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0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Lead-free Thick-film Resistor Pastes
1
作者 LUO Hui LI Shihong +3 位作者 LIU Jisong CHEN Liqiao YING Xingang WANG Ke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11-116,共6页
The preparation of lead-free thick-film resistors are reported:using RuO 2 and ruthenates as conductive particles,glass powders composed of B 2 O 3,SiO 2,CaO and Al2 O 3 as insulating phase,adding organic matter which... The preparation of lead-free thick-film resistors are reported:using RuO 2 and ruthenates as conductive particles,glass powders composed of B 2 O 3,SiO 2,CaO and Al2 O 3 as insulating phase,adding organic matter 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ethyl cellulose and terpineol to form printable pastes.Resistors were fabricated and sintered by conventional screen-printing on 96%Al 2 O 3 substrates,and then sintering in a belt furnace.X-ray diffraction(XRD) and electron scanning microscopy(SEM)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nductive particles.The resistors exhibit good refiring stability and low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Sheet resistance spans from about 80Ω/□ to 600Ω/□.The resistors prepared are qualified for common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FREE RUO2 thick-film resistor past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action of RuO<sub>2</sub>and Lead-Silicate Glass in Thick-Film Resistors 被引量:3
2
作者 Gulmurza Abdurakhmanov Gulbahor S. Vakhidova Lutfullo X. Tursunov 《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of X-ray diffraction, infrared and optical spectra of powders of the ruthenium dioxide, lead-silicate glass as well as their mixture before and after sintering are reported. Sintering conditio...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of X-ray diffraction, infrared and optical spectra of powders of the ruthenium dioxide, lead-silicate glass as well as their mixture before and after sintering are reported. Sintering conditions typical for thick film resistors were used. Intensity of main lines of RuO2 in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sintered mixtures decreases and they slightly shift towards small angles. No new reflexes appear in these patterns. Absorbance of RuO2 in the range of 2.5-100 μm is proportional to and featureless. Infrared spectrum of lead-silicate glass has absorption bands of [SiO4]4- tetrahedra and Pb-O bonds only. Optical spectrum of RuO2 has wide absorption bands at 950 and 370 nm. Spectra of the mixture of RuO2 and glass powders before and after sintering are different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during the sintering process. Concentration of free charge carriers estimated from the optical spectra is about 1021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thenium Dioxide Lead-Silicate Glass Thick Film RESISTORS Infra Red And Optical Spectra X-Ray Diff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ient micrometer-scale thick-film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superior stability
3
作者 Jian-Fei Hu Gang Chen +10 位作者 Shun-Zhang Yu Yue-Xin Lin Kai-Yu Wang Zong-Wei Li Guo-Dong Zhang Teng-Fei Pan Ya-Jing Li Ming-Jie Li Ying-Dong Xia Yi-Fan Lv Yong-Hua Che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647-1657,共11页
