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沉积物中铁(Ⅲ)氧化物还原活性的动力学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朱茂旭 范长清 +1 位作者 杨桂朋 李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76,共10页
运用还原性溶解动力学实验和活性连续体(reactive continuum)模型表征了东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铁(Ⅲ)氧化物的还原活性及反应进程中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动力学数据拟合得到了活性铁氧化物理论含量m0、表观速率常数k′和活性非均匀度γ。... 运用还原性溶解动力学实验和活性连续体(reactive continuum)模型表征了东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铁(Ⅲ)氧化物的还原活性及反应进程中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动力学数据拟合得到了活性铁氧化物理论含量m0、表观速率常数k′和活性非均匀度γ。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m0在26.14~60.51μmol/g之间,变化较小;表征高活性铁氧化物还原动力学行为的标准化初始还原速率(J/m0=k′)变化也较小,最大相差仅7.25倍;但不同站位沉积物中铁氧化物活性的非均匀度变化较大,当铁氧化物溶解达到90%时,其速率与初始速率相差2~4个数量级。表层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m0,k′和γ3个动力学参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柱状沉积物中m0,k′和γ3个动力学参数都随深度的增加呈总体减小的趋势,且三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这是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中铁成岩循环的结果。与传统的化学提取相比,活性连续体模型得到3个动力学参数(m0,k′和γ)能从多个角度表征铁氧化物还原活性和动力学行为的细微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还原活性 海洋沉积物 动力学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和山1段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继平 任战利 +1 位作者 单敬福 朱亚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8,共8页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图像粒度分析等相关资料作为支撑条件,对苏里格气田的沉积古环境进行了恢复,总结各小层单元内的沉积体系类型、平面组合及其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在盒8段发育洪泛-辫状河沉积体系,在山1段主要...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图像粒度分析等相关资料作为支撑条件,对苏里格气田的沉积古环境进行了恢复,总结各小层单元内的沉积体系类型、平面组合及其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在盒8段发育洪泛-辫状河沉积体系,在山1段主要发育洪泛-曲流河沉积体系。在盒8段可以识别出心滩、河床滞留和辫状河道间微相类型;在山1段可以识别出边滩、河道间、溢岸、河漫滩、河漫沼泽等微相类型。不同微相类型控制着不同成因砂体类型的展布,尤其是心滩和边滩,既是砂体最为富集的区域,又是储集性能最好的储层。因此,从"相控砂"理论模式出发,去揭示储层的平面展布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为后续的成藏、有利富集区的筛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东区 沉积体系 富集区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马家沟组膏模孔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3
作者 余浩杰 钟寿康 +2 位作者 李浮萍 薛雯 田清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80,共10页
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上组合地层重要储集岩类型,其形成时间和成因对于该类型储层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苏里格东区丰富的取芯资料,根据岩芯、薄片等观察手段,结合常规物性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含“膏模”... 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上组合地层重要储集岩类型,其形成时间和成因对于该类型储层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苏里格东区丰富的取芯资料,根据岩芯、薄片等观察手段,结合常规物性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含“膏模”孔型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膏模”孔主要发育于泥粉晶白云岩中,位于向上变浅序列中部,常可见未充填-半充填型与全充填型两类。储层特征方面,该类储集岩主要发育“膏模”孔充填残余孔、渗流粉砂间微孔和基岩晶间溶蚀微孔3类储集空间,物性测试显示储集性能优越,平均孔隙度可达5.34%,平均渗透率为1.02 mD。纵向沉积序列显示“膏模”孔发育受沉积旋回控制,旋回中部“膏模”孔内存在溶蚀,内为云质渗流粉砂充填,旋回顶部具有暴露特征,且可见下一次海侵泥质灌入岩溶系统内,各类特征均指示“膏模”孔形成与准同生期岩溶相关,即“膏模”孔形成于准同生期,而非传统认识的表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模”孔 准同生期岩溶 储层特征 上组合 苏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山2段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唐洪明 王猛 +3 位作者 赵峰 刘枢 郭红光 徐硕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3期7-14,共8页
