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合金TA7铣削加工特性研究
1
作者 何绍川 李晗 +1 位作者 安庆龙 陈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TA7钛合金高强度和低热导率的特点使其成为典型的难加工材料。为了研究钛合金TA7的铣削加工特性,开展了钛合金TA7铣削实验,研究切削参数对TA7切削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MINITAB分别建立了切削力、表面粗糙度与切削参数的回归模型,并分析... TA7钛合金高强度和低热导率的特点使其成为典型的难加工材料。为了研究钛合金TA7的铣削加工特性,开展了钛合金TA7铣削实验,研究切削参数对TA7切削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MINITAB分别建立了切削力、表面粗糙度与切削参数的回归模型,并分析了切削力、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与切削参数的响应关系,揭示了切削参数对切削力时域和频域信号、已加工表面形貌与残余应力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ta7 切削力 切削振动 表面形貌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叠轧TA7钛合金薄板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2
2
作者 庞洪 张海龙 +2 位作者 王希哲 吴凯 陈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66-69,共4页
为了解决TA7钛合金板材冷加工困难的状况,对TA7钛合金薄板采用包覆叠轧工艺进行热轧直接成品轧制,可以有效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分析两种不同加工工艺下板材的组织、织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包覆叠轧工艺可以使TA7钛合金板材获得较好... 为了解决TA7钛合金板材冷加工困难的状况,对TA7钛合金薄板采用包覆叠轧工艺进行热轧直接成品轧制,可以有效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分析两种不同加工工艺下板材的组织、织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包覆叠轧工艺可以使TA7钛合金板材获得较好的组织,具备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钛合金 包覆叠轧 织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7钛合金高温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东赟鹏 于秋颖 +3 位作者 方爽 王淑云 王超渊 宋晓俊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9,共7页
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TA7钛合金在变形温度850~ 1000℃、应变速率0.001~0.1s^-1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变化规律,计算并建立了描述TA7钛合金高温变形特性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TA7钛合金流变应力影响显著,随变形温度升... 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TA7钛合金在变形温度850~ 1000℃、应变速率0.001~0.1s^-1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变化规律,计算并建立了描述TA7钛合金高温变形特性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TA7钛合金流变应力影响显著,随变形温度升高和变形速率的降低,相同变形程度下合金的流变应力显著降低,并且在较低的应变下合金即可达到稳态流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 钛合金 流变应力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TA7在醇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敏感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荫顺 姜应律 +2 位作者 褚洪 丁宝峰 于正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采用慢应变速率实验研究了钛合金TA7在醇类溶液等介质中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钛合金TA7在醇类溶液中有明显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在含有Cl-离子的醇类溶液中有强烈的应力腐蚀敏感性;钛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通常源自点蚀孔底部.
关键词 钛合金 ta7 醇溶液 敏感性 应力腐蚀 慢应变速率实验 点腐蚀 腐蚀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TA7 ELI合金的制备及其界面反应层 被引量:8
5
作者 邬军 徐磊 +1 位作者 雷家峰 刘羽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299-302,共4页