It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 thickness of the absorber layer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to improve devic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industry refinement.However,thick perovskite films(>1μm)are difficult to be f... It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 thickness of the absorber layer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to improve devic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industry refinement.However,thick perovskite films(>1μm)are difficult to be fabricated by employing traditional solvents,such as N,N-dimethylformamide(DMF),dimethyl sulfoxide(DMSO).Besides,it is a challenge to fabricate thick-film perovskite owing to the deteriorated surface morphology and serious defect density.Herein,a simple method was reported to deposit uniform pinhole-free perovskite films with a thickness of more than 2μm utilizing the methylamine acetate(MAAc)ionic liquid as the solvent.Combined with methylammonium chloride(MACl)as an additive,thick-film perovskite with~2μm in grain size and few grain boundaries(GBs)was prepared,which dramatically improved the perovskite crystal quality and enhanced carrier transport performance.The final PSCs exhibited a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of 20.16%.The device showed improved stability with 95%of its initial efficiency in a nitrogen environment over 5000 h.This work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produce extremely efficient and stable thick-film PSCs.It can be believed that this device has great potential in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 areas and laminated P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hick-film STABILITY Ionic liquid
原文传递
基于电流体喷印压电厚膜的力感知探针
4
作者 王大志 王伦翔 +6 位作者 李泽飞 陈相吉 郑晓虎 刘梦哲 梁世文 孔令杰 唐彬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197,共7页
为了准确感知探针接触,降低探针损坏更换频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力感知探针。利用有限元软件优化设计压电厚膜感知层的结构尺寸,并基于电流体喷印工艺完成曲面共形压电厚膜的制备。搭建力感知探针标定系统,分析推导出灵敏... 为了准确感知探针接触,降低探针损坏更换频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力感知探针。利用有限元软件优化设计压电厚膜感知层的结构尺寸,并基于电流体喷印工艺完成曲面共形压电厚膜的制备。搭建力感知探针标定系统,分析推导出灵敏度公式,并计算不同接触速度下的接触力。测得在0.2 mm/s的接触速度下,力感知探针的灵敏度达到744.203 pC/N,非线性误差为4.26%。实验结果表明,该力感知探针具有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在防止探针接触变形、感知接触力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压电厚膜 力感知探针 电流体喷印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环状流液膜厚度预测研究
5
作者 詹婷婷 王兴 +2 位作者 王亚辉 姚鑫 石海涵 《化工管理》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液膜厚度是认识环状流典型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其准确预测对揭示环状流场中液膜-液滴转化规律、传热传质规律,以及压降规律的计算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液膜厚度预测方法以经验公式为主,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其适用条件有限。文章收... 液膜厚度是认识环状流典型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其准确预测对揭示环状流场中液膜-液滴转化规律、传热传质规律,以及压降规律的计算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液膜厚度预测方法以经验公式为主,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其适用条件有限。文章收集了更宽泛的液体种类、液流速、气流速、实验压力、管径的实验数据共801组,在其基础之上建立了垂直管环状流液膜厚度预测新模型,该模型是对经验模型所建关系式形式的发展。新模型考虑了气流速、液流速、压力、气体密度、气体黏度和管径的影响。新模型与现有11个模型相比,准确性更高,适用的参数范围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流 液膜厚度 压降梯度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的透明柔性导电膜薄膜厚度表征
6
