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sit-to-visi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Stroke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5
1
作者 Han WANG Min LI +5 位作者 Shu-hua XIE Ye-tong OYANG Min YIN Bing BAO Zhi-ying CHEN Xiao-ping YIN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9年第5期741-747,共7页
Visit-to-visit variability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may have an important additional role in increasing the risk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s,including stroke.We conducted a meta-analysis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Visit-to-visit variability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may have an important additional role in increasing the risk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s,including stroke.We conducted a meta-analysis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it-to-visit SBP variability(SBPV)and stroke risk.PubMed,EMBASE,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cohort studies with data on visit-to-visit SBPV and stroke risk.Studies that reported adjusted relative risks(RRs)with 95%Cis of stroke associated with SBPV were included.Fourteen cohort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were included in our meta-analysis.After adjustment for age,sex,and existing vascular risk factors,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BPV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a small baseline SBPV[SD(RR=1.20,95%CI=(1.07-1.35),P=0.0005),CV(RR=1.12,95%CI=(1.00-1.26),P=0.008)].In addition,follow-up variations of more than 5 year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stroke than those of less than 5 years[RR=1.08,95%CI=(1.04-1.11)].Visit-to-visit SBPV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time of variation.Taken together,SBPV data may be useful as a preventative diagnostic method in the management of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PRESSUR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META-ANALYSIS stroke systematic review visit-to-visi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blood glucose variability on th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stroke 被引量:6
2
作者 朱继文 李雯 +2 位作者 袁方 康涛 江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060-1063,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blood glucose variability with th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stroke.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stroke.Bas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blood glucose variability with th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stroke.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stroke.Based on the three months mRS score after discharge,they were divided into good outcome groups and poor outcome groups.The blood glucose on admission,mean blood glucose,blood glucose standard deviation,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blood glucose and other clinical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both groups.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oo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stroke.Results A total of 420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stroke were included,207(49.3%)with good outcome groups,213(50.7%)with poor outcome groups.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NIHSS score,GCS score,APACHEⅡscore,blood glucose standard deviation,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blood glucose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oo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stroke on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Conclusion Blood glucose variability ar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oor outcome of the three months after discharg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stroke,the great range of glycemic excursion indicates poor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SEVERE BLOOD GLUCOSE variability Progn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roke-Limitation AMD Control System with Variable Gain and Limited Area for High-Rise Buildings
3
作者 Zuo-Hua Li Qing-Gui Wu +1 位作者 Jun Teng Chao-Jun Che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1期865-884,共20页
Collisions between a moving mass and an anti-collision device increase structural responses and threaten structural safety.An active mass damper(AMD)with stroke limitations is often used to avoid collisions.However,a ... Collisions between a moving mass and an anti-collision device increase structural responses and threaten structural safety.An active mass damper(AMD)with stroke limitations is often used to avoid collisions.However,a strokelimited AMD control system with a fixed limited area shortens the available AMD stroke and leads to significant control power.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design approach with variable gain and limited area(VGLA)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First,the boundary of variable-limited areas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real-time status of the moving mass.The variable gain(VG)expression at the variable limited area is deduced by considering the saturation of AMD stroke.Then,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 stroke-limited AMD control system with VGLA are conducted on a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These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has superior strokelimitation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a stroke-limited AMD control system with a fixed limited area.Finally,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validated through experiments on a four-story steel fr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ise buildings active control stroke limitations variable gain variable limited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侧卧位对SVV与PPV监测容量状态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郭芳 潘伟 +2 位作者 公茂伟 张永强 米卫东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609-613,共5页
