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erCap入路和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常文举 丁海 +5 位作者 刘奋斗 李想 周新社 裴立家 刘扬 王志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比较SuperCap入路与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早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微创SuperCap入路和DAA入路THA 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uperCa... 目的:比较SuperCap入路与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早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微创SuperCap入路和DAA入路THA 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uperCap入路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5~71(57.96±15.46)岁;DAA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1~76(59.88±13.56)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输血率、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肌酸激酶水平,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记录末次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SuperCap入路组随访时间24~30个月,DAA组随访时间24~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输血率、术后1 d髋臼外展角、术后1d髋臼前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和末次随访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Cap入路组术后3 d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直接前入路组(P<0.05)。结论:SuperCap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效果可以媲美DAA入路,且软组织损伤更小,能够实现术后快速康复,同时学习曲线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 supercap入路 直接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SuperCap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早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铭洲 李荣群 +6 位作者 周军 张连方 朱锋 王熠军 孙厚义 张韦成 徐耀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5103-5109,共7页
背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微创SuperCap入路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切口短、手术操作过程中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破坏较少、无需脱位操作、术后患者可实现早期下地活动等优势。目的:对比微创SuperCap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 背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微创SuperCap入路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切口短、手术操作过程中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破坏较少、无需脱位操作、术后患者可实现早期下地活动等优势。目的:对比微创SuperCap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其中24例通过微创SuperCap入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微创组),24例通过传统后外侧入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传统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3,5,7,14,30,90,180天,进行目测类比评分与髋关节功能HSS评分;术后第3,5,7,14,30,90,180天,进行计时起走测试、爬楼测试与简易躯体能力测试。研究获得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微创组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传统组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均未发生髋关节感染、脱位、假体松动、坐骨神经损伤麻痹等并发症;(3)微创组术后第1,3天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第1,3,5天的HHS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其余时间点的目测类比评分与HH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微创组术后第5天的计时起步测试结果好于传统组(P<0.05),术后第14,30天的爬楼测试结果好于传统组(P<0.05),术后30 d内的简易躯体能力测试结果好于传统组(P<0.05);(5)结果表明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微创SuperCap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切口短、术中软组织损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疼痛轻、髋部肌肉协调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人工股骨头置换 supercap入路 传统后外侧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 HHS评分 简易躯体能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观察
3
作者 陈新华 钮小洁 徐金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第20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月收治的7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观察组接受微创Super... 目的探讨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月收治的7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观察组接受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79.49%高于对照组的57.89%(x2=4.1827,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的18.42%(x^(2)=5.1980,P<0.05).结论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理想,促进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武军龙 崔国峰 魏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Supercap入路与常规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Supercap入路组(微创组)63例与常规入路组(常规组)63例,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 目的:探讨微创Supercap入路与常规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Supercap入路组(微创组)63例与常规入路组(常规组)63例,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术后1周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直立行走测试(TUG)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失血量,术后1周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TUG值,TNF-α、5-HT、PGE_(2)水平均明显小于常规组(均P<0.05)。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微创Supercap入路行半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疼痛与炎症程度以及功能恢复等方面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治疗 微创supercap入路 髋关节Harris评分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袁秀峰 晏红兵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8期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传统后外侧入路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研究探讨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传统后外侧入路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评估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优良率、疼痛评分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开始下地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1%(3/41),低于对照组为24.39%(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0.24%(37/41),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8、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手术优良率,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患者 半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手术 supercap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志民 黄鹤 +3 位作者 彭锦辉 水朋斌 张娟 张雨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4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观察组给予微创Supercap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及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2.9%),手术效果优良率(91.4%)及术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经微创Supercap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效果好,对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老年患者 半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supercap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uperCap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