作者 张少鸿 莫家媚 苏秋成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已越来越成为实验室的常规必备设备。XPS是一种表面分析技术,典型的分析深度约为10 nm,主要用于表征材料表面元素及其化学状态,并可利用刻蚀离子枪对材料元素及其化学态纵深分布进行研究。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已越来越成为实验室的常规必备设备。XPS是一种表面分析技术,典型的分析深度约为10 nm,主要用于表征材料表面元素及其化学状态,并可利用刻蚀离子枪对材料元素及其化学态纵深分布进行研究。XRD主要利用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测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同时可利用材料表面、界面对X射线的反射,研究材料的物性,包括密度、厚度、粗糙度等。利用实验室常规的XPS和XRD联合表征多层薄膜厚度;结合两者各自的优势,通过简单、便捷的方法实现多层薄膜的结构表征。通过XRD测试多层薄膜的反射干涉条纹,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得到其厚度信息;通过XPS深度剖析得到膜层组分及其纵向分布的信息,从而完整表征了多层薄膜的结构。所表征的样品为组成和结构未知的透明柔性导电膜。结合XPS和XRD分析得到结果:薄膜为三层复合膜结构,首层由SnO_(2)、In_(2)O_(3)、TiO_(2)和ZnO组成,厚度为42.6 nm;中间为19.2 nm Ag纳米线;靠近基底层由ZnO、In_(2)O_(3)和TiO_(2)组成,厚度为59.0 nm。建立的方法完全避免了建模的繁杂过程和不确定性,方便、快速地得到薄膜结构组成,包括:每层薄膜厚度、组成成分、层间堆叠顺序等。方法在薄膜研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应用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射线衍射(XRD) 薄膜厚度 深度剖析 X射线反射率(XRR)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厚监控系统准直聚焦耦合光路的研制
7
作者 谢海峰 付秀华 +4 位作者 董所涛 石澎 任松林 杜昕 王由德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针对直接式光学膜厚监控系统中卤素灯光源发散和探测器接收信号幅值弱,导致短波波段监控精度差,并且制备窄带滤光膜(带宽<5 nm)监控误差大引起光谱矩形度差等问题,通过分析HLX64623卤素灯的光强分布和光纤耦合原理,根据镀膜机的结构... 针对直接式光学膜厚监控系统中卤素灯光源发散和探测器接收信号幅值弱,导致短波波段监控精度差,并且制备窄带滤光膜(带宽<5 nm)监控误差大引起光谱矩形度差等问题,通过分析HLX64623卤素灯的光强分布和光纤耦合原理,根据镀膜机的结构参数设计准直聚焦耦合光路系统的初始结构,通过采用非球面U型反光镜结构和自由曲面透镜实现发散光源的准直以及光信号聚焦与光纤耦合,利用Zemax软件以基板和光纤接收端面上的辐照强度和光斑尺寸为优化目标进行迭代优化,相比于独立光源结构,优化后基板辐照强度提高了147%,光纤接收端辐照强度从0提高到1.53%。将准直聚焦耦合光路系统安装在镀膜机上进行测试,相比独立光源信号强度提高了362.3%,信噪比提高了91.9%,通过制备365 nm带宽10 nm的窄带滤光膜,连续镀制三炉的中心波长偏移量在1 nm以内,半高宽均为10 nm。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对近紫外到可见近红外波段高精度窄带滤光膜的稳定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膜厚监控 光路设计 光纤耦合 光学膜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雷诺数下径向滑动轴承的热弹流润滑特性
8
作者 詹萌浩 闫康昊 +2 位作者 黄丹 姜冬菊 杭旸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6,共7页
径向滑动轴承在高速、重载或大径向间隙等状态下,常伴随着润滑油流态变化、油温升高和轴瓦弹性变形等,对轴承的运行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联合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建立紊流、热效应、弹性变形等多因素耦合的润滑仿真模型,分析了轴承... 径向滑动轴承在高速、重载或大径向间隙等状态下,常伴随着润滑油流态变化、油温升高和轴瓦弹性变形等,对轴承的运行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联合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建立紊流、热效应、弹性变形等多因素耦合的润滑仿真模型,分析了轴承在紊流状态下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分布,并讨论了轴承偏心率、转速和间隙比变化时,其承载力和最大油膜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雷诺数下,紊流效应会影响轴承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分布,减小最大油膜压力和偏心率,增大最小油膜厚度和偏位角;随着转速和偏心率的增大,油膜承载力、最大油膜压力随之增大;随着间隙比的增大,油膜承载力呈非线性减小,最大油膜压力近似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雷诺数 紊流 最小油膜厚度 承载力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金属复合轴瓦推力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与功耗分析
9
作者 苗建伟 谭庆昌 +3 位作者 孙宝瑞 柴博森 赵京鹤 王顺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9,共6页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与金属复合轴瓦存在尺寸大、PTFE强度低和表面能低等问题,制约润滑膜的形成。为提高重载塑料瓦推力滑动轴承的润滑性能,研究PTFE层厚度、润滑油入口区形状对成膜能力的影响。在考虑润滑油密度...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与金属复合轴瓦存在尺寸大、PTFE强度低和表面能低等问题,制约润滑膜的形成。为提高重载塑料瓦推力滑动轴承的润滑性能,研究PTFE层厚度、润滑油入口区形状对成膜能力的影响。在考虑润滑油密度和黏度沿着油膜厚度方向的变化、双层材料轴瓦力变形和热变形的条件下,联立膜厚方程、Reynolds方程和能量方程,建立热流固耦合的推力滑动轴承3D润滑模型;对油膜和轴瓦的压力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PTFE层厚度、润滑油入口楔形区的高度和长度对最小膜厚和功耗影响。结果表明:随润滑油入口区楔形间隙长度增加,最小油膜厚度增大,功率损耗降低,当入口楔形区长度约为瓦块宽度的64%时,最小膜厚和功耗达到最佳值;随着PTFE层厚度增大,增大入口区高度有利于提高润滑性能,高度一般控制在0.28~0.32 mm较为合适;随PTFE层厚度增加,最小膜厚增大,功耗减小,但PTFE层厚度过大时,其影响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瓦推力轴承 聚四氟乙烯 成膜能力 油膜厚度 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btle Side Chain Triggers Unexpected Two-Channel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y Enabling 80%Fill Factors and Efficient Thick-Film Organic Photovoltaics 被引量:3
