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8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一种新的全球电离层TEC map预测模型
1
作者 王浩然 刘海军 +5 位作者 袁静 乐会军 李良超 陈羿 单维锋 袁国铭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30,共18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预测对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TEC map预测模型主要通过顺序堆叠时空特征提取单元来实现.这种模型搭建方法会因多个卷积层顺序堆叠而损失细粒度的TEC map的空间特征,导致模型精度不...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预测对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TEC map预测模型主要通过顺序堆叠时空特征提取单元来实现.这种模型搭建方法会因多个卷积层顺序堆叠而损失细粒度的TEC map的空间特征,导致模型精度不够;还会由于多层堆叠导致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问题.本文借鉴残差注意力(Residual Attention)的思想,在TEC map预测模型中增加了残差注意力模块,提出了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模型.该模型中的残差注意力模块能同时提取粗、细粒度空间特征,并对其进行加权.本文在全球TEC map数据上与ConvLSTM、ConvGRU、ED-ConvLSTM和C1PG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模型的RMSE、MAE、MAPE和R^(2)在太阳活动高年和年均优于对比模型.本文还在一次磁暴事件中对比了5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大磁暴发生时,本文模型与C1PG相近,优于其他3种对比模型.本文的研究工作为电离层map预测模型搭建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map预测 残差注意力模块 Residual Attention-BiConvLSTM 时空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EMDAN和SSA-LSTM组合模型的电离层TEC预测
2
作者 张振国 孙希延 +1 位作者 纪元法 贾茜子 《全球定位系统》 2025年第1期48-59,共12页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具有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的特性及单一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在预测中存在精度不高且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在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具有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的特性及单一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在预测中存在精度不高且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在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D with adaptive noise,ICEEMDAN)和样本熵(sample entropy,SE)算法的基础上,结合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和LSTM构建电离层TEC组合预测模型,并对太阳活动低年平静期和太阳活动高年扰动期电离层TEC连续5 d的预测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组合模型相较于单一LSTM模型和SSA-LSTM模型在低太阳活动平静期和高太阳活动扰动期的不同经纬度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最大降低1.06 TECU和2.25 TECU,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最大降低了0.74 TECU和1.68 TECU,平均相对精度分别最大提升了7.63%和8.97%,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LSTM模型和SSA-LSTM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tec)预测 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 样本熵(SE) 麻雀搜索算法(SSA)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Informer的电离层TEC短期预测
3
作者 田晓鹏 罗亦泳 张紫怡 《江西科学》 2025年第1期52-58,210,共8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监测与预报是近地空间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卫星通讯和导航定位等有重要意义。使用基于Transformer(变形金刚)的iInformer(告密者)模型,提出中国区域电离层TEC短期预报新方法,且分别对磁静期与磁暴期电离层进行...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监测与预报是近地空间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卫星通讯和导航定位等有重要意义。使用基于Transformer(变形金刚)的iInformer(告密者)模型,提出中国区域电离层TEC短期预报新方法,且分别对磁静期与磁暴期电离层进行预测。为了分析短期电离层新模型预测效果,选取神经网络模型、线性模型、长短时记忆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磁静期选定区域内iInformer模型有效适用于短期预测任务且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均方根误差在3个区域均低于1.45 TECU(total electron content units,总电子含量单位)。iInformer模型在应对不同数据量时,均能保持稳定的预测性能。特别是在数据集数量相对有限(少于2个月)的情况下,iInformer模型的预报精度显著优于其他模型。相较于单一数据源,多数据源下的iInformer模型预测精度有显著提升,提升幅度在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总电子数(tec) TRANSFORMER iInformer 线性模型 磁静期 磁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通断电情况下焊点寿命预测
4
