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7合金环件低倍试样“麻坑”现象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冀胜利 王林歧 徐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0,共2页
TA 7合金飞机发动机环锻件在低倍检验腐蚀时经常会出现“麻坑”现象。本文通过显微组织观察、成分分析、超声波探伤等手段对“麻坑”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麻坑”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麻坑”现象与腐蚀有关,随... TA 7合金飞机发动机环锻件在低倍检验腐蚀时经常会出现“麻坑”现象。本文通过显微组织观察、成分分析、超声波探伤等手段对“麻坑”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麻坑”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麻坑”现象与腐蚀有关,随腐蚀时间增加,“麻坑”现象越明显。“麻坑”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杂质元素Fe含量较多有关,但对锻件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低倍组织 “麻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量及热处理对TA7合金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昌 王蕊宁 +3 位作者 付文杰 陈钧伟 张清 舒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研究了TA7合金板材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不同变形量时的组织、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TA7合金在700~850℃随退火温度升高,强度明显降低,塑性上升;相同热处理温度下,TA7合金随变形量增加,再结晶程度增强,加强度降低,而塑性升高。
关键词 ta7合金 热处理 变形量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TA7合金再结晶程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蕊宁 周玉川 +2 位作者 陈钧伟 谢英杰 李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97-198,201,共3页
研究了TA7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再结晶程度对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TA7合金板材再结晶程度增强,对应的板材塑性增加,强度略有下降;断口分析表明,随再结晶程度增加,位错聚集区域减少,加工应力释放,断裂区... 研究了TA7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再结晶程度对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TA7合金板材再结晶程度增强,对应的板材塑性增加,强度略有下降;断口分析表明,随再结晶程度增加,位错聚集区域减少,加工应力释放,断裂区域大部分呈现出细小椭圆或等轴的韧窝,表现出更好的材料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热处理 再结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TA7铣削加工特性研究
4
作者 何绍川 李晗 +1 位作者 安庆龙 陈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TA7钛合金高强度和低热导率的特点使其成为典型的难加工材料。为了研究钛合金TA7的铣削加工特性,开展了钛合金TA7铣削实验,研究切削参数对TA7切削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MINITAB分别建立了切削力、表面粗糙度与切削参数的回归模型,并分析... TA7钛合金高强度和低热导率的特点使其成为典型的难加工材料。为了研究钛合金TA7的铣削加工特性,开展了钛合金TA7铣削实验,研究切削参数对TA7切削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MINITAB分别建立了切削力、表面粗糙度与切削参数的回归模型,并分析了切削力、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与切削参数的响应关系,揭示了切削参数对切削力时域和频域信号、已加工表面形貌与残余应力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ta7 切削力 切削振动 表面形貌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叠轧TA7钛合金薄板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庞洪 张海龙 +2 位作者 王希哲 吴凯 陈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66-69,共4页
为了解决TA7钛合金板材冷加工困难的状况,对TA7钛合金薄板采用包覆叠轧工艺进行热轧直接成品轧制,可以有效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分析两种不同加工工艺下板材的组织、织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包覆叠轧工艺可以使TA7钛合金板材获得较好... 为了解决TA7钛合金板材冷加工困难的状况,对TA7钛合金薄板采用包覆叠轧工艺进行热轧直接成品轧制,可以有效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分析两种不同加工工艺下板材的组织、织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包覆叠轧工艺可以使TA7钛合金板材获得较好的组织,具备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包覆叠轧 织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7钛合金在不同镦粗条件下缺陷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红兰 姚泽坤 +1 位作者 郭鸿镇 魏寿庸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6,共3页