10
作者 Yonghai Li Lu Yu +8 位作者 Liangliang Chen Chenyu Han Huanxiang Jiang Zitong Liu Nan Zheng Jiuxing Wang Mingliang Sun Renqiang Yang Xichang Bao 《The Innovation》 2021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To clearly show how important the impact of side chains on organic solar cells(OSCs)is,we designed three acceptors IDIC-CxPh(x=4,5,or 6)via subtle side-chain regulation.Despite this small change,significant distinctio... To clearly show how important the impact of side chains on organic solar cells(OSCs)is,we designed three acceptors IDIC-CxPh(x=4,5,or 6)via subtle side-chain regulation.Despite this small change,significant distinctions were detected.IDIC-C4Ph devices achieve an optimal efficiency of 13.94%under thermal annealing,but thermal-assistant solvent-vapor annealing hugely suppresses the efficiencies to 10%.However,the C6Ph side chain endows extremely disordered stacking orientations,generating moderate efficiencies of~12.50%.Excitingly,the IDIC-C5Ph affords an unexpected two-channel p-p charge transport(TCCT)property,boosting the fill factor(FF)by up to 80.02%and efficiency to 14.56%,ranking the best among five-ring fused-ladder-type acceptors.Impressively,the special TCCT behavior of IDIC-C5Ph enables 470 nm thick-film OSC with a high FF of up to 70.12%and efficiency of 13.01%,demonstrating the great promise in fabricating largescale O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solar cells side chain molecular assembly twochannel charge transport thick-film
原文传递
巷道全断面雾幕捕尘系统水膜分析及除尘效果研究
11
作者 冯超 邱进伟 张乔东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为了缓解巷道粉尘对职工健康的危害,采用数值模拟、实验测试和现场试验研究了全断面雾幕捕尘网的除尘机制。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和低阻理论,研究了不同孔径捕尘网对除尘阻力的影响,并结合射流破碎和液膜破碎雾化理论,分析了不同喷雾流量和... 为了缓解巷道粉尘对职工健康的危害,采用数值模拟、实验测试和现场试验研究了全断面雾幕捕尘网的除尘机制。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和低阻理论,研究了不同孔径捕尘网对除尘阻力的影响,并结合射流破碎和液膜破碎雾化理论,分析了不同喷雾流量和孔径形成的水膜特性及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巷道风速与除尘阻力呈正相关,除尘效率随风速先增后减,最佳风速为1.09 m/s。最终确定最佳喷头流量为4.2 L/min,捕尘网孔径为100目,现场应用后除尘率达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流量 捕尘网孔隙 水膜厚度 除尘 液膜破碎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盐雾环境下薄液膜厚度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魏雪 李玉宁 +3 位作者 祁伟昭 宋巍巍 郑召健 殷晓 《环境技术》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是通过自制的薄液膜装置,模拟盐雾环境下不同材料的薄液膜生成,并测量薄液膜厚度,探索不同材质的薄液膜生成难易程度与影响因素。方法是利用光谱振荡原理,通过调整倾斜角度等测量了其不同部位的薄液膜厚度,分别对碳钢、合金钢、不... 目的是通过自制的薄液膜装置,模拟盐雾环境下不同材料的薄液膜生成,并测量薄液膜厚度,探索不同材质的薄液膜生成难易程度与影响因素。方法是利用光谱振荡原理,通过调整倾斜角度等测量了其不同部位的薄液膜厚度,分别对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铝合金阳极氧化、碳钢镀锌、合金钢镀锌镍、铝合金达克罗表面的薄液膜生成进行了测试,统计分析了不同位置、不同倾斜角度、不同材料的薄液膜厚度数据。结合对比分析的结果,给出了薄液膜厚度的部分影响因素。结论是金属材料薄液膜厚度大部分数据在200 μm以下,并给出了薄液膜厚度在不同测量部位、材质类型、表面处理、倾斜角度下的厚度值变化趋势。为后续研究可控薄液膜下的腐蚀行为提供数据积累,并为不同牌号的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大气腐蚀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薄液膜 厚度测厚 倾斜角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薄膜厚度均匀性控制系统设计