作者 李长安 庞德银 +2 位作者 俞羽 全本庆 杨宇翔 《电子与封装》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TEC在高低温通断电实验中发生焊点开裂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TEC焊点在通断电时的热应力,应力分析结果表明,通断电会使得上焊点经历更多次的高低温循环,温度循环在焊点上产生交替变化的热应力,且上焊点的热应力变化... 为了研究TEC在高低温通断电实验中发生焊点开裂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TEC焊点在通断电时的热应力,应力分析结果表明,通断电会使得上焊点经历更多次的高低温循环,温度循环在焊点上产生交替变化的热应力,且上焊点的热应力变化比下焊点大,从而导致上焊点更容易发生疲劳开裂。将高温和低温下的各1次通断电等效为1次高低温循环,计算了每次高低温循环中上焊点的蠕变应变能密度,基于蠕变应变能密度,预测了TEC通断电情况下上焊点的寿命,预测的通断电次数对评估TEC服役寿命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 焊点 热疲劳寿命 有限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线拟合的TEC冷热端温度快速估计方法
5
作者 杨毅 胡怡萱 +2 位作者 罗树钰 应展烽 祖玮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5期22-26,共5页
文章基于曲线拟合和重要特征参数辨识方法,提出了一种热电制冷器冷热端温度快速估计方法。研究首先开展了热电制冷器对不同功率下的陶瓷片制冷实验,采集热电制冷器冷热端温度变化曲线。其次,利用有理函数逼近方法对冷热端温度曲线进行拟... 文章基于曲线拟合和重要特征参数辨识方法,提出了一种热电制冷器冷热端温度快速估计方法。研究首先开展了热电制冷器对不同功率下的陶瓷片制冷实验,采集热电制冷器冷热端温度变化曲线。其次,利用有理函数逼近方法对冷热端温度曲线进行拟合,获得温度的有理Rational拟合函数。最后,以陶瓷片发热功率作为间接特征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拟合陶瓷片发热功率与拟合参数的关系,构建以陶瓷片发热功率为特征参数的热电制冷器冷热端温度估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 曲线拟合 热电制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_(W)6.0地震前电离层TEC与声重波耦合现象
6
作者 刘红 张学民 杨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81,共20页
电离层异常是地震短临预报过程的重要参考,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与地震电离层异常形成机制相关的LAI耦合模型也得到了发展,其中声重波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GNSS观测站提取到的北... 电离层异常是地震短临预报过程的重要参考,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与地震电离层异常形成机制相关的LAI耦合模型也得到了发展,其中声重波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GNSS观测站提取到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数据,通过小波变换等分析方法,对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_(W)6.0地震前14 h至震后2 h内TEC扰动的频谱特征和时空变化进行了探究,并与背景扰动信号和外源信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临震前声重波扰动信号主要表现为向外辐散的弧状结构,反向定位结果表明该扰动弧源点接近震源位置。该扰动信号同时还受到了MSTIDs背景信号的载波作用和两个外源信号的干扰。最后,讨论了地表声重波信号的激发起源机制,指出地震孕育过程与声重波的联系仍需进一步验证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积石山M_(W)6.0地震 BDS tec 声重波途径 地震电离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esenius COM. TEC与Spectra OPTIA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7
作者 李少文 朱展鸿 +4 位作者 高旖鑫 王刚 郭楚霞 陆志刚 彭永正 《联勤军事医学》 2024年第12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 比较Fresenius COM.TEC与Spectra OPTIA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捐献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时的采集效率、采集物特性及对捐献者后续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3/2023-10月在作者医院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217例健康捐献者资... 目的 比较Fresenius COM.TEC与Spectra OPTIA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捐献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时的采集效率、采集物特性及对捐献者后续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3/2023-10月在作者医院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217例健康捐献者资料,包括采集前后捐献者的血常规、电解质、采集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不良反应情况和采集物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结果 Fresenius COM.TEC与Spectra OPTIA在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对捐献者的血常规和电解质指标、采集过程中的循环血量、采集效率、采集物的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采集过程及采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液保存液用量上,Fresenius COM.TEC比Spectra OPTIA更少(P<0.05)。而Fresenius COM.TEC采集的产物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Spectra OPTIA(P均<0.05)。结论 Fresenius COM.TEC与Spectra OPTIA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均能有效且安全地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任务。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捐献者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机器或调整动员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enius COM.tec Spectra OPTIA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血细胞分离机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6至7月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江 邓柏昌 +3 位作者 徐杰 黄林峰 刘伟峰 赵文化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9-746,共8页