钛合金锻造时毛坯温度与模具温度差对它的变形量及成形质量有很大影响。通过改变毛坯温度与模具预热温度差研究了轧制态TA7在不同温度差下镦粗后出现第一条宏观裂纹的规律。当毛坯与模具温差710℃、变形量达到70%时,TA7钛合金表面出现... 钛合金锻造时毛坯温度与模具温度差对它的变形量及成形质量有很大影响。通过改变毛坯温度与模具预热温度差研究了轧制态TA7在不同温度差下镦粗后出现第一条宏观裂纹的规律。当毛坯与模具温差710℃、变形量达到70%时,TA7钛合金表面出现第一条可见裂纹,内部沿45°方向出现剪切裂纹;当毛坯与模具温差达到560℃、变形量达到80%时,TA7钛合金表面出现裂纹,锻件内部小变形区出现纵向裂纹;毛坯与模具温差为410℃、变形量为80%时,钛合金表面与内部均未见宏观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温差 镦粗 剪切裂纹 极限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对TA7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和明 魏辽 +3 位作者 侯乃贺 李之南 文磊 杨斌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87,100,共6页
为提高TA7钛合金耐磨损关键服役性能,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陶瓷涂层。通过厚度、粗糙度、显微硬度测量、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摩擦学性能检测等手段研究了石墨对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机制... 为提高TA7钛合金耐磨损关键服役性能,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陶瓷涂层。通过厚度、粗糙度、显微硬度测量、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摩擦学性能检测等手段研究了石墨对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基础电解液中加入石墨颗粒能够显著提高TA7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厚度,降低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且随着石墨浓度的升高,微弧氧化涂层的厚度增大,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减小;微弧氧化涂层降低了TA7钛合金的摩擦系数,显著改善了合金的耐磨性能;石墨颗粒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微弧氧化涂层的摩擦系数,当石墨浓度为3 g/L时,涂层摩擦系数保持在0.15以下,表现出良好的减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微弧氧化 石墨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对TA7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涂层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和明 马兰荣 +3 位作者 赵晨熙 李之南 文磊 杨斌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22,38,共6页
为提高TA7钛合金的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涂层,研究了石墨颗粒对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电解液中加入石墨颗粒能够显著提高TA7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厚度,降低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 为提高TA7钛合金的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涂层,研究了石墨颗粒对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电解液中加入石墨颗粒能够显著提高TA7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厚度,降低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且随着石墨含量的升高,微弧氧化涂层的厚度增大,但显微硬度减小,表面粗糙度基本保持不变;微弧氧化涂层的物相主要有高温稳定相金红石及锐钛矿;微弧氧化处理提高了TA7钛合金的自腐蚀电位,降低了腐蚀电流密度,石墨颗粒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自腐蚀电位,降低了腐蚀电流密度,显著提高了微弧氧化涂层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微弧氧化 石墨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工艺对TA7ELI钛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立鹏 高婷 +1 位作者 马保飞 肖松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33-135,共3页