13
作者 张兵 王涛 +2 位作者 李文杰 陶学攀 朱家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针对薄膜生产吹塑过程中均匀性不稳定、需经常进行人工调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多自由度薄膜厚度均匀性控制系统;视觉模块通过摄像头对成型轮廓的进行检测,提取塑料薄膜外形轮廓的图像信息,经过图像处理后输出不对称度信息... 针对薄膜生产吹塑过程中均匀性不稳定、需经常进行人工调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多自由度薄膜厚度均匀性控制系统;视觉模块通过摄像头对成型轮廓的进行检测,提取塑料薄膜外形轮廓的图像信息,经过图像处理后输出不对称度信息,用作控制部分的控制参数;控制模块依据视觉检测结果及控制模型,对装有两轴伺服电机的XY移动平台上的膜口间隙调节机构进行实时控制与反馈;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偏离度识别误差0.485°,控制误差0.098 mm,满足设计要求及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厚度均匀性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伺服电机 XY移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腔参数下的静压轴承油膜载荷特性分析
14
作者 焦博文 王星洪 +2 位作者 高新华 赵春江 边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为了探究油腔对静压油膜轴承承载特性的影响,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和Fluent软件,提出静压滑动油膜轴承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油腔厚度、转子转速、油腔夹角和壁面粗糙度对油膜压力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膜连续的前提下,随着静压滑动轴承... 为了探究油腔对静压油膜轴承承载特性的影响,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和Fluent软件,提出静压滑动油膜轴承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油腔厚度、转子转速、油腔夹角和壁面粗糙度对油膜压力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膜连续的前提下,随着静压滑动轴承油腔厚度的增加,油膜压力峰值减小;随着油腔夹角的增大,油膜压力峰值先减小后增大;当轴承转速增加时,油膜压力峰值均呈现上升趋势,过大的转速会使得油膜的承载中心发生偏移,进而导致轴承偏心,且可能导致供油不充足;油腔壁面是否粗糙对润滑特性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轴承 油腔厚度 油腔夹角 粗糙度 油膜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添加剂黏压特性对热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陈加丽 刘晓玲 +1 位作者 裴孝虎 王浩成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9,共10页
离子液体相较于一般润滑油具有较低的黏压系数,作为润滑添加剂时,有必要探究其黏压特性对基础油润滑性能的影响。采用多重网格数值方法,研究离子液体添加剂对非牛顿点接触热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讨论离子液体添加量、滑滚比和卷吸速度等... 离子液体相较于一般润滑油具有较低的黏压系数,作为润滑添加剂时,有必要探究其黏压特性对基础油润滑性能的影响。采用多重网格数值方法,研究离子液体添加剂对非牛顿点接触热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讨论离子液体添加量、滑滚比和卷吸速度等对膜厚、摩擦因数和温升的影响,并分析非牛顿效应和热效应对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离子液体的加入会降低润滑油的油膜厚度、温升和摩擦因数,能缓解由于滑滚比或卷吸速度增大引起的剪切稀化效应,离子液体添加量越大效果越好;非牛顿流体得到的摩擦因数和温升明显低于牛顿流体,离子液体添加剂能降低非牛顿流体特征剪应力对摩擦因数的影响,且降低热效应对润滑性能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流润滑 离子液体 黏压系数 油膜厚度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用互联引线材料的选型
16
作者 吕晓云 黄栋 +6 位作者 史海林 王亚莉 张潇珂 郑毅 史凤 姚金实 朱玉倩 《电子工艺技术》 2025年第1期18-21,共4页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内引线与基板间需要实现电连接并承载一定的电流,目前主要采用金属连接互联引线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功率器件的电引出也需要借助金属互联引线。铜或铜合金的导热导电性能良好,加工性能优异,成本相对较低,是作为集...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内引线与基板间需要实现电连接并承载一定的电流,目前主要采用金属连接互联引线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功率器件的电引出也需要借助金属互联引线。铜或铜合金的导热导电性能良好,加工性能优异,成本相对较低,是作为集成电路用金属互联引线的首选材料。选用纯铜、白铜、黄铜、锡青铜和铍青铜合金作为金属互联引线材料,从微观角度验证这5种金属引线材料与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焊接工艺的兼容性。研究得出,在不需要进行机械支撑的场合,混合集成电路选用纯铜作为金属互联引线材料最佳,对互联材料有强度要求时建议选择锡青铜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 金属互联引线 铜合金 纯铜 锡青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及相关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培良 王智伟 +2 位作者 孔德明 崔永强 马勤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海面溢油探测技术之一,但基于该技术的油膜厚度反演算法不适用于评估厚油膜(>800μm)。