电离层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扰动与多种扰动源相关联.2009年6至7月期间存在地震和日全食的扰动源.利用广州地区GPS监测网在2009年6至7月连续监测到的TEC数据,通过采用前15天数据的滑动窗口对数据进行处理,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 电离层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扰动与多种扰动源相关联.2009年6至7月期间存在地震和日全食的扰动源.利用广州地区GPS监测网在2009年6至7月连续监测到的TEC数据,通过采用前15天数据的滑动窗口对数据进行处理,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了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特征.结果显示,2009年6至7月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和该时期发生的地震以及日全食事件可能有关联;2009年7月多个地震发生引起的电离层扰动特征为,震前出现的是正异常,发震当天或震后有可能是正异常,也有可能是负异常;7月22日日全食当天TEC扰动为正异常,推测该正异常是地磁活动、地震活动及日全食综合效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tec tec空间和时间分布 太阳日全食 tec扰动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工程二期GNSS电离层TEC与闪烁监测仪样机测试及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铮 曹光伟 +4 位作者 胡连欢 谭广远 尚社平 胡鹏 陈志青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1期77-93,共17页
子午工程二期电离层TEC与闪烁接收机布网采用国产设备.经过连续3天的运行测试,本文以同台站同天线的国外对比设备PolaRx5数据为参考,对样机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对于科学研究,数据的连续性和有效性,VTEC、幅度闪烁指数、相位闪烁指数这... 子午工程二期电离层TEC与闪烁接收机布网采用国产设备.经过连续3天的运行测试,本文以同台站同天线的国外对比设备PolaRx5数据为参考,对样机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对于科学研究,数据的连续性和有效性,VTEC、幅度闪烁指数、相位闪烁指数这三项数据的精度是最重要的指标.本文根据科研场景设计了这些方面的数据比较标准,评估样机的数据质量,并对两种设备探测结果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数据准确性的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工程 GNSS电离层tec与闪烁监测仪 样机测试 数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3月特大磁暴期间中国区域电离层TEC NeuralProphet预报模型研究
10
作者 马彬 黄玲 +5 位作者 吴晗 楼益栋 章红平 陈德忠 王高阳 黄良珂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2-460,共9页
延迟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中重要的误差源之一,提高电离层TEC建模和预报精度对改善卫星导航定位精度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以太阳辐射通量指数F_(10.7)、地磁活动指数Dst、地理坐标和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GIM数据为... 延迟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中重要的误差源之一,提高电离层TEC建模和预报精度对改善卫星导航定位精度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以太阳辐射通量指数F_(10.7)、地磁活动指数Dst、地理坐标和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GIM数据为输入参数的NeuralProphet神经网络模型(NP模型),实现在2015年3月特大磁暴期中国区域电离层TEC短期预报.为验证NP模型的预报精度,本文同时构建了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NP模型在磁暴期(2015年DOY076-078)TEC预报值RMSE和RD分别为0.83 TECU和3.13%,绝对和相对精度较LSTM模型分别提高1.49 TECU和10.25%;且NP模型RMSE优于1.5 TECU的比例达97.24%,远高于LSTM模型.NP模型预报值与CAS具有较好一致性和无偏性,偏差均值仅为-0.01 TECU,而LSTM模型预报值的均值偏大,偏差均值为1.49 TECU.从低纬到中纬度的三个纬度带内,NP模型RMSE分别为1.12、0.83和0.44 TECU,精度比LSTM模型提高1.94、1.56和1.23 TECU.整体上,在磁暴期NP模型预报性能明显优于LSTM模型,能够精细描述中国区域电离层TEC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NeuralProphet神经网络 LSTM神经网络 短期预报 磁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E掩星反演电离层foF2、hmF2和TEC参数精度评估
11
作者 蒋春华 安前芳 +2 位作者 李敏 祝会忠 刘广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0-1015,共6页
在分析FY-3E提供的每日掩星数据数量及其全球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电离层垂测仪数据获取的F2层临界频率值(foF2)和F2层峰值高度(hmF2)、高精度全球电离层格网(GIM)及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2016)提供的总电子含量(TEC)对FY-3E掩星反演的f... 在分析FY-3E提供的每日掩星数据数量及其全球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电离层垂测仪数据获取的F2层临界频率值(foF2)和F2层峰值高度(hmF2)、高精度全球电离层格网(GIM)及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2016)提供的总电子含量(TEC)对FY-3E掩星反演的foF2、hmF2和TEC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电离层垂测仪和FY-3E反演的foF2和hmF2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75,RMSE分别为0.99 MHz和19.26 km。以GIM数据获取的TEC为参考,FY-3E GPS和北斗(BDS)数据反演的TEC精度大致相当。FY-3E TEC精度与太阳活动呈负相关;FY-3E TEC与GIM TEC的相关系数为0.90,RMSE为5.23 TECu。FY-3E TEC与同高度范围的IRI2016 TEC的相关系数为0.88,RMSE为3.70 TE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E F2层峰值参数 tec GIM IRI2016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电离层TEC多参数融合预测模型
12