苏里格气田东区具有多层系含气特征,该区主力产层山2段受沉积、成岩综合影响,具有典型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致密储层特征。综合应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物性、X-射线衍射、流体包裹体测温、成岩演化序列重... 苏里格气田东区具有多层系含气特征,该区主力产层山2段受沉积、成岩综合影响,具有典型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致密储层特征。综合应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物性、X-射线衍射、流体包裹体测温、成岩演化序列重建、多元回归分析等技术手段与分析方法,对山2段的储层基本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成岩演化序列以及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储层沉积后经历了中—强压实、中等胶结、弱溶蚀等成岩改造,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与本区两期烃类充注密切相关;山2段目前处于中成岩B期末,储层致密化发生在中成岩B期中期;强压实、强硅质胶结与大量的软质岩屑、高岭石胶结主要导致了储层低孔—特低孔,储层特低渗—超低渗的三大核心因素则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胶结。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山2段储层致密化进程,指导有利储层发育区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致密化 山2段 苏里格气田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气层产能贡献差异微观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黎菁 骆建江 +1 位作者 张旭阳 刘鹏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756-759,共4页
苏里格气田是一个低丰度、低压、低渗、非均质性严重的气田,储层条件复杂。砂岩呈大面积连片分布,连续性、连通性较好,有效砂岩为其中相对高渗的Ⅰ,Ⅱ,Ⅲ类储层。盒8、山1段储层的Ⅰ,Ⅱ,Ⅲ类气层产能贡献差异现象极其明显。采用统计分... 苏里格气田是一个低丰度、低压、低渗、非均质性严重的气田,储层条件复杂。砂岩呈大面积连片分布,连续性、连通性较好,有效砂岩为其中相对高渗的Ⅰ,Ⅱ,Ⅲ类储层。盒8、山1段储层的Ⅰ,Ⅱ,Ⅲ类气层产能贡献差异现象极其明显。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薄片鉴定和样品压汞分析资料对气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对比,以室内产能模拟实验明确苏里格东区盒8、山1多层系产层的不同类型储层产能大小以及产能贡献率。结果表明,Ⅰ类储层对渗透率/产能贡献率高达55%~65%,Ⅱ类储层的贡献率23%~27%,Ⅲ类储层的贡献率8%~15%;储层渗透率、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是造成Ⅰ,Ⅱ,Ⅲ类气层产能贡献差异的主要原因,合理的开发方式对多层合采低渗油气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产能模拟 产能贡献率 储集层 孔隙结构特征 苏里格气田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北部盒8段水体分布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金文辉 王林琪 +3 位作者 周文 张春阳 张银德 范玲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5,112,共4页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北部盒8段气藏出水层位多且分散,气田的合理、有效开发难度大。在对储层砂体和水体纵横向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盒8段水体赋存类型及分布特征,并明确了其主控因素。研究区盒8段水体可划分出河道砂体局部边(底)水、...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北部盒8段气藏出水层位多且分散,气田的合理、有效开发难度大。在对储层砂体和水体纵横向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盒8段水体赋存类型及分布特征,并明确了其主控因素。研究区盒8段水体可划分出河道砂体局部边(底)水、河道底部低凹处滞留透镜体水、致密砂岩封隔的透镜体水、孤立砂体形成的透镜体水和致密层残留水5种赋存类型。剖面上,纵向水层多为单个的薄层,横向为孤立的水体或被致密砂岩封隔的水层;平面上,水体分布相对分散,无区域性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水体。综合分析表明:河道砂体的展布是水体分布的基础;水体分布不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在局部独立的气水系统中受局部构造控制,水在构造低部位聚集;储层非均质性使得水体在储层中往往是孤立的,呈透镜状,横向上互不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类型 边(底)水 透镜体水 残留水主控因素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_8-山_1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锴 孙卫 +1 位作者 王博 张一果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10期71-75,80,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储层岩性致密,开展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对于该区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岩心物性实验、薄片鉴定和X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盒8-山1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储...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储层岩性致密,开展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对于该区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岩心物性实验、薄片鉴定和X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盒8-山1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分析认为碎屑颗粒的中值半径、碎屑组分中的石英含量和填隙物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尤其是伊利石与高岭石的含量,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东区 岩石学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南部上古生界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费世祥 王勇 +3 位作者 王心敏 安志伟 薛云龙 郑海亮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年第1期54-57,86,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南部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气藏非均质性强、储层较薄,地质条件复杂,上古生界气层单层厚度仅2.0~5.0m左右。