采用Ti-5A1-2.5Sn ELI(TA7 ELI)洁净预合金粉末通过热等静压(HIP)致密化工艺制备TA7 ELI合金。利用粒度仪和扫描电镜等对粉末的粒径分布、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热等静压后TA7 ELI合金的显微组织,利用电子探针分... 采用Ti-5A1-2.5Sn ELI(TA7 ELI)洁净预合金粉末通过热等静压(HIP)致密化工艺制备TA7 ELI合金。利用粒度仪和扫描电镜等对粉末的粒径分布、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热等静压后TA7 ELI合金的显微组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包套和粉末反应层的元素分布。结果表明:粉末的平均粒度约为80μm,形貌呈球形;经1000℃、130 MPa、3 h热等静压后,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理论密度的99.5%,获得平均晶粒直径约为40μm的细小等轴晶组织;包套与TA7 ELI粉末界面反应层厚度为3~8μm,反应层富集Al和Sn元素,Fe元素沿TA7 ELI晶界快速扩散,在界面附近呈网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ELI粉末 热等静压 显微组织 反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7钛合金在不同镦粗条件下缺陷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红兰 姚泽坤 +1 位作者 郭鸿镇 魏寿庸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6,共3页
钛合金锻造时毛坯温度与模具温度差对它的变形量及成形质量有很大影响。通过改变毛坯温度与模具预热温度差研究了轧制态TA7在不同温度差下镦粗后出现第一条宏观裂纹的规律。当毛坯与模具温差710℃、变形量达到70%时,TA7钛合金表面出现... 钛合金锻造时毛坯温度与模具温度差对它的变形量及成形质量有很大影响。通过改变毛坯温度与模具预热温度差研究了轧制态TA7在不同温度差下镦粗后出现第一条宏观裂纹的规律。当毛坯与模具温差710℃、变形量达到70%时,TA7钛合金表面出现第一条可见裂纹,内部沿45°方向出现剪切裂纹;当毛坯与模具温差达到560℃、变形量达到80%时,TA7钛合金表面出现裂纹,锻件内部小变形区出现纵向裂纹;毛坯与模具温差为410℃、变形量为80%时,钛合金表面与内部均未见宏观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钛合金 温差 镦粗 剪切裂纹 极限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对TA7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和明 魏辽 +3 位作者 侯乃贺 李之南 文磊 杨斌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87,100,共6页
为提高TA7钛合金耐磨损关键服役性能,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陶瓷涂层。通过厚度、粗糙度、显微硬度测量、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摩擦学性能检测等手段研究了石墨对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机制... 为提高TA7钛合金耐磨损关键服役性能,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陶瓷涂层。通过厚度、粗糙度、显微硬度测量、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摩擦学性能检测等手段研究了石墨对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基础电解液中加入石墨颗粒能够显著提高TA7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厚度,降低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且随着石墨浓度的升高,微弧氧化涂层的厚度增大,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减小;微弧氧化涂层降低了TA7钛合金的摩擦系数,显著改善了合金的耐磨性能;石墨颗粒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微弧氧化涂层的摩擦系数,当石墨浓度为3 g/L时,涂层摩擦系数保持在0.15以下,表现出良好的减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钛合金 微弧氧化 石墨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工艺对TA7ELI钛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周立鹏 高婷 +1 位作者 马保飞 肖松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33-135,共3页
研究了不同锻造工艺对TA7ELI钛合金锻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低温伸长率最高的锻造工艺不是室温塑性最好的工艺,而是室温塑性最差的工艺。不同工艺锻造的TA7ELI钛合金锻件室温力学性能和超低温力学性能各具优缺点,实... 研究了不同锻造工艺对TA7ELI钛合金锻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低温伸长率最高的锻造工艺不是室温塑性最好的工艺,而是室温塑性最差的工艺。不同工艺锻造的TA7ELI钛合金锻件室温力学性能和超低温力学性能各具优缺点,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产品侧重的性能要求选择相应的锻造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ELI钛合金 锻造工艺 显微组织 室温力学性能 超低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对TA7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涂层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和明 马兰荣 +3 位作者 赵晨熙 李之南 文磊 杨斌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22,38,共6页