作者 陈江河 熊攀 +1 位作者 武浩琛 王树凯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2,共21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壳观测网络(陆态网络)GPS站点实测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数据,建立了京津冀区域电离层经验模型,并通过引入太阳通量和地磁活动数据来提高模型的性能。本文研究了电离层TEC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地磁影... 本文利用中国地壳观测网络(陆态网络)GPS站点实测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数据,建立了京津冀区域电离层经验模型,并通过引入太阳通量和地磁活动数据来提高模型的性能。本文研究了电离层TEC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地磁影响分量的函数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待定系数,提出了一种多参数经验融合模型——电离层TEC京津冀区域模型(Multi-Parameter Empirical Fusion Model-Ionospheric TEC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MEFM-ITBTHR)——来预测京津冀区域电离层TEC。结果表明,MEFM-ITBTHR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建模数据集。本文还对MEFM-ITBTHR模型的性能进行了地理位置变化分析、季节变化分析和地磁扰动分析。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区域,MEFM-ITBTHR模型在不同经纬度、不同季节、不同地磁扰动下与实测TEC的预测效果、线性相关性、模型精度都优于IRI2020和NeQuick2模型。本文构建的区域TEC经验模型可为GNSS单频用户提供新的电离层延迟改正方法,同时对建立其他新的和改进现有的电离层经验模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型 IRI2020 NeQuick2 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C温控的非制冷热红外测温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3
作者 李明旭 邰永航 石俊生 《电路与系统》 2024年第4期33-40,共8页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用于人体或者其他精准测温场景使用时,需要具有较高的测温精度,然而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和自身芯片发热的影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温度漂移现象,从而导致测温精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消除这一影响,本文采用TEC作为非制冷...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用于人体或者其他精准测温场景使用时,需要具有较高的测温精度,然而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和自身芯片发热的影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温度漂移现象,从而导致测温精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消除这一影响,本文采用TEC作为非制冷探测器的制冷方案,通过Xilinx XC7A100T FPGA主控芯片合理设置带TEC的国产氧化钒红外探测器焦平面温度,实时检测探测器内部温度实现闭环高精度温控,使红外探测器尽可能工作在恒温状态。在完成基本成像的基础上,使用探测器原始数据计算并研究在5℃到55℃环境温度下打开温控和关闭温控条件下对测温精度的差异,实验结果为探测器在打开和关闭温控条件下测温精度平均为0.5℃和1.3℃,结果表明利用TEC对红外探测器做恒温控制有利于提高探测器原始数据的稳定性,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测温精度。When the 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is used in the human body or other precis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cenarios, it needs to have a high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ccuracy.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nd the heating of its own chip, a relatively serious temperature drift phenomenon will occur, which will lead to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ccuracy.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is effect, this paper uses thermoelectric cooler (TEC) as the refrigeration scheme of the uncooled detector, reasonably sets the focal plane temperature of the domestic vanadium oxide infrared detector with TEC through the Xilinx XC7A100T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master chip, and real-time detects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the detector to achieve closed-loop high-preci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so that the infrared detector can work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as much as possible. On the basis of completing the basic imaging, the original data of the detector is used to calculate and study the difference i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ccurac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under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of 5˚C to 55˚C.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the detecto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is 0.5˚C and 1.3˚C.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TEC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the infrared detector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detector’s original data and can improv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ccuracy to a certain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非制冷红外 测温精度 tec温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servations of TEC Depletion,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ROTI and Scintillation Associated with ESF Irregularities over South China 被引量:1