因此,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对水平井有效开发尤为关键。根据苏东南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气藏地...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南部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气藏非均质性强、储层较薄,地质条件复杂,上古生界气层单层厚度仅2.0~5.0m左右。因此,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对水平井有效开发尤为关键。根据苏东南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气藏地质特征,通过充分应用邻井和现场录井资料,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区盒8段气藏"导眼法"与"沉积相法"相结合的综合水平井地质导向方法,合理分析气层空间展布形态,从而做出现场准确解释和决策。在该区盒8段气藏首次应用水平井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东区南部 水平井 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 地质导向 导眼法 沉积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三线0.8设计系数试验段水压试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吴宏 罗金恒 张对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2-107,共6页
强度设计系数从0.72提高到0.8,一方面若保持壁厚不变,可提高管道运行压力,从而有效地增加管道输量和输送效率;另一方面如果保持管道设计压力不变,可有效降低管道壁厚要求,这将显著节约管道建设成本。在工程应用中,0.8设计系数管道需要... 强度设计系数从0.72提高到0.8,一方面若保持壁厚不变,可提高管道运行压力,从而有效地增加管道输量和输送效率;另一方面如果保持管道设计压力不变,可有效降低管道壁厚要求,这将显著节约管道建设成本。在工程应用中,0.8设计系数管道需要进行高强度水压试验以验证管道的承压能力和系统可靠性,而我国目前设计和施工标准对高强度水压试验方法及控制措施还没有明确规定。为此,根据管道屈服强度的样本统计数据,利用概率方法,结合管道埋地时的双轴应力状态,并根据试压段高差,确定管道可接受的最高强度试压压力。采用压力—容积曲线实时监控试压进程,保证试压过程中压力—容积曲线不出现超过0.2%管容的非线性进水量,并开发出相应的压力—进水量曲线信号采集系统。在管道弹性变形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空气含量和水压缩性的压力—容积曲线理论表达式。在西气东输三线试压工程实践中,根据上述方法确定的管道试压强度为试压段高点不低于100.5%SMYS,实际监测所得的压力—容积曲线与理论曲线吻合较好,管道未发生泄漏。该方法可作为国内0.8设计系数管道试压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设计系数 0.8设计系数 输气管道 强度试压 压力-容积图曲线 水压缩性 西气东输三线 管道壁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提高Ⅰ+Ⅱ类井比例的技术及应用
10
作者 李浮萍 李跃刚 +3 位作者 赵忠军 冯敏 段志强 吴小宁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60-164,9,共5页
苏里格气田东区是气田目前开发的主力区块之一,其储层除具有苏里格气田典型的"四低"特点外,还表现出储层异常致密,非均质性非常强的特点,原有的开发技术在这一区块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导致该区块井位优选难度大、Ⅰ+Ⅱ类... 苏里格气田东区是气田目前开发的主力区块之一,其储层除具有苏里格气田典型的"四低"特点外,还表现出储层异常致密,非均质性非常强的特点,原有的开发技术在这一区块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导致该区块井位优选难度大、Ⅰ+Ⅱ类井比例低的现状。针对这一区块储层地质条件差、开发难度高的特点,在开展地质综合研究的同时,完善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方法,地质与地震相结合,深化富集区的分布,探索形成了适合苏里格气田东区的井位优选技术。该技术以富集区筛选技术为核心,并综合应用丛式井井位优选技术和多层系立体开发技术,在开发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苏里格气田东区产能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东区 Ⅰ+Ⅱ类井 富集区筛选 井位优选 气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东区召51-统41井区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杨玥 雷卞军 +2 位作者 马浪 黄艳 赵翔 《四川地质学报》 2013年第4期454-458,共5页
苏里格东区召51-统41井区气藏为典型的岩性气藏,主要勘探层位是盒8段、山1段。通过对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的分析,对该区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 苏里格东区召51-统41井区气藏为典型的岩性气藏,主要勘探层位是盒8段、山1段。通过对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的分析,对该区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储层为孔隙型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为主;孔隙结构具有中-小孔喉、分选中等、排驱压力高和主贡献喉道小的特点;同时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气藏 砂岩 苏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西组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若谷 廖友运 +1 位作者 尚婷 王妍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392,共8页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是近年来开辟的勘探新区,山西组为其主力储集层之一,查明该区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大意义。