目的观察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平卧位变为侧卧位对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动脉脉压变异度(PPV)数值的影响,探讨侧卧位时SVV、PPV是否能准确反映机体的容量状态。方法择期行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8例,其中左侧卧位手术1... 目的观察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平卧位变为侧卧位对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动脉脉压变异度(PPV)数值的影响,探讨侧卧位时SVV、PPV是否能准确反映机体的容量状态。方法择期行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8例,其中左侧卧位手术16例,右侧卧位手术12例。静脉全麻诱导完成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将体位由平卧位变为侧卧位。记录改变体位前即刻(T1)、改变体位后5min(T2)患者的CI、SVV、PPV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上述指标记录完毕后,侧卧位行容量治疗,以CI增加百分比(△CI)≥15%作为对容量治疗有反应的标准,将28例患者分为有反应组(R组)、无反应组(N组),记录容量治疗前(R1)、容量治疗后(R2)患者的CI、SVV、PPV以及MAP、HR的变化。结果平卧位变为侧卧位前后(T1与T2相比)CI、SVV、PPV、MAP、HR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的CI、SVV、PPV、MAP、HR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17例,N组11例,R组与N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1相比,R2时刻R组、N组SVV、PPV数值均显著下降(P<0.05),MA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与R2时刻的SVV变化值(△SVV)、PPV变化值(△PPV)均分别与△CI呈负相关。分别绘制SVV、PPV诊断机体容量状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0.813,SVV诊断机体容量不足的阈值为9.5、PPV为1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平卧位变为侧卧位不会引起CI、SVV、PPV数值的变化;SVV、PPV能正确反映侧卧位时体内的容量状态,能够指导临床容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量变异度 动脉脉压变异度 侧卧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容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卒中恢复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邱思雯 赵海音 +7 位作者 韩雪慧 马子霖 李锐 贾世婧 杭明辉 徐浩 王拥军 鲁望 《上海针灸杂志》 2025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卒中恢复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24 h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恢复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卒中恢复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24 h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恢复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特征量表(clinical feature scale,CFS)评分、24 h HRV指标[窦性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SDNN)、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of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SDANN)、连续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s,RMSSD)、相邻两个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率(percentage of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 differing by more than 50 milliseconds,PNN50)、低频(low frequency,LF)功率、高频(high frequency,HF)功率及LF/HF]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两组CFS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NN、RMSSD、日间及夜间LF、H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ANN、日间及夜间LF/HF、PNN5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够调节卒中恢复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自主神经平衡,有利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卒中 中风后遗症 恢复期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井单周期变冲次技术应用实践与认识
6
作者 孔令路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抽油机在抽汲过程中存在抽油杆的下行阻力大,易造成抽油杆下行滞后,杆管偏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试验应用了可改变抽油机上下冲程冲次的变频调速技术。利用电控箱变频调速功能,在抽油机上下冲程过程中,通过预设改变电控箱上下冲程的频率... 抽油机在抽汲过程中存在抽油杆的下行阻力大,易造成抽油杆下行滞后,杆管偏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试验应用了可改变抽油机上下冲程冲次的变频调速技术。利用电控箱变频调速功能,在抽油机上下冲程过程中,通过预设改变电控箱上下冲程的频率,调整抽汲周期内电机的频率和转速,通过抽油机的四连杆机构传动,最终实现抽油机在一个运行周期内上冲程速度不变或变快,下冲程速度变慢的变速运动,降低了抽油杆的下行阻力,减缓了杆管偏磨,在机采管理中具有创新性和实际意义。2023年,在X区块开展抽油机井单周期变冲次技术现场试验40口井,通过预设周期内变速运动,改变了游梁式抽油机的运行特性,提高了抽油泵的充满系数,减缓了抽油杆管的偏磨。试验井平均泵效提高3.3%,平均系统效率提高1.6%,平均单井日节电22kWh,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 单周期变冲次 节能降耗 变频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影响轻中度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标记物
7
作者 王之枫 杨娇 +8 位作者 郗域江 徐双凤 施婷 蓝浚峯 郝志慧 和鹏芬 杨爱明 潘攀 王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5116-5126,共11页
背景: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如果能尽早识别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那么患者的预后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目的:初步探索影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疾病进展的潜在生物... 背景: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如果能尽早识别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那么患者的预后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目的:初步探索影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疾病进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其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更为丰富和独特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轻度与中度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两组间差异代谢物,为了进一步验证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效能,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它们在区分疾病严重程度方面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此外还进行了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结果与结论:(1)轻度与中度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代谢谱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筛选出9个差异代谢物;(2)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发现,影响轻、中度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疾病进展的代谢途径包括色氨酸代谢、D-氨基酸代谢、生物素代谢、视黄醇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嘧啶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ABC转运蛋白、氨基酸的生物合成、2-氧代羧酸代谢。结果筛选出影响轻、中度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疾病进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9个,涉及色氨酸代谢、D-氨基酸代谢和视黄醇代谢等12条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非靶向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生物标志物 差异代谢物 曲线下面积 变量投影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搏量变异度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肝脏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8