7
作者 王传宇 王世坤 +3 位作者 黄宝良 龚子顺 周天 史宗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评估改良SuperCap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06—2023-06采用改良SuperCap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8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屈曲45°、内收位置下于股骨大... 目的评估改良SuperCap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06—2023-06采用改良SuperCap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8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屈曲45°、内收位置下于股骨大粗隆顶点远端斜向近端并沿股骨干纵轴方向作长6~8 cm切口,于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沿切口方向纵形切开关节囊,于关节囊与髋臼前后侧1 cm止点处松解,梨状肌是否需要从止点松解需根据术中显露情况决定。股骨依次扩髓至合适型号,取出股骨柄锉,用摆锯进行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清理髋臼内软组织。将患肢屈曲45°下极度内收,并由助手提拉髋部充分显露后置入生物型或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至合适深度,测试并安装股骨双极头假体。结果68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21例选用生物型假体。8例术后输血,均为术前血红蛋白<110 g/L的患者。68例于术后24 h下床负重活动,16例于术后24~48 h下床负重活动,5例因一般情况差或肢体力量差无法在短时间内下床负重活动。术后第3天疼痛VAS评分为1~6分,平均2.2分。1例于术后1周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其余88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1例术后住院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经过积极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第22天肢体肿胀,发现股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2例术后1个月内新发脑梗死再次入院治疗。随访期间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结论采用改良SuperCap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安全、有效,适用于高龄、脑血管疾病后遗留肢体活动受限、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而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快速康复,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supercap入路 老年
原文传递
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蔡凤林 陈星宇 +2 位作者 耿昌婕 耿雪娜 罗舟 《医药前沿》 2025年第9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4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肿瘤大小、手...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4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肿瘤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喉返神经损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围术期相关指标。所有患者采用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4年6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所有肿瘤中位直径0.7 cm,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中位数3枚,平均手术时间为(95.0±11.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5±0.5)d,平均出血量为(16.0±3.2)mL,术后48 h平均引流量为(36.0±5.4)mL;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饮水呛咳1例。无术后出血及切口感染。随访期间内美容效果好,无肿瘤复发。结论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已成为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一种重要选择。该术式不仅在手术安全性、彻底性方面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还具有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手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与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对垂体瘤患者应激指标及激素水平影响的比较
9
作者 赵墨 翟书鹏 +1 位作者 李宇船 周国平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2期276-278,303,共4页
目的比较显微镜与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对垂体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41例。对照组行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观察组行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免疫功能... 目的比较显微镜与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对垂体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41例。对照组行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观察组行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免疫功能、激素水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各应激反应指标、激素水平、CD8+均低于对照组,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显微镜手术,内镜下经单侧鼻蝶入路手术肿瘤全切率更高、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对垂体瘤患者的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且可有效地降低激素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经单侧鼻蝶手术 显微镜手术 内镜手术 应激反应 激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活瓣切除联合囊壁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腘窝囊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郭继伟 徐宏扣 +1 位作者 胡建华 冯齐德 《海军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活瓣切除联合囊壁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腘窝囊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4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活瓣切除联合囊壁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腘窝囊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4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每组32例。联合组采用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活瓣切除联合囊壁切除术,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炎症水平、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与传统组Rauschning-Lindgren分级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但2组患者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48 h联合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膝关节活动范围、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传统组,下肢力线角度小于传统组(P<0.05)。炎症水平方面,联合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QOL)各维度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内侧双入路活瓣切除联合囊壁切除术在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可在腘窝囊肿的治疗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囊肿 关节镜下手术 后内侧双 传统开放手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11