14
作者 DENG Kun MA Yonghui +2 位作者 LIU Minbo GUO Zhixiong WANG Shu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The observation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scintillation,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depletion,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and Rate of TEC Index(ROTI) over south China were presented.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 The observation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scintillation,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depletion,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and Rate of TEC Index(ROTI) over south China were presented.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GPS observations at stations of Shenzhen and Guangzhou from 2011 to 2012.This study reported that the ratio of simultaneous occurrences of TEC depletions with strong scintillat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EC depletions with weak scintillations in vernal and autumnal equinoxes of 2011 over South China.The number of the periodic structures of TEC with depletion contained was greater than that with no depletion contained corresponding to strong scintillations.The structure of the slab of plasma irregularities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imultaneous occurrences of TEC depletion with strong scintillations and ROTI.Before and during the occurrences of strong scintillation,there was Large-Scale Wave Structure(LSWS) which provided the seed ionization perturbation to trigger ESF irregularities and contributed to 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scintillation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 tec depletion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Rate of tec Index(RO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极化SAR观测的TEC反演算法分析
15
作者 朱艺洵 熊超 王丰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15-4029,共15页
电离层的色散特性决定了无线电波信号穿越其传播时会产生法拉第旋转效应(Faraday Rotation,FR).基于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卫星观测可实现对法拉第旋转角(Faraday Rotation Angle,FRA)的测量,并进一步实现... 电离层的色散特性决定了无线电波信号穿越其传播时会产生法拉第旋转效应(Faraday Rotation,FR).基于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卫星观测可实现对法拉第旋转角(Faraday Rotation Angle,FRA)的测量,并进一步实现对电波传播路径上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的反演.为提出一种鲁棒性较强的SAR-TEC反演方法,本研究利用10组共251景PALSAR-1(Phased Array Type L-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全极化SAR数据,对中纬度北美洲地区的FRA进行了估计,并详细对比了四种利用FRA来计算TEC的算法.为了验证计算得到的SAR-TEC的准确性,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地基观测台网得到的TEC作为参考值进行对比,揭示了基于SM算法得到SAR-TEC具有最好的相关性.同时我们进一步考量了地磁场对SAR-TEC反演算法的影响,利用C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卫星实测的磁场数据替代由国际地磁参考场(International Geomagnetic Reference Field,IGRF)估算的磁场,进一步提升了基于SM算法得到的SAR-TEC反演精度,其与地基GNSS-TEC的相关性达到了0.97,RMSE仅为1.14 TE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SAR FRA tec IGRF CHAMP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层析辅助等离子体泡的TEC空间梯度研究
16
作者 尹萍 纵瑞龙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在严重的电离层活动时,发生的极端电离层扰动会对GNSS地基增强系统(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 GBAS)的用户构成完好性威胁,例如中国低纬地区出现的等离子体泡现象。本文针对等离子体泡造成的TEC空间梯度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 在严重的电离层活动时,发生的极端电离层扰动会对GNSS地基增强系统(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 GBAS)的用户构成完好性威胁,例如中国低纬地区出现的等离子体泡现象。本文针对等离子体泡造成的TEC空间梯度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电离层层析辅助研究等离子体泡造成的TEC空间梯度的方法。首先,通过多分辨率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重构中国及周边中低纬地区在2017-09-08T12:00—17:00UT扰动最强烈时段的电离层层析图像,发现该时段内中国低纬地区出现电子密度耗竭的等离子体泡现象;其次,利用短基线双站法和时间步长法两种方法计算等离子体泡附近区域TEC空间梯度;最后,结合两者进行比较研究,验证了较大的TEC空间梯度往往存在于等离子体泡的侧壁周围,如本文在14:06UT出现在香港空域附近的最大TEC空间梯度为133.16 mm/km。同时还可以看出:层析反演的电离层图像不仅能直观地分析等离子体泡的三维电子密度分布,还可以帮助发现TEC空间大梯度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层析 等离子体泡 tec空间梯度 短基线双站法 时间步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数据的中国区域电离层层析TEC精度评估