为提高TA7钛合金的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涂层,研究了石墨颗粒对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电解液中加入石墨颗粒能够显著提高TA7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厚度,降低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 为提高TA7钛合金的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涂层,研究了石墨颗粒对微弧氧化涂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电解液中加入石墨颗粒能够显著提高TA7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厚度,降低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且随着石墨含量的升高,微弧氧化涂层的厚度增大,但显微硬度减小,表面粗糙度基本保持不变;微弧氧化涂层的物相主要有高温稳定相金红石及锐钛矿;微弧氧化处理提高了TA7钛合金的自腐蚀电位,降低了腐蚀电流密度,石墨颗粒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自腐蚀电位,降低了腐蚀电流密度,显著提高了微弧氧化涂层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钛合金 微弧氧化 石墨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O算法的TA7电火花成形加工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立新 杨康 李玉玺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9-646,共8页
针对现有电火花机床上没有钛合金加工电规准的问题,设计中心组合实验,综合考量空载电压、峰值电流、脉冲宽度以及脉冲间隔对TA7电火花加工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和电极损耗率的影响。建立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和电极损耗率的预测模... 针对现有电火花机床上没有钛合金加工电规准的问题,设计中心组合实验,综合考量空载电压、峰值电流、脉冲宽度以及脉冲间隔对TA7电火花加工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和电极损耗率的影响。建立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和电极损耗率的预测模型。为了同时兼顾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和电极损耗率这三个相互矛盾的工艺目标,建立工艺目标优化模型,设计头脑风暴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和电极损耗率的实测值与优化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4.7%、5.5%。验证结果表明头脑风暴算法可以有效的获得TA7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成形加工 ta7 材料去除率 头脑风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组合对TA7钛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姚泽坤 孙红兰 +3 位作者 张东亚 郭鸿镇 魏寿庸 车安达 《重型机械》 2012年第3期74-77,共4页
通过对TA7钛合金拟水平正交实验和对室温拉伸性能检测结果的方差分析,获得了具有较好性能匹配的变形工艺参数组合:即坯料加热温度1040℃,应变速率0.05s-1,变形量50%。金相观察及断口形貌的研究表明,TA7钛合金在高于相变点温度始锻易获... 通过对TA7钛合金拟水平正交实验和对室温拉伸性能检测结果的方差分析,获得了具有较好性能匹配的变形工艺参数组合:即坯料加热温度1040℃,应变速率0.05s-1,变形量50%。金相观察及断口形貌的研究表明,TA7钛合金在高于相变点温度始锻易获得尺寸稍大的初生α和尺寸小的再结晶α混合的双套组织,这种组织在拉伸过程中α颗粒易在原子密排面被拉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钛合金 拟水平正交实验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7电火花加工实验研究与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立新 路雄 史卫朝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2017年第7期54-60,共7页
针对TA7钛合金难切削以及加工表面质量差的问题,在通用电火花机床上探究了空载电压、峰值电流、脉冲宽度以及脉冲间隔对TA7钛合金电火花加工中材料去除率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设计中心复合实验,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多线回归技术建立... 针对TA7钛合金难切削以及加工表面质量差的问题,在通用电火花机床上探究了空载电压、峰值电流、脉冲宽度以及脉冲间隔对TA7钛合金电火花加工中材料去除率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设计中心复合实验,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多线回归技术建立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二阶预测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以正确映射出TA7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的工艺规律。以提高材料去除率降低表面粗糙度为目的建立工艺目标优化模型,根据实际加工条件对工艺参数的约束,设计粒子群算法求取优化模型的解集,通过实际加工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正确可靠的获得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加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ta7钛合金 材料去除率 表面粗糙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格TA7ELI冷氦气瓶半球等温冲压工艺
13