作者 张浩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3-05于安阳市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58例老年FN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28例... 目的比较分析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3-05于安阳市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58例老年FN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28例(后外侧入路组),采取直接前入路30例(直接前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围术期指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术后72 h时疼痛程度。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直接前入路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和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后外侧入路组,术后72 h时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个月。术前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时直接前入路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THA治疗老年FNF患者的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能够促进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 后外侧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胆囊三角入路的临床对比研究
12
作者 姬洪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胆囊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3—2024-02在睢县中医院行LC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组,其中51例患者采用胆囊前三角入路(前入路组),54例患者采用胆囊后三角... 目的比较不同胆囊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3—2024-02在睢县中医院行LC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组,其中51例患者采用胆囊前三角入路(前入路组),54例患者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后入路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手术指标、康复指标、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后入路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前入路组;失血量、引流量少于前入路组;术后第3天,2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升高,后入路组第3天肝功能指标水平低于前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相比前三角入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利于早期康复;两种入路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当,但后三角入路能减少对肝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 胆囊前三角 胆囊后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手术入路及复位固定顺序的研究
13
作者 赵夫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64-067,共4页
探讨分别经不同手术入路及复位固定顺序应用于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2例分入研究组和参考组,各31例,参考组行常规入路,研究组行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研究组比参考组的手术指标和预后比较都还要更优... 探讨分别经不同手术入路及复位固定顺序应用于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2例分入研究组和参考组,各31例,参考组行常规入路,研究组行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研究组比参考组的手术指标和预后比较都还要更优(P<0.05);研究组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的入路方式,后外侧入路应用于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更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手术 复位固定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旁外侧入路和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
14
作者 张军 赵宝峰 +1 位作者 武永刚 陈建新 《实用骨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髌旁外侧入路和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7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髌上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为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19~62岁... 目的探讨髌旁外侧入路和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7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髌上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为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19~62岁,平均(44.25±13.26)岁。采取髌旁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36例为观察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20~62岁,平均(47.13±10.24)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情况(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评分和内固定取除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20个月。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疗效优良率和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取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髌上入路,采取髌旁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效果更佳,可作为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5
作者 张建淮 王峰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6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5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收治的80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5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收治的80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颈部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1 d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水平,术后1 d、3 d、5 d的疼痛程度和不适感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相对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的PTH和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和5 d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于传统颈部切口手术,虽然手术时间略长,但该方法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降低,且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充气经腋窝 腔镜手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Henry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16
作者 陈书爱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濮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Henry入路内固定术,观察组...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濮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Henry入路内固定术,观察组接受改良Henry入路内固定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腕关节功能、患侧腕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患侧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侧腕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后6周(P<0.05)。结论改良Henry入路和传统Henry入路内固定术均可改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腕关节活动度,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改良Henry入路方式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改良Henry 内固定术 腕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不同入路及前附着松解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17