研究了不同锻造工艺对TA7ELI钛合金锻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低温伸长率最高的锻造工艺不是室温塑性最好的工艺,而是室温塑性最差的工艺。不同工艺锻造的TA7ELI钛合金锻件室温力学性能和超低温力学性能各具优缺点,实... 研究了不同锻造工艺对TA7ELI钛合金锻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低温伸长率最高的锻造工艺不是室温塑性最好的工艺,而是室温塑性最差的工艺。不同工艺锻造的TA7ELI钛合金锻件室温力学性能和超低温力学性能各具优缺点,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产品侧重的性能要求选择相应的锻造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ELI钛合金 锻造工艺 显微组织 室温力学性能 超低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组合对TA7钛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泽坤 孙红兰 +3 位作者 张东亚 郭鸿镇 魏寿庸 车安达 《重型机械》 2012年第3期74-77,共4页
通过对TA7钛合金拟水平正交实验和对室温拉伸性能检测结果的方差分析,获得了具有较好性能匹配的变形工艺参数组合:即坯料加热温度1040℃,应变速率0.05s-1,变形量50%。金相观察及断口形貌的研究表明,TA7钛合金在高于相变点温度始锻易获... 通过对TA7钛合金拟水平正交实验和对室温拉伸性能检测结果的方差分析,获得了具有较好性能匹配的变形工艺参数组合:即坯料加热温度1040℃,应变速率0.05s-1,变形量50%。金相观察及断口形貌的研究表明,TA7钛合金在高于相变点温度始锻易获得尺寸稍大的初生α和尺寸小的再结晶α混合的双套组织,这种组织在拉伸过程中α颗粒易在原子密排面被拉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拟水平正交实验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7钛合金拉伸和压缩加载时的孪生变形行为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斌 郭玲梅 +1 位作者 汪洋 李子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27-2435,共9页
在低温和常温下,使用准静态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杆试验设备对具有较弱织构特征的TA7钛合金棒材进行准静态和动态的单向拉伸和压缩加载试验,并对加载后的试样进行EBSD观察和分析,考察了材料在加载时的孪生行为。结果表明:TA7钛合金的... 在低温和常温下,使用准静态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杆试验设备对具有较弱织构特征的TA7钛合金棒材进行准静态和动态的单向拉伸和压缩加载试验,并对加载后的试样进行EBSD观察和分析,考察了材料在加载时的孪生行为。结果表明:TA7钛合金的力学行为具有显著的应变率相关性和温度相关性,且其宏观力学行为表现出拉压不对称性。加载过程中,在低温和高应变率条件下孪晶更容易形成,这种温度和应变率相关性在压缩加载时更加显著。相对于多晶纯钛,TA7钛合金中的孪晶密度较小,这是由于铝原子的加入使得孪晶的形成较为困难。TA7钛合金孪晶形成的难易程度和种类具有拉压不对称性,孪晶更易于在压缩加载时形成。低温拉伸加载下形成的主要为{1122}孪晶,常温拉伸变形中形成的主要为{1012}孪晶;高应变率压缩加载下形成的主要为{1121}孪晶,而低应变率压缩变形中形成的主要为{1012}孪晶,这与材料的织构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孪晶 温度 应变率 拉压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TA7钛合金板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佳琨 张苗 +4 位作者 冯军宁 郭金榜 马忠贤 解晨 冯永琦 《钛工业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27-30,共4页
研究了TA7钛合金板材热加工态和经750、800、850℃3种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室温拉伸性能、弯曲性能、高温拉伸性能和高温持久性能。结果表明,热加工态TA7钛合金板材横向存在不均匀组织,纵向有较多拉长α晶粒;经750℃热处理后板... 研究了TA7钛合金板材热加工态和经750、800、850℃3种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室温拉伸性能、弯曲性能、高温拉伸性能和高温持久性能。结果表明,热加工态TA7钛合金板材横向存在不均匀组织,纵向有较多拉长α晶粒;经750℃热处理后板材拉长α晶粒转变为等轴状;经800℃热处理后板材横向与纵向均为均匀、细小的等轴组织;经850℃热处理后板材晶粒发生长大。热处理后板材强度降低,塑性增加,弯曲性能和高温持久性能均满足GJB 2505A—2018标准要求;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板材室温拉伸强度和高温拉伸强度均逐渐降低,经850℃热处理后板材的500℃高温拉伸强度已不能满足要求。为了获得均匀、细小的组织及良好的力学性能,TA7钛合金板材宜采用800℃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板材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7钛合金板材高温拉伸变形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景祺 林健 +2 位作者 呼啸 魏瑞刚 苑少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9-1026,共8页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板厚为4 mm的TA7 ELI材料在变形温度为800、850、900、950和1000℃,应变速率为0.01 s^−1和0.001 s^−1下进行高温拉伸实验,获得材料发生超塑性变形的温度区间和应变速率范围。采用炉中高温拉伸实验对Glee...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板厚为4 mm的TA7 ELI材料在变形温度为800、850、900、950和1000℃,应变速率为0.01 s^−1和0.001 s^−1下进行高温拉伸实验,获得材料发生超塑性变形的温度区间和应变速率范围。采用炉中高温拉伸实验对Gleeble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得出在950~1000℃范围内,应变速率低于0.001 s^−1时,TA7 ELI钛合金高温拉伸会出现超塑性变形。伸长率最高可达260%。在应变速率0.001 s^−1、800℃时,TA7钛合金的断口组织中有动态再结晶现象。1000℃时,断口出现较为粗大的层片状α组织和明显的晶粒长大现象。