作者 微石 纪玮 +2 位作者 陆子川 姚草根 张绪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对未来运载火箭用大直径TA7ELI钛合金冷氦气瓶半球的等温冲压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半球等温冲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开展了成形试验验证,同时结合成形前后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了工艺过程对材料性... 对未来运载火箭用大直径TA7ELI钛合金冷氦气瓶半球的等温冲压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半球等温冲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开展了成形试验验证,同时结合成形前后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了工艺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等温冲压过程中材料的应力应变由芯部逐渐扩展到边缘,成形进程达到中后期时载荷最大,成形后半球壁厚最薄位置在球底中心边缘处。等温冲压后TA7ELI材料的组织形态和尺寸变化较小,且半球各处室温和20 K下的强度与成形前相比基本一致,成形后材料的室温延伸率均有所提高,20 K下球底处材料的延伸率有所降低但仍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ELI 半球 数值模拟 等温冲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7钛合金拉伸和压缩加载时的孪生变形行为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斌 郭玲梅 +1 位作者 汪洋 李子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27-2435,共9页
在低温和常温下,使用准静态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杆试验设备对具有较弱织构特征的TA7钛合金棒材进行准静态和动态的单向拉伸和压缩加载试验,并对加载后的试样进行EBSD观察和分析,考察了材料在加载时的孪生行为。结果表明:TA7钛合金的... 在低温和常温下,使用准静态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杆试验设备对具有较弱织构特征的TA7钛合金棒材进行准静态和动态的单向拉伸和压缩加载试验,并对加载后的试样进行EBSD观察和分析,考察了材料在加载时的孪生行为。结果表明:TA7钛合金的力学行为具有显著的应变率相关性和温度相关性,且其宏观力学行为表现出拉压不对称性。加载过程中,在低温和高应变率条件下孪晶更容易形成,这种温度和应变率相关性在压缩加载时更加显著。相对于多晶纯钛,TA7钛合金中的孪晶密度较小,这是由于铝原子的加入使得孪晶的形成较为困难。TA7钛合金孪晶形成的难易程度和种类具有拉压不对称性,孪晶更易于在压缩加载时形成。低温拉伸加载下形成的主要为{1122}孪晶,常温拉伸变形中形成的主要为{1012}孪晶;高应变率压缩加载下形成的主要为{1121}孪晶,而低应变率压缩变形中形成的主要为{1012}孪晶,这与材料的织构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钛合金 孪晶 温度 应变率 拉压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可配置片上系统TA7V05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黄先进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年第4期32-35,共4页
介绍一款功能强大的片上系统级芯片——TriscendTA7V05,重点介绍其中的CSL功能模块;结合作者的研究方向,给出TriscendA7V芯片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关键词 片上系统 ta7V05 可配置系统逻辑矩阵 PWM A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TA7钛合金板材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佳琨 张苗 +4 位作者 冯军宁 郭金榜 马忠贤 解晨 冯永琦 《钛工业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27-30,共4页
研究了TA7钛合金板材热加工态和经750、800、850℃3种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室温拉伸性能、弯曲性能、高温拉伸性能和高温持久性能。结果表明,热加工态TA7钛合金板材横向存在不均匀组织,纵向有较多拉长α晶粒;经750℃热处理后板... 研究了TA7钛合金板材热加工态和经750、800、850℃3种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室温拉伸性能、弯曲性能、高温拉伸性能和高温持久性能。结果表明,热加工态TA7钛合金板材横向存在不均匀组织,纵向有较多拉长α晶粒;经750℃热处理后板材拉长α晶粒转变为等轴状;经800℃热处理后板材横向与纵向均为均匀、细小的等轴组织;经850℃热处理后板材晶粒发生长大。热处理后板材强度降低,塑性增加,弯曲性能和高温持久性能均满足GJB 2505A—2018标准要求;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板材室温拉伸强度和高温拉伸强度均逐渐降低,经850℃热处理后板材的500℃高温拉伸强度已不能满足要求。为了获得均匀、细小的组织及良好的力学性能,TA7钛合金板材宜采用800℃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钛合金 板材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7合金环件低倍试样“麻坑”现象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冀胜利 王林歧 徐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0,共2页