作者 董育硕 高巨 +3 位作者 陈宁翊 张婷婷 李琳 葛亚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与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肝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与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肝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关于CLCVP和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肝脏手术的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4月,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RCTs,患者987例,其中CLCVP组494例,SVV组4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LCVP组比较,SVV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MD=-27.13 ml,95%CI-30.79~-23.47 ml,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OR=0.37,95%CI 0.24~0.56,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MD=-2.82 d,95%CI-3.39~-2.24 d,P<0.05)。结论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肝脏切除可以优化术中液体管理,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每搏量变异度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洁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2-64,F0003,共4页
脑卒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内脏活动、各种反射等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早期发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能更有效地评估患者病情,以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综述脑卒中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评... 脑卒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内脏活动、各种反射等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早期发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能更有效地评估患者病情,以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综述脑卒中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评估方法,早期给予特别的监护和必要的干预,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性 皮肤交感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el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Respiratory Variability Index with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Ventilated Pigs with Septic Shock 被引量:3
10
作者 LIU Xiao Lei TAO Yong Kang +5 位作者 YAN Sheng Tao QI Zhi Wei LU Hai Tao WANG Hai Feng GU Cheng Dong ZHANG Guo Qia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00-503,共4页
Septic shock is a common critical condition, for which effective early fluid resuscitation is the therapeutic focus. According to the 2008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res... Septic shock is a common critical condition, for which effective early fluid resuscitation is the therapeutic focus. According to the 2008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resuscitation should achieve a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of 8-12 mmHg within the first 6 h. However, it is still uncertain about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VP in reflecting the cardiac preload. Ultrasonography is a simple, rapid, non-invasive, and repeatable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VP and has thu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physicians. It was reported that ultrasonography can show the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respiratory variability index, and blood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or heart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P svv Correl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Respiratory variability Index with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Ventilated Pigs with Septic Sh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气门运行特性及二冲程制动性能耦合研究
11
作者 崔靖晨 魏磊 +1 位作者 郝彩红 董鹏博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基于自主研发的变模式气门驱动装置,进行发动机和该气门驱动装置联合仿真,研究了二者的强耦合运行特性,为该装置的装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缸内压力和气门运行之间的强耦合关系在上止点附近排气门运行阶段尤为明显,尤其是在2... 基于自主研发的变模式气门驱动装置,进行发动机和该气门驱动装置联合仿真,研究了二者的强耦合运行特性,为该装置的装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缸内压力和气门运行之间的强耦合关系在上止点附近排气门运行阶段尤为明显,尤其是在2300 r/min以下,发动机转速越高,气门动态升程损失程度越大,最大缸内压力越高;高于该转速后,二者变化程度逐渐减小;排气制动凸轮在上止点后设置过渡升程可消除排气门反跳的问题,并且可进一步改善制动功率和最大缸内压力之间的矛盾关系;与理想四冲程制动相比,二冲程制动的制动功率明显增加,最大缸内压力明显降低,发动机转速分别为1600、1900和2400 r/min时,实际二冲程制动功率分别提高了35.94%、45.61%和27.54%,最大缸内压力分别降低了45.42%、27.20%和7.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二冲程制动 变模式气门驱动装置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明兰 张玲玲 +7 位作者 王丽莎 刘莉 高润 饶江 刘婉 夏子安 张传文 程欣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1,共9页