m和n值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50℃时到达最大值。硬化现象能够有效的抑制颈缩,变形温度为950℃时,材料的硬化和软化达到较好的平衡,易获得较大的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超塑性 高温拉伸 应变硬化指数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烧结Ti-35Nb-7Zr-5Ta合金在Ringer's模拟体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雪青 张玉勤 +1 位作者 蒋业华 周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73,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Ti-35Nb-7Zr-5Ta(Ti-Osteum)生物医用钛合金。以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纯Ti(TA1)和Ti-6Al-4V(TC4)合金为对比材料,利用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该合金在Ringer's模拟体液中的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Ti-35Nb-7Zr-5Ta(Ti-Osteum)生物医用钛合金。以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纯Ti(TA1)和Ti-6Al-4V(TC4)合金为对比材料,利用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该合金在Ringer's模拟体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及其腐蚀机理。结果表明:与TA1和TC4合金相比,SPS烧结的Ti-Osteum合金在模拟体液中具有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和较小的钝化电流密度、较大的容抗弧以及接近的腐蚀电位,从而显示了优于TC4和TA1的良好耐腐蚀性能。SPS烧结Ti-Osteum合金在模拟体液中耐腐蚀性优异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单相β型组织,并且表面出现稳定的复合氧化物钝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5Nb-7Zr-5ta合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Ringer's溶液 电化学腐蚀行为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速率对TA7钛合金包辛格效应的影响
15
作者 郭滔 房子建 +1 位作者 汪洋 李子然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3-81,共9页
基于动态加卸载实验技术,采用自主研制的旋转盘式霍普金森拉杆和压杆实验装置对TA7钛合金进行了应变速率为300 s~(-1)的拉伸-卸载-压缩和压缩-卸载-拉伸实验,研究了包辛格效应的应变速率相关性。根据TA7钛合金屈服行为的拉伸-压缩不对... 基于动态加卸载实验技术,采用自主研制的旋转盘式霍普金森拉杆和压杆实验装置对TA7钛合金进行了应变速率为300 s~(-1)的拉伸-卸载-压缩和压缩-卸载-拉伸实验,研究了包辛格效应的应变速率相关性。根据TA7钛合金屈服行为的拉伸-压缩不对称特征,提出了包辛格效应应力参数,对TA7钛合金在不同预应变量、加载方式和循环周次下的包辛格效应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高应变速率加载下TA7钛合金的包辛格效应比准静态加载下小;预拉伸加载下的包辛格效应弱于预压缩加载下的包辛格效应,但两种加载方式下的包辛格效应都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而减小;循环周次对TA7钛合金的高应变速率和准静态加载下的包辛格效应具有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包辛格效应 应变速率 霍普金森拉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A7钛合金各向异性分析
16
作者 杨兴远 魏红伟 +6 位作者 张静 王继航 姜沐池 刘意 任德春 蔡雨升 吉海宾 《火箭推进》 CAS 2023年第4期99-105,共7页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制备了不同成形角度的TA7钛合金,分析了成形角度以及热处理对成形合金显微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SLM成形技术凝固较快的特点,导致成形TA7钛合金的显微组织...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制备了不同成形角度的TA7钛合金,分析了成形角度以及热处理对成形合金显微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SLM成形技术凝固较快的特点,导致成形TA7钛合金的显微组织受成形角度影响较为显著,为平行于成形方向的柱状β晶粒,晶内均为快速凝固形成的生成α′马氏体;成形合金存在<0001>织构,成形角度为30°时,<0001>织构的取向密度指数达到最高的15.05,Schmid因子为4.35;在显微组织与织构差异的影响下,成形合金的性能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随着成形角度的增加,合金的强度逐渐升高,塑性呈现降低的趋势;经过热处理后,合金的显微组织转变为等轴晶,织构显著弱化,合金的力学性能实现了各向同性。基于上述研究,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可成形具有复杂流道结构的TA7钛合金级间壳体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ta7合金 织构 各向异性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TA7钛合金板材外观、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邢秋丽 王蕊宁 +4 位作者 朱晓翠 李辉 周玉川 谢英杰 王瑞琴 《钛工业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TA7钛合金可被用于制造飞机蒙皮、喷气发动机焊接轮环等中等强度的焊接结构件,但由于存在成形塑性差、易开裂、成品率低等问题,TA7钛合金板材的加工难度较大。