17
作者 尹萍 刘贺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9-1018,共10页
为了获取高精度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数据以便更加深入了解和研究电离层的真实特征和小尺度的变化,本研究借助基于多星座GNSS数据的电离层层析技术对2017-09-05-15中国区域的电离层TEC进行了重构提取并进行... 为了获取高精度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数据以便更加深入了解和研究电离层的真实特征和小尺度的变化,本研究借助基于多星座GNSS数据的电离层层析技术对2017-09-05-15中国区域的电离层TEC进行了重构提取并进行精度评估。此次研究既包含电离层平静态又涉及电离层扰动态,从而为评估层析TEC的精度提供了充足的地磁环境。首先利用实测的多普勒卫星测轨和无线电定位组合(Doppler Orbitography and Radiopositioning Integrated by Satellite, DORIS)系统斜向TEC(slant TEC, STEC)数据与双频GPS STEC数据、层析STEC数据、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IRI)模型STEC数据、全球电离层地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 GIM) STEC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为了进行长时间大范围的电离层TEC统计分析,以双频GPS垂向TEC(vertical TEC,VTEC)数据作为参考,将层析算法的VTEC、IRI模型和GIM的VTEC与之进行比对。其中,与DORIS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当电离层TEC平缓变化时,DORIS相对STEC数据与双频GPS相对STEC数据、层析相对STEC数据计算得到的均值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都在1.3 TECU左右,而与IRI相对STEC和GIM相对STEC数据计算得到的均值RMSE分别在2TECU、2.3 TECU左右,故双频GPS STEC数据和层析STEC数据比IRI模型STEC数据和GIM STEC数据更贴近DORIS STEC数据。与双频GPS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层析VTEC与双频GPS VTEC的最大相关系数为0.99,最小RMSE为1.39 TECU,而IRI模型和GIM数据对应的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97,对应的最小RMSE分别为1.95 TECU和3.5 TECU,故层析VTEC在中国区域的精度优于IRI模型和GIM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tec) GNSS 多普勒卫星测轨和无线电定位组合(DORIS)系统 层析算法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地区电离层TEC的变化特征研究
18
作者 王建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 分析宝鸡地区电离层TEC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方法 通过统计太阳极大年(2014年)和极小年(2019年)的GNSS TEC数据,以及与IRI 2016模型对比,分析宝鸡地区电离层TEC的变化特征。结果 除了极大年的夏季,其他季节的日变化都类似正弦... 目的 分析宝鸡地区电离层TEC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方法 通过统计太阳极大年(2014年)和极小年(2019年)的GNSS TEC数据,以及与IRI 2016模型对比,分析宝鸡地区电离层TEC的变化特征。结果 除了极大年的夏季,其他季节的日变化都类似正弦变化,在太阳极大年,电离层TEC随季节单调下降,而在太阳极小年,电离层TEC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结论 宝鸡地区电离层TEC存在显著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可为电波信号通过电离层的时间延迟修正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日变化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莫昔芬联合TE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19
作者 唐勇 周杰斌 曾赟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4期124-127,共4页
目的 观察他莫昔芬联合TE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 目的 观察他莫昔芬联合TE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行TEC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连续治疗至疗程结束。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081,P=0.024);治疗后,2组CA19-9、CA125、CEA水平和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下降/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χ^(2)=5.285,P=0.022)。结论 他莫昔芬联合TE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肿瘤标志物、血脂水平改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晚期 他莫昔芬 tec方案 近期疗效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的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孟泱 王泽民 鄂栋臣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4,共4页
选取印度洋区域7个IGS站,运用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前后共计25 d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出高时空分辨率的VTEC。综合考虑了太阳和地磁活动参数,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详尽阐释了地震发生前TEC减小的电离层异常现象。
关键词 地震 电离层 GPS tec V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