目的 从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角度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12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和门诊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PSD组(n=30),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 目的 从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角度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12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和门诊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30)和PSD组(n=30),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并观测心率变异性(HRV)。两组各随机选取10例行静息态磁共振(rs-f MRI)扫描,计算Re Ho。结果 PSD组HRV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t|>2.092,P<0.05)。PSD组FMA和MBI评分与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24 h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呈正相关(r>0.394,P<0.05),与HAMD呈负相关(|r|>0.919,P<0.001)。PSD组HAMD与SDNN、RMSSD、PNN50、TP、VLF呈负相关(|r|>0.769,P<0.001)。与对照组相比,PSD组的右侧直回(142体素,t=6.575)、左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204体素,t=4.925)的Re Ho增加(GRF校正,P_(-Voxel)<0.005,P_(-Cluster)<0.05);右侧小脑(191体素,t=-6.487)、左侧颞中回(140体素,t=-5.516)以及左侧中央前回(119体素,t=-4.764) Re Ho降低(GRF校正,P_(-Voxel)<0.005,P_(-Cluster)<0.05)。结论 PS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障碍相关,自主神经对情绪、认知和运动脑区的调节可能是影响PSD患者运动功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功能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分析
13
作者 李东斌 魏亚芬 +6 位作者 肖淑媛 李晶鑫 刘爽 毛婀娜 边玲 徐姗姗 王超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9期98-100,104,共4页
目的:研究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9例,根据入院72 h内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发生END组(n=31)和未发生END组(n=28)... 目的:研究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9例,根据入院72 h内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发生END组(n=31)和未发生END组(n=28),所有受试对象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血压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压变异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血压变异性指标对急性脑梗死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END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平均为(7.35±3.42)分,未发生END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平均为(5.07±2.76)分,发生END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显著高于未发生EN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5和0.403,P<0.05)。ROC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预测急性脑梗死EN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6和0.634。结论: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密切相关,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可准确预测E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丽 朱平辉 +1 位作者 何院娟 张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99-102,122,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24 h内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就诊的AIS静脉溶栓患者183例,使用改良Rainkin量表(m RS)评分评估患者90 d功能恢复情况,0~2分纳入功能...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24 h内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就诊的AIS静脉溶栓患者183例,使用改良Rainkin量表(m RS)评分评估患者90 d功能恢复情况,0~2分纳入功能良好组,3~6分纳入功能不良组。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血压变异性(BPV)指标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PV对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年龄、糖尿病史、红细胞、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连续血压变异、收缩压平均真实血压变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95%CI:1.002~1.077)、收缩压平均值(OR=1.039,95%CI:1.008~1.071)、收缩压连续血压变异(OR=1.111,95%CI:1.019~1.212)、溶栓前NIHSS评分(OR=1.269,95%CI:1.133~1.421)为影响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出收缩压均值[AUC(95%CI)=0.724(0.642~0.806),P<0.001]、收缩压连续血压变异[AUC(95%CI)=0.643(0.549~0.738),P<0.005]对AIS患者预后具有预测效能。结论 AIS患者溶栓后24 h内BPV大,易发生预后不良;BPV能提高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压变异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史若琳 尹昱 刘晓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固定组和可变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固定组采用固定优先级的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可变组采用可变优先级的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比较三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3周后,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3周后,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干预2周后(P<0.05);干预2、3周后,可变组与固定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3周后,可变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高于固定组(P<0.05)。结论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优先级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及气腹压下脉搏灌注变异指数与每搏量变异度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吕晓敏 赵智慧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气腹压下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leth variability index,PVI)与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全麻后依次在...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气腹压下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leth variability index,PVI)与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全麻后依次在水平位(T1)、Trendelenburg位(T2)、Trendelenburg左倾45°位(T3)3种体位下监测患者HR、MAP、PVI及SVV的变化,并分析不同体位下PVI与SVV的相关性。手术前根据不同气腹压将患者分为A组(10 mmHg)、B组(12 mmHg)和C组(14 mmHg)(1 mmHg=0.133 kPa),每组20例,监测3组不同体位下HR、MAP、PVI及SVV的变化,并分析不同气腹压下PVI与SVV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1±7.7)岁。气腹前,与T1时相比,T2、T3时的H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体位下PVI与SVV均存在线性正相关(P<0.05)。气腹后3种体位下,与A组相比,B组、C组的MAP、PVI、SVV均较高;与B组相比,C组HR较低、MAP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3种体位下,A组PVI与SVV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无气腹状态下,不同体位下PVI与SVV均呈线性正相关。低气腹压(10 mmHg)下,不同体位时PVI与SVV呈线性正相关。体位虽不影响PVI与SVV的正相关性,但超过10 mmHg的气腹压会影响二者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 每搏量变异度 气腹压 水平位 Trendelenburg位 Trendelenburg左倾45°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韩雨佳 孙昕培 +2 位作者 祁钰杰 高雪琪 于剑锋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讨LIDCOrapid型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 目的:探讨LIDCOrapid型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根据尿量和平均动脉压(MAP)指导补液,观察组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GDFT进行补液。