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RAP分子标记的铁皮石斛野生居群的分析与鉴别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玲 吴睿 +3 位作者 牛志韬 薛庆云 刘薇 丁小余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26-1933,共8页
本文根据铁皮石斛多糖合成途径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和生物碱合成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构建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RAP)分子标记,对铁皮石斛野生居群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分子... 本文根据铁皮石斛多糖合成途径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和生物碱合成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构建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RAP)分子标记,对铁皮石斛野生居群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分子鉴别。结果表明,在54对TRAP引物中,筛选出的7对引物可将铁皮石斛野生居群鉴别开。同时,在杂交后代中均能检测到父母本特征条带和新产生条带,能够有效地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鉴别开来。聚类分析表明,当以云南广南铁皮石斛为亲本时,正反杂交后代均先与其聚为一支,再与另一亲本聚为一支,体现了子代与云南广南铁皮石斛的亲缘关系较近。采用TRAP分子标记对铁皮石斛野生居群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分子鉴别,有利于选择优质居群进行人工培育,实现了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别,提高种质质量的控制,为改善铁皮石斛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trap分子标记 野生居群 杂交后代 鉴别
原文传递
3种白腐菌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及酶相关基因的TRAP标记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6
2
作者 訾晓雪 曹宇 +1 位作者 闫绍鹏 王秋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118,共8页
【目的】木质纤维素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白腐菌对降解木质纤维素具有特殊的优势。研究3种白腐菌的生物学特性、酶学活性以及菌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分析3种白腐菌木质纤维素酶的表达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高产木质纤维素酶菌种选... 【目的】木质纤维素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白腐菌对降解木质纤维素具有特殊的优势。研究3种白腐菌的生物学特性、酶学活性以及菌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分析3种白腐菌木质纤维素酶的表达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高产木质纤维素酶菌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为白腐菌木材降解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芝栓孔菌、火木层孔菌和松杉灵芝3种白腐菌为研究材料,测定在不同培养温度下固体培养基中菌落的生长速度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变化,利用比色法测量白腐菌5种木质纤维素酶活性,运用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TRAP)分子标记分析3种白腐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酶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在不同温度下(23,28℃),3种白腐菌在PDA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均为云芝栓孔菌>火木层孔菌>松杉灵芝,云芝栓孔菌和火木层孔菌在28℃的生长速度高于23℃,而松杉灵芝在23℃培养生长更快;液体培养基中云芝栓孔菌的生物量高于火木层孔菌和松杉灵芝。3种白腐菌木质素相关酶活性受木屑诱导显著提高,木质素酶活性最高的是漆酶,其次是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最低的是锰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的表达在3种白腐菌中无显著差异,但外切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内切纤维素酶活性,玉米秸秆为碳源诱导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木屑碳源样品。云芝栓孔菌更偏好于木质素酶的表达,而火木层孔菌和松杉灵芝则更偏好于纤维素酶的表达。TRAP分子标记扩增结果显示,木质素酶相关基因的6对引物共产生109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79条,多态性百分比为72.47%;纤维素酶相关基因的11对引物共产生19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4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70.70%。【结论】通过生长速度、生物量、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的检测以及TRAP分子标记结果表明3种白腐菌在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差异。3种白腐菌木质素酶活性的大小与其酶基因多态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3种白腐菌纤维素酶活性大致相同,其基因多态性也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菌 木质素酶 纤维素酶 trap分子标记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RAP标记分析8个福瑞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敬波 董在杰 +3 位作者 朱文彬 苏胜彦 公翠萍 阎明信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7-1086,共10页
为了研究福瑞鲤不同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TRAP分子标记对生长速度有差异的家系(4个生长速度快,4个生长速度慢)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8个家系的多态性条带数在9.41至12.00之间,多态性比率范围为52.04%~66.02%,多态信息含量为0.1... 为了研究福瑞鲤不同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TRAP分子标记对生长速度有差异的家系(4个生长速度快,4个生长速度慢)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8个家系的多态性条带数在9.41至12.00之间,多态性比率范围为52.04%~66.02%,多态信息含量为0.1853~0.2430, Nei 遗传多样指数和 Shannon 信息指数分别为0.1875~0.2410和0.2780~0.3510,其中家系85^#的各遗传参数值最高,而家系74#的最低。家系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及分子变异方差(AMOVA)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家系56^#与92^#(Fst=0.0516)及51^#与89^#(Fst=0.0956)这2对家系间处于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0.05≤Fst≤0.15)之外,其他家系间遗传分化水平均较低(Fst〈0.05),群体的总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其方差分量的贡献率达98.3%。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家系26^#与92#的遗传距离最大,家系85^#与89^#的遗传距离最小;基于此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家系56^#与74^#以及家系85^#与89^#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聚类在同一分支上,而其他家系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研究结果说明8个福瑞鲤家系内遗传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育种潜力,可扩大福瑞鲤的选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p分子标记 福瑞鲤 家系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淀粉合成基因TRAP标记的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道微 殷勤 +4 位作者 董芳 黄艳岚 周虹 张亚 张超凡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13-17,共5页