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资料,对山西组储层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储层以岩屑砂岩...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是近年来开辟的勘探新区,山西组为其主力储集层之一,查明该区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大意义。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资料,对山西组储层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储层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具成分成熟度中-高而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集空间以各类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孔喉差异大。山~3_2段储层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显著高于其余层位,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最强。山西组储层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但山~3_2段局部存在较好储集砂体。物源和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砂岩的骨架成分和粒度特征,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相对优质储层多出现在石英含量高的粗粒边滩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山西组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在苏里格东部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明瑞 张清 《低渗透油气田》 2009年第3期52-56,82,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部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大面积分布碎屑岩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及晶间孔为主,喉道类型以弯片状喉道和片状喉道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优选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部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大面积分布碎屑岩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及晶间孔为主,喉道类型以弯片状喉道和片状喉道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优选储层评价参数,建立了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标准,将研究区的储层类型划分为四类。以灰色关联分析法为基础,对苏里格东部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评价,克服了储层评价中主观性问题,提高储层综合评价的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东部 致密砂岩 灰色关联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下古生界马五_4~1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浮萍 卢涛 +3 位作者 唐铁柱 靳福广 赵忠军 蒋婷婷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7期32-38,5,共7页
利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储层岩电参数、有效储层厚度及试气生产情况,从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研究入手,结合古地貌恢复及现今构造刻画,分析储层的主控因素,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潮上云坪及膏云坪中,位... 利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储层岩电参数、有效储层厚度及试气生产情况,从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研究入手,结合古地貌恢复及现今构造刻画,分析储层的主控因素,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潮上云坪及膏云坪中,位于古岩溶斜坡或斜坡中的残丘边缘地带,发育裂缝和溶孔,占整个储层的24.6%;Ⅱ类储层主要分布在潮上云坪与泥云坪过渡带,位于古岩溶斜坡或残丘内,发育溶孔和晶间溶孔,占整个储层的42.5%;Ⅲ类储层沉积微相主要为潮上泥云坪,位于洼地或沟槽等地貌单元,孔隙类型以晶间孔为主,占整个储层的3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东区 储层综合评价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M-Ⅱ型旋风分离器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新国 金有海 高香锋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11-13,16,共4页