激光方向性强且能量集中,研究已表明其具备评估海面油膜的能力,然而现有探测系统将激光信号作为干扰信号... 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海面溢油探测技术之一,但基于该技术的油膜厚度反演算法不适用于评估厚油膜(>800μm)。激光方向性强且能量集中,研究已表明其具备评估海面油膜的能力,然而现有探测系统将激光信号作为干扰信号加以抑制或去除。为了重新找回该信号以实现探测海面厚油膜的目的,研究了一种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并对其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另外,基于此系统建立了一种利用激光反射信号评估海面厚油膜的模型。通过选用原油和白油的混合油(1:50)作为实验油,验证了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油膜厚度评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量计量 激光探测系统 激光诱导荧光 海面溢油 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水平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速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自龙 刘琳 +1 位作者 房雨泽 廖锐全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3-81,共9页
气井中积液现象为井筒中液体的回流和聚集,是气井中严重的生产问题之一,会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造成停产。气井积液预测能力对于保证气井正产生产和优化相关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防止积液现象的发生,准确预测和识... 气井中积液现象为井筒中液体的回流和聚集,是气井中严重的生产问题之一,会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造成停产。气井积液预测能力对于保证气井正产生产和优化相关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防止积液现象的发生,准确预测和识别积液点至关重要。使用空气-水混合物在管径为60 mm的管道中进行了压力为0.2 MPa和0.5 MPa时0~90°倾角的室内实验,分析了在不同角度、压力和液体流量下临界气体流量的变化,随着角度的增大,临界气量先增大后减小,倾斜段是最难携液的井段,且55°倾角是最难携液的角度。在液膜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倾斜气井井壁的液膜分布不均匀,采用SHEKHAR的最大液膜厚度分布关系式进行计算,考虑到气芯中液滴载荷和液膜夹带的平衡,建立了一种新的水平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速预测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和现场数据将新模型与LUO模型、BARNEA模型和LIU模型进行比较,新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最好,准确率为91%,表明该模型比其他积液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可用于对水平气井积液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临界气体流速 积液 液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快速地层压力测试仪研制与应用
19
作者 郝桂青 兰萌 +3 位作者 贾奇勇 白晓煜 陈永超 周艳敏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随着勘探井向深井领域发展,高温深地深海小直径井眼油气的开发成为必然。快速地层压力测试仪是通过对地层压力测量来分析计算地层渗透率及储层有效性的仪器,但现有仪器不能满足4.5in*小直径井眼及耐温205℃的作业要求,测压时抽吸速度不... 随着勘探井向深井领域发展,高温深地深海小直径井眼油气的开发成为必然。快速地层压力测试仪是通过对地层压力测量来分析计算地层渗透率及储层有效性的仪器,但现有仪器不能满足4.5in*小直径井眼及耐温205℃的作业要求,测压时抽吸速度不可控,无法实现恒流抽吸,导致测压精确度低。高温快速地层压力测试仪各功能短节模块化设计,其液压动力与精密抽吸短节高度集成、推靠坐封短节结构紧凑,这使仪器的长度和直径得以减小;采用耐高温电子元器件和高温厚膜封装技术,实现仪器耐温205℃的技术指标;采用直流无刷电机精密控制技术实现对超低渗透率等复杂地层流体的恒流抽吸、精准测压。高温快速地层压力测试仪经过高温和可靠性测试及实井作业验证,该仪器具有尺寸小、集成度高、可靠性好、耐高温的优点,解决了高温复杂井况测压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测试 液压系统 直流无刷电机 SIC器件 厚膜封装 推靠坐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倾瓦推力轴承惰转过程的最小膜厚预测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滨 袁法旭 +2 位作者 蒲可欣 费冬冬 杜鹏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74,共10页
为建立可倾瓦推力轴承惰转过程中最小油膜厚度的预测方法,依据核主泵推力轴承的实际工作情况,基于雷诺方程的自编程序,分别进行热态和冷态下主、副轴瓦润滑性能参数的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可倾瓦推力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的理论拟合公... 为建立可倾瓦推力轴承惰转过程中最小油膜厚度的预测方法,依据核主泵推力轴承的实际工作情况,基于雷诺方程的自编程序,分别进行热态和冷态下主、副轴瓦润滑性能参数的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可倾瓦推力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的理论拟合公式,并对最小膜厚的计算值和拟合值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转速降低,主轴瓦的最小膜厚单调减小,副轴瓦的最小膜厚先增加后减小;主、副轴瓦最小膜厚的计算值可以和拟合值较好地对应,验证了理论拟合公式的可靠性。提出的理论拟合公式可以通过额定转速下的最小膜厚计算结果预测多种工作条件下的最小油膜厚度,为主泵惰转的安全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方程 可倾瓦推力轴承 主泵惰转 最小膜厚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