为此,针对TA7钛合金板材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索性实验,对比了3种不同制备工艺... TA7钛合金可被用于制造飞机蒙皮、喷气发动机焊接轮环等中等强度的焊接结构件,但由于存在成形塑性差、易开裂、成品率低等问题,TA7钛合金板材的加工难度较大。为此,针对TA7钛合金板材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索性实验,对比了3种不同制备工艺对TA7钛合金板材开裂情况、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坯轧制在低温区域进行,一火轧制后板材表面开裂明显,成品板材晶粒细小,但组织均匀性不高;开坯轧制在相变点附近的高温区域进行,一火轧制后板材开裂程度明显改善,成品板材晶粒有所长大,但组织均匀性依旧较差;开坯轧制在低温区域进行,且后期采用换向轧制得到的板材表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此外,3种工艺制备的TA7钛合金成品板材的室温力学性能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板材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7Ta合金再结晶退火温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益 徐铁伟 +1 位作者 李芳 付宝全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棒材组织、硬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变形量对铌钽合金棒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变形量的增大,材料的再结晶退火温度降低。变形量为90%时,锻造棒材的再结晶退火温度为1000~1050℃;变形率95%时,轧制...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棒材组织、硬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变形量对铌钽合金棒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变形量的增大,材料的再结晶退火温度降低。变形量为90%时,锻造棒材的再结晶退火温度为1000~1050℃;变形率95%时,轧制棒材的再结晶退火温度为950~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7ta合金 再结晶退火 退火温度 金相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工艺对TA7ELI钛合金饼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云 席锦会 +1 位作者 王彦皓 葛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3-45,49,共4页
研究了不同锻造工艺对TA7ELI钛合金饼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始锻温度950~980℃的试验工艺可得到等轴组织的饼材,力学性能满足GJB 2058-94标准要求,但饼材不同位置组织存在差异。使用始锻温度1030~1040℃的试验工艺没有能够... 研究了不同锻造工艺对TA7ELI钛合金饼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始锻温度950~980℃的试验工艺可得到等轴组织的饼材,力学性能满足GJB 2058-94标准要求,但饼材不同位置组织存在差异。使用始锻温度1030~1040℃的试验工艺没有能够得到理想的网篮组织的饼材,且伸长率不合格,工艺需要改进,不合格的原因是:饼材成形过程变形不均匀而造成组织不均匀;TA7ELI钛合金的网篮组织不易控制,其与始锻温度、终锻温度、变形量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ELI钛合金 饼零件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7电火花加工实验研究与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立新 路雄 史卫朝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2017年第7期54-60,共7页
针对TA7钛合金难切削以及加工表面质量差的问题,在通用电火花机床上探究了空载电压、峰值电流、脉冲宽度以及脉冲间隔对TA7钛合金电火花加工中材料去除率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设计中心复合实验,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多线回归技术建立... 针对TA7钛合金难切削以及加工表面质量差的问题,在通用电火花机床上探究了空载电压、峰值电流、脉冲宽度以及脉冲间隔对TA7钛合金电火花加工中材料去除率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设计中心复合实验,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多线回归技术建立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二阶预测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以正确映射出TA7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的工艺规律。以提高材料去除率降低表面粗糙度为目的建立工艺目标优化模型,根据实际加工条件对工艺参数的约束,设计粒子群算法求取优化模型的解集,通过实际加工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正确可靠的获得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加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ta7合金 材料去除率 表面粗糙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