为探究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甘薯种质资源中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锚定引物的筛选构建了基于淀粉合成基因的TRAP分子标记技术,并对59份不同作用类型的甘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TRAP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SAI/me2、AGPase/em4和β-Am... 为探究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甘薯种质资源中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锚定引物的筛选构建了基于淀粉合成基因的TRAP分子标记技术,并对59份不同作用类型的甘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TRAP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SAI/me2、AGPase/em4和β-Amylase/me2这3对引物组合在分子标记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多态性片段,结果重复性好,可作为TRAP分子标记;其中,AGPase/em4分子标记的区分能力最强,能将59份甘薯资源进行较好的区分。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甘薯种质资源之间无明显的遗传群体区分。研究表明,甘薯基因组为六倍体起源,其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存在多基因遗传作用,在不同甘薯种质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因而可以开发成有效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淀粉合成基因 遗传多样性 trap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白腐菌生物学特性与木质纤维素酶基因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立霞 马欣然 +2 位作者 王玉英 闫绍鹏 王秋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34-2043,共10页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3种白腐真菌——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鲍姆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baumii)和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为材料,用菌落直径测量法比较3种白腐菌在马铃署葡萄糖固体培养基上...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3种白腐真菌——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鲍姆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baumii)和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为材料,用菌落直径测量法比较3种白腐菌在马铃署葡萄糖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采用菌丝体干重法比较其在马铃署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上3种白腐菌均为快速生长类型,其生长速度木蹄层孔菌>火木层孔菌>鲍姆鲍姆木层孔菌;马铃署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生物量增长速度木蹄层孔菌>鲍姆鲍姆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用比色法测量其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结果显示:木蹄层孔菌产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量较高,鲍姆鲍姆木层孔菌和火木层孔菌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量较高;木蹄层孔菌、鲍姆鲍姆木层孔菌和火木层孔菌3种白腐菌的3种主要木质素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表达量,种间差异显著(F=3.75*、5.20**、3.01*),白桦木屑诱导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显著(F=3.84*、4.19*、5.28*);两种主要纤维素酶(葡聚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的表达量,种间差异不显著,受碳源影响作用显著(F=3.99*、4.04*)。筛选29对引物组合,对3种白腐菌几种主要木质纤维素酶基因进行TRAP-PCR分子标记检测,比较3菌种间遗传差异,扩增总条带数为357条,多态性条带数为255条,多态性条带的比例为71.43%,其中木质素降解酶基因总多态位点比率为73.77%,纤维素降解酶基因总多态位点比率为68.97%。3种白腐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基因在种间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差异。因此,特定基因的TRAP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木腐菌的遗传变异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菌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 trap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种质资源花青素积累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道微 董芳 +3 位作者 黄艳岚 周虹 张亚 张超凡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7-358,共12页
甘薯种质资源中花青素的积累呈现极为丰富的形态学多态性,作为花青素天然原料开发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开展花青素积累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对优质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以66份来源不同的甘薯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 甘薯种质资源中花青素的积累呈现极为丰富的形态学多态性,作为花青素天然原料开发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开展花青素积累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对优质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以66份来源不同的甘薯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生长位点之间花青素积累的关联性,并针对主要花青素合成基因设计TRAP等分子标记,探索了该表型多态性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甘薯薯块和叶片的花青素积累性状在形态学上相对独立,与其他生长位点无必然关系;薯皮色、须根色与须根根原基色之间紧密关联。(2)TRAP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花青素合成途径IbCHS、IbDFR等基因在甘薯基因组中存在多个拷贝,不同种质资源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多态性差异;转录因子IbMYB1-2a/b仅与薯块花青素积累直接相关,且并非所有紫心甘薯存在IbMYB1-2a/b基因。(3)研究筛选出CHSRV1/AN4引物组合为较理想的TRAP分子标记,能较好地区分66份甘薯种质资源,相对于形态学标记,其聚类分析图能更客观地反映甘薯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为培育茎叶菜用型和紫心甘薯新品种提供了研究基础,也为追溯紫心甘薯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积累 遗传多态性 形态学多态性 trap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