作者 王浩 王伟 +5 位作者 李强 闫佳煊 聂巍 郭燕军 闫威 陈勇 《口腔疾病防治》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案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治疗效果,为优化此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患者173例(195侧关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传统耳前切口-手术刀...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案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治疗效果,为优化此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患者173例(195侧关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传统耳前切口-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35例(40侧关节)、B组(传统耳前切口-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42例(46侧关节)、C组(改良耳屏切口-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50例(58侧关节)、D组(改良耳屏切口-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46例(51侧关节)。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后1、3、6个月各组组内及组间患者的最大张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差异,各组组内及组间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差异,组间关节盘复位有效率及耳前麻木、明显瘢痕发生率。结果 术后4组患者MMO均经历较术前缩小再逐渐增大过程,术后1个月复诊时等离子双极射频松解(B+D)组较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A+C)组对患者MMO影响更小(P <0.05);4组患者术后VAS均较术前逐渐降低,其中(B+D)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显著低于(A+C)组(P <0.05);术后6个月4组关节盘复位有效率均高于95%,组间对比无差异(P> 0.05);改良耳屏切口(C+D)组患者较传统耳前切口(A+B)组患者耳前麻木发生率更低(4.59%vs. 12.79%,P <0.05)。(C+D)组患者明显瘢痕发生率也显著低于(A+B)组(3.67%vs. 23.26%,P <0.05)。结论 改良耳屏切口在耳颞神经保护方面优于传统耳前切口,瘢痕隐蔽。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在张口度恢复、疼痛控制等方面优于手术刀/组织剪刀。对于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改良耳屏切口联合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关节盘前附着可作为推荐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 手术 改良耳屏切口 前附着松解 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切除腰椎内外哑铃型肿瘤的疗效比较
18
作者 孔繁轩 史铁钧 +6 位作者 顾建文 王涛 谭荣 孙移坤 时全星 李楠 王培新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比较经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疗效,为该类型肿瘤的手术入路提供选择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以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收治的腰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病例,并将其分为前外侧组(采用前外... 目的比较经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疗效,为该类型肿瘤的手术入路提供选择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以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收治的腰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病例,并将其分为前外侧组(采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和后正中组(采取后正中入路)。对10年来两组共收治的25例患者的术前基本情况、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术后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外侧组和后正中组术前腰椎JOA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种入路方式术后3个月的改善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887>0.05)。前外侧组术后脑脊液漏较后正中组少,但样本量过小无法进行统计比对。结论依据哑铃型肿瘤椎管外部分的体积和形状,将其分为3型,并根据不同分型指导入路方式。Ⅰ型,肿瘤的椎管外部分体积≤椎管内部分,建议采用后正中入路;Ⅱ型,椎管外肿瘤长轴平行于或近似平行于脊柱轴线,涉及多个阶段,应采用旁正中入路;Ⅲ型,椎管外肿瘤体积>椎管内部分,长短轴长度近似或呈不规则形,其中Ⅲb型为椎管外肿瘤部分的外侧与中线的距离小于4 cm,可使用后正中入路,大于4 cm为Ⅲa型,可采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哑铃型肿瘤 前外侧腹膜后 后正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C分区法的手术入路决策在腮腺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曹昶 张知妍 +8 位作者 何佳潞 陈塑 杨帆 孟沙沙 李岱蔚 董永涛 颜洁 孙艳 朱桂全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30,共14页
目的评估一种基于ABC分区法的手术入路决策,在腮腺肿瘤内镜手术应用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美观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1日-2024年1月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接受免充气内镜下腮腺肿瘤切除术的95例患者。根据是否应... 目的评估一种基于ABC分区法的手术入路决策,在腮腺肿瘤内镜手术应用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美观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1日-2024年1月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接受免充气内镜下腮腺肿瘤切除术的95例患者。根据是否应用ABC分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围手术期及随访数据。结果ABC分区法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涎瘘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均少于非分区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分区法组术后美观效果评价的视觉模拟评分为(1.63±0.88)分,分区法组为(1.35±0.82)分,2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美观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采用ABC分区法匹配相应手术入路,可以提高腮腺肿瘤内镜手术的效率和微创性,加快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法 腮腺内镜手术 内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后骨水泥的弥散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立创 杨雯 +5 位作者 丁广江 李培坤 肖忠宇 陈营 方雪 张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0-808,共9页
背景: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均可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相较于椎弓根入路相比,椎弓根外入路的穿刺角度更加自由,可通过调整穿刺外倾角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目的:... 背景: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均可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相较于椎弓根入路相比,椎弓根外入路的穿刺角度更加自由,可通过调整穿刺外倾角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目的:通过量化骨水泥弥散效果,对比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8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双侧椎弓根组(n=40)接受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手术,单侧椎弓根外组(n=40)接受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手术。术后3 d内拍摄患椎正侧位X射线片,评估骨水泥弥散效果、弥散类型。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骨折周围压痛阈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单侧椎弓根外组患者骨水泥弥散效果优于双侧椎弓根组(P<0.001),骨水泥灌注量多于双侧椎弓根组(P<0.001);双侧椎弓根入路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Ⅲ型,单侧椎弓根外组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集中在Ⅰ型和Ⅱ型,两组骨水泥弥散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两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前(P<0.001),术后骨折周围压痛阈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治疗后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周围压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个体化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手术可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弥散效果,并且治疗效果与经典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手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双侧椎弓根 单侧椎弓根外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