旋风分离器是天然气输送管道除尘净化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对输送管道中的高压阀门、压缩机的安全长周期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特点,中国石油大学开发出了分离效率高、压降较低、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便、造价适中... 旋风分离器是天然气输送管道除尘净化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对输送管道中的高压阀门、压缩机的安全长周期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特点,中国石油大学开发出了分离效率高、压降较低、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便、造价适中的PSC-Ⅲ旋风子及由其组成的大气量高效低阻的PIM-Ⅱ型旋风分离器,已成功应用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各个站场。该文就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所用PIM-Ⅱ型旋风分离器的特点、结构设计、主体材料的选择、制造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 PIM—II型旋风分离器 PSC-III旋风子 15MnNbR钢 材料选择 制造技术 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纤维压裂在苏东气田的应用评价
16
作者 常鹏 张瑛 +3 位作者 李化 申坤 王力 郭玉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12期94-100,107,共8页
苏东气田属于典型的“三低”致密气藏,常规压裂效果差,为最大限度发挥储层的潜能,率先在该区块将体积压裂造复杂缝网与脉冲纤维压裂的高导流能力理念相结合,开展了“低黏度滑溜水造裂缝网络+脉冲泵注形成高导流通道”的先导性试验。通过... 苏东气田属于典型的“三低”致密气藏,常规压裂效果差,为最大限度发挥储层的潜能,率先在该区块将体积压裂造复杂缝网与脉冲纤维压裂的高导流能力理念相结合,开展了“低黏度滑溜水造裂缝网络+脉冲泵注形成高导流通道”的先导性试验。通过对16口/45层储层改造地质、工艺参数的对比分析及大型可视化模拟试验验证,研究表明改造效果与含气饱和度、E/S、射孔簇数目等参数呈正相关,而孔隙度、排量等参数存在最优范围值;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影响选井、选层的因素重要性依次为含气饱和度>孔隙度>E/S>储层厚度>渗透率;影响改造效果的施工参数的重要性因素依次为前置液比例>总液量>射孔簇>纤维加量>排量>支撑剂加量;相比常规压裂井,脉冲纤维压裂改造后的日产量、累积产量高、生产平稳、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气田 脉冲纤维压裂 高导流能力 因素分析 应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东区马五段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17
作者 孙家兴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58-59,共2页
苏里格气田的上古生界以石盒子组、山西组为主采气层,储量较多,所以前人对苏里格气田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古生界的砂岩储层,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储层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现代勘探开采技术的提高,下古生界储层逐渐表现出较强的生产潜力... 苏里格气田的上古生界以石盒子组、山西组为主采气层,储量较多,所以前人对苏里格气田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古生界的砂岩储层,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储层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现代勘探开采技术的提高,下古生界储层逐渐表现出较强的生产潜力,奥陶系马家沟组已经成为苏里格气田一个重要产气层位,其中马五1+2、马五41、马五5为产气主力层。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多为马家沟组上组合,针对中组合储层物性特征虽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多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构造或地区,而针对马家沟中组合各小层储层物性特征及平面上展布特征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马五段储层物性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东区 马五段 物性特征 平面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区41-33区块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逍 王静 +4 位作者 金大权 陈海涌 段新国 曹晶晶 刘正元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10,共16页
苏东41-33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北部南缘,长期沉积间断的风化壳不整合面形成复杂的岩溶古地貌,属苏里格气田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的重要勘探区。研究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法、残厚法... 苏东41-33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北部南缘,长期沉积间断的风化壳不整合面形成复杂的岩溶古地貌,属苏里格气田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的重要勘探区。研究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法、残厚法和印模法,优选本溪组顶9号煤层和马家沟组马五5灰岩为标志层,深入探讨古地貌单元的恢复依据和划分标准,精细恢复岩溶古地貌形态,并明确岩溶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气藏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苏东41-33区块整体处于二级地貌单元岩溶斜坡之上,奥陶系古风化壳上下地层厚度可划分出上薄下薄、上薄下厚、上厚下薄等5种组合类型,细分古坡地、残丘和沟槽3个三级地貌单元;古地貌总体趋势走向为北高南低,出露层位展布由马五4过渡到马五1。中南部发育连片残丘,北部见小型零星残丘,恢复厚度低于15m,残留厚度超过85m;北部发育2条侵蚀沟槽带,充填厚度大于20m,残留厚度小于45m;古坡地分布范围广泛,周围被古残丘与沟槽所分割,残留厚度介于45m^85m之间,恢复厚度大于10m。古地貌类型对风化壳气藏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残丘及残丘边缘带的古坡地储层叠合厚度增大,溶蚀孔洞充填程度低,主力含气层保存完整且连通性较好,是寻找高产井的目标区,而岩溶古沟槽相对不利于天然气富集,所钻遇气井多为低产或无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古地貌 控制作用 奥陶系 苏里格东区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