TA 7合金飞机发动机环锻件在低倍检验腐蚀时经常会出现“麻坑”现象。本文通过显微组织观察、成分分析、超声波探伤等手段对“麻坑”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麻坑”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麻坑”现象与腐蚀有关,随... TA 7合金飞机发动机环锻件在低倍检验腐蚀时经常会出现“麻坑”现象。本文通过显微组织观察、成分分析、超声波探伤等手段对“麻坑”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麻坑”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麻坑”现象与腐蚀有关,随腐蚀时间增加,“麻坑”现象越明显。“麻坑”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杂质元素Fe含量较多有关,但对锻件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合金 低倍组织 “麻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7钛合金板材高温拉伸变形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景祺 林健 +2 位作者 呼啸 魏瑞刚 苑少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9-1026,共8页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板厚为4 mm的TA7 ELI材料在变形温度为800、850、900、950和1000℃,应变速率为0.01 s^−1和0.001 s^−1下进行高温拉伸实验,获得材料发生超塑性变形的温度区间和应变速率范围。采用炉中高温拉伸实验对Glee...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板厚为4 mm的TA7 ELI材料在变形温度为800、850、900、950和1000℃,应变速率为0.01 s^−1和0.001 s^−1下进行高温拉伸实验,获得材料发生超塑性变形的温度区间和应变速率范围。采用炉中高温拉伸实验对Gleeble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得出在950~1000℃范围内,应变速率低于0.001 s^−1时,TA7 ELI钛合金高温拉伸会出现超塑性变形。伸长率最高可达260%。在应变速率0.001 s^−1、800℃时,TA7钛合金的断口组织中有动态再结晶现象。1000℃时,断口出现较为粗大的层片状α组织和明显的晶粒长大现象。m和n值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50℃时到达最大值。硬化现象能够有效的抑制颈缩,变形温度为950℃时,材料的硬化和软化达到较好的平衡,易获得较大的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钛合金 超塑性 高温拉伸 应变硬化指数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热等静压成形TA7 ELI高承压泵壳体的性能和尺寸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正冠 蒋文山 +3 位作者 张静 崔潇潇 尚学文 徐磊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4-60,73,共8页
基于粉末热等静压近净成形技术,在930℃/120 MPa/3 h的条件下开展了TA7 ELI(超低间隙)高承压泵壳体的成形研究,通过两批次粒度存在差异的粉末(粉末表面为胞晶形貌,D_(50)为67μm、74μm)分析了制粉时的粒度波动对成形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基于粉末热等静压近净成形技术,在930℃/120 MPa/3 h的条件下开展了TA7 ELI(超低间隙)高承压泵壳体的成形研究,通过两批次粒度存在差异的粉末(粉末表面为胞晶形貌,D_(50)为67μm、74μm)分析了制粉时的粒度波动对成形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有限元仿真手段开展了高承压泵壳体的粉末收缩规律研究。此外,根据高承压泵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的实际服役情况,对近净成形的高承压泵毛坯进行解剖,分析了特征截面位置的显微组织及硬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粉末热等静压近净成形技术制备的TA7 ELI合金力学性能达到锻件水平,粉末粒度波动对合金力学性能无显著影响,高承压泵壳体的显微组织均匀,特征截面的硬度值波动小,壳体内部流道关键尺寸实测结果与模拟预测结果的最大偏差为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热等静压近净成形 ta7 ELI(超低间隙) 拉伸性能 解剖分析 有限元 粉末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大载荷冲击制备超细晶TA7块体材料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健 赵洁芳 +3 位作者 徐水根 许文韬 罗伟 朱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7-911,共5页
利用电化学方法,结合其它技术等表面分析手段,研究了深冷大载荷冲击热处理组合方法制备的TA7钛合金超细晶块体材料在3.5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3.5wt%NaCl溶液中,原材料、冲击以及冲击后热处理TA7块体材料的极化行为... 利用电化学方法,结合其它技术等表面分析手段,研究了深冷大载荷冲击热处理组合方法制备的TA7钛合金超细晶块体材料在3.5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3.5wt%NaCl溶液中,原材料、冲击以及冲击后热处理TA7块体材料的极化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冲击以及冲击后热处理TA7块体材料为活性溶解-钝化-过钝化,而原始粗晶TA7块体材料为活性溶解。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冲击后600℃热处理TA7块体材料在活性溶解区主要表现为SnO的生成,在钝化区为TiO2和Al2O3氧化膜的生成,在过钝化区表现为Sn和部分Ti的溶解。冲击后TA7块体材料耐蚀性较原始粗晶TA7块体材料显著提高,归因于冲击可有效细化组织,并导致位错、空位等缺陷密度提高,有效促进钝化。冲击后进行600℃热处理,组织进一步细化,缺陷密度降低,综合作用使得耐蚀性优于原始粗晶TA7块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 ta7 深冷冲击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