智慧教育 交互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本质要求
16
作者 成建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奠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石的战略性与基础性工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既有世界先进的教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中国教育实际情况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奠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石的战略性与基础性工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既有世界先进的教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中国教育实际情况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总任务,坚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共同构成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 教育现代化 内涵 本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之治”视域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及本质要求研究
17
作者 潘丽嵩 范晓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提出的与西方现代化思想不同的发展理念与探索实践。以“中国之治”视域看国家现代化,其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体现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特色”;二是表明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之治”视域下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提出的与西方现代化思想不同的发展理念与探索实践。以“中国之治”视域看国家现代化,其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体现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特色”;二是表明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之治”视域下国家现代化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发展学说成就其理论逻辑;其次,近代国家体用选择给予中国式现代化以历史逻辑;再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以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辩证统一构成其发展的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表现出独特的目标指向,分别以“中国之智”“中国之制”“中国之致”从文化底蕴、最大优势、责任目标三方面着重体现现代化发展之路的中国特色。同时,以对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坚持、发展全面现代化的要求、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三个维度突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 本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
18
作者 刘武根 马尚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完成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既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新征程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自找苦吃...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完成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既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新征程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自找苦吃”的精气神,需鼓励、支持、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 科学内涵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治理现代化的指向与要求
19
作者 耿明 赵智兴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观照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内在属性。一般性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化本质一一理性化的继承和坚守,特殊性由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式典型特征的彰显而来,体现为集“唯一性、世界性、公平性、协调性... 观照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内在属性。一般性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化本质一一理性化的继承和坚守,特殊性由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式典型特征的彰显而来,体现为集“唯一性、世界性、公平性、协调性、共生性”于一体的属性复合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组成因子的治理现代化,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最终指向理性化,并对治理环境、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主体等提出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理性 理性化 中国式现代化 治理指向 治理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卡尔·波普尔“反本质主义”的贫困及其现实批判
20
作者 涂浩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26-30,共5页
波普尔提出“反本质主义”,旨在批判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决定论”,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从论据-论证-论点来看,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是不正确的。其一,波普尔的论据是建立在一种简单的形式逻辑之... 波普尔提出“反本质主义”,旨在批判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决定论”,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从论据-论证-论点来看,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是不正确的。其一,波普尔的论据是建立在一种简单的形式逻辑之上,而不是相对高级复杂的辩证逻辑;其二,波普尔的论证未能从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把握和解释历史发展的本质;其三,波普尔的论点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层次,没有深入问题的根本和源头。此外,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变革及其成果,是批驳波普尔“反本质主义”最好的现实回应,不仅能够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本质主义 历史决定论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