观察患者进入手术室后10min(T0)、麻醉诱导后3 min(T1)、Terndelenburg体位后3 min(T2)、Terndelenburg体位后30 min(T3)、Terndelenburg体位后1 h(T4)和术毕(T5)时的MAP、心率(HR)、SVV、心指数(CI);以及术中液体出入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和住院时间。分析主要结局指标的PONV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的术后0~6 h(T6)、6~12 h(T7)、12~24 h(T8)及24~48 h(T9)的PONV评分,以及术后进行止吐补偿治疗的人数。结果:观察组PONV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P<0.05),术后T6和T7的PONV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3.42,P<0.05)。观察组在T4时的HR和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3、0.64,P<0.05),而T3~T5时的SV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3.42、4.10,P<0.05);观察组术中晶体液输入量和总输液量减少,胶体液输入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0、12.36、8.19,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2.09、2.54,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DCOrapid型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指导的GDFT可降低妇科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PONV的发生率和术后12 h内PONV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 每搏量变异度(svv) 术后恶心呕吐(PONV)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陆晓莲 赵桂森 +1 位作者 邹鄞 毛炜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9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CS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分为单纯ICS组(27例)、...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CS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分为单纯ICS组(27例)、ICS颈动脉内膜增厚组(41例)和ICS颈动脉斑块形成组(32例)。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比较三组cIMT、BPV指标[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分析cIMT与BPV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cIMT、24 h-SSD、d-SSD、n-SSD、24 h-DSD、n-D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d-D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S颈动脉内膜增厚组cIMT、n-SSD,ICS颈动脉斑块形成组cIMT、24 h-SSD、d-SSD、n-SSD、24 h-DSD、n-DSD高于单纯I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颈动脉斑块形成组cIMT、24 h-SSD、d-SSD、n-SSD高于ICS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cIMT与24 h-SSD、d-SSD、n-SSD呈正相关(r=0.315,P=0.004;r=0.296,P=0.007;r=0.240,P=0.011),与24 h-DSD、d-DSD、n-DSD无相关性(P>0.05)。结论:ICS患者CAS与收缩压变异性存在相关性,收缩压变异性增加可能参与了ICS患者CAS的发生和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变异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气量负荷试验在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窦志敏 林庆玲 +2 位作者 曹永强 李斌 刘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潮气量负荷试验(TVC)在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72例行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记录基础特征,首先以潮气量(Vt)6 mL/kg(理想体质量)进行... 目的探讨潮气量负荷试验(TVC)在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72例行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记录基础特征,首先以潮气量(Vt)6 mL/kg(理想体质量)进行机械通气,监测脉压差变异度(PPV6)和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 6),然后进行TVC,即将Vt由6 mL/kg增加至8 mL/kg维持2 min,监测PPV8和SVV8。TVC结束后继续以Vt 6 mL/kg通气并稳定10 min,再进行改良被动抬腿试验(PLRT),记录PLRT前后心脏指数(CI)变化,以PLRT后Δ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将患者分为无反应组和有反应组,同时计算TVC前后PPV变化值(ΔPPV)和SVV变化值(ΔSVV)。结果纳入患者中无反应组32例,有反应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障碍(SOFA)评分、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TVC前的中心静脉压(CVP)、CI、脉压差变异度(PPV)、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VC后有反应组患者PPV8和SVV8较PPV6和SVV6显著增加(P<0.05),而无反应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PPV8(13.3±4.5 vs.7.3±3.2,P<0.01)和SVV8(14.6±5.6 vs.7.8±3.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V8和SVV8对容量反应性评估的准确性较PPV6和SVV6均增高(P<0.01),而TVC前后ΔPPV和ΔSVV对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有最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97和0.95。结论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进行TVC后PPV变化值(ΔPPV)和SVV变化值(ΔSVV)可以准确预测其容量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气量负荷试验(TVC) 脓毒症 容量反应性 机械通气 改良被动抬腿试验(PLRT) 心脏指数(CI) 脉压差变异度(PPV) 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早期感染性休克猪复苏液体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敏 赵平 +2 位作者 薛露 吴晓燕 郑瑞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7-981,共5页
目的了解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所需液体量和维持血压所需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18只健康猪静脉输注内毒素50μg/kg诱导感染性休克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头):对照组、常规流量血... 目的了解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所需液体量和维持血压所需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给予18只健康猪静脉输注内毒素50μg/kg诱导感染性休克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头):对照组、常规流量血液滤过组(NVHF组)和HVHF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模型建立后每组均应用乳酸林格液液体复苏,以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10%作为液体复苏终止指标,之后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保持SVV<10%,如平均动脉压(MAP)仍未达到基础值的90%以上,予持续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在基础值90%以上,记录实验开始后基础、成模及治疗1、2、3、4、5、6h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治疗期间维持SVV<10%,以及MAP达到基础值90%以上各组乳酸林格液用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VHF组在开始治疗1h后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明显减少(P<0.05),NVHF组在1、3、4h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与NVHF组比较,血液滤过治疗2h后,HVHF组维持SVV<10%所需乳酸林格液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NVHF组比较,血液滤过治疗4h后,HVHF组维持MAP所需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而NV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HVHF治疗感染性休克能够